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怕被人攻击,或者被人诬陷?”李世民问得很直接。
李业诩正是有些意,当下也不否认,“臣也怕这么多职,到时什么都管不好,这兵部尚书之职,确非臣所能胜任,臣觉得另一人更适应任兵部尚书职,还有情报院的职,也有一人可以负责起来!”
“你说是谁!”李世民大感兴趣地看着李业诩道。
“兵部之职臣觉得可以由并州都督李世勣来担任,李将军才能与军功胜臣百倍,应是最佳人选,!”李业诩娓娓而道,“情报院之职可以由吴朋来担,这些日子臣出征在外,情报院所有一切都运作的很有条理!”
李世勣自不用说,肯定能胜任,吴朋么,在李业诩出征这段时间,代理情报院院正的职,情报院的工作运行的很正常。
“你的提议。朕会考虑的,但朕没有重新任命前,还是由你负责,朕原想让你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但如今看来,不得不让你提前开始工作了,诸部门要制定年后的计划,这都离不开你…”
“陛下,这是臣之职责所在,臣已经在家休息了多天,也该做些事了!”虽然如此说。但李业诩却也叹口气,空闲的日子不会久的。
这么多部门自己都挂着职,虽然说都有具体负责的人儿,但最终拿主意的还是要自己,也希望李世民迟早把这些职儿交给其他人。
“这样也好,早些开始做事,省得年后忙乱,还有,朕如今把一些朝事儿交由太子处理,兵制改革的事,你也要与太子说说,让他有些儿准备,!”李世民说道。
李业诩明白李世民的意思,这事一定要得到太子的支持,太身边还有一些支持的大臣,若能让太子全力支持这事,那这些太子身边的大臣也会支持这事的,当下说道,“臣明白!”
“恪儿在南方立下不小的战功,如今南方诸獠叛乱都已经平息,朕已经传诏让他进京述职,年前应该能抵京,就由你代朕去迎接,!”李世民慢慢地说着,“恪儿所提出的一些建议看似是学自你这里,你也要和他多多交流,年后,恪儿还是要回封地上去的!”
“是!”李业诩大喜,李恪这家伙也要回来,那定是要好好地聊上一通,看看这家伙在南方都如何折腾的,都快两年没见到李恪了,还真有些想念。
“你上一年所提的那个发展商业的计划,朕已经使人下去到关内、江南等几道做了一些调查走访,事情确实如你所料那样,如今百姓家里吃穿不愁,农事间隙确实有许多空闲时间。正是可以做些其他营生,如今各地官府也依朝廷的诏令,给予行商之百姓一些方便,各地的商业都有一些发展,特别是长安及洛阳两地!”李世民挺得意地说着,“朕还要继续出一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以使得百姓更因此受益!”
百姓安乐,并在行商间得到一些财富的积累,各地上交的商业这方面的赋税也是成倍地增长,再加上粮食的连年丰足,国库殷实,让李世民很有成就感。
“陛下,臣有一提议!”
“你有何提议?”还想继续吹嘘的李世民一愣之下问道。
“陛下,随着天下的安定,百姓生活富足了,少有人会再去做些作奸犯科之事,各地的治安情况都大幅好转,因此臣以外,长安城内及其他各地的宵禁应该逐渐地解除,或者将宵禁开始的时间往后推延,这样长安城内东西两市及其他店商铺可以延长开门做生意的时间,以使得商者能在夜间还可做一些营生!一般百姓或者为官者,白天都要劳于活计,或者处理事务,到了晚上才可有一些空闲时间,而正是这些人的消费,才可使得商业活动更是繁荣!”
李业诩不禁想些前几天去平康坊所看到的情况,不只是平康坊,其他诸坊,还有东、西两市,因这这些日子解除宵禁,而使得人流如织,那些做买卖的都是满脸堆着笑,在那里大声吆喝,赚得钱也平时多的多,平康坊更是,酒色服务让那些闲着无事的文人仕子们口袋里的钱大把大把地掏出来,商业繁荣了,是增加赋税收入的非常重要来源。
想到这,李业诩脑中莫名地蹦出怡香院那个香艳的女子,颜如宾的影子出来。
“说得是有理,也已经有其他几位大臣向朕提出过这个事儿,只是朕怕放开宵禁了,各地犯事的人多了,那天下间又有一些纷乱的事发生,不利于安定!”李世民说着,脸色有些捉摸不定同。
“陛下,可以逐步地放开宵禁,每晚可以将宵禁开始时间延迟,或者隔些日子开放几日,并使一些维护各地城内安全的兵丁士卒加强巡逻,打击犯事者!”李业诩见李世民对此还在犹豫,趁势接着说道,“臣觉得可以试行一阵看看,就如这几天放开宵禁的日子,长安各地一派热闹的景色,天气虽然冷,百姓们也都趁此机会外出玩乐,各店铺的营生收入,一个晚上甚至比白天几天都要多,据臣了解,寻衅滋事的人也没多起来,各种案件也没见增长…”
各地的宵禁可以说是对商业繁荣最大的阻碍。
“此事,朕会考虑的,朕将这次宵禁时间放了十五天,正是想看看城内有何情况,到时朕自有决定。”李世民说道,“其他一些事儿,待朕看了你的奏报后再说吧,你先下去吧!”
前些日子房玄龄也说过关于宵禁的事,如今李业诩也如此说,李世民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主意,利国利民的事,何乐而不为!?
“陛下,那臣告退了!”
“能不能劝劝你祖父,让他出来做事?”李世民犹豫着说了这么一句话,他是非常想得到李靖的支持。
“臣会与祖父说说,但臣不敢保证!”李业诩知道,李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来做事了。
“你去吧!”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五十五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
见过李世民的第二天。李业诩即冒着严寒去巡视他所负责的几处地方。
前些日子下的雪都没化,所见的河上都结了冰,整个长安城内外都还是一副冰天雪地的样子。
李业诩带着一群亲卫先是来到特卫军营。
特卫全军如今都在休整,负伤的将士们在其他地方治疗,士兵的训练都停了,军营内,除了一些值勤的军士外,其他的人员都躲在营房内烤火取暖。
李业诩的到来出乎军营内将士们的意外。
值班的郎将赵启东和校尉薛仁贵,看到李业诩一行进来,都很是惊讶,欲集合全军,接受李业诩的训话,却被李业诩止住了。
李业诩查看了营内的一番,询问了一些事儿,见没什么特别的事儿,也就往军器监的营地过去。
军器监营地内,依然是戒备森严,没有得到允许是无法进入的。
在大营门口值勤的是年中从其他军卫中过来的军士,当班的军官也是原来左领军卫中的一名校尉,并不认得李业诩,看到陌生面孔的李业诩一行过来。毫不客气地把他们拦在了大门外,且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各哨楼军士手中的弓箭都上了弦对准他们,喝令李业诩等人站在离大营外五十步处等候,再走近格杀勿论。
李业诩止住身边那些义愤填膺的亲卫们,在自报身份后,让校尉进内通传,率亲卫在外面等候着。
一名军士飞跑着进去通传。
一会,从大营内飞奔出来两人,当先的是阎立德,后面跟着的陈天宁,两人一边跑着一边大声地训斥值勤的卫兵。
值勤卫兵这才放下手中的武器,打开大门,让李业诩一行进了营内。
“见过李大匠,!”阎立德擦了一下额头,恭恭敬敬地对李业诩行了礼,“大匠,大家都以为您年前不会来这时,这些军士都是后来过来的,并不认识您,您也不事先传个信儿,差点犯下大错了,!”虽然是大冬天,阎立德却是一头大汗地说道,他不敢想象万一李业诩硬往里闯,那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接着一脸激动的陈天宁也过来施了礼问好。
那名值勤的校尉脸色也都被吓白了,在李业诩自报名号后。他就知道自己犯下大错了,被他们拦在外面的这个自称是军器监大匠的人,肯定不会是冒充的,却也是硬着头皮进去通报暂领大匠职的阎立德。
李业诩对此并不介意,在为自己的大意行为自责的同时,也表扬了一番守卫的军士们尽忠职守。
守卫如此重要之地的哨卫们,就是要做到这样忠于职守。
见李业诩没责怪谁,所有人也放下心来,阎立德和陈天宁陪着李业诩进了营内。
虽是隆冬天气,也快过年了,军器监的营地内还是一副忙碌的景象,各坊内官员和工匠们都各司其职,在忙着自己的事儿。
“李大匠,我都好久没见着你了,!”见周围没什么不相干的人了,陈天宁跳着来到李业诩身边,一副走失的孩子看到亲人的样子。
李业诩看着陈天宁眼眶有些发红,一副激动的样子,也拍拍陈天宁的肩膀,表示自己的尽情。
这家伙感情也太丰富了,都要哭鼻子了。
“阎少匠。天宁,监内近些时候一切可好?我都快一年未到这儿来了,!”李业诩看着眼前两人,又看看边上的工作环境,“这一年来,各方面可有进展?”
“大匠,我和阎少匠一道,把火药的配方又改进了,加入一些其他东西,新制的手雷威力也更大了,我和阎少匠一道已经在试制其他类型的炸药,!”陈天宁抢着说,待看到阎立德脸上有些不自然的神色,才想到如今中间还有阎立德这个自己的顶头上司,一些事儿要由他来说才合适,讪讪地退到一边。
“正是,大匠,我们已经试验了一些新方法,也有一些成就出来,火药的威力大了许多,我们还按您的意思,研究那种黄火药,只是还没有成果出来,!”阎立德接过陈天宁的话说道,“还有大匠所说那个能以炮发射出去的炸药,弹药有初步试制出来,但炮管却还没试制成功,不过也得到了很多经验,我们还在继续研究中!”
阎立德到军器监也快一年了。也知道陈天宁这个小伙子的脾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虽然陈天宁在平日里时常有不尊规矩,或者对他这个上司也口出狂言的时候,但同样脾性的阎立德,对这些事儿也不介意,倒也是很喜欢陈天宁,两人相处的倒挺不错。
“好,你们要抓紧时间制作,这些是我所画几种火炮的图样,你们琢磨一下,待过些日子,我们再好好讨论一下,!”李业诩掏出一些这些日子画出来的图纸,交给阎立德,“还有一点,无论何时,要注意安全,绝对不能出现事故!”
弹药的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出点事情,什么都玩完了!
“下官明白,!”阎立德一副我办事你放心的样子,“我们已经依照大匠的吩咐。在附近山上挖了多个山洞存放制作完成的各种手雷和弹药,每个山洞间隔距离都远!”
军器监生产和存放的坊都依着山而建,大部都在山洞里,其他一些在房间里的,墙壁也是用非常厚的条石所彻,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事故而引起连锁反应,其他制作甲弩的作坊则又隔着一个山头,距离很远。
李业诩又问了一些其他东西的制作,看了看军器监制作的作坊,即往情报院而去。
情报院内,却只有吴朋一位主要的官员在。其他几位都出去执行任务了。
在得到报告知道李业诩来后,吴朋飞跑着出来迎接李业诩。
“将军,末将正有事要报告与您!”吴朋看到李业诩,凝重的神色下,也有些兴奋。
“什么事?”李业诩见吴朋说得如此慎重,忙问道。
“前些天收到的消息,吐蕃赞普弃宗弄赞率残部已经回到逻些城,而禄东赞并未回到逻些,!”吴朋把手中刚刚译好的情报交给李业诩,“从伏俟城传来的消息,禄东赞正率一个使团往长安而来!”
“什么?!”李业诩大惊,吐蕃刚刚战败才几个月,禄东赞竟然可以组织起一个使团到长安来,这速度可是惊人的,“前面的情报为何没有报告?”
李业诩回京后,收到过吴朋私下传给他的情报,关于吐蕃的情报里面只是报告了得到前方战败的消息,逻些城一片混乱,其国内的一些部落趁机反叛,羊同也陈兵与吐蕃交界地带,伺机准备攻击逻些城。
“将军,前面那些消息都是几个月前传来的,后来天气转寒了,再没有情报传来,我们不清楚逻些城的最新情况,也发不出指令,这是发自伏俟城的情报,吐蕃使团已经抵达伏俟城了!”吴朋问道。
“天,如此严寒天气,禄东赞已经到了伏俟城,我们却没有事先发现!” 李业诩心内的震撼无以言表,禄东赞想要做什么?难道是到长安来称臣请罪的吗?不然不会冒着高原上如此严酷的环境和气候,在冬日里到长安来的。要知道,这样的时候在高原上行进,生存的机率是很小的。
不过也是可以理解,遭此大败的情况下,吐蕃这两位最有势力的人。也是怕唐军趁机进入高原作战,一举灭了他们,而不顾将到来的严寒,就派出使团到长安来,以求提到李世民的宽恕。
跟随着出征的那些情报人员在松州之战结束后,大部也已经按战前的安排,集结回归了,没有及时传回吐蕃残部的消息。
这就是通讯手段落后,无法实时联系的后果,不然可以在半路上结果了禄东赞,不让其到长安来,但已经进入青海境内了,并且向青海都护府表明了使团的身份,已经在李大亮部的监管下,不能再下手了。
“将军…我们要采取什么对策!”
“随我进宫见皇上!”李业诩命令道,这样的事,应该由李世民处理了。
――――――――――――
“李爱卿,又有什么事儿发生了…”两仪殿内,正烤着火看着奏折的李世民惊奇地看着进来的李业诩。
“陛下,刚刚接到来自伏俟城的情报,禄东赞率一个使团抵达青海境内,!”李业诩把译好的情报交给李世民,“如今天气严寒,青海之境都是大雪堆积,战后我们的情报人员除少数一部分追着弃宗弄赞的残部去了逻些,其他都归队了,没有及时探听到吐蕃人的情报,且有情报在寒冬里也无法及时送达!”
“这个朕知道,朕不怪你们!”李世民是领兵打过仗的人,自是知道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传递情报的这种小鸟基本无法长距离放飞,只是又皱眉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报?为何没有青海的奏报送来?”
吐蕃派使团再来长安,并未出乎李世民的意外,但如此大事,没有青海来的军报,让他意外。
李业诩示意边上的吴朋作答,吴月说道:“陛下,这是五天前发自青海的消息,军报按正常速度应该还要几天才能到!”
“朕明白了,!” 李世民看着吴朋点了下头,又似自语道,“如此严冬,禄东赞这么急来做什么?”
“陛下,我们要采取如何对策?”李业诩再问道。
“禄东赞既已经入我境,那朕就让他到长安来,朕倒要看看,他来做什么!”李世民寒着脸说道。
其实李世民和李业诩都知道,禄东赞冒着如此严寒天气来到长安,要做的事无非就是许多战败国一样会做的,不外乎割地、赔钱、称臣、纳贡、内附之类的!
“陛下,臣明白!”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也只得应承…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恪回京
离除夕只有三天了。长安又下起了大雪。整个世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许多亭台楼阁都隐在风雪中,不见了踪影,天地也都失去了界线。
长安城外,灞桥尽头,长亭边,有一大群人骑着马站着,里面一些着官服的朝廷官员,后边还有许多身着铠甲的军士。
如此天气,除这些官员与军士外,灞河边不见其他行人。
“业…哦,李将军,你说吴王殿下怎么挑个这样的日子回京啊!?”一个长得五大三粗,满是络腮胡子的青年将领拂去身上的雪花,上前一步,对在最前边的一位骑在青色骏马上的青年将军道。
“我说,处默兄,你若觉得这天气差,呆不住,你可以先回去,我保证不会与皇上禀告!”这名青年将军侧转头说道。也顺势抖了一下落在披风外面的积雪。
“唉,你别这样,我不是这个意思!嘿嘿!只是说吴王为何不早几天进京,前几天天气都挺好的…”
“一会你自己问他就行了!”
说话的正是李业诩和程处默。
李业诩奉李世民之命,率领一群官员的军士出长安城迎接凯旋而归的李恪,却没想到是如此恶劣的天气,一大早起床就发现天在下大雪,这李恪回京挑得还真不是时候。
李业诩已经清楚李恪在这一年内所做的事了,这位好战的皇子率数万大军,还有诸多的将领,转战南方千余里,以快速的攻击和铁血手腕,俘虏、消灭了十数万獠人,使得整个南方为之震动,一些心怀不轨的部落,闻风而降。
战事进展的很是顺利,经过几个月的奔袭战斗,九月初,平叛的战役即告结束。李恪当即奏报朝廷,建议大量移民往这些原本獠人占多数的地方,并将这些反叛的獠人押解到其他地方,进行苦役劳作。此议得到李世民的认可,朝廷的诏令下发后,各地的官府即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同时,李世民宣诏李恪和原龚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一道进京述职。
上年初李恪离开长安,至今已经快两年了。这段时间两都各自忙着事儿,也只有可数的几封书信来往,李业诩也很是想念这位无赖王爷。
这次李世民让李业诩作为朝廷的特使,到长安城外迎接凯旋后带着战功进京的李恪和张士贵,天气虽然是如此之差,但李业诩还是很兴奋。
李恪是十月初从桂州出发的,一路行来,速度也颇快,历经快两个月的行程,将抵长安。这段时间长安附近连续遭遇几场风雪,也使得李恪等人行程缓慢,但为了过年前抵达长安,如此恶劣的天气,李恪一行也顶着风雪往前赶了,终于赶在年前到达长安,却已经是只离除夕三天了。
几位以前一道玩的纨绔,也都要跟着李业诩来迎接,李业诩在挑选迎接人员时也把带有军职的他们拉了进来,一道来迎接的还有一些礼部和兵部的官员。
李业诩作为守兵部尚书,正三品的特卫大将军,是此次迎接凯旋将士的主使。不过那些礼节什么的,只有礼部的官员会去安排。
李业诩低声地和边上的程处默聊了几句,即不说话,盯着前方被风雪遮掩的道路。
这时,隐隐地传来马蹄声,接着风雪中冲出来几骑,跑到李业诩面前,跳下马,单膝屈礼,“报告李大将军,吴王殿下和张大将军一行已经离此一里外,马上到达!”
这些是李业诩所派出打探情况的人员。
“明白了!”李业诩还了一礼道。
接着李业诩传令身边一道来迎接的苏定芳、程处默等人,还有诸位官员及其他军士,“所有人员听令,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