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浮沉-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要在新的局面下大干一番的。这就是所谓乱世出英豪,这个时候正是出人头地的时候,是一个机会。反对者在观望,害怕合资企业搞好了,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企业彻底垮掉,从而造成很多威胁自己生存的麻烦。矛盾顷刻间也就开始了。

    我的思路非常简单,不可能过多考虑他人的想法,我行我素,是我的一贯工作作风。我认为对的,就是十匹马也拉不回来。当然我的另一面想法是要挣到钱,这个是我的基础想法,我知道自己不是救世主,我自己也不能够扭转整个企业的困境,但是我可以在基础想法的前提下创造出新的思维和新的概念。我已经建立起来一个精干的领导集体,是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度,那么大大小小的事全部由我来负责,企业的发展也就都攥在我的手里。特别是张厂长鼓励我,让我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我非常感激他。我现在是人权和财权都尽在手中。这个也是我的前提条件,如果我还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请示汇报,那恐怕是干不好的。当然我现在也不是刚刚工作时那样容易情绪激动,也学会了忍耐和宽容,尤其是对上面的领导,也开始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尽可能不去得罪他们。这样我的工作才好开展起来。

    正好有一个朋友要一个货柜的衬衫,这个也是我来到这里的第一个订单。从工厂的素质来看,我非常放心,大家工作起来都非常实在,虽然我还没有正式上任,但是选定的人选已经开始了工作,大家都知道,没有活儿源,一切都没有用,必须要做起来,才可能让没有进来的人们意识到进入合资企业,工作的态度和情绪是不一样的。紧张的准备工作完成了,就等待着面料到位,辅料暂时都是由老谢来安排。

    八月一日,我们这个合资企业正式试营业。在一片观望之中,悄然开业。

    上午,张厂长同我一起来到车间,现在这里成为了临时的会议大厅。李玉平早就按照计划把会场布置好,向原厂的办公室借了一台录音机,插上一个麦克,就可以作为喇叭。三百多号工人和管理阶层的人都聚集在这里,等待宣布合资企业的正式成立。

    “现在开会了。”李玉平用她的大嗓门喊道。

    底下一下子静了下来。

    “请我们合资公司董事长及我们厂的厂长张厂长讲话。”她带头鼓掌。

    底下也是一片鼓掌声。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大会,就是要正式宣布北京天河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了。这是一个合资企业,我们还特别请来外商代表晓升经理作为我们这个公司的总经理,由他来管理,用他的新思想和全新的管理模式来使我们这个企业成为整个企业的龙头。合资企业的成立,符合国家的形势,也是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大家都要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新的挑战。我希望看到我们这个合资企业日新月异,一天比一天的好。我的讲话完了。”他慷慨激昂地讲了话。

    “现在请总经理晓升先生讲话。”李玉平开始她的司仪工作。

    我面对这么多的工人,心里还是有些激动和怯场,讲话的声音里还带有一丝的颤抖。

    “首先,我要说大家好。”我的开场白同张厂长不一样。“我很高兴能够来到我们这个公司作为总经理来进行管理,希望我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公司的现行制度和部门分配是这样的:从工资角度来看,管理阶层是固定工资,每年工资递增,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质量和表现来定,工资采取保密制度,互相不能够谈论工资;车间的公司就是公开的记件制,鼓励多劳多得,充分体现大家的积极性和能力。工资发放是每月的十五日。

    “公司的先行部门分为:北京的业务部,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供销部和车间。车间是我们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证明我们公司产品质量和交货期准确与否的关键。

    “我们这个合资企业必须要努力地去做事,要踏踏实实地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在的社会中立足于不败之地。虽然我们起步晚了,而且也遇到现行的国家政策的制约,特别是收缩银根这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我们还是要有信心,从头开始,树立起我们公司新的形象。

    “我最后要说,这一切要靠大家的努力。谢谢。”

    我的讲话完了,这第一次的讲话,就表明了我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这里,爱这里的每一张普通而实在的脸。也许他们没有完全听明白我的话,也许他们还要琢磨我的用意,但是我坚信他们开始理解我,支持我,开始为了这个公司而努力。

    底下一片掌声。

    最后,让人事部经理秦丽华宣读了公司的制度,包括考勤制度等等。并准备张贴在车间里。

    整个大会开得很顺利,大家的情绪也非常高。

    公司放假一天,然后准备公司的第一批出口衬衫活。

    我们几个人一同到外面吃饭,工厂的路边上有一个瞎子在算命。我们走了过去,李玉平告诉了我的出生年月日,我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老盲人却说出我是一个总经理,以后要成大事,要出国等等。我们都非常地高兴,也同时觉得奇怪,他怎么会知道我的身份呢?我们做出口生意的,肯定要出国的,他是如何推断出来的呢?真是神了。

    坐在饭桌上,张厂长再次举杯:“你今天讲得很好,让我们为了以后的发展干杯。”

    我也举起酒杯。

    “晓升经理,我感到你今天的讲话给我们一个新的感觉,那就是我们都要实实在在地做事情,任何浮夸虚荣都是不好的。来吧,为了我们以后的成功干杯。”李玉平也敬我一杯。

    “晓升经理,一切都不用说了,全都在酒里了。”老谢就是这样用酒来代替一切表达。

    干杯吧,祝我们一切顺利,预祝公司业务兴旺发达。
第八章
    我同外方的投资人通了电话,他们确认在十二月份来华参加我们这个合资公司的开业典礼。我们决定在那个时候要请很多领导和地方上的有关人士。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董事长兼厂长,他听后非常地兴奋。具体的安排我们准备到那个时候再定。

    我们开始了合资公司成立来的第一个订单,产品是衬衫,没有逃脱原来这个厂子的老本行,所以我不是非常担心,毕竟这个厂子的产品也曾经是北京市的名牌,在八十年代末也曾经鼓噪一时。听着李玉平讲述他们那个时候的火暴,我也是为之感动,那个年代大家的热情非常地高涨。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明争暗斗,加上车间发生了一次火灾,使得工厂的元气消失了,书记下台,安斗成了书记和厂长。但是他们明显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所以厂子开始下滑,到了倒闭的边缘。

    我们的订单进行得非常顺利,原料是由钱方提供的。他是我认识的面料供应商之一,而且是仅有的几个供应商之一。到了交货的时候,我们要求的是厂装,就是让集装箱来厂子里,由我们自己装。也许是在这个老企业里很少有集装箱来的缘故,所以大家此时此刻都非常激动,我更加如此。这个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管理的工厂里出货,也算是自己成功的一面吧。我感到非常地自豪。这个集装箱的出运,也给那些观望和幸灾乐祸看笑话的人一个回击。我表面上从来不说什么别人的坏话,但是从心底里还是在较劲,要让那些人好好看看我的能力,不论是管理还是经营,甚至是工作,都非常的务实,同他们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来到厂子里的是一个四十英尺的集装箱,一个庞大的家伙。别看厂子的院子小,但是集装箱车的司机还是非常灵活地把车给倒到了成品库的门口。厂子里的几个搬运工把集装箱的门打开,然后就开始装箱子。秦丽华主动招来所有的管理人员参加助阵。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的笑脸和汗水。我为大家的支持而感动,为他们为了支持我而努力工作而感动,为了他们有那么一种齐心要把工厂搞好的热情和精神而感动。两个多小时的工作,集装箱装完了,箱子尺寸计算得非常好,正好装到门口。那几个工人又开始把门关上,然后把海关铅封给锁上。我在司机拿来的运单上签了字,其实我的签字要在平时没有什么,但是今天不一样,这是因为我们这次是合资后的第一次发货。车走了,我看到大家还在大门口望着远去的车,久久的久久的……

    车间没有停,还在继续做着货,但是我感到自己现在同以前不太一样,原因就是我开始产生压力。没有订单是不行的,刚刚开业不能没有活干,让工人放假。别说我自己面子不能够过,就是董事长也不会干。让我来的目的就是要我接到更加多的订单,让工厂不至于停下来,最后才是创造利润。可是我手头的订单明显跟不上。这个问题可把我给难住了。好在我正在谈的一个出口意大利的丝绸衬衫,数量在十二万件,所以我心里踏实了一些,但是这个订单刚刚开始打样品,还没有最后定下来。无奈之余,我只好开始利用原厂的原辅料,做些自己设计的款式,看看能不能在内销市场上卖掉,这样也可以缓解一下资金紧张。董事长是坚决支持我的做法,他对我说,不要想什么,东西放在库里也没有用,何不使用上,就是要同原厂的财务计算一下成本。我同意了,在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使用原厂的原辅料倒是一个好事。我没有过多地讨论什么,在董事长的支持下,我们开始使用原厂里的原辅料。

    由于是刚刚建立,我的管理经验肯定是不够的,特别是服装厂的业务上,这不是简单地贸易公司,而是实际的加工,面对的是几百号工人,所以我必须要对业务,特别是厂内的事物逐一进行了解,这样我才可以成为内行,不能让别人说三道四。熟悉生产流程是最为关键的,同时还要能够看到每个流程之中的问题,遇到了问题,要知道如何去解决。下一步是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不是一成不变。我开始考虑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需要彻底地分清楚,不要为一些事情而争来争去,造成工作上没有效率,把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讨论之中。

    车间记件这方面,我还是延续了过去的那一套,没有做什么改变,其原因就是我自己还没有彻底地搞清楚里面的事情。那么就只好按照李玉平的想法去做。原来车间有统计员,现在还有。每个月报上计算好的工人工资,由财务部发放。

    车间的人员安排也没有变化。每个组两个组长,一个车间一个主任。

    这天,我们在一起吃饭。李薇和王师傅提出每条线安排一个组长比较好,这样管理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否则组长的职责总是分得不清楚,组里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李玉平对此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她总是同别的人扭着劲儿。她坚持认为传统传下来的做法不能够改变。我没有听她,还是非常相信北京来的师傅,所以我的观点倾向了李薇和王师傅一边。李玉平感到非常地气愤,但是表面上还是带着笑容。

    对于记件工资问题,我弟弟提出可以把一件衣服的制作分成若干个程序,每个程序有时间限制,可以由技术部来测定,这个时间的计算是根据公司整体费用和工人工资的平均底限测算出来的。比如要求平均每月工资是四百元,就乘以记件工人的人数,就是这个公司要支付给车间的工资,用这个总的工资数额,恒定出每月要求完成的产量。我弟弟已经计算过,他告诉我应该在零点零零三左右,也就是说每分钟要达到这个钱数。听起来,从计算公式来讲有些复杂,但是道理是这样,所以如果实施就要给先行的体制进行大的动作。这个是一个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为了以后我们实现电脑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我敦促李玉平和李薇公共研究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的办法。

    根据现有的情况,我开始决定买电脑,一方面是让我弟弟能够采用电脑进行财务计算和出报表,另外就是考虑进行人事和工人工资的电脑化管理。我很清楚,这个是现在企业必须要做的,也是我们这个老企业进行改造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效益求生存。

    我给我的大学同学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

    “喂,我找张明。”我说。

    “等一下。”对方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喂,我是张明。”他浑厚的男低音传了过来。

    “我是晓升,听说你可以编电脑程序,是吗?”我问他。

    “简单的还可以。”

    “那就帮助我设计一个人事管理和记件工资管理的软件。”我直接地说。

    “应该是没有问题。哪天你过来,告诉我一下。”他说。

    “好,我明天晚上找你去吧。”我说。

    “好的。”他把电话挂上了。

    他是我大学里非常要好的同学之一,在学校里时学业很好,后来我们北京的同学里,就是他留在了大机关。他非常地聪明机敏,容易接近人。就是个人婚姻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一问他,他就回避不谈。其实他非常外向,不应该找不到老婆,可偏偏就是这样。但是他表面还是显得不急不慢的样子。

    转天,我到了他那里。我们都吃过饭了,所以也没有什么客气的。就直接切入到了我们应该谈的话题。

    “这个想法在电脑里编个程序是非常简单的。坦率地讲比较专业。”他说。

    “是的,我就是想人事部可以每个月对人员进行调整,财务部要求每天对记件工资进行输入,到了月底就自动累加起来。最后发工资的时候,财务部就直接从电脑里调取花名册。有一点,对于管理人员的工资,我要进行直接控制。别的人不能进来。”我解释我的想法。

    “可以的。不过要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这些我只能在业余时间完成。弄完了,我通知你。”他倒是非常简单。

    “可以。”我说。

    我们又聊了一会儿其他的事,就离开了他。

    我的十二万件丝绸衬衫订单进行得比较顺利,从打样到客人的确认,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就基本上搞定了。尽管我原来做过真丝服装的出口,有一定经验,但是我们还是面对新的问题,那就是在北方地区不是非常擅长做真丝类服装,特别是洗水处理上,必须要找到一家好的洗水厂,才可以达到客人要求的洗水程度。因此我的计划是有些冒险的,这个是成本高的订单,如果出了问题,我们企业也就完了,摆在我面前的困难非常地严峻。关于车间这一方面,我同李玉平进行了磋商,主要考虑工人的适应程度以及机器设备的适应程度。考虑到平缝机有些老化有漏油的现象,我们强调工人要注意这个环节,另外要注意将机头用干净的布包住,避免油脏的问题。对于工人的适应程度,李玉平充满信心,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本身这个厂子应该适合做薄料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改变使得我们开始对这个订单充满信心。这就像是一场足球赛,赛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打就打一场有准备的,而且要力争胜利的比赛。

    客人代表叫毕崇明,是上海人,来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北京,最后又把老婆孩子都办到了北京。他是学意大利语的,与我的年龄一样。所以我们非常投机。他也看上了我们这个厂子和我的人。生意场上就是这样,看人和看厂子,缺少一样,恐怕就很难成功。

    银行的信用证开到了。考虑到资金的问题,我们就委托北京的外贸公司做代理。面料我到天津,我的朋友小曹那里做。这个厂子是北方最大的丝绸印染厂。

    我乘车到他们厂的门口,找到了他。

    “曹,这回你可要大力帮忙呀。”我对他说。我的面料定量是比较大的。

    “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先把合同定下来。”他对我说。

    “可以。”我也非常干脆。

    “走,我们一起见一下我们的厂长。”他对我说。这么大的订单,应该见一下领导的。

    我们一起见到了厂长,他是一个老者,但是非常内行。我当时就把外贸给我的汇票交给了他,当时他,包括小曹在内,都愣住了,生意就这么简单吗?肯定每个人都要这么问。其实就是这样简单。

    我没有仅仅支付定金,而是把全款都给了他们。

    “太好了,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厂长二话没有说。

    “好的,我们厂里的几百号工人就全都看您了。”我附和着说。做服装,面料是关键。

    我没有吃饭就回到了北京。

    最近小敏显得非常浮躁,总是有事,不是来得晚就是走得早。我又特别地忙,所以没有认真地同她谈谈。我知道,现在是我非常需要她帮助我的时候,她也明白这一点。生产安排上,我采取的做法是在业务部就把订单下到工厂,然后各个部门都以订单作为准则来安排,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生产的安排和进程,避免出现没有必要产生的问题。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开始习惯了。所以小敏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我要求尽可能地在下单之前解决好所有的疑问,订单到厂子里就开始筹备生产的问题,没有其他的考虑。当然为了避免小敏的疏忽,我让李薇在符合一下她的订单。

    “小敏,最近有什么事吗?”我问她。

    “啊,没有。”她脸红了一下,没有说。她的表情总是给人一种玩世不恭的感觉。

    “没有就好,最近你疏忽问题多了些,要特别注意,否则出了大的问题,我们就不可收拾了。”我对他严肃地说。

    “我知道。”她低声回答。

    于洁在一旁听着。

    我规定了每星期的周六开部门经理以上的会议,主要对公司的事情进行一下调整和对问题的解决,所以,我现在的工作是在周末的时候要到工厂去开会,到车间里看一看,有什么问题,发现问题,就要同部门经理协商解决的办法,也可以说是对下级工作的监督。

    “秦丽华,召集他们来开一下会议。”我对人事部秦丽华说。

    她开始通知各个部门。

    我的办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