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崇禧说:“我认为破敌的办法还是有的。第一,我军应以稳 定制敌快速;第二,以坚韧对敌强硬:第三,以伏兵破敌锐利;第 四,以严明对敌秘密。”
蒋介石站起来,踱了几步,问:“我决定来一次大的反攻,就 叫做冬季反攻。你看行不行?”
白崇禧胸有成竹地回答:“完全可以!”
第二天,蒋介石在会上,神情严峻地宣布:“长江两岸所有预 计于年底结束的第二期整训部队,一律提前一个月结束整训,参 加统一的冬季大反攻!各战区司令长官待会议结束后,立即回去 进行准备,等待军令部的进攻命令!”
10 1939年隆冬。
北风呼号,寒凝大地,万里破碎的河山,一派痛苦不堪的凄 凉景象。但是,中华民族心灵中的屈辱已达极限,中华民族心中 复仇的怒火却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其势锐不可挡。
长江两岸,大江南北,万里疆场,到处都集结着上万,上十 万,甚至几十万的整装待发的中国军队将士;到处都响着蒋介石 对参加冬季反攻的将士的训示的声音:日军的进攻能力已经被我国军大大消耗,其进攻的锐气已迎我顿挫,只有招来之势,穷途未日。与此相反,我强大的国军已经完成重建和整训,战力倍增,转守为攻的时机已经到来了!我全军抗日将士,要发扬决战决胜精神,奋勇杀敌,收复失地!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将军,指挥大军向太行山南麓,黄 河以北的日军发动猛攻。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向所属部将们声称,我九战区五 十万大军,要直下武汉,饮马长江,光复中原!薛岳一声令下,九 战区几十万精锐之师,从江南直向江北之敌掩杀过去。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在大军反攻之前,已派遣一 个加强团的兵力,东渡襄河,插入敌后,破袭汉口至宜昌和京山 至钟祥问的公路、桥梁、通讯线路,开展敌后游击战,配合正面 张自忠第33集团军、李品仙第2集团军,孙震第22集团军和王 瓒绪第29集团军等大军总反攻。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将军,正指挥本战区各集团军对皖 南、赣北和江浙地区日军大力反攻,突然又收到蒋介石电令:日寇兵舰、军船随时游戈于长江中,威胁我两岸城市,并进而侵犯我湖北地区,防碍我军对各省的收复。着该战区直属防区内,选择临长江之制高点,构成坚固的要塞式工事,截断日寇兵舰、兵船在长江中的往来。
顾祝同立即抽调上官云相集团军之王敬久第25军,和唐式遵 集团军之郭勋瑛第50军,强攻贵池县境内的官股煤炭山,以实现 蒋介石电令上的战略目的。
长江两岸的冬季大反攻作战,干1939年12月上旬开始,至 1940年2月20日前后停止。中国方面投入第一线直接对日进攻 作战的兵力在五十万人以上,前后历时两个多月,大小战斗一千 三百四十次,攻取了若干城镇、据点、阵地。后来又被日军夺回 去了一部分。
反攻作战期间,宋庆龄、宋美龄和宋霭龄三人曾前往第五战 区前线慰问伤病员。宋美龄检查和布置了她所负责的军委会战地 服务团在该战区的战地救护工作,并和十余个伤员握过手,掖过 被子,喂过几勺子汤药什么的,以示亲切关怀。
日军大本营陆军部对冬季反攻的反映和评价:——这次大反攻,打得武汉第11军东奔西走:——中国军攻势规模之大,斗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均 属罕见。
——我军损失不少。
——在中国事变八年间,彼我主力正式激战并呈现决战状态, 当以此为最。
——这一年来(1939年),未按所期望的进展,作战的主动权 均未掌握,以此面临中国军队顽强勇敢的冬季攻势。
——我方损失及消耗继续增大,而对中国军队的打击显著减 弱,明显暴露其守势。
——这一年(1939年),历经南宁苦战及冬季攻势的防御战 等,这在整个中国事变中成为陆军最暗淡的时代……
11
1939年12月4日。
日军第5师团长今村中将,命令该师团所属号称“钢军”的 第21旅团,在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指挥下,攻占了广西战略要地 昆仑关。于是,又把中国军队冬季反攻的怒火,烧到了华南—— 昆仑关。
蒋介石决心在昆仑关打个样儿给日本人瞧瞧。亲自选调了一 批精锐部队参战,其中包括全国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军(第5军)。
反攻昆仑关的总指挥为白崇禧。
参战部队序列如下: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所部:第5、第6、第99、第36等 五个军,共约十三个师。
第16集团军总司令夏威所部,第31、第46两军,共约六个 师。
蔡延锴部,四个步兵团。
邓龙光第64军二个师。
叶肇第66军二个师。
第43军一个师和教导总队。
空军飞机一百架。
总计:十五万四千六百四十二人。
参战各部队根据蒋介石、白崇禧的命令,秘密地从湖南、广 东、四川等地向南宁运动。
白崇禧将反攻部队分成东、西、北三路军。
西路军由第16集团军五个师组成。攻击大高峰以西地区。
东路军由蔡廷锴等部四个师组成,攻击钦宁公路以东地区。
北路军由第38集团军十个师组成(另有约六个师的预备部 队),反攻昆仑关一带。
12月7日以后,今村中将不断得到报告,说南宁以北约四十 公里的地方,将有十万中央军开到,反攻昆仑关。狂妄的今村中 将对此付之一笑,断言在南宁以北的山地间,绝不可能有十万大 军通过。
12月中旬。就在今村中将趾高气扬之际,中国军队已按总指 挥白崇禧将军的命令,不声不响地进入了攻击地区,十多万大军 分别埋伏在南宁以北的山地里,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全线出击。
12月16日。
机械化第5军军长杜聿明将军在谭莲村召开团长以上军官会 儿宣布本军作战任务和计划。该军担任主攻昆仑关的任务。其 三个师的战斗部署为:郑洞国的第1师担任昆仑关正面进攻;戴 安澜第200师为总预备队:“德国将军”邱清泉第22师迂回敌后, 插入昆仑关与南宁之间,向六塘守敌进攻,切断南宁与昆仑关的 交通联络,断昆仑关之敌的退路。
会议正在进行,陈诚和白崇禧两位上将一同到前线视察各部 队准备情况,特地到第5军集结地,检查和巡视了这支王牌军。两 人来到会场,陈诚板着面孔,威严地命令杜军长必须如期拿下昆 仑关,否则,要杜军长提着脑袋去见蒋介石。
杜聿明笔挺地立在陈诚面前,神情严峻地大声回答“是!”
军官们见之,无不肃然。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动,保密工作和大军的调动,如同一 个月前日军顶着狂风巨浪出击一样出人意料。十多万大军就在今 村认为完全不可能通过的地方,顺利通过,在今村认为不可能集 结的地方集结起来。杜军长的机械化重炮兵旅,开到昆仑关附近 丘陵地带的密林中,在距敌前沿阵地仅三四华里的地方,迅速构 筑起阵地,一排排炮口悄悄对准了敌人的阵地。邱清泉的第22师 战车部队,已从昆仑关以北的思陇越过重重大山,经太平村向昆 仑关南面的五塘地区穿插。
12月17日。
今村中将仍在庆幸自己聪明正确的判断,认为南宁北面无战 事。上午八时许,他放心大胆地命令及川支队向龙州和镇南关进 攻,去夺取中越边境上的两个战略要地。
及川少将率领本支队乘坐数百辆大卡车,浩浩荡档地从南宁 出发。
当天晚上八时。埋伏在山地里的中国军队,在坦克的导引、掩 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昆仑关发动了全线反攻。
排炮怒吼,地动山摇,昆仑关被火光和浓烟吞没。
中国军队喊着复仇的口号,海潮般地扑向敌军阵地。
邱清泉的机械化战车部队,突然出现在昆仑关侧后敌军眼前, 一举攻占了五塘、六塘地区,切断了昆仑关守敌的退路。
杜聿明和其他各路反攻部队指挥官都在第一线指挥督战。杜 军长胸前挂着望远镜,冒着敌军猛烈炮火和敌机的俯冲轰炸,从 容镇定地指挥部队,一步一步地缩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昆 仑关守敌。
反应迟钝的今村中将到12月18日才得知中国军队大举反攻 昆仑关的消息,他不顾攻、防双方的优劣状况,当即决定围歼反 攻的中国军队。令第21联队首先向昆仑关急进增援。
12月18日。
下午五时,第21联队从南宁出发,八时许到达九塘,立即被 埋伏在公路两侧的邱清泉坦克部队切断了后路。坦克炮火将六塘 至七塘的桥梁全部轰塌。整个联队被优势的中国军队分割包围,陷 入了完全孤立被歼的境地。
邱清泉指挥战车部队向被围之敌发动攻击,坦克车队冲出树 林,在中央公路上向敌人冲撞扫射。敌溃不成军,争先恐后向两 旁山地抱头鼠窜。
公路上丢下累累敌尸和各式车辆二百多台,各种轻、重武器 无数。
同日,中国东、西两路部队也分别在南宁附近发动反攻。
12月20日。
今村中将又令中村支队从南宁出发,增援昆仑关。该支队刚 行至五塘地区,又被邱清泉等部包围在二十五公里长的狭长山沟 里,陷入绝境。
今村这才感到情况不妙,急令正在向龙州和镇南关前进的及 川支队主力回援昆仑关。
12月21日,清晨。
及川支队的伊藤大队,分乘一百零五辆大卡车,火速回返南 宁救援。但是,当浩浩荡档的卡车大队开到南宁以西附近时,突 遭优势中国军队的伏击,车队陷入大军重围之中。敌伊藤大队多 次突围,皆告失败。
12月22日。
中国空军连日频繁出动飞机,对昆仑关守敌和六塘至九塘地 区被围之敌,实施猛烈轰炸。
日军已频临弹尽粮绝状态。是日起,敌飞机对被围各处之日 军空投弹药和食物。但是,天上“飞来之物”大多被中国军队给 抢了过来,日军的飞机成了中国反攻部队的运输大队。
是日夜间,由于双方短兵相接,许多地方处于混战状态,中 国军在九塘以北互相发生误战,双方用手榴弹对炸了一整夜。
12月23日。
上午十一点时许,支队长中村少将正高举战刀嚎叫着指挥部 队突围,一颗开花子弹从他左颊处贯穿,把他那满脸横肉扯去一 大块,顿时血涌如注。经紧急包扎处理后,这位已不能吱声了的 “钢军”将军,又挥舞着战刀,指挥残部拼死突围。
12月24日。
中村支队主力从七塘拼死朝昆仑关突进,早晨八时,中村少 将在九塘以西督战,受到邱清泉部队近距离机枪扫射,当即毙命。
中村支队主力四千多人被歼灭。
中国军队打扫战场时,在旅团长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一个日 记本,该旅团长在战死前夕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强的军队……
12月28日至30日。
中国军队连续对昆仑关发动攻击,战斗异常惨烈,山山岭岭 躺满了中、日两军的尸体。
昆仑关之敌弹尽粮绝,他们只得挖野菜食落穗充饥。一个个 蓬头垢面,在饥寒交迫中作垂死挣扎。
他们的炮弹打光了,就把枪炮砸毁或埋藏起来,烧掉军旗,削 成竹枪竹刀同中国军队作最后拼杀。
12月31日。
在1939年的最后一天里,中国军队以重大代价,全歼了昆仑 关守敌,夺回了昆仑关。
今村中将向统帅部报告:“在此地带上(指昆仑关),蒋军比 任何方面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
1940年1月初旬。
日军第21军安藤吉将军决定对昆仑关的中国军队来一次意 想不到的奇袭,以夺回昆仑关。遂由广东境内调兵西进。
1月中旬,日军大本营为支援第21军的南宁奇袭作战,下令 从关东军调来两个飞行中队,配置于华南。
1月22日,近卫混成旅团和第18师团等部,分别在七塘和南 宁以南集结完毕。
此时,白崇禧、陈诚、张发奎等人已拟好昆仑关防守作战方 案。
但是,日军在中国军队尚未部署就绪,后续部队亦正在向昆 仑关开进之时,突然发动反攻。日军机群连续出动,对昆仑关及 其附近中国守军进行突击轰炸,又对向昆仑关运动的中国军队进 行阻击。
由于中国军队后续部队未及时赶到,昆仑关地区守军仓促应 战,左右两翼薄弱点很快暴露于敌前。日军主力在一周内,如狂 风扫落叶似地连续攻陷了昆仑关西边的武鸣、思陇;北面的宾阳、 邹圩、上林等地,切断了昆仑关后路,在清水河流域一带,与守 军对峙,震撼了整个黔桂后方。
此时柳州、亘山一带兵力空虚。若敌人渡江北进,不需大的 兵力,就可使中国军队难于抵抗。柳州方面一片惊慌,民众多作 逃难准备。凡可使用的后方部队,甚致尚在训练中的军校学生,都 已准备开赴前线御敌。
2月3日。
昆仑关失守。中国守军受到沉重打击。
陈诚、白崇禧等人马上变更兵力部署,加强两翼,侧击敌后。 以一部兵力占领左侧要点,企图阻敌北进;以主力由贵宾路方向 迂回出击,企图切断北进之敌的后方交通线。
但是,日军此次行动,旨在奇袭反攻,誓报“钢军”被歼灭 之仇。他们以突然的行动发动闪击战,达到重创昆仑关中国军队 之目的后,在中国军队大举反攻之前,于2月10日,突然掉头南 下。除第5师团等部仍留守南宁和附近主要据点外,主力则于钦 州湾安全登船远去。
真是一次远距离漂亮的奇袭作战。
2月24日。
中国军队第二次占领五塘和昆仑关在内的战略要地。
第5军军长杜聿明中将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抗 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永远悼念和呼唤,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而长眠在昆仑关上的二万七千零四十一名将 士的亡灵。 from:大唐中文
第四章 艰难岁月
1蒋介石于1939年末在长江下游两岸发动的空前规模的冬季 攻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使日军看到了蒋介石军队的强 大和对侵华日军构成的严重威胁。于是,招致了日军一系列政治 的、军事的、经济的残酷报复。这就是1940年以后的近两三年的 艰难时期。
1940年初,日本方面为抵销重庆国民政府,决心推出汪精卫, 建立全国性的汉奸政权。“建国”的人选、组织、机构都早已按日 本人的旨意准备好了,只等“黄道吉日”,粉墨登场。
1月16日。
汪精卫向蒋介石发出通电,威逼他赶快向日本人投降,否则, 他的“新中国”一成立,重庆国民政府就将被取代。通电称:兆铭(汪精卫)对救国夙有决心,如先生始终坚决予以拒绝, 则兆铭不能再顾虑此事,势必先全力谋求局部和平,再选择到 达全面和平之途径。除此而外,别无他途。先生如能以国命民生 为重,此时毅然决定大计,与日本停战媾和,根据近卫声明之原 则,以求其具体实现,则兆铭及各同志必能与先生同心协力,迅 速实现全国和平。
蒋介石对汪精卫发出的通电,不予理睬。
3月30日。
南京城各高大建筑物上突然挂起一面面青天白日旗。各主要 街道上,一群又一群的游行队伍,喊着和平建国的口号穿城而过, 大街小巷横空扯起了大字标语:热烈庆祝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和平建国万岁!
上午。
一长溜大小汽车越过铁路,行驶在南京城中央大道上。汪精 卫和新“中央政府”各院部及各委员会的头面人物,伫立车上。好 一派春风得意景象。
车队驶入“国民政府”院内,在宁远楼举行就职典礼,汪精 卫身着礼服,站在麦克风前,声嘶力竭地宣读了《还都宣言》。
为了混淆海内外视听,更好地取代重庆国民政府,汪精卫的 新“中央政府”,除名称上照搬重庆政府外,还把南京政府里所有 机构名称,一律照搬重庆政府的模样儿。甚至还别出心裁地把南 京政府主席的“尖尖帽”,硬戴在现任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头 上。汪精卫自己只屈居“主席”之下的行政院长(兼代理政府主 席一职)。
但是,正当“还都”剧演到高潮之时,鼓楼和市中心新街口 等处,却响起了乒乒乓乓的枪声。随着枪响,“国旗”上顿时现出 枪眼儿若干。甚至有的旗杆被“神枪手”击中,“国旗”颓然倒下。
正在游行的人们,开初还以为是哪里在放鞭炮庆祝,但当那 枪子儿呜呜怪叫着从头顶上飞过时,这才膛目结舌了。只见一群 群日本大兵在街道上,提着枪,指着“国旗”大骂不休。
汪精卫得到日本兵枪击“国旗”的报告,立即派梅思平代表 “新中国”政府,前往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交涉。
派遣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回答梅代表,按照事先协定,“国 旗”上方必须加一块三角形杏黄色布片,上书“和平建国”,或 “和平反共建国”字样,以区别于重庆抗日政府国旗。你们没有按 协定办,因此,引起日军官兵的愤慨。如果派遣军听任把没有区 别的重庆政府国旗飘扬在南京上空,势必严重影响大日本皇军的 士气,动摇皇军军心。因此,你们必须立即取下现在的国旗,换 上有区别标志的“国旗”。
汪精卫无法“独立”行事,只得下令换上有区别的“国旗”。 转眼之间,南京城大街小巷又撅起一杆父附有三角形黄布片的 “国旗”来。
3月30日。
蒋介石从收音机里听到“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和汪清卫宜读 《还都宣言》的声音,顿时大怒,下令中央电台开大功率,向全世 界广播,重申1939年6月8日,重庆政府发出的对汪精卫等人的 通缉令。通缉令说:汪兆铭违背国策,罔顾大义,于全国一致抗战之际,潜离职守,妄主和议,并响应敌方谬论,希冀煽惑人心,阻挠大计。经中央加以惩戒,犹复不自醒悟,倒行逆施,竟于上月秘密赴沪,不惜自附于汉奸之列,与敌往还,图谋不轨。似此通敌祸国行为,显属触犯惩治汉奸条例第二条之规定。此来海内外民众同深愤慨,先后呈请通缉严惩者,不下千余起之多。政府如尚曲予宽容,其何以伸张国法,慰我军民。应即由全国军政各机关一体严缉务获,依法惩办,以肃纪纲。
接着,蒋介石下令悬赏十万块大洋,拿办汪精卫人头。
日军为了摧毁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倾其海陆军航空力 量,对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根据地、进行了连续半年之久的狂轰 滥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