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轴心国部队退进一个大约100 平方英里的半圆形小块区域中,其周边环
布着英军的“盒子”和地雷。后来这里发生的白热化战斗使这一区域获得“煮
锅”的雅号。隆美尔在重整旗鼓。意大利工兵部队及时地通过雷区从西面打
通了一条甬道,但随后又被英军炮火封死。轴心国部队此时已成为里奇的囊
中之物。现在他可以集中他的坦克去碾碎隆美尔了。开罗的奥金莱克也发现
了这一良机,他致电里奇立即发起攻势,他强调说:“我们不能坐夫良机,
必须立即行动。”

但是里奇还没有准备就绪,他正忙于同他的两个军长诺里和格特召开一
个秘密会议,筛定各种行动方案。整整两天时间,这些英国将军一直在运筹
帷幄。而隆美尔已经重新组织好力量。6 月1 日,他在加扎拉防线上撕开了
一个巨大的口子,从而保证了他的后勤供应。同时,他还击毁100 多辆英军
坦克,俘虏英军3 千多人,消灭了第一百五十步兵旅,还摧毁了他们据守的
“盒子”堡垒。此时,里奇那打不掉的乐观主义还在作崇,他向奥钦金莱克
报告说:“这是一场壮观的战斗。我对第一百五十旅的事情深表遗憾。但是
我仍然认为我们的情况正一天天地好起来。”

在不断击退来自北面的一些无关痛痒的袭击的同时,隆美尔开始掉头向
南去攻击比尔哈希姆,位于加扎拉防线最南端的比尔哈希姆“盒子”堡垒对
英军的整体防御来说最为关键。所以,它也比隆美尔所想象的更为坚固。从
5 月27 日起就开始进攻这里的意大利部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守卫比尔哈希
姆堡的3600 名士兵绝大部分属于“自由法国战线”,由旅长皮埃尔·科尼将
军指挥。他是个高个子,蓝眼睛的法国人,被部下称为“老兔子”。隆美尔
原指望在24 小时之内拿下比尔哈希姆堡,但事实上他被迫花了一周多的时间
才如愿以偿,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北非我很少遇到这样的恶战。”

从6 月2 日到6 月10 日,德国空军出动轰炸机1300 多架次轰炸比尔哈
希姆堡,与此同时,隆美尔的地面部队也不分昼夜地进行炮击,隆美尔数次
向科尼劝降,但均遭坚决拒绝。6 月10 日,堡垒内的食物储备已消耗殆尽。
里奇下令放弃比尔哈希姆堡。科尼一马当先,率领他手下3600 人中仅余的
2700 人连夜杀出重围。翌日凌晨,当德国人冲进堡垒时,所剩下的仅是伤员
和一些丢弃的装备。

占领比尔哈希姆堡之后,隆美尔沿防线又挥师比上。余下的“盒子”一
个接一个地被他端掉。他运用快速机动战术抵销了英军新型坦克的优势。英
军坦克大量被击毁,结果到6 月份的第三周,隆美尔的坦克数量反而是英军
的两倍。

英军的加扎拉防线已陷于瘫痪。隆美尔现在把目光转向了托卜鲁克。


与前几个月相比,1942 年6 月英军在托卜鲁克的防守力量较为薄弱。这
一方面因为英军将人员、船只和飞机分散到别处,另一方面因为第八集团军
过多地寄希望于加扎拉防线。而奥金莱克也没有制订任何计划为堡垒的最后
防御作准备。早在2 月4 日,他发布的命令就体现了他的意图:不论隆美尔
进展如何,“一旦敌人处在可以有效围困托卜鲁克的有利位置,我无意继续
死守托卜鲁克。”对此,他的解释是:他不能把一整师的部队置于敌人的包
围圈中,他的计划得到伦敦的批准,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做好撤离托卜鲁克,
并在必要时炸毁贮藏品的一切准备。

现在已进入6 月,托卜鲁克新任守备司令是南非陆军少将H·B·克劳浦。
他手下有三万五千人,绝大部分是南非人,也有一部分英国人和印度人。同
克劳浦本人一样,大部分士兵都是初来乍到,很少有实战经验。以前埋设在
堡垒周围的地雷,早在11 月份“十字军战士”行动期间已彼突围的守军排除。
冬季时,人们认为托卜鲁克己脱离危险,又把剩余的地雷取出,埋没到加扎
拉防线沿线地带。

在6 月初噩耗不断的日子里,面对德国人一天天向北推进的咄咄逼人的
态势,托卜鲁克守军手忙脚乱地做了最后的努力来加强防御。虽然如此,他
们对于是不情一切代价死守堡垒还是撤离仍然举棋不定,他们也没有得到里
奇的任何指示。

英国的高层决策者们也同样踌躇不决。6 月15 日,最后一个“盒子”堡
垒陷落。奥金莱克收到丘吉尔的来电:“假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托卜鲁
克”。在随后的几次来电中,丘吉尔渐渐地把这个假定变成了命令。奥全莱
克回电说:“里奇正投入足够的兵力去保卫堡垒。”

里奇打算从堡垒向南再建立一条30 英里长的新防线。但6 月16 日,他
又命令驻守这条防线的英国部队撤至埃及前线。原因是这支部队已受到德国
装甲兵的沉重打击,必须修整。翌日,他们撤出了这条防线。6 月18 日,轴
心国部队再次完成对托卜鲁克的包围。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隆美尔后来写道,“托卜鲁克是英国人进行抵
抗的标志,现在我们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6 月20 日,在德国空军
的帮助下,第20 意大利集团军和非洲集团军开始向托卜鲁克发起攻击。在一
整天的时间里,150 架轰炸机出动580 架次。隆美尔的情报官,少校弗雷海
尔·冯·梅兰欣写道:“在这场我所见到的最为壮观的攻击战中,我们的飞
机俯冲轰炸英国人的环形防线。在我们的攻击下,英国人据点上空烟尘滚滚。
当我们的飞机俯冲轰炸时,整个德军和意军炮兵也都加入进去,这是猛烈的、
精心配合的火力网。大炮和轰炸机加在一起的威力是极其可怕的。”

南非部队在最后几天里匆忙布下的地雷阵地很快被清理出一条通道。德
国和意大利步兵蜂拥而上,双方开始肉搏战。坦克也随着步兵冲了上来。下
午将尽,托卜鲁克的陷落已成定局。克劳浦开始着手炸毁价值数百万元的贮
存品。同时,他还炸毁了大部分通讯线路,这又使他失去了同部队的联系。
下午9 点,在剩余的一条电报线上,克劳浦还在设法同里奇取得联系。:“局
势已经失控,”克劳浦在电报里说,“我的坦克都完了,大炮还剩下一半。”
他以悲痛语调最后说道:“如果你准备反攻,就通知我。”

不会再有什么反攻了。翌日凌晨6 点整,里奇发给克劳浦的最后一封电
报内容是这样的:“我不清楚战局如何,是战是降,请自行决断。”

6 月21 日凌晨9 点40 分,克劳浦缴械投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最


后进行的爆破为时已晚,收效甚微。倒是起到了妨碍他自己的通讯和机动的
作用。当隆美尔进城之后,收获颇丰:两千台车辆,其中包括三十辆可以使
用的坦克,四百门大饱和足够让他的装甲师开到埃及的燃料,还有五千吨食
品以及大量的弹药。

隆美尔取得这一辉煌战果只有用了24 小时多一点的时间,这是他想往已
久的。在给妻子的信中他这样炫耀道:“托卜鲁克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据
说他笑着对一群被俘得英国军官们说:“先生们,对你们来说,战争已经结
束。你们像狮子一样作战,但被当猴耍了。”第二天,他被告知,为了奖赏
他的英勇善战,希特勒特授予他陆军元帅军衔,当他接受元首授予的官杖时,
他这样对他的妻子露茜说:“我宁愿他多给我一个师。”

托卜鲁克的丢失对盟国来说不蒂一记重击。丘吉尔首相后来称之为“粉
碎性的和令人无法接受的打击”。听到这一消息时,他正在华盛顿与罗斯福
总统进行磋商。当时他的评论很简略:“很让人为难。”当时也在场的,丘
吉尔的参谋长,哈斯汀斯·莱昂内尔·伊斯迈爵士回忆说,那是他第一次看
到丘吉尔好像被什么刺痛了一样。

丘吉尔应该有所警觉。他个人的政治生涯处正在一个关键时期,更为严
重的是,他的国家的生存也面临危机,他返回伦敦之后,不得不面临一次下
院对他的战争决策的不信任投票。

他以较大的差额赢得了这次表决。但国家面临的困境却不是那么容易解
决的。现在通往埃及的道路畅通无阻,隆美尔正全力以赴地向前挺进。他对
他的士兵打下包票说十天之内就可以看到尼罗河。占领托卜鲁克后不到一
周,他们就就己攻到梅塞马特鲁。这里距利比亚边境只有140 英里,距离亚
历山大几乎只有一半的路程。

隆美尔愈来愈近,开罗和亚历山大也开始行动起来。军官和官员们忙于
焚毁文件,英国大使馆和总司令部上空升起浓浓的烟幕。城郊道路上挤满了
小汽车和卡车,火车上也挤满了难民。在亚历山大,害怕金融崩溃的顾客一
天之内就从勃克莱银行取出了一百万英磅的现钞。在开罗,商人们试图趁乱
投机取巧。有人囤积居奇;还有人劝诱没有出走的居民购买绷带以防空袭。
在这场混乱中,唯一处变不惊的是那位既快活又庄重的英国大使马尔斯·拉
姆普森爵士。他在穆罕默德·阿里俱乐部举办了一个有80 人参加的宴会。他
说:“这样隆美尔来到时,就能知道我们在哪里。”

奥金莱克到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6 月25 日,他飞往梅塞马特鲁,宣
布解除里奇的职务,由他亲自指挥第八集团军。他将第八集团军从梅塞马特
鲁撤往阿拉曼。在这里,英军事先加强了防御。阿拉曼在埃及边界以24O 英
里处,距亚历山大只有60 英里。这里处于一个瓶颈地带,易守难攻。它北临
地中海,南面的山峰又构成了七百英尺深的科特腊洼地的边缘部分,难以逾
越。

奥金莱克在这里挖壕固守。在以后六周时间里,他同士兵住在一起,睡
在露天,吃简易食物。他试图用自己的镇定重新鼓起第八集团军将士的士气。
整个七月,隆美尔不断地冲击英军的阿拉曼防线。但奥金莱克熟练地运用防
守和进攻相结合的战术把他死死牵制住了。

但是,无论如何,对丘吉尔的内阁和英国公众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奥金莱克不得不为过去数月里第八集团军的损失,尤其是里奇的指挥失误承
受指责。丘吉尔和英国公众短时期内无法原谅他的过失。奥金莱克本人的声


望也由于他挑选的那些下属司令官的失误而一落千丈。丘吉尔觉得他必须再
次撤换他的沙漠战指挥官,以此来唤起公众的士气。

于是在8 月份,两位新人物抵达沙漠战区。一位是哈罗德·阿波特·平
历山大将军,他曾指挥过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他是最后一个撤离海岸的司
令官。他家境富裕,镇定自若,具有一流的军事指挥才能。据说在那场危险
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亚历山大仍然能一丝不苟地,平静地坐在铺着一尘不
染的台布的餐桌前,品尝烤面包片和果酱。如今,他奉命前来接任奥金莱克
中的职务。

另外一位是陆军中将伯纳德·L·蒙哥马利将军。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性
急易怒、健谈、冷酷、不落俗套。他的性格和亚历山大格格不入,但这并不
妨碍他们之间迅速建立起一种高效的合作关系。

8 月12 日,就在蒙哥马利准备走马上任,接替里奇任第八集团军司令的
前一天,他同亚历山大两人在开罗牧羊人旅馆具有穆斯林风俗的休息室里一
起喝了下午茶。就在这里,亚历山大只给他的新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官下达了
一个命令:“到沙漠去打败隆美尔”。54 岁的蒙哥马利受命于危难之时,神
情坚决地踏上了征程。


D 对胜利的严酷考验

蒙哥马利力挽狂澜——与一支久经沙场军队较量的教训——一
个使轴心国受骗上当的精心骗局——英军一次毁灭性的炮击——穿
越50 万颗地雷——蒙氏的“增压”打破了一个皿腥的僵同——元首
一道不可思议的命令——轴心国的西撤

1942 年夏末之时,每个人都感觉到大战在即,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无
论是在亚历山大城的酒吧还是在英国第八集团军的驻地阿拉曼,英国人都在
无休止地散布着种种道听途说。能肯定的事情只有一件:即将打响的这场战
役将会使北非大漠所经历的任何一场战役逊色。

在阿拉曼地区的轴心国部队离英军的防线只有数千码的距离,轴心国的
防线处于守势,它从地中海岸怪石嶙峋的圆丘向南一直延伸40 英里,直至科
特腊洼地。轴心国军的这一所谓阿拉曼防线不太可能遭到英军的侧翼包抄,
如果英国人打算穿过,他们只能从正面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从8月到10月,日复一日,英军的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地抵达阿拉曼:41000 
名兵员、800 门火炮、1000 余辆坦克——其中包括在托卜鲁克失陷后,罗斯
福允诺送给丘吉尔的300 辆新型36 吨级“谢尔曼”式坦克。英军坦克指挥官
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这些美制坦克上。“谢尔曼”式坦克配备有75 毫米口径火
炮,其射程超过了除德军V4 坦克以外的任何一类轴心国坦克。德军的V4 型
坦克配备了一种新式长炮身火炮——然而,隆美尔只拥用30 辆该型坦克。

尽管在过去7 个月中,形势出现了根本性逆转,而且轴心国部队还筑起
了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但是,英军之中并没有多少人悲观失望。在8 月13
日达到后的几天时间里,蒙哥马利中将——在部队中,他被称为“蒙蒂”—
—已给部队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在他雷厉风行的引导下,第八集团军的一批
幻灭者很快就明白了一个严竣的现实:已不会再有退却。为了表明他确实是
说一不二的,他废除了奥金莱克的应急计划。该计划打算在隆美尔突入到阿
拉曼时,让英军撤退到沿尼罗河三角洲一带的第二道防线。“这决不是计划,”
蒙哥马利咆哮道。“在我们后退10 码时,”他告诉他的部队,“我们就将丧
失掉战争价值的一半。”他宣布他将要焚毁这些文件。他还采取了一些其他
安抚人心的措施。他发现一群英国兵正在开挖通向后方的战壕,就告诉他们
说:“你们给我住手——你们永远也不需要它们。”蒙哥马利派出卡车载回
的一切都只是取决于后方所需。他对全军官兵发出了一个直言不讳的敦促
书:“从现在起,第八集团军不会把一码土地丢给敌人,士兵们将战斗下去,
直至以身殉职。”

蒙哥马利是一个苛刻的、严格要求纪律的人,他希望他的命令能够得到
毫不含糊的遵从,“我不想听到任何牢骚”,他说。更有甚者,他甚至在小
问题上也绝不容忍偏错或违纪现象。参谋军官们不久就学会了坐在杉木桌
边,按时进入铺着洗得干干净净的亚麻餐桌布、摆设着擦得锃光发亮的餐具
的崭新集体食堂里。一支松松跨跨的军队,按照蒙哥马利的观点,就是一支
被击跨了一半的军队。

但是,并非所有军官一夜之间就对蒙哥马利心服口服。一些人对这位将
军的独断专行极为恼火。关于“道歉蒙蒂”的笑话到处都可以听到。在一个
笑话里,一位精神分析学家被圣值得召到天堂:“上帝有点不对劲,他认为


他就是蒙蒂。”有人后来就打算为蒙哥马利编造一个纹章学式的座右铭:“失
败时,威武不屈;胜利时,承受不起。”但是,赁借着政治家的技巧,这位
新上任的野战将军与军队中下层官兵产生了强烈共鸣。就他的黑贝雷坦克兵
团(他说“抵得上两个师”)和那些公正的隐喻而言,他被证明是对伤痕累
累、情绪低落的第八集团军的一针强心剂。“你们的任务就是干掉德国人,
他告诉他的部队,”“那怕是随军牧师,一天一个,星期天干两个。”

但是,能扩大豪哥马利的影响力的还不仅仅是他的推销术和小伎俩。前
线部队对他们的指挥官最为佩服的素质是在战斗中获胜的能力。就在蒙哥马
利上任前,第八集团军就已走马灯似地让一系列不称职的指挥官统率过,这
些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隆美尔牵着鼻子走,反复受骗上当。现在,这支部
队所需要的就是新指挥官能够在抵抗轴心国军队的战斗中,带领全军走向胜
利。这一机会不久就将来临。

8 月30 日夜间,隆美尔为彻底击跨第八集团军并突破到开罗和亚历山大
城,进行了最后一次努力。德军的作战计划需要调动隆美尔的大部分军队—
—其中包括4 个坦克师——向毗邻科塔腊洼地的甫部地区展形攻势,随后,
调转锋芒,向北直插向海岸,切断第八集团军与其基地的联系。

这次行动成功如否完全取决于速度。英军已在战斗发起地区层层布雷设
防,而隆美尔的部队为了在雷区中扫清道路则浪费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
当最终冲出雷区后,隆美尔改弦易辙,把他的攻击目标对准了东北方向一处
被称为阿兰·E·哈尔法亚山岭的地理制高点。蒙哥马利早已预料到这一变更,
他让部队为那些美制“格兰特”型坦克挖好地面掩体,不动声色地隐藏了起
来。这样,隆美尔的坦克、卡车队伍就出乎意料地遭到了英国装甲部队无情
的打击,连续两天两夜,德军辽为英国皇家空军所猛烈轰炸。9 月3 日,隆
美尔退了回去。这次他损失了49 辆坦克。

第八集团军现在才明白,他们已有了一位可与“沙漠之狐”相提并论的
指挥官。不久,事情就变得更清楚了,蒙哥马利正打算采取主动,抓住战机,
准备与轴心国军队进行一场决定性的撕杀。但是,他的战事准备迟缓,并因
此遭到了伦敦上层人物的批评。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对于这场大战迟迟不能
发起,显得没有耐心。“我的下一件麻烦事就是阻止温斯顿,不要对亚历山
大和蒙蒂大惊小怪,不要在还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就怂恿他们上阵。”帝国
总参谋长阿伦·布鲁克将军这样写道。布鲁克是对的。丘吉尔正在催促蒙哥
马利于9 月份就发动进攻,强调有必要在秋季以前击败隆美尔。因为11 月8
日,英美盟军将要发起代号为“火炬行动”的大规模登陆作战,突入法属阿
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丘吉尔觉得,如果能在阿拉曼取得胜利,就能迫使在北
非的法国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