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倒桓(全)-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无不大惊失色。事后,仲堪对刘迈说:“卿真是个狂人!桓玄晚上一定会派人刺杀卿,我可救不了!”刘迈却泰然自若,仲堪强令他离开江陵避避风头,果然有刺客追杀,刘迈仓皇逃窜才得以脱身。      
然而,桓玄入京掌权之后,这个刘迈突然又冒了出来,向桓玄求职。      
“你以为本公不会杀你吗?竟然还敢前来拜见?”      
桓玄吃惊地问。      
刘迈则满脸堆笑地回答说:“古人有射钩(管仲、齐桓公故事)、斩祛(渤缇、晋文公故事)的美谈,加上迈的话,正好是三人。”      
这句话,既把桓玄比作桓、文一流的明君,又抬高了自己的身价,桓玄颇为欣赏,于是让他作了刑狱参军,此时则已经升迁为了晋陵太守。      
他是个说话行事不经过大脑,而且又趋炎附势的人。      
在几天前,由于目睹刘裕和王元德兄弟的果断行为和魄力,他浑浑噩噩的就加入了倒桓党。然而,这几天来,他日思夜想,却对自己当时的莽撞举动悔恨不已。      
——只有那么几个无权无势的寒人,就想和雄据天下的楚帝桓玄抗衡,这岂不是死路一条?      
他觉得自己是掉进了陷阱,感到绝望灰心。      
正当他呆呆的坐着时,下人送来一封书信。      
“是谁的?”      
“从宫中送来的。”      
“啊!”      
刘迈连忙跳了起来,好像被雷击中了一样,脑子一片混乱。      
他洗了洗手,便手指颤抖着打开了书信。      
这是一封很寻常的皇帝写给宠臣的手诏,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不过,信中的几句话却让刘迈不禁心惊肉跳了起来。      
“……现在北府的那些人情况如何?前几天卿到刘裕那儿,谈了些什么事?……”      
这些字眼像一支支利箭般插进刘迈的心,让他目光呆滞,畏惧感笼罩了全身心。      
——事情败露了。      
他想,没有别的可能了,这封信是陛下试探我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那就和那帮叛贼一样,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咬了咬牙,大声让下人备车,风风火火的赶往宫中。      
桓玄一开始很轻松悠闲地接见了刘迈,但当对方结结巴巴地把来意说明之后,这位楚帝陛下立刻脸色惨白,虽然拼命掩饰,但手脚还是忍不住颤栗了起来。      
“你……来的太好了!”      
他口不择言地立即封刘迈为重安侯,让刘迈离去之后,他又下令侍从去把桓谦和卞范之找来。      
抱着焦急的心情,他在书斋里不停地走来走去,开头的惊恐和畏惧渐渐变成了无法抑制的愤怒。      
“何无忌他们还好,就连刘裕也敢背叛朕,枉朕前段时间对他殷勤接纳,没想到最后还是反了!”      
他又想到了刘迈,刚才没经过思考就认为他是忠心护主,但仔细想想,要是他真忠心的话,至少也应该把刘裕的使者扣押下来吧!由此可见,刘迈也只不过是个墙头草之流的东西。      
“混账!全都是混账!”      
桓玄的胸中满溢着怒气,当桓谦、卞范之两人赶到时,他立刻下令将包括刘迈在内的京师倒桓义士尽数诛杀。      
“一个也不要让他们逃掉!教世人看看叛徒的下场!”      
他的嗓音不由自主地变得尖锐了起来。        
捕杀迅速开始了。      
大约在晚上七点左右,王元德兄弟的府邸被上百名士兵团团围住,开始向里冲锋。      
“出了内奸,密谋已泄!”      
两兄弟不禁都为之而扼腕悲叹,拿起弓箭,带领会武艺的下人们一同浴血奋战,迎击敌兵。      
他们毕竟是从弱冠之年就已在北方举义对抗强敌的勇士,此时背水一战,无不以一当十,经过十几分钟的肉搏,杀伤了十来名官军,将敌人赶到了宅门外。      
“仲德!”      
在夜色中,兄长悲声大喊着:“你快带上方回(元德的儿子),从后门退走,由大哥为你掩护!”      
“不,我们兄弟俩要走就一起走,要死就死在一块儿。当年在北国军败,还不是一起逃了出来?怎能轻言‘死’字!”      
仲德也怒吼着。      
“你这个笨蛋!再废话谁也逃不了了!快走!”      
“如果逃不了,那就一同战死好了!”      
“我们都死了,谁来照顾方回!”      
元德的眼睛里放着野兽般的光,狠狠地瞪着弟弟。      
“只要你能活下去把他抚养长大,那大哥我也死而无憾了!”      
“大哥……”      
“仲德。”元德声音低沉的说:“前几天和我们见面的那个刘下邳,是愚兄由北到南几十年间从来没有见过的豪杰,将来必将成为强有力的大人物。你和方回去依附他,日后也将留名青史,成就一番事业!”      
“我……”      
“快走!”      
“是!”      
两兄弟最后一次紧紧的互握双手,一阵剧烈的悲痛袭卷了全身,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永别了!”      
元德大声狂笑着,带着眼泪挺刀向外冲去;仲德则快步冲进卧室,抱起侄子方回,像猿猴般轻捷地从后墙翻了出去。      
当他脚板着地,身子前倾的那一刻,院子里突然火光冲天,响起了恶魔般的喊杀声。      
“大哥!”      
仲德在心中泣血悲号,快步奔逃,终于消失在黑暗的街巷之中了。      
第十二回 讨伐      
建康起义失败的消息传到京口,是在二月二十九日。      
“真是不幸。”      
众人都为死难的京中义士颇感哀痛,片刻沉默之后,刘裕沉声说:      
“历阳的情况至今也还没有传来,诸葛长民成功的希望大概也已渺茫。到了现在,也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在战场上打倒桓玄了!”      
“是!”      
在这一天多的时间里,由于大量新参加的人手,倒桓义军已经达到了将近两千人之多。      
这些人,有奋起倒桓的志士,有投机取巧的冒险家,有孤注一掷的赌徒,也有为起事者魄力所感召的普通人。后来刘宋王朝的开国功臣,几乎每个人的履历上都记下了“从平京邑”的标签。      
例如:刘裕的堂兄刘怀肃,此时在费县担任县令,听说刘裕起义,便弃县来投。还有京口的游侠儿首领孟龙符,也率领一干热血沸腾的少年轻侠,加入了义军。还有前任北府军统帅刘牢之的儿子,一直寓居南燕的刘敬宣,此时在淮水、泗水一带流亡,得到刘裕的书信,也已在赶来的途中。      
当然,并不是说天下的能人都已汇集在了这两千人中。但在这风波险恶,强弱悬殊的形势下,毅然而又果断地投身于弱小的倒桓义军一方,他们至少也都拥有能明确判断大局的眼光和敢于干大事的魄力。      
在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刘裕的旧部将佐。蒯恩、刘钟、孟怀玉、孙处、虞丘进等人,都是几年前追随刘裕讨伐孙恩、卢循的勇将,此时见上司起事,也纷纷来投,成为军中的主力。      
不过,也有一个名叫到彦之的部将错过了这次机会。他原本是担粪工出身,后来投入刘裕军中,屡立战功。二月底,他正好出了趟远门,等到匆匆赶回时,战事已经结束。因此,默默无闻了十几年的时间。然而,由于他惊人的长寿,到宋文帝刘义隆时,却终于成为了一代名臣,与王弘、王昙首二人配享文帝宗庙,成就居然超过了当年所有的同袍战友。人生命运的多变,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二十九日下午,刘裕任命孟昶为府长史,守卫京口,檀凭之则为府司马。亲自与刘毅、何无忌等一千七百人前往竹里驻军,向四方送去檄文。宣称益州刺史毛璩已平定荆楚之地,江州刺史郭昶之正奉晋天子在寻阳反正,王元德等人已率部曲占据石头城,诸葛长民则夺取了历阳,命令各处官府军队立刻反正归降。      
“荒谬!一派胡言!”      
这份檄文也送到了桓玄的手中,他满脸通红,把檄文撕得粉碎,还不解恨,用脚狠狠地踩了几下碎纸片,才忿忿地坐了下来。      
“所有官员都前往省中,事态紧急,不许呆在家里!”      
“任命新安王桓谦为征讨都督,总督讨伐反贼军事!”      
“由东兴公殷仲文代替死难的安成王桓修,担任徐兖二州刺史!”      
一条条诏令火速从宫中发出,并急召重臣要员入宫商议讨伐之事。      
——陛下十分忧虑。      
一见面,众臣心里不禁都有所察觉。就在这一两天里,桓玄的鬓角很明显多了几十茎白发,目光呆滞,脸色也很憔悴。      
“反贼残害重臣,窃据城池,必须尽早将其剿灭,以正天威!”      
方脸膛的桓修声音激动地说着,他对胞弟桓修之死十分悲痛。      
“不错!”      
众人纷纷附和。      
桓玄有些疲倦地抬起头,看了大家一眼,冷峻地说:      
“不行。”      
“陛下圣明,但还请将理由告知下臣。”      
桓谦失望地发问。      
桓玄“腾”的从龙床上站了起来,用一种高亢的,像是病人般的尖锐嗓音大声说:      
“彼等士气锐甚,都是些不要命的凶徒。一旦我军轻敌浪战,初阵蹉跌,彼等便成大气,吾方也大事去矣;为今之计,只有屯重兵于覆舟山,以逸待劳。彼等空行二百里而无所得,锐气自然减损,又忽然撞见大军,必定惊愕万分。我军按兵坚阵以待,不与之交锋,彼求战不得,自然散走。此乃上之上策也!”      
桓玄也经历过数年的战阵,对兵法有一定研究,这一方案,便是他苦思冥想定下的计策。      
“陛下的战法固然有理。不过——”      
卞范之也站了出来。他是桓玄创业时代就辅佐左右的谋主,和桓玄又是少年交好的玩友,是个目光深隽、思维缜密的人。      
“如今反贼气焰张天,四处都有贼党蜂起响应。如果只是消极防御,恐怕一旬之内便当有半壁江山尽为贼有!不论初战能否成功,京师附近总还有三万人以上的庞大军队,一波波发起连续攻击,再从西州征发兵士前来助阵。反贼不过盘踞了两州的治所,无论兵力还是补给都十分有限,必定无法经受这样的车轮攻势。请陛下明察!”      
“是啊,千万不能贻误战机,养虎为患啊!”      
桓谦也连忙进言。      
“唔。”      
桓玄目光游离,又垂头丧气地坐了下来。      
“众卿难道都主张尽早出兵吗?”      
“是。”      
大多数人都附和桓谦、卞范之两人的意见。      
“陛下!”      
一个满面虬髯的大将大踏步走了出来,单膝跪下。      
“请让末将提兵三千,足以碾平京口乱党!”      
他名叫吴甫之,是桓玄麾下以骁勇善战闻名的战将。      
“末将也愿出阵!”      
这是另一位名叫皇甫敷的将领。      
桓玄叹了一口气:      
“既然诸卿一心求战,朕也只好遂了卿等的心愿了!不过,若是因此败了大事,可轻饶不了各位!”      
他当即下令由吴甫之率三千兵为第一阵,皇甫敷率两千兵为第二阵,先后向竹里进发。      
会议结束之后,众臣纷纷告辞退下,殷仲文留在最后,看见桓玄仍仰天长嘘短叹,脸如死灰,他便小步走上台阶。      
“陛下?陛下?”      
“嗯,什么事?”      
仲文竭力装出一副胜利在望的喜悦表情,笑着说:“刘裕等人,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势必无成,陛下何必如此忧虑?”      
“唉!”      
桓玄悲凄地叹着:      
“刘裕,足为一世之英雄;刘毅家里连一石一担的储粮都没有,赌樗蒲时却敢一掷百万钱;何无忌骁勇善战,不亚于他舅舅刘牢之。这样的三人共举大事,怎么会‘势必无成’呢!”      
说着,他眼里不禁泪花闪动,无力地摆了摆手,仲文只好就此退下了。        
经过一夜的休整,竹里的义军都十分活跃。这一天的清晨,刘裕收到了京师送来的情报。      
“伪楚军已经出动了!”      
他大声笑着,召集重要将领及各队的队长前来传看报告。      
一千七百人的义军,由刘穆之分为十来支小队。划分的标准为按士兵原籍的州郡,同乡人都编在同一队中,由同乡中有名望才干的人充当队长。从将领到小兵都是熟识的老乡,指挥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虽然只是一件不容易想到的小事,却也说明了穆之过人的统率眼光。      
“既然来了,就把他们打回去!”      
众将都斗志昂扬,高声呼喊。      
“好,那就立刻拔营出发。管他有多少人马,见一军就击散一军,直到攻进建康都为止!”      
刘裕下达了出阵命令,众人也兴高采烈地纷纷退下,开始准备。      
“盟主。”      
正当他也要走出帅帐时,边上有人轻声招呼。      
刘裕转过身,看见了两位健壮英俊的年轻人。      
他们的体格和外貌都很相似,不用说,一定是兄弟俩。不过,哥哥的眼神更沉稳老练一点,而弟弟则多了几分刚强粗野的气质。      
这两人,是桓修的参军朱龄石和朱超石,刘裕占领京口之后,两人也前来归附。      
“贤昆仲有何指教?”      
刘裕发问。      
“盟主……”      
两个年轻人突然齐刷刷跪倒在地,不约而同地流下泪来。      
“我等有一事相求!”      
“二位不必如此,先起来再说。”      
龄石抬起头,表情认真地说:      
“想必盟主也知道我家与桓氏的关系了吧。家父当年犯下死罪,多蒙桓冲搭救才得以活命。桓冲病死之日,家父也呕血痛哭而死。我二人一向与桓修、桓谦等人交好,情同手足。然而,桓氏如今篡夺帝位,凶残暴虐,命数已尽,我等为复兴晋室而追随盟主,本当大义灭亲。但是——”      
他低下头,痛哭流涕,超石接了下去:      
“虽然我二人已下定决心打倒桓玄,但却实在无法用这双手向桓氏的子弟挥刀。因此,讨桓之役,我兄弟二人希望能布置在军后,不到最后关头,便不与桓氏交战。请盟主多多宽恕!”      
“啊!”      
刘裕也不禁为这兄弟俩人所打动,伸手一一扶起二人。      
“二位的苦衷,裕完全能够体会。这次就按贤昆仲说的办吧!”      
两位年轻兄弟不由热血上涌,声音哽咽:      
“盟主的大恩大德,我二人今生今世绝不忘记!日后这两条贱命就任凭盟主使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果然是有情有义的好男儿!      
刘裕微笑着点点头,仿佛已经看见这俩兄弟日后挥舞着战旗横行天下的雄姿了。      
第十三回 江乘·罗落      
三月初一,倒桓义军在江乘与吴甫之的三千先锋遭遇,迅速进入战斗。后世闻名的“江乘、罗落、覆舟”三连战,就此揭开序幕。      
吴甫之的部队,是从西州转战直至攻入建康的桓玄嫡系,旗帜鲜明,精甲耀日,在原野上布起坚实的阵列。望见这幅景象,义军中有不少人都为之失色,放慢了脚步。      
“怕什么,在我眼里,他们不过是一群穿盔戴甲的稻草人罢了!”      
刘毅大声对部下呼喊,一起当先向前冲去,他麾下的三队步卒也超过了刘裕的本队,呼啸着扑向敌人。      
友军的举动,大大鼓动起了其他义军的士气。刘裕也挺起长刀,率部直进,檀凭之、何无忌诸军引次而进,场面顿时陷入大乱战。      
在如漩涡般进退的军阵中,刘裕注意到有一位蓄着乱蓬蓬的黑须,甲胄鲜明的敌方将领舞动长矟,如入无人之境般冲散了一队义军。他也大喝一声,举刀迎了上去。      
“你就是吴甫之了吧!我的眼光不会认错人的!”      
“少废话,凡是乱党一律诛杀!”      
甫之怒吼着,一矟直刺过来,刘裕闪身避过,挥刀力斩,将对方马腿砍断,在狂暴的马嘶声中,甫之滚下马来,两人缠斗成一团。      
“放手!”      
“去死!”      
两人都拥有虎狼般的膂力,脸色通红,全身流汗,经过好几分钟的肉搏,刘裕终于割下了敌将的首级。 “噢!”      
义军无不狂欢呼喊,勇气百倍。就像字面上记载的那样,甫之军“众皆披靡”,丢盔弃甲地向后方退去。      
“什么,甫之被阵斩了?”      
焦黄面皮,瘦长个子的皇甫敷不由大惊失色,他的军阵布在江乘西面的罗落桥后,目睹溃兵如退潮般向这里涌来,他的脸上顿时失去了血色。      
——一定为你报仇!      
想起与甫之几年来并肩作战的友谊,他用力咬了咬牙,小眼睛凝视着桥东面的战场。      
此时,由于追击吴甫之军败兵,倒桓义军正陷入狂热的攻击冲动之中,失去了前后呼应的队形。最前面的是刘裕部,檀凭之部紧随其后,隔了一段距离后面,是刘毅部,最后则为何无忌部。甫之溃军又慌不择路,混乱奔逃,到处丢弃衣甲旌旗,使得义军更加无法维持完整阵列。      
“有机会!”      
凭着多年戎马生涯,皇甫敷迅速察觉到了逆转战局的转机。      
“你率领五百人到桥边河堤下埋伏,不要和敌人先头部队交战,等敌军有一半人过桥之后再突然冲出,截断他们的退路!”      
他吩咐一名副将火速行动,望着在尘土中奔跑的士兵,他捻着稀疏的胡须,得意地笑了几声。      
“看来消灭反贼的大功,最后还是落在你身上了啊!皇甫敷!”      
不一会儿,刘裕和檀凭之两部就已经追过了罗落桥,迎上了皇甫敷的正面部队。      
“放箭!”      
楚军弓箭手开始连续射击,使得义军不得不纷纷后退。      
与此同时,皇甫敷也高高举起了令旗,伏兵在河堤下齐声呐喊,举着刀矟冲了出来,一举夺取罗落桥,抵挡住了被分成两段的义军。      
“进击!”      
皇甫敷扬鞭催马,主力部队排山倒海般向刘、檀两支义军压了下来,惨烈的白刃战顿时上演。      
这样一来,几分钟前还沉浸于击败甫之军喜悦当中的倒桓义军,随即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苦战当中。      
从一开始,义军前队就失去了完整的阵列。在皇甫敷军如朔风般酷烈的冲击下,渐渐被分割包围成了十来块阵地,战局呈现出压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