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槭芍乇7月10日向我如皋、海安大举进攻。”他接过报告,展开地图,各纵队司令员边看边议论纷纷。徐总说:“过去我军的内线作战是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聚而歼之的战略战术。这一次我们选择先在根据地外围交锋,再转入内线作战进而全歼入侵之敌。其理由是苏中解放区是全体军民浴血奋战共同建立起来的,不打就让敌人进来对民心和士气极为不利;若现在放敌人进来军民会遭到不应有的损失。另外,敌人气焰嚣张、狂妄至极,对根据地的破坏性极大;再者,我方对敌人的战略意图和战斗实力都需要进行反复侦察、全面摸底。现在不是让敌人来了才打,而是在他出发时就打掉他。同志们,说说你们的看法呢?”又在纷纷议论中二纵队司令员梁平说:“过去我军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是正确的,不仅歼灭了敌人,而且壮大了自己。现在军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外线作战的方针也是正确的。我同意徐总的判断分析。” 一、三纵队的司令员对此都发了言。
徐总说:“我军先机制敌,攻击敌人的出发地非常有利。敌人四路人马向我驻地分进合击,他们盘踞在各个出发点,彼此之间间隔很远,越接近如皋和海安就越靠拢,相互策应越便捷。在敌我兵力悬殊极大的情况下,我们就很难把敌军分割或包围,甚至还会出现我军三面临敌陷入腹背受击的被动局面。”三纵队司令员急了,忙问:“徐总,我们怎么办呢?”徐裕司令员回答:“这次的来犯之敌,认为我军只能内线作战,而不敢跳出来。现在我军却要主动进攻敌人的出发地,来一个突然袭击,不仅能打乱敌人的部署,而且可以寻找他们薄弱的一路,就地歼灭。这就能变我军的被动局面为主动进攻。另外,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我军必须具备在短期内连续作战的作风,第一次作战要为后来的作战创造条件。在一个战区的停战期内会不断遭到敌人的蚕食和严重伤亡,战场将会逐渐狭窄,我军尤其要抓住机会,选择有利条件向敌人出击,歼灭余部,为后来的作战开辟战场。”这时,警卫员进来频频报告战况。徐总点头后继续分析:“泰州之敌,离我海安较近,踞我侧臂,对我军威胁最大。但泰州是中等城市,敌人重兵扼守难以迅速攻克。若围点打援,求歼援敌,这一带地形又极为不利。打这一路若不能速决取胜,南通方向的敌人将乘虚而入,强占我如皋、海安。东南方向的南通、白蒲之敌,距离较远;若我远出寻歼泰州、泰兴、靖江之敌,敌军必然三路并进援助南通、白蒲,这就可能突破我主击阵地,威胁我海安、如皋,这也是极为不利的。唯有打宣家堡、泰兴这一路对我军最为有利。打掉了这一路敌人,西北路泰州之敌和东南路南通之敌的间隔就扩大了。宣家堡、泰兴之敌若向蒋军各路求救,因远道驰援,无济于事。这时,我军迅速转用兵力,前后配合,左右出击,不仅能打开局面,而且能夺取胜利。”旁边的电话不停地响着,陈毅总指挥说:“徐总,我转达中央军委的意见,同意你们的作战方案。前次,在黄桥歼敌战中赵嘉年所指挥的团打得很好,这次对赵嘉年是怎么安排的?” “陈总,赵嘉年在昆山、太仓、嘉定、常熟等地区组织地下党,开展武装斗争和对新四军前线的支援工作。我们的许多情报不仅要从上海方向传来,而且大量的粮食、武器弹药和药品及医疗器械也要靠游击队和地下党人员运输;还有从香港方面给新四军的许多物资都要靠他们送来。赵嘉年肩上的任务并不比带领一个团作战轻松。”警卫员跑来“报告徐总,前线侦察蒋军整编军第83师的前出部队向我军扑来。” 徐总回答着:“知道。根据已有情况得知83师的前出部队只有两个团,孤立无援,比较分散,利于我军分别歼灭。” 徐总下定决心后,立即命令:“我军集中第1师、第6师、第3纵队于宣家堡、泰兴地区围困敌军一个团,我军用6个团的兵力去打,形成六比一的优势。那么,宣、泰两地附近的敌军援兵呢?我命令第一军分区的部队监视和阻截敌军援兵,确保我军在宣家堡、泰兴歼灭战的胜利。”指挥部的会议结束,使各位司令员既高兴又感到任务沉重。
注解(1)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语出《庄子·;秋水》 。说是燕国有个青年到邯郸去,看见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很好,就跟着别人学。结果不仅别人走路的姿势没有学到手,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后来就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蒋介石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在指挥部对将领们说:“当前,我军形势大好,全国各战场都在向共军发起进攻,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各战场捷报频传。现在,我军是由美国教官训练的,经过整编的机械化军队,不仅实力雄厚而且训练有素,打到哪里所向无敌。以前我们面临的苏中共军曾被我军打得四处逃跑,溃不成军。现在他们东边近海临江,南有党国重镇,北有黄河,西有铁路,他还能往哪里逃跑呢?我命令前出部队立即攻占如皋和海安;命令已经开抵白蒲的49师主力于14日撤回平潮,以保南通。”李默庵发完命令沾沾自喜。嘴上叼着烟,洋洋得意地走进内室,听着音乐、喝着美酒。李默庵把呼叫器按了一下,几个摩登女人扭捏走来,他与一个女人热吻之后,抓住另一个穿红着绿的摩登女伶拥抱跳舞……不久又与这一串串的女伶发出嘻嘻哈哈的淫笑……突然,前线向他发回电报,战斗已经打响,宣家堡、泰兴面临共军强攻……李默庵听到面色苍白,惊诧地问:“共军,共军!难道共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你们给我顶住,顶住呀!” 李默庵抛开了那些女伶,抓过电报看后,提起拳头击在桌上,发出:“急令我第49师再次北进增援。”苏中战场前线的枪炮密如珠网,喊声杀声震天动地。经过一昼夜激战,基本歼灭宣家堡和泰兴之敌。这一仗,我攻城与打援部队消灭蒋军整遍第83师第9旅的两个团和旅属山炮营,共3000余人,并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嘉奖令:这是你们在苏中战役的首战告捷,也是华中战区在解放战争迎击蒋军大举进攻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徐裕司令员接到嘉奖令后,开始筹划下一步转用兵力的战略战术。电话铃声在新四军指挥部“嘀……嘀……”地响着,陈毅问:“宣家堡和泰兴之战后,蒋军虽遭到我军的沉重打击,但自恃强盛,估计我军伤亡必大,便急调江南驻军的整编第65师火速北渡长江会同靖江的第99旅增援泰兴,进犯黄桥,以拖住我军主力;其敌第49师星夜急进,企图乘虚夺取我如皋城。你怎么办?” 徐裕回答着:“陈总,我军当前面临的战局,有两个作战方案供我们选择。”陈毅问:“你们是怎么分析的?又是怎么样选择的?” 徐裕司令员在电话上对陈总一步步分析和回答。近来,苏中地区狂风恶狠狠地挂起,暴雨铺天盖地下着,远远近近云遮雾障。徐裕司令员的指挥部却异常忙碌:呼报告、送情报、查资料的接连不断,十几部电话机不停地讲。大家望着徐裕司令员肃然起敬,他脸上虽仍然写着“继续战斗”的命令,但心里局促不安:苏中战役不仅牵动着华北战场,而且维系着全国解放战争的大业……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一次次电话,压在心底……“熟筹见复”的电报催促他立即做出决定……徐裕司令员对苏中近来的战况确实进行了一番“熟筹”,却迟迟没有“见复”。他深知军委之意,但更考虑到回复的电报应该是绝对可信的;若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我又怎么能负得起责任呢?徐裕反复研究了敌我双方近期战争的打法;又以多种形式和手段对敌情进行侦察;为迷惑敌军,他还向长江沿岸地区派出先遣小分队积极作渡江的准备。派往敌战区和赴敌军前线的各路侦察送回的汇报情况以及地图、资料、都摆在徐裕司令员的桌上,电报也不断发来,他对两个作战方案选择的思考已经是日日夜夜了。警卫员送来的茶水一次又一次,劝他休息的话也一次又一次,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电话更是一次又一次……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报告首长,从两个作战方案的选择上,我已经决定了!”
那是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徐裕司令员从指挥部走出,来到门前的树丛,同身边的几个纵队司令员讨论分析:在两个作战方案中第一个是打前来增援宣家堡和泰兴的第65师和第99旅。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就近转用兵力,部队不会太疲劳,时间也比较充裕。但缺点是这批敌人是来增援的警觉性必然很高,很可能一打就退,不易包抄合围;或者说我们打得相持不下,双方进退两难;敌军49师得以乘机攻占我如皋的机会,使我军的侧翼和后方受到很大威胁。第二个方案是迅速转移兵力,以主力作远距离机动直接插进距如皋不远的敌第49师侧后攻击。此方案的缺点是要强行军100多里,使部队劳累太大。这个方案蒋军毫无所知,大出敌人意料。当然,也是军事史上不得轻易使用的。此时,敌人以为我主力在西边,敌49师将放心大胆地向我如皋挺进,我军来一个长途奔袭,歼敌于运动之中。我希望各纵队司令员、前线各指挥员以及后勤工作与我们的战士一样,必须做到打得、饿得、跑得……这几天,在新四军指挥部里徐裕司令员的命令一道道发出:
7月15日晚,我第1师和第6师转兵东指,用气挺急运第7纵队一个团的先遣队赶到如皋,协同第一军分区扼守该城,给敌人以我军的主力确实还在西边的错觉,引诱敌人放心向如皋进犯。
16日上午,敌第49师分两路北犯,我命令北线部队全线阻击。
17日,敌人出其右路到达如皋以东的鬼头街、田肚里;左路到达如皋以南的宋家桥、杨花桥,准备次日会攻如皋。蒋军万万没有料到我东移主力已经抵达黄桥、如皋之间的分解、加力地区。我命令守部军队要在此给敌军侧背猛插一刀,全力阻击向黄桥进犯之敌。
18日晚,蒋军还未来得及动手,命令我军在其背后发起猛攻。
19日,在我各路大军的顽强战斗和奋力拼搏下,使蒋介石调集的第49师大部被歼灭。
旭日东升,霞光万道。苏北地区的群山仰首,江河欢笑。如南战斗连同在阻击战中共消灭敌人1万余人。毛泽东主席发来电报说:“徐裕同志,中央军委祝贺你们又打了大胜仗!”经过宣泰、如南两仗,进攻苏中解放区的蒋军被歼两个半旅后,使蒋介石十分恼火。他不仅贼心不死,反而愈加疯狂,又集中6个旅的兵力,分别经如皋、姜捻合击我苏中重镇海安。海安是苏中战略要地和交通枢纽,是我军长期经营的战略后方。守还是不守,不仅牵动着每个战士、每个指挥员,甚至更敲打着徐裕的心,使他陷入思考:固守海安,在海安与敌人决战,正中敌人的毒计。因为敌人不仅有重兵进攻,而且有强大的第二梯队,还准备了丰厚的辎重;我军若与之决战,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其结果呢?胜了,敌人仍可继续调集兵力,保持其进攻的态势;败了,我军主力将会溃散。若是不守呢?敌军就可以完全控制泰州至海安的封锁线,使我军的兵力调动大受束缚。我军由于连打了两个胜仗部队求战情绪高昂,一些官兵甚至忘乎所以,认为敌人没什么可怕的,我们一打他就败了。那么,敌人大军压境,若我军一枪不放就走了,也对不起群众,甚至以前的胜仗也白打了。细雨濛濛,微风飒飒。徐裕司令部里的灯光通宵达旦地亮着。怎么办?是走是打?是守是退?这一连串的问题搅动着他,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以小部队实施运动防御,逐步杀伤和消耗敌人实力,赢得时间保证主力部队休整和前出部队的反击力量,然后撤除海安,给敌人以为我军被迫放弃战略要地的错觉,使敌人重新骄傲起来,然后寻找机会歼灭敌人。当徐裕司令员决定后,立即赶赴淮安,向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请示。从海安到淮安约300里路程,行程困难重重。徐裕开始骑摩托车,又改乘自行车、黄包车,一天一夜赶到淮安。华中分局立即召开常委会议,听取徐裕的汇报,郑重地讨论了他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决定在海安实施运动防御,而后主动撤离,保存实力,寻找新的战机。华中分局将研究的决定上报中央军委,得到了同意后。徐裕星夜赶回海安,调整兵力部署,将主力第一师、第六师集中在海安东北地区休整,待机歼敌;第7纵队在海安外围打运动防御战与敌军周旋。从7月30日打到8月3日的海安运动防御战打得十分艰苦,第7纵队在4天的战斗中,只用了3000兵力却英勇抗击了5万多敌军的轮番猛攻,杀伤敌军3400余人。在海安的运动防御战任务完成后,第7纵队主动撤出。这就是人们称道的苏中战役的“三战三捷”。蒋军拥入海安,各部纷纷“报捷”……极度嚣张……吹嘘战果……向南京请功的电报频频迭起……
第三十四章 七战七捷的战略指挥
华东战区,同全国其它解放区战场一样,实施了各种战略战术,歼灭了敌人,发展壮大了自己。
在苏北战场,蒋介石军队拥进海安后大肆夸耀战功,进而宣布“苏北共军大势已去”。这样的宣传报道,就连住进海安的一些能认准战局的官兵都摇头晃脑,不仅是怀疑,简直是否定。而南京政府的牛皮却吹到了天上,他们用杀猪宰羊,音乐美酒来庆贺苏中战役的胜利。可是,他们的灭顶之灾就潜伏在这些靡靡之音的欢乐中。这时,真正有实力的军队就住在海安东北10多里地的农村。新四军秣马厉兵、休整待命,随时准备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蒋军占领海安后,徐裕估计敌军必将分兵东进,形成东西封锁线,然后再北攻东台。不久,果不出其所料,8月6日蒋介石命令第65师以及第105旅由海安东进,连占西场、丁家所,准备继续东犯。徐裕获得前线情报后仍压住激情,不露声色,还要进行深入了解和实况侦察。徐裕再次派出三路侦察兵,分别装扮成农民、商人和难民混进海安县城,入城后他们混杂于市民中,不仅把蒋军的动向摸得清清楚楚,而且看到了这群匪徒对老百姓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更是义愤填膺。侦察兵们利用机会混出海安县城,将情况汇报给徐裕司令员。徐裕立即电报华中分局和中央军委,不仅说明了歼敌良机即将成熟,而且报告了自己的作战方案。次日,即获中央军委复电,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歼敌。华中分局根据这一指示,决定将淮南第5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调给徐裕指挥使用。就在这一触即发的战前,敌军也加快了步伐,蒋介石在南京对拥进海安军队的战略战术的指示,如雪片似地飞来。
8月7日,蒋军攻占李堡。
8月8日,蒋军攻占角斜。
8月9日,蒋军整编第65师经海安去泰州、黄桥接替第25师和99旅的防务。
8月10日,蒋军新7旅又接替105旅在李堡一线的防务。
蒋军的频繁调动和立足未稳,给我军提供了歼击的机会。徐裕司令员当机立断,决心集中兵力,首先寻歼李堡之敌于运动中。他在指挥部发出命令:
以新四军第1师攻击李堡、角斜地区,歼灭敌军第105旅主力。以新四军第6师攻击丁家所守敌,歼灭敌军第105旅西侧一部。以新四军第7纵队以及第18旅分别位于责家巷东南和西场北边地区,合力围歼可能由海安东援之敌新7旅,并阻击外援之敌不让进入责家巷。
战斗于8月10日20时发起,我第1师乘敌人混乱之机猛攻李堡。此时,正当敌人的两个旅各率一个团在交接防务。兵力虽多,但队伍混乱,工事也未筑好。我军突然发起进攻,蒋军顿时陷入混乱困境。当时的蒋军105旅电话电台均已拆除,而敌新7旅的电话电台尚未安装,双方都无法向海安告急。这一群群散兵游勇像一个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当然,就只有任我军捕捉了。李堡之战,前后仅用去20个小时,歼敌一个半旅共9000余人,我军又取得了一个重大胜利。至此,徐裕司令员指挥的苏中战役已经取得四战四捷。
四战四捷后,苏中战役的胜利给蒋介石头上猛击了一棒。然而,在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中第74师师长张灵甫的反映最快、最热、也最敏感。身为铁血黄埔的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嫡系和爱将,他受到蒋介石的恩宠就连顾祝同、汤恩泊等都望尘莫及。张灵甫的军队是蒋军王牌中的王牌,他一贯傲慢自恃盛气凌人,把许多高级将领都没有放在眼里。可是,当张灵甫听到苏中战役四战四捷后,头上所挨的一棒并不比蒋介石轻。因蒋介石为强占华东地区,扭转苏北战局,特派张灵甫以74师为中心,侠以强大的左右翼,实施中心突破的战略战术,将矛头直指华东野战军。作为军人,张灵甫也有他看重的对手,尤其对徐裕心存怯意。在苏中战役进行期间,凡是有关的战争的小大消息、资料报刊、各种传闻,张灵甫都要虚心听取,认真研究,吸取教训;在他的头脑里从来没有如此震惊过。有人问他:“在当今的军界中,谁可以与你相比?” 张灵甫脱口而出:“徐裕。”
在一个接一个的胜仗后面,军区首长关心着战士,也更牵挂着伤病员。徐裕在一纵队司令员孟器宇的陪同下,向战士的住地走去,远远听见《黄桥烧饼歌》向他俩传来。二人放慢了步伐是想让同志们亮开嗓子尽情地欢唱。这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更加高亢激昂……当徐裕和孟器宇走进营房,战士们都站起来对首长敬礼。徐裕问到战士们的吃住和军备情况不住地感叹;问到他们在战争中的情况时,对战士们的英勇献身和不怕艰苦的精神尤其佩服。他说:“同志们,近来的苏中战役把大家辛苦了,难得有这样一个欢乐的机会,《黄桥烧饼歌》我们就高声唱吧!” 孟器宇说:“同志们,请徐司令员为我们起个音,指挥我们接着唱吧!” 徐裕司令员走向正中领导大家继续唱《黄桥烧饼歌》 :
……
黄桥烧饼香又香,香香烧饼传四方哩,烧饼有名人人买嗳,新四军到处威名扬。百团大战呀要学习,会师东台反扫荡。依呀嘿!黄桥烧饼千万千,千万烧饼上火线哩,保卫黄桥总动员嗳,苏北换了新局面。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