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攻大陆"密谋透析-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侵略基地网。这些基地是:日本的横须贺、佐世保、岩国,冲绳的中城湾,菲律宾的
苏比克湾以及台湾的高雄、基隆等地。通过这些基地,美国一方面镇压当地人民的革命
运动,控制所在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民族独立国家
进行侵略活动。现在,我们把这些基地的情况简要地介绍一下。

日本是美国在远东的最主要的军事基地,也是美军第7 舰队的“大本营”。第7 舰

队在日本的主要基地有:横须贺、佐世保等军港,岩国、厚木等机场,以及20 余处海上

演习场和其他设施。横须贺是日本最大的军港,港湾设备等都极为优良。美国占领横须

贺以后,把它作为第7 舰队司令部的驻地和主要的后勤支援基地。在那里,第7 舰队设

有一个庞大的后勤供应中心(弹药库、修船厂、医院以及其他单位)。第7 舰队的舰只

经常在那里活动。佐世保是第7 舰队的主要补给基地,第7 舰队的第73 特混舰队(后勤

补给)司令部就设在那里。岩国和厚木是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航空联队(属第7 舰队指

挥)的驻地,在岩国还驻有300 多贺飞机,其中包括两个海军巡逻机中队的飞机。此外,

第7 舰队在爱知县依佐美,还设有一个强大的长波电台,可以向北起北极圈到印度洋的

广大地区内活动的潜艇进行指挥。

冲绳面对我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现在,冲绳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整个岛屿已
经变成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第3 师(属第7 舰队指挥)全师1 万8
千人驻在冲绳。美海军陆战队第1 航空联队的一个直升机大队也在冲绳的普天间。美海
军陆战队第3 师经常处于紧张的训练备战状态,随时准备投入侵略战争,是美国在远东


的主要机动登陆兵力。冲绳的中城湾是第7 舰队的一个重要停泊和集结地,也是美国封
锁和侵略我国的一个重要据点。在冲绳的那坝,还驻有美国的一个海军巡逻机中队。这
个中队的飞机以那坝为基地,屡次侵犯我国领空。

菲律宾处于西南太平洋的咽喉地位,面对着东南亚。美国海军认为菲律宾是一个“理
想的海军基地”,具有“极好的战略位置”。随着对东南亚侵略活动的加剧,美国正在
日益加紧对菲律宾基地的建设和控制。第7 舰队在菲律宾的主要基地有:苏比克湾军港
和桑莱海军航空站。苏比克湾位于马尼拉湾,距我国仅600 海里,目前已成为第7 舰队
在南中国海活动的最主要的基地。近年来,第7 舰队三次陈兵南越,多次武装干涉老挝,
都是以苏比克湾为出发地或集结位置和补给基地。在苏比克湾,第7 舰队设有后勤供应
中心(弹药库、修船厂以及其他设备),还包括有一个库比岬海军航空站。为了加强对
东南亚的侵略,美国海军在1962 年特地派了一个两栖舰船大队司令部常驻在那里,以加
强训练准备和指挥。在这同时,美国为加强战争物资贮备和战地补给的所谓“海上流动
仓库”,也经常驻在那里。离苏比克湾不远的桑莱海军航空站,是第7 舰队主要航空兵
基地,经常驻有一个巡逻机中队,执行对我国沿海的巡逻侦察任务。

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在美国的霸占下,台湾的高雄、基隆,都已成为
第7 舰队的重要活动基地。在这些地方经常驻有第7 舰队的舰只。第7 舰队所属的第72
特混舰队,就以这些地方为基地,在我

国沿海进行封锁、侦察等挑衅活动。在1955年我军解放一江山岛和1958 年美国在
台湾海峡对我国进行战争挑衅时,第7 舰队的舰只都曾经大批地云集在台湾海峡,妄图
以武力威胁我国。

香港是第7 舰队舰船的一个重要“休假”港口。在那里,第7 舰队经常驻有一艘供
应船(通常为驱逐舰),负责与英国海军的联络、通信中继以及所谓“休假”事宜。第
7 舰队的舰只经常定期去那里“体假”。

南越的岘港是第7 舰队侵略南越的主要据点。第7 舰队的舰只经常在那里活动。

多年来,第7 舰队一直密谋侵入印度洋,建立军事基地,以填补所谓“真空”,并
直接衔接在波斯湾和地中海的美国舰队。 1962年,美国与印度合伙在孟加拉湾东南的
安达曼群岛修建海军基地。1964 年4 月,第7舰队的航空母舰“好人李查德”号和3 艘
驱逐舰竿正式到印度洋等地“访问”,开始了第7 舰队对印度洋广大地区的侵略活动。

对于美国公然武装入侵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动,中国
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愤慨。1950 年6 月28 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提出:
“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
挑衅。”随后,全国开展了“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这一运动不
久以后发展为抗美援朝运动。

美国出兵台湾,使新中国面临的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6 月30 日,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向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传达了中央新的战略方针:“形
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增添了麻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挡着”。“现在我国
的态度是,谴责美帝侵略台湾,干涉中国的内政。我们军队的打算是:陆军
继续复员,加强海、空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

我军事重点由南向北

自美国出兵朝鲜和台湾后,新中国在东北和台湾海峡两个方向都受到严
重的军事威胁,而当时的东北是中国的工业中心,战略地位更为重要,所以


中共中央在军事上的着重点自然转到东北边防问题上。7 月上旬,中央军委
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7 月13 目,中央军委任命粟裕、肖劲光为东北边防军
正、副司令员,邓华为第13 兵团司令员(当时准备将东北边防军建成一个下
辖几个兵团的大单位)。尽管粟裕、肖劲光二人因故都未到职,但是中央军
委决定这两位原定的台湾战役的主要指挥员到东北边防军任职,这本身就说
明了中央军委战略重点的转移。

在推延攻台计划的同时,中央军委对于是否攻击金门等沿海岛屿的问题
还一时未最后决定。6 月下旬至7 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
部队对美国介入台湾海峡的程度采取密切注视的态度,攻击金门准备工作一
时还未停顿。原定入闽配合第10 兵团进攻金门的第24 军、第25 军和炮3
师继续按原部署于7 月间入闽。7 月上旬,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协同陆军攻
占了浙江东北部海域的部分岛屿,7 月12 日解放军华东海军又突袭了浙东的
披山列岛。7 月下旬,福建军区发现金门守军有撤退迹象,于是派遣1 个营
渡海对大担岛进行武装侦察(因遇7 级大风侦察失败)。在7 月下旬以前,
美军的舰只是在台湾海峡中巡逻,还未直接支援华东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守
军,这些岛上的国民党军仍准备撤逃台湾。胡琏1976 年8 月在台湾发表的《金
门旧忆》中也公开承认说:

7 月中旬我军曾有放弃金门的计划。后经东京美军当局的劝告“与共党斗争,寸土
不让”,我乃仍坚守不放。正当决定撤守并准备实施时,7 月23 日,国防部忽派专员送
命令来——仍然准备在金门作战。

7 月13 日远东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率16 名高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抵达台
湾,次日和蒋介石签订了“保卫协定”;8 月4 日,美国空军第13 航空队司
令抵达台湾,并成立台湾前进指挥所。由于美军的直接干涉,国民党军停止
从金门撤军,并又进占了刚刚放弃的浙东部分岛屿。

考虑到美军介入台湾海峡后的形势,8 月11 日中央军委致电华东军区司
令员陈毅,同意陈毅的意见并指示:台湾决定1951 年不打,待1952 年看情
况再作决定。金门可决定在1951 年4 月以前不打,4 月以后待命再打。随后,
人民解放军停止了攻击金门和沿海其他岛屿。当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
的海空军,麦克阿瑟又预料人民解放军会在台湾海峡进攻,在那里做了充分
的准备。据美国军方后来公布的材料说,“麦克阿瑟特别关心福摩萨台湾问
题。他发誓说,如果赤色中国愚蠢地去进攻那个岛屿,他将火速赶去指挥。”
麦克阿瑟甚至说:“我每个夜晚都祈祷赤色中国能这样做——我常常是跪下
来在那里祈祷。”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解放军再实行渡海作战显然是以己之
短击敌之长,而选择陆地战场同美国侵略者进行较量,则能充分发挥我军的
优势。

杜鲁门首拒蒋介石

1950 年6 月25 日晚,蒋介石在收到驻南朝鲜大使邵毓麟关于朝鲜战争
报告的同时,也收到了李承晚由其驻台湾的大使而交的告警求援急电:他当
即向李承晚驰电声援,并予以鼓励,表示将采取有效步骤对南朝鲜进行援助。
同时在台北阳明山“总统官邸”召集紧急军政会议,出席人员中有陈诚、王


世杰、谷正纲、黄少谷、张道藩、张群、雷震、张其昀、吴国桢、俞大维、
叶公超、何应钦、周至柔、孙立人、王叔铭、桂永清、蒋经国、黄镇球、彭
盂缉等。会上决定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从6 月26 日零时(即25 日
午夜后)起,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实行宵禁,停止三军官兵的休假和外
宿,加强台湾海峡和大陆沿岸的海空巡逻,加强各岛及台湾海防的战斗准备,
加强台湾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强对交通运输和经济活动的管制,加强特务
活动。台湾岛顿时处于弓上弦,刀出鞘的临战状态。

据麦克阿瑟派到台湾担任联络的费尔德上校和汉斯上校透露, 1950 年
6 月25 日清晨朝鲜战争爆发后,当天一早,麦克阿瑟在东京就得到了布朗(驻
南朝鲜军事顾问团团长)和穆西奥(驻南朝鲜大使)的战况报告,立即同正
在东京的约翰逊和布莱德雷、诺斯塔德举行紧急磋商。中午和下午又陆续得
到了朝鲜战况的进一步报告,获悉:南朝鲜第1 师在瓮律、开城被歼,第7
师被击溃,春川被围,江陵失守,共军主力指向汉城。麦克阿瑟、约翰逊、
布莱德雷和诺斯塔德再次开会到深夜。会上,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份“在亚洲
遏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经约翰逊、布莱德雷等人研究赞同后,交由约翰
逊向杜鲁门转达。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1。立即援助南朝鲜,并建议由台湾
调一个军驰授南朝鲜;2。认为台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应以海空军保
卫该岛,并给予蒋介石以广泛的军事援助;3。加强菲律宾和印度支那的军事
力量;4。保卫日本的安全。征得约翰逊和布莱德雷同意后,麦克阿瑟连夜派
出以费尔德为组长的“驻台湾军事联络组”进驻台湾,同时致电蒋介石,通
报朝鲜战况和向台湾派驻联络组的决定,并询问蒋介石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
提下能否派一个军驰援南朝鲜以及台湾所急需的援助,并请蒋介石严密监视
大陆中共的动态,对大陆沿海采取积极的行动,以探测中共对台湾进攻的紧
迫性。

6 月26 日晨,李承晚再次向蒋介石急电求援,蒋介石便立即召集陈诚、
俞大维、叶公超、周至柔、孙立人、王叔铭、桂永清、黄镇球、彭孟缉、萧
毅肃、俞济时和王世杰等在阳明山“总统官邸”开会,直到深夜。

26 日中午稍过,美军驻台湾军事联络组在组长费尔德率领下,由东京飞
达台北。“国防部”厅长赖名汤、刘廉一前往接待,并陪同费尔德到阳明山
会见蒋介石,费尔德向蒋面交了麦克阿瑟的亲笔信件。

当蒋介石“得悉北朝鲜发动了全面的武装进攻”,已断定南朝鲜将难以
进行有效的抵抗,所以他首先考虑的是用什么办法及时地对南朝鲜作有效的
援助,以“击破北朝鲜共军的进攻”。蒋介石同费尔德等人从外交到军事,
从保卫台湾到援助南朝鲜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决定派遣52 军(附
3 师)立即作开赴朝鲜战场的准备,并对52 军的干部配备、兵员装备的补充
更换、运输等问题作了部署。当天下午蒋介石分别向李承晚、麦克阿瑟复电,
表示一经同意, 52 军即可经空中和海上运赴朝鲜战场,投入战斗。同时通
过外交程序向社鲁门提出这项建议。

在美国布莱尔大厦杜鲁门召集的晚餐会宣读麦克阿瑟关于“在亚洲遏制
共产党扩张的计划”时,宣布了蒋介石的这项建议。当时,约翰逊、布莱德
雷和柯林斯从朝鲜战争的实际需要和军事原则考虑,都主张接受蒋介石的建
议。杜鲁门也表示:当他听到蒋介石愿意派兵援助南朝鲜时,他的“第一个
反应是应当接受蒋委员长的这番好意”。他并且希望看到有尽可能多的联合
国会员国积极地参加“对朝鲜的行动”,他还希望联合国发出号召并组织行


动。

国务卿艾奇逊则对台湾出兵南朝鲜一事坚决反对,他说:“当前台湾是
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区,麦克阿瑟明确指出了这个危险,所以我们才决定派
第7 舰队和13 航空队去保卫台湾,怎么反而叫台湾跑到别处去保护他人呢?
况且蒋介石的军队并不见得比南朝鲜军队高明。这样就不如把这些需要给蒋
介石的装备直接送给南朝鲜,其效果是可以预期的。”约翰逊马上进行辩解,
说台湾只是缺乏海空军,其地面部队在亚洲地区的反共国家中却是最强大
的。蒋介石要求派去支援南朝鲜的52 军,是蒋介石在东北的60 万军队中唯
一没有被中共消灭的一个军。约翰逊认为在第7 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后,从台
湾调52 军去增援南朝鲜是可取的。杜鲁门看到双方相持不下,争论不休,遂
宣布暂予搁置,待下次会议再从长计议。

6 月27 日,麦克阿瑟又向杜鲁门告急,并再次请求批准蒋介石的建议。
而艾奇逊却将他收到的建议蒋介石出兵的电报擅自扣压,并继续反对讨论蒋
介石派兵援助南朝鲜的建议。

6 月28 日,蒋介石驻美“大使”顾维钧和胡适在白宫会见杜鲁门时,面
交了蒋介石建议派军驰援南朝鲜的电报副本。杜鲁门表示他是十分愿意接受
蒋介石的意见,同时答应将扩大对台湾的军事援助。

麦克阿瑟于6 月29 日,从朝鲜前线视察回到东京后,第三次急电杜鲁门,
请其从速采纳蒋介石的建议。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上将也向杜鲁门进言,应当
接受麦克阿瑟的请求,批准蒋介石的建议。杜鲁门、约翰逊、布莱德雷、柯
林斯都主张动用蒋介石的52 军,而不急于使用在日本的两师美军。他们认
为,这样做不但可以争取时间,及时稳定战局,并且可以减少美军的伤亡损
失,使有限的美国地面部队能够在紧急情况时使用到别的更重要的地方去。
可是,艾奇逊和国务院却一致反对。艾奇逊用一种歇斯底里的神情提醒约翰
逊和布莱德雷等人注意中共6月28日声明所包含的严重性和蒋介石关于援助
南朝鲜声明发表后在西方盟国中所引起的震动和惊愕(注:中共声明即6 月
28 日周恩来针对杜鲁门的6 月27 日所发表的声明。蒋介石声明,系指蒋介
石在6 月26 日晚广播讲话中所讲对南朝鲜将进行军事援助和派兵驰援的
事)。艾奇逊说:“中共的声明不只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而且是他们打
算出兵干涉的预兆。如果蒋介石的军队开进朝鲜打击北朝鲜共军,毫不怀疑,
中共必将加倍地进行还击。那样一来,朝鲜战争马上就会扩大,局势的发展
也必然难于控制,其结果不仅美国将要深深地陷进去,而且会把我们的盟友
吓跑。”

蒋介石的建议和麦克阿瑟的3 次请求,终于在艾奇逊的阻挠下,于6 月
30 日被杜鲁门最后否决。

美国拒绝国民党出兵的消息传出后,台湾当局颇为失望。当时在美国的
于斌主教对台驻美“大使馆”武官皮宗敢说,美国政府拒绝的原因乃是台湾
自己“大嘴巴”之故,到处宣扬派兵援韩,以致吃了闭门羹。当时台湾驻美
“大使”顾维钧也表示他完全同意于斌的看法,亦认为台湾当局处理此事极
为失当。事实上,蒋介石出兵援韩的用意,乃是欲利用美国力量助其反大陆,
这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他失掉了一次机会,但他并不懊恼,因为他在此时
此地的当务之急是巩固台湾,待机反攻。

7 月1 日, 52 军各部队也先后收到命令,重新恢复正常的军事训练和
沿海的防卫施工。


老蒋盼藉日军重振士气

初次要求出兵朝鲜受阻,蒋介石并没有灰心,他相信会有机会,当务之
机是加强对自己部队的训练。此时“圆山军官训练团”第一批学员已经结业,
这期训练为期两个月,受训为100 人。朝鲜半岛的战火,使蒋介石更加重视
这项训练工作,他经常亲自来视察,除了慰问“白团”军人外,更是为激励
那些败撤退台的各级指挥官。当时蒋的算盘是:“武器靠美援,士气靠日军
重振”。

1950 年秋天,美援武器逐一抵达,紧接着需要部队训练,以及更进一步
的实战训练。一年后有数百名指挥官接受训练,于是,那年又来了10 名日本
军官, 1951 年再来54 人。这时,共有83 名“白团”成员在台湾。

比较晚来的这些成员,前往台湾也是以化名方式,搭乘中国籍的运蕉船
“铁桥轮”到台湾的。方法是船只预先减少船员数,待“白团”成员上船后,
船员名额与人数刚好相符。有的人则是在舱底睡了三天两夜,船靠岸后才能
够出来。据小笠原清的了解,当时麦克阿瑟总司令和日本政府应该已经知情,
但他们都保持沉默。“白团”的人偷渡到台湾,一直到1952 年“中日和
平条约”签定后,才得以有各种名义申请护照。如岩坪博彦(江秀坪)以“中
日文化经济协会研究员”的名义申请,大桥策郎(乔本)以“凤梨工厂顾问”
名义申请,自始至终不能说出“白团”的名义。日籍军官在日本也以中文名
字相称,从来不问彼此的日本原名。

“白团”的日籍军官长期滞留台湾,一开始他们每年休假一次,后来变
成两年三次,每次休假期达一个月,每次回日本时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