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芩已伸手夺回缰绳,道:“别耽搁了,上路吧。”
韩若壁不再多想,“驾”的一声,同他一并策马狂奔起来。
一个时辰后,二人又放缓了马蹄。
韩若壁随口问道:“那个商人是姓冯吧?”
黄芩道:“应该是,我听‘威武行’的人都管他叫冯先生。”
韩若壁回想了一瞬,道:“据我所知,京城里有两个富商兄弟正是姓冯,他们的边贸生意做得极赚钱,家里藏着无数金银、珠宝。”
黄芩问道:“你觉得那个冯先生,就是兄弟俩其中之一?”
韩若壁点头道:“差不离。试想,能从京城跑到山西大同,请‘威武行’押货的人,定是不怕浪费银子的。若非鼎鼎有名的豪富大商,一般人哪有那个底气。”
黄芩双眉一耸,道:“莫不是你起了歹念,早摸清了人家家底。”
韩若壁连连摇手道:“天子脚下,我哪敢胡来,不怕动静太大,官府盯上‘北斗会’吗?是这兄弟二人张扬炫富,象我这种有点耳目的,想不晓得都不行。”他又叹了声,微有酸气道:“想必这趟货,他二人又要大赚一票喽。”
黄芩鄙夷道:“这一票,怕不是什么正经合法的买卖。”
韩若壁摸了摸下巴,道:“这趟买卖里至少有茶。你不是闻到茶香了嘛?贩私茶也是极赚钱的,利润不逊于倒卖仿制的军器。姓冯的这种商人利欲熏心、奸猾无比,好辛苦跑这一趟,哪能甘心一棵树上吊死?自然是多装多带,多路开花。他这趟暗货,保不定种类繁多。”
黄芩眯起眼睛道:“就怕其中一路花,开的是真正的军器。”
韩若壁十分不解,道:“你若真想知道,适才因何不直接亮出身份,令‘威武行’开箱验货?”紧接着,他又补充道:“别告诉我,你没有这个权力。”
黄芩没有开腔,半目沉思起来。
其实,韩若壁的想法,在‘沙枣坎’时,黄芩就已经想到过。只是,要在哈密这个对明廷律令置若罔闻的地界,将密令召示出来,姓冯的会依令给他开箱验货吗?而‘威武行’的人又肯乖乖听命吗?若他们干脆污蔑他是假造密令,来个死活不认帐,拒绝开箱,又该如何?毕竟,不管是真的军器,还是仿制的军器,被查出来都是要杀头的大罪。
难道以武力逼其就范?
倘若选择如此,对方人数众多,又有姚兰芝的‘八方风雨’,纵是最后得以开箱,也要斗个两败俱伤。在此种情况下,货物要真与被查的案子有关,倒好办了;倘若无关,不但黄芩白白冒险,‘威武行’众打手的性命只怕也要冤枉在他手里。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若货箱中真是大明的军器,姓冯的见露了底,便不可能再继续交易,如他口风极紧,抵死不招,黄芩也就断了线索,找不出交易的另一方了。可来之前,他已打定主意,不但要找到倒卖军器之人,也要找出那群不愿在战场上,一刀一枪的靠实力说话,而在背后偷偷摸摸地进行交易的豺狼。是以,他没有选择那么做。
韩若壁见他作态假寐,顿觉无趣,不再理他。
二人无声地又往前行了一阵。
风声起起落落,马蹄踢踢踏踏,两种单调乏味的声音掺夹起来,结果是更加单调乏味,催人恹恹欲睡。
韩若壁连打了几个哈欠,懒懒道:“再不找点乐子,我怕要睡着,冻死过去了。”
平时他经常装样,说话也不算靠谱,但这句虽有夸大,却不能说是假话。要知,一个人整夜没睡,又奔波了大半天,虽然不碍着什么,但静的时间久了,那原本憋着的瞌睡虫,就跑出来四处晃悠了。此时外面虽有阳光,却是寒风倾袭,气温极底,纵是武功再高,真要睡着了,冻掉半条命也是极可能的。
黄芩心中微动,睁开眼皮道:“想找什么乐子?”
韩若壁道:“这样吧。。。。。。你编个笑话说与我听,估计乐一乐,来了精神,就不想睡了。”
黄芩犹豫了片刻,略有为难道:“我不太会编笑话,不如你先编一个,也好容我想一想。”
韩若壁点头道:“也好,我先来。”
他在马背上挺了挺腰,说道:“以前,有个樵夫,家里世代都是樵夫。婚后,他一直没有子嗣,直到年纪大了,才喜得一子。他特别羡慕有学问的读书人,就满心欢喜地给儿子取名叫‘学问’。紧接着第二年,他竟又得一子,又要取名字。樵夫是个粗人,肚里无有墨水,一番搜肠刮肚下来,也没能取出什么好名字。最后,他想到自己已是一把年纪,便干脆给二儿子取名叫‘年纪’,全当凑合着用。谁成想,第三年,他居然再得一子。樵夫见要么一个不来,一来,就接连三个,连呼‘笑话’,也就不再费脑筋,而直接给三儿子取名叫‘笑话’了。若干年后,樵夫夫妇老了,樵夫腿脚不灵,他婆娘眼神不好,就让三个儿子上山砍柴。一次,儿子们砍柴回来,樵夫婆娘问他:“孩儿们砍了多少柴?”樵夫看了看,回答道:‘年纪一大把,学问是一点没有,笑话倒有一担。”
说完,韩若壁自己先笑了。
黄芩听了,眯起双眼,低头也是一笑,梨涡显现。
此时,恰逢韩若壁困倦难当,双目迷离,难以清晰视物之际,是以,在他瞧来,那对梨涡朦朦胧胧的,似是覆了一层薄酒,由远而近地轻轻荡漾了过来。他一阵心神摇乱,只觉千种柔情、万种旖旎都盛在了其中,直想俯身凑上前去,浅尝一口,再连带梨涡的主人一起拥入怀中,尽情享用。。。。。。
黄芩见他动作僵硬着从马上向自己靠拢过来,起初以为是他困顿之下坐骑不稳,本想伸手帮扶一把,却又见他脸上浮满邪笑,眼里溢尽春情,如痴如醉,好像正在做着床帷里的春梦一般,立刻深为不耻起来,心道:这不要面皮的又在乱发荒唐梦了。
他收回手,敛了笑容,冷声喝斥道:“韩若壁!你是想让我把你当成个笑话看吗?”
被人打断了胡思乱想,韩若壁忙收摄心神,澄心定虑,坐正上身。他一边不舍地从黄芩面上移开目光,一边口中悻悻道:“梦见什么又不由我作主。”
黄芩无言,面色冷硬,堪比冰雪。
韩若壁青黑着眼圈,无奈地又打了个哈欠,啰里啰嗦道:“话说回来,大白天能发春梦,可想而知这些日子以来,我是多么欲求不满了。黄捕头,大家同为男人,似此种看得见吃不着的苦楚,你不该不理解吧?就算不理解,瞧在我日日忍耐的份上,也不该不假以辞色、温言安抚吧?就算不假以辞色、温言安抚,也不该把我当成个笑话看吧?就算非把我当成个笑话看,也不该。。。。。。”
明明是他丑态毕露,可居然有脸说出这一大堆歪理来,黄芩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言语驳斥回去,只好拿眼光恶狠狠地瞪视着他。
韩若壁不觉理亏,分毫不让,大大咧咧地直对上他的眼光。
黄芩的眼光凶狠、愤懑、慑人心神。
韩若壁的眼光宽容、狡黠、暖暖溶溶。
二人就这样对视着。
此刻,若说黄芩的眼光象利剑,那韩若壁的眼光必是这把利剑的剑鞘。
所以,就算眼光能杀人,即使黄芩的眼光杀光了全天下的人,也杀不死韩若壁。
韩若壁这种人,看似自由散漫,随波逐流,任情任性,可一旦认准了什么,却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油盐不进,纵你怒火冲天,把云彩烧个窟窿,也别指望他能受到半点影响。
这种人,黄芩还是第一次遇见。
看他瞪得实在辛苦,韩若壁无奈地叹息了一声,道:“你恼我了?”
黄芩哼了一声。
韩若壁又道:“因何恼我?”
黄芩又哼了一声。
韩若壁装作一脸苦恼地认真猜测道:“莫非因为我做梦亲了你?。。。。。。不该啊,上次在‘妙不可言’,真人我都亲过了,这次不过梦一梦,又有何妨?”
黄芩脸
色变了变,恨声道:“你整日□熏心,与我何干!休要胡咬乱扯到我身上!”
韩若壁无奈回道:“没你在一旁,哪个‘色’有能耐‘熏’得倒我的心?”
眼看黄芩的手向背后的铁尺伸去,韩若壁知道不妙,连忙作了个揖,服软敷衍道:“好了,好了,之前全是我的不是,是我胡扯,是我色迷心窍。黄捕头大人有大量,且饶过小的这一回,下次定不敢再犯了。”
虽然知道他这副嘴脸已是做下的毛病,类似回改的话全当不得真,黄芩还是依着‘息事宁已’的想法,把手放回了原处。
见他神色稍缓,韩若壁心中暗笑。
这一番折腾下来,他的瞌睡虫早吓死了一大半,不过,他还是道:“来来来,轮到你说笑话了。”
黄芩又瞪了他一回,才转头静默起来。
良久,他缓缓道:“以前,有个人想劝我做捕快。他说,一个捕快的力量很小,改变不了什么,但若是许多捕快联合在一起,便能成大事,破掉大案,甚至可保一方平安。接着,他兴致勃勃地递给我一根筷子,让我掰掰看。我随手轻轻一下,筷子便断了。他笑说,你看,这道理就象是一根筷子,只消稍稍一下就掰断了,可是好多根筷子捆在一起,却怎么也掰不断一样。”
顿了顿,黄芩的目光望向远方,继续道:“然后,他急冲冲地找来了一大把筷子,捆在一起,塞到我手里,让我再试试看。我和他说还是不要了,可他一再坚持。我只得照做。稍一用力,筷子就全断了。他见了,脸涨得通红,连声辩解说是筷子还不够多,于是东家借,西家凑,又拿来了更多的筷子捆在一起,让我掰。。。。。。”
说到这里,他的思绪象是随着目光一起飞到了遥远的地方,一时又找不到回来的路一般,卡住了。
韩若壁问道:“后来呢?”
黄芩回过神来,漠然道:“还是一下就掰断了。”
韩若壁听了,不住抚掌大笑,几乎笑得喘不过气来。他口中道:“知道你力气大,可这么干也太毒了点吧。我真想瞧瞧那人当时的表情,定是有趣极了!”
笑完了,他才发现自始至终,黄芩都没有笑。
他问道:“可你还是当了捕快?”
黄芩神色转为凝重,道:“虽然我把他的筷子都掰断了,却知道他的道理不假。”
韩若壁依旧不解,问道:“可是,你这个捕快,却只喜好独来独往,专断专行。这又是为何?”
无奈地苦笑了一下,黄芩道:“因为,他是他,说的纵然再有理,我终究只能做我自己。”
抬眼已经到了‘二道岭’,黄芩率先扬鞭打马,跃前几丈。同时,他回首招呼道:“再不多远就是‘白羊镇’了,我们快些。”
韩若壁还沉浸在刚才那个,他感觉是真实的笑话里,莫名一阵神思不安,只觉眼前的黄芩,一怀心事就仿佛黄河之水,茫茫然让人瞧不见底。
这个黄捕头,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去?
前面,黄芩的身影已越来越小,韩若壁这才反应过来,急催座下神骏,追赶了上去。
此刻,远在万里之外的京城,也有一人和韩若壁一样,神思不安。
这人便是坐在将军府书房里的江彬。
江彬的目光落在面前的案桌上。
桌上除了文房四宝,还有十几本高高摞了一叠的小册子,以及一张白纸。
白纸上印着个鲜明的、黑色的大拇指指模印。
江彬目光直愣愣的,就盯在那个指模印上。
半晌,他象是终于有了决定,一拍案桌,唤道:“来人,去把小少爷叫来。”
门外侍候之人得命离去。
不一会儿,江紫台揭帘而入,来到江彬面前。
他恭敬施礼道:“孩儿见过义父。”
江彬先令门外下人回避,而后站起身,踱至江紫台面前,语带慈爱道:“我让你几个哥哥都萌了官职,唯独没给你入朝为官的机会。你可是觉得义父未能将你视同已出,偏心所致?”
江紫台愣了一瞬,道:“义父行事向来深奥,孩儿浅薄,从不敢无端揣测。”
江彬笑了笑,脸上疤痕受到牵连,面容狰狞而可怕。
他道:“你心里有无怨恨,我根本不在乎。除了当今圣意,其他的,还有谁的心思能值得我多想一想?”
江紫台惶惶道:“那是自然。”
江彬微一沉吟,道:“我有心以后将你放在江湖上,所以才不能给你官职。当然,等时机成熟时,我会把‘青狼’以及在江湖上种植的各类势力,都交到你手上,供你统一驱策。”
江紫台作出受宠若惊之色,道:“义父太高看孩儿了。”
江彬摆了摆手,道:“你的资质要高过你几个无用的哥哥,且不似他们一般好逸恶劳,我不会看错。”
接下来,他面色微沉,道:“眼下,我有件任务要交给你。”
江紫台道:“义父尽管吩咐,孩儿定尽全力。”
可接下来,江彬并没有明确任务,而是莫名其妙地转移了话题,道:“高邮总捕黄芩,你可还记得?”
除了面对武宗,和其他任何人谈话时,江彬总会抢占谈话的主导权,令别人不得不按照他的思路谈下去。这是他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攻心策略。就象现在,江紫台就不得不舍弃了刚刚被他激起的,对任务内容的好奇,来应付这突然冒出来的问题。
江紫台点头道:“他不是正在关外,追查倒卖军器一案吗?”
江彬道:“这桩案子,你怎么看?”
江紫台沉思片刻,道:“孰孩儿斗胆,在旁人看来,这桩案子,只怕我们被牵连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义父手握四镇兵马,在军中地位显赫,足有这样的实力和门路。”
说着,他以眼角偷瞟了眼江彬,见他并无不悦,才继续道:“当然,这桩案子与我们无关。而除我们以外,能有这样实力的朝臣便呼之欲出了那就是钱指挥使。”
他说的正是和江彬嫌隙已久,但同样权焰滔天的锦衣卫指挥使钱宁。
江彬摇头笑道:“虽然你此种推断合乎情理,但也无法排除其他人的可能性。”
江紫台不解道:“还有谁能有这等能量和胆量?”
江彬道:“当然有。比如,被封为安边伯的武状元,许泰。”
江紫台舒了口气,道:“义父是他的统帅,他也一心攀附义父,不是自己人吗?趟若真是他做的,义父怎会不知?”
江彬斥了声:“幼稚!”
江紫台一哆嗦。
江彬继续教训道:“最要命的,往往就是这种‘自己人’。你要记着,朝堂之上,只可能有临时的合作者,极少有真正的自己人,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对手。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利益是真的。官场这潭水深不见底,任你如何厉害,立得如何之稳,也难知道这会儿脚下踩着的是不是底。今日看你翻手是云,覆手是雨,明日说不准有个牵连,就被打进大牢,处死市口。”
他顿一顿,又冷笑道:“那些依附我的,说起来是自己人,可有几个没有私心的?而真正没有私心之人,我又如何敢用?人啊,只会事事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你看着他们攀附我了,可私下里那些个蝇营狗苟,怎会事事报给我知?正如,我的买卖,又岂能件件都告之他们?”
他这番话未必尽然,但确是切身体会,说出了他对朝堂、官场的理解。
要知道,江彬以前也曾攀附过钱宁,就象现在许泰攀附他一样,但他得势之后,二人便形同水火,互不相容。可即便如此,他和钱宁也曾联合起来,参奏过其余被他们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言官、朝臣,是以,自是知道官场的变化与无常。在他心里,只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要抓住武宗性好游嬉的禀性,将顺逢迎,从而巩固自己在朝廷里的地位。令他放心的是,到目前为止,真正能码得准皇帝心意的,还只有他一人而已。
江紫台低头道:“孩儿受教了。”
江彬斜了他一眼,道:“和你说这些,并非为了告诉你官场险恶,而是想让你明白,做事一定要稳妥,否则很可能想露脸时,却把屁股露出来了。”
江紫台不明白他这么说是何用意,但还是连连点头称是。
江彬面色稍缓,向他使了个眼色,转身行至案桌边。
江紫台识颜辨色,连忙跟了上去。
二人站定,江彬随手拾起最上面的一本小册子,在手中翻动了一下,面色阴沉道:“真是好东西。”
江紫台瞧着案桌上垒得高高的十几本小册子,疑道:“这些是什么?”
江彬道:“是从捕快营出来的所有捕快的签押册。”
江紫台小心问道:“要这些来,有什么用?”
江彬没有回答,而是将手中那本签押册翻到其中一页,再摊开来,以镇纸平压着,放回到案桌上。
江紫台探首看去,只见纸质虽有些泛黄陈旧,但那个大拇指沾上墨汁,摁在纸面上的印迹仍清晰可辨。
他目光上移,又见这页的页头上以工整的小楷,写着‘黄芩’二字。
江紫台抬起头道:“这是黄捕头的签押印?”
江彬点了点头,而后又将案桌上那张白纸推至他面前。
江紫台粗粗扫了眼纸上的拇指印,愣了愣道:“这又是谁的?”
江彬踱开几步,冷冷道:“也是黄捕头的。”
江紫台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江彬道:“那日在府里见他武功高的出奇,我便对他这人有了些兴趣,想给他在我这儿留个底。所以,他走后,除你之外,我还另派了一名轻功极高的客卿,暗地里跟着他。”
江紫台不免疑惑地想,义父明明已派了自己去监视黄芩,怎生又派别人,莫不是对自己不放心?
象是瞧出了他的想法,江彬笑道:“我并非不放心你,而是以黄芩的身手,派去跟踪、监视他的人纵是轻功再好,也很难不被察觉,是以才留了这一手。他既知我已派你去跟踪他,那么,大半的注意力必然放在你身上,而相应的,对其他人的注意力就会有所下降,如此一来,便很难注意到还有更厉害的轻功高手也在跟踪、监视他了。而那个人,才是我真正筹码。”
江紫台恍然,口中道:“义父行事当真滴水不漏。”
江彬道:“那一晚,他在如意坊里输钱、灌酒,被人抬进厢房时,已是滥醉如泥。我派出的高手趁机潜入,轻松地套取了他的指印。”
他一指桌上的那张纸,面无表情道:“你且仔细比一比,瞧瞧可有特别之处。”
江紫台依言,认真比对了一下,惊呼出声道:“他不是黄芩?他是何人?!”
江彬阴冷地笑了笑,伸手撕下册中黄芩的那张签押印,意味深长道:“谁说他不是?我说他是,他就是。”
江紫台彻底糊涂了,不知该说什么。
江彬将撕下的签押印和那张印着拇指印的白纸重叠起来,转身,放入了后面的橱柜暗格中。
江紫台实在不解,道:“义父,您这是。。。。。。”
江彬笑得令人发寒,深不可测,道:“你记着,从这刻起,他就是黄芩。”
江紫台实在无法猜透江彬的意图。他换了个思路,试探问道:“义父对他莫不是早有怀疑?否则,怎会想到留下他的指印,拿来与捕快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