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育苍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的。韩美林先生则称他的这些伙伴们为“刘富贵”、“李秀珍”什么的。如果不知道的人站在门外听到韩先生在里面叫这些名字的时候,他一定会误以为里面有多少人呢?

据韩美林先生说,有一次他应广东某地之邀,前去作客。是夜,当地有关人士为韩美林先生设宴接风。席间,只见韩美林先生突然怒火中烧并站立起来,双拳紧握似乎开战在即。正当很多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时候,只见韩美林的妻子立即拉着韩先生快步走出宴会厅。为什么?是什么事惹得韩先生如此大火?原来,当一个个所谓山珍海味之菜被端到桌上的时候,在一个锅那沸腾的汤水中,韩美林先生竟然看到了一只老鹰的头在里面翻滚!

据说,事后该地的某负责人见到韩美林先生之后热情地问道:“怎么样,韩先生,昨晚您吃得怎么样?”只见韩美林先生顿时两眼冒出一股怒气,怒视着这位领导,片刻之间,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来:“操你妈!”

老实说,我本来不想在这本书里用任何所谓不文明的语言,因为这毕竟是一本有关教育方面的书。但我实在是割舍不下韩美林先生的这段精彩剧情。可以想像当时那种场面的宏伟壮观:一个领导,衣冠楚楚,油头粉面,大权在握却缺乏教养;一个画家,身着布衣,一身正气,无权无势却大义凛然。他们在一个餐桌上展开了一场生命与反生命的较量;展开了一场文明与反文明的对恃。这里没有法官没有辩词只有一方的热情和另一方的愤怒;我相信那位领导一定感到很无辜也很委屈,因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同时我也相信,韩美林一定也会觉得很无奈因为他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让这些人知道他心中的愤怒。于是那三个字就作为了一种“总结陈词”而结束了一个不同层面上的对恃和对话。

我相信,韩美林先生是实在出于无奈才会说出这三个字的。因为他一定是感到了任何与其沟通的方式都是无效的;因为他一定感到了除了这三个字之外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是无力的。与此同时,我知道,韩美林先生那潜意识中的那个“狗情结”一定是使他无法忍受此情景的根本原因。因为在“文革”期间,当韩美林先生被红卫兵从家中抓走去街上游斗的时候,当此时以往所有与他相熟的人都离他而去的时候,只有那只狗,那只邻居家的狗紧紧地跟着韩美林片刻不离。后来,红卫兵一棍子打烂了那只狗的腰,只见那只狗无力地、一瘸一瘸地脚步慢了下来,最终消失在人群之中。在监狱里,韩美林先生几乎天天都在想这只忠诚而又可敬可叹的狗。我们知道,在那段特殊的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背叛已经是司空见惯;人性被严重扭曲之后的结果是谎言如同太阳,在每天的朝起霞落中阴雨绵绵。多少年后,当韩美林出狱的第一天便买了很多食物去看望那只曾经风雨同舟的狗。然而,那只狗却早已死了,它就死在了那个红卫兵用棍子打烂了它的腰的几天以后。

或许是这只狗对韩美林来说是太难忘了,或许是韩美林在这只狗的身上发现了与其相比人的德性实在是不值得一提。在往后的日子里,各种动物的憨厚姿态便成了韩美林画中的主角。而“刘富贵”、“李秀珍”之类的妮称也就成为了韩美林与其这些伙伴们共同生活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当韩美林看到一种珍稀的生命在锅中被人残害之时,他的精神就完全失控了。而那三个字也就成了韩美林对人类至今还普遍存在的那种对生命的滥杀无辜,表示出的最为愤怒的谴责和控诉!

此刻,韩美林的两幅马画在我办公室的墙上依然静静地伫立着。虽然画是一种静物,但你能从中体会出一种灵动,一种生命无处不在的悠扬和飘逸。

《英雄》中的杀气

我总觉得,在我们的教育以及整个社会意识中,我们似乎缺乏一种对生命的弘扬和敬畏的意识。同时我们也缺乏对作为一种生命之动物的深切关怀;电视上所有的“动物世界”几乎都是外国人拍的;我们的科学家几乎没有像齐伊·亚当森那样在原始森林里常年与动物为伍的;此外,我们也没有像布莱曼、秋原良平以及石黑谦吾这样的摄影师和作家。我们的摄影师似乎更愿意蜂拥在三亚的海滩上拍那些身着泳衣的漂亮女郎;我们好像也从来也没有见过那位著名作家的书是来专门描写动物的。我们没有像《马语者》这样的电影,尽管我们现在的导演在世界上大名鼎鼎。相反,我们关注更多的似乎是像《英雄》这样的影片,一种对生命疯狂杀戮的影片。在这里,张艺谋的大手笔体现在那宏大的刀光剑影之场面中;你听哪,影片的末尾那几百人一遍又一遍的杀气腾腾地叫喊:“大王,杀不杀?大王,杀不杀?”“杀!”一声命令之后,那无数根剑暴风骤雨般飞向了“李连杰”,一个生命顷刻间就这样灰飞烟灭。而那被张艺谋引以为豪的所谓视听效果,更是让人感到了生命在毁灭时的那种恐惧和震颤!就这一点来说,我不喜欢张艺谋的电影,就连他唯一的一部都市题材的电影《有话好好说》也充满了杀气。你看影片中姜文那嘴脸,手拿一把菜刀在满嘴“剁了你”的叫喊声中犹如一个发了疯的屠夫。我不知道一个人一天到晚看那些杀气腾腾的电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但据有关调查已经证实,目前正在大肆泛滥的港台武打及暴力影片,已经成为当下青少年犯罪的一大诱因。因此我总在想,我们的电影能不能给观众少一些杀气而多一点人性的关怀?能不能给观众少一些暴力而多一点生命的抚慰?尤其是对于我们的青少年们!

在这一点上,我喜欢陈凯歌。至少陈凯歌的电影有一种思考,有一种张力,并且时常会让你感动。就像他的《和你在一起》。影片中,那个陈凯歌自己扮演的余教授,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诉那位来自乡村的小提琴手刘小春,音乐中一定要有感恩,有感恩才会有好的音乐,你的音乐就是武器,而你的工作就是征服。当刘小春最终知道原来自己是弃儿而与他一直相依为命的养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时候,刘小春便知道了余教授一遍又一遍说的感恩是什么。在北京火车站人熙嚷嚷的大厅里,当刘小春放弃了比赛而面对着他的养父演奏起柴可夫斯基那首著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时,他已经泪流满面了。因为此刻他已经深深知道了什么叫感恩。此时,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通过刘小春充满激情的演奏回荡在大厅的每一个角落,他那充满感恩的音乐征服了每一个人。

在这部电影中,陈凯歌有一句话让至今我印象深刻,他说:这“世界上唯一不能赠送的东西就是情感”。确实,其实人类全部的情感和感恩都是来自于自我的生命体验。而一个生命感麻木和生性暴戾的人是不懂得感恩的。因此我始终认为,珍惜生命并懂得感恩生命是一个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品德,因为人的一切良知和正义感都是从此诞生。而具备良知和正义感,应该是每一个人迈出其人生第一步时所必须具有的第一道风景……

在本章结束之前,我必须要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一篇讲述有关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文章。尽管在我此生中看过很多书和很多文章,但能让我真正感动和流泪的却不多。下面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有一天我无意中读到了这篇文章,看着看着,眼泪竟涮涮地、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那是在大西北生活的日子,一次我们要到远方去进行作业,全队的人要一起出发要穿越大戈壁,没有汽车,没有道路,把我们送到那里去的只有几十峰骆驼。于是,就在一个隐晦的日子,一队长长的骆驼,无声无息地走进了荒漠。没有一株树木,也没有一簇野草,整整走了一天,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影。就这样默默地走着,我们吃在驼背上,喝在驼背上,摇摇晃晃,我们还睡在驼背上。

走啊,走啊,才早晨走到中午,又从中午走到黄昏,坐在骆驼背上的人们已经疲惫不堪了,而只有骆驼还在一步一步地走着,没有一点躁动,没有一点厌倦,就是那样走着,默默地忍受着命运为它们安排的一切。

脚下是无垠黄沙,远处是一柱柱擎天直立的荒烟,“大漠孤烟直”,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古人喟叹过的洪荒,我们的人生是如此坎坷,世事是如此艰难。坐作驼背上,我们的心情比骆驼的脚印还要沉重。也许是走得太累了,我们当中竟有人小声地唱了起来,是唱一支曲调极其简单的歌,没有激情,也没有悲伤,就是为了在这过于寂寞的戈壁滩上发出一点声音。果然,这歌声带给了人们一点兴奋,立刻大家就有了一点精神,那一直在驼背上睡着的人们睁开了眼睛。但是,谁也不会相信,就在我们一起在一种情绪中向四周巡视的时候,我们却一起发现,驮着我们前进的骆驼,一次次将头仰起,对着空旷的苍天,没有嘶鸣,只是眼眶中盈满的泪水一滴、两滴,滴进了脚下的荒漠。

骆驼哭了,走了一天的路,没有吃一束草,没有喝一滴水,就是还在路上走着,也不知道走向何时,也不知道走到何地,只是听到了骑在它背上的人在唱歌。它们竟一起哭了,没有委屈,没有怨恨,它们还是在走着,走着……

一时间,我愕然了,我不知道骆驼究竟为何要哭。是我们的歌声感染了它们同样枯燥的情绪,还是因为脚下的黄沙始终看不到尽头?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分明感觉到,冥冥之中,生命与生命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真诚地沟通。

直到今天,每当我为着生命的艰辛、人生的坎坷而深感疲惫时,就会想起生命中第一次目击到的动物的泪,内心深处就会涌起一种感动。于是,我对世间万物也便有了一种敬畏……

记得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人应该从墓地回家的路上成为诗人。”

这句诗写得太精彩了!因为假如一个人从墓地回家的路上对生命依然没有感悟和敬畏,那么他的出生日便是他的祭日!

第五章 一个被谎言围剿的民族

谎言无处不在

2003年1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内蒙古赤峰市郊区有一个叫头牌村的地方,由于播种的玉米种子是假的,所以1660亩良田无一幸免的颗粒无收。而就在这个地方,已经连续两年的干旱,已经使那里的农民处于嗷嗷待哺的悲惨境地。原本想着今年丰收后能够挣点钱改善一下已经饥寒交迫的生活,然而有谁会想到,一场骗局使这些农民那一点可怜的希望也成了泡影。而参与这场骗局的,有当地的诸多领导。面对一片荒芜的土地,农民们悲伤地诉说着他们不幸的遭遇。凛冽的寒风吹在那一张张填满沟壑的脸上,不知是否因为太久的苦难还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死亡,他们的神情充满了一种欲哭无泪的木讷和绝望……

我不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无耻的,嘴里滔滔不绝却没有一句真话。连“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样古老的警句也阻挡不了谎言的穿刺。上千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和几个满嘴胡言的“头人”,在二十一世纪一个严寒的冬天里又上演了一场“谎言大盘点”!当“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格言还带着一丝优雅和崇高而挂在很多人嘴边的时候,我们却无法不心痛地说:当欺骗已经来临,等待我们的将是诚实依然遥远。

人类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尔虞我诈不知从什么时候变成了人类一种成熟的标志。互相钩心斗角,彼此欺来骗去,而诚实却像稀世珍品成了旷世之宝。我坚信这是商业社会所造成的一种结果,因为当人的欲望一旦无限膨胀,谎言就会连同一起发酵。尤其是当我们还未摆脱小农经济的纠缠就一脚跨入了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显得是那样地迫不及待。当贫穷了太久的人们面对一堆让人垂涎三尺的金条时,我们似乎早已忘记了我们本来就不多的从容和理性。于是谎言就如同一个人必备的拳术,成了人与人较量时的一种架式,没有不行。这时候,谎言更是一种双面剑,一方面是对别人说谎,而另一方面则是对欺骗者的一种谎言回击。这就样,大家骗,一起骗,骗得如今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彼此双方却要首先经过一番试探,试探什么呢?试探对方说的话可不可信、有没有谱。而这种试探往往是用不着理性的,一切都是凭感觉。因为已经有很多欺骗者说起谎来如火纯青,如今在社会上不是有这么一句名言吗: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谎言是真的!

几年的下海经商,如果要让我说体会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谎言!其说谎者什么人都有,上至官员、教授、名人;下至一般百姓、搞推销的、卖东西的等等。可以说无其不有。所以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朱镕基总理刚上任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什么是三角债?就是大家欠钱都不还。你说话不算数,我就比你更谎话连篇;你坑我,我就坑别人。于是就大家骗,大家坑。都说自己盈利了产值比上年增加了多少多少但就是帐上没钱。于是近几年来就又出现一句话叫做:什么都可以商量就是别说借钱。人都被骗怕了,哪怕是好朋友甚至是亲人也不例外。

莎士比亚曾经在《麦克白》里有一句台词:“世上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从一个的脸上探察他的居心;他是我曾经绝对信任的一个人。”

据说,国外已有人建议,以后要把那些缺乏诚信、经常说谎的人脸上刺上“谎言者”三个字,以向世人昭示。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的话,那么我相信,中国的“脸部刺秀业”将会比今天的美容业还要兴旺发达,而仅靠此一项来拉动内需,就足以让中国的GDP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而且一定是稳健增长毫无问题。

因为我们的谎言已经无处不在,因为我们的谎言在很多时候比诚信更具有真理性。以至于当一个人在非常诚信地向他人袒露心扉之时,那这个人将一定会被视为傻子!于是我们就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言:你看这人,傻不傻?跟人说这么多实话干什么?这年头哪能这么老实,你不说点假话谁信你呀?

天哪!一个人满嘴胡言的人能走遍天涯畅通无阻春风得意,而一个坦诚相见的人却被视为不谙世理呆头呆脑犹如傻子!我相信,当一个人诚实的人面对大家怀疑的目光来审视并嘲笑你诚实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在精神就一定会有一种被人颠覆和强暴的感觉。可悲的是此刻你无处报案也无处申诉。这时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你就逃离,要么你就沦落。如今,我们大多数人似乎都选择了后者。

或许是出于一种深深的无奈,我在经商中有一个“8·2原则”。何谓“8·2原则”呢?就是说在经商中,尽管我在内心深处希望能百分之百的坚守诚信,但我只能做到80%的诚信,还有那20%,我必须说谎。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我之所以顽强地坚守那80%的诚信,是因为我宁可饿死也不愿意放弃做人的基本准则。人之所以有人的荣耀,是因为他在灵性上超越了动物;然而就说谎这一点而言,人比动物要无耻得多,因为动物不说谎。如果说丰富的语言成就了人类说谎的本领,那么我宁可像动物一样,一声鸣啼,心领神会;一个眼神,爱意无限……过去我们有一句骂人的话叫做:你怎么连畜生都不如!我是人,我不想成为畜生,所以我必须维护人所应该有的那80%的诚信。

二、那么,我为什么依然还要保留那20%的谎言呢?这是因为:当谎言已成为商业社会的一种共相时,如果你不说谎你就很难生存,这是其一。其二,我发现,在很多时候如果你不用那20%的谎言去套住你的客户,那么离开你的这位客户就很有可能会陷入另一个用100%谎言构筑起来的骗局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20%的谎言是用来拯救那80%的诚信的。尽管这说起来非常荒唐,但这真的是一件很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我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比如最近就有一个客户,在即将与我公司签约之际,她被另一家公司老板的花言巧语所诱惑,于是她就与那家公司签了约。然而当她付完钱的几天之后却发现,那家公司拿了她的钱已经逃之夭夭了。当然这位客户事后非常追悔莫及,但一切已经晚了。谎言终究还是胜利了,并且是在胜利大逃亡中来兑现谎言之价值的。失败的,是这位已经习惯被谎言诱惑的人,这就是现实。而我那20%的谎言之所以被我至今依然保留,老实说,是对如今谎言与欺骗横行霸道屡试不爽之现实的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挽歌!

“图书馆”变成“录像厅”

在这样一个谎话连篇诚信贬值的社会里,我们又怎样去面对孩子那一双双诚实的眼睛呢?我们又怎样让他们今后能够少一点欺骗多一些诚信呢?让人觉得悲哀的是,如今就算是在学校这样一个本应纯洁的空间里,诚信依然岌岌可危。有这样一个诚实的中学生,当他以诚实的态度和行为去结束一场考试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成绩是班上的最后一名。于是同学们讽刺他,老师也嘲笑他。而他全部的过错就是因为他没有像全班同学那样彼此抄袭,只有他是独立完成考试的,只有他是用诚实来证明他的学习成绩的。但就因为如此,他被讽刺和嘲笑。缘由只有一个:他没有欺骗。

事后,这位中学生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诚实会引来一片讽刺和嘲笑?为什么欺骗者却能趾高气扬并能让老师露出喜悦的微笑?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仰望天空,他开始思索者,并把这深深的责问和委屈投向了北京的《中学生报》:

编辑同志:

你好,我是一名高中的学生,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我考得很不好,几乎是全班的最后一名。只有一个很客观的原因,我没有作弊。在班里,A和B等都是什么都不学的学生,可都“考”了四、五百分,压在我头上,我只考了三百多分。老师对A和B大加夸奖,而对我尖酸刻薄。在班会上,很多话都是针对我一个人的,而且说得很尖酸,我感很伤心,很痛苦。

我不知道这次考试我没有像A和B那样抄,是对还是错。你不抄,别人抄,到时候人家就是压在你头上,老师就是认为你是个朽木。班里的中等生还可以承受,但对于我这样在死亡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