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冷静下来,也就不想这些烦心的事情了。
我弟弟来电话。
“那笔贷款下来后,应该给他们提一些好处费的。”他告诉我。
“是吗,张厂长没有对我讲。那要提多少呢?”我问他。
“没有多少,就几千块钱。”
“那就这样吧,你从银行里提出一些钱,交给张厂长就是了。”我没有加考虑这个问题。
“好吧,我试试看。”他挂下了电话。
工人的工资解决了,这个也是我的心愿,否则等到资金周转过来,就要拖欠工资,给别人的印象是非常不好的。现在这样解决了,也不会让那些想要找问题的人们去以这个为话题了。
秦丽华来电话。她告诉我:“总经理,今天我参加了劳动局开的会议,主要内容是要各个企业要严格贯彻新颁布的《劳动法》,特别是指出像我们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注意加班的问题,尽可能在八小时内完成工作,不要长期加班。”
“我看了报纸了,国家还规定双休日。”我边听边说。
“所以我们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以便向劳动局汇报我们改革劳动时间的措施。”她说。
“作为服装行业,加班赶交货期是非常正常的,这样的规定不就是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吗?”我不解地说。
“是啊,可是这次劳动局就是这样强行的规定,否则就罚款停业。”她告诉我。
“那就让我考虑一下,应该如何做。”我对她讲。
放下了电话,我的心情烦乱地很,虽然我理解保证工人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性质呀!一味这样做,就是对企业的效益给予了打击。要想提高工作效率,涉及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管理,还有现有生产安排、设备情况、订单大小等等。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因此追随他们的做法,不是很理想的。可是国家既然规定了,企业就要按照去做。唯一能够解决的办法就是提高加班费,变相提高了生产成本。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就会反映得异常强烈。
“喂。”我拿起电话,找到秦丽华。“我们只有在加班费上做文章。”我无奈地说。
“我想也是的。”她附和着我。
“那你就拿出一个方案,我们大家讨论一下。”我对她说。
“好的。”她没有反对。
第三十五章
我想我是能够理解国家的政策的,而且是正确地理解。不过我也是存在想法的。《劳动法》颁布后,也在车间工人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问题就是出在加班的问题上。加上这一段时间,我们的订单太多,所以加班问题成为了部分工人提出异议的把柄。
张厂长见我来到了工厂,就急火火地找到我。
“晓升,几个事情我要同你讲一下。”他显得很是紧张。
“什么事情呢?”我第一次看到他是这么不沉着。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我想应该召开一个董事会。总结一下现在公司的情况。这个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局里开会,指出我们厂内有人上书县里,说其立制衣公司没有按照《劳动法》办事,天天加班。更有甚者,有人给《工人日报》写了反映加班的问题,清样都出来了,正在要求县里过目批复一下。所以你必须要查一下情况,这个事情有些大了。”他着急地说。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我们正在根据《劳动法》制定我们的加班规定。”我解释道。
“现在是要看看,能不能不在《工人日报》上发表。”他对我说。
“好的。我找我们的法律顾问,让她想想办法。《工人日报》如果登出来,我们也会对他们讲的,因为个别工人反映的问题是片面的,不是事实。”我对他说。
“那你就处理吧。”他说。
他正要走,好像又想到了什么,就又对我说:“我收到佣金了。”
我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我召开了部门经理会议,严肃地提出了有人背地里捣乱,还捅到《工人日报》社。工人有疑问,我们可以去解释的。现在加班,目的是为了我们大家自己,而不仅仅是为了我个人的利益。况且我们开始实施的加班费补偿办法,也是顺应现在的《劳动法》规定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对于在背地里捣乱的人,我们公司决不姑息,坚决地从公司开除去。我要求部门经理们要彻底查找是什么人在捣乱。
我让秦丽华向大家宣读了加班费的补贴办法,并且输入电脑之中。
会后,我让秦丽华留下。
“你说,是谁在告状呢?”我问她。
“不过就是原来其立的那些人,到了这边,不能够吃香喝辣的了,所以就开始捣乱。”她对我说。
“原来是他们。那么你就找他们谈话,如果不行,就让他们回家。”我要求道。
对于这一点,我不会像张厂长采取的温柔政策,现在的问题就是由于他的温柔政策造成的,有点不满,动辄就上告,也不了解真正的情况。我要采取强硬的措施,不能够造就这样的事情蔓延下去。
果然,我的果断行为,给那些沉重的打击。我们公司不怕上级领导来查,因为我们没有做错什么。
原来合资的这部分,没有人参与上述的活动,他们好像自然地就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挣钱,而不是做其他的手脚。闹事的人是几个电工和三楼缝制的工人,他们没有能力,挣不到钱,就想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这样是大错特错的。
我向张厂长汇报我的想法,而且提出了几个人,公司准备让他们回家。
“让我考虑一下。”他的态度非常不明朗。
以前,他曾经告诉我,公司不要的,他们总厂也是不接收的。几个年轻的人开除后,他们没有要,现在面临的是老的人,而且据讲,在县里还有许多的关系。
“我已经正式通知他们,愿意在公司做,就好好地做,不愿意做,就可以回家。对于那个家里是县领导的工人,我建议她回家休病假,不要来上班,我可以给她工资的。”我对他认真地讲。
“表面上看是可以的。可是……”他还是犹豫不决。
我该说的都说了,那篇文章也没有在《工人日报》上发表。
“晓升,你阻止了在《工人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县里的领导有点意见。”他对我说。
“为什么呢?”我问。
“领导正在调查此事,他们可以同报社联系不发表的。你却走在了前面。”他对我说。
“难道我做的不对吗?”我反问他。
“不是,但是领导不舒服。”他告诉我。
我不在党也是外方的代表,不应该管县领导的想法。
为了让工人的生产能力提高,我还搞了月评奖和季度评奖,那就是记件工资最高的员工可以获得奖品。虽然仅仅是几百元的奖品,但是工人们还是为此非常努力去做的。这样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那种热烈的场面,使我感到工人们的力量,是他们在第一线为公司创造价值。
开完颁奖会,车间主任小于找到我。
“经理,我觉得我一个人做两个车间的主任还是太累。您看是不是给二楼再找一个主任。”她对我说。
“那么你认为谁比较合适呢?”我问她。
“我也不知道。”她没有说出个一二三来。
“让我考虑一下。”我对她讲。
秦丽华正好在旁边,我叫她留一下。
当着王师傅和李薇的面,我问秦丽华。
“李玉平怎么样?是不是平静了许多呢?”我问她。
“是的。很多工人都去看她,也有许多人想让她回来。”她对我说。
“好吧,你就叫她回来,但是从二楼车间主任做起。”我对秦丽华说。
我知道李玉平是闲不住的人,出于对我负责,她会接受的。
“王师傅,李薇,你们觉得如何?”我征询他们的意见。
“应该没有问题。”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那就这么决定了。”我对秦丽华说。“你把叫来,我同她再谈一下。”
李玉平的家就在县城里住,所以没有五分钟的时间,她就骑车来了。
“在家里过得好吗?”我问她。
“那还不是你的照顾吗?我好长时间没有休息过了。”她没有简单回答我,而是有些揶揄我。
“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小石我给调到供销部,三楼车间主任小于觉得力不从心,希望给二楼缝制找一个主任。我想你最为合适,希望你能够接受。”我认真地说。
“你知道,我对你的感情,你让我怎么做,我都不会有怨言的。做个车间主任,对我来讲是非常容易的。”她看来也是认真地回答。
“那好吧。”我说。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在利用她对我的好感,才敢这么使她大起大落的。是不是我很卑鄙呢?不过我之所以让她这样做,不是认为她没有能力驾驭这个车间,而是让她仔细地用新的眼光看带一下现在的车间。另外车间生产如何同公司的技术质量有效地配合在一起,是我让她从中找到结果真正的原因。我知道,生产和技术质量本身是矛盾的,但是有矛盾也就有统一,我们应该努力找到这个平衡点,也就是最为充分提高生产效率的那个点。
李玉平回来后,就可以造就三楼和二楼的生产来一个比赛,保证质量,同时也可以在交货期和生产效率上有个比较和竞争。从我个人来讲,也就可以在生产上不用太担心,否则我的大部分精力也要在生产上。
根据近一段时间公司生产和质量的需要,我调整了公司的管理结构。质量部单独从技术部分出来,把车间的半成品检验员和成品检验员划到质量部,由老许来负责。鉴于有很多人反映老谢上班时间到别的地方打牌等问题,我要求老谢负责一下全面上的事情,小石负责整个供销。公司的整体结构是严格而丰满的,体系的建立,就造就了管理上的简单化,大家可以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办事。李玉平在车间,那么也没有以前的不该她管的她也管而造成的矛盾。我的这种安排,可能受到打击最大的就是老谢,但是他也是没有办法说我什么。我也不想把他的错误彻底揭穿,毕竟他在年龄上比我大得很多。
第三十六章
同韩国人的业务做得比较大,加上给波兰客人做的衬衫什么的,我们的销售额提高得非常快,可是还是老是没有钱。资金紧张成为我经营上的一大障碍。恰恰这个时候,张厂长也是自顾不暇,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再考虑合资这一块的事情。
老厂里的一些人就是铁了心要把他给搞臭,赶走他。他自己的三把火烧过后,就好像高枕无忧了。天天沉浸在女人和吃喝玩乐之中,厂里的一切事情他开始不闻不问。他变了,变得颓废起来,消沉起来。先前的贷款被人吸了白粉的问题,公安局已经立案,他和其立总厂的主管会计都被叫去录口供。他有些害怕了,找到我。
“晓升,这些天来,我很是烦恼。其立贷款的事情弄得我非常地狼狈。”他把我叫到厂外面说。
“你应该没有问题的。”我安慰他。
“可是贷款协议上是盖得我的人名章。我就是有口也解释不清楚。”他说话的声音都开始变了。
“有这么严重吗?”我问。
“是的。今天我找你来,就是退回我拿的上次给你这里贷款的佣金。”他边说边拿出了那用报纸包的几千元钱。
“这个同你的事情没有关系呀。”我不想接过来。
“不行,这个厂子人心叵测,万一被说出去,我就彻底地完了。”他还是颤抖地说。
“你开始摘清自己了吗?”我随便地问。
“不是。我是说,我担心我们之间的合作就要结束了。”他好象预感到什么。
我接过了钱,径直来到财务部,将钱交给了出纳。
在楼道里,正好碰到李玉平。
“张厂长这个人到底怎么了?”我问她。
她好像全都知道我问她什么。
“他的麻烦大了。厂里都传遍了。贷款被别人拿去吸了白粉,他和会计都被告到公安局,勒令他们交款,他们还在凑钱呢!另外,他出租出去的商店,法人是他,可是经营者骗了很多的钱走了,据讲到澳大利亚去了。很多单位来起诉,他是法人,所以他根本就逃不过法院的传唤。”
“这么严重,要是好好地搞这个合资企业该多好呀,做出这么多没用的事情来。”我抱怨道。
“是啊。”她同意我的说法。
我的心一下变得非常地冰凉。要知道,我是同他一起搞起的合资公司,我愿意为他负责整个工厂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他可以不用担心什么,可是他现在这样正好被那些让他下台的人们找到了借口,看来他凶多吉少,关键是他一走,我就是成为了孤掌难鸣的人。我还要面对新的董事长,面对他的新的想法。我知道新的董事长肯定是安斗,现任的厂里的书记。别的人谁愿意到这个老厂里来呢,又没有什么油水,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人际关系问题。安斗是没有问题的,他的工作作风就是喝酒吃饭,别的他就什么都可以不管了,但是要是伤及他的个人利益或者上级领导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他就会一下子把脸给翻过来。
面对张厂长的问题,我开始谨慎起来,表面上没有让别的人看出我的内心担忧,其实我的心里开始做好了准备,也就是说我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出现问题,或者新来的人要让我离开工厂的话,我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能够让他们找到问题。
李薇找到我。
“晓升,你看为了生产上的需要,我想提拔小曹为我的助手,我现在就可以带她,让她多了解打板和排料的问题。你也知道,我们不可能长期在这里的。”她对我说。
“有什么变化吗?”我问她。
“目前没有。但是我们每周回北京,在周日和周六两天,出现技术性问题就没有人牵头了。你不是也这么担心过吗!”她说。
“好的。小曹愿意吗?”我问她。
“我同她谈过了,她没有反对。你知道,她是从缝制车间出来的,对缝制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到了技术部,就不一样了,需要全面的知识,否则别的人就会不服气的。”她告诉我。
“好吧。”我没有反对。
我知道,王师傅和李薇是我特地从北京带来的,但是他们也是在编的,所以公司要是要求他们回去,他们也得回去的,不可能随他们的意愿的。问题是一旦他们走,公司的技术部就可能陷入瘫痪,因此现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十分必要的。
我让人事部下达了一个文件。提升小曹为技术部副经理,李薇不在的时候,由她全权负责。
直接从车间里调上来一个人到上面,原来技术部的人是不是接受,有着一些问题。我还要认真地观察,不要在公司的关键性部门出现没有必要的问题。小曹的薄弱地方就是打板,可是打板又是我们这样的服装工厂必须要存在的,好的打板师傅,可以使得公司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避免浪费,提高工作效率。相反就是问题多多,没有办法知道车间的生产。现有的打板师傅是两个,老李没有问题,他原来就是技术科的副科长,另一个就是老范。他最近身体不太好,老是说睡不着觉,精神快要崩溃。他爱人的姐姐就嫁给了上次参加我们公司开业典礼的县秘书长。
对于老范,我还是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他病重的时候,我还是花钱给他住院,回到家里,还是照样给他开支。但是他几乎就成了一个废人,平时就是傻呆呆地看着别的人。我建议他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老范回家休病假,老李的工作量就显得的大了,但是他的打板速度比较快,质量也还可以,所以他还是博得大家的好评。很多人就是用过去的眼光看待这个事情,总是觉得应该是他来作为小曹的位置。我没有同意。
第三十七章
韩国人的订单快接近了尾声。但是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有一批货交货期来不及了,客人就同我商量把海运变为空运。考虑到同这个客人的长期合作关系,我们就同意了,但我的条件是一家承担一半空运费。由于没有书面的协议什么的,所以货发走了,但是空运费韩国人就是不付。无奈之余,我扣住了他们的面料款,这下子就惹急了他们,他们到中国银行去找行长,要求中国银行支付货款。我们是对开银行信用证的,所以收到他们的货款后,我们应该扣除自己的加工费,其他的费用付出去。我们就这样僵持着。生意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应该是可以进行争执的,也可以用一些手腕,但是我们不是要欺骗他们国外的人。虽然有了争执,但是我们在道理上有了一定问题,也可以说就不在理了。我们没有在议付单据的时候及时找到他们单据上的不符点,因此我们的银行也认为我们应该支付。更加凑巧的是,管这个事情的处长,我也认识,在中国银行的时候,我们都是同事。他对我说,他刚刚上任处长,不要给他做辣,如果我们不付款,他们银行就要支付。我是好面子的人,心也是比较软的人。无奈,我们借了一个机会,把钱凑齐,交给了银行。空运费就没有再要回来。从此,韩国人也不愿意同我们做了。其实,我们没有做什么不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在共同遵循商业上的标准。
好在我们订单到是没有因此停下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客人,也是韩国的,但是是通过一家外贸公司做的。他们的订单主要是衬衫,比较适合我们的工厂,价格还是相当不错的。
能够有人主动找过来做订单,说明我的经营出现了良好效果。
首先,我不用担心我们的产品质量。经历了严格的韩国人的要求,大家已经从过去的随心所欲的工作作风中解脱出来。质量开始从每个人做起。
其次,是我们厂的规模得到客人的认同。
第三,是客人满意我们的管理。
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也就可以立足在服装行业里了。特别是目前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