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名叫纸鸢。原来是五代时,李邺在宫中放装有竹笛的纸鸢,迎风发声近似古筝,于是风筝由此得名。风筝的制作有悠久的历史,用料讲究,结构合理,形象逼真,放飞平稳。一般都以竹料为骨架,先把竹料放在水中浸泡,然后用微火慢慢烤,再用刀把竹条修理干净匀称,再用结实的线捆扎。牵风筝于高空,一线在手,两眼望天,风头哨鸣,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自古以来为什么铁岭人喜欢放风筝的主要原因,也是这里的一个特色,我所以写放风筝,原因之一是因为任辅臣喜欢放风筝,这是他从小就有的一个爱好,可以说是铁岭人的一个光荣传统,也是铁岭人为什么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的主要原因。
对于任辅臣来说,他的风筝与他的人一样都有一根线索牵引着,不论他到哪里都有一种力量与他相连,他如同一个风筝,中国如同一根线索牢牢牵连着他。任辅臣从小就向往风筝的世界,喜欢风筝,也许是他天资聪明,到了10岁那年他就能做一手好风筝。有时他自己也幻想做一个好风筝,象风筝那样飘浮在空中,飘向遥远的地方,飘向理想的彩霞里。尽管他不知上有天堂,但他幼小的心中早已有了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就象风筝似的飞翔,尽管有线牵着他也想飞舞着,飘浮着。他多希望自己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啊!他多想自己能够学到一手生存的本事啊!他多想象那些有钱人那样天南海北地闯一闯啊!可是他不能,现实社会不仅是贫穷和落后,也是非常残酷的,是贫穷使他一次次失去了美好的机会,是落后的制度使他失去了做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尊严。当他有时间和舅舅读课文时却遇到许多难以想像的问题,由于舅舅文化层次有限,任辅臣提出的许多问题舅舅不能解答。舅舅读车他也读车,舅舅读马他读马,舅舅念东方的主人他也念东方的主人,可是这东方的主人是谁他不明白,问舅舅也是一问三不知,回答不出来。素有真才实学的老秀才第一次在小外甥跟前沉默不语,他在思索东方的主人到底是谁?应该是谁?他这一生都没有弄明白,不过,他告诉任辅臣东方的主人就象风筝一样自由自在。有了风筝就有了东方的主人,有了风筝就有了自由自在,也就有了做人的尊严。从此,在任辅臣的心中多了一层心事,他要找到答案。写到这里我陷入了一种思索中不能自拔,现阶段的孩子有几个想这些问题的,他们的眼里除了吃喝还是吃喝,没有一点政治头脑,没有一点关心别人的心怀。也许一家一个小皇帝,家家都有人宠爱他们,可是家长不知道这种宠爱实际上是害了他们,孩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一天到晚除了花言巧语骗人家,几乎没有别的能力。这样的孩子与任辅臣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地之差,也许写到这里时,许多家长才弄清我为什么不写畅销书来写任辅臣,不写那些阿猫阿狗是为了什么,实际上是为了下一代活得更好更幸福或者说更有人样!
然而,人活着不是目的,人活着要做许多事。有的事是为自己,有些事是为别人,还有些事是为国家,在这样大是大非面前选择什么这才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比如象东方的主人是谁这样的问题任辅臣没有找到答案,虽然他在努力寻找却不能如愿,但他的风筝做工越来越精。他制作的大型蜈蚣风筝不仅精致,而且放得比任何人放得风筝都要高,每年春季在银洲城郊举办一次风筝比赛,他总是名列第一第二,这是有史册可查的。如果说风筝改变了任辅臣,也改变了铁岭,更改变了铁岭这一带的环境。那么正值年少的任辅臣,好学之心是何其强烈,每天他面对许多流浪儿童,从他们的身上他感受到一种耻辱,一种悲哀。每天他从那些有钱的孩子身边经过时,他总是羡慕他们能够读书学习,他心里是多想进学堂啊!也许是天意,光绪21年任辅臣的家境稍有好转,12岁的任辅臣考入了银岗书院,这是铁岭最大最好的学府,也是他曾祖父读过书的地方,前面说过在这里出过周恩来,曾宪文,邓士仁,石琰。银岗书院始建成于1675年,是东北三省建院最早保存最好的清代书院,其创建人郝浴是清代最有影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和诗人。1962年6月,周恩来视察铁岭时说:“我12岁在银岗书院读过书。”周恩来是1910年在银岗,1896年任辅臣在银岗,任辅臣无疑于是周恩来的学兄,而1924年任栋梁也入银岗,父子是校友,当然这时侯任辅臣已经牺牲6年了。然而,银岗书院似乎成了革命家的摇篮,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当时全家人为任辅臣高兴,为河夹心村高兴,也为他准备了足足一个夜晚。上学那天,父亲领他来到学院,前前后后看了一遍,脸上绽开了花一样的笑容。任辅臣更是欣喜,跑着跳着,庆幸自己终于有了一次进学堂学习的机会。那时的校长还不知道这小子日后会成为世界名人,根本没有把他当回事,想也没想就把他编在一个班里,象普通学生那样对待他。此时,铁岭名士刘东 ,曾宪文等主持银岗书院,主讲举人臧耀辰赵维城等,都是著名的学者。任辅臣在银岗书院读书四年,学业大有长进,同时接受了良好的爱国思想的教育。
时间飞速向前,日子如水,转眼几个春秋就过去了,任辅臣渐渐长大。四年的银岗书院的学习,任辅臣努力钻研勤奋好学,他的学业大有长进,眼界不断开阔,但他的理想依然是要象风筝一样飘荡在高高的空中,飘向更远的地方。时光如水,转眼间任辅臣又长大了许多,为人处事不再是小家子气,而是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才气和独立的性格。他始终不渝坚信着自己的理想,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是一只风筝,我要飞出铁岭。”这不仅是他的肺腑之言,也是他从小就立下的志向,现阶段的孩子有这样的志向吗?即使有,他们的家长肯同意吗?而任辅臣却与众不同,与那些同年龄孩子更不一样,这时侯他似乎早已看出了什么问题,靠卖秫秸和瓦盆的日子不能长久,必须走出乡村,走出铁岭,否则他的理想就很难实现,贫寒的家境也难改善。也许正是这样的人生处境使他产生了一种人生观,他干什么都不满足,总想方设法思索着到外谋生。也许这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机遇吧?这是一个多好的认识,十二分的开端啊,如果中国人都有这种意识,我相信用不了几年中国就会再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惜的是在那个年月,旧中国没有多少人想着建设祖国,没有多少人想着为人民服务,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能有闲情逸致搞爱国主义,只有任辅臣有这种认识,只有他才能走入伟大人物的行列。如果说这是银岗书院的功劳,是曾宪文启蒙的结果也是可以的,毕竟他们都有爱国主义的思想。也许命运的巧合,或者说命该如此,天降大任与斯人也。恰巧有一天,任辅臣忽然听到一个消息,说铁路上需要人。原来,在光绪24年(1899年)根据中俄秘密协议,沙俄当局开始修筑经过铁岭的东清铁路支线,(由哈尔滨经铁岭沈阳至大连)当时在铁岭银州召收雇员,途径铁岭的满清线的沙俄机构也在其中,他们决定在银州城内召收雇员。消息传来,年仅15岁的任辅臣高兴得几天几夜不睡觉,一有时间就往车站跑打听消息。因为迫于家境,他想到这里来试试,盼望已久的希望总算是有了一个机会,他想报名应试,多挣钱缓和家庭的经济困难,但他又担心人家不收自己。世事大变化,人间多苦难,他一个15岁的少年娃有多大能耐。当任辅臣把这一想法跟父母一说时,这对饱受贫苦生存的中年夫妻十分高兴,立即赞颂地说:“别管人家用不用?先去应试。考不上不要紧,也显示一下你的才能。”任辅臣就这样带着父母的嘱咐离开家门走上了一条理想的路。此时此刻,走在路上的任辅臣幻想着如果他真的考上了,从今以后他的家就再也不愁吃穿了。他哪里想到,此一去,他的命运就有了转折,此一去,将他的人生带到了一个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途。1900年,铁岭爆发了庚子之变,俄国军队以镇压义和拳为借口,入铁岭城大肆掠夺,给铁岭人带来重大灾难。而日本更是变本加厉,开始悄悄进行侵略准备。
六、趁机打劫的日本人
我想在这里多说几句,因为明年就是抗日战争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日,而日本与辽北又有极大关系,所以在此提出来是让人民知道日本人在辽北统治了多少年,犯下了多少罪恶。我现在有些不明白,当年日本人为什么要到中国来,是谁接受了他们,而且放任他们横行霸道肆意屠杀中国人民难道也是为了修筑铁路?其实上面提出的沙俄修筑铁路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就是这件好事让沙俄与日本在中国进行了数不清的战争,他们都想方设法从中国吃掉对方的利益。类似这样的战争本来应当让他们回到他们自己国家去打,可是当时中国的大清国腐败无能,不仅不能拒绝,相反还提出保持中立国家的地位,致使中国人成为战争受害国。事实上,这场战争与中国无关,但他们在中国进行战争这就与中国有关了。尤其是日本人,侵略中国图谋已久,早在1874年3月,日本就出兵侵占台湾,向满清政府勒索了50万两白银的赔款。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战争,并于次年4月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强行割去了中国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他们在1894年进行了旅顺口大屠杀,为的就是与俄国争夺东北这块肥肉。可是中国政府腐败无能,一次次割地赔款,葬送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从1899年中俄密约,沙俄出钱,中国出人开始修筑途经铁岭县的东清铁路专线,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路啊?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条掠夺中国财物的专用设备,是一条把中国所有财物统一计划运输到沙俄去,这样的好事岂能让沙俄独占鳌头?于是引起各国纷至沓来,都想吃掉中国这块肥肉,那些有野心的国家便组成联军开始侵略中国,最大的一支可能就是八国联军,如果我没有猜测错,争夺利益的战争是外国人首当其冲的,这可能就是八国联军攻北京的主要原因。为了早日得到效果,沙俄与旧中国秘密协议,首先修筑一条铁路,而与此同时日本也在修筑,于是双方都在中国招工,日本的野心更大在招工的同时也在中国加紧侵略者的步伐,双方为了争夺中国的辽东半岛爆发了日俄战争。而腐败的中国清朝政府竟然宣布保持‘中立’,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玩笑,不知当时那些臣子们是什么样的水平,也许连小学水平都不如,哪能有这样的国家,哪能有这样的政府,可是当时的清朝政府就是这样腐败无能,就是这样以割地赔款为生存葬送了中国。
1904年2月,日本与沙俄为争夺在中国辽东半岛的殖民地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就在辽宁省境地。日军对俄军不宣而战,日军采取肉弹战术,拼死攻克了沙俄军队固守的旅顺,而后又驱军北上追赶沙俄军队。俄军退至辽阳,并集结重兵组织奉天大会战。北上的日军在辽阳首山遭遇俄军顽强抵抗,屡攻不下,伤亡惨重,后来日军派人到辽西收买了冯麟阁和金万福的骑马武装数千人,组成花膀子队,也就是后来的忠义救国军。这支骑马武装从辽西挺进,出其不意抄袭辽阳首山,夹击俄军,致使俄军溃败,丢失辽阳又败沈阳,最后不得不退辽北,日军乘势追击战火烧到了辽北。当时进攻辽北的有三支日军:一支是以乃木希典为司令官的日军第三军,这支部队于1905年从抚顺奉天方面北追俄军,经铁岭至法库。当时的法库和康平一带及城北刀兰套海还有八孤家子等地都是日军前沿阵地,日军还在法库大孤家子和三面船等地设立兵站和野战仓库,作为后方基地的野战医院。乃木希典率第三军从1905年2月侵占法库,同年12月9日率军离开,时间长达十个月零八天。另外一支部队是攻占铁岭城区的日军第一军,当时俄军原打算据守铁岭,阻击日军北进。俄军于县南各屯修道路,以备运兵,又于邑之南修战垒,据凡河以抵御。俄军还在龙首山一带修工事,挖堑壕,设炮台,以拒日军,同时掩护从抚顺方面退回的俄军。同年3月,日军在陈千户屯击破俄军懿路防线,进占范家屯和新台子火车站。日军菊池大队由张楼子渡凡河,与攻占树芽屯的小原联队会合,合队攻城南八里庄。俄军利用驻跸山,龙首山,开炮轰击,这时正从铁路沿线北进的日军第一军之一部,因铁路被俄军破坏遂溯辽河面是上,龙尾山高地,俄军不支,死尸狼籍,溃不成军。俄军遂焚烧铁岭火车站及粮食物资,炸毁城北铁路仓皇北去,日军于当日占据铁岭。第三支军是攻占开原的日军第四军,日军攻占铁岭的同时,开原为日军秋山支队攻占,当时日军第四军兵站本部设在当时开原城东南角的小孙家台,同年8月,兵站司令部迁居开原火车站。日俄战争后期,俄军败退至昌图老城北与日军屯兵相持,日军则屯兵昌图老城南,双方相持至8月间。9月5日,日俄在美国朴茨茅斯签订停火协议,实际上停火线划在昌图二道沟今、昌图站一线,当年10月以后,这批日军参战野战部队陆续撤出,由其他部队替代。这时的沙俄在东北的势力越来越弱,最后不得不被日本关东军赶出了东北,然而40年后,当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到关键的时侯,在列宁领导下的苏联红军终于重新杀了回来,再次赶走了日本驻防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报了这一箭之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我所以写出这段历史,绝对不是没有资料凑资料没话找话,完全是因为任辅臣的家与日本侵略者有关系,与铁岭有关系。从1905年至2005年这一百年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越来越大,这一百年里日本人对中国进行了数次战争,而每一次战争都给中国人带来数不清的灾难,即使现在他们也是野心勃勃恨不得把中国吃掉。当时驻守在辽北的日本军队有许多,不但有野战部队,铁道守备队,还有宪兵部队,工程兵部队。日军在辽北穷兵黩武,犯下了数不清的侵略罪恶,日俄之间的战火使辽北人民蒙受了深重灾难。在这里日本人动辄以“俄国探嫌”为名,抓捕和枪毙无辜百姓,抢夺财物,奸淫妇女。为这铁岭人非常痛恨日本人,任辅臣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当俄国人在铁岭招工时,任辅臣考虑再三才来到俄国招工办报名。然而就为此,任辅臣留下了祸根,有一个叫小泉的日本人对他恨之入骨,起初是让任辅臣到他们日本的株式会社,并说给予他重金,可是任辅臣没有去他不愿与日本人来往,更不愿为日本人工作。这下气坏了小泉和日本人,于是他们经常找任辅臣的麻烦,尤其是以后发生的事让谁听了都是触目惊心。
如果说从1905年日本军队侵略辽北,到1945年日本投降,整整40年时间,日本人在辽北犯下了滔天罪行。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军队认为军事占领已经达到目的并得到巩固,更加肆无忌惮地寻衅滋事,制造武装冲突和流血事件,常常以军事演习为借口横行城乡各地,耀舞扬威,辽北人民生活在这种阴影之下。由于辽北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日本侵略者在这里营建了侵华军事基地,他们利用铁岭等地交通便利的条件建成了许多军用仓库和卫戍医院兵工厂等,特别是关东军仓库铁岭支库更为闻名。据日军所编《铁岭支库略历》记载,该库不仅向长春临时仓库和日本国内东北驻军运送大量物资,而且在“九一八”事变过程中,屡次将军用物资补给送往前线。日军所到之处所用物资都通过辽北这片后勤补给基地进行,日军不仅巩固了在辽北的军事统治,还加速了对其他地区的军事占领,以达到他们掠夺经济的直接目的。日俄战争后,日本终于攫取了在南满地区的一系列特权,并于1907年成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以经营铁路作为侵略活动的物资基础。在这期间,任辅臣对日本军队的行为深恶痛绝,看见他们每天把大批从各地掠夺来的财物运往前线,他感受到这是一种耻辱,于是他利用俄国人来制服日本人。然而,日俄战后,俄罗斯是战败国,日本人在这里享有特权,他只能眼巴巴看着他们横行霸道。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出这一段历史的真正目的,我想在这里做一个比较,看看是谁侵略了中国,是谁让中国老百姓过上了牛马不如的生活。其实现阶段是一目了然,日本也好,俄罗斯也罢,他们在中国修筑铁路目的都是为了经济掠夺。日本满铁在关东军支持下,开始全面露骨地霸占东北铁路及其他水陆交通设施,长大、平齐、四梅铁路在辽北境内的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县穿过,有大小车站28个。辽北各地的粮食及其他物资都通过铁岭站开原站昌图站等大小车站源源不断运往外地,直达日本国内,据报载,仅1944年,法库县的“出荷粮”通过铁岭车站和新台子车站运输的大米就多达900万斤,其中大部分运往日本。一个大米就是如此,其他物资又如何?一个地方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又是如何?这些情况不能不让我们回顾,不能不让我们反思,痛心疾首后,我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太恶劣了。这样的生活中国人岂能忍耐?我想这就是任辅臣当初为什么要选择俄国而不选择日本的主要原因,这就是任辅臣想改变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最初意识,虽然当时还不够彻底,但这是多好的开端啊?
除了垄断交通,日本侵略者在东北还垄断金融市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辽北设立的金融机构中,除了横滨正金银行铁岭开原分行外,还有朝鲜银行铁岭开原出张所,以及日华银行、铁岭银行、正隆银行、奉天银行和大兴公司,而金融会、金融合作社则每县都设有分支机构,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信贷业务从辽北地区获取了大量利润。实际上,日本摧毁了辽北民族工商业,其采取的直接手段就是实施经济统管政策。因为辽北地区本来就是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经济较以达的地区,由于多年辽河河运的开发,铁路的通车大大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比如糕点制作业和皮革鞋帽业,还有粮油加工业均已形成一定规模,可是由于社会秩序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特别是日本伪满州国实施经济统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