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阿敏,君如你们说呢?“刘镇伟又问唯二的两位女性。
张敏和吴君茹相视苦笑,这个问题她们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要说肯定是希望成功的,可能不能成功天知道啊。
“剧本是乔先生写的,导演和主演也都是乔先生选的,我觉得肯定成功的。“张敏只演过三部电影,还要算上这部赌圣,经验不多,说让她说一下电影好不好,能不能成功她是真不知道怎么说。
因为这部电影你说好笑不好笑,那肯定好笑,可是却又不同于以往的喜剧那样,就像八星报喜,那就是很正统的喜剧风格,但是赌圣却不一样。
男主角周星弛的表演完全是一种颠覆,那种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喜剧表现方式完全就是另一种风格。张敏知道老板乔峰管这种风格叫无厘头,但是这样的风格观众会不会接受并且喜欢张敏不知道,不过鉴于老板以往辉煌的战绩,她愿意相信赌圣会是一次对喜剧风格的成功颠覆。
吴君茹还不如张敏呢,她虽然演戏很早,十六岁就考入了无线训练班,和刘佳玲,曾化倩,蓝诘瑛她们是同学,可是由于个人形象的问题,虽然一直走的是温婉美女的路数,84年鹿鼎记里还演了曾柔,可她的电视生涯远不算上成功,和同期的刘佳玲,曾化倩,蓝诘瑛完全没法比。赌圣更是她参演的第一部电影,也是第一次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演一个又懒又丑还不年轻的女人,这对于二十三岁花季少女的吴君茹来说完全就是一场酷刑。
中学的时候不喜欢念书,成绩也不好。爸妈觉得她性格好不如去当演员。那个时候也就十六岁,吴君茹没想太多,就去报考无线训练班还考进了。
后来84年选她演曾柔的时候,吴君茹自己都百思不得其解,她买了鹿鼎记翻来覆去的看也没发现自己身上和曾柔有哪怕一点相像的地方,曾柔是韦小宝七个老婆里最温柔的一个,而她却是训练班里最闹的一个,导演监制眼瞎了选她啊,吴君茹不懂,不过有机会就要抓住嘛,于是为了演这么一个玉女,为了演出曾柔这个角色的婉约之气,她刻意把声音变得很温柔,但这种“假装”的表演她自己都觉得生硬,更别说观众了。
可是台里给她的定位就是这样,其实不止是吴君茹,就连同样癫狂的苑琼丹早期都是走的知性美女的路数,谁敢想象她后来会成为最丑石榴姐还有老鸨专业户,没人想到。
能被选中参演由周星驰,吴猛达这两个通过两部小鬼当家而变得很有名的电影,对于吴君茹来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更别说这部电影还是张敏主演的,谁不知道张敏是乔峰看好的人,她参演的电影能差的了吗?
结果,进组拍戏的第一天吴君茹就哭了,因为她的角色形象实在是和她以前的角色大相径庭,差的实在太远了,就算不演美女也不能自毁形象到这样的地步吧,满心的欢喜变成了悲伤,还悲伤的逆流成河,吴君茹哭了一天,然后用两天的时间才说服了自己接受了残酷的现实。
现在刘镇伟让她猜电影能不能成功,吴君茹当然是想要电影成功了,不然她的扮丑牺牲不就白费了吗?再说,她也和张敏一个想法,觉得这电影是乔峰的剧本,演员导演也都是乔峰选的,没理由不成功的。
所以,她看了看刘镇伟,元奎,周星弛,吴猛达,附和着张敏点了点头:“我也觉得一定会成功的。“说完,吴君茹听到戏院里再次响起一阵爆笑,她又再次加重了语气说:“一定会成功的,一定。“
。。。。。。。。。。。。。。。
在赌圣上映之前,谁也想不到这部电影会火爆到碾压周闰发和程龙电影的地步。要知道,赌圣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跟风赌神的电影,而且大家也知道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并不高,论演员也完全不能和八星报喜和飞龙猛将那样的大牌云集比。
可就是这么一部小成本不被大家那么重视的电影竟然凭借其引人入胜的剧情,夸张搞笑的细节,切合时代特征的新鲜元素,加上周星驰的无厘头表演风格,在上映的第一天就将由飞龙猛将和八星报喜刚刚打破的上映首日票房的记录给再次破了,就这一点赌圣这部电影就一举轰动了全港。
单日票房近六百万,虽然因为是大年初一看电影的人更多吧,可这一天六百万的揽钱速度也太吓人了,要知道去年全年票房超过六百万的香港本土电影也才五十部,而去年的港片产量是一百一十多部,也就是说赌圣一天的票房就超过了去年产片量一半以上电影的总票房,一天的票房就可以排到年度票房前五十了。
虽然过年当天飞龙猛将和八星报喜哪怕新宝院线上映的富贵再逼人也都出现了观影人数,票房大幅上涨的情况,可赌圣的成绩依然是一枝独秀的。
即便过年当天消耗了不小的观影热情,可上映的第二天,赌圣的票房还是轻易的过了一千万,两天的票房就能排在去年年度票房的前三十五位。
俐智给乔峰打电话汇报的时候已经是赌圣上映的第八天了,而它的票房则逼近了三千万。
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者荣耀()
“神”之所以能成为“神”,是在于人的一种希望投射,柏拉图说过,真正的存在是在烛火的后面,而不是在山壁上的投影,世俗之人总是会将墙壁上的黑影当做真实的存在,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曾回过头来看看现实究竟如何。原时空的周星弛也一样,他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了,没有人会怀疑他“喜剧之王”的地位。
但在这个时空里,人们还没有经历过那个一次次破票房记录,最厉害的时候年度前十一个人就占了七部,前五部全部包揽的星爷周星弛。
在赌圣上映之前,在同行也好,普通观众眼中也好,周星弛就是那个演了两部小鬼当家笨兮兮的愚蠢盗贼,亦或者是回到未来里那个没出息的爸爸这样的角色,虽然小鬼当家和回到未来都是全球票房大爆的电影,可周星弛只是配角,在其他电影里也演过主角,可是角色也就那样。在大家看来他是明星,但也就二线,距离最好的明星还有好大好大的差距。他不高大也不英俊,不慈祥也不和善,他喜欢搞怪,说笑话,有点痞痞地,坏坏地……大体,无论是人还是角色都是这样。
结果突然之间,这么一个没什么太个人特色的人就这么火了,火的一塌糊涂,所有人其实都很懵逼的,怎么特么就火成这样了呢?
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演的电影怎么就特么火了呢,究竟好在了哪里呢?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因为周星弛他虽然演的也是赌片,可是他的赌片不正经的很,他是赌圣,可是和周闰发的赌神完全不一样,他竟然会特异功能,这样的设定带给了观众极其新奇的感觉。
电影赌圣里,他演的是内地人,所以电影里可以尽情嘲讽两边差异性的文化,这样的嘲讽不是单向的,是对两方的嘲讽都有,内地人对香港人的偏见,香港人对内地人的偏见,在电影里处处都有。
这对于回归已定,忧心九七之后回归生活的香港人来说是非常愿意看到的,因为电影里三叔和侄子左颂星阿星之间的一些对话,表达的就是香港人的一些焦虑,是说中了所有观众的心事的。
就连左颂星这个名字的姓都很有寓意的,左代表左派,香港人管倾向内地的人和事儿都是左,就像银都和双南院线是左派电影公司和左派院线一样。阿星是内地来的,所以他是左的,就连他的姓都是左。
而电影里阿星有特异功能,这也是有寓意的,因为在早些年,哪怕到了八十年代,内地气功也是很流行的,气功嘛和特异功能是很像的,所以原时空里无论是赌圣,赌侠,上海滩赌圣,赌神2,乃至表姐你好嘢之类的,但凡出现特异功能一定都是内地人。这就是这时候相当一部分香港人对内地人的偏见认知,好像内地的人都会特异功能,不会特异功能都不好意思说是内地人一样。
虽然特异功能这个梗只是调侃一下内地,以及香港人对内地的过于刻板的印象,但正是因为阿星有了特异功能,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周星弛就可以尽情发挥无厘头的表演张力,而不至于保守。
周星弛在表演时完全的无意识,无意识不是说他是在胡乱表演。无意识指的是怎样不按照剧情来走,来表演,偏颇一点就是转折,反转,出其不意,你以为我该是这样,结果我偏偏不这样而是会那样。
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这就是无厘头天马行空,思维跳跃,上一秒说的还是这个,下一秒已经说到了另一个完全不相干,天差地别的事情上。
这是粗浅的无厘头解释,具体到周星弛的无厘头喜剧上,那就又有更多的表现方式了。
就像在严肃场合戏仿《赌神》中周闰发的上场方式,可以在枪战中戏谑胡闹,这就是银幕中的无意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其实是一种挑战,当观众在台下总是受制电影剧情的发展,疲惫、被控制,这些会让观众感到拘束,所以周星弛的喜剧得让观众的脑袋得到狂欢,获得释放,《赌圣》的意义正在于此。它革新了香港喜剧的呈现形式。
特异功能赌片是在《赌神》之后的一个“创造性”发挥。赌牌、买色子、赌马,影片猎奇似的试图发挥特异功能在小市民生活中的最佳运用方式。以赌发财、以赌发家,是没有财力资本的市民阶层的梦想,而特异功能的出现,比起天降财神之类的神话确实要实际一点。
最后的赌场决战,从预赛开始,就是阿星最好看的时候。到真正的赌王对决时,阿星虽然没穿玉树临风、百战百胜的“赌圣战衣”,但风度俨然,不愧赌圣称号。阿星得知自己失去特异功能之后,把把SOD的拚命赌法让人深觉快意……有钱了不起,每个人命运只有一个,我跟你拼了。虽然最后张敏的出现,阿星的取胜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无聊手段,但没关系,阿星已经赢得观众的心理支持,情节什么的都无关紧要了。
这是一部粗陋的电影,成本也不高,但就是观众心理抓得好,再加上周星弛的“无厘头”天才能够充分发挥,所以票房奇高也就并不意外了。
赌圣一出就风靡全港,聊天的时候要不聊赌圣,这春节过的都没有共同语言,而且有相当多的人已经在学着赌圣里的一些搞笑方式来开玩笑,聊天了。
看过的观众疯狂的到处安利,各大报纸刊物也在连篇累牍的报道,就连亚视,无线的多档节目也在介绍,剖析赌圣的成功之处,以及里边的无厘头表现形式对之后喜剧发展的影响。
一时间,就连票房并不逊色太多的八星报喜和飞龙猛将都被赌圣压得没了声。
这可是程龙,洪金保还有周闰发啊,他们三个可以说是进入八十年代后最有号召力的电影巨星,从八零年开始,香港年度票房冠军就是他们三人换着坐的。
现在三人一起被周星弛踹下了王座,也意味着又一个能和他们比肩的巨星诞生了。
第四百四十五章 划时代的性启蒙()
就在香港观众为赌圣而狂热的时候,在西德柏林国际电影节拿了最高大奖金熊奖的红高粱导演张一谋,主演巩利,姜文等人从西德回国了。
国内各个媒体都在报道红高粱拿奖的消息,电影的国内公映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没办法,谁让红高粱拿了大奖呢,不但拿了金熊奖,还拿了国际同盟艺术电影奖,《城市报》读者评审团大奖,新电影论坛奖,虽然后边三个远远不如金熊奖,可也是柏林电影节的奖项不是,而且评审图大奖和新电影论坛奖代表的还是柏林当地媒体对红高粱的认可,能既得到评委们全票通过拿下金熊奖还能得到媒体的一致认可,这很不容易的。
拿了大奖的张一谋,巩利一行回国后受到了有关部门和电影人的热烈接机,接机之后马上安排采访。
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红高粱》的轰动效应,标志着本届电影节成为中国内地电影首次跨入世界电影前列的里程碑。
而且红高粱是力挫群雄,压倒了原被看好的苏联影片《女政委》和美国、东德等国家的重量级影片,赢得了11名评委的全票支持,一举夺得的“金熊奖“。
在柏林,《红高粱》的首映使电影节上的观众目瞪口呆,掌声证明了观众的狂热程度超出了苏联影片,是本届电影节上首次出现两次长时间的鼓掌。”第二天,西柏林的一大主要日报《晨报》对电影节的场面这样描述:“观众惊讶地、入神地望着银幕,他们不仅被强烈的画面语言所震憾,而且也为一种异国风格和感情的粗犷色彩而感到迷惘。电影节内外,到处是一片对《红高粱》一片的赞扬声,让所有人都感到对中国导演的敬佩。”
以至于出现了“比赛接近尾声,人们竟无心再看最后的几部影片,翘首期盼的是颁奖礼这样一种现象。2月23日电影节投票结束后,评委会主席用宏亮的声音宣布:“中国电影《红高粱》荣获金熊大奖”,会场上再次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电影节上的热烈气氛达到了极至。
这些都是非常有宣传点的。红高粱的获奖对于这个时期迫切需要获得国际认同的中国来说是一个电影人,文化宣传层面的一次大胜利,必须要好好宣传,好好报道。
接受采访的时候张一谋说:《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这部片子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但显然的普罗大众们是不懂这些主题啊意义的。
在巩利她们回来的当天,乔峰是专门从青岛坐飞机到北平接机的,结果接机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那么多媒体,乔峰没挤上前去,也不好挤上前去,只能等他们一行人接受完采访后才和闷闷不乐的巩利接上头了。
乔峰电话中答应了接机的,但下飞机后巩利却没见到乔峰的人影,还以为乔峰没来,心中暗自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心有戚戚的很。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心不在焉的,一点都不像参演的电影得了大奖的样子,当采访完记者们也散了后看到突然出现的乔峰,巩利的内心一下就被失而复得的惊喜给击中了,眼泪哗就下来了。
之后,两人在酒店里实现了各自的愿望,她想和他睡,他想把她睡。
第二天两人没有赶回山栋,巩利参加了两场采访,之后乔峰和她在北平玩了玩,晚上的时候在东单附近的电影院看了红高粱。
这也是国内的特色,那就是虽然体制有的时候看起来很僵化,但很多时候又是轻轻松松的就能达到其他国家达不到的目的。
就像红高粱的上映,如果放在美国等国家,那像上映你就得等排片,院线安排你什么时候你就什么时候,哪怕你得了再大的奖,也不可能说把其他的电影挤开让你先上。
可是,在国内就没问题,那边拿奖,这边立马就能安排放映,虽然做不到全国都上映,可是大的城市还是能最快速度拿到一定拷贝放映的。
巩利是主演,自然早就看过成片,在柏林的时候也没少看,她进电影院主要是为了和乔峰待着,在外边毕竟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这时候又不开放,两人走得太近都会吸引来别人注视的目光,可进了电影院黑咕隆咚的,那就随你想怎么样了,拉拉扯扯,搂搂抱抱,只要不太高调引人注意就没问题。
乔峰呢,则主要是想感受下这个时候内地电影院的气氛,听听这时候的内地观众对红高粱是如何看的。
然后,当电影放到高粱地野合那场戏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都在吸气兴奋的惊呼。
不管张一谋在电影里想表达什么,普通观众是不在意的,他们在意的是很俗的,比如这场高粱地野合。
听着那些吸气连连兴奋的呼叫,乔峰觉得对于这时候还很单纯的人来说,或许高粱地的这场戏会是很多年轻男女的最初性启蒙。
谈到爱情,西方人说:“给我一张床。”而中国人却说:“距离产生美。”中国人向来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羞于说爱,跟别提性了。建国后的17年里,我国对文艺创作中的情爱意识是持排斥态度的。因此我们看不到《红色娘子军》里吴琼花和洪常青的爱情;《战火中的青春》原本应该有爱情,却被活生生挤掉;而《早春二月》却因为有小资情调受到严厉批判。后世看这时候的电影人物,无论是林道静、王成,还是李向阳、李侠,尽管都是铁骨铮铮的英雄,但是由于缺乏感情描写,使得他们过于脱离现实,形象干枯,因而只能是浪漫主义式的英雄人物。在这17年里中国的爱情片几乎为空白。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情爱意识终于开始觉醒,但是依旧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爱情片逐渐开始盛行,比如《庐山恋》这部影响了一代人的电影中就有了十分纯洁美好的爱情故事,这种爱情不沾染性的成分,所以看上去依旧是80年代特有的“新时代爱情”。到了1988年,《红高粱》中的这个镜头让中国人完成了划时代的性启蒙。
第四百四十六章 野性和激情()
“你真美“看着银幕上一身嫁衣坐在轿子里的九儿,乔峰说
“没新意,可是,我喜欢听“巩利情动的说
“以后天天说给你听“乔峰在巩利的耳垂上亲吻了下说
“就怕你没那个时间“巩利语气有些酸酸的
“没时间我也会在心里说何况,你的美不用说“
饰演九儿“我奶奶“的巩利拍红高粱的时候二十二岁,她演的九儿野性中带着灵气,穿上乡土气浓厚的棉袄棉裤,就是九儿本人。
她一句台词不说,单是站在那里,就让人移不开眼。这样的美,跟后世的玻尿酸网红脸不同,跟一般的盛世美颜也不同。她代表的,是一种原始的**和生命力。
被九儿吸引的男人有很多,“我爷爷“余占鳌是成功得手的那一个。他是百里闻名的轿夫,却在抬轿时相中了新娘子在三天回门的时候,心怀不轨之心的他早早等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