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阳郡山 段成式伯 智空
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 百丈泓 杨询美从子 高邮人 王忠政 史无畏 张应
天公坛 申文纬 法门寺 陈绚 彭城佛寺 欧阳氏
庐山卖油者 李诚 茅山牛 番禺村女 江西村妪
甘露寺 南康县
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 房玄龄 不空三藏 一行 无畏三藏 玉龙子 狄惟谦 子朗
风 秦始皇 王莽 贾谧 张华 刘曜 刘裔 徐羡之
柳世隆 崔惠景 许世宗 徐妃 李密
虹 夏世隆 陈济妻 薛愿 刘义庆 首阳山 韦皋雨
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 玉笥山 大翮山 山精 石鸡山 新丰山 庆山 瓮峰
夸父山 插灶 河山石斛 终南乳洞 古铁锁 崖山 圣钟山
嵩梁山 石鼓山 射的山 怪山 鸣铙山 赣台 上霄峰
麦积山 斗山观 大竹路
溪 溪毒山
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 黄石 马肝石 石鼓 采石 青石 石文 石连理
太白精 古铁铧 走石 石桥 石磨 釜濑 石鱼 坠石
立石 孤石 网石 卵石 卧石 僧化 陨石 目岩 石驼
石柱 石响 石女 藏珠石 化石 松化 自然石 热石
犬吠石 瓮形石 三石 人石 金蚕
坡沙 飞坡 鸣沙
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 帝神女 刘子光 益水 酿川 石脂水 元街泉 铜车
神牛泉 燕原池 丹水 陆鸿渐 零水 龙门 漏泽(两出)
重水 湘水 暴水 仙池 渝州滩 清潭 驱山铎
井 乌山龟 绿珠井 临沅井 火井 盐井 御井 王迪
贾耽 八角井 李德裕 永兴坊百姓 独孤叔牙 柴都
濠州井 鸡井 军井 金华令
卷第四百 宝一 金 翁仲儒 霍光 陈爵 苻坚 雩都县人 何文 侯遹
成弼 玄金 邹骆驼 裴谈 牛氏僮 宇文进 苏遏 韦思玄
李员 虞乡道士 赵怀正 金蛇
卷第四百一 宝二
金下 张珽 龚播 宜春郡民 张彦 康氏 豫章人 陈浚
建安村人 蔡彦卿
水银 吕生
玉 沈攸之 玉龙 江严 唐玄宗 五色玉 玉辟邪
软玉鞭 玉猪子
卷第四百二 宝三 隋侯 燕昭王 汉高后 后汉章帝 梁武帝 火珠 鲸鱼目
珠池 少城珠 青泥珠 径寸珠 宝珠 水珠 李勉
李灌 上清珠 守船者 严生 张文珗 卫庆 鬻饼胡
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马脑 犀 月镜 秦宝 珊瑚 四宝宫 延清室
玉如意 七宝鞭 犀导 玉清三宝 宝骨 紫羜羯 紫贝
魏生
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肃宗朝八宝 灵光豆 万佛山 玳瑁盆 辟尘巾
浮光裘(有目无文) 重明枕 三宝村 火玉 马脑柜 岑氏
卷第四百五 宝六
钱 淯阳童子 文德皇后 岑文本 王清 建安村人 徐仲宝
邢氏 林氏 曹真
奇物 徐景 中牟铁锥 毒槊 集翠裘 谢灵 运须 开元渔者
杨妃袜 紫米 嘉陵江巨木 江淮市人桃核 玉龙膏
段成式 李德裕 夏侯孜 严遵仙槎钱
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
木 夫子墓木 五柞 白银树 合离树 玉树 豫樟 荔枝木
酒树 娑罗绵树 刺桐 黄漆树 木兰树 椰子树
菩提树 婆罗树 独梪树 波斯皂荚树 木龙树 贝多树
没树 槃碧穑波树 齐暾树 通脱木 山桂 五鬣松
三鬣松 鱼甲松 合掌柏 黄杨木 青杨木 俱那卫
山茶 夏州槐 赤白柽 楷木 楮
文理木 宗庙文木 文木简 古文柱 三字薪 天尊薪 太平木
天王槐 色陵木 马文木
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
异木(两门凡四十目)
主一州树 偃桑 不昼木 蚊子树 圣鼓枝 鹿木
倒生木 黝木 桄榔树 怪松 枫人 枫鬼 枫生人
灵枫 破木有肉 江中枫材 河伯下材 斗蚊船木 交让木
千岁松 汗杖 化蝶树 涪水材 端正树 崇贤里槐
三枝槐 瘿槐 荆根枕 五重桑 蜻蜓树 无患木
醋心树 登第皂荚 辨白檀树 藟蔓 藤实杯 钟藤
人子藤 蜜草蔓 胡蔓草 野狐丝异木
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
草 柰祗草 三赖草 席箕草 护门草 仙人绦 合离草
老鸦笊篱草 鬼皂荚 青草槐 铜匙草 水耐冬 三白草
无心草 盆甑草 女草 媚草 醉草 舞草 相思草
无情草 忘忧草 睡草 千步香草 麝草 治盅草
蛇衔草 鹿活草 解毒草 毒草 蕉毒草 牧麻草 龙刍
红草 宫人草 焦茅 销明草 黄渠草 闻遐草
始皇蒲 梦草 汉武牧马草 水网藻 地日草书带草
金橙草 望舒草 神草
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
草花 旌节花 野悉密花 都胜花 簇蝶花 茙葵 金灯花
金钱花 毗尸沙花
木花 叙牡丹 白牡丹 红紫牡丹 正倒晕牡丹 合欢牡丹
染牡丹花 斸牡丹 月桂花 牡桂花 桂花 海石榴花
南海朱槿 岭表朱槿 红槿花 那提槿花 佛桑花
贞桐花 栀子花 山茶花 三色石楠花 比闾花 木莲花
那伽花 木兰花 异木花 碧玫瑰 刺桐花 怀风花
踯躅花 凌霄花 分枝荷 夜舒荷 睡莲花 碧莲花
染青莲花 三朵瑞莲 藕 莲实 芰菱
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
果上 柤稼柩树实 如何树实 仙梨 绮缟树实 波那婆树实
瞻波异果 神仙李 武陵桃李 金李 汉帝杏 仙人杏
御李子 朱李 兔头柰 脂衣柰 朱柰 文林果 圣柰
木桃 东方村桃 仙桃 勾桃 一石桃 偏桃 王母桃
食核桃 韶子 罗浮甘子 天宝甘子 北方枣 西王母枣
仙人枣 仲思枣 波斯枣
卷第四百十一 草木六
果下 樱桃 檽枣 柿 底栎树实 柿盘 融峰梨 六斤梨
紫花梨 胡榛子 酸枣
蒲萄 王母蒲萄 侯骚子
蔓胡桃 仙树实 橄榄子 东荒栗 猴栗
瓜 五色瓜 瓜恶香
菜 蔓菁 越蒜 三蔬 菠薐 芥菹 芥末 水韭 茄子树
昆仑紫瓜 茄子故事 儋崖瓠
卷第四百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荈附)
竹 竹类 涕竹 棘竹 筻海瘛≥掌y竹 慈竹 筋竹
百叶竹 桃枝竹 瘿竹 罗浮竹 童子寺竹 竹花 竹箹
竹实
五谷 雨稻 雨粟 雨麦 雕葫 雨谷 摇枝粟 凤冠粟
绕明豆 延精麦 紫沉麻 雨五谷 野粟石壳 芋 雀芋
甘蔗
茶荈 叙茶 获神茗 飨茗获报 消食茶
卷第四百十三 草木八
芝(菌蕈附) 竹芝 楼阙芝 天尊芝 紫芝 参成芝 夜光芝
隐晨芝 凤脑芝 白符芝 五德芝 石桂芝 滴芝 木芝
萤火芝 肉芝 小人芝 地下肉芝
异菌 石菌 竹肉 毒菌
苔 叙苔 地钱 蔓金苔 如苣苔 石发 瓦松 瓦松赋
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
香药 茶芜香 三名香 五名香 沉香 龙脑香 安息香
木五香 诃黎勒 白豆蔻 穙齐香 无石子 紫馡 阿魏
荜拨 胡椒 阿勃参 山薯 麻黄 荆三棱
服饵 服松脂 饵松蕊 赐茯苓 服茯苓 服菖蒲 服桂 饵柠实
服五味子 食术 服桃胶 服地黄 服远志 服天门冬
饮菊潭水 饮甘菊谷水 食黄精
卷第四百十五 草木十
木怪 张叔高 陆敬叔 聂友 董奇 赵翼 魏佛陀 临淮将
崔导 贾秘 薛弘机 卢虔 僧智通 江夏从事
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
木怪下 窦宽 吴偃 董观 京洛士人 江叟
花卉怪 龙蛇草 鲜卑女 蕨蛇 芥虫 崔玄微
卷第四百十七 草木十二
花卉怪下 光化寺客 僧智拢〉双暋×踉怼√锊肌×荷∷詹�
药怪 上党人 田登娘 赵生
菌怪 郭元振 宣平坊官人 豫章人
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
李叔卿 杨道和 石勒 虢州人 封元则 僧道宣 苏践言 狄仁杰 偃师 雷斗
漳泉界 包超 张须弥 蔡希闵 徐景先 欧阳忽雷 宣州 王干 华亭堰典 李师道 李啵⌒煺S
李叔卿
汉河南李叔卿,为郡工曹,应孝廉。同辈疾之,宣言曰:“叔卿妻寡妹。”以故不得应孝廉之目,叔卿遂闭门不出。妹悲愤,乃诣府门自经,叔卿亦自杀,以明无私,既而家人葬之。后霹雳,遂击杀所疾者,以置叔卿之墓。所震之家,收葬其尸。葬毕。又发其冢。(出《列女传》)
【译文】
汉代河南有个叫李叔卿的人,是郡府的工曹,被举荐为“孝廉”。同事们忌妒他,散布流言说叔卿和他寡居的妹妹通奸,因此没有资格得到“孝廉”的名衔。于是叔卿便闭门不出。他的妹妹非常悲愤,就到官府门前自缢。接着,叔卿也自杀了,以表明自己没有做见不得人的事。不久,家里人就把他们埋葬了。有一天,霹雳大作,把造谣中伤叔卿的人击死,并将这人的尸体抛在叔卿的坟墓旁。其家属将他收葬。埋葬完毕,这个人的坟墓又被霹雳击开了。
杨道和
晋扶风杨道和,夏于田中,值雷雨,至桑树下。霹雳下击之,道和以锄格,折其肱,遂落地不得去。唇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尺余。状如六畜,头似猕猴。(出《搜神记》)
【译文】
晋代扶风有个叫杨道和的人,夏天在田里劳动,正赶上雷雨,便到桑树下躲避。霹雳来击他,他便用锄头与它格斗,并将其胳膊打断。那霹雳随即落到地上不能逃走。它的嘴唇象丹砂一样红,眼睛似镜子一样亮,头上的两只角有三尺多长,长着毛。它的身子非驴非马,头象猕猴。
石勒
后赵石勒时,暴风大雨雷雹。建德殿端门、襄国市西门倒。杀五人。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鸡子,平地三尺,洿下丈余。行人禽兽,死者万数。历千余里,树木摧折,禾稼荡然。勒问徐光,曰:“去年不禁寒食,介推帝乡之神也,故有此灾。(出《五行记》)
【译文】
晋及十六国时,后赵石勒当政年间,暴雨大风雷雹成灾,使建德殿的端门和襄国市西门倒塌,砸死五个人。雹灾发生于西河介山,鸡蛋般大小,平地积三尺多厚,低洼处过丈,致使行人及飞禽走兽被砸死数以万计。在千余里范围内,树木被折断摧毁,禾苗庄稼荡然无存。石勒问徐光这是为什么?徐光回答说:“去年寒食节那天,没有按老规矩禁火寒食;而介之推乃帝乡之神,因此才有这场灾祸。”(寒食节,相传晋文公为悼念介之推所定。)
虢州人
唐虢州有兄弟析居,共分堂宇。至显庆元年夏夜,雷震烈风可畏。其兄甚惧,欲于弟舍避之,将去复止。门前十数步,先有长坑。风雨拔住屋及老小十一口,皆投坑死。所拔之处,尽坑也。仍卷数千巨细家用物,咸入于坑,讫无遗者。惟墙壁不动。庭槐大可数围,枝条甚茂,拔其根茎。洪纤俱尽,遂失所在,终寻不得。先是一年,其妻见树有羊,但共怪之,后遂遭此变。而弟所居,但拔露椽瓦,有似人拆之,余无所损。有子卫士,在京番直,刺史于立政奏之,敕放子还,仍赐物三十件。时桓思绪为司功,亲检其事。(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唐代虢州有兄弟二人分家后,各住在老屋的一头。显庆元年夏天的一个夜晚,狂风霹雳骤起,令人生畏。哥哥非常害怕,想去弟弟房间躲避,可刚一起身又止住脚步。原来门前十几步远处有一个大长坑,暴风雨把住房连同他的全家十一口人卷进大坑内,全都摔死了。拔除之处,全是大坑,数千件大小家用器物,全被卷入坑中,一件也未剩下,只有墙壁没有动。院内有一棵大槐树,需几个人才能围拢,枝条非常繁茂,也被连根带叶拔走,最终也未找到。事情发生的前一年,他的妻子看见树上有只羊,只是觉得奇怪,后来就遇到了这场变故。而弟弟所住的房屋,只是露出了椽子和瓦,象被人拆过一样,其他一点也没有受到损坏。他有一个儿子在京城服役担住宿卫,刺史于立政上奏了这件事,皇帝下诏放其子回家,还赐给三十件物品。当时桓思绪做司功,亲自处理了这件事。
封元则
唐封元则,渤海长河人。显庆中,为光禄寺太官掌膳。时于阗王来朝,食料余羊,凡数十百口,王并托元则送僧寺长生。元则乃窃令屠家烹货收直。龙朔元年夏六月,洛阳大雨,雷震杀元则于宣仁门外街中,折其项,血流洒地。观者盈衢,莫不惊愕。(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代有个封元则,是渤海郡长河人。显庆年间,他给光禄寺大官掌管膳食。正值于阗王前来朝拜,用做膳食的羊剩余有近百只。于阗王委托元则把它们送给寺里的僧人饲养,元则却偷偷地让人宰杀、烹制,收取钱财。龙朔元年六月,洛阳大雨滂沱,雷电把封元则击死在宣仁门外的大街上,他的脖子断了,血流遍地,看热闹的人挤满了大街,没有不感到惊愕的。
僧道宣
唐刘禹锡云,道宣持律第一。忽一旦,霹雳绕户外不绝。宣曰:“我持律更无所犯,若有宿业,则不知之。”于是褫三衣于户外,谓有蛟螭凭焉。衣出而声不已,宣乃视其十指甲,有一点如油麻者,在右手小指上。疑之,乃出于隔子孔中,一震而失半指。黑点是蛟龙之藏处也。禹锡曰:“在龙亦尤善求避地之所矣,而终不免。则一切分定,岂可逃乎?”(出《嘉话录》)
【译文】
唐代刘禹锡讲:道宣执戒律最严。忽然有一天,霹雳在道宣的屋外绕来绕去,响声不断。道宣说:“我坚守戒律没有发生违犯之事;但有没有前生的罪业,就不知道了。”于是便脱下三件衣服放到屋外,说蛟龙可以在里面躲藏。但衣服送出之后,霹雳声仍然不止。道宣观看自己的十个手指甲,只见在右手的小指上有一个象芝麻似的小黑点,颇为疑惑,就把那手指从窗户眼中伸出,结果一声霹雳,小手指被震掉半截。原来那黑点是蛟龙的藏身之处啊。刘禹锡说:“尽管蛟龙特别善于寻找躲避之处,但最后还是不能幸免。这一切都是由早已注定的,怎么能够逃脱呢?”
苏践言
司礼寺苏践言,左相温国公良嗣之长子,居于嘉善里。永昌年六月,与其弟崇光府录事参军践义,退朝还第。弘道观东,猝遇暴雨。震雷电光,来绕践言等马,回旋甚急,雷声亦在其侧。有顷方散。其年九月,元肃言与赵怀节谋逆,践言妻妾并被缧絏数月,仍各解职。及良嗣薨,并放流荒裔。(出《五行记》)
【译文】
司礼寺苏践言,是左丞相温国公苏良嗣的长子,住在嘉善里。唐代永昌年间六月的一天,践言与其在崇光府任录事参军的弟弟践义一起退朝回府。行至弘道观的东面,突然遇到暴雨,雷鸣电闪,在他们身前马后隆隆作响,一声紧似一声,半晌才停。这一年九月,元肃言和赵怀节谋反,践言和妻妾们一起被关押数月,还被解除了职务。父亲死后,他们全家又被流放到了边远的地方。
狄仁杰
唐代州西十余里,有大槐,震雷所击,中裂数丈。雷公夹于树间,吼如霆震。时狄仁杰为都督,宾从往观。欲至其所,众皆披靡,无敢进者。仁杰单骑劲进,迫而问之。乃云:“树有乖龙,所由令我逐之。落势不堪,为树所夹。若相救者,当厚报德。”仁杰命锯匠破树,方得出,其后吉凶必先报命。
【译文】
唐时代州西面十多里处有一株大槐树,被雷所击,中间裂开好几丈长的口子,将雷公夹于其间,疼得它吼声如雷。当时狄仁杰任都督,带着宾客和随从前去观看。快要到达那地方时,众人都纷纷惊退,没有敢向前走的。仁杰独自骑马前行。靠近大树后问雷公这是怎么回事,雷公回答说:“树里有个孽龙,上官让我把它赶走;但因我击下的位置不佳,被树夹住了,如果能够将我救出,我一定重重地报答你的恩德。”仁杰让木匠把树锯开,雷公才得以解脱。从此之后,凡有吉凶祸福之事,他都预先向狄仁杰报告。
偃师
唐元和元年六月,偃师县柏李村,震雷于民家。地裂,阔丈余,长十五里,测无底。所裂之处,井厕相通;所冲之墓。棺出地。亦不知所由也。
【译文】
唐代元和元年六月,在偃师县的柏李村,雷电击中了老百姓的家,地裂开了一丈多宽,十五里长,探测不到底。凡是裂开之处,水井和厕所相连通;受到冲击的坟地,棺木都被掀到了地面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雷斗
唐开元末,雷州有雷公与鲸斗。鲸身出水上,雷公数十,在空中上下。或纵火,或诟击,七日方罢。海边居人往看,不知二者何胜,但见海水正赤。(出《广异记》)
【译文】
唐代开元末年,在雷州发生了雷公与鲸格斗的事。鲸的身体跃出水面,雷公有好几十个,在天空中上下翻腾。有的施放雷火,有的边骂边打,经过七天才结束。在海边的居民都前去观看,不知它们谁取得了胜利,只是看到海水都变成了红色。
漳泉界
唐开元中,漳泉二州,分疆界不均,互讼于台者,制使不能断。迨数年,辞理纷乱,终莫之决。于是州官焚香,告于天地山川,以祈神应。俄而雷雨大至,霹雳一声,崖壁中裂。所竞之地,拓为一迳。高千尺,深仅五里,因为官道。壁中有古篆六行,二十四字,皆广数尺。虽约此为界,人莫能识。贞元初,流人李协辩之曰:“漳泉两州,分地太平。永安龙溪,山高气清。千年不惑,万古作程。”所云永安龙溪者,两郡界首乡名也。(出《录异记》)
【译文】
唐代开元年间,漳州和泉州因为疆界划分不均而诉讼到府台,制置使不能判定此案。等到几年之后,这案子越来越乱,最终也没有个结果。于是,二州官便焚香祷告,祈求天地山川之神给予回答。不久大雷雨来到,霹雳一声,将悬崖峭壁从中间劈裂。裂开之处,开辟出一条小路,有一千多尺高,只有五里深,因而将其作为一条官道。峭壁上有六行古篆字,一共二十四个,每个都有好几尺长,二州虽以此为界,但那些字无人能识。贞元初年,流亡在外的李协辨认出这些字,说是:“漳泉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