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行各业,不论是士农工商、贩夫走卒,能成为“行家”或“达人”者,最重要的关键是他不把它当作工作在做,而是一种长久以来的兴趣或是使命感在驱动,即使曾经遇到挫败,也不曾改变其心志,就是凭着这种不怕输的态度,能让他们熬到最后,让世人知道有这号人物的存在。因此,能从工作中找到快乐的人,往往是因为这份工作符合他的价值观,并且符合他的兴趣。
郭老师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世界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们没有像姚明、王建民一样成为全世界华人注视的焦点,也没有像李嘉诚、郭台铭、王永庆……等有着辉煌的企业与傲人财富,他们更不是媒体的宠儿、狗仔队跟拍的目标,但是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地钻研、不断地突破,在别人所忽略的小事中,他们看到的是无尽的苍穹,就像一生都在研究蚊子的病理学家、一生都在研究金字塔的考古学家,也像能种出比别人更甜的水蜜桃的果农、能种出比别人更清脆香甜的高丽菜菜农,我相信这些人也是成功的典范。”
第二节:热门不如乐门(2)
剧作家肖伯纳说:“人们总是抱怨他们的环境,但成功者总是寻求他们想要的环境,如果找不到,他们就会创造一个。”
在我居住的回龙观小区附近有一个很大的菜市场,菜市场里有一个商户的生意总是比别的商户好。往往是别的商户两三天才能卖完的菜,这位山东大姐只要一天就能买完。于是,我留心她的销售技巧。观察了几次,我终于发现了秘诀,那就是她的“笑”,这个菜摊的主人总是笑呵呵,人们都被她的“笑”吸引来了。她热情地接待每个客人,有时候还和顾客愉快地聊起家常,许多老顾客,她能在5米之前就能打招呼,嘘寒问暖的。她很坦然,从不刻意推销自己卖的东西。即使有时她的蔬菜不如别的商户的蔬菜新鲜,来她这个摊位的顾客却情愿排起对来。
这天,我就这个问题,好奇地问她:“你的蔬菜并不比别人的便宜,为什么你总是比他们卖的快呢?”卖菜大姐迟疑了一下,向我道出了这样一番话:“我喜欢卖菜,也喜欢种菜。我们家在北京西郊承包了很大一块地,种的都是蔬菜。这些菜都是自己种的。看到自己种的菜受到别人的欢迎,又这么好买,我真是非常高兴啊。我一高兴,就要笑出来。大家伙儿看见我笑了,买菜的心情也就高兴了,不是吗?我没念过多少书,也不做什么别的,不像你们坐办公室的可以拿那么多工资。但我知道一点,我有一样东西是别人拿不走的,那就是不管怎么样,我都可以想笑就笑。”
这位卖菜的山东大姐真是一个懂得“工作真趣”的人。这样的人,不管他们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也不管他们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他们永远是工作的主人。在他们眼里,乐门就是热门,而且,永远也不用担心下岗或者失业。
第三节:好工作在你心中(1)
什么是好的工作?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说过这样的话:人一旦确信自己看清了未来通往“天堂”的全部路径后,他就会拥有无穷的动力和宽广的胸怀,包容一切痛苦,忍受过程的煎熬。看看这个故事,你也许会有新的领悟:
有一位妙龄女子,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店做服务生。上司在她上班的第一天就交给她一个拖把,要求她把厕所打扫干净。从来没有做过类似工作的她,被马桶里的粪便和垃圾熏得反胃,胃里不断翻江倒海,恶心了一整天。这份工作值得做吗?正当她对这份工作犹豫不决的时候,上司给了她一次震撼教育,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上司拿着清洁工具,把马桶里里外外一丝不苟地打扫了一遍,然后拿了一个杯子,盛了马桶里的水,在她面前一干二净。涌出眼泪,浑身颤抖的她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即使一辈子打扫厕所,我也要做打扫厕所最干净的人!”她对自己说。从此以后,她的人生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她用最大的努力把厕所清洁得透亮,并且用喝马桶里的水的方式来坚定自己做好工作的决心。她的敬业精神,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和对所有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的全力以赴,获得了老板的赏识。我们也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后来担任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
当然,你也许不是一次地听说了这个故事,我想强调的是,所谓的好工作,其实就在你的心里。工作的好与坏,其实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即使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糟糕、多么乏味、多么无趣,你也一定可以改变对于它的态度,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我甚至认为,工作中重复的琐事、小事、无关紧要的事,你要做的更好。何况,换一个角度来看,工作中也没有小事。这不但是工作对你的要求,也是你选择一个积极生活态度是明智决定。
“这不关我的事!”这是许多职场上不得志的人最常见的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实上,“做大自己”、“主动承担责任”、“从不委过”、凡事从小事做起”等等工作理念正是“乐在工作”的关键。
即使是额外的工作、一成不变的例行公事,也应该抱着如何让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做的更好,把新任务视为一种自我挑战,得出来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收获。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投资公司任职。当初,他刚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任职于电话行销部门,工作就是联络客户,虽然他没有信息整合的经验,却主动建议改善电话语音系统流程。得到上级的同意以后,他每天主动加班,反复与别的部门协调、与客户主动沟通,规划新的流程,直到任务完成。主动力让我的这个朋友在不到3年的时间,就成了这家企业的总经理。
工作就像人生一样,人生总会遇到好、坏两个机会,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心态和视觉对待它。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对老夫妇匆忙走进一家旅馆,要求住宿一晚。旅馆的夜班服务生礼貌地说:“非常抱歉,今天的房间已经订满了。不过,你们可以待在我的房间,它虽然很简陋,但还是挺干净的。我要值班,可以在办公室休息,顺便处理有关账务的问题。”这位年轻人很诚恳地提出这个建议。
老夫妇大方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对造成服务生的不便致歉。隔天,雨过天晴,老先生前去结账,柜台仍是昨晚的这位服务生。服务生依然亲切地说:“昨天您住的并不是饭店的客房,所以我们不会收你的钱”。
老先生点头称赞:“你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员工,或许改天我可以帮你盖栋旅馆。”服务生觉得老先生是在开玩笑。
几年后,服务生仍在同一家旅馆工作。有一天,他收到一封挂号信,信中说了那个风雨夜晚所发生的事,另外还附一张邀请函和一张纽约的来回机票,邀请他到纽约一游。在抵达曼哈顿几天后,服务生见到了当年的旅客。老先生指着路口矗立着的一栋华丽的新大楼,说:“这是我为你盖的旅馆,希望你来为我经营,记得吗?我在当时曾提出这样的建议,告诉你吧!我可是认真的。”这位服务生惊奇莫名,他说话突然变得结结巴巴:“你是不是有什么条件?你为什么选择我呢?你到底是谁?”。
第三节:好工作在你心中(2)
“我叫做威廉·阿斯特,我没有任何条件,我说过,你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员工。”
这栋旅馆就是华尔道夫饭店,这家饭店在1931年启用,是纽约极致尊荣的地位象征,也是各国高层政要造访纽约下榻的首选,当时接下这份工作的服务生就是乔治·波特,一位奠定华尔道夫世纪地位的人。
小伙子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运气?毋庸置疑的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他没有将服务工作看成不好的工作,相反兢兢业业,主动承担责任,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到位,让这个光临这家饭店的客户都满意。试想一下,如果服务生因客满而让老夫妇流落狂风暴雨中,他的命运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观。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白天上班,每周有3个晚上学习计算机软件和程序语言、3个晚上学习日文。日文学了十几年从没间断,日后成为公司首席日文翻译。
他还进修过管理、计划、财务、行销、讲师训练等课程,拿到不下于20张结业证书。他也曾经为下属纷纷离职的人际问题,自己掏腰包去上3天3万多元的沟通与表达课。就是持续不断的主动学习,让他为自己构筑了广阔的职场道路,从一名高中生成为合资企业总经理。
工作是竞赛,一分一秒的竞赛;工作是自我挑战,心血智慧的累积。每个人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职业、职场的选择,是非常有弹性的,总的来说,工作、就业毕竟还是人生之中相当相当重要的一环。有人为兴趣而工作,有人为图个温饱而工作,有人为理想而工作,有人为家族承先启后而工作;有人逆来顺受的工作很单纯的就是为着保住饭碗而已;有人认为工作是实现自我理想的方式;也有人认为工作是追求快乐的途径。所谓工作的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它。好工作永远只存在于你的心里。
第四节:金钱是工作带来的副产品(1)
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位老人,每天得忍受一群孩子在自己门前喧哗和吵闹,让自己无法休息。后来,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那些孩子说,你们每天来这里玩,将得到1块钱,孩子们非常奇怪但也很兴奋,第一天老人果然给了孩子们一块钱,老人并且对孩子们说,明天你们再来这里玩将得到5毛钱,第二天孩子们果然又来了,但玩的已经不如第一天那么开心了。第二天孩子们临走的时候,老人宣布,从现在开始再来玩只有1毛钱了,孩子们相互观望一下,然后不屑地说“1毛钱?!算了吧,我们可不干”。果然,从第三天起,孩子们再也没有来“骚扰”老人了。
现在有些人热衷于寻找所谓的待遇高、福利好的工作,他们犯了和这群孩子一样的错误: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情绪化,而没有自己的判断,并且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金钱吞噬了他们工作的本来意义。在他们的眼里,待遇好、薪水高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MONEY&YOU的课程上,许多学员常常问到:如何在赚钱与主观意愿上取得一致?我想说的是,你是不是真的愿意投资自己的情感、投资自己的生命所关注的工作,如果是的话,那情感的投入会比赚钱多少还要重要。在历练的同时要培养同事彼此的情感,同时提升自我的能力,其实比赚钱多少还要来得重要。比如你先在非常喜欢翻译工作,非常喜欢语言这样的工作。我们知道,顶级翻译一天就有两万块人民币的收入,可能现在你一个月薪资才两千,一年下来也就两万四。但你如果花一整年的时间,很认真、很努力把英文学得非常好,在一个领域,你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专家,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翻译能力非常棒。那么一年过后可能一天就可以赚两万,前提是你一定要专注。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你只看到钱,看不到个人提升,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那你赚的钱是很有限的,并且这个过程充满痛苦。你自身提升之后钱自然到来。这样你不用追钱,而钱会追你。一句话,钱就是你,你就是钱,钱是你努力工作顺带的一个延伸的副产品。
戴高乐说:“眼睛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要做伟大的事。”
安德鲁·卡内基33岁的时候,就成了闻名世界的钢铁大王。那一年,他勉励自己:“人生必须要有目标,但赚钱是最坏的目标。我希望在直接的财富之外,每个人都看到间接财富;在狭义的财富之外,有胸襟见到广义的财富。”
如果你把赚钱当成人生的唯一目标,你只会沦为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这是我从《读者》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可谓寓意深远,耐人寻味,职场中人应引以为鉴。
一群铁路工人正在月台边上的铁道上汗流浃背地工作,一列火车缓缓开了进来,打断了他们的工作。
火车停了下来,有一节车厢的窗户打开了,车厢内的空调系统散发出阵阵冷气。这时有一个低沉、友善的声音从窗口传了出来:“大卫,是你吗?”
大卫是这群工人的负责人,听见熟悉的声音,他高兴地回答:“是我,是约翰吗?见到你真高兴。”
约翰是这家铁路公司的老板,大卫和他是非常好的朋友。两个人开心地聊了一会儿,不久,火车继续起程,两人只好依依不舍地道别。
火车开走后,工人们忙问大卫,怎么和老板那么熟悉。大卫得意地解释,20年前他和约翰是同一天上班,一起在这条铁路上工作。
这时有人拿大卫寻开心,调侃他说你为什么现在仍在大太阳底下这么辛苦地工作,而你的朋友却成了公司的老板呢?
大卫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因为20年前我只是为了一小时1。75美元工作,而约翰却是为了这条铁路工作。”
工作的心态,会决定一个人日后能否出类拔萃。
第四节:金钱是工作带来的副产品(2)
当然不是说工作不需要金钱来维持,也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靠金钱生存,而是我们应该提醒自己,金钱只是工作带来的副产品,要把金钱当作工作的回报,相信付出越多,金钱自然回报的越多。
如果你把注意力由工作移向金钱,你会失去工作之时应有的敬业精神,更会因为急功近利,只想着如何获得金钱,而忘记远大的理想。
没错,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只是,过度计较一两块钱的时候,你是不是失去了更大的财富——一种再多的金钱也无法买到的未来和此时此地的快乐心情。就像卡内基所说的,赚钱是最坏的目标。只要你能把眼光放在间接财富上,知道追求理想更重于获得金钱,先累积间接财富,直接财富就会源源不断地来到你身边。
著名银行家克拉斯年轻时也不断在变动工作,但是他始终抱有一种理想——想管理一家大银行。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木料公司的统计员、簿记员、收帐员、折扣计算员、簿记主任、出纳员、收银员等,试了一样又一样,最后才接近自己的目标。
他说:“一个人可以有几条不同路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个机构里学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学识和经验当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常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他必须懂得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我换工作仅仅是为了每周多赚几块钱,恐怕我的将来早为现在而牺牲了……我之所以换工作,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公司和老板无法再给我带来更多的教益了。”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为什么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却不是每次都能得到高额奖金呢?你可能知道,奖励通常被认为是有效的控制行为的方式,在企业管理中广泛采用。所谓何时该用“胡萝卜”,何时该用“大棒”,还被奉为一种管理艺术。但是很少有人去探究奖励与惩罚背后隐藏的弊端。大多数实验都证明员工关注自身的任务其表现要好于受物质或口头奖励的人。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奖励也是一种惩罚”。
管理者都知道用金钱激励现有的工作,并不一定能促进工作绩效的增长。今年给下属一个大的年终奖,可能会刺激一下员工,但如果明年这个年终奖没有了,或者奖金额度没有更高,那么就相当于一种惩罚。长期来看,这种金钱激励必须不断增强,才能维持原有的刺激强度,一旦撤销,恐怕会造成崩盘,下属的表现甚至会劣于目前的情形。而且因为奖励通常人人不同,会导致最基层的员工积极性受损。如果在奖励上的处理不公,那么很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关系交恶。奖励就会变成破坏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而这也会连累整体的业绩。所以你要明白,为什么许多聪明的管理者并不把金钱作为激励下属努力工作的手段。
第五节:价值不等于被使用价值(1)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商品,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而受市场规律的制约;而使用价值只要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没有被使用,被发挥,被创造,就没有价值。
假如此时此刻,你坐在办公室里,身边有一枚钻石和一瓶矿泉水,试问你会选择哪一个?你肯定会告诉我,选择钻石,因为你知道此刻钻石对你的价值。因为有用,所以钻石有价值;因为没用,所以矿泉水对于此刻的你没有价值。
现在假如你置身于沙漠中,已经跋涉了三天三夜,你还会选择钻石吗?我相信你不会的,因为你知道这个时候矿泉水对你有价值,它能让你存活下去,而钻石对你没有价值,它无法让你存活下去。所以说,一样物品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没有被使用,它是没有价值的。
比如说让一个博士生去看大门,同时也让一个小学生去看大门,又假如小学生每个月能拿到1000块钱的话,那么这个博士生也绝对不会拿得更高!因为他们的岗位是一样的,工作内容也是一样的,工作责任也是一样的。价值要从市场中去衡量,在工作中被创造,而不取决于你以前学过什么、做过什么。
我把雇员分为三个等级,根据我的经验,老板们一般都是区别对待不同等级的人的。
最高等级,占5%。这些人都是明星级雇员,他们业绩突出,可能存在于公司的任何职位当中。他们与公司的发展目标完全合拍,并帮助使其得以实现。老板们总是尽一切可能让他们愉快,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种人理应享受到你能提供的所有额外的关注和认可。”有一位老板就曾对我这么说。
中间等级,占90%。大部分雇员的业绩虽然一般,但他们非常可靠,值得尊敬。他们并不完美,有时会犯一些错误,但工作一般都能做到位,并尽量使老板满意。老板们也总啊尊重中间等级者,公正地对待他们,用正常而有规律地加薪奖励他们。
最低等级,占5%。这种人业绩不合格,他们不但自己工作不尽职尽责,还把别人也拉下水,他们甚至并不在乎自己的工作。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他们是非常差劲的员工。如果不能立即撤换,那就把他们调到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