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刚刚他的那些话语,虽然冷漠,我却似乎从那种刻意的冷漠中,感觉到了他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情绪,仿佛在努力的压制着什么。
我隐隐的感觉到,他之所以站在此刻的立场上,是因为一些很特殊的原因的。
而这些原因,他显然不会轻易的显露出来。
到底是什么呢?
我站在门口,又想了一会儿,实在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能转身打开门,走进那间舱房。
一打开门,就看到里面几乎和我之前离开时无二的模样,所有的摆设,甚至连烛光都没有改变。
唯一不同的是,之前桌上放了那些写满了佛经和诗词的纸张,明明都已经被谢烽拿走了,此刻应该是空荡荡的,但现在却放着一封信。
我愣了一下。
回头看看,门外周围没有任何人,我急忙反手关上门,走过去拿起来一看,顿时呼吸都顿了一下。
这封信,应该是刚刚才放上来的,没有任何人看到,信封大概已经经历了不辗转,边角都有些发毛了,也有些泥污沾染在上面,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信封上规规整整的写着几个熟悉的字
母亲大人亲启。
第1630章 元修,你终于回来了!()
母亲大人亲启。
这几个字,让我的心跳都失了节奏。
这是,妙言的字迹,这封信,是妙言写给我的!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妙言的字迹,也不是没有听到过她叫“母亲”,但这却是我们母女两相处,又分别了这么多年之后,我第一次收到来自女儿的书信!
明明只是一封信而已,却在一瞬间,觉得周围冰冷的空气都被暖了起来。
我激动得有些难以自持,急忙走到窗边坐下,将烛光又挑亮了一些,然后才小心翼翼的拆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了一张叠得整整齐齐,却是薄薄的一页信笺。
展开一看,依旧是妙言工整熟悉的字迹:
女妙言跪禀
母亲大人万福金安。自六月于京城拜别母亲,共收到五封家信。谨悉母亲已安然抵川,心中甚是欢喜。
近日女身体如常,无甚病痛,每日早眠,起亦渐早。近尝与皇后畅谈,均思及母亲大人的修身之训,心中感念甚多,故常冥心静思,亦勤于功课,《小戴》、《春秋》、《孟子》各已攻读半本,虽窗外风雨渐近,人心飘摇,女略感进功,不为物所系,不以时局为动。
女儿在京,有皇父庇佑,亦自知谨慎,望母亲大人自加珍重保养,切勿以女安危为念。
女妙言拜上。
看完这封信之后,我愣了许久,坐在桌前看着那不断摇曳扑朔的烛光,一时间竟有些回不过神来。
这是妙言给我写的第一封信。
作为母亲,一直陪在她的身边,陪着她读书识字,也陪着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喜乐哀愁,原本觉得那就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不管怎么长大,不管走多远,都是与我血脉相连的。
但这封信,却突然让我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猛然间才惊醒过来我的女儿,她不光是我的女儿。
她是裴妙言。
一个独立的灵魂和思想。
突然有这种想法让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看着那封信,从千里之外传来,寥寥数句,让我看到了一个孝顺的,乐观的,同时也是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女儿的模样,不由得心里阵阵欢喜涌上来。
在最初的喜悦之后,我又低头重新看一遍那书信,等到我把信上的每一字每一句记下来之后,这封信我舍不得毁掉,毕竟是女儿第一次给我写信,但总要找个地方藏起来才行。
可是,再低头一看的时候,刚刚的喜悦一旦褪去,有一些其他的情绪,在字里行间慢慢的浮现了出来。
我的眉心,也微微的蹙起。
妙言的这封信,从头到尾其实只写了她自己的一些日常起居,包括对我的思念和嘱托,其他的并没有写得太多,但只是那几个字,就让我看到了她周围的环境。
风雨渐近,人心飘摇……
而且,在她的信中,竟然也提到了“时局”二字。
我的女儿,不过十来岁的年纪,一直以来都是天真无邪,甚至是莽撞娇憨的脾气,但这一回在京城里经历了那么多的人和事之后,我也能感觉到她比之前长大了很多,有了自己的心事,有了自己的打算,可不管她怎么成长,我也没有想到她会在心中提起“时局”。
她在心中还说,常与皇后畅谈。
如果她在心中只是短短的提起,那么在她的生活中,可能就已经是担忧了,而且,不仅仅是她一个人担忧,甚至连皇后也会不自觉的担忧起时局来。
如果不到局势很明显的时候,是不会惊动作为皇后的常晴的。
我捏着信笺的指尖微微的用了点力。
我之前只是知道,山西、河南等地已经开始有一些豪强士绅被怂恿着开始起兵,之后陕西那一方也受到了战火的牵连,自从进入甘棠村之后,外面的消息传来得就很慢,除了赵云成占领江陵之外,西川之外的事基本上我已经很少得知了,只是薛芊在祠堂前曾经说了一句“各地义军群起响应”的话,我大概猜测到,可能被裴元修他们怂恿起兵的人不在少数,被煽动起战火的地方也不在少数;之后我被裴元修“劫走”,加上这些日子的辗转,萧无声可以给我传递消息出去,但不会传递外面的消息进来,况且,他也没有这样的消息来源,所以对外面的变化,我几乎已经是两眼一抹黑,一无所知了。
难道现在,外面的局面
我皱紧了眉头,看着那封信下面的最后一行字,原本收到书信的喜悦心情,已经渐渐的被沉重和担忧覆盖,当我再次抬起头来,看向那方寸小窗外沉沉的夜色时,眼前和心中仿佛都被那漆黑的夜幕所染,变得更加的深沉起来。
从这一天晚上起,裴元修的船开始全速前进,不知是不是担心半路上会有什么波折出现,他甚至连靠岸休息都取消了。
幸好,船上的水和食物都准备得非常充足,经过几天不眠不休的行驶,几天之后,我们的船抵达了金陵。
这天早上,江上起了很重的雾。
十丈开外几乎就已经看不清了,也没有一丝的风,若不是我们的船不停的往前,穿破浓雾,我甚至有一种时间和江水都在这一刻停滞了的错觉。
终于,我们的船慢慢的驶向南岸。
雾气慢慢的散去,有阳光照射下来,我站在甲板上,也终于看清了岸边那些熟悉的景致。
宽阔的码头上,旌旗飘扬,能看到许多人列队在那里。
对这种场面我一点也不陌生,看过太多次了,甚至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只是当我扶着围栏想要再看向更远的地方时,雾气依旧弥漫在江上,彻底的阻隔了我看向北岸的视线。
扬州那边,不知道怎么样了。
不仅看不清扬州,连另一边那巨大的水军营寨也被雾气隐藏着,连轮廓都不得见。我皱着眉头费力的看了许久,却听见身后一个低沉的声音道:“不用看了。”
我回头一看,是谢先生,他背着手站在我身后不远处,目光淡淡的看着岸边。
我没有说话。
船慢慢的靠近岸边,江水被船身推送着,不断拍打着堤岸,激起巨大的浪花,再汹涌的回流,激得船身也微微的颤抖起来。那些船工非常的敏捷,立刻下锚,跳上案去栓好了麻绳,然后将一块宽大的木板搭在了船身和堤岸之间。
这个时候,裴元修才被人扶着,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自从那一夜之后,我们在船上就没有再见过面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想见我,还是害怕见到我,甚至在今天,不得不在甲板上见面的时候,他的目光也没有落在我身上过,这个时候,更是连看都没有看我一眼,就由着身边的人扶着他,慢慢的走下去。
韩子桐一直跟在他身边,不停叮嘱着周围的人:“小心一点!”
“轻一些!”
“别碰着他的伤口了!”
七手八脚的,大家终于扶着他上了岸。
我才刚刚走过去,就看到岸上一大群人随即迎了上来,而走在人群最前方的,自不用说,是阔别已久的韩若诗。
说是阔别已久,其实也只是我的感觉,真正算起来,大家分开了一年不到。
想来,一年之内,人若不是缺胳膊断腿,是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的。
但我看到她,却觉得好像换了一个人。
记得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是在卧虎寨,未见其人,就已经听到不少的人说她身体孱弱,连申啸昆那种粗鲁莽撞的男人都顾忌着这一点,那种弱质纤纤的模样实在深入我心。
可这一回看到的她,却完全不是之前那副模样。
仍旧是浓纤合度的身材,瘦瘦的,身上的衣裙被江风吹得不断的飞扬,却不像过去,好像随时会被吹走,反倒给人一种格外窈窕的感觉。
甚至,之前消瘦的脸颊也丰腴了一些,泛着一点粉红。
不知道是健康的粉红,还是见到裴元修之后,不自觉的红晕。
她的眼睛都比之前亮了许多,一看到裴元修立刻欢喜的迎了上来,而之前一直护着裴元修走下船的韩子桐,这个时候立刻松开手,后退了一大步。
韩若诗走到了裴元修的面前:“元修,你终于回来了!”
她激动得语不成声,下意识的就要扑到他怀里似得,但一看到周围的人都扶着他,再一看他的脸色,立刻皱起了眉头,关切的道:“你怎么了?怎么回事?”
裴元修道:“受了点伤。”
“受伤?怎么会受伤的?谁伤了你?”
她一边问,声音也变得尖利了起来,立刻举目往四周看去,但她先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已经退到人群中,默不做声的韩子桐,春柳般的眉间立刻蹙了起来:“怎么回事?!”
她这话,已经带着几分质问的口气。
甚至,并不客气。
俨然就是一副当然,她本来也就是金陵的女主人,裴元修的女人,这样的质问,是名正言顺的。
而就在韩子桐被她质问的时候,我走完最后一步,踏上了地面。
这一刻,江风都凛冽了起来。
像是感觉到了什么,韩若诗转过头来,看向了我。
第1631章 你回到这里,就够了()
江上的雾气渐渐的散开了。
但那些散开的雾气,却好像都被风吹到了她的眼睛里,原本充满了喜悦的眼瞳,在看到我的那一瞬间立刻布满了阴霾,甚至透着一股阴沉之气。
不过,她却立刻笑了起来。
那温度不多的笑容中多少带着几分矜持,颇有些当家主母的高贵和气度,看着我温和的说道:“颜小姐,没想到你也来了,真是太好了,咱们家也更热闹了。”
“……”
我挑了挑眉毛。
当初我还在金陵的时候,她一口一个“姐姐”,而且非常的亲热温顺,有的时候连我都有一种自己真的有个妹妹在这里的错觉;但现在,她那矜持的笑容和谨慎的话语里,却分明都是疏离,更是将自己的身份和态度都明明白白的说在每个字里面了。
我也不傻,自然明白她的意思。
于是,我也堆起了满脸的笑容来,柔声说道:“是啊,真的好久不见了,夫人。”
“……”
我虽然称呼她为“夫人”,但不知为什么,这两个字好像反倒成了两根刺,扎进了她的身体里,她的脸色立刻僵了一下。
站在一旁的韩子桐更是皱紧了眉头。
我们在这里眉毛官司打得火热,一旁的裴元修淡淡的看着,什么话也没说,只转身朝着另一边走去,韩若诗一见他走了,急忙也跟了上去:“元修”
“嗯?”
“我,我有些话要跟你说。”
她的眼睛闪闪发光,好像夜色中的明珠一般,脸颊也微微泛红,但裴元修苍白的脸庞上却满是倦怠的神情,甚至连多留一步都不想似得,只回头看了她一眼,便说道:“有什么话,回府再说。”
“可”
韩若诗还想要说什么,而裴元修大概是经历了这阵子的舟车劳顿,这个时候终于上岸了,人也有些撑不住了,皱紧眉头伸手捂着胸口,韩子桐急忙上前说道:“他的伤还没好,咱们还是先回去再说吧。”
一见他这样,韩若诗也忘了自己刚刚要说什么了,忙点头:“好好好。”
一行人簇拥着裴元修,匆匆忙忙的往前走去。
从码头往前走,上了十几级台阶,大路上已经停着几辆马车,他们扶着他上了第一辆,裴元修上去之后,却没有立刻坐定,而是探出头来看着我,我倒是没有给他们添一点麻烦的,被谢烽带着,直接走到了他后面的那辆马车旁。
直到看见我上了马车,他才像是放心似得,坐了回去。
而韩若诗站在马车下面,朝我这边看了一眼。
我没怎么注意她,到底是用什么样的眼神,什么样的表情来看着我,只是也许是因为已经入秋了,江边雾重,即使坐进马车里,厚重帘子落下,也抵挡不了外面袭来的寒意。
我坐在窗边,听着外面的车把式用力的甩动鞭子,马车便晃晃悠悠的朝前驶去。
不一会儿,进城了。
金陵城还是和过去一样,其实不到一年的时间,当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就算过去更长的时间,有一些东西还是不会改,一座城市,一些风景和人不一样,没有什么,比人的改变更快,更大的。
所以,才会有“物是人非”这个说法。
我安安静静的坐在马车里,过了一段时间,马车终于到了那已经熟悉的金陵府外停下了,透过帘子的缝隙,我也看到门口站了不少人在准备迎接,一看到裴元修下了马车,那些人都立刻迎了上来。
但他站在台阶下,却没有立刻被周围的人簇拥着往里走,而是回过身来,像是在等候着。
谢烽扶着我下了第二辆马车。
府里的人,大致没改,大概也有些改变了的,但多少应该都听说过我的存在,所以这一刻看到我时,原本还很热闹,人声鼎沸的大门口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有几个是韩家姐妹自家的侍女,站在自己主人的身后,一看到我,眉头也立刻皱紧了,纷纷低声说道:“她怎么又回来了?”
“她又回来干什么?”
“这下,日子可不太平了。”
“她一回来准没好事。”
我听着这些话,脸上却还是笑意满满,只做听不见,裴元修一直等到我下了马车走到他身边,但没有说什么,只是掉过头去继续往里走。
看来,是打算仍旧让我住进金陵府里?
我在来这里的路上就曾经想过,金陵府那么大,当然不缺一两个房间,但现在他跟韩若诗已经成亲了,多少也要避嫌,我之前甚至猜测过会不会在金陵城里另外找一个地方把我关或者软禁起来,却没想到,他竟然真的直接带我回来了。
这一路上,两边服侍的人都一言不发。
所有的人,目光都显得非常怪异的,时不时看我一眼。
我倒比他们坦然一些,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就跟着他们一行人往里走。
但越走,越觉得不对。
他已经穿过了几道门,走过了几处花厅,越走越深,我对周围的风景也越来越熟悉,最后,终于走到了整个府邸最深处,前方横着流过一条小河,河上,一座小巧的拱桥矗立在如画的风景当中。
桥的后面,就是内院,远远的,能看到白墙内,竹叶丰茂,正随风轻摆,传来沙沙的声音。
我的脚步停了下来。
这时,裴元修转过头来看着我。
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目光显得格外沉重,好像千言万语都在看我的那一眼里,而我,喉咙也有些不自觉的干涩。
离开这里,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当我再次站在桥头,看着里面那个曾经朝夕居住的熟悉的地方,蓦然间竟有一种隔世之感。
我已经有些记不清,最后一天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那一晚又经历了什么,却偏偏在脑海里,浮现出了他第一次带着我来这里,看着里面的风景时的情形。
我不由的皱了一下眉头。
为什么,会回想起那些?
我们两个人相对无言的站着,而那些侍从侍女,在一开始就得到了夫人的命令,远远的跟着,这个时候更是离得很远,几乎已经看不到我们了,只剩下韩家姐妹,还有谢烽跟过来。
这个时候,韩若诗上前一步,轻轻道:“元修,这个院子,不是不让任何人进来的吗?”
“……”
“就算颜小姐要住我们这里,也可以另给她找一处房子。”
“……”
“咱们这儿,好屋子还是不少了。”
“……”
“再说了,这里都封了那么久了”
裴元修一抬手,阻止了她继续说下去。
而他自己,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了我一眼之后,便转头往里走去。
我站在桥头,能感觉到韩若诗轻轻的咬着牙,韩子桐皱紧眉头,而谢烽只是一言不发的看着,就像是一个槛外人在看戏一般,我沉默了一下之后,还是自觉的跟了上去。
过了那座桥,进了内院的大门。
那条竹林中曲折的小路,还是和过去一样,清晨雾重,路上都是湿湿的,每一步踩下去,都透着一股凉意。韩若诗的话倒是没错,这里应该是一直没有住过人,安静中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寂寥来,除了竹叶被风吹得沙沙的声音,其他的,几乎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我甚至,连走在前面那个人的脚步声,都听不到了。
他的脚步很轻,像是害怕惊醒了这里的谁,更像是害怕惊醒了自己的梦一般,一直走到了那座精舍的门口,才停了下来。
他回过头来看着我:“你过来。”
“……”
我停了一下。
他没有催促我,只是站在那里,脸色比刚刚在码头上更加苍白了几分,好像还在承受着什么痛苦似得,几乎要将他压倒。
我无声的走过去:“干什么?”
当我走到门口的一瞬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