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1395-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勘游璐蟮冻迦耄缈彻锨胁耍钡玫小∪舜胧植患啊�
赵登禹部也已经得手,冲进敌人特种兵宿营地。日军有条军规:凡在战场宿营一律 不准脱衣。因长期以来日军从未受到中国军队的袭击,纪律松弛,此时都脱下大衣蒙头 而睡,赵登禹率部冲到眼前,他们未及清醒已经身首异处。腿脚快的,慌忙逃走。敌阵 地一片狼藉。我军夺获大炮数门、坦克车数辆、辎重粮秣堆积如山。
此时天已破晓,驻老婆山的敌人看见火光听到杀声,知道有变,驰来应援。两军又 相混战。我佟泽光部援军又到,将敌人击退。赵登禹旅长见战利品无法带回,决定炸毁 大炮坦克,烧辎重粮秣,原路退回关内。
此役,毙敌甚众,击死敌大佐级指挥官1名。我军也伤亡很重,官长阵亡者计团副胡 重鲁、营长苏东元,连长2人。受伤者团副1人,营长2人。
12日这天喜峰口沉寂了一个上午。下午敌机4架又来轰炸。两军对峙,时有接触。从 9日下午开始的喜峰口争夺战经过了7昼夜的激烈战斗,我军坚守阵地,未被突破。
敌见攻击喜峰口无望,把战线转移到罗文峪。罗文峪由二十九军暂编二师刘汝明师 长指挥。罗文峪告急,三十七师、三十八师各调一个团支援,罗文峪战线才稳定下来。 1933年,喜峰口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告捷。喜峰口胜利震动全国,声扬 世界。当时国人上下一片欢腾。慰问团纷纷到来,记者们蜂拥而至,报端常见独家采访 喜峰口将士的新闻、故事。大学教授慰问团,商界慰问团,世界慰问团等等,闹得这喜 峰口不似战场像会场。
这儿光说了喜峰口,长城各个关口情势怎样?其实战争最残酷的不是喜峰口。且看, 日军进攻所用兵力,他的主要师团西羲一师团,坂本正右门师团,中村旅团面向的是古 北口。古北口的中国军队是徐廷瑶将军指挥的中央军十七军。此时,古北口已经被日军 占领,战线在口内南天门展开。黄杰二十一师、关麟征二十五师、刘戡八十三师陆续上 去。起初是关麟征二十五师在第一线,被打残了。黄杰第二十一师顶上去,换下第二十 五师。第二十一师被打残了,刘戡的第八十三师又顶上去,换下第二十一师,可想战事 如何。另外界岭口、冷口的战役也都打得非常激烈。这只能另篇介绍了。
舆论制造者们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煽动起来“胜利”热潮,致使人们只知 道喜峰口中国军队打了胜仗,似乎其它关隘也是如此。甚至一个上海妇女界代表团到前 线慰问将士只知道喜峰口大捷,而不相信古北口、界岭口都打得激烈。就在国人浸润在 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日军陆续突破了冷口,兵出喜峰口侧背,守卫喜峰口的将士不得 不放弃关隘而后退,继之古北口被突破。守军全线退却。退至昌平、高丽营、顺义、通 州、香河、宝坻、芦台一线,已是平原无险可守,距离北平最近处只有25公里。
此时,张学良已经引咎辞职到上海的国人医院戒烟(鸦片)去了。代替其担任北平 军分会委员长的是军政部长何应钦。何应钦常和军政要员在交际花杨惜惜家研究军国大 事,此时得知战线已溃到通州附近,非常惊慌,手足无措,别无他法,只有和日本人签 订城下之盟,于是速派代表到西羲一师团司令部求和。5月24日签定了卖国耻辱的“塘沽 协定”。
日人得胜,为什么这么容易接受签约?请看关东军作战命令“473号”:“热河为满州国之领域,但隔一长城之河北,则系中华民国之领土,在该领土上, 本军无行动之自由……违反国策,贻误大局……”
其实日参谋本部及关东军司令部都不准许日军越过长城。日军显无后劲。中国将士 用命,可是中国方面为什么失败?宋哲元将军曾大声疾呼:“为什么我们30万大军打不 过5万日本军?”这个问题只能留给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学问家们研究。蒙辱的协定, 给不服从军纪的日本武士下了台阶,使越过长城的日军摆脱了尴尬,助长了少壮军人们 的侵略气焰。
长城各口战役中,日军死伤约6000人,中国军队死伤多少?说不准!请看下面记载:“时事日报”二卷二期载:各军死伤失踪之数达6。5万,徐廷瑶一军损失最大,几 达65%。
中国政府通知美国大使馆,谓:中国战役损失达3万人。
这两个数字差距太大!
屈辱的“塘沽协定”之后,华北局势是否平静?日人既得垅复望蜀,情势如何,众 所瞩目。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第二章 政客武夫叛乱长城抗战之时,察哈尔省兵力空虚。日方也不断在察蒙边界蠢蠢欲动,只因兵力不 足没有翻起大浪。宋哲元调兵去平东以后,把权力交给副军长佟麟阁,由佟代察哈尔省 主席。
冯玉祥在山西汾阳被阎锡山解除软禁之后,到了察哈尔。冯大帅这个人爱国心切而 又好动,趁着察哈尔防御空虚,中央军大部还在南方“剿共”之机,在察哈尔举起了察 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大旗。凭冯大帅昔日的威望及爱国将士的支持,振臂一呼即集聚 了10万大军。这10万大军包括方振武、吉鸿昌二将军带来的较正规部队和佟麟阁带领的 二十九军留部外,其他是保安团、义勇军、军官学校学员,还有一些反正的伪军蒙古骑 兵。其主要将领就是佟麟阁、方振武、吉鸿昌等。
当蒋介石、何应钦得知此事后,蒋明确表示只有一个中央,和在中央领导下的军队。 批评其不得“擅立军政名义”。何应钦是驻北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对他来说,就不是声 明呼吁的问题了,他要采取行动。当时,庞炳勋第四十军也在平东参加长城抗战,在仙 安、蓟县、马兰石门等地打得不错,曾给日军迎头痛击。蒋介石与何应钦考虑再三,决 定将庞炳勋的四十军从平东撤出,电令其向张家口进兵。
为什么偏偏要令庞炳勋去进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呢?这也颇具中国用兵特点。
原来庞炳勋也是冯玉祥旧部,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庞炳勋等先后叛冯投蒋, 致使冯阎大败。庞炳勋投靠蒋介石以后,组成了第四十军。第四十军一直在河北河间县 驻防。河间只是一个县,地方小不是养兵之地。其他各路诸侯,照样和过去一样争城夺 地。第四十军感到,蒋介石不时冷遇其部。庞炳勋大有后娘之子之感,如后来庞部编的 歌谣所云:“年年当杂牌,天天孤哀子,不求向上冲,但愿饿不死!”要想饿不死,拥 有养兵之地尤为重要。蒋介石、何应钦也算摸透了庞炳勋的心思,所以这时把四十军从 长城阵地上撤下来,许以察哈尔省主席之职,趁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北出多伦收复失地之 时,令其兵出张家口抄冯玉祥后路,令庞拿着中央的尚方宝剑“劝冯取消名义,奉还张 政、离去张垣(张家口),另谋安置”。也就是说,你冯玉祥离开张家口,这地方已是 我庞炳勋的了!诸位想,这结果如何!
庞部得到西调命令后经北平、出南口兵陈沙城,占领宣化,离张家口仅有60华里, 与察哈尔首府张家口成对峙局面。
冯大帅是二十九军的老统帅,在察哈尔又另树旗帜拉起队伍,宋哲元等人如何去想? 怕也不是滋味。要说起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等人对大帅的尊重那是无可非 议的。宋哲元后来回到张家口,冯玉祥到火车站接他,专列尚未停稳,宋哲元这个近50 岁的人就跳下火车忙给冯玉祥敬礼。西北军的正宗教材是四书五经,讲孝悌,典型的家 长式教导。官大一级如同父母,言之不过。可是在这样的当口,二十九军必须表个态度。 二十九军支持冯大帅,这抗日同盟军可能越搞声势越大,尤其在喜峰口得胜,二十九军 声威正热的关头,便是不用出兵,发表个声明,就会使抗日同盟军如虎添翼。反之,将 是另外一种形势。
这时宋哲元表示了什么?“不协助冯先生”,“对冯不用兵”。这不是矛盾嘛!宋 哲元明白冯玉祥的抗日决心和热忱,当时中国太缺少这样的人物。可是,中国20多年的 内战,已经使国力衰竭,生计凋敝,百姓生活在苦痛之中。一旦内战再开,国家不堪设 想。国军必然北剿,日人必然寻机闹事。大帅危矣,察哈尔说不定会落入日本人之手。
且说庞炳勋的四十军已经到了宣化下花园、沙城、新保安一带。这里历来也是古战 场。当年明英宗御驾北征,就是在这里被异族包围,而做了敌人的俘虏。后来国共两军 平津战役,新保安一仗揭开大战的序幕,而此一仗也是关键一仗。首先截断平津与张家 口的联系,而使平津陷于孤立,天津失守,北平和平解放。
庞炳勋到这里以后,未敢轻举妄动。为什么?不义之师自先狐疑。首先担心的是二 十九军再抄其后路,到那时候前途难卜。
庞炳勋这个人在当年时也是个人物,他看到国事日非决心投笔从戎。当其报名参军 时,名额已满,其自愿自备服装口粮入伍。那时候讲究当兵吃粮,用现在的话说,也就 是雇佣兵。庞自费当兵,创中国陆军史上自费服役的先例。后来还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 会。后看中冯玉祥西北军军纪严明有革命精神,所以带着队伍投靠了冯玉祥,中原大战 以后庞部脱离冯以后,军心涣散军纪松弛。下面的人借着有一支军队的势力做起了烟土 (鸦片)买卖。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军饷无着。当年冯玉祥纪律严明,过得清苦, 所以有石友三、韩复榘等人叛离。水至清则无鱼!后来自己也吸起了大烟,烟瘾一上来, 多重要的军事会议也得停下来,赶紧钻进里屋,点起烟泡,过足了瘾才能出来。在这时 候就是敌人端着刺刀冲到屋门口,他倒在烟炕上也不会起来。诸位别觉得奇怪,那时候 有多少将领要员不抽大烟?张学良、赵登禹……
俗称双枪将,就是指拿着手枪又拿着烟枪的将军们。庞炳勋正在烟床上,吞云吐雾。 突然副官来报告:“荩忱、仰之来了!”庞炳勋一惊坐了起来,荩忱是谁,荩忱是张自 忠,张自忠字荩忱。仰之是冯治安,冯治安字仰之。庞炳勋知道此次张自忠、冯治安来 访,必然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原来二十九军将士已经从喜峰口退了下来,退到了通州,在喜峰口已经杀红了眼, 退到平原准备挨打心实不甘,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再拼个鱼死网破之时,得知庞炳勋带 兵来到沙城,压迫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当然也是抄了二十九军的老家。个个要求去沙城 打庞拐子(庞在冯部打仗时一条腿负过伤)。
宋哲元、张自忠等与庞原为袍泽,也深了解,知道庞拐子这人色厉胆落,先礼后兵 为上。宋哲元派张自忠、冯治安骑马速去沙城与庞交涉。前线战争瞬息万变,为什么要 把两个主力师的师长派出去?前面已经说过,这西北军很讲究资历和上下关系。派张自 忠一个人自然可以,可是张自忠这个人性格内向,最不会出口伤人,虽然贫困农民出身, 但四书五经学得好,讲起话来,不是引经据典,也附和儒者精神。冯治安,此人无论从 相貌到语言行动都是见棱见角,机智敏锐敢做敢为,不然他三十几岁怎么能在讲究论资 排辈的西北军中手握重兵,冯、张一红脸一白脸真是好搭当。
庞炳勋刚从烟床上坐起来,张自忠、冯治安一先一后掀起门帘儿已经走了进来。先 是给他敬了个军礼,因为无论从过去还是现在,庞的军阶都比他俩高。庞慌忙让座。冯 治安劈头就是一句话:“听说军长要去打老长官(指冯玉祥),那也别怪兄弟们翻脸对 不起大哥了!”你听这话,一句不就把庞炳勋顶到墙角上了。庞炳勋愣了半天,他知道 自己号称一个军,实际战斗力不行。那二十九军虽然在喜峰口已经被日本人打掉了6000 人,可是,是得胜之师,已经声震中外,如果和二十九军打起来,人心所向,众人必然 百中之百支持他们,就是自己领的队伍也会有一半逃过去。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 而是鸡也飞了蛋也打了。
庞炳勋不知怎么就说出了:“哪里,哪里!哪敢哪敢!”
三个人在屋里安静了半天,只见大烟灯冒着袅袅青烟。张自忠打破了沉寂,说: “仁兄,就好自为之吧!”说着,张自忠、冯治安掀门帘儿走了。庞炳勋坐在烟床上半 天没动弹,既没有说送客,也没再躺下。
其实,庞炳勋带兵来察的时候心里就犯嘀咕,主要就嘀咕这二十九军,察哈尔是二 十九军的地盘,二十九军几个高级将领都是老冯亲信,老冯能在察哈尔搞起民众抗日同 盟军,一定得到二十九军的支持,说不定还是他们一块儿摆弄好的哩!路过北平的时候, 听说电影院都在放映长城抗战的电影,他脱下戎装,穿上长袍,戴上礼帽,护兵也换了 便衣,一起到大观楼电影院看看电影。那年头不像现在,能把片子调来,在自己公馆里 仰在沙发上慢慢地看。那年头观众都是平等的,都得去电影院,冷了一起打哆嗦,热了 一起流汗。屋子一黑,电影开始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同放录音。银幕上放人像,声音是 电唱机配的。就听见电唱机里说:“这位将军,就是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中将… ”接 着下面是一大堆赞誉之词。那面前的白布上暗了一阵之后突然出现了宋哲元戎装影子, 他高高地站在长城旁边,指手画脚地说什么。这时候,全体观众自动起立,肃然向宋哲 元行注目礼。接着是士兵向日本人开枪的镜头。观众一个劲儿地鼓掌。庞炳勋暗暗想, 这老宋还真行。早知道我也把队伍拉成这样,也不会像今天猪也嫌狗也不爱的,他想着 想着电影散场了,他跌跌撞撞地被人流裹挟着出了场,他的随身马弁都挤散了两个。电 影看完以后他的心里好像压了个东西,总是不自在。没有想到今日张自忠、冯治安这两 个小子找上门来了。
后来庞炳勋的队伍一直在沙城附近住着,似乎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
且说长城抗战的部队,退到了顺义宝坻一线,北平城里一日三惊。通州外围发现了 小股日军,大概是侦察兵或是先头部队。二十九军向何应钦报告情况,大概是有意夸大 事实。其实那意思是想找机会再打。何应钦却慌忙通知手下人收拾行李,把指挥部撤到 卢沟桥以西的长辛店去。
后来签订了协定,协定中规定长城以南,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禹河、 宝坻、芦台、塘沽以北为非武装区。因当年大清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从山海关 到北平沿铁路线日方有驻兵权,这个驻兵有一部分在非武装区内,所以非武装区只是中 国军队不准进入,实际上是日军势力控制范围。
塘沽协定签定之后,中国军队都被迫留在平津一线,既已言和,剩下就是撤军问题 了。此时,冯玉祥在张家口宣布解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察哈尔也是前线,现无正 规军,那里又是与日军频生摩擦之地,应驻有一支劲旅。
1933年夏,也就是塘沽协定签订两三个月以后,何应钦顺水推舟,将二十九军又调 回察哈尔。中央军留在平津一线,商震的晋军调驻保定。8月,宋哲元带兵到察哈尔,冯 玉祥带着手枪团到泰山脚下读书去了。佟麟阁到北平香山兰涧购买了三间农舍,流连山 水,读书写字,摄影照相,研究易经,如不抗日誓不出山。现在佟的旧居已经易主,据 说由一个卖熟肉的个体户买下,围起高墙,里头盖了三层楼,楼顶养着恶犬,大铁门终 日紧闭,俨然一个保密机关。据说里面还有室内游泳池,不过只是据说。佟麟阁的三间 后屋新主人还将它修葺待留,总算对得起这位抗战名将。佟将军的欧体功夫甚深,墨宝 至今尚有流传。不过这是后话。
察哈尔,是非之地也。它北接蒙古国,南邻山西、河北,东面是东三省,西是绥远 省,首府张家口。蒙古国,那时候叫外蒙古,过去属中国版图。1924年,乔巴山宣布独 立,当时历届政府都无力解决。国民党中央政府也一直不承认此事,可是,也无可奈何。 1945年日本面临崩溃,苏联准备在中国东北出兵,中央派宋子文到莫斯科谈判出兵东北 的事,斯大林接见宋子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中国政府同意外蒙古独立,苏联才能出兵东 北。宋子文当场就被吓出了一头冷汗,只是吱吱唔唔地说做不了主。事情未谈,赶紧从 莫斯科返回南京和蒋介石商议,权衡利弊只有默许。
苏联的军事力量日本军部不敢轻视。虽然日本军界政界一直都有北进派、南进派之 争。北进派的观点认为,日本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南进派的观点是速占中国及东南亚, 有了丰富的矿藏、粮食、燃料等资源,日本才能成为第一流的强国。不过,不管是南进 派还是北进派,满洲国(东三省)是日本的生命线,华北是日本战略资源基地的观点是 没有什么区别的。侵占华北的意图是一致的,不过是迟早、手法问题。
华北,当时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热河失守后,察哈尔北起 兴安岭南至延庆长约近千公里的边界线与东三省毗邻,张家口等地住有日本侨民,领事 机构,军事顾问,明码挂牌儿的特务机关,再加上甘心投靠日本人的汉奸蒙奸,可以说, 中国军队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二十九军调回察哈尔以后,经过宋哲元等人的苦心经营,兵力发展到6万左右。赵登 禹提拔当一三二师师长。这样,二十九军已经有正正规规的4个完整师。装备也大有改进。 当时的编制是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在北平香山)、副军长秦德纯,参议长肖振 瀛,参谋长张维藩,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一四三师师长刘汝明, 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真是兵强马壮强盛一时。
日本人不甘坐视二十九军不断壮大,他们不断在各地滋事,甚至闹到首府张家口。 宋哲元为了息事宁人,总以“下不为例”解决。然而日本以此为例,不断扩大。国事如 此,宋有何方。最末闹到签订屈辱的“秦土协定”(即秦德纯、土肥原贤二协定)。与 此相反,中央政权埋怨二十九军与日人繁生摩擦,想调二十九军南去“剿共”。
下面我们不能不把两次张北事件,一次察东事件,向各位简述一下。
第一次张北事件发生在1934年10月。其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