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线后面。这支部队负有双重使命:掩护向加布·撒莱运动的第七装甲旅的
右冀,同时还要掩护第十三军的左冀。第十三军,主要由步兵组成,由戈德
温·奥斯腾将军指挥。他曾在东非与坎宁安共事。他指挥的第十三军将留在
轴心国防线的南面和东面,威慑处在这条防线正面的意大利部队,直到诺里
的装甲部队消灭隆美尔的坦克。这时,第十二军才加入向托卜鲁克进军的行
列,在那里消灭隆美尔的步兵,最后解除德军对托卜鲁克的围困。在托卜鲁
克的守军将进行几次突围来呼应第十三军对轴心国包围圈的进攻。坎宁安计
划在一周之内完成这些行动。
当然,隆美尔也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最后勉强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
意再次对托卜鲁克发动进攻。自从春季开始,他就把围困托布鲁格的任务交
给了意大利人。早在11 月份,他就开始把他的部队从埃及前线调往托卜鲁
克,他计划于11 月20—日发起攻击。
但是英国人动作更快。11 月10 月8 日破晓时分,第三十军越过马达累
娜港的防线向沙漠地带成扇形展开。坎宁安同诺里的参谋部一同前进,现场
指挥。由于只遭到极微弱的抵抗,傍晚时分,第二十二和第七旅已抵达加布·撒
莱附近的阵地。
坎宁安在等待隆美尔的反应。对他来说,这次等待漫长难耐而又令人不
安。而在拜尔迪那指挥部里的隆美尔却正忙于筹划他对托布鲁克的进攻,由
于德国人空中侦察力量相对软弱,而且几同来英国人对部队的调动进行了出
色的掩蔽,隆美尔事先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英国人进攻的警报。隆美尔不仅忽
略了英国人的到来,也迟迟没有意识到他们挺进的意图。非洲团军司令路德
维希·克吕威尔将军——一个有时更胜隆美尔一筹的战略家,向他的上司建
议把两个装甲师调往南方去阻挡敌人,因为他已觉察到英国人的进攻意图。
隆美尔不愿改变他的计划,他认为英国人只是在小心试探。
到此时还没有得到德国人任何明显反应的坎宁安,第二天便派出了两支
小分队去侦察对方的动静:其中一支向西,到艾尔·古比,一支向北,到西
迪拉杰格。正在这个关键时刻,隆美尔开始怀疑他原先的计划,重新思考了
英国人的真实意图。他慢慢地同意了克吕威尔的建议,决定派出一些装甲部
队向南去迎击英国小分队。这导致了一系列激烈的遭遇战。结果英国损失了
50 辆坦克,而轴心国方面损失约30 辆。但到此时为止,坎宁安所期望的装
甲部队大规模正面对抗并未发生。这场遭遇战只让英国人赢得了西迪拉杰格
的一个机场,以及停在跑道上的十九架战斗机。既已夺得西迪拉杰格,也未
遭到近咫尺的隆美尔的任何重大反击的坎宁安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英军整
个行动进展良好。他遂于11 月20 日返回马达累娜堡的指挥部。
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当隆美尔最后确信英国人是在进行一场重大的
进攻时,他搁置了原定夺取托卜鲁克的计划,并最终改变了整个部署。11 月
20 日,德国第二十一装甲师大约七十辆坦克突然扑向驻守西迪拉杰格的英国
第七装甲旅。英国第二十二和第四装甲旅急驰增援,但未能及时赶到。德国
第十五装甲师的出现更使英国人雪上加霜,它摧毁了第四装甲旅指挥部,并
俘获该旅旅长。这一天的战斗结束后,英国人又丢失了机场,损失100 多辆
坦克和大约300 名士兵。
这还只是开始。第二天,即11 月23 日,恰好是烈士星期日。
这是德国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难同胞的日子。这天早晨,隆美
尔把他的大部分坦克都掷向零散分布在西迪拉杰格周围的英军据点,夜晚来
临时,战场被数百辆燃烧的坦克照亮。事实上,英军每个兵团都受到了严酷
的惩罚。最惨的是第五南非旅,它损失了全部5700 人中的3400 人。这天,
英国遭受了自沙漠战开始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
隆美尔本人很明白,他无疑是这场“十字军战士”行动第一阶段的胜利
者。那天夜里他在给他的妻子露茜的信中写道:“看来危机已经过去。我很
好,心情很好,充满自信心。”虽然他处于敌众我寡的劣势,并经受了重大
损失,但他最终在战术上给英国人上了一课,隆美尔在这天共损失了12 名高
级军官和250 辆坦克。通过集中坦克力量,并与步兵相配合,同时使反坦克
炮,火炮和空中力量协同作战,隆美尔加强了他的力量,从而成功地克服了
力量上的劣势。“如果你不集中你的两辆坦克而让我仅有的一辆坦克去分别
进攻它们,那么两辆同一辆有什么不同呢?”后来他向一位被俘的英国军官
说道:“你们连续把三个装甲旅当作礼物送给了我。”
在第八集团军指挥部,无线电话报机损坏了。坎宁安在焦急地等着报告。
在“烈士星期日”,当他得知降临到到英军头上的巨大灾难时,一下子就垮
了。他考虑或许“十字军战士”行动已经失败,英军应当撤回埃及。这样,
他至少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重新组织力量,在神经几乎崩溃和犹豫不决
的情况下,他向开罗的奥金莱克紧急求援,要求总司今亲自到前线来视察。
奥金莱克立即飞往马达累娜堡,进行了一次简略的战况评估。他后来写道:
“我猜想隆美尔大概也比我们好不了多少,所以,我命令坎宁安继续保持攻
势。”奥金莱克的决心很坚定,他要求坎宁安“利用手中所有的力量毫不留
情地向敌人发动进攻,只到最后一辆坦克。”
实际上,英军计划并非全都落了空。就在两天以前,坎宁安就命令由新
西兰师、第四印度师和一个坦克旅组成的第十三军不等西线的装甲搏斗结束
就向前开拔。第十三军向北越过国境线迂回到轴心国防线的后面,直至拜尔
迪那西北面的海岸线。他们古领了卡普措,切断了驻守拜尔迪耶和哈尔法亚
山口的德军同西面的轴心国主力的联系。为胜利所陶醉的隆美尔,准备再进
行一次大胆的冒险,以减轻对他部署在国境线上的部队的压力。他这样对他
的高级军官说:“速度是致关重要的。我们必须用敌人的失败造成最大的震
惊效果。”11 月24 日清晨,当西迪拉杰格周围的英军还蒙在鼓里时,隆美
尔率领非洲军群和两个意大利师向东猛扑过去,直接穿过英军防线。他的目
的是越过国境线,威胁英军后方,迫使坎宁安停止攻势并转为撤退。他轻率
地忽视了他已经经受的沉重损失,还有克吕威尔将军的劝告,那就是,在开
始任何其他行动之前,首先应该清除西迪拉杰格周围的英军残余。
这一出其不意的快速进攻,使英军后方梯队惊慌失措,四散溃逃。这同
隆美尔在昔兰尼加发动的第一次攻势很相像。双方的部队在整整六个小时里
向东疾驰,结果双方混在了一起,士兵们不知身在何处,也下知紧挨着自己
的是敌是友。黄昏时,一个正在指挥交通的英国军警突然意识到他指挥的原
来是德军装甲部队。隆美尔本人,同克吕威尔将军一道,大半个夜晚都混在
英军部队之中。当时,这两个德国人正坐一辆大型的、封闭起来的装甲车中。
这辆装甲车是从英军手里缴获的,车上的德军标志在黑暗中不容易看清。
在这次大胆的冒险行动中,隆美尔正确地利用了第八集团军的混乱。但
他却忽视了奥金莱克的作用。如果单是坎宁安指挥部队,那么他很可能在遭
受轴心国这次打击之后就取消“十字战士”行动。但是奥金莱克却不一样。
他在马达累娜堡呆了两天,给沮丧的坎宁安和士气低落的部队打气。他说敌
人“正在利用四面出击的办法,想逼迫我们放弃彻底摧毁他们的目标。但我
们决不放弃,敌人一定会被消灭!”对于隆美尔,他这样描述,他是在作“垂
死挣扎”,但是他的日子长不了。他的那装甲部队得不到燃料供应。“我坚
信这一点。”奥金菜克最后结道。
他是对的。隆美尔向埃及境内推进了十五英之后,到了11 月26 日,他
的装甲车不得退回拜尔迪亚重新加油。有趣的是,他的部队快速向前推进时,
曾正好经过两个被很好地掩敝起来的英军供应站,里面堆满了第八集团军的
食品、燃料和水。
最后,隆美尔终于意识到他的攻击只是代价昂贵的绕圈子。当他发动袭
击时,力量均势朝着有利于他的一边倾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力量逐
渐减弱,英国人又发起新的攻势。就在隆美尔的非洲集团军坦克到拜尔迪亚
加油的那天夜里,第十三军属下的新西兰师突破德军包围圈,与外防御国的
英军连在了一起。托卜鲁克之围暂时得以缓解。在南面,第四和第二十二装
甲旅利用隆美尔的疏忽,袭击了德军遗留在西迪拉杰格待修的坦克。11 月20
日,隆美尔的坦克加油完毕,从拜尔迪亚向西直奔托卜鲁克而去,企图去增
援芨芨可危的围城部队。但遭到英国部队的迎头痛击,被完全阻住了。当英
国人后撤建立营地和夜晚休息时,德军才得以向西突破防线。
11 月25 日,奥金莱克返回开罗之后,他已做出两个困难的决定。在他
和总司令部全体人员看来,“烈士星期日”之后,坎宁安对敌人的惨重损失
视而不见,而一味企图后撤,是怯懦的表现。开罗总部参谋长,阿瑟·史密
斯将军认为“坎宁安已经丧失理智。他已不是原来的坎宁安了。”让他继续
留任,是拿第八集团军的生命和英国在整个北非的利益冒险。然而此时撤他
的职无疑是对本已低落的英军士气的再一次打击,同时又会助长德国人的威
风。德国人和意大利会把坎宁安的离职看作是对失败的默认。权衡再三,奥
金莱克最终还是下了决心:“不论对错,都得这样做。”11 月26 日,坎宁
安被免去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职务。他极不情愿地住进开罗的一家医院。
奥金莱克选中接任坎宁安的职务的,是陆军少将尼尔,M·里奇,奥金莱
克自称是把里奇硬安到这个位置上的。里奇原在奥金莱克的总参谋部任付总
参谋长,对奥金莱克的计划了如指撑,足可信赖。
里奇时年44 岁,是英国军队里最年轻的将军。他英俊、富有。最大的特
点是,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总能保持乐观。第十三军司令官戈德温·奥
斯腾将军这样评价他:“一个有信心的家伙——是个不错的人。”然而,他
忽略了一点——里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没有在实战中指挥过部队。
但这并不要紧。实际上还是奥金莱克本人亲自指挥,里奇只是起个付手
的作用。12 日1 日,奥金莱克再次启程前往马达累娜堡,在那里呆了10 天。
总司令亲临督阵,第八集团军官兵重振精神,继续进行“十字军战士”行动。
隆美尔也不甘示弱,虽然此时他的坦克数量只有英军的四分之一,到11 月
30 日,他还是再次成功地恢复了对托卜鲁克的包围。但由于后勤供应跟不
上,尤其是被打坏的坦克和武器缺少零部件,他渐渐无法顶住第八集团军的
压力。结果在一周之内,他被迫向西撤退40 英里,直到加扎拉地区(轴心国
部队事先在这里修筑了一条撤退防线)。
隆美尔的防御阵地从位于海岸线上的加扎拉向西南延伸四十英里,12 月
15 日,里奇从东面向该防线发起进攻,同时他派一个装甲旅冲过防线南端,
试图从背后切断敌人的退路。隆美尔也决心再坚持一天,以拯救他的部队。
意大利司令官由于担心他们的非摩托化步兵会被丢在后面,全力反对撤退计
划。尽管如此,12 月15 日,隆美尔还是下令开始撤退。从而在英国人完成
包围之前溜出了这个陷井。在3 周之内,轴心国部队丧失了他们9 个月以前
胜利进军时所占领的面积相当的一块土地。在英国人穷迫不舍的情况下,包
括意大利步兵在内的撤退队列仍然井然有序。在撤向艾尔·艾格黑拉
(ElAgheila)的过程中,隆美尔没法尽量减少损失,事实上,在12 月28
日,他还抓注了一个天赐良机,在艾季达比那附近袭击了一个孤军深入的英
军装甲旅,摧毁了英军37 辆坦克,而隆美尔只损失了7 辆坦克。
然而,不论隆美尔如何费尽心机,他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他第一
次遭到严重的挫折。“十字军战士”行动给英国人带来了一次轰动性的胜利。
刚刚进入1 月份,轴心国部队不得不撤离埃及前线,直到拜尔迪那和哈尔法
亚。从11 月18 日到1 月中旬,英军俘俘轴心国官兵3。3 万人,击毁坦克300
辆。英军损失的坦克虽比轴心国方面多,但人员损失却只有对方的一半。更
值得庆贺的是,他们夺回了昔兰尼加,并把隆美尔赶回到他1941 年3 月开始
发动沙漠战的地方。“此时我们终于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丘吉尔写道,
“这次我们确实值得庆贺。”
1941 年12 月,千里之外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沙漠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对英国远东领地的进攻迫使伦敦把原定投入北非战场的人力物力转向远
东地区,大约在年底左右,德国空军日益加强对马耳他的轰炸,德国潜艇也
开始在地中海中活动,同时意大利的袖珍潜艇对亚历山大港也进行了成功的
袭击。这一方面恶化了英军的后勤供应,另一方面改善了轴心国部队的供应
状况。1 月5 日,一支护航舰队给隆美尔送来了54 辆新坦克和大量的燃油。
现在,隆美尔觉得他又有力量对前沿的英军阵地发动一次攻击了,他明白这
些英军是不堪一击的。
1 月21 日,获得新番号的非洲装甲军团从设在艾尔·阿格黑拉的基地出
发,向北挺进,英军一触即溃,隆美尔迅速夺回艾季达比那和百达。隆美尔
原打算先发制人,以阻止英军再向前推进,但此时整个行动已演变成一次全
面的进攻。1 月29 日,隆美尔夺取班加西城。在这里,他获得了大量战利品,
包括1300 辆卡车。到2 月6 日为止,隆美尔已迫使给养奇缺的英军后退至加
扎拉地区。这等于后退了半个昔兰尼加省。在两周之内,里奇损失了40 辆坦
克,40 门野战饱和大约1400 名官兵。
里奇祸不单行:他的部下开始对他失去信心。戈德温、奥斯腾抱怨说里
奇“总是征求你的意见,但却朝相反的方向去做。”更糟糕的是,里奇越过
他直接向他的手下下达命令。结果,2 月刚开始,戈德温·奥斯腾就请求免
去他的职务。奥金莱克批准了他的请求,W。H。E。格特少将被从第七装甲师调
来接任戈德温·奥斯腾的职务。
有一些军官觉得里奇并不比戈德温·奥斯腾强多少。接任格特指挥第七
装甲师的少将F·W·梅塞维回忆道:“那时里奇真是快疯了。他今天全力向
这个方向反攻,而明天又改攻另一个方向。他还很乐观,说服自己不相信受
到了敌人的打击,一次当他正在思考反攻计划时,我向他汇报第一装甲师的
情况。他飞来见我,几乎认为我是一个颠覆分子。”
远在开罗的奥金莱克发觉不妙。他派他的老朋友,他信赖的顾问,陆军
准将埃里克·多曼——史密斯前往调查前线战况。他得出的结论是“里奇缺
乏足够的想象力。”并向奥金莱克建议撤换他。被这一报告搅得心烦意乱的
奥金莱克没有同意。他的回答是:“我已经撤换了一个司令官。在三个月之
内如果再撤换第二名的话,会影响部队士气。”就这样,里奇留任原职。
在剩下的整个冬季里,双方都暂时停止了战斗。进入6 月,双方呆在加
扎拉防线两边,相安无事。这条60 英里长的链形防线是英军修筑的。防线从
加扎拉起,向东南方向绕了一个40 英里长的“V”形,然后拐向东北,延伸
大约20 英里。防线上密布地雷。每隔一段距离,就筑有一个堡垒。每个堡垒
占地大约一到两平方英里,守卫堡垒的战士称之为“盒子”。整条防线上共
有6 个“盒子”。其中的几个,比如在比尔哈希姆的一个“盒子”,以其遗
留下来的带有阿拉伯色彩的地名而闻名。另外一些,是在荒地上匆忙建造起
来的。士兵们给它们起了各种各样的绰号,比如“爵士桥”、“联邦监狱”
等。
每个“盒子”的周围都环绕着地雷、带刺铁丝网、狭长的壕沟和碉堡。
每个堡垒里都有足够的给养,可以在受到包围的情况下坚持一周。在这些“盒
子”之间,英军坦克可以自由往返。它们的任务是拦截试图越过防线的德军
坦克,并且在任何一个“盒子”受到攻击时,提供机动支援。
5 月底,隆美尔已准备就绪,决定恢复进攻。由于步兵部队和一些坦克
已被用于对加扎拉防线北段的进攻,隆美尔计划率领非洲军和一个意大利师
向南绕过位于比尔哈希姆的“盒子”——这个“盒子”正处于防线拐弯处。
然后他就可以向北猛扑过去,消灭英军的坦克集群,并且可以从背后攻击防
线的其余部分。在此之后,他计划送给自己的特殊礼物是:夺取托卜鲁克。
5 月26 日,轴心国部队开始向防线北端发起攻击。隆美尔率领一万辆各
式机车,从比尔哈希姆以南迂回到英军侧冀。他留下一些意大利部队围攻“盒
子”,自己率领部队向北面和东面成扇形展开。在比尔哈希姆东北约5 英里
处,他首次与英军交火,第三印度摩托化旅很快被击溃,到中午时分,英军
至少有三个装甲和摩托化旅被吃掉。
但是,下午隆美尔遇到了出乎意料的麻烦。英军刚刚得到一船美制坦克
——新型的28 吨级“格兰待”式。这种新型坦克装有75 毫米口径大炮,可
以发射高爆炮弹,足以把德军坦克炸得粉碎。
到第二天傍晚,多亏英军的顽强抵抗,再加上新型“格兰特”式坦克的
威力,德军两个装甲师损失了三个之一的坦克,被迫停滞在“爵士桥”盒子
的外围。这里位于加扎拉主防线背后10 英里,处于比尔哈希姆和海岸线的中
间。轴心国部队退进一个大约100 平方英里的半圆形小块区域中,其周边环
布着英军的“盒子”和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