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回来?”妻子问。
“不是告诉过你了吗?大学的几个老同学聚了聚。”赵明回
答。
“都有谁?”妻子又问。
“李晓、张红、吴长春、旭阳两口子,还有王丽萍、婷婷,
大概八九个人吧。”
“你买什么礼物了?”妻子再问。
“买了一盒酒心巧克力。”
“你为什么不买别的呢?”妻子追问。
“这不是花钱少,又合适吗?”
“好哇,难怪下午就起劲地梳妆打扮,原来就是为了去会你
的旧情人婷婷,送给她最爱吃的酒心巧克力呀!”妻子激怒了。
“唉呀,你这人真是。。”
这位妻子的听话选择性就极强,这是受她的防范、妒忌心理支配的。她在听
之前就有了一种心理定势,因此,听话保持了极强的选择意识。
另一方面是在许多口语信息传递的场合,“听解”者往往只选取对自己
有用的或感兴趣的信息。这正如《红楼梦》中引古人的话说的:“任凭弱水
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种选择性的“听解”,对一个主持会议的人尤其
重要。比如,当讨论到某一个问题时,会场人声嘈杂,各执己见,各说各理,
要全部听清,既无必要,又不可能。主持者就要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声音:或
者是独立的新见解,或者是值得讨论的另一种主张,或者是支持自己和对自
己有利的看法,或者是需要引出来加以批驳的错误论点,等等。这时如果不
具备很强的选择性,主持会议的人就会被动,就会使会议不能获得预期的成
功。
2.选择的要点:
①选择信息的来源。如告诉你那边同时举行三场报告会,你一定会选择
你需要听的那一场,力争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内容。如演讲的人一连讲了十个问题,你可能着重听其中的
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只对这些问题感兴趣。
③选择对信息的处理方法。口语交际中,听者所选取的内容也不“一视
同仁”,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对待。或者是听完后只做大致的了解,或
者是着重对某个信息加强思索理解,或者对其中几个信息进行选择性记忆。
即有的要记,有的听完就完,并不记取。
(三)被动性
听解在某些方面虽有很强的主动性,即“爱听不听”,“姑妄言之,姑
忌听之”等,但总的说,它是被动的,是受制的:受制于说话人的口语表达
水平。讲话者有的口齿伶俐,语言顺畅,明白好懂;有的发音结巴,语病很
多,吐字不清,方言明显,你都不能选择,都得听下去。受制于说话人的文
化教养,有的人语言讲究,措词精美;有的人说话粗俗,口出狂言,你都得
听。受制于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有些领导者讲话,爱教训人,自以为是居高
临下;有的下级说话绕弯子,恭维词多,这些你也都得听。还受制于年龄、
性别、性格、秉赋,这些就不一一列举被动性还表现在受制于传递方式。如
大声说还是小声说,有扩音器和没有扩音器,让不让你提问等。也还受制于
说话人的文化程度,如果对方是一名专家、学者,或爱好夹带外语词,或爱
好引经据典,你即使感到听不大懂,很吃力,也得听下去。
听解在某些方面虽有很强的主动性,即“爱听不听”,“姑妄言之,姑
忌听之”等,但总的说,它是被动的,是受制的:受制于说话人的口语表达
水平。讲话者有的口齿伶俐,语言顺畅,明白好懂;有的发音结巴,语病很
多,吐字不清,方言明显,你都不能选择,都得听下去。受制于说话人的文
化教养,有的人语言讲究,措词精美;有的人说话粗俗,口出狂言,你都得
听。受制于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有些领导者讲话,爱教训人,自以为是居高
临下;有的下级说话绕弯子,恭维词多,这些你也都得听。还受制于年龄、
性别、性格、秉赋,这些就不一一列举被动性还表现在受制于传递方式。如
大声说还是小声说,有扩音器和没有扩音器,让不让你提问等。也还受制于
说话人的文化程度,如果对方是一名专家、学者,或爱好夹带外语词,或爱
好引经据典,你即使感到听不大懂,很吃力,也得听下去。
为了克服听解的困难,减少听解的被动性,听解口语也可以采用一些辅
助手段。这就是它有明显的借助性。
借助口语来帮助听。比如听不清时就问:“您刚才说的什么,请再说一
遍。”“请您讲慢些”。“请您把这个词儿解释一下”等等。
借助手势语来帮助听。当说话人按着准备好的稿子讲话时,你可以用手
指计要点,让耳朵集中注意听下面的内容,当听到某一段落时,手指的计数
会告诉你听了几点意思。
借助笔记来帮助听。因为耳听手记,不仅能集中听的注意力,使自己不
分神,还能通过记来解决听的困难。比方说话人最后说“我今天就讲以上几
个问题”。这到底是几个问题呢?即使当时听清了,过一阵子也不能再记住,
这时,查查笔记就知道了,这个“几个”原来是“八个”。这不是有利于听
解吗?
借助现代化的交际工具帮助听。现在有的学员听课,有的记者采访,就
常常采用录音机,为什么当场在听还要录下来呢?就是为了以后有机会“重
听”,弥补听觉“一次过”的缺陷。
总之,为了强化听解能力,借助其他手段和方法是常有的。
三、听解口语的要求
具体地说,听解,有时是为了获取信息,有时是为了应答对方,有时是
为了表示友好。听的动机不同,听的重视程度和听的要求也就不同。比如领
导派你去听会,可能要求是客观全面地听,回来如实地汇报;也可能是让你
有选择地听,将与本单位有关系的事项记下来;也可能是领导认为听不听都
行,只不过是派你去敷衍一下,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具体明确的要求。所以,
谈口语听解的要求,要根据情况而定,不可能有一律的要求。
虽然如此,但就总体而言,听解还是有这些共同的要求:
(一)全神贯注,捕捉信息
口语交际,接受的一方全凭耳朵,而说话者的语流又是连续不断相当快
速的,这时听解者稍一走神,就会间断听觉神经的活力,严重影响听的效率。
所以听解的头一个要求就是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准确无误地捕捉对方用
口语发出的信息。听力的强弱直接表现在获取信息的量和质的两方面:量的
方面,单位时间内接收信息量多的为听力强;质的方面,指接收的信息准确
无误,不走样,不变形。这就要求听力高度集中。
(二)忠于原话,准确听解
不管你对对方的话如何理解,也不管说话者本人事后如何辩解,但“一
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者、听者交流的信息,唯一载体就是语言。他说同
意,就是同意的意思;说不同意,就是不同意的意思。当然,根据索绪尔的
理论,语言分音响形象和概念两部分。音响形象是语言的“能指”部分,概
念是语言的“所指”部分,前者是指示层次,后者是内涵层次。这就是说,
语言有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这两部分有时是不等同的。但不管怎样“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根据的都是一样的原话。因此,先要准确听清对方的原
话,是达到有效交流的起码条件。如果问“耳背”的老太太,你说“去买油”,
她听成“去打牛”;你说“你没听清”,她听成“掉了一根针”,这就是严
重的“错位”,无法交流了。
不管你对对方的话如何理解,也不管说话者本人事后如何辩解,但“一
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者、听者交流的信息,唯一载体就是语言。他说同
意,就是同意的意思;说不同意,就是不同意的意思。当然,根据索绪尔的
理论,语言分音响形象和概念两部分。音响形象是语言的“能指”部分,概
念是语言的“所指”部分,前者是指示层次,后者是内涵层次。这就是说,
语言有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这两部分有时是不等同的。但不管怎样“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根据的都是一样的原话。因此,先要准确听清对方的原
话,是达到有效交流的起码条件。如果问“耳背”的老太太,你说“去买油”,
她听成“去打牛”;你说“你没听清”,她听成“掉了一根针”,这就是严
重的“错位”,无法交流了。
(三)认真思考,领悟深意
俗语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说话者经常使用一些技巧,使“话
中有话”,“弦外有音”,这就给听解增加了难度,也增添了乐趣。言语有
显性和隐性两种。隐性语言就是这种内涵很深的语言,这就要求听话人聪明
机敏,从前后话、从语境、从对方心理等方面,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揣
摩。
请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两位即将完婚的青年男女在荫房往架上挂葡萄,男青年因急
于成婚,就借着晾葡萄对女青年说:“既然熟了,为什么又要晾
起来呢?”女青年听懂了对方的话:表面说葡萄,实际说两人的
婚事。于是女青年也用双关回答:“你没有看见吗,还有不少水
份!
(参见郭维东《葡萄园情歌》)
这里的口语交际是得体而艺术的。说得很巧,听得也妙,语言通俗易懂,但
表层语义中却还有深层含义。
第五章口语交际艺术(二)
第五章口语交际艺术(二)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指导口语的交际实践,所以应该考虑
它的实用性。从这一点来衡量,我们认为比较恰当而又实用的分类,是按口
语样式区分。因此,我们将在下面着重讲交谈、论辩、谈判、问答、演讲五
种形式。
第一节交谈的语言艺术
一、交谈的含义和作用
交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参与的双向口语交际活动。它是语言
交际中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现象。交谈是家人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
间、同行之间、亲友之间以及其他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增进友
谊必不可少的社会生活现象,是人们增长见识、改善关系和排忧解闷的重要
途径。
交谈看似随便而谈,“侃大山”,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与规律,也有自
己的要求与技巧。交谈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际目的的卖现。例如:
美国乒乓球队。。 1970年来中国访问,受到了类似外交持使的
待遇,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他们,问道:“你们住得怎么样?习
惯中国菜的口味么?还有没有什么要求?”大学二年级学生科恩
长发披肩,不打领结,欠欠身子,大声说:“总理先生,我想知
道您对美国嬉皮士的看法。”领队斯廷霍文焦急地打手势,不准
科恩提问,但是,仍然阻止不住他。
周总理客气地微笑着打量了科恩一下,看了看他那蓬松飘垂
的长发,说:“看样子,你也是个嬉皮士啰。”接着把眼光转向
大家:“世界的青年们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思想发生
变化的过程中,在这种变化成型以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
这些变化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可以容许的。我们年
轻的时候,也曾经为寻求真理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途径。”
周总理又书眼光转向科恩:“要是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
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你说是吗?”
科恩耸耸肩,友好而诚恳地笑着点了一下头。周总理略微停
顿,又补充了一句:“这是我的意见。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周总理的这番话,在第二天,几乎被所有的世界大报与通讯
社报道。四月十六日,科恩的母亲从美国加州威斯沃德托人通过
香港,将一束深红色的玫瑰花送给周恩来总理,感谢周恩来对她
的儿子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很显然,这是一次随意的交谈。但从周总理的应变能力和交谈本领中,
可以看出他的高超的外交艺术和聪明的智慧。
相皮的例子也是有的:
的儿子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很显然,这是一次随意的交谈。但从周总理的应变能力和交谈本领中,
可以看出他的高超的外交艺术和聪明的智慧。
相皮的例子也是有的:
三人的谈话,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犯了忌讳,幸亏秘书乖巧,用语
言挽回了局面,否则,这次随便交谈,定会造成隔阂。由此可见,交谈也是
很有学问的。
二、交谈的形式
交谈的形式多种多样。
(一)聊天
即俗话说的“闲聊”、“侃大山”。意图是有的,如为了消磨时间,为
了增添乐趣,为了得点新的信息,为了满足“发表欲”的愿望等等。但往往
并没有事先就有明确的意图。话题是随意的,并且不时的转换;人数可多可
少,随增随减;内容海阔天空,无所不可;气氛和谐轻松,说者任意说,听
者随便听。
(二)谈心
在日常生活中,或为了增进了解,或为了消除误会与分歧,或为了作思
想疏导工作,往往采用谈心的方式来实现。美国前总统林肯说:“无论人们
怎么仇视我,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略说几句的机会,我便可以把他说服
了。。”可见谈心的作用之大。谈心时要平等相待,无论是上级对下级,还
是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既然是谈心,就要彼此有诚意,地位高的一方
要放下架子,使对方不感到有压力和拘束。谈心也要作好准备。谈心与聊天
不同,它往往是相约进行的,所以要有所准备,尤其要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心
态,要找到打开心扉的钥匙。
谈心还要随便一些。可以从闲聊开头,说话中可以谈与主题关系不大的
话,可以开点玩笑和讲些幽默有趣的事。总之,要消除紧张感,不宜“直奔
主题”。
谈心更要讲究方式。或诱导式,或启发式,或直白式,或迂回式,或接
迎式等。谈心还要注意以下的禁忌:不要谈人家的“封闭区”,不要采用教
训式的口吻,不要自己说到底等。有的人和别人谈心只顾自己说,别人没有
开口的机会,这就失去思想与感情的交流,也就失去了谈心的意义。
(三)劝解
劝解也是常用的交谈方式之一。有效地进行劝解,能排除对方的顾虑和
忧愁,能减轻对方的烦恼与不快,能解开对方心灵上的疙瘩,能使对方认识
提高,思想回头,精神振作。劝解的功能是开导,劝诫,疏通,安慰,指明,
点醒。劝解要注意有针对性,把话说到事情的点子上,说到对方的心坎上。
既要循循善诱,又要听对方的陈述,要帮助进行正反分析,既要以理服人,
又要以情感人,该委婉的需要委婉,该直说的得直说,该剖析的应剖析,该
指明的就指明。劝解还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要让对方明白利害关系,
有时还可以以退为进,就坡下驴。
点醒。劝解要注意有针对性,把话说到事情的点子上,说到对方的心坎上。
既要循循善诱,又要听对方的陈述,要帮助进行正反分析,既要以理服人,
又要以情感人,该委婉的需要委婉,该直说的得直说,该剖析的应剖析,该
指明的就指明。劝解还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要让对方明白利害关系,
有时还可以以退为进,就坡下驴。
(一)交谈是双向交流
交谈的过程,实质上是交际双方相互的信息发出与反馈的过程。即双向
发出,双向互馈,信息共享,达到交流。交际的双方自始至终,既是说者,
又是听者。换句话说,交谈者是说者与听者的统一体。正如美国语言心理学
家多罗西·萨尔诺夫所说:“交流是双行道,”“没有回应的谈话是无效的
谈话,说话艺术最重要的应用,就是与人交谈。”
交际的参与者都积极进行信息的发出与反馈,两人的思绪保持畅通,并
且指向同一方向,否则,一方得不到信息,或做不出反馈,交谈即无法顺利
进行,就会发生梗阻现象。一方那怕短时间的只听不讲,或者只讲不听,也
不利于交谈的维持。
(二)交谈能随机应变
就交际有无意图来说,交谈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一定意图,要完成某项任务的,如肯定,否定,请求,致谢,
提问,命令,祝贺等等。这里又分两种情形:一种是一方有意,另一方无心;
一方主动来谈,另一方被动应酬。比如你到某家去串门,先聊天、攀谈,然
后顺便告诉他家什么事;另一种是两方面都有准备,两方面约好时间、地点
交谈。比如你对小王说:饭后请到我宿舍来下棋,顺便听听你对我提的改革
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另一类是无意图,无定向,无明确任务的。两方面不期
而遇就随便聊开了。
总的来说,交谈是一种比较随便、轻松、任意的语言交际方式。它不像
谈判那样庄重,不像辩论话题那么集中,不像答问那么紧张。交谈虽然是两
人或多人对等交谈,但说话可多可少。
这里就看出一个特点,交谈能随机应变。要使交谈气氛融洽,顺利愉快,
就应根据对方的心理特征、语言习惯、文化水平、脾气秉性等予以对待,不
需执着于某一件事,不要做无原则的争论。如果是带着任务的交谈(如劝导),
也应在朝着话题而谈的前提下,恰当寻找有共同兴趣的其他话题。例如:
有一位技术员在新婚之夜,仍然久坐看书,妻子希望能同他
交谈,享受洞房花烛夜的欢乐。妻子不满地说道:“但愿我也能
变成一本书。”技术员疑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妻子答道:
“那样你就会整日整夜地把我捧在手上了。”看到妻子满脸怨
气,技术员打趣他说道:“那可不行,我每看完一本书就要换新
的。。”妻子一听急了:“那我就变成你书桌上的大词典!”说
完,她自己也不禁“噗哧”一声笑了起来。
很明显,这是一次随便的交谈,又像一次“遭遇战”。起初不满,带有怨气,
由于双方都注意随机应变(妻子希望自己从变成书谈起,丈夫就书表达终身
不变之意),结果,皆大欢喜。有趣的交谈,加深了夫妻的恩爱之情。
(三)有融洽的谈话氛围
交谈的另一特点是没有多少利害冲突,没有什么固执坚持的定见成见,
没有不可避免的相争相吵,所以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