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感到替别人做了什么而得不到任何回报,那么导致你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隐藏在你内心的互惠主义,它干扰你内心的平静,它使你老是在想: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我应当去索取什么。如果行善事而有所图,也许好事会变成坏事。有一位美国青年,曾从深井中救出一个小女孩,得到女孩父母的深深感激和众人的钦佩。不幸的是,从此以后,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希望人们知道他的这一善行。随着岁月流逝,人们渐渐淡忘了,他却念念不忘,越来越无法忍受人们如此对待他这样一个救人英雄,最后不得不选择了自杀。维吾尔族传说中最聪明的人阿凡提曾经说过:人家对你做的好事,你要永远记住;你对人家做的好事,你要立即忘记。或许,这位美国青年要能领会到阿凡提的名言,这个悲剧就能避免。
多在你的生活中试着真心真意地去帮助别人,别让你自己有意无意就想着“我将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你最好渐渐地摒弃这种想法。当这一切完全发自你的意愿时,你一定可以体会到帮助他人而不在乎你所帮的人会给你什么样的报答,只是真心实意地去做你所能做到的将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你就会感到这一切对于你心灵的回报——一种和平、宁静、温暖的感觉。
□ 任何时候都不可锋芒太露
“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时期内使人家知道你是个不平凡的人。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当然不可能,使全国人都知道,还是不可能,使一个地方的人都知道,也仍然不可能,那么至少要使一个团体的人都知道吧!要使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从言语行动方面着手,于是便容易露出言语锋芒,行动锋芒。
锋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若细细看看周围的同事,若是处世已有历史,已有经验的同事,他们却与你完全相反。“和光同尘”毫无棱角,言语发此,行动亦然,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颇有位于你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无大志,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锋芒,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旁人便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行动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阻力,便也成为你的破坏者。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坏者,在这种情形下,你的立足点都没有了,哪里还能实现你扬名立身的目的?
年轻人往往树敌太多,与同事不能水乳交融的相处,就是因为言语锋芒的缘故,言语所以锋芒,行动所以锋芒,是急于求知于人的缘故,处世已有历史,而有经验的同事,之所以“以缅合欢”,也是因为曾受过了这种教训。
陈先生在年轻时代以备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的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不过,他觉悟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是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荆棘。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能开口,也是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旁人说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
当然也许你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无人知道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已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从事预备,《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额头上的角啊!
因此,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的人,要记得千万别锋芒太露。
□ 不要轻言不求人
有许多朋友常常引以自豪地向人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的。”他的话似乎带有一些“让人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的意思。但这句话挂在嘴边,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立身处世,虽然要自力更生,不要轻易靠人,但这个社会毕竟是集体的,有许多事情是独立难成的,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当你处于顺境的时候,你自然不会想到陷于困苦中的滋味,便轻易妄言自己不求人。殊不知,人生变幻莫测,又怎知前路没有重重阻碍呢?
凡是自称为不愿求人的人,往往是交际场上的失败者。从心理方面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吝啬的,有豪爽的,有狭隘的,但无论性格怎样,对给予别人一种小惠却是人人都乐意的。
当你对一个人说“我不喜欢求人”,即使你的话不是向他而发,但听的人却认定你的话是针对着他的。他会感觉你将他拒于千里之外,产生疏远感,甚至还会产生你是鄙视他的能力的感觉。
敏感的人会从“我不喜欢求人”这句话中读出它的言外之意“我也不喜欢别人求我”。因为一个以不求人为荣的人是一定会看不起向别人求取恩惠的人的。
交际学家甘顿教人“善意的向人求取一些小惠”,认为这是讨人好感的最高方法。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如果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一点恩惠,那么在心底会生出一种想法:我对别人有用,我可以造福于别人。这种想法会给一个人带来愉悦和幸福感。同时得到恩惠的一方也会因为感激而记着这个施惠者,尊重他。这就是为什么要善意的向人求取一些小惠的原因,它也是交际一法。
人生一世谁敢担保永世不求人?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尤今曾写过一篇《不求人》的文章,主张“自己尽力而为,不论成功失败,都心安理得”。
然而,现实生活有太多无奈,使你不得不去求人。假如你是一位待业青年,希望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假如你是一个职员,希望能平步青云;假如你是采访记者,希望能紧握伟人的手;假如你有急用,希望能筹借到一笔款子……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希望便构成了生活。生活则迫使你不得不去求助于别人,而是否能得到别人的“搀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你有没有求人的技巧和策略。
有些人一提到求人就皱眉头,甚至羞于告人,他们对求人怀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那一定是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其实不然,向别人求取帮助必须是以自尊、自重、自爱为前提的,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亢、求而不倚。
要想成功地求得别人的帮助,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诚恳礼貌,即常言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礼貌待人,铁心可化,这是求人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避开忌讳。每个人因个性和生活经历等,对某些言辞和举动有些顾忌,因此千万不要去冒犯。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里。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首先不妨对那个人的嗜好、性情、学识和经历等做一番侦察,然后从容前往,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交谈时,对于对方特别宠爱的或引以为荣的人,要表示好感,并予以极大的兴趣。求人的时候最好还是以物质形式作为媒介,可以送给对方特别宠爱或引以为荣的小礼物,以拉近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
有一个人大学刚刚毕业,分配到工作单位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一点对不上号,他不想让自己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荒废掉,于是想求人事科长帮忙给调一下工作。在他登门拜访之前早就打通了几条暗线,了解到科长有一独生女儿,今天刚考入大学,读中文系。这个小伙子灵机一动,登门拜访那天拎了一大书包去,还正好赶上科长的女儿在家,也先不提相求之事,只是拿出一本又一本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与科长女儿探讨起来,并鼓励她上了大学要好好读书,言语间流露出自己大学毕业后,学不为用,丢弃专业的苦恼。临走,声明这些名著全当是送与她考取大学的奖品。真是不虚此行,讨得科长女儿一个满心欢喜。科长大概也认为不该埋没了他的才华,应该学以致用吧,不久,他果然调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上。
我们诚心诚意地有求于别人,但是不一定人家就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当我们遭到拒绝时,不要过分追究原因。的确,被拒绝的心理是很不好受的,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如果穷追不舍地缠住对方,非问清原因不可,往往会破坏双方感情。
你求人不得时,也不要过分坚持。对方既已拒绝,必有原因,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要求,不但会使对方为难,而且也使自己陷入被动,一旦被坚决地拒绝,心理上将很难接受。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又何必在区区小事上计较个没完?被人拒绝后要做到豁达大度,不抱成见。
当你会意出对方拒绝的心理时,不妨自己把话打断,干脆表示没关系,反过来再安慰对方几句,请他不必介意。对方会感动过意不去,说不定以后会很主动地帮助你呢!
人生在世,既有风雨也有晴天,所以谁都需要别人的“搀扶”,不过,我们求人千万不要跪着,而要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亢,求而不倚,这才是圆满无憾的人生。
□ 寻求合作路路畅通
有这样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一个老头躺在病床上,把一把筷子拿在手上,一双双都折断了。老头又拿出一把筷子,扎在一起,让几个儿子去折,没人折得动。于是他忠告儿子们说:“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你们并排站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人会战胜你们。”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合作一致,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时光飞驰,世界已从几千年前的刀耕火种社会发展到现在的高科技信息时代。或许还有人沉溺于这样的幻想中:独自一人,信马闯天下,去夺取成功殿堂中瑰丽的宝石。然而现实却往往把这种梦想无情地击碎。当今社会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只能像一台巨型机器一样协调起来才能发展,才能生产出产品,而个人只不过是机器上的一个小螺钉。特别是在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要想成功,单凭个人力量是很难达到的。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能深切感受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如不接受和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或支持,简直什么事都办不成,更不用说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无论才华多么出众也不可能事事皆会,样样皆通,就算真有这样的能力,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那么,我们何不找合作伙伴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发展一份事业、共同开拓一片天地呢?
美国著名企业家拿破仑·希尔以他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讲述了善于合作对于个人的意义。他说,他生平所获得的一次最有利的晋升,是由一件小事情造成的。那是在某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他的办公室和拿破仑·希尔的老板的办公室在同一栋大楼的同一层)走进来问拿破仑·希尔,他到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因为他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做完。
拿破仑·希尔对他说,他们公司所有的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晚来5分钟,他也走了。但拿破仑·希尔可以在另外的任何日子里去看球赛,而他的工作却必须在当天完成。拿破仑·希尔替他做完了这些工作。他问拿破仑·希尔应该要多少钱,拿破仑·希尔开玩笑地回答说:“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要1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他脸上露出微笑,向拿破仑·希尔道谢。
拿破仑·希尔这样回答时,纯粹只是开玩笑。并未想到对方是否会为了那天下午的工作而付出自己1000美元。但出乎拿破仑·希尔意料,他竟然真的这样做了。6个月后拿破仑·希尔已经完全忘掉了此事,他又来找拿破仑·希尔问当时的薪水是多少。
拿破仑·希尔把自己的薪水数目告诉他之后,他对拿破仑·希尔说,他将把拿破仑·希尔上次替他工作后开玩笑说出的那1000美金付给拿破仑·希尔,他请拿破仑·希尔到他的办公室工作,年薪比拿破仑·希尔当时的薪水要多出1000美元。
在那个周六的下午,拿破仑·希尔放弃了球赛,主动与律师合作,这位律师很快完成了工作。而拿破仑·希尔也在这次合作中获益匪浅。
从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者的教训中,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独自成功。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协助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任何方面把自己联合起来,建立和谐与谅解的精神之后,这一联盟中的每一个人将因此倍增他们自己的成就事业的能力。
什么是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希尔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
“团结努力”最重要的三要素是:
专心、合作、协调。
如果你开设的一家法律事务所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思想,拥有一种类型的律师,那么,它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它拥有十几名能力高强的人才,也是一样。错综复杂的法律制度,需要多种不同的才能,这不是单个人所能提供的。
因此,很明显的,合作不仅仅是把人组织起来,而且要能够发挥这个团体其他成员所未拥有的特殊才能。
一个组织良好的法律事务所必须拥有以下人才:具备为各种案子做好准备工作的特殊才能者;具有想象力的人,他能够了解如何把法律条文与证据同时纳入一个很好的计划中,具有这些能力的人,并不一定同时拥有出庭处理案件的能力。因此,法律事务所一定要聘有熟悉法庭程序的人才。我们若再进一步分析将会发现,有许多种不同的案子,需要各种不同的专门人才出庭处理。因此,一个了解“组织、合作努力”原则的律师,在找人合伙开一家法律事务所时,一定会找一个对自己所欲执行的专门法律及程序极为了解的律师,与自己共同工作,才有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更大的成功。
几乎在所有的商业范围内,至少需要以下三种人才,那就是采购员、销售员以及熟悉财务的人员。当这三种人互相协调,并进行合作之后,他们将经由合作的方式,而使他们自己获得个人所无法拥有的强大力量。
许多商业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这些商业拥有的清一色是销售人才,或是财务人才,或是采购人才。就天性来说,能力最强的销售人员都是乐观、热情的;而一般来说,最有能力的财务人员理智、深思熟虑而且保守。这两种人是任何成功企业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使这两种人员很好地在一起合作。
我们生存在一个合作的时代中。各门学科、各行各业之间及内部有了越来越精细的分工,同时,也正因为分工越细,则要求彼此合作越密切。
这是需要密切合作的时代,我们可以断定,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剧烈竞争的时代,不懂合作的人是很难走进成功殿堂的。
□ 不轻易张扬个性
年轻人可能都认为个性很重要。他们最喜欢谈的就是张扬个性。他们最喜欢引用的格言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时下的种种媒体,包括图书、杂志、电视等也都在宣扬个性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人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不管他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艺术家或者军事家。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不拘小节,巴顿将军性格极其粗野,画家凡·高是一个缺少理性、充满了艺术妄想的人。
名人因为有突出的成就,所以他们许多怪异的行为往往被社会广为宣传,有些人甚至产生这样的错觉:怪异的行为正是名人和天才人物的标志,是其成功的秘诀。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想法是十分荒谬的。
名人确实有突出的个性,但他们的这种个性往往表现在创造性的才华和能力之中。正是他们的成就和才华,使他们的特殊个性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如果是一般的人,一个没有多少本领的人,他们的那些特殊的行为可能只会得到别人的嘲笑。
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谈个性,那么喜欢张扬个性呢?我们先探讨一下年轻人所张扬的个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他们张扬的个性相当一部分是一种习气,是一种希望自己能任性而为所欲为的愿望。年轻人有许多情绪,他们希望畅快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不希望把自己的行为束缚在复杂的条条框框中,所以年轻人喜欢张扬个性。
张扬个性肯定比压抑个性舒服。但是如果张扬个性仅仅是一种任性,仅仅是一种意气用事,甚至是对自己的缺陷和陋习的一种放纵的话,那么,这样的张扬个性对你的前途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年轻人非常喜欢引用但丁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我们真的能这么“洒脱”吗?比如你走在公路上,如果仅仅走自己的路而不注意交通规则的话,警察就会来干涉你,会罚你的款。如果你走路不注意安全,横冲直撞的话,还有可能出车祸。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种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大行得通的。
社会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人群,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并不很大。所以当你想伸展四肢舒服一下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要碰到别人。当我们张扬个性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我们张扬的是什么,必须注意到别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的这种个性是一种非常明显的缺点,你最好的选择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