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次讨伐大军派出的名额更是让人惊叹,领军元帅飞将军吕布,军师陈宫。大将军有吕布手下陷阵营首领高顺、并州张辽以及侯廉等数将。陶应为了练兵,更是将自己的新锐将领皆派往了前线。

    这其中就包括屠夫赵云、大将徐盛以及智将诸葛瑾。除了让于禁留守彭城外,陶应更是把自己能派出去的都派出去了。李典原本负责守护彭城,这次也派去领兵作战了,同时陶应更是让十几岁的诸葛亮也随军前行了!

    学习打仗,最好的地方那就是战场!

    经过半个月的调度,吕布便领着兵马开始从小沛出发往战山阳郡胡陆。胡陆是个小县城,至少跟彭城广戚是没法相比的。吕布大军以张辽与赵云为先锋,李典与诸葛亮押送粮草。从小沛到胡陆正好有一条河,这给运粮带来了十分大的便利。

    当赵云领兵赶到胡陆县时,所过村庄与城镇听闻赵云的大名,一个个皆吓的四处逃窜起来。赵云在郯县外一举击破乐进,威名早就在兖州传响了。因此这一路反倒是没碰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当赵云与张辽会师在胡陆县城时,听闻吕布的到来,胡陆县令早已携带家产潜逃了。县令一走,城中兵马皆不战而降。胡陆是个边境小县,这个地方曹操还未照顾的过来。因此县城城墙低矮,且驻兵不足千人,哪里敢抵挡赵云与张辽的近万先锋大军!

    赵云领着兵马在胡陆驻扎一日之后,吕布从后方又传来命令,让赵云领兵前去攻打方与,张辽领兵去攻打高平。见兖州援军尚未到来,为了多占地盘,吕布又让高顺领兵任城国。徐盛则被派去攻打鲁国。

第一百二十五章 扬州刘繇() 
吕布领兵前去攻打兖州,兖州战事刚稳,又陷入战争之中,这下可苦了兖州百姓。就在曹操得知陶应以吕布为帅挥军北上时,慌乱的曹操不得不亲自统兵南下抗击吕陶联军。

    战火在兖州蔓延,而在处在和平城堡里的陶应却无所事事的每天写着稿子,又编纂了一本又一本的新书;有关军事的,有关农业的,有关机械的等等。陶应又顺便写了很多关于他那个年代的生活,这样的小说在这个朝代特别受欢迎。

    这一段时间来,徐州近七八个印刷厂皆日夜不停的印制着陶应的小说以及地理志和科学等书。然后将这些书以高价销往会稽,或者直接销往徐州东海郡以及琅琊国。通过琅琊国,陶应的书又流通到了青州。

    一时间,陶应的书造成了彭城纸贵!

    陶应本想靠卖纸挣钱呢,没想到这个来钱更快,以至于陶应不得不暂停了纸张的销售。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彭城印刷页也进入了大发展之期。

    就在彭城工业基础刚开始起步时,原本陶应以为只要小小的教训下曹操,拿回山阳郡就能安心发展彭城呢!不想南方的战报又不停传来了,南方袁术与朝廷认命的扬州刺史刘繇战事不断。

    特别是袁术手下孙策战斗力爆表,一连攻破了刘繇几座城池,打的刘繇节节败退。这本来跟陶应没有一点关系,但是这时刘繇却写了一封信快马加鞭的递往了彭城。

    信使到了彭城后,听闻陶应不在彭城,于是又慌忙跑来陶陵镇拜见陶应。八月份的陶陵镇闷热无比,经过半年的修缮,陶应的府宅已经越来越好看了。

    原本的茅草屋被拆掉了,一处崭新的四合院的建筑出现在眼前。为了防止很多东海世家大族的门客刺杀,陶应将陶府扩充了起来。于是陶府又从一个小院,变成了六个小院,而陶应就居住在最中间。

    旁边的几处小院,都是陶应讲学的地方,同时也是陶应护卫所居住的地方。刘繇使者从陶陵镇下马,一路走到寨里,再绕到山脚。山脚也住满了百姓,袅袅炊烟生气,鸡犬相闻。

    绕过陶陵学堂的大门,再往里走,穿过几处长廊,绕过一条小溪这才来到陶应居住的小院。听闻来了刘繇的使者,陶应有些意外,于是忙在小院中迎接他来。

    中午的阳光有些毒辣,站岗的士兵将使者一身搜了一遍后,才将使者放进陶应的小院。陶应以及稽首迎了出来。

    使者穿着有些破旧,见到陶应慌忙跪下道:“见过彭城相陶大人!”

    陶应将使者扶起来,使者是个近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虽然穿着有些破旧,却看上去十分精神。眼睛更是有些深邃,陶应一眼就能看出来肯定是一个能说会道的说客。

    将使者迎入书房,二人坐下。陶应让丫鬟上茶,不一会,小环便端着两杯茶进来了。使者望着陶应,陶应似乎在礼节方面很不重视。

    “刘刺史也知世间有我陶应呼?”

    陶应见面不知道说什么,于是张口问了起来。刘繇此时是朝廷册封的扬州刺史。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表的他。谁不知道现在扬州是袁术的地盘?把刘繇安插到扬州去,就是想搞的刘繇跟袁术相互厮杀,到时候袁术就顾不上了侵略他们了。

    不用说,这事,不是荆州刘表干的,就是兖州曹操干的好事!

    使者朝陶应又施礼说道:“我家刘刺史岂能不知陶彭城呼?陶彭城的大名早已传遍我大江南北,就连许子将对二公子都称赞不也!”

    许子将?

    许子将是谁,陶应压根就不知道。对于汉末,陶应就知道曹操、刘备等这类人物。见陶应不知道许子将是谁,使者忙又跟陶应解释起来。

    “许子将最擅识人,就连曹操都求过他呢!”

    为了表示尊重,陶应点了点头。陶应不知道是,许子将就是许劭。许劭是当时特别出名的人物评论家,他每个月都要对一些豪杰进行评论,又被称为“月旦评”。曹操那句被后世广为熟知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就是许劭对曹操的评价。

    望着使者,陶应又忍不住问道:“那许子将如今何在?”

    一提到许子将,或许使者觉得此时快要自己主公刘繇的时候到了,于是忙说道:“许子将如此英雄都投靠了我家主公……”

    “眼瞎了吧!还有识人之名,有识人之名怎么就没看出来刘繇早晚会被孙家灭了呢?”

    陶应终于忍不住要打断使者的话了,这许子将,还有识人之名。有识人之名就得去投靠曹操啊,曹操才是枭雄好不好。再不济也得投靠个孙策或者刘备,这个都是一流军阀。跑去投靠刘繇这个三流军阀,这眼光不用说都知道好不到哪里去!

    使者脸色有些难看,青一块紫一块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陶应太直白了,他有些不适应。但是,一想自己来的目的,使者又不得不低下了头。

    “公子未出彭城,怎能了解我扬州之事?”

    使者不信陶应会知道刘繇战败的消息。古时候信息特别的不发达,更何况二公子天天在彭城守孝呢,如今他又资助吕布粮饷前去攻打兖州,似乎他的目光永远都盯着曹操那里呢!

    陶应抿了一口茶,茶有些苦。

    “刚才冒犯了,我这人就这样,太直白。不过,我虽未去过扬州,但是也知道扬州袁术的厉害。刘繇,若不是因为他手下有一将叫太史慈,我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路诸侯呢!”

    陶应回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历史上,小霸王孙策在周瑜的唆使下准备自立门户。于是,孙策便借口舅舅一家在区阿,吴景被扬州刺史刘繇赶出了吴郡,于是自己便想为他报仇。于是他便把玉玺押在了袁术那里,借了五千兵马下了江东。

    孙策在江东跟刘繇作战,然后碰到了刘繇手下太史慈,差点被太史慈给抓住了。似乎很多人知道这个典故,陶应一时忘了太史慈是跟刘繇混的了。

    使者听闻太史慈的名字,也不禁好奇地问道:“陶彭城如何知道太史慈之名?太史慈不过我家主公手下一元小将罢了,我家主公手下有原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等人。这些人……”

    “这些人都是酒囊饭袋,孙策攻区阿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背袁结刘() 
一提到这两个人,陶应就来火,这两个都被曹操吓跑的人,还有什么出息?刘繇手下竟是这等货色,如何不被小霸王战败?

    陶应一句话接的,让来使脸有些挂不住了。虽然使者想竭力证明,这些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陶应却直接问他区阿的事情了。使者这次前来,也正是为了区阿之战。

    望见使者嘴唇动了下,陶应又打断了他说道:“我甚是不喜说客,有话就说话,有利我就做,不要隐瞒,豪爽之人我倒欣赏。”

    陶应说完,使者犹豫了一下只好说道:“人皆到二公子料事如神,如今一见果然如此。我家主公在区阿一战,被孙策击败了。如今我家主公已经退守到豫章了,许子将言彭城二公子素有威名,若能联合二公子之力,定能击败孙策。”

    使者说完,陶应突然明白了,说半天,他就是想让自己帮他出兵打孙策。一提到打仗的事情,陶应可不愿意干了。更何况,这孙策又是虎将,就连许劭都说他犹如当年项燕,自己干嘛去他那里讨不痛快呢!

    天到中午,一天最热的时候。使者坐在凳子上,热出了一身的汗。陶应挥舞着手中的扇子,扇出了一阵阵地凉风。

    思考了一会后,陶应对使者说道:“非我不愿帮你,小霸王孙策有周瑜等人相助,刘刺史肯定打不过他的。若想活命,唯有一策,那就是赶紧舍弃豫章投降吧!”

    “不然,俗话说,唇亡齿寒。若我家主公战败,到那时袁术野心会更大,想必定会令孙策蚕食江东。江东若再归袁术,袁术更是如虎添翼,到时候难免不会对徐州发兵!”

    使者这么一分析,陶应细细一想,还真有道理。但是突然又一想,这有个毛线道理啊,自己怎么被饶进去了呢?

    自己可不想卷入江东的乱局里面去,他现在可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的梦想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守孝期满,娶甘氏,守住徐州,这就够了!

    所以陶应认为,自己的敌人就只有曹操一个人,袁术似乎还威胁不到他。

    “慢着,你休要诓我。袁术再强大,他敢来攻打我徐州?我徐州有刘玄德坐镇北方,我与飞将军温侯守中间,南方又有臧霸,我岂能惧怕他?”

    陶应一边说着,一边战了起来。似乎这么一想,自己当真是不用惧怕任何人的。似乎此时的徐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蜀国皇帝在这里,五虎将四个在这里。飞将军吕布与五子良将张辽在这里,就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都在自己的阵营里,自己为什么还死守着眼前这点土地呢?

    陶应突然想起了水浒传里的王伦,而自己此时是多么的像他啊!

    见陶应一脸的骄傲,使者却又不慌不忙地说道:“陶彭城此话差也,若不管江东,此乃养虎为患也!”

    来使将江东的情况跟陶应细细地说了一番,此时的江东,会稽被王朗占据着。吴郡被严白虎占据着,豫章等地被刘繇控制着。而小霸王孙策刚得了区阿,此时羽翼未满,若放任小霸王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统一江东。

    到时候江东的才俊都会投靠他,那时候,吴地就会慢慢发展起来。而北方却只有连年的兵祸,一发生战争,人才往往就会逃亡江东避难。

    陶应知道放任不管的严重性,于是在使者的劝告下,陶应决定开始插足江东的事情。但是插足江东的事情,陶应却无更多的兵马前去支援豫章了。

    更何况此时还不是挑战袁术的时候,于是陶应又对使者说道:“如今我的兵马皆派往山阳郡迎战曹操去了,也无兵马支援区阿,该如何是好?”

    陶应说完,使者想了想便献了一策说道:“袁术曾与陶刺史为盟友,公子为何不休书一封前去调停两家呢?”

    盟友?袁术居然是自己的盟友?想想,或许自己真的不知道有这回事。陶应是不知道这回事,但是陶商却知道。陶商现在是徐州牧,他依旧奉行着他爹当年的政策,近攻外盟。所以现在袁术与公孙瓒都是徐州的盟友。

    而陶应却只有一个盟友,那就是曹操,自己的盟友还背叛了自己。多么令人伤心的事情。

    听完使者的一席话,让只关心北方战事的陶应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大汉王朝的南方——江东!这个时候的小霸王,兵力不足五千,就是经过区阿一战后,能收缴点兵马,亦不过万余。若坐视不理,以后定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因此,陶应便遵刘繇之言,写信一封让使者带去淮南交予袁术。同时又将自己发明的纸张等物品送了一车给袁术作为见面礼。

    见陶应采纳了自己的意见,使者忙向陶应施礼道谢。陶应将其扶起,因为南方战事不断,使者在陶陵镇呆了两天后便欲告辞了。

    使者要走,闲着没事的陶应又像招待贵宾一样前来相送使者。刚出陶陵镇,使者听闻陶应要来亲自送自己,感动不已。刘繇是汉室宗亲,他会犯很多贵族子弟犯的错误,那就是重用有身份地位的人,而很多出身不好的人就因此被拒之门外了。

    而作为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穿越而来的陶应,他却没有门第之见。陶应总结了自己能够在汉末混下去的并且能够更强大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自己能够知道这个时代还未被开发出来的人才。第二,自己不嫌贫爱富,任人唯贤。

    出了陶陵镇,陶应一直将使者送到了快到彭城的地界才停下来。清晨,太阳刚从东方跳出来,蝉鸣声开始响起,百姓也多下地干活了。

    使者牵着马朝陶应一鞠躬说道:“多谢二公子今日相送,让谋感激不尽。他日回到豫章,定会劝我主与公子结盟。”

    陶应点了点头,继而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如今不提出来,怕是没机会了。于是陶应也赶紧问了起来:“愿与刘刺史结盟,有一事想问。可否告知?”

    使者忙点了点头,陶应又继续说道:“刘刺史为何要与我结盟,而非北上找徐州牧结盟呢?”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 
(最近比较忙,每天一更,谢谢谅解。)问到这个问题,使者脸色微微皱了一下。名义上,彭城和广陵都是属于徐州牧的管辖。所以要结盟,只能去跟徐州结盟,怎么来找自己呢?

    使者想了想说道:“我扬州之地与二公子广陵之地为邻,所以愿与公子结盟。更何况,许劭先生说二公子有大才,讲信义,是为贤人也!”

    一夸自己,陶应突然笑了起来,难道这个自诩能阅人的家伙,还为自己卜了一卦么?向来都是自己跟别人占卦的好不!

    许劭还真给陶应占卜过,许诏路过彭城时,曾见过陶应。只是陶应不知道,回去之后,许劭便写了一篇关于陶应的文章,把陶应形容成神秘莫测的人,同时也说他也将是未来大才。但是许劭不来投他,是没人引荐。

    古人去投靠别人,要么就是乡党,要么就是有人引荐。毛遂自荐的人很少,亦或者是有慧眼的人去从人堆里把英雄找出来。

    “哈哈,刘刺史的人皆如此能言善语吗?”

    使者忙又稽首,陶应又有些关心的说道:“我已经为刘刺史占卜了一卦,此卦甚为不佳,空有西游之照。若刺史想活,可领兵弃豫章,来广陵居住吧!还有一事,若刘刺史不停,今日恳求你一件事,回去之后可否能说太史慈前来徐州?太史慈定会在扬州数次败于孙策,且刘刺史又不重用,不如来偷我徐州。”

    一听说让太史慈来降,使者有些为难。因为太史慈跟刘繇是同乡,而使者也是他们的同乡。同乡的友谊很深厚,见使者沉默不语,陶应又开始劝告起来了。

    陶应知道这个使者既然能被派来游说自己,肯定也是有才华的,于是陶应便又开始诱惑起来了。

    “我观你也是人才,不如你与太史慈将军一同来吧!我当举荐你为徐州别驾,亦或者下邳郡太守如何?”

    陶应以高官相诱惑他,下邳国除了下邳城在自己手里,其他的都在刘备手中。但是自己早晚都要将下邳国全部要回来的,到时候自己的国土就能够连成一起了。

    一听说神算子陶应居然让自己担任太守之职,使者瞬间犹豫起来。这可不是小官啊,而且如今二公子如此强大,就连温候吕布都在他手下。而且温候吕布也只不过是小沛国相,使者内心挣扎不已。

    陶应又指着北方说道:“太史慈若来,我便将曹操欠我的山阳郡拿回来交予他管理。从此以后,太史慈就是山阳郡太守,先生就是下邳国国相。先生可以回去后想清楚,刘刺史战不过孙策的!”

    陶应说完,便让人将一个取来,然后递给了使者。使者接过来包裹,里面硬邦邦的,好像有两个盒子。陶应又拍了拍使者肩膀说道:“良禽择木而栖,先生保重!”

    使者朝陶应施了一礼,转身告辞离开了。

    见使者离开了,陶应也叹了口气往陶陵镇而去了。使者骑在马上心不在焉的,快到彭城郊外时,使者都在猜想陶应到底给他的是什么。

    天到中午,使者到城外的一家国营客栈吃饭,顺便休息一下。进了房间,四处无人,小二也出去了。

    使者忍不住的将包裹取下来,打开包裹,里面放着两封任命书。旁边一块百两的黄金,还有两个盒子,盒子里放着两块大印,一块是下邳国的印,一块是山阳郡的印。

    陶应如此的招贤纳士,而且还是招抚的两个没有名气的小人物,这让使者莫名其妙的感动的落了泪。士为知己者死,而陶应似乎比刘繇更欣赏他!

    八月份很快就过去了,天到了九月,秋来了。

    九月的彭城显得更加忙碌,城墙经过三年的建设,已经完成了。不知不觉之间,陶应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在这里呆上三个年头了。

    山阳郡传来吕布战报,吕布大军先是兵分四路在曹操还未反应过来时便打到了任城国地界。赵云兵马一路往北,一直打到了山阳郡的首府昌邑。

    因为兵马过于分散,而且此时曹操也已经领兵从甄城赶来,因此吕布不得不舍弃占领的小县城,然后领兵朝昌邑赶来。

    昌邑城外,当曹操领着近四万兵马赶来时,斥候探得消息,前方昌邑城已经丢了。城上已经挂满了彭城的旗子,曹操先锋大将夏侯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