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文】
唐玄宗在位期间,曾位居宰相的燕国公张说,是个奸佞媚上的人。张说前期为并州刺史时,谄媚侍奉有特殊地位的散官王毛仲。送给王毛仲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后来,王毛仲巡视边境,跟张说一块儿聚宴于天雄军。酒喝到高潮时,忽然朝廷特使送来玄宗皇帝的敕书:授予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张说拜谢完后,便把着王毛仲的手跳起舞来,并边舞边嗅王毛仲的靴鼻。
程伯献
唐将军高力士特承玄宗恩宠。遭父丧,左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少府监冯绍正二人,直就其丧前,被发而哭,甚于己亲。朝野闻之,不胜其笑。(出《谭宾录》)
【译文】
唐玄宗时代,宫中宦官总管被特封为大将军的高力士,权倾朝野,极获玄宗皇帝的宠幸。高力士父亲去世时,左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少府监冯绍正二人,一直来到灵堂前,披散着头发,大声痛哭。其悲痛哀伤之状,胜过自己的亲爹死了。朝野听说这件事情后,都觉得特别可笑。
杨国忠
玄宗谓侍臣曰:〃我欲行一事,自古帝王未有也。盖欲传位于肃宗。〃及制出,国忠大惧,言语失次。归语杨氏姐妹曰:〃娘子,我辈何用更作活计?皇太子若监国,我与姊妹等即死矣。〃相聚而哭。虢国入谋于贵妃。妃衔土以请,其事遂止。哥舒翰在潼关,或劝请诛国忠,以悦众心,舒翰不听。禄山发范阳,每日于帐前叹曰:〃杨国忠头,来何太迟也!〃国忠妻裴柔,蜀之大娼也。国忠又为剑南节度。劝玄宗入蜀,授其所亲官,布蜀汉。(出《谭宾录》)
【译文】
唐玄宗对侍臣说:〃我准备做一件事情,是自古以来的帝王从未有人做过的。就是我想把皇位传给李亨。〃待册封李亨为太子的命令下达后,宰相杨国忠异常恐惧,说话都语无伦次。下朝后,立即找到杨氏姐妹说:〃妹子,我们怎么才能想出一条活路来?若皇太子继位,我与诸位姊妹立即就会被处死的啊。〃说完,相互抱头大哭。虢国夫人进宫找杨贵妃谋划。杨贵妃口中衔土,用这种以死相请求的办法请求玄宗皇帝,册封李亨为皇太子的事情才作罢。哥舒翰率兵镇守潼关。有人劝他请求玄宗皇帝处死杨国忠,以使天下人心大快。哥舒翰没有听取这种意见。待安禄山兵变范阳进逼两京,哥舒翰每天坐在军帐中叹息地说:〃杨国忠的人头,为什么斩下得太迟啦!〃杨国忠的妻子裴柔,是蜀中的有名的歌舞娼人。杨国忠后来又兼任剑南节度使。在安禄山叛军逼近京城长安时。杨国忠劝玄宗皇帝避难入蜀。他将他的亲信,都安插在蜀中。
太真妃
太真妃尝因妒忌,有语侵上。上怒甚。令高力士以辎车载送还其家。妃悔恨号泣,抽刀剪发,授力士曰:〃珠玉珍异,皆上所赐,不足充献。唯发父母所生,可达妾意。望为申妾万一慕恋之诚。〃上得发,挥涕潣(〃潣〃字原缺,据明抄本补。)然。遽命力士召之归。(出《贵妃传》,明抄本作出《开元传》,接见《开天传信记》)
【译文】
杨贵妃一次因为妒忌,口出不逊冲撞了玄宗皇帝。玄宗大怒,命令高力士用一般的饰有帷盖的车,将她送还娘家杨府。杨贵妃异常悔恨,抽取剪刀剪下一缕头上的青丝,交付给高力士说:〃珠宝玉翠,都是皇上赐赏给我的,不足以用它们进献给皇上。唯有这缕头发是父母给予我的,可以用它来表达我对皇上的一片真情。望高公公向皇上转达我的万分之一的仰慕依恋的诚心。〃玄宗皇帝得见杨贵妃的这缕头发后,立时流下眼泪,可怜起这位被废黜回娘家的爱妃来。马上命令高力士将贵妃召回宫中。
李林甫
玄宗在东都,宫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裴稷山、张(〃张〃原作〃西〃,据《国史补》改。)曲江谏曰:〃百姓场圃未毕,请候冬间。〃是时,李林甫初拜相。窃知上意,及罢退,佯为蹇步。上问:〃何故脚疾。〃对曰:〃臣非病足,愿独奏事。〃乃言二京陛下东西宫也。将欲驾幸,何用择时?设有妨于刈获,独免过路赋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上大悦。自此驾幸长安,不复东矣。旬日,耀卿、九龄俱罢,而牛仙客进。(出《国史补》)
又 李林甫居相位一十九年,诛锄海内人望。自储君以下,无不累息。初开元后,姚宋等一二老臣,多献可替否,以争天下大体。天下既理,上心亦泰。张九龄上所拔,颇以后进少之。九龄尤謇谔,数犯上,上怒而逐之。上雄才豁达,任人不疑。晚得林甫,养成君欲,未尝有逆耳之言,上爱之。遂深居高枕,以富贵自乐。大臣以下,罕得对见,事无大小,责成林甫。林甫虽不文,而明练吏事,慎守纲纪,衣冠非常调,无进用之门。而阴贼忍杀,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上左右者虽饔人厮养,无不略之,故动静辄知。李适之初入相,疏而不密,林甫卖之。乃曰:〃华山之下有金矿焉,采之可以富国。上未知之耳。〃适之善其言,他日,从容以奏,上悦。顾问林甫,林甫曰:〃臣知之久矣。华山陛下本命也,王气所在,不可发之。故臣不敢言。〃上遂薄适之。因曰:〃自今奏事,先与林甫议之,无轻脱。〃自是适之束手矣。非其所引进,皆以罪诛。威震海内,谏官但持禄养资,无敢论事。独补缺杜中犹再上疏。翌日,被黜为下邽令。林甫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何用多言。君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食三品料;及其一鸣,即黜去。虽欲再鸣,其可得乎。〃由是谏诤之路绝失。晚年多冤仇,惧其报复。出广车仆,金吾静街,前驱百步之外。居则以砖垒屋,以板幙墙。家人警卫,如御大敌。其自防也如此。故事,宰臣骑从,三五人而已。士庶不避于路。至是骑从百余人,为左右翼,公卿以下趋避,自林甫始也。(出《谭宾录》)
【译文】
唐玄宗在东都洛阳,宫中闹鬼怪。第二天,玄宗召集宰相们上朝议事,说自己想回驾西京长安。宰相裴稷山、张曲江劝阻说:〃老百姓现在正忙于收割打场,请皇上等候到冬闲时再回驾西京吧。〃当时,李林甫刚刚升任宰相。他心中暗暗体察到玄宗欲回驾长安的原因,待到退朝时,他假装脚瘸留在后面。玄宗皇帝问:〃脚怎么瘸了?〃李林甫回答说:〃我的脚没有病,不瘸。我是想单独向皇上谈谈我对回驾西京的看法。〃于是李林甫对玄宗皇帝说:〃洛阳、长安二京,乃是皇上的东宫与西宫。皇帝要上哪宫,难道还用选择日子吗?如果会妨碍百姓们收割、打场。单独免去他们的过路赋税就可以了吗。我请求皇上允许我指示有关部门,说皇上马上就回驾西京,您看如何?〃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就在这一天回驾长安,再也没有上东都洛阳来。过了十多天,裴耀卿、张九龄(按:即裴稷山、张曲江。)都被免除宰相职务,玄宗皇上提升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领朔方节度使。
又 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在这十九年中,凡是才干、名望、功业高于他的人,以及皇上看重的人,他都百般设计除掉。因此,自皇太子以下,没有不感到恐惧的,连大气都不敢出。玄宗皇帝刚刚即位时的开元初年,所用的姚崇、宗璟等一些老臣,多数人都向皇上推荐日后能替代自己为相的人。用以谋得国家太平,百姓康乐。他们知道,国家治理好了,皇上的心也就安了。宰相张九龄是玄宗皇帝亲自选拔重用的人。在历任宰相中,张九龄是资历较浅、也较年轻的一位。但是他为人正直,多次直言冲撞玄宗皇帝。玄宗一怒之下,罢免了他的宰相,贬降为荆州长史。玄宗皇帝雄才大略,为人豁达,用人不疑。在晚年得到李林甫这样的一位谄媚的宰相,从来不说玄宗皇帝不爱听的话,这才养成了皇上听不得逆耳忠言的习惯。玄宗皇帝宠爱倚重李林甫。自从李林甫为宰相后,玄宗皇帝就深居在宫帷中,贪恋声色,恣意享乐。大臣以下的人,很少有机会见到玄宗皇帝,更谈不上跟皇上讲对国家大事了。不论大事、小事,都一律责成宰相李林甫去办理。李林甫虽然不通晓词赋文章,然而对官场上的事情却精明干练,恪守原有的纲常法纪,就是你再有奇才异学的官员士人,也没有破格提拔任用的门路,一切都按常轨办事。李林甫为人阴毒残忍,随意迫害人。从未有表露过喜爱谁与憎恨谁。玄宗皇帝左右的人,就连为皇上掌管烹饪的小吏,和做粗活的仆役,他没有不笼络收买的。因此,皇上的一举一动,他马上都知晓。李适之刚任宰相时,行事疏乎而不慎密,被李森甫设下圈套出卖了。一次,李森甫对李适之说:〃华山下面有金矿,开采了可以给国家增加财富。但是皇上并不知道啊。〃李适之相信了他的话,日后,将此事上奏玄宗皇帝。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征询李林甫。李林甫说:〃我很久以前就知道华山底下有金矿。但是华山是皇上的本命啊。王气所在,不可以开采金矿。因此,我不敢向皇上提起这件事情。〃玄宗皇帝从此特别轻视李适之,对他说:〃从今以后,凡是向我奏请的事,事先跟林甫商议一下,不要太轻佻随便了。〃从此,李适之的手脚被束缚住了,再也不能单独向玄宗皇帝奏事。李林甫在任宰相期间,凡是不是经他引荐的人,都想方设法查找你的错处,将你排挤出去,或者罗织罪名将你杀掉。由此,他的声威震动海内。所有的谏官都老老实实地拿着俸禄维持生计,谁也不敢纳谏议论朝政。补缺杜中犹不信邪,再次上疏玄宗皇上。第二天,就被贬黜为下邽令。李林甫召集诸位谏官说:〃现今,上有圣明的皇帝,我们当臣子的,按照皇上的正确旨意办事还来不及呢,何用你们多嘴多舌。你们没有看到御苑内那些供仪仗使役的马吗?整天老老实实没有一点响动的,可以吃到三品的草料,只要哪匹马稍一鸣叫、不听使役,立即赶出去。从今后,你们谁再随意向皇上奏疏,他的下场就象那匹鸣叫不听使役的马一样。〃从此,向玄宗皇上纳谏提意见的道路则被堵死了。李林甫到了晚年时,结下了许多的冤仇。他非常惧怕有仇人报复。因此,每次出行都广置车舆仆夫,派许多宫中卫士将前边百步之内的人群驱散,在两旁警卫。他居住的府第都用砖砌屋,用木板做围墙,派出许多家将仆夫日夜警卫,如临大敌。他就这样的设防保护自己。从前。历任宰相出行过街,不过有三五个侍从随行而已。士人百姓也无需在道两旁躲避。而设置骑从上百人在左右护卫,让公卿以下的人都得躲藏退避,是从李林甫开始的啊!
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
王承休
王承休 蜀后主王衍宦官王承休,后主以优笑狎暱见宠。有美色,恒侍少王寝息,久而专房。承休多以邪僻奸秽之事媚其主,主愈宠之。与韩昭为刎颈之交,所谋皆互相表里。承休一日请从诸军拣选官健,得骁勇数千,号龙武军。承休自为统帅,并特加衣粮,日有优给。因乞秦州节度使,且云:〃原与陛下于秦州采掇美丽。旦说秦州之风土,多出国色。仍请幸天水。〃少主甚悦,即遣仗节赴镇。应所选龙武精锐,并充衙队从行。到方镇下车,当日毁拆衙庭,发丁夫采取材石,创立公署使宅,一如宫殿之制。兼以严刑峻法,妇女不免土木之役。又密令强取民间子弟,(明抄本〃弟〃作〃女〃。)使教歌舞伎乐。被获者,令画工图真及录名氏,急递中送韩昭。昭又密呈少主。少主睹之,不觉心狂。遂决幸秦之计,因下制曰:〃朕闻前王巡狩,观土地之惨舒,历代省方,慰黎元之傒望。西秦封域,远在边隅。先皇帝画此山河,历年征讨,虽归王化,未浃惠风。今耕稼既属有年。军民颇闻望幸,用安疆场。聊议省巡,朕选取今年十月三日幸秦州。布告中外,咸使闻之。〃由是中外切谏不从。母后泣而止之,以至绝食。前秦州节度使判官蒲禹卿叩马泣血,上表谏曰:〃臣闻尧有敢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周有诫慎之鞀。盖古者明君,克全帝道,欲知己过,要纳谠言。将引咎而责躬,庶理人而修德。陛下自承祧秉录,正位当天,爱闻逆耳之忠言,每犯颜而直谏。且先皇帝许昌发迹,阆苑起身,历艰辛于草昧之中,受危险于虎争之际。胼胝戈甲,寝寤风霜,申武力而拘诸原,立战功而平多垒。亡躯致命,事主勤王,方得成家,至于开国。今日鸿基霸盛,大业雄崇。地及雍凉,界连南北。德通吴越,威定蛮陬。郡府颇多,关河渐广。人物秀丽,土地繁华。当四海辐裂之秋,成万代龙兴之业。陛下生居富贵,坐得乾坤。但好欢娱,不思机变。臣欲望陛下,以名教而自节,以礼乐而自防。循道德之规,受师傅之训。知社稷之不易,想稼穑之最难。惜高祖之基扃,似太宗之临御。贤贤易色,孜孜为心。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用。听五音而受谏,以三镜而照怀。少止息于诸处林亭,多观览于前王经史。别修上德,用卜远图。莫遣色荒,母令酒惑。常亲政事,勿恣闲游。臣窃闻陛下欲出成都,往巡边垒。且天水地远,峻恶难行。险栈欹云,危峰插汉。微雨则吹摧阁道,稍泥则沮滑山程。岂可鸣銮,那堪叱驭。又复敌京咫尺,塞邑荒凉。民杂蕃戎,地多岚瘴。别无华风异景,不可选胜寻幽。陇水声悲,胡笳韵咽。营中止带甲之土,城上宿枕戈之人。看探虏于孤峰,朝朝疑虑。睹望旗于峻岭,日日堤防。是多山足水之乡,即易动难安之地。麦积崖无可瞻恋,米谷峡何亚连知。(明抄本〃知〃作〃如〃)路遇嗟山,程通怨水。秦穆圉马之地,隗嚣僭位之邦。是以一人出行,百司参从,千群雾拥,万众星驰。当路州县摧残,所在馆驿隘少,止宿尚犹不易。供须固是为难。纵若就中指挥,自破属省钱物,未免因依扰践,触处凌迟。以此商论,不合轻动。其类苍龙出海,云行雨施。岂教浪静风恬,必见伤苗损稼。所以銮舆须止,天步难移。况顷年大驾,只到山南,犹不关进发兵士。此时直至天水,未审如何制止。自当初打破梁原城池,掳掠义宁户口。截腕者非一,斩首者甚多。匪惟生彼人心,抑亦损兹圣德。今去洛京不远,复闻大驾重来。若彼预有计谋,此则便须征讨。况凤翔久为进敌,必贮奸谋。切虑妄构妖词,致生衅隙。又陛下与唐主始申欢好,信币交驰。但虑闻道圣驾亲行,别怀疑忌,其必特差使命,请陛下境上会盟。未审圣躬去与不去?若去则相似秦赵争强,彼此难屈;若不去,即便同鲁卫不睦。战伐寻兴,酌彼未萌,料其先见。愿陛下思忖。臣伏闻自古帝王,省方巡狩,吊民伐罪,展义观风,然后便归九重,别安万姓。今陛下累曾游历,未闻一件教条。止于跋涉山川,驱驰(〃驰〃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人马。秦苑则舟船几溺,青城则嫔采将沈。自取惊忧,为何切事?却还京辇,不悦军民,但郁众情,莫彰帝德。忆昔先皇在日,未尝无故巡游。陛下纂承已来,率意频离宫阙,劳心费力,有何所为?此际依前整跸,又拟远别宸居。昔秦皇之鸾驾不回,炀帝之龙舟不返。陛下圣逾秦帝,明甚隋皇。且无北筑之虞,焉有南游之弊?宽仁大度,笃孝深慈。知稼穑之艰难,识古今之成败。自防得失,不纵襟怀。忍教致却宗言将(明抄本〃致却宗言将〃作〃政衰可言〃。)道断,使烝民以何托,令慈母以何辜。若何(明抄本〃何〃作〃不〃。)虑以危亡,但恐乖于仁孝。况玉京金阙,宝殿珠楼,内苑上林,琼池环圃,香风满槛,瑞露盈盘。钧天之乐奏九韶,回雪之舞呈八佾。簇神仙于清虚之境,列歌舞于阆苑之中。人间胜致,天下所无,时或赏游,足观奇趣。何必须于远塞,看彼荒山。不惜圣躯,有何裨益。方今岐阳不顺,梁园已亡。中原有人,大事未了。且当国生灵受弊,盗贼横行。纵边延无峰火之危,而内地有腹心之患。陛下千年膺运,一国称尊。文德武功,经天纬地。考逾于舜,仁甚于汤。百行皆全,万机不扰。聪明博达,识量变通。深负智谋,独怀英杰。方居大宝,正是少年。既成社稷之基,复把山河之险。但不远听深察,居安虑危。辟四门以求贤,总万邦而行事。咸有一德,端坐九重。使恩威并行,赏罚必当。平分雨露,遍及疮痍。令表里以宽舒,使子孙以昌盛。布临人之惠化,立济众之玄功。选拣雄师,思量大计。振彼鸱张之势,壮兹虎视之威。秣马训兵,丰粮利器。彼若稍有微衅,此即直下平吞。正取时机,大行王道。自然百灵垂佑,四海归仁。众心成城,天下治理。即目蜀都强盛,诸国不如。贤士满朝,圣人当极。臣愿百姓乐于贞观,万乘明于太宗。采药石之言,听刍荛之说。爱惜社稷,医疗军民。似周武谔谔而昌,知辛纣唯唯而灭。无饰非拒谏之事,有面折廷争之人。因我睿朝,益我皇化。陛下莫见居人稠垒,谓言京辇繁华。盖是外处凌残,住止不得。所以竞来臻凑,贵且偷安。今诸州虐理处多,百姓失业欲尽。荒田不少,盗贼成群。乞陛下广布腹心,特令闻见。且蜀国从来创业,多乏永谋。或德不及于两朝,或祚不延于七代。刘禅俄降于邓艾,李势遽归于桓温。皆为不取直言,不恤政事。不行王道,不念生灵。以至国人之心,无一可保。山河之险,不足可凭。陛下至圣至明,如尧如舜。岂后主之相匹,岂子仁之比伦。有宽慈至孝之名,有远见长谋之策。不信谄媚,不恣耽荒。出入而有所可征,动静而无非经久。必致万年之业,终为四海之君。臣愿陛下且住銮舆,莫离京国。候中原无事,八表来王。天下人心,咸归我主。若群流赴海,众蚁慕膻。有道自彰,无思不服。匪惟要看天水,直可便坐长安。是微臣之至恳,举国之深愿。臣闻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是以辄倾丹恳,仰谏圣明。不藉官荣,不沽多誉。情非讪上,理直忧君。虽无折槛之能,但有触鳞之罪。不避诛殛,辄扣天庭。臣死如万类之中,去一蝼蚁。陛下或全无忖度,须向边陲。遗圣母以忧心,令庶寮以怀虑。全迷得失,自取疲劳。事有不虞,悔将何在。臣愿陛下,稍开谏路,微纳臣言。勿违圣后之情,且允国人之望。俯存大计,勿出远边。〃后主竟不从之。韩昭谓禹卿曰:〃我取汝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