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中山不是闲的住的人,沉淀反思是需要的,但沉淀与反思的目的是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在1919年10月10日,蛰伏上海滩一年之后,中华革命党停止活动三年之后,孙中山发出通告,将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孙中山继续任总理,规定:“从前所有中华革命党总章及各支部通则,一律废止;所有印章图记,一律照本规约所定,改用中国国民党名义,以昭统一。”国民党之前再加上“中国”二字,以区别于民初的旧国民党。新党章第四条规定:“凡中华革命党党员,皆得为本党党员,以中华革命党证书,领取本党证书。”13日,原中华革命党本部事务主任居正呈请任命中国国民党各部主任,孙中山以总理身份当即批令委居正为总务主任,谢持为党务主任,廖仲恺为财政主任。 中国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为广泛吸收党员,中国国民党放弃了中华革命党的秘密组织形式,转为公开。同时,新党章放宽了入党条件,规定凡赞成党的宗旨,经党员两人介绍,交纳党费10元者即可入党;放弃了中华革命党所规定的入党须按指模,并宣誓服从孙中山个人等带有帮会性质的苛刻条件,并大量吸收青年人党。
这次的改组,实在是一次明智之举,孙中山明白了一个道理,凝聚力不是靠宣誓效忠得来的。之所以选择这这个时候高调出山,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初孙中山当大元帅时,曾经将一支四五千人的警察部队,划给陈炯明率领,出粤援闽,当时是希望能够有一支独立于桂系的、听从自己号令的军队,这陈炯明是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的老同盟会员,“武昌起义”后,他曾任宣布独立的广东军政府的代都督,应该说起步很早,但却没有宣誓效忠孙中山,去参加那个劳什子的中华革命党,因此如果陈其美不死,这个位置恐怕轮不到他陈炯明。陈率队出粤后,连战连捷,迅速在闽南闽西建立了“护法根据地”,之后广州军政府四分五裂,陈炯明乐的在福建扎下根来,这只占据福建的部队就是后来的粤军。
陈炯明这支粤军的建立,孙中山出了很大的力,或者可以说这是一支孙中山建立起来的部队,孙中山为了能够实际控制这支部队,派已经成为心腹的蒋介石前往粤军担任了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因蒋介石资历尚浅,年纪又轻,所以对于粤军决策起不到什么作用,做起来也就有一搭没一搭起来,后来干脆就回到了上海。好在陈炯明一直奉孙中山为这支部队的领袖,孙中山也会时不时的下了命令给个建议,尽管听或不听由陈炯明定夺,孙中山被迫离开大元帅的位置时,粤军就留在了福建,自我发展,等待时机,这使得孙中山一直心存希望。
在孙中山蛰伏上海滩潜心着书立说的时候,陈炯明率领着粤军艰苦的转战各处,人越打越多,实力越战越强,竟然在闽南建立起了一个拥有26个县的根据地,并自任为这个地区的军政首脑,俨然已成一派军阀,但陈炯明与其它行伍出身的军阀不同,他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以“最优等生”成绩毕业于广东政法学堂的知识分子,在任广东谘议局议员期间,先后提出《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筹筑惠湖铁路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多项提案,这一切都说明他不是一介武夫,事实上,陈炯明也确实和那些只知道扩充自己地盘的军阀不同,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从我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他是中国最早比较俄国(后来的苏联)社会主义政体和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政治人物,在当时这两个国家尚未显现出高出其它国家一筹的能力,而陈炯明却已经开始了对他们政体的研究,尽管很粗糙,但已是难能可贵了。他一方面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而欢欣鼓舞,甚至和列宁通信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共和应该是全体人民参政议政,坚决反对某一阶级专政,他一方面推崇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认为按美国的联邦制来统一中国更符合中国国情,也就是他一直所倡导的“联省自治”,矛盾吗?不矛盾,政治本来就是不是二维的非此即彼。
那时的中国到处在上演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游戏,都想当黄雀,可却经常变成蝉。陈炯明性情温和、颇有城府,他不想当蝉,所以他会耐心等待,和陈炯明的现实相比,孙中山则太过理想化,在他看来,正义的事情就要实行,却很少去考虑实力对比问题,所以他多次要求粤军回师广东、扫灭桂系,陈炯明并没有听从孙中山的调遣,那是打仗,要死人的,又不是下棋过家家,输了可以再摆一盘,弄的孙中山很窝火,却也无可奈何。
陈炯明不接受孙中山的建议,是因为他认为还不是时候,并不代表他不想率队返乡,事实上他一直在寻找和等待着那个让他大展宏图的机会。当历史进入1920年的时候,机会出现了,先是驻粤滇军李根源和李烈钧发生争斗,自己和自己在韶关开战,广州军政府随之瓦解,非常国会分裂,你们俩要当螳螂和蝉,就别怪我当黄雀了,我要出手了。孙中山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于是朱执信和廖仲恺到漳州,敦促陈炯明趁此机会率粤军杀回广东,并许诺给予军费,孙中山总是时不时的会拿到一笔赞助,当然赞助不是搞慈善,总是要回报的,“孙博士对债权人的某些许诺似乎是鲁莽大胆的,甚至是丧失原则的。对于提供特权、地位和租界一事,也许孙中山毫无内疚不安之感”【注26】。陈炯明是个圆滑精明之人,他一方面表示接受孙总理的命令,回师广东,即给孙中山一个人情又拿到一笔军费,另一方面,找到福建督军李厚基,跟他说,你老兄如果给我一笔开拔费呢,我即日起兵回广东,把这地盘让给你,你看如何,二人一拍即合,又拿到一笔钱。
这边准备打还没打呢,直皖大战已经开始了,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故,曹锟成为了直系新的首领,他早就看不惯段祺瑞的飞扬跋扈了,仗着手下大将吴佩孚能征惯战,加之奉系张作霖鼎力支持,大家一商量,打吧,1920年7月开战。咱们前文书交代了,在袁世凯之后,北洋军实际上分化出了直、皖、奉三大派系,现在直、奉联手俩打一个,段祺瑞岂能不败,当然败的也太快了点,只坚持了5天。按照江湖规矩,打输了就要交出权力,段祺瑞只好辞职,直奉两系共同执掌北京政府,段祺瑞解散老国会,起码还要成立个新的走走形式,现在曹锟,张作霖连形式都懒的走了。大家普遍认为这段民国史太乱,看着人头疼,给大家个建议,以看《三国》的心态来看这段历史,一切一切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要以《三国》心态来看这段历史呢?因为和三国时候一样,所有的战争大家都会喊些义正词严的口号,可不管是开始时候的18路诸侯,还是后来高喊“匡扶汉室”的刘备,号称为社稷扫平叛逆的曹操,都极少去考虑战乱之中的老百姓,和在战场上逝去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这不,人家桂系不过是没让你孙中山说了算而已,人家提出的是七总裁集体决策,也没什么大错,你凭什么就打人家呢?说什么都白费,反正人家就打了。
陈炯明兵发广东,高喊“打回老家去”,桂系这边鸡飞狗跳的,自己乱了阵脚,加上在广东养尊处优,军纪涣散,战斗力大幅度削弱,而卧薪尝胆两年的粤军,在桂系和闽军的夹击下生存,时时警惕,处处小心,竟然练的龙精虎猛,打的桂系满地找牙。受孙中山派遣,蒋介石重归粤军,在攻克广州、惠州的战役中,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并在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因病请假的情况下,代理军长之职,率军节节胜利。孙中山对蒋介石的表现非常满意,写信赞道,自陈其美之后,“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又过之。”,然后又对蒋介石进行了劝慰:“兄性刚而嫉俗过甚,故常龃龆难合,然为党负重大之责任,则勉强牺牲所见,而降格以求,所以为党,非为个人也。”
无以为继的桂系于10月24日宣布取销军政府,岑春煊、陆荣廷、林葆怿、温宗尧等通电解除政务总裁职务。行了,陈炯明,你赢了,地盘归你,我们走。
11月10日孙中山在上海的军政府办事处下令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统一军政。当年孙中山是辞去军政府大元帅的职务后离开的,我就没弄明白,孙中山现在是以什么身份任命的陈炯明。陈炯明也觉的亏啊,我当初也只是有事向孙中山汇报一下,说汇报好听,其实就是通报一下,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做主,我在福建的两年艰苦卓绝,你在上海躲清闲,如今我浴血奋战率兵赶走了桂系,正是兵强马壮,自信满满的时候,你又来了,我把你放什么位置好呢?再说这陈炯明一贯的政治主张是“联省自治”,而非武力统一中国,再说了,你就占据广东一省,有什么军力财力去支持统一中国的战争啊。可孙中山不这么认为,你的粤军当初是我千方百计给你争取来的,这本来就是革命的武力,岂能是你陈某人的私产,应该听我军政府的,广东应该是革命的基地,革命事业不能偏安一隅,应该集中一切人力、财力和物力,从事北伐。蒋介石是全力支持孙中山的,并且设计了先征广西,继而北伐统一全国的计划,只可惜,几次军事会议下来,他的意见,也就是孙中山的意见,根本不为陈炯明所接受,蒋介石一气之下离开广州。
陈炯明说咱们应该“保境息民”,让老百姓也过几天安宁日子,孙中山是一心北伐,统一中国,他劝陈炯明说,如果一个人心肝五脏都已溃烂,则四肢怎会完好?一个国家如果糜烂,广东一隅岂能保全?至于保境则需依赖军队,养兵以保境则财困民疲,所谓息民岂不是空谈。息民做不到更遑论建设?不能建设,广东一省如何进步?不能进步则是固步自封。所以今天大家应该把眼光放远。从大处着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孙中山的苦口婆心,陈炯明对手下人说,他孙中山就是一大炮,光动嘴,打仗是要花钱的,是要有武器的,你孙中山有什么啊?孙中山急了,说你给我一只部队,我亲自带兵出征广西,陈炯明心说话,你就扯吧,你孙中山会带兵吗?我挣这点家底也不容易,可不能让你给我祸祸了,你就老老实实在这呆着不就完了,哪那么多咸的淡的。孙中山实在忍无可忍,不听老子的,老子撤了你的职,被汪精卫劝住,老哥你算什么啊,人家做这官和你封不封没多大关系,自然也不是你说撤就撤的,弄不好撕破了脸,咱就下不来台了。
不只是军、政、财权都由陈炯明把持着,更让孙中山窝火的是,他这个军政府没人承认,其实这也没什么可气愤的,你就占着广东一地,和现在台湾似的,人家怎么可能承认你呢?孙中山则不这么想,他认为咱们这个军政府没总统,所以世界各国都不承认咱,所以咱要选总统,选总统不需要兵,不需要将,不需要武器弹药,所以也就不用和你陈炯明商量,1921年4月4日,孙中山宴请在广州的国会议员时说,你们要是不同意我从速选举总统的意见,我拍屁股走人,不和你们玩儿了。 此时在广州的国会议员有220多人,这些人也闲了好长时间了,都快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听孙中山这么一说,好啊,闲着也是闲着,咱选总统玩儿啊,说干就干,4号决定选总统,7号开会,10号孙中山就当选了非常大总统,马上通电全国,北京那个是伪政府,真正的中华民国政府在广州,谁说民主效率低,我和谁急。下个月5号,孙中山就任了,还分封了各部部长,注意,广州政府又实施总统制了,只要是孙中山当总统,他就要坚决实行总统制。
陈炯明只有冷笑了,你孙中山年过半百的人了,做事怎么就总也摆脱不了“三毛、哪咤、金刚葫芦娃”的痕迹呢。你以为你是谁啊,找那200多人吃顿饭,就能把事定了?咱们走着瞧。湖南总司令兼省长赵恒惕坚决反对广州另立中央,于是带头反对非常大总统,4月8日,湖南教育会、农会、工会联名发表庚电,反对选举总统。9日,赵恒惕在致广州参众两院的电文中声明不承认非法选出的总统。10日,以赵为首的湘军旅长以上军官联名向孙中山陈辞,电云:“我公尽瘁民国,功高望重,将来合法政府成立,元首一席,定为舆论推崇,此项违法选举,万恳严词拒绝,切勿轻就,以维法纪,而定人心。” 你们国会议员根本没达到法定人数,瞎闹什么闹。孙中山也算对得起陈炯明,给陈炯明安排了陆军部长和内政部长两个内阁职务,陈炯明说,少扯淡,一人身兼陆军部长、内政部长、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四职,“实为中外历史所无”,所以你们自己玩自己的,我不奉陪。
1921年后,中国有两个民国政府,出了两个大总统,一个是北京的徐世昌大总统,一个是广州的孙中山非常大总统,而事实上,没人听徐世昌的,更没人听孙中山的。
北京的徐世昌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50后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他出身北洋,却不像军人,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一个文人。这个总统在任期内真正做的有意义的事就是拉架,他是袁世凯的把兄弟,资格老年龄大,正适合做中间调停人,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到吴佩孚、张作霖这俩70后崛起后,他这个老朽连当和事老的资格都没了,人家根本不把你当回事。直皖战争,直奉联手打败了段祺瑞之后,两家就成为北京政权的实际控制者,但这种合作没几天就掰了,都想让自己信的过的人当总理,谈不成就打呗,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作霖先联合段祺瑞,后联合广州的孙中山,共同反对直系,看着人多势众,可段祺瑞已被伤了元气,根本就出不了力,而孙中山更是只能跟着喊喊口号,所以真打起来还是直奉两家,吴佩孚巡阅两湖、驰骋中原,在北京一带根基很深,而张作霖的根据地在东北,这次劳师远征,来的快,跑的急,只打了5天就败回关外。徐世昌倒也无所谓,心安理得的做他的逍遥派,打去吧,你们不把我当回事,我也没必要把自己当事,爱咋咋地。直系大胜回来,此时的老大是曹锟,老二是吴佩孚,他们说了,老徐,你这个总统根本不是国会选出来的,不合法,你得下台。然后把早已无事可做的黎元洪给拉了出来,这才是国会选举出来的总统呢。别说,这还真有道理,1916年6月袁世凯病故后,黎元洪先以副总统身份代理总统,后于8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总统,当时的国会是全国普选的,他这个总统是国会批准的,一切合法,所以他确实是当时唯一合法的总统。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再次成为总统,但实际权力在曹吴二人手里。
前一段更新中,拉了一段,现重发如下:
孙中山不管那套,给大总统徐世昌写了封信,信中说:以你的本事,在清政府当个臣子也没见你干出啥名堂,你又怎么能担负的起中华民国的重任,世界上的民主政治,你听都没听说过,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主政治,你也理解不了,所以你赶快下台吧【注27】。
第二十二章 无政府状态下的中国
1921年后,中国有两个民国政府,出了两个大总统,一个是北京的徐世昌大总统,一个是广州的孙中山非常大总统,而事实上,没人听徐世昌的,更没人听孙中山的。
北京的徐世昌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50后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他出身北洋,却不像军人,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一个文人。这个总统在任期内真正做的有意义的事就是拉架,他是袁世凯的把兄弟,资格老年龄大,正适合做中间调停人,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到吴佩孚、张作霖这俩70后崛起后,他这个老朽连当和事老的资格都没了,人家根本不把你当回事。直皖战争,直奉联手打败了段祺瑞之后,两家就成为北京政权的实际控制者,但这种合作没几天就掰了,都想让自己信的过的人当总理,谈不成就打呗,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作霖先联合段祺瑞,后联合广州的孙中山,共同反对直系,看着人多势众,可段祺瑞已被伤了元气,根本就出不了力,而孙中山更是只能跟着喊喊口号,所以真打起来还是直奉两家,吴佩孚巡阅两湖、驰骋中原,在北京一带根基很深,而张作霖的根据地在东北,这次劳师远征,来的快,跑的急,只打了5天就败回关外。徐世昌倒也无所谓,心安理得的做他的逍遥派,打去吧,你们不把我当回事,我也没必要把自己当事,爱咋咋地。直系大胜回来,此时的老大是曹锟,老二是吴佩孚,他们说了,老徐,你这个总统根本不是国会选出来的,不合法,你得下台。然后把早已无事可做的黎元洪给拉了出来,这才是国会选举出来的总统呢。别说,这还真有道理,1916年6月袁世凯病故后,黎元洪先以副总统身份代理总统,后于8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总统,当时的国会是全国普选的,他这个总统是国会批准的,一切合法,所以他确实是当时唯一合法的总统。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再次成为总统,但实际权力在曹吴二人手里。
这招真绝,黎元洪一就任总统,你孙中山这个非常大总统当着就没什么意思了,因为你另立政府打的旗号就是“护法”,如今人家老国会恢复了,老总统复职了,可人家现在黎元洪复职了,你孙中山怎么办?
北方蔡元培等200余知识分子联名致函孙中山,请他停止北伐主张,辞去非常大总统职务,粤军驻广州的部队也通电响应,请孙中山离粤北上,恢复国家和平。
内战简写,抗战一定要详细,期待
————————————————————————
1。三年的内战在军事史上是一个不得不说的篇章,打出了很多经典战例。
2。历史是客观存在,不因为咱们不喜欢而消失。
3。国民党蒋介石欲搞一党独裁,因此失去民心,而共产党坚持的多党制是正确的,因此几乎所有的党派(是党派,不是民主党派)都站到了中共一边,人心向背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只不过当共产党获胜后,就不再提自己曾经的政治主张了。
因此,我认为这段不应该略写,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