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而不能成佛的教徒,而在大乘佛教中,大慈大悲的菩萨立誓在拯救一切众生之前决不成佛,愿意到异类中去行佛道。赵州和尚在另外一次被提及同样的问题时,没有回答渡驴渡马,而只回答道:“过来,过来!”你自己主动地从石桥上走过来吧!讲的也同样是大悲阐提。到驴马等物中去行道济世吧,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禅者首先应该做的事情。
善根暗长恶损潜消
为善不见其增,如草里东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
东瓜:就是冬瓜。
一个常常做好事的人虽然表面上看不到什么好处,但行善的人就像一个长在草丛里的冬瓜,自然会在暗中一天天长大;一个常常做坏事的人,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坏处,但做恶的人就像春天院子里的积雪,只要阳光一照射自然就会融化消灭。
孔子说:仁是很高远的目标,但只要自己时时处处身体力行,也就能达到仁了。所以,达到仁的境界,全靠自己。这就像堆土成山,只差最后一筐土,你懒得去加,失败是你自己造成的;相反,即使才刚倒下了一筐土,只要你能坚持不懈,最后那座山就是你自己的力量建造的。仁是靠身体力行积累起来的,平时多行善事,便是仁的体现。做一件善事算不得仁者,行一件坏事也未必成了坏人,但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句话可是千古不朽的至理名言啊!
勿逞己长勿恃所有
勿逞己长勿恃所有
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
诲:作动词用,教导的意思。
形:作动词用,比拟,表露。
戮民:戮此处当形容词,作有罪解。戮民是有罪之人。如《商君书算地》篇中有“刑人无国位,戮民无官任”。
上天让一个人聪明圣智,派他教导一般人的愚笨,可是世间一些稍具才智的人,反而在那里卖弄自己的才华,来反衬那些天资比较差的平常人;上天让一个人有财富,目的是派他来救助贫苦的人,可是世间上一般拥有财富的人,却仗恃自己的财富来欺凌穷人,这种人,真是违背天意罪大恶极。
鲁定公问孔子:按一句话做就可使国家兴盛,有这事吗?孔子回答说:不应希望世上有这样简单的事。不过,大家都说:做国君很难做臣子不容易,这大概可算是能一言兴邦的一句话。鲁定公又问:按一句话做就能使国家衰亡,有这事吗?孔子回答说,世上也没有这样简单的事。不过有人说:我做国君没别的快乐,只是说话很威风,没人敢违抗。如果尽说错话而又无人敢违抗,这就是可以一言丧邦的那句话。
正因为如此,古代的圣贤君主,登基牧民,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思。《韩诗外传》说:天子受命,需受三策:一、接受这样重要的使命,怎么办呢?只能长久忧虑操心了;二、天命降在我身上,只有尽心尽职,躬行不殆;三、要想长保天命,就要刻苦自励,不可以用这个地位来谋求享乐。《韩非子难一》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晋平公召集群臣饮酒,喝到得意的时候,感叹说:做国君没什么好处,好处就只有权力大,没有人敢违背自己说的话。著名乐师师旷听了,抱着琴就向他身上猛撞。平公赶忙让开,说:太师你撞谁?师旷说:我听到一个小人在旁边说话,不自觉就撞了。有大臣说师旷犯君当诛,晋平公说:不要怪他,我自己应以此事作鉴戒。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一壶:壶是指匏,体轻能浮于水。《鹘冠子学问》篇中有“中流失船,一壶千金”,此处的一壶指平时不值钱的东西,到紧要时候就成为救命的法宝。
三窟:通常都说成狡兔三窟,比喻安身救命之处很多。据《战国策齐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做人宁可装得笨拙一点,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点不可锋芒太露,这才是明智之举,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不可太积极前进,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才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一个人要真能得到立身处世的救命法宝,第一宜藏巧于拙,锋芒不露,第二还要有韬光养晦的修养功夫,为什么呢?请看《庄子徐无鬼》中的一则故事:
吴王度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猴群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有一个猴子留下了,它从容不迫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吴王下命令叫来左右随从打猎的人一齐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吴王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依恃它的便捷而蔑视于我,以致受到这样惩罚而死去!要以此为戒啊!唉,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啊!颜不疑回来后便拜贤士董梧为师以铲除自己的傲气,弃绝淫乐,辞别尊显,三年时间全国的人个个称赞他。
读书之善观物之妙
读书之善观物之妙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手舞足蹈:比喻领会书中乐趣、精髓。
筌蹄:局限窠臼,筌是捕鱼的竹器,蹄是捉兔子的器具。语出《庄子外物》篇:“筌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心融神洽:指人的精神与物体融合为一体,心领神会,达到忘我的境界。
泥:拘泥。
一个真正懂得读书的人,要能读到心领神会理解书中的乐趣、精髓,才不会陷入只背诵文章词句,而受语言的拘泥,局限于窠臼之中,不去求知求真;一个真正擅长观察事物的人,必须把全部精神都注入到事物当中跟事物结合成一体,才不致于只能被事物的表面形迹所迷惑而不明白真相。
古代有个著名的吝啬鬼,名叫王戎。王戎非常有钱,但吝啬无比。一次他侄儿结婚,他只送了一件单衣。过了不久,他又把这件单衣要了回来。还有一次,他女儿出嫁,他借了几万钱给女儿。女儿每次回来,王戎便没有好脸色,直到女儿把钱还了,王戎才高兴起来。王戎这个守财奴,只知道积累钱财的乐趣,不知道享受钱财的乐趣。他是钱财的主人,反而被钱财所支配,沦为钱财的奴隶,这不是可笑而又可悲的事情吗?王戎是钱财的奴隶,有些人是知识的奴隶,他们博览群书,学富五年,论经一环一套,讲道一板一眼,可是,一到实践中,就四处碰壁,头破血流。伯乐以相马闻名于世,他根据自己切身体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他儿子看过此书,乐不可支,以为自己也会相马了。于是,出门寻马,结果他相回来的是一只大蛤蟆。伯乐哭笑不得,问他怎么相的。他儿子说:你的《相马经》不是说,骏马的特征是“隆柔蛞口,蹄如累鞠”吗?
卓见之人洞烛机先
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其卓见乎。
蚤智:蚤与早同,蚤智即先见之明。
幸福:此处幸是非分而得到的意思,幸福是指侥幸得到的幸福。
一个人只有在生过病之后才能体会出健康的可贵,只有在遭遇变乱之后才会思念太平的幸福,其实这都不是什么有远见的智慧;能预先知道侥幸获得的幸福是灾祸的根源,即爱惜生命而又能预先明白有生必有死的道理,这样才算是超越凡人的真知卓识。
孔子游览泰山,看见荣启期在郊野行走,穿着粗糙皮裘,系着绳索,一面弹琴,一面唱歌。孔子问他:“你这样快乐,为的是什么呢?”荣启期回答道:“自然生育各种飞禽走兽,昆虫鱼虾,只有人最尊贵。我能够做人,这是天下第一快乐事。”孔子似乎受到启发。一次,孔子的马房失火了,他退朝回家,首先便问,“烧伤了人没有?”而不问马有没有烧伤。荣启期之快乐于做人,孔子之焦急于问人,正是看到了人的智慧、高贵和力量,这智慧、高贵和力量使人如此尊贵,把生命看得如此重要,同时又能把生与死的道理看破,把成与败的因果看清,才算得超越凡人的真知卓见。
以我转物天机理境
以我转物天机理境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人伦。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境即是理境矣。
以我转物:以自我为中心,将一切外物自由自在地运用。
以物役我:以物为中心,而人成了物的奴隶为物所驱使。
天机:天然的妙机。《庄子大宗师》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地如果没有清风明月和花草树木就不成大自然,人类如果没有感情欲望和生活嗜好就不成真正的人。所以我们要以我为中心来操纵万物,绝对不能让物为中心来奴役驱使自己,如此一切嗜好欲望都会成为自然的天赐,而一般世俗情感也都变为顺理成章的理想境界。
有位修行僧问南泉和尚:“大师,你还有未跟人说过的法么?”南泉答:“有。”“是什么?”僧人问。南泉答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说物是众生,有根据《华严经》来的。《华严经》中说:“心、佛与众生这三者没有差别。”南泉又自言自语道:“江西的马大师说过即心即佛,我就不这么说,我只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难道有错吗?”赵州听后,当即作揖拜谢师父的指教。本质是相同的,表现则各有千秋。禅是关心本质,本质是自然天成。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淳庞:淳是朴厚,庞作充实解。
寒潭:指深冷寂静的潭水,有深冷和寂静的双重意义。
不论写文章或做学问都要用质拙的方法才有进步,尤其是修养品德必须抱着朴实的态度才有成就,可见“拙”字含有无穷奥义,恰如桃花源中的狗叫、阡陌间的鸡鸣,这该是一种多么淳朴充实的风俗。至于寒潭中所映出的月影、以及古树上所落的乌鸦,表面看来充满诗情画意,然而实际上却显示出萧瑟凄凉的景象。
孔子说,质实多于文采,就难免粗陋;文采多于质实,就难免虚浮;文采和质实配合得恰到好处,才可以称作君子。所以一个人要广泛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文化水平和语言修养,又要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
孔子主张“文质彬彬”,彬彬就是斑斑,两方面掺杂配合,就像色彩斑斓的图画,既有生趣、精明,又有真气、厚道,这样的人才可爱。
老子认为,人类痛苦和纷争的病根就在于乖巧过了头,刚强过了分,假如大家立身处世都朴实、厚拙、柔弱、不争,人们必定生活幸福多了。如果说逞能好胜、强自出头在老子的时代所在皆是,那么在现代人身上那就更刻骨铭心了;如果说老子这些思想在当时是对症下药,那么它在现代就是被人们熟视无睹的“祖传秘方”。
现代人们教育自己的孩子,总希望他聪明、机巧、刚强、好胜和富于竞争力,谁要是教他的孩子笨拙、柔弱、退让、不争,那准被人看成是个十足的笨蛋,或者是神经出了毛病的家伙。想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出人头地、鹤立鸡群几乎是所有现代人的奋斗目标,它是一个人在竞争中成功的标志,因而也成了现代人工作学习的动力,也成了人精神苦闷的根源。“聪明反被聪明误”,“烦恼皆因强出头”。
临济的断喝、德山的棒子是禅门机用的典型代表,临济和尚、德山和尚都被尊为英雄式的祖宗,然而禅机不仅指棒喝,也有像赵州和尚那样用三寸不烂之舌使众人信服的口唇禅。曾经有一僧问首山和尚:“临济大师喝,德山大师棒,到底是想表明什么呢?”首山和尚答道:“你先试试看。”僧便喝了一声:“睁眼瞎子!”僧接着又喝了一声。首山和尚大怒道:“这个瞎驴,乱喝什么?”僧作礼欲走。首山抓住便打,并且说道:“喝也好棒也好,只有真正的禅师应用起来才有妙用。”喝是指大声呵斥,但并不仅限于指发声断喝,一喝能把真正的僧师的悟境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也有人光学着喝,却不知道喝的作用和意义。有一小和尚想练习与师父对禅,便去请教师兄,师兄告诉他:“当我问和尚‘正当恁么时作么生’时,师父就‘嗬——!’地喝了我一声。”小和尚暗记在心里,只是这个‘恁么’太难记,小和尚记来记去便把它记成生馍馍了。有一天他上法堂对禅时,径直站在师父面前大声地说:“生馍馍怎么弄好?”师傅笑着说:“烤也行,蒸也行。”小和尚尖声怪气地“嗬”了一声。师傅立即问他:“怎么啦?呛住了吗?”满堂众僧皆开心地大笑。黄泉和尚那里也传出一则趣事,有一次一僧对他说:“久闻黄泉师父大名,请问我手中的是麦饼还是米粑?”黄泉道:“是麦是米,尝一下不就知了吗?”这时这位僧人就来了一声“嗬——!”“怎么啦?噎住了吗?噎住了吗?”
闻恶不就闻善不亲
闻恶不就闻善不亲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为奸人进身。
就恶:立刻厌恶。
谗夫:用流言来陷害他人的小人。
听说人家有过错或做了坏事,不可马上信以为真起厌恶之心,心须经过自己一番冷静的观察,这样就可以判断进谗的人是否有诬陷泄愤的意图;听到某人有善行做了好事,也不要立刻就相信他去交往亲近他,必须经过自己一番冷静观察,以免那些奸人谋官求职的手段得逞,免得引狼入室。
孟子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可谓孟子识才方法上的至理名言,下面一则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战国时,孔子的孙子子思对卫国的国君推荐苟变,认为他“是位可率领五百辆战车出征的奇才。”卫君却说:“我是知道他可以当将军的,但是他在当收税官时,利用工作之便吃了别人两只蛋,所以就没有重用他。”子思开导卫君说:“圣人选拔官吏,就如同木匠选用木材,应当取其长,弃其短。您身处战国的战争形势下,在提拔武将时,却因为两只鸡蛋而抛弃干城之将,这是不可以使别的国家知道的。”卫君再三感谢地讲:“一定遵从您的劝告。”
不昧所有不自夸耀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无尽藏:佛家语,是“无尽藏海”的简称,比喻无穷道德,此处有道德和财富的双重意思。《大乘义章》说:“德广难穷,名为无尽,无尽之德,包含曰藏。”
谁家灶里火无烟:是说任何人家多少都有点财产。
以前的人说:“放弃自己家中的大量财富,却模仿穷人拿着钵到处乞讨。”又说:“一个突然暴富的穷人,千万不要老向人家夸耀自己的财富,其实哪个人家的炉灶不冒烟呢?”上面这两句谚语,一句是用来劝说那些看不见自己德行的人,一句是用来忠告那些夸耀自己财富的人,这些都是做学问的人必须彻底戒除的事。
《孟子告子章句上》中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可尊贵的东西,只是不去思考它罢了。有个寓言说:有一只母蛙带着自己的蛙儿在池塘游戏,它们看见一头在塘边饮水的牛。蛙妈妈很羡慕牛的身躯的庞大,它也想使自己变得如牛大。于是,它拼命往肚子里鼓气,还不住地问儿子:“我有牛大么?”小蛙劝妈妈说:“您就别胀了,肚皮要爆了。”母蛙的肚皮最后真的就胀破了。
这种母蛙只知道羡慕牛的庞大,只想到和牛比大,其实,它为什么不可以和牛比小呢?这寓言的道理很明白:人不能自恃才高,傲视众人,也千万不可妄自菲薄,总以为自己不如人,自己看不起自己。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可珍贵的东西,只是由于我们一味羡慕别人而没有考虑它们罢了。
盛极必衰居安虑患
盛极必衰居安虑患
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衰飒:飒,本义是风吹落叶的声音,衰飒是衰落、枯萎,指境遇衰败没落。
发生:生育、生长。
机缄:关键因素,指运气的变化。据《庄子天运》篇:“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敦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
零落:指人事的衰败没落,例如陆机有“亲友多零落”的诗句。
百忍:比喻极大的忍耐力。
大凡一种衰败的景象往往是在很早的繁茂时就种下祸根,大凡一种机运的转变多半是在零落时就已经种下善果。所以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就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理智,以便防范未来某种祸患的发生,一旦处身于变乱灾难之中,就要拿出毅力咬紧牙关,坚定信念继续奋斗,以求事业成功。
《易经》提出“月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这说明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在极盛时已经露出衰落凋谢的预兆。所以人在平安无事时,要保持自己的清醒头脑,防患于未然。汉成帝曾经游后花园,想与班婕妤同车。班婕妤辞谢说:“看古人的图画中,圣贤的国君,都有富名望而贤明的臣子陪在身边;三代(夏、商、周)末世的君主,才有宠幸的臣妾在侧。现在君主与我同乘一部车,难道不是与他们相似了吗?”太后听到这些话,很高兴地说:“古代有贤慧的樊姬,现在有班婕妤。”后来飞燕谗毁班婕妤说她诅咒后宫,甚至也咒骂皇上。成帝于是就查问班婕妤。她回答说:“臣妾听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自己的德性修养端正,都无法蒙受上天所赐的福份;去做一些邪恶不正的事,又能指望得到什么?假使鬼神有知觉,它们一定不会接受奸邪谗佞的诉论;如果没知觉,告诉它们又有何用呢?所以我是不会做这种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