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炀帝质问自己有什么罪?叛兵历数其罪: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说罢挥刀要杀。炀帝说:“天子有天子的死法,何必要动刀子?拿鸩酒来!”不许。炀帝自解练巾授校尉狐行达,缢杀之。炀帝缢杀,朱贵儿还大骂叛兵不止,也被乱兵所杀。
第五章 唐此恨绵绵无绝期
六、武则天,谁是帝谁是后(1)
圣 人 之 资
贞观四年,曾做过隋朝资官令和唐初火井令而后隐居民间的星相家、四川成都人袁天纲,来到利州武都督家。武都督即武士矱,并州文水人,贞观元年十二月被派往利州出任都督,职责主要是扫除前任都督义安郡王李孝常阴谋叛乱被诛以后的余党。袁天纲是星相家,极善看相。袁天纲先看都督夫人杨氏,说:“夫人骨法,必生贵子。”都督便把两个儿子元庆、元爽叫出来。袁天纲一看就说:“这两个孩子是保家的人,官可以到三品。”都督又把女儿,后为韩国夫人的武则天的姐姐叫出来。袁天纲说:“这孩子会大富大贵,但命硬,不利于其丈夫。”
到这时,都督武士矱、杨氏和袁天纲都有点迷惑,杨氏骨相上不是当生贵子么?怎么只是这些?想必还有什么。这个时候,乳母走出来了,怀抱着一个孩子,穿着男孩的衣服。袁天纲举目一看,心中一紧,忙说:“这孩子神色爽澈,不大好说,让他走走看。”乳母放下孩子,让他行步床前。袁天纲一看之下,不禁大惊,说:“这孩子龙眼凤颈,是贵人中的最贵之相。”再转身观看,更加惊诧说:“如果是女孩,不可窥测,会成为女皇。”这孩子便是武则天。
武则天似乎真是圣人之资。她一出生便搅得天地不宁。贞观初年,民间流传一本秘记,内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本秘记暗中流播,被京城太史局探记,不久,便报告给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君临天下,文才武略,不可一世。李世民听到这个秘记的奏报,不禁大为惊骇,惶惶不安。李世民是信这个的。如今,竟说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不能不叫他大为紧张。可事实上,这女主武王武则天,正是因太宗而发迹的,历唐三世之后,进而得有天下!
赐 名 武 媚
贞观十五年,太宗听说武士蠖的女儿很美便召入后宫。这年武氏年14岁。后宫美女如云,武氏入宫,没有什么特别。太宗得知她叫武照,觉得名字不好,便赐名武媚,此后就没再理会。武媚便派充侍女尚衣。
武媚有胆有识,工于心计。她14岁临入宫前,母亲杨氏恸哭悲泣,与她相别,她却从容自如,说道:“见到天子谁知道不会有福,何必儿女情长,悲悲切切。”母亲惊诧不已。入宫以后,武媚的心机与胆识,在三物降烈马一事中表现无遗,她也因此闻名宫中,著于青史。此事史书有这样的记载:太宗有一匹烈马,又肥又大,无人能够驾驭。武媚进言说:“我能驾驭,但要有三样东西,一是铁鞭,一是铁挝,一是匕首。鞭抽它不服就用挝戳它的头,挝它还不服就用匕首断它的咽喉。”
武媚非凡的胆识,引起了太宗的注意,随即召幸,封为才人。才人是后宫中三夫人、九嫔以下二十七世妇中品级最低的一类。封为才人以后,一冷就是几年,太宗没再理会她。太宗自视甚高,英明神武,不可一世,他喜欢的女人自然不会是豪爽、勇武一类。他喜欢风雅、文弱的女子,喜欢温情似水,柔婉娇媚一类。因此,才女徐惠擅宠。武氏充其量就赐名武媚。不过,三物降服烈马一事,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他便是身心文弱的太子李治。李治是在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以后立为太子的,因为文弱,因而对同龄的武媚由崇敬而着迷。
贞观二十二年夏天,太白星昼见。太宗李世民找来太史令李淳风,问这是何象。李淳风答说:“女主正昌。”一直对“女主武王”耿耿于怀的李世民又紧张起来,惶惑地说:“秘记所记载的,是真的吗?”李淳风答道:“我据天象推断,秘记所预言的已经成为现实。那个女主就在陛下的宫中。从今以后,不过三十年,她会得有天下,几乎杀尽唐皇家子孙。”李世民一身冷汗,恨恨地说:“有一丝可疑的,统统杀掉,你看怎么样?”李淳风答:“这是命数,天法禳避。何况她的命大,多杀会伤及无辜。从天象上看,这位女主的大势已成,而且就在宫中,已经是陛下的眷属。三十年后,她就老了,老了就仁爱。虽然她会更易国号,自立为帝,但对于陛下的子孙好像还不会事情做绝。如今如果杀了她,她又托生,更加年轻,这样一来,一旦成势,就会将唐室子孙杀尽。”李世民觉得有理。
六、武则天,谁是帝谁是后(2)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李世民病逝,太子李治即位,为唐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按照宫中惯例,新皇即位,先皇后宫中除四夫人、九嫔以外,其他的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一体送往感业寺为尼。于是,一大队宫嫔美女,穿着黑色的丧服,踏上了通往感业寺的道路,一个个垂头丧气。她们为自己凄凄的命运悲哀,因为她们走向的是没有一线希望的活坟墓。武媚也置身在这黑色的队列之中,时年仅仅21岁,青春正茂。她的心中也是一片萧瑟,万般沉重。
秋色笼罩了长安。感业寺浑厚沉重的钟声在县城中回荡。落叶萧萧。女尼们静坐在寺中,心如死水,生命在无边的寂寞中已渐渐麻木。只有武媚是个例外,她满怀幽怨,人在感业寺中,心却时不时地飞往太宗别庙。因为高宗李治上香太宗别庙,一定会顺便到感业寺看望武媚娘。这便是她的一线希望。
被 封 昭 仪
永徽元年五月,太宗的周年忌。高宗李治到太宗别庙上香,然后果然驾临感业寺,与先皇太宗的才人武媚娘相拥而泣。这一幕感人的场面,很快传遍京师。高宗王皇后知道得更快,也更为详细。王皇后满怀酸楚,但同时又心中暗喜,生出一计:何不利用武媚娘来打击正得宠争位的萧淑妃呢?
王皇后是并州祁地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王家与李唐皇室世代姻亲。晋王李治继太子李承乾为太子以后,王氏就升为太子妃,生活在东宫。但王氏一直没有生育,身处明争暗斗十分激烈的后宫,心中不免有些紧张。最要命的是,极得李治宠爱的萧氏生下了极聪明可人的皇子许王李素节。李治入主帝位以后,王氏立为皇后,萧良娣一跃而为仅次于皇后的萧淑妃。这样,萧淑妃就成了王皇后最大的威胁,也是她一直无法排遣的一块心病。感业寺天子与女尼相拥,无疑是情深似海,不然不会冒此天下之大不韪。果然如此,引武媚与萧妃相抗衡,自己坐收渔利,岂不是于皇上、于武媚、于自己三全其美,又打击了萧妃?
于是,就在高宗与武媚相拥而泣的几天以后,武媚只在感业寺待了十个月,便被王皇后神秘地接回宫中。李治得讯后大喜,宠幸武媚,日夜求欢,宠冠后宫。萧淑妃只有伤心落泪。
武媚回宫以后,对王皇后万分感激,但不过是权宜之计。史书记载说:武才人工于心计,诡计无穷。最初,谦词卑躬地事奉王皇后,王皇后十分高兴,多次在皇帝跟前称赞武才人,武才人很快进升为昭仪。武媚纡尊降贵于王皇后,事奉恭谨,知道王皇后可被利用,于她有所求。天性憨厚的王皇后哪里晓其个理,不仅不加防范,反而多方赞誉,使她轻易地进封昭仪。萧淑妃是被压下去了,可是王皇后却不知道,她避开了一条狼,却引进了一只虎,最后她只能是自食其果。
武媚封昭仪时已替李治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皇五子李弘,生于永徽三年。一个是皇六子李贤,生于永徽五年。李贤生下以后,她便被封为昭仪。昭仪是九嫔中的第一位,在后宫中仅次于皇后、贵妃。当时,只有皇后,因而武昭仪便居于第二位。当武媚继续受宠,两位皇子绕膝嬉戏时,王皇后这才惊醒过来:萧淑妃已经被完全打下去了,没有什么威胁,真正要命的威胁是来自令皇上五迷三倒的武昭仪。王皇后于是和萧淑妃结成了联盟。
终 成 皇 后
然而,王皇后、萧淑妃哪里是武昭仪的对手?武昭仪虽然年轻,但在太宗的后宫中已经历了八年的磨炼,目睹了后宫的一切,结识了许多密友。加上由于太宗独宠女诗人才子徐惠,逼使武氏苦修经史,明了了许多历史故事。这样一个太宗时代的才人,有如许的种种经历,怎么会不比生长出身在太子宫中的王氏、萧氏老练得多,也厉害得多?
双陆王皇后认为是她使武氏改变命运的,因而,武氏理当要感恩戴德,在她面前俯首贴耳。武氏为此也曾好一阵心力交瘁,为自己何去何从而内心交战,不胜痛苦。常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王皇后这恩德似海,又该如何才能报答呢?但可怖的事实是,自己在宫中受宠,危机四伏,一旦发生些微的变故,便会性命堪虞。自己如何才能巩固地位、确保恩宠?唯一之途便是取皇后之位而代之,进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武昭仪顾不了报恩报德的那一套了,她只想着无毒不丈夫,只想着妇人之仁成就不了大事。而高宗李治天性仁厚,极少主见,易受他人影响和操纵,这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六、武则天,谁是帝谁是后(3)
高宗对武昭仪宠爱不衰,并恩及武氏家族。他封武氏死去的父亲为太原郡公,母亲杨氏为太原郡君,并在长安城内赐给府邸一座,供武氏一家受用,其他人等也一一授与官职。武昭仪一方面用媚术继续迷惑李治,使他不能自拔,一方面暗结宫中上下人等,密察王、萧两人的行动,并巧妙的将王、萧两人对她的怨愤以至谩骂告诉给李治。于是,高宗李治渐渐对王皇后不满。
不久,武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长得白胖美丽,极得李治的喜爱。这个时候,朝野已差不多都知道,王皇后的被废势在必然,只是迟早而已,而武氏弄死自己的女儿嫁罪于王皇后,便使王皇后的坐废成为现实。这一场由后宫波及朝廷,牵涉后宫后族、嫔妃、宫女和朝廷众多重臣的重大变故,真是血雨腥风、触目惊心,而这一切又都是武昭仪从容不迫地一手导演的。她是这场争斗中唯一的受益者和胜利者。
废黜王皇后是由王皇后的母亲柳氏引发的。柳氏目睹着武氏擅宠,皇后受到冷落,便从旁帮助女儿,以厌胜术诅咒武昭仪。自汉代巫蛊事件以后,厌胜术诅咒宫人便是宫中的大忌。武昭仪及时侦知这一情况,果断地奏报高宗。于是,柳氏被逐出后宫,不许回来;中书令柳姡П槐嵛僦荽淌贰U庋趸屎蟊环隙⑽湔岩俏屎蟊闵跸旧希⒁虼硕至脚伞�
两班人马势均力敌,各不相让,高宗有些为难。实际上,要废王立武,最关键的是在反对派的四人:太尉长孙无忌、右仆射褚遂良、侍中来济、中书令韩瑗。于是,高宗李治和武昭仪决定试探试探,笼络首要人物长孙无忌,看是否奏效。结果不欢而散。
武昭仪亲手弄死女儿一幕,史家记得很清楚:武昭仪生下一个女儿。王皇后去看视,一会儿离去。武昭仪偷偷将女儿弄死,放在被子下。皇帝来了武昭仪像没事一样,高高兴兴。武昭仪揭开被子,发现女儿死了,大惊着喝问侍儿:“刚才谁来过?”侍儿回答:“王皇后”。武昭仪大声啼哭。皇帝不明真相,大怒说:“皇后杀我的女儿,以前就常和昭仪过不去,如今又这样!”从此后,武昭仪日益得宠。长孙无忌等不想妥协。高宗李治和武昭仪骑虎难下,便只好摊牌。李治在内殿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李勣四位元老。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奉召入殿,李勣称病不至。褚遂良搬出先帝“没有大的错,不要废了她”的遗言。先皇的遗音在耳,李治当然不宜当着辅臣出言不逊。第二天,李治又召元老商谈。反武派前赴后继,来势汹汹。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奇怪的是,元老派中只有李勣始终一言不发。李治觉得有些蹊跷,便召见寻问。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问外人?”李治惊诧之下,立即恍然大悟。武昭仪也一时茅塞顿开,马上吩咐许敬宗对外放话: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子,都想换个妻子,何况天子要立皇后?要他人妄议?
形势急转直下。褚遂良贬逐京师,发往谭州。接着,李治下诏,以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谋杀武昭仪女婴,女婴后追封为安定公主),废为庶人。拥武派乘机纷纷上表,请求立武氏为后。于是,李治颁下诏书,立武氏为皇后。
永徽六年十一月,高宗李治临朝,命李勣、于志宁为册立皇后正、副使,奉玺绶进武昭仪为皇后。百官群僚、四夷酋长朝贺皇后于肃义门,三呼皇后千岁;内外命妇入谒。历史上百官、命妇朝见皇后,自此而始。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废,封梁王。武氏的长子李弘被册为太子。至此,武则天由才人而昭仪而皇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一切目的均已达到。武皇后满足了么?她会适可而止?
总 揽 朝 政
武则天立为皇后以后,权位日渐巩固。武则天青云直上,一步步登天,同时意味着与她争宠的王氏、萧氏命运悲苦,骤然间滑向了没有光明的无底深渊。王皇后、萧妃坐废以后,囚禁在后宫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面高墙,没有门窗,只有一扇小门开了一个很小孔,以通食器。门外有武氏派定的人看守。王氏、萧氏困在其中,不见日月,终日只有以泪洗面,互诉悲苦。
六、武则天,谁是帝谁是后(4)
一天,高宗李治想起了被废的王皇后和曾经忘情恩爱的萧妃,不知道她们情形如何,想去看看。内监引导着高宗,来到密室,见门禁严锢,只有一小孔进出饮食,李治不禁恻然心动,为之神伤。李治走近过去,大声说:“皇后,良娣,没事吧?你们在哪里?”王皇后、萧淑妃听见是皇上的声音,而且就在门外,两人喜出望外,泣不成声,说:“我们是获罪废为婢女的人,哪里还能有尊称!”说罢,呜咽流涕,又哽咽说:“陛下如果还念旧情,让我们重见天日,请赐这里名为回心院。”李治伤感之下,泪眼矇眬,满口答应。
武氏立即得到了心腹的奏报,待高宗离去,马上派人杖王皇后、萧淑妃各一百,直打得血肉模糊。然后,吩咐将二人的手脚剁去,将她们装在酒瓮中,恨恨地说:“让这两老妇人骨醉!”几天后,两人装在瓮中,眼睛血红,依然没死。武氏便逼高宗下诏赐死。行刑官奉旨来到囚室,宣读诏书。王皇后再拜受诏说:“陛下万岁,昭仪承恩侍候,我只有死了!”到萧淑妃前,萧淑妃听诏后破口大骂:“武媚你这狐媚东西,这等狠心!我死以后变成猫,你武氏变为鼠,我世世扼你的喉报仇!”武则天得报萧妃的这些咒语,心中不免畏惧,下令六宫不许养猫。好一阵,武氏常梦见二人,披头散发,血淋淋地前来索命。武氏大为憎恶,请巫祝解谢,旋徙居蓬莱宫,但还是时或梦见二人,不久,便干脆迁住洛阳,终生不回长安。为表达自己对二人的憎恶,下令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中宗即位以后才恢复其姓。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月,高宗李治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朝廷文武百官的奏章,李治全部交给武则天裁决。武则天开始参决朝政。
武则天天性聪明,十分敏锐,涉猎文史经传,还善于书法,因而极得高宗的宠爱。高宗天性柔弱,武则天办事果断,裁决政事有条不紊,高宗很满意。
武则天开始还秉承高宗的旨意办事理政。后来,手握军政大权以后,就专作威福,一意孤行。高宗想收回皇权控制朝政时,已经不可能。高宗不胜愤怒,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十月密召西台侍郎上官仪草诏,要废了皇后武则天。
心腹侍臣奔告武则天,武氏大惊,急忙跑到高宗跟前哭诉。高宗羞缩不忍,忸怩地说:“我最初没有此心,是上官仪教我的。”武则天遂恨极上官仪。事后,武则天让大臣许敬宗诬告上官仪谋反,将上官仪下狱处死。从此以后,高宗临朝视事,武则天则垂帘在后,政事无大小,一律与闻。此时,朝廷大权实际上尽归武则天,高宗只是拱手而已。天下称武则天和高宗为二圣。
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之墓乾陵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去世。太子即武后长子李弘被鸩杀,次子雍王李贤立为太子,随后李贤又被废为庶人。武则天第三个儿子英王李哲由皇太子即皇帝位,为唐中宗。武则天为皇太后,总揽朝政。两个月后,武则天废中宗李哲为庐陵王,立第四个儿子豫王李旦为帝,为唐睿宗。睿宗终日居于别殿,不管朝政,朝政尽归武则天裁决。武则天将李旦和诸子幽禁在深宫,有的不出门庭达十余年。武则天改东都为神州,立武氏七庙。
女帝欲求不满
武氏对于色情老当益壮,且更为强烈。早在高宗晚年卧病时,盛年的武后便勾上了太医程据,成了武后的固定情人,两人长期私通。后来,洛阳城中出现了一个装疯卖傻的人,名叫冯小宝。他伟岸淫毒,阳物奇伟,在洛阳城中传开。高祖李渊的女儿千金公主将他迎进府第,有点消受不起,便讨好武则天,将他送进后宫。武则天对他十分满意,将他改名薛怀义,剃发为僧,委为白马寺主,自由出入宫禁。
薛怀义由一介无赖突然间昂首宫中,人人对他侍奉唯谨,完全是武则天的权力和淫欲使然。在薛怀义最得宠期间,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以父礼事奉薛怀义。武则天的至亲、权倾朝野的武承嗣、武三思也对他毕恭毕敬。薛怀义的马匹由宫中供给,派专人负责。武则天还命薛怀义指挥数万人,建造明堂。明堂建成后,武则天封薛怀义为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六、武则天,谁是帝谁是后(5)
薛怀义如此自得,如此威风。朝中不少人为之垂涎欲滴,也因此知道了武则天旺盛的淫欲,从而明白了一个讨好武则天的好途径。尚食奉御官柳模,向武则天推荐自己的儿子柳良宾,说他皮肤洁白,美须眉,伟岸壮硕,健壮无比。还有不少人自我推荐。武则天择优召幸。
唐朝马球图武则天喜新厌旧,渐渐对薛怀义爱弛。御医沈南璆取薛怀义而代之,成为武后的新欢。薛怀义失宠后,满怀怨愤,野性勃发,竟火烧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