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忧虑与计划都是对未来安排的一种考虑,但是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如果一个人是在制订未来的计划,那么将更有利于他现实中的活动,使他对未来有自己的具体想法与行动计划。而忧虑只是因今后的事情而产生惰性。忧虑是一种流行病,几乎每个人都花费大量的时间为未来担忧。忧虑既然如此消极而无益,既然忧虑的人是在为毫无积极效果的行为浪费自己宝贵的时光,那么希望成功的人就必须改变这一缺点。
《读者文摘》上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有关忧虑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对忧虑这一心理缺陷进行了绝妙的讽刺:
“如此众多的令人忧虑的事情!有旧的,也有新的;有重大的,也有微小的,而富有想象力的忧虑者总有办法将路上的行人同远古时代联系起来。假如太阳燃尽了,一年四季能完全成为黑夜吗?如果低温冷冻中的人再苏醒过来,他们还能活多久?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小脚趾,他能否在足球比赛中进球呢?”
请记住一点,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忧虑的,绝对没有!人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在对未来的忧虑中度过,然而无论一个人多么忧虑,甚至抑郁而死,他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现实。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是重要的,而且并不容易做到,再伟大的人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所以对于成功者而言,学会控制情绪是他们成功的第一步,而对于还没有成功的人而言,学会控制情绪是他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第四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眼光要放长远(1)
所有年少有成的人都不会把目光只投向眼前的一片空地。没有远见的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的、手边的东西。相反,有远见的人心中装着整个世界。一个人如果想成大事,就必须确定人生的远见。对于刚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令人向往的了。但是,怎样才能成功,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行业与行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都比从前要复杂许多,成功就更需要勇气和方法。
美国作家唐·多曼在《事业革命》一书中说:“把眼光放长远”是踏上成功之路的一条秘诀。青年人要想成大事,不能没有远见,必须把目光盯在远处,要确定自己人生的方向,用远大志向激发自己,并咬紧牙关、握紧拳头,顽强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没有这种品性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成大事的,甚至连小事都做不成。成大事者是具有远见的人,因为只有把目光盯在远处,才能有大志向、大决心和大行动。那么,远见是一种什么东西呢?美国作家乔治·巴纳说:“远见是心中浮现的、将来的事物可能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图画。”
沃尔特·迪斯尼就是一个人极具远见的成功人士。他想象出一个这样的地方:那里想象力比一切都重要,孩子们欢天喜地,全家人可以一起在新世界探险,小说中的人和故事在生活中出现,触摸得到。这个远见后来成为事实,首先在美国加州迪斯尼乐园,后来又扩展到美国的另一个迪斯尼公园,还有一个在日本、一个在法国、一个在香港。他的乐园已经散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
名模施薇17岁就注册了北京欧格美模特培训有限公司;2002年她20岁时又与澳大利亚澳联集团合作,在家乡建起了施薇国际艺术学院。施薇说:“这所学院会按照国际化标准运作,让孩子们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施薇俨然一副大人物的口气。可是,她才20岁呀!她哪里来的这么大气魄和口气?
这来源于她的远见和行动,来源于她的勇气和气魄。
1996年,施薇14岁。这一年,她初中毕业。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这么小的年龄,她已经长到了175厘米的高个,在同学中像个小巨人。如何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同学们都考高中,按常理她也应该按照这条约定俗成的路子走下去,难道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但是施薇有自己的主见,她不能让自己的“身高资源”浪费了。她报考了南昌市第一职业学校模特表演与设计班。这不失为一个远见之举。
1997年,念到二年级的她得到消息:江西时装表演艺术团面向社会招生。她心里翻腾起来,去还是不去?去,学业没完成;不去,机会难得,一个人一生能遇到多少机会呀。她把自己放在整个人生的过程中来考虑,又是有远见的表现。经过反复思考,她觉得机会更重要,毅然决定放弃学业,报考时装表演艺术团。只是她仅有15岁,却非常有主见了。
随之而来的是艰苦的训练。同学受不了就哭,她不哭。她说必须得付出。她咬紧牙关挺着。1998年去北京训练,准备参加第二年的“模特之星大赛”。阴错阳差,大赛却没参加成,同学们吃了不少苦,都打道回乡,她却留下了。她说:往远一点看,总会有机会。
果然有了机会。她参加了一次比赛,虽然因为特殊原因没能获奖,但是请她拍摄企业形象和电视广告的公司找上门来。短短的几个月就有6家公司聘请她。又过了几个月之后,她又遇到了机会,她在一次比赛中摘取了“1999最佳中国职业时装模特”的桂冠。
一年多的周旋,她看清了一个又一个模特比赛的内幕。她说,与其把精力耗在比赛夺冠上,还不如自己另外再开辟一条路。小小年纪就已经具有这样成熟和具有远见的见识。于是她迈出了与她的年龄不很相称的人生一大步。她用自己拼搏挣来的钱注册了模特培训公司。17岁就开始创业。
她忍受着超负荷的压力,一步步干起来了。有远见的人都先成熟。20岁时,她又说了一句话:“两年后,要走向国际。”她已经把眼光盯向未来。
远见跟一个人的职业无关,他可以是个货车司机、银行家、大学校长、职员、农民。世界上最穷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者,而是没有远见的人。但是,远见就跟正确的思维方式一样,不是天生的,谁都不会生下来就具备看到机会和光明的未来的能力。远见是一种可以培养出来的本领。这种本领也可能被压抑。远见可能受到以往的经历、当前的压力、缺乏洞察力以及当前所处的地位的限制。
第四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眼光要放长远(2)
有个故事可以说明远见究竟是什么: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低,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升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
“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土豆让经理看。又说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有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说价格也很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着回话呢。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布若说:“请他进来。”
从故事里可以看出远见其实就是比别人多考虑几步。爱若由于比布若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功;下棋的人比对手多想了几步,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创业的人多想了几步,就有可能达到三十而富的目标。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远见变为现实,从而成就大事呢?
首先做大事之前要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远见变成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是一个过程,跟一次旅行十分相似。当一个人决定去旅行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决定出发点。没有这个出发点,就不可能规划旅行路线和目的地。考察当前生活的另一个目的是规划行程并估算此行的费用。一般地说,离自己的远见越远,所花的时间就越多,代价就越大。实现自己的远见是要做出牺牲的。
其次,做大事之前要能确定努力的方向。这个观点简单到让人几乎不好意思提出来,但实现远见总得由确定这个远见开始。对有些人来说这些实在是太容易了。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有一种远见卓识。而另一些人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思、考虑、祈祷才能获得这种本领。如果一个人想成大事,就必须确定人生的远见。他的远见不能由别人给他。如果那不是他自己的远见,他就不会有实现它的决心与冲动。远见必须以一个人自己的才能、梦想、希望与激情为基础,远见是了不起的东西,它还会对别人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当一个人的远见与他的命运不谋而合时。
第三,长远规划不能改变。实现自己的远见包含着必须选定一条个人发展的道路,并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以为自己可以从生活的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进步而无需改变自己的想法,是在自我欺骗。人生的任何积极转变必定需要个人成长。因为个人成长是实现自己远见的必经之路,所以一个人能订出的最具战略性的计划是按他的远见来规划成长道路。想一想要实现理想必须做些什么。然后确定,要成为想做的那种人需要学习些什么。
重要的是做大事时要能舍小利益取大目标。所有梦想都是有代价的。一个人为了实现他的远见,就要做出牺牲,其中必然涉及到其他的选择。一个人不可能一面追求他的梦想,一面保留着其他的种种选择。这个观点尤其不容易被现代人接受。现代文化很强调选择的自由。多种选择是好事,可以提供机会。但对于想成就大事的人来说,有时他必须放弃种种小选择来交换那个惟一的梦想。这情形有点像一个人来到岔路口,面临几种前进的选择。他可以选择一条能通往目的地的路,他也可以哪一条都不走,可是这样就永远达不到目的地。
最后,要顶住各种压力,坚持积极态度。必须保持积极态度的一个原因,是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反对的意见。那些自己没有梦想的人是不会理解别人的梦想的,他们觉得别人的梦想不可能实现。他们会说:你的梦想一钱不值。或者即使他们明白到它的价值,他们也会说:这是可以实现的,但不是由你实现。碰到别人反对时不必惊慌,而应有思想准备,抱着永不消沉的积极态度。
显然,做大事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是一次非常有挑战性的人生抉择。一个人在为自己人生目标而努力的时候,她成就大事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现在只需要放弃一些蝇头小利,把目光盯在远处,准备迈动双脚,如果都准备好了,就可以朝着自己的远见行进了。
第四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学会用小钱赚大钱(1)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金钱是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赚到钱,赚到更多的钱,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大大改善,这当然是大多数人所期望的事。但怎样赚钱,特别是在资本不多的情况下用小钱赚到大钱呢?用小钱赚大钱,很多人会觉得太难了。其实,这是因为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束缚了他们的智慧。今天,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那种只有下大本钱才能赚大钱的思维早已过时,可以说,如果不能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市场风去变幻的脉搏,即使下大本钱也不一定能赚钱,弄不好甚至会血本无归。反之,如果一个人能掌握市场,抓住机遇,用奇招取胜,虽然本钱不大,但照样可赚大钱。抓住机会,以迂求直就可以从无到
有,以小鱼钓大鱼。
“以小搏大”是成功者常用的手段。其原因之一是有些人一心想发财,但是他们不屑于赚小钱,只想赚大钱,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他们大钱小钱都没有赚到;而有心人则抓住机会去赚这些小钱,最终积累成巨额的财富。
成功的人士都是从小事做起的。有些事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别人却很难做到;但也可能正好相反,一个人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但别人对他美好的计划根本视而不见。任何人都不要自大地认为自己天生是个“做大事,赚大钱”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赚小钱,要知道,连小事也做不好,连小钱也不愿意赚或赚不来的人,别人是不会相信他能够做大事、赚大钱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为了一分钱与别人讨价还价不是一件丑事,小商小贩也不是没什么出息,世界上许多富翁都是从小商小贩做起的。金钱需要一分一厘积攒,而人生经验也需要一点一滴积累。在一个人成为富翁的那一天,他就已经成了一位人生经验十分丰富的人。只有扎扎实实地从小事情做起,才能希望有朝一日干大事业,这样从事的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钱赚得容易,必然失去得也容易。如果凭投机而暴富,那么来得快,去得也快。
“先做小事,先赚小钱”有什么好处呢?“先做小事,先赚小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低风险的情况之下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自己的能力。当一个人做小事得心应手时,就可以做大一点的事。赚小钱既然没问题,那么赚大钱就不会太难!何况小钱赚久了,也可累积成“大钱”!
此外,“先做小事,先赚小钱”还可培养自己塌实的做事态度和金钱观念,这对日后“做大事,赚大钱”以及一生都有莫大的助益!
纵观一切富人的成功之路,他们无不从小事做起,从小买卖做起,很多成大事、赚大钱者并不是一走上社会就取得辉煌业绩,很多大企业家是从伙计当起,很多政治家是从职员当起,很多将军是从士兵当起,一走上社会就真正“做大事,赚大钱”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当一个人的条件只是“普通”,又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时,那么“先做小事,先赚小钱”绝对没错!绝对不能赌“机遇”,因为“机遇”是看不到抓不到,难以预测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经营家庭用品邮购的青年。他先在发行量最大的妇女杂志刊登他的“一美元商品”广告,所登的商品都是有名的大厂商生产的,非常实用,所以杂志一刊登出来,订购单就像雪片般多得使他喘不过气来。他并没什么资金,这种生意也不需要资金,客户汇款一来,就用收来的钱去买货就行了。但是广告中大约百分之二十的商品进货价格就超出一美元,百分之六十的商品进货价格刚好是一美元。显而易见,顾客越多,他的亏损便越多。但他并不是一个傻瓜。寄商品给顾客时,他会再附带寄去二十种三美元以上一百美元以下的商品目录和图解说明,再附一张空白汇款单。
这样虽然卖一美元商品有些亏损,但是他是以小金额的商品亏损买大量顾客的“安全感”和“信用”,顾客就不会在戒备的心情之下向他买比较昂贵的东西了。如此昂贵的商品不仅可以弥补一美元商品的亏损,而且可以获取很大的利润。就这样,他的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一年之后,他设立了一家AB邮购公司。又过三年后,他雇用五十多个员工,1994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五千万美元。
他的这种钓大鱼的办法,有着惊人的效果。他起初一无所有,可是自从开始做吃小亏赚大钱的生意,不出几年,就建立起他公司。当时他不过是一个二十九岁的小伙子而已。
这个例子就告诉了人们:起初没本钱没关系,可以先用别人的钱建立起信誉,然后买空卖空,大获成功。这就说明,任何想挣钱的人欲沿着笔直的路线达到自己认定的目标都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也不存在一帆风顺地一步达到辉煌顶点,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的先例。
第四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学会用小钱赚大钱(2)
日本横滨年轻的水果商人的石目一郎也是用小钱赚大钱的一个成功者。横滨有一家生意很好的廉价市场。石目看到这里顾客很多,整天往来不断,他突然心生一计,把市场门口已经关门的自行车店租过来,经营水果。一间只有三十多平方米左右的小店,每天有一百万日元左右的营业额。
普通人总认为在廉价市场的旁边开店经营无法做下去,以前的自行车店也是因生意萧条而关门的。然而石目先生却认为大有可为。结果他的想法没错,事在人为,他成功了,石目现在已做定廉价市场成千上万的顾客的生意了。石目的店铺面积并不大,所以他的店就像仓库一样堆满了水果的箱子。一天进一次货是无法应付像洪水般涌来的顾客的,于是石目便早晨一次,下午一次,从中央市场雇卡车拉来成箱的水果,一搬下来就在顾客面前开箱出售。
要夺走廉价市场的顾客,商品售价就必须比廉价市场更便宜才行。一般水果店的利润是百分之三十,廉价市场是百分之二十,而石目的平均利润只有区区百分之十,虽然利润不大,但每天的营业额很高,积累起来也非常可观。
用小钱赚大钱的赚钱法,很重要而又经常会用到的方法就是“借”:借环境,借声势。只有“借”到了地方,找到了可以下嘴的“口子”,才能顺顺当当地“吃”。试想,如果石目把自己的小店设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或者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