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外来干扰。有许多人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最后一事无成。
在美国的盐湖城曾经住过一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他平时非常勤劳和节俭,并因此而获得邻居的赞美。他非常喜爱汽车,但是他的一项举动使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疯了:他从银行取出他所有的存款,到纽约参观汽车展,回来时还买了一辆新车。这并没有什么,更糟糕的是,当他回到家之后不是开着车兜风,而是立刻把车停到车库中,并将每个零件都拆卸下来,在检视完每个零件之后,他再把车子组装回去。那些旁观的邻居都认为他的行为实在太不正常了。而当他把这辆车一再反复拆卸组装的时候,这些旁观者就确定他已经疯了。可这个小伙子却乐此不疲。
这个人就是克莱斯勒——后来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创始人。他在盐湖城的邻居们不太了解隐藏在他疯狂行为中的动机,他们从来都没有过什么明确的目标,也无法兴趣对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重大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除了克莱斯勒,没有一家大公司或摩天楼,是以他在盐湖城的邻居的名字而命名的。
一个人要确定终生奋斗的目标,就必须要问问自己的兴趣所在。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
“我喜欢做什么?”“我最擅长什么?”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能想尽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甚至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他宣称:“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我每天其乐无穷。”难怪他会成功。
罗素说过,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使“我之所爱为我天职”。也就是说,他要把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其终身职业。这的确是个值得效仿的好榜样。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将舍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地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才能取其所长,避其缩短,进而成就大事。善于根据兴趣确定自己的职业,并以此推销自己的优势,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点。
很多人往往一时很难弄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或擅长什么,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善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地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如此才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进而成就大事。发现并准确判断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回顾。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兴趣归于某种兴趣类型,并与相应的职业对比,可以帮助一个人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事业。
第三部分:靠自己去成功真正喜欢的事才能做好(2)
一个想要摆脱生新技术困境、改变自己生存劣势的人,在人生定位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准确的判断,要能在自己最喜欢的“行当”里淋漓尽致地发挥优势,才能拯救自己;否则,一旦进入了错误的行业,就会在很多人面前处于下风,处处感觉到自己处于劣势状态。这就是说,要想成就大事,心中不能没有指南针,尤其不可迁就一份随意的工作!
有了目标,人生就变得充满意义,一切似乎清晰、明朗地摆在人的面前。什么是应当去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去做的,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么明显而清晰。于是人们就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发挥最大的心力,一个克服劣势而发挥优势的状态便可显现。在实现由劣势转为优势的过程之中,人生的乐趣与韵味昭然若揭,于是生活便会添加更多的活力与激情。此时人们自身隐藏的潜能也会进发出来。
德国法兰克福的钳工汉斯·季默,从小便迷上音乐,他心中永远梦想着成为音乐大师。小时候他买不起昂贵的钢琴,就自己用纸板制作模拟的黑白键盘来练习弹奏。他在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竟把双手的十个手指都磨出了老茧。后来,他用作曲挣来的稿费买了架“老爷”钢琴,有了钢琴的他如虎添翼,更加专注的投入到他热爱的作曲事业中。他作曲的时候经常走火入魔,不论走路或乘地铁,总忘不了在本子上记下即兴的乐曲,当作创作新曲的素材。有时他从梦中醒来,会打着手电筒写曲子。汉斯忘了与恋人的约会是常有的事情,惹得许多女孩骂他是“音乐白痴”、“神经病”。婚后,他帮妻子煮的饭经常变成“红烧大米”。有一次他煮面,一边煮一边用粉笔在地板上写曲子,最后的结果是面条煮成了粥。好在妻子对他很客气,不急不怒,只是罚他把一锅面糊全部喝掉,剩一口就离婚。
凭借对音乐的兴趣,汉斯·季默很快成为好莱坞顶尖的电影音乐主创人员。他最辉煌的时刻是他的37岁生日,这天,在第6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他以闻名于世的动画片《狮子王》荣获最佳原创音乐奖。
一个人如果无法忠实于自己的梦想、使命,他在精神上就永远没有成熟,他就是怯懦的、软弱的。人生的财富大道也是要靠激情才能使人们不至于走上歧途,或者中途停步。毫无疑问,财富的路上会有许多阻碍,这时候,需要热情,需要对人生意义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是一种高贵的偏执。在人生道路上最需要克服的一种心理,就是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生命的这个目标,这个目标一定会是建设性远远多于破坏性的,它不仅带给人们和平、幸福,伴随他的一生,而且别人也能从他的追求中获益。人们经常说兴趣是人一生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也是人一生最大的财富,每个梦想三十而富的年轻人都不要轻易的抛弃这座金矿。
第三部分:靠自己去成功好运气 靠自己(1)
有一句美国谚语说:“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幸运也会从后窗进来。”机遇不会落在守株待兔者的头上。在30岁之前,只有敢于冲锋,主动进攻的人,才能抓住胜利的时机。
机遇之神经常敲响人们的大门,但他们可能没有勇气去开启,因为他们开始犹豫,害怕敲门的不是天使,而是魔鬼。但正是在犹豫的刹那间,机遇之神溜走了。然后人们又开始悔恨:为什么自己没有抓住机遇之神?这样的情况人们每天都会耳闻目睹。很多人在机会降临的时候犹豫不决,在机会转瞬即逝之后又开始悔恨。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见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这位老农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这位老农就是坐等机会者。他这样坐等机会,也许偶尔有机会光顾于他,但不会很多,所以他只能这样侥幸地苟且偷生。而探险家则是主动寻找机会者,并且一旦机会出现,他就会一鸣惊人,成为响当当的成功者。显然,青年人应该有探险家的精神。如果你失业,不要希望差事会自动上门,不要期待有人会打电话请你去上班,或期待解聘你的公司会请你吃回头草;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也不要希望有人会用更高的薪水邀你跳槽,不要期待有人会为你的事业投资。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人们总是这样说:“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或者是“为什么我的机会那么少?”其实这种想法都很可怜。只要世界还在变,机会就无限。每个希望三十而富的人都要抛开顾虑,创造自己的机遇。跨出第一步,闯进机遇的网络之中,任凭机遇把人带到遥远的地方去。不要怕,因为机遇往往在无畏的人面前出现。
有句俗语说“命好不如运好,运好不如流年好”。某天的一个机遇,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问题是“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遇到机遇的人未必能捕获这个机遇。每个人都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留意形势变化,争取做第一个捕获并且善于运用机遇的人。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隐含着一些决定未来的玄机。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能够把握住这种玄机,那么就意味着创业者就可以把握住未来;把握住了未来,也就是把握住了成功。成功者眼光敏锐,能够及时发现机会,把握时机,发挥优势,进退自如,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创业者如何才能把握住事物发展中的玄机呢?这就需要创业者要对所有事物、特别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保持一种灵敏的触觉,这种触觉也就是一个人的悟性,如果有了这种触觉和悟性就很容易把握住事物发展的玄机。所以,对于创业者业说,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自己灵敏的触觉,一定要把自己的悟性培养出来,这样在机会来到的时候,你就能够顺利地登上机会的快车。
所谓机会也就是那种可遇不可求的好时机,它的来到就如同一列快速奔驰的列车一样,而每一个想要登上这列快车的人,根本不可能在它到来时再手忙脚乱地去抓它,到那时再想抓住它就很困难了。一个人要是想登上它就得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说他的精神首先要高度集中,以便能随时随地在它来临的时候有迅速登上它的思想准备;其次还得事先活动活动筋骨,以保证在它来到时能够四肢敏捷地一跃而起。
在机遇面前的悟性也就相当于在登车前做的那些从精神到身体的准备活动,所以一定要在创业之时就把它培养好。如果没有培养好,那就得抓紧时间,在此方面狠下功夫,早日将悟性提高,以便能够登上下一趟机会的快车。
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和缔造者保罗·高尔文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把握机遇的人。
现在只要提到BP机和手机,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摩托罗拉。常有人向成功后的高尔文讨教成功的秘诀,每当这时,高尔文就总会讲起自己小时卖爆米花的故事。
高尔文就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户平民家庭。10岁那年,高尔文在一个名叫哈佛的小镇上念书。哈佛镇当时是个铁路交叉点,火车一般都要停留在这里加煤加水,于是,许多孩子便趁机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个获利颇丰。
第三部分:靠自己去成功好运气 靠自己(2)
高尔文感到在车站上卖爆米花是个不错的买卖,于是他在上课之余也加入了卖爆米花的行列。为了争夺顾客,孩子们常常会发生一些争执。但每当“战火”烧到高尔文身边时,他总是能很快与对方和解,他常常告诫对方:“我们这样搞下去,谁也做不成生意了。”
除了到火车上叫卖,高尔文还想了许多办法来增加销量。他用车把爆米花推到火车站或马路上叫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镇下了场大雪,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被大雪封在了这里。高尔文就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车上去卖。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饥饿的乘客们仍然抢着购买。高尔文没有趁机敲竹杠;事后,高尔文一算账,惊喜地发现,公平的获利仍让他发了一笔小财。
夏天到来后,高尔文又创意性地搞了一种新产品。他设计了一个半月形的箱子,用吊带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半加仑冰淇淋,箱边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车上去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欢迎,生意非常火爆。
在火车上做买卖很快成了一个大热门,不但镇上的孩子们纷纷加入竞争行列,而且铁路沿线其他村镇的孩子也纷纷效仿。高尔文隐隐感到这种混乱局面不会维持太久,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退出了竞争。不出所料,不久之后,车站就贴出通告,禁止一切人进入车站和火车上做买卖。
卖爆米花的经历,培养了高尔文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把握能力,也成了他日后经营生涯中赖以制胜的法宝。在以后的岁月中,每当某些产品或销售进行不下去时,高尔文就会向他的同事们讲述这个“卖爆米花的故事”。
从故事里能够看出,对待机遇有两种态度:一是等待机遇,二是创造机遇。等待机遇又分消极等待和积极等待两种。不过,不管哪种等待,始终是被动的。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去制造有利条件,让机遇更快降临在你身上,这是创造机遇。创造机遇,首先要克服种种障碍。错误的思想、不正确的态度、不良的心理习惯,是创造机遇的主观障碍。克服不了主观障碍,就会出现自己拖着自己后腿,被自己打败的情况。
美国钢铁巨头卡耐基就是个主动出击、超前预测、抓住机遇的高手。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宣告结束,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主。当时,全美国沉浸在为庆贺美国统一的狂喜之中。卡耐基却清醒地预料到,战争结束后,经济复苏在即,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钢铁需求量猛增。他义无反顾地辞去了报酬优厚的铁路部门的工作,创立了联合制钢铁公司,后来又演变为US钢铁企业集团。他抓住了经济复苏的机遇,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机会,只是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要真正获得成功,仍然需要百折不挠的奋斗。获得机遇是好事,但是不能把机会等同于成功,不能将契机当成特权。
许多勇于选择机遇,善于利用机遇的人,他们从不畏惧艰难挫折的挑战,而是将磨难看做是对生存智慧的一种检阅。他们通过机会展现出自己的不凡身手,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视作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成功了,即是取得了“阶梯式”的收获,进而继续搏击不止;失败了,即将其作为成功的铺垫。
所以,在机遇面前,无疑需要敢于拼搏、锲而不舍的劲头,将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只有勇于战胜那些看似难以克服的困难,才能使机遇发挥出极大的效能。有些人被艰难吓退,在好的机遇面前畏首畏尾,使已到手的机遇又溜之大吉,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人要努力获得梦寐以求的东西,就要记住:如果有值得追求的目标,只须找出为什么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理由就行了,而不要去找出为什么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几百个理由。
梦想着三十而富得人必须学会争取机遇,抓住机遇,要勇敢地以自己的最佳优势迎接挑战,要力求选择最佳方案,然后见之于行动。必须主动寻觅机遇,要敏锐地“缠住机遇”。机遇只能馈赠给踏破铁鞋、积极寻求的探索者,而不是恩赐给守株待兔、消极等候的人。懂得紧紧抓住机遇的人,才有希望摘取成功之果。当失去了一次机遇后,切不可一蹶不振,否则永远不会有新的机遇降临。如果下定决心,努力改变自己,一定会有第二次机遇找上门来!
第三部分:靠自己去成功财富偏爱勇敢者(1)
想要尽早的获得成功,就要敢做敢为,下定决心,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同时又是勇气的表现形式。
温斯顿·邱吉尔曾经说过:“勇敢是所有美德中最重要的一条,因为它是其他美德的基础。”懦弱者常常害怕机遇,因为他们不习惯迎接挑战。他们从机遇中看到的是风险,而在真正的风险中,他们又看不到机遇。
亚里士多德将勇气描述为介于鲁莽轻率与怯懦不前这两种极端之间的中庸之道。他对勇气这一品质定义是:以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克服、控制自己的恐惧心理。
恐惧让人对很多事情望而却步,但是应该明白,恐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出生的时候是一样的无所畏惧,而且自由自在。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周围的人教会了他们恐惧。比如,当孩子开始探索周围世界的时候,他们就会说:“停下!”“离开那儿!”“不要碰那个东西!”“把那个放下!”“不要去那儿!”他们所使用的最频繁的否定句大概是:“不!你不能做那个!”
显而易见的,他们这样做产生了一个不好的结果,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无意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想:我的年龄太小、太软弱,不能尝试任何新事物,不能做任何没有做过的事情。一种“我不够好”的信念开始产生了,不久以后,就开始表现出害怕失败的最初征兆,通常是通过这样一句话来表达的:“我不行!”
有些人在长大成人以后,开始自己强化这种负面信念。无论遇上什么新鲜的或者具有挑战性的事物,他都会对自己说:“这件事情我不能胜任。我不够聪明。我的创造力不够。我所受的教育不够多。我不够好。我不行……”
这样一个成年人,在面临一件从未遇到过的事情时,第一反应可能是为自己找一个理由,以此来说服自己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情。虽然为了获得想要拥有的成功和幸福就必须做某些事情,但是由于害怕失败,有人将努力说服自己不去做那些事情。或许这些人应该记住亨利·福特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认为你行,那你就行;如果你认为你不行,那你就不行。”
与害怕失败相类似的,有的人害怕遭到拒绝,害怕别人的反对,破坏性的批评使他们踌躇不前。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很多的否定,就会对他人的看法格外敏感。他会不断寻求他人的赞许,不论是来自异性、同事、上司,还是来自他根本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