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忠诚的人”若游离于这个利益集团之外,能力越强,对这个利益集团的损害就越大!而现任总裁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将能力强的小郭换作忠诚的小于的。
从表面上看,忠诚似乎属于精神范畴上的,而利益则属于物质范畴,两者距离似乎相差很远。但从长远来看,实则是一样的,都是利益。所以,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每个人在进入职场后,都要选择一个利益集团,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组成利益共同体。只要你加入这个利益集团,就该一心一意为这个利益全力服务。对于集团利益来说,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可见,职场中的人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要将忠诚作为自己奋斗的方向。在职场中,那些懂得找准利益集团,并懂得巩固和维护集团利益的人,就会比那些能力强者更有发展前途。
为什么有人偷懒却升迁,有人拼命却吃力不讨好?(1)
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着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这个经典的“大猪”与“小猪”的博弈过程却说明了职场中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为何有人偷懒却可以升迁,而有的人拼命却吃力不讨好?
“智猪博弈”是这样说的: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现在问:“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如果定量地来看,踩一下踏板,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流进食槽,但是踩完踏板之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
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再一起跑到食槽吃,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
如果大猪踩踏板,小猪等着先吃,大猪再赶过去吃,大猪吃到6个单位,小猪也吃到4个单位。
如果小猪踩踏板,大猪等着先吃,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吃到1个单位。
用表格表示如下
小猪去踏小猪不去踏
大猪去踏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大猪吃到6个单位,小猪吃到4个单位
大猪不去踏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吃到1个单位两猪都吃不到
从博弈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大猪去踩踏板、小猪不去踩踏板时是最正确的选择。这时,双方的平均获利最大。在日常生活中,“智猪博弈”的案例已经扩展到生活(特别是职场)中的方方面面。因而,在职场办公室里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一些人会成为不劳而获的“小猪”,而又一些人则是充当了费力不讨好的“大猪”。这不公的场面,必然会引起“大猪”无休止的抱怨。可是,不懂得职场博弈学的“大猪”何曾知道,自己的做法未必是愚蠢的。
职场中看似聪明的“小猪”总会笃定一个想法:大家是一个团体,就是有责罚,也是会落在团队身上,而如果有成绩的话,也是团队平分;而“大猪”虽然出力不讨好,心中难免会不平衡,但是又想到,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不仅得不到小奖赏,说不定还会下岗呢。想来想去,还是继续当“大猪”吧!所以,在办公室里,总有一些“大猪”会悲壮地跳出来完成任务。因此,办公室里的“大猪”疲于奔命,却吃力不讨好,活得很辛苦;而“小猪”却舒舒服服地躲起来偷懒,在投机取巧中“安乐”地生存着。
从表面上看,办公室里的“大猪”固然很辛苦,但是仔细一想,“小猪”其实也并不轻松。对“小猪”而言,虽然自己在工作上可以偷懒,但私下里,却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编织、维护关系网,否则在公司的地位便会岌岌可危。其实,什么都不做反而被提升的“小猪”心里也会发虚:万一哪天露了馅,后果将会……如果从事的不是团队合作性质的工作,而是侧重独立工作的职业,那又该怎么办?
在现实生活中,“大猪”加班,“小猪”拿加班费的情况在企业中比比皆是。在一个“圈”里生活久了,“大猪”固然知道“小猪”一直是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而“小猪”也知道“大猪”总是碍于面子或责任心使然,不会坐而待之。因此,其结果就是总会有一些“大猪们”过意不去,主动去完成任务。而“小猪们”则在一边逍遥自在,反正任务完成后,奖金一样拿。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小猪”的这种聪明未必值得提倡。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管对个人还是对企业,工作说到底还是要凭本事、靠实力的,靠人缘关系也许能风光一时,但也是脆弱的,这是经不住任何事情的考验。因此,身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一个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即要做“大猪”,也要会做一个“小猪”。
为什么有些人会把到手的高职位让给他人?(1)
职场与战场,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掉进职业发展的陷井。在职场上,人人都在追求成功,职场职位的竞争其实也一场博弈。比如,有的人会将到手的高职位让给别人,这场博弈也不乏精彩。
曾经有两个大学生小李与小王,毕业后被分配会到同一家公司上班,两个人的表现都很优秀,而且实力也相当。年终快到的时候,公司决定提升一位科长。经过考查,上级决定任命小李担任这一职务。出乎意料在听到这一消息的小李,却对领导说:“这一职务小刘比我更合适。”于是,领导改为任命小刘为科长。
几个月过去了,公司的副总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需要提升一位新的副总,这时,领导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小李,小李很顺利地当上了这家公司的副经理,成了小刘的上司。
其实,在上级任命小李为科长时,小李有两种选择,即接受与不接受(即让小刘担任);而小李将职位让与小刘时,小刘也面临着两种选择,接受与不接受。
用表格表示如下
小刘(接受)小刘(不接受)
小李(接受)没小刘的事——
小李(不接受,即推荐小刘)皆大欢喜影响友谊,也不利于彼此升迁
从上面表格的结果来看,如果小李为了科长一职而与小刘争得你死我活,那么结果肯定会双方之间反目成仇;如果他把职位让给了小刘,不但显出了兄弟之情,同学之谊,而且也会给领导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机会。
在小刘与小李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小李担任了科长一职,而后来的副总一职,很有可能就会轮到小刘去担任,最终,小刘很可能就会场成为小李的上司。可见,小李是非常聪明的,也是一个善于博弈的人。他经过利益权衡后,最终选择了要将职位拱手让给自己的同事,同时也让双方的利益都能达到最大化。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明智的:后来小刘当上科长之后,对小李比以前更热情了。因为他知道他之所以能够当上这个科长,全是小李在领导面前的极力推荐。而领导觉得小李这个人不但为人实在,还很谦逊,实在是难得。所以,后来的副总的职位领导很自然地想到了小李。其实,在当初,小李并不是不想当科长,而是看到了后面更大的得益。
职场中,这种方法称之为“以退为进”法则,是聪明职场人“克敌制胜”的法宝。现代职场中的博弈,其实就是谋略的较量。
从博弈结果来看,在职场竞技中,想要最终获得了胜利,最重要的就是做一个善于博弈的人,看如何能使让对方获利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即在职场博弈的过程中,当对手各方面条件与自己差不多时,以给对方以利益的诱惑,并给对方适当的让步,同样是获取利益的最佳策略。
如何同老板讲条件并且让老板满意?(1)
在博弈中有一种斗鸡博弈,可以形象地形容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中,老板要依赖员工,也要管理员工;而员工要依靠老板,也要协助老板。老板和员工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势必就注定了双方之间的博弈关系。而跟老板提要求、讲条件,就是对这种博弈关系善加利用的艺术。
斗鸡博弈说的是公鸡A与公鸡B遇到一起,每只公鸡都有两个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这只公鸡则会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则失败;如果两只公鸡都前进,那么则两败俱伤。
据此推论:对每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事实却并如想象地一样顺利,对于双方来说,都希望自己能赢,所以也就是互不退让。
用表格表示如下
公鸡B(退让)公鸡B(不退让)
公鸡A(退让)双方打平手公鸡A失面子,公鸡B胜利
公鸡A(不退让)公鸡B失面子,公鸡A胜利两败俱伤
从博弈的结果可以看出,只有双方都选择退让方方能使双方的利益都能达到最大化。
依据上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分析出,两者如果均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如果任何一方选择退让,则对方就会赢得胜利。如果双方都退让的话,则可以打平手。在现代职场中,当员工人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与对立时,在必要的时刻,不得不与老板谈判,其实,这个谈判的过程就是双方博弈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这场博弈中,使双方的利益都能达到最大化呢?
当个人利益与老板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两者只有通过谈判,实行互惠互利的策略,都适时地让步,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在博弈论来着,人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即使是弱者,他追求的也尽量减小自己的损失。当然,在现代职场中,个人与老板之间在除去合同上的利益约束外,其他方面应该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个人付出了多少劳动你老板就应该付给我相应多的薪酬。个人有权利同老板谈酬金的条件。
一个法国工程师跟随他的老板到中国北京发展。由于老板的公司刚起步,人手也不够,而这位工程师是老板新公司的第一名员工。可是这位工程师考虑到自己有可能在中国发展,于是就决定学习中文。然而就他目前的收入水平,除去租房、日用开销,上中文课的费用根个人承担起来非常困难。于是,他希望公司能为自己承担这部分费用。
与老板沟通后,双方都共同让步,最终达成协议:法国工程师每天以更多的时间来回报公司为自己支付的费用。对于老板来说,由于公司刚刚成立,也是一个非常时期,也非常需要一个人手高强度的工作,而法国工程师每天15小时的工作强度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两人就达成了双赢的条件。
在职场中,如果在某些时刻,你不得不和老板谈判,那么你就要善于运用博弈的方式使老板适度地让步。可以说,使自己与老板之间原本对立的局面转换到“双赢”局面,是精明职场人的做法。
其实,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合作系。这种关系在处理重大问题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单独势力不足以完成复杂的事业,只有通过某种协议与其他人、其他势力达与共识,互相支援彼此合作,才能完成目标。
为什么团结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1)
团结就是力量。在很多时候,团结可以使职员之间的利益达到最大化。那么,这场职场博弈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小李与小明在同一家电脑销售公司上班,两人经常因为销售业绩的问题闹矛盾。有一次,小李做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方案,小明得知消息后,就趁机将小李的方案窃为己有,并呈交给领导。小明因为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方案在会议上得到了老板的夸奖。
知道整个事件真相的小李非常恼火,于是,在一个关键的时刻,他偷偷地将小明的电脑加装密码,致使小明错过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自此,两人积怨积得更深。两人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对方会想什么办法来陷害自己,每天心神不定,工作业绩一落千丈。
后来,两人同时意识到这样闹下去,迟早会被解雇的。于是,两人主动讲和,在工作中互相帮忙,不久两人都升迁。其实,两人从积怨到讲和的过程就是一次职场博弈。
用表格表示如下
小李(退让)小李(不退让)
小明(退让)都可以升迁小李升迁,小明被解雇
小明(不退让)小明升迁,小李被解雇两败俱伤,两人都被解雇
从博弈的结果可以看出,两者都选择退让才能使整个博弈的结果达到最好。刚开始小明与小李不仅不团结,还使出了下作手段,结果双方都讨不了好,反而落得差点被解雇的下场。然而,两人化敌为友后,就都达到了利益最大化。而一旦一方不退让,怨恨将继续存在。不退让的一方必然会想方设法去陷害对方,势必会影响工作,就面临着被解雇的可能。于是,双方处于利益的考虑,就必然会选择退让即团结。
自古以来,团结就不是因道德说教的需要而产生的,而是为了利益而产生的。在职场中,有时候团结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在职场中,很多人有时会为了一点芝麻大的一点利益,就形成了恶性竞争,最后双双受损,实在是不划算。若是团体内不能齐心协力,将时间用于相互间的勾心斗角,为瓜分一点小小利益而耗尽心思,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如若团体内精诚合作的话,就会出现另一番好的局面。
现代职场是由利益交织而成的,故而竞争重重。面对竞争,如果懂得打消对手疑虑,邀请他与你精诚合作,去共同开拓外部利益的话,那么,这一定是个明智的选择。
但如果双方为一点小利益而发生矛盾,即使一方胜利,也会是一个悲惨的胜利。双方都将精力放在开拓外部的利益上,成本低,自然收益会很高。去开拓外边的利益,难度未必比内部人员的勾心斗角更高,而利益量肯定是比内部争斗所得大多了!所以,团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自古以来,团结可以带来胜利这处道理本来很浅显。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人都不奉行的,这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而导致的。如果谁能够向人证明他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的话,那么,他必定是可以做出成就来的。
为什么有人放弃高薪去选择低薪工作?(1)
每一个身在职场的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的薪酬,正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然而,在职场中却有那么一些人,放弃高薪而选择低薪的工作,这是为什么呢?这场职场博弈的理论是什么呢?
每个人在择业的时候,都会选择那些薪酬高而又能提升自己能力的工作。然而,现实条件并不尽人意,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要想在尽快地进入现代职场,就要在能力与薪水之间做出选择,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那么,对于那些既没有工作经验而又想雄心勃勃的人来说,怎样的选择才是最好的呢?
在薪水与能力上,我们可以用博弈论来为你选择。
用表格表示如下
在乎能力不在乎能力
要求高薪只选择高薪选择高薪,放弃低薪
要求低薪选择低薪,放弃高薪只能选择低薪
从现实条件考虑,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要想得到一份高薪而又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工作,可能性是十分小的;而对工作要求薪水低,而又不在乎自身能力提高的人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固而,对于那种在乎自身能力的人来说,只有放弃高薪,选择低薪。
一个刚毕业者去了一家成熟而稳定的公司上班,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许多成长的机会,也失去了增长的潜力,即更多学习的机会。而如果当初毕业者去了一家小公司,虽然酬金低,但相比较而言,他能见识到一家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这就能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所以,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面对问题的判断时,不该是“我现在能获得多少薪水”,而是“我在年轻时候能学到多少本领,在将来能获得多少薪酬”。因为,人在年轻时,不是寻求稳定的时候。在二十几岁时,最需要的是成长的能力,是机会。固然,这时候最应该获得的不是每个月多少的薪水,而是否能获得学习的机会。
对于一个即将迈入职场中的人来说,职场之路漫漫数十年,而花上一两年去学习等待,其实并不是一件太难过的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与企业是相当重要的。增长潜力是每个青年人在择业时应首先考虑的因素。
如果一个有才能的青年一开始就进入大公司里去,固然可以见识到大企业的操作制度与管理模式,但是,要想在人才济济的大公司里谋发展,就很难了。如果选择的一家小公司的话,凭个人杰出的能力,则很容易接触到高层次的本领。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在小公司里要担任上重要职位是比较容易的。担任重要职位,学会独立操作项目,这个阅历是很有价值的。所以,对于一切雄心勃勃的人来说,进入小公司里去,学会更多操作方法,这才是更适合于他的人生第一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一个想尽早稳定自己,没有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的人来说,尽早地进入到大公司去,获得大公司职员的殊荣,拿个高工资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职场中有的人会频频跳槽?(1)
身处职场,每个人都知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个道理。当社会以“多元化”的姿态呈现在现代职场人面前时,跳槽已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其实,跳槽也是企业与员工之间一场精彩的博弈论辩。
假设员工小王在A公司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每月的薪酬是2500元。由于种种原因小王有跳槽的意向,于是,他在人才市场上投递了若干份简历。不久之后,B公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