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领主-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大人别来无恙啊,几月前一别,如今朱大人红光满面,越来越滋润了。”金声笑着拱手对朱大典说道。

    “哈哈,金大人,我早就和你说让你走,你偏不听,非要效忠什么腐朽落后的朝廷,如今知道了吧,被人赶出来了吧?”朱大典向来嘴上不饶人,贬损金声。

    “哼哼,朱大人,你我可不是一路人,”金声装作有些愠怒。

    “哈哈,走吧,金大人,别在这里和我赌气了,不管你是效忠隆武,还是效忠大明,现在你除非下野,回去隐居,否则你只能效忠主公,总督大人,金华侯爵,总督大人在府里等着你呢,让我出来迎接你,走。”朱大典主动上前拉着金声的衣袖,很是自来熟的样子。

    (本章完)

第263章 我们自立吧() 
“臣,金声参见总督大人。”金声面对高高坐在总督府总督办公室大厅里面的张强,躬身施礼。

    因为金声在张强的金华义军里面呆过,还担任过整个金华义军的民政最高官员,布政使,因此他对于金华义军的这一套还是很熟悉的,知道张强不喜欢别人跪拜,而他在隆武朝堂里面虽然位列堂部级官员,可也免不了时常跪拜隆武,有时候受到刁难也得跪拜身为首辅的苏观生,这让他一直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损伤,还是张强这个人尊重他。

    虽然在如今这个时代跪拜是常理,可他在金华义军呆过一段时间,受其影响,跪天,跪地,跪父母,但却不能对外人下跪,因此他的心里也存了那么一点不合常理的心思,感觉到跪拜麻烦,回去南明隆武朝廷以后,他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但迫于形势,不得不接受,这也是他能时常为金华义军说话,担当金华义军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保护伞的原因。

    “金大人免礼,本来我应该去大门外迎接你的,可你也知道我这个人懒,却并不是对你的不尊敬,想来金大人应该明白的。”张强笑嘻嘻的走下座位,走到金声面前抬手扶起他来,金声直起腰来,对张强道:“总督大人什么脾性,臣子是知道的,因此总督大人无需介怀。”

    “好吧,我就知道金大人能理解我,”张强身手迎路,将金声安排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侍卫奉上茶水。

    “自从老大人走了以后,我这领地的民政事务,可是乱成了一团,虽然我努力梳理,一有时间就去批阅公文,可现如今领地内诸多事务还是很不顺畅,这下好了,老大人回归了,我能轻松一些,去想想更多的事情了,老大人,不介意将民政这一块事务接过去,继续当我的布政使吧。”张强问道。

    “为主公效力,是臣子的本职工作,但听总督大人吩咐。”金声拱手朝着张强说道。

    “好。”张强拍了一下桌子,很是高兴。

    朱大典插嘴道:“主公,不知道如何安排金大人?”

    张强顺口说道:“这还不明白吗?布政使啊?”

    朱大典正色的说道:“主公,布政使不可用了,你难道没有发现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吗?”

    金声转头望着朱大典露出沉思的神态,而张强望着朱大典,不解的问道,“这话如何说起,何解?朱大人教我”

    朱大典道:“我们本来是靠着隆武朝廷的大旗,现如今,隆武朝廷已经和我们产生了裂隙,不,应该说从大人你救回朱聿健,同他达成了协议以后,我们两者,两个集体就产生了隔阂,大家各干各得,协同不多,但我们就像是他们的靠山一样,如今他们不需要我们的这座靠山了,而我们现在兵强马壮,也不需要扯隆武朝廷的大旗了,不若主公独立为王,拉起反旗,正式加入这乱世称霸的行列如何?”

    朱大典这话,一下惊动四座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甚至是贺锦和尤海波这两个人都惊呆了,不由自主的站立起来。

    此时在这个大堂里面的不仅是有朱大典,金声,还有金华义军一向对高层,都是曾经跟着张强从金华杀出来的,从底层升起的底层兵丁,家丁,义军头目这些金华义军的高层将领,文官。

    金华知府米淳,军需部长米林,台州府知府古月笙,张强的炮兵总长赵泗阳,宝中市负责人唐殿风,宁波府,台州府两府提督杜歌,以及现在担任兴化府知府的蔺养成,处州府知府尤海波,处州府提督贺锦,以及回来汇报工作,在蒙古大草原上威风凛凛的游击队长金麟。

    还有从广州府赶回来的胡奎,这个张强的第一任亲卫队队长,武义县指挥使,现在的广州府驻军提督,以及张强的最得力的助手周粥,总督府参赞,实际上是金华义军民政第一人周粥,还有军事第一人魏无忌,如今的提督联席会议议长。

    朱大典这座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冲击力是相当的大,这等于是告诉张强,咱们反了吧,至于反谁,肯定是隆武朝廷了。

    在这个忠君爱国思想泛滥的年代,这话很是屠心,大逆不道啊。

    即便大家都是有野心的人,也不敢随便说出口,也只有是别的一些几十人,一千来人的由乡野小民组织的反清队伍才会大言不惭的说出这话,反正他们人微言轻,说不定明天就被明军合并,或者被清军剿灭了,造不成多大影响,可金华义军现在已经是东南这一片最大的南明势力,有着很大的声望,现在突然扯旗,会造成多大震动,那是不用想的。

    这将沉重的打击南明的反清大业,也会影响到金华义军和鲁监国朝廷,以及隆武朝廷的合作关系,从此以后大家将不再是一条道上的共同奋斗的同志,而是需要防备的明面上的对手了。

    这同时也会扰乱金华义军先前一系列的战略布置,将会增加敌人,让金华义军在大义上陷入孤立。

    张强在每个将领脸上扫过,每个人都表情各异,稳重的人陷入了沉思,而急切的人则满脸兴奋,从龙之功啊,拥立之功啊,那个人不想?

    最后张强把目光停留在金声的脸上,金声察觉到张强的目光,抬起头来迎上张强的目光。

    众人把目光集中到金声身上,他才是今天的主角,他毕竟曾经在金华义军呆过,也是金华义军里面唯一一位老成持重的威望高的高级官员。

    看到大家都望着自己,金声咳嗽一声,慢慢说道:“朱大人的提议也有他的原因,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不过,不宜操之过急,如今我军虽然薄有微名,可如今反清大业还需要我们暂时忍耐,如果匆忙之间扯旗,会造成内讧,我们汉人互相厮杀,可先等隆武朝廷对我等造成伤害,然后顺势而为,得国之正,是得民心的第一步,没有民心,我们何来统治?”

    张强想了想,觉得金声说的有理,这个日子不会太长,既然隆武已经对自己失去了耐心,也算是他能忍,要是其他王者早就宣布自己为叛军了,大明几百年的尊严是不能被轻易践踏的,看看李自成的大顺怎么样?

    即便是国破家亡,弘光朝廷很多大臣都想着先联合清军灭了大顺,因为如果没有大顺,大明不会亡,大顺简直就是清军派到大明内部的颠覆者,两者从历史上看,配合的简直是天衣无缝,直接和第三方自然灾害联合起来,三者把一个大明弄得亡国了。

    这不是说张强想当这样的人和集团,而是如果这样做,将会失去民心,失去民心,就会导致清军在中华这块土地上更加猖獗,到时候此消彼长,金华义军能不能顶住四面围攻,还是两说,虽然自己是穿越者,但也不能挡住所有的伤害。

    “此事再议,金大人,我看你还有要说的,不如说出来,大家参详一下,乘着大家都在,要不然用不了几天,他们就都会防地了,以后想要集中起来讨论如此大事,恐怕得抽时间了。”

    (本章完)

第264章 官制改革() 
听到张强的话,金声望了一眼朱大典,见朱大典表情不是很愉快,想来是因为他的提议没有被采纳,有些不高兴,不过这没有什么,反正和他没有关系。

    不过他说的话却和朱大典有关系,朱大典的话让他有了一些想法。

    “朱大人的话也未尝没有道理,虽然我们不能明着公开的扯旗独立,但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些调整,据我了解,我们现在的官位体制相当的混乱。”

    说到这里他抬头望了一眼张强,在张强期待的眼神中继续说道:“比如我们使用的官位有大明原先的官位,武将的官职有大明的,也有如今三个南明朝廷的,也有大清的,这对于职责和他们的管理十分的不便,不如从上到下进行一次大范围的调整。”

    “呵呵,金大人不愧是吏部尚书,一回来就想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尤海波开口道。

    “那里,那里,尤大人过奖了,只是食君俸禄,为君分忧,为臣子本分而已。”金声拱手朝着尤海波施礼。

    众人闻音知意,很是对金声好感,这等于变现的自立啊。

    “那么金大人以为我们是应该实行原先大明的官制还是实行如今鞑子的官职呢?”朱大典赶紧问道。

    金声抬头望着张强道:“这个得看总督大人的了,总督大人新弄了很多衙门,实行那个官制都无法把那些衙门给并入,很好的管理,比如大人弄得这个金融部,还有军需部,以及大人设立的提督联席会议,知府联席会议,这都让老臣弄不懂。”

    “还有水师的那些编制,”魏无忌作为军事将领,突然提了一句。

    尤海波微微点头,“是啊,大人的很多做法和我们先前的认识有很大不同,这让臣等一下无法适应过来,所以很多时候臣就只在处州府一亩三分地上按照总督大人说道做,从来不敢逾越一步,但很多事情臣不知道如何协调和管理,还请总督大人明示。”

    张强挥挥手,“这写无需多说,按照我说的办理就行了,局部可以做微小的调整,其他的按大家说的办。”

    “那我们就要商议一下到底如何才能让本朝的官制不同于前面两朝,给人更多的期待!”金声道。

    “好吧,你们商议,我先回后面休息一会儿,巴格雅鲁,你在这里呆着,大家商议好了,叫我一声。”说完,张强转身出了后门,在后面的卧室里面休息了起来。

    他也知道此刻不变革官制是不行了。

    如今金华义军并入兴化府,建宁府,衢州府,绍兴府,宁波府,福州府以后领地大增,人口大增,整个领地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万,这就相当于后世一战时候的英国的三分之一,德国的七分之一,疆域扩大,很多地方靠着残缺的明制官制已经无法妥善管理和运作,这大大增加了他的负担,他可不是一个勤快的人,要不然后世也不会穷的一文不名,累死累活的在工地打工。

    休息一会儿,巴格雅鲁来请他。

    张强转回大堂。

    金声上前,“总督大人,臣还是觉得实行大明原有官制为好,要不然我们就会失去民心,助长清鞑子的气势了。”

    “这样啊,明官制太混乱,我刚才也在后堂想了想,不如实行新的官制,”张强道。

    众人一愣,他们讨论半天还是觉得大明的官制比较好,顺应局势,如今张强提出来要废除大明官制,还让他们不适应。

    “其实自古以来的官制都差不多,只不过名称和作用稍有不同而已,”张强解释道。

    朱大典道:“大人能详细说一下你认为的官制吗?”

    “好吧,”张强喝了一口茶水,放下茶杯,慢条斯理的说道:“我既然兼任两府总督,但实际上福建很多地方都不是我们控制,而我们还控制这苏州府很多地方,比如杭州府,说是鲁王朝廷的,实际上我们在那里还留有很多军队,帮助训练鲁王的军队,实际上张名振大人已经想着投向我们了,张名振大人实际上已经退到杭州府,掌管着杭州府的大部分了,而徽州府也是咱们控制,这就跨越了省了。”

    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而且咱们还在广州府驻军,有胡奎大人的经营,以后广州府也是咱们的地盘,如果隆武朝廷和咱们决裂,咱们直接占领泉州府,潮州府,漳州府,和广州府相连,到时候大半个福建都被咱们控制了,但还不是实际的控制者,因此我觉得这个浙闽总督,看起来名不符实,因此我的称呼应该改一下了,既然不能自立,那么提升一下也好,就加大都督如何?”

    “好,三国孙权也是大都督,‘主公’这个称呼也说明咱们是新朝了,现如今的情况下,大都督是最适合的称呼,以后臣等就称呼总督大人为‘大都督’,‘主公’了。”朱大典兴奋的说道。

    “那么下面的官制?”金声问道。

    张强坐正身体,弯腰俯身,望着众人道:“下面设阁,简称内阁,内阁由首相,也就是大家说的首辅担任内阁大臣,处理一应事务,内阁在大都督府办公,内阁处理各部呈递上来的各种民政事务,以及协助处理军方事务。大都督只对重大事件,比如外交,军事,以及特急的事务进行处理,其余的都放权与内阁,由内阁管理整个领地。”

    “好,好。”众人纷纷点头,同时眼睛里面流露出期待的眼神,内阁啊,谁不想入阁拜相,位极人臣,光宗耀祖啊。

    “内阁只对大都督汇报和负责”张强加了一句。

    金声道:“那么内阁之下是不是各部?”

    “嗯,是各部,包括现在有的户部,管理领地财政收支,一应钱粮都在户部入账审核开支。”

    “还有就是吏部,管理官员的升迁考核,等等事宜。”

    “礼部,嗯不应该叫礼部了,应该叫外交部,负责和外面各个势力接触,交往。”

    “工部负责全领地的道路交通,房屋营造,等等事情。”

    “兵部,负责全领地的军队训练和驻防,后勤,以及将领的升迁考核。”

    “监察部,负责各地官员的言行举止,以及官风的考核,如果有不为民的官员,贪念的官员,报内阁处理,县级官员可以直接处理。”

    (本章完)

第265章 官制改革2() 
张强只抓兵权和监督百官,以及情报部门的权利,而把财权交给内阁,这就是内阁的权利重心,而官员选用的权利交给金声,则是对他原先职业的看重,以及对他本人的看重,相比内斗不止的隆武朝廷,张强想来金声不会因为他依然只是一个吏部尚书而觉得张强亏待了他,金华义军更有朝气和前途,这就是张强大底气。

    本来兵部已经改独立出来交给国防部管理的,但张强想到还是需要一些制衡的,他想把国防部交给魏无忌管理,魏无忌现在在金华义军中已经享誉全军了,他的屠夫称号,让金华义军变得令人闻风丧胆。

    军需部不再需要了,因为兵部接替了他的职能,张强觉得应该给米林换个位置了,因此也没有让他担任兵部尚书,而是让他担任了军情部的部长,相比内阁统领的各部,军情部的级别要比其他部门低,他将归于国防部和张强直接领导,因此在重量上,还是高一些,军情部毕竟需要和国防部互通有无的,要不然军队收不到军事情报,怎么制定战略方针,所以张强规定军情部和国防部是协作关系,级别要比各部低,而且国防部也不能高过内阁里面的各部,虽然他直属于张强领导。

    民情部和军情部一样,级别低,但他也属于张强领导,可以让张强了解民情,监察部等级别也低,但可以让张强了解百官,这样的部门让张强不至于被底下的官员蒙蔽,也不至于被内阁架空,因为他掌握着军权。

    而兵部和户部则是对于张强自己的一些制衡,同时也是对于国防部的一些制衡。

    一个好的制度是政权延续到保证,根据后面清朝一些人的总结,以及后面民国一些大拿的研究,甚至今天人们的研究,发现明朝的官制具有很大的先进性,清朝一直沿用,只是有了微小的调整,可见其先进,明朝和清朝两朝沿用了近五百年之多,明朝的一些制度甚至沿用到现在的官制上。

    所以张强觉得还是沿用明朝的官制,而只是对它进行了一些类似现代的改造。

    根据百度资料如是说:“明朝官制,即明朝官吏的选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首创的内阁则成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地方官制,明朝共设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军事官制,明朝设锦衣卫,武官第一次掌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明朝官制在汉、唐旧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其官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朝,甚至是今天。”

    再看下面的详解:“明朝的皇帝大多不亲理朝政,使得后人容易过低地评价明朝的各个方面。而对比一下自秦至清,会发现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延续时间超过260年,且没发生过分代(如西汉、东汉)的只有唐、明、清三朝。再比较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明朝也都名列前茅。这不能不让人疑惑,就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曾慨叹:“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明朝的官制。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它关系到这个政权的盛衰,关系到当时社会的安定或动荡,关系到当时人民的生活。而且清承明制,所以可以说明朝官制在中国延续了近五百年,支撑、维护了中国明朝和清朝的统治。”

    所以在分析了明朝和清朝的官制的一些案例以后,张强还是觉得沿用明朝官制,并且稍微改动。

    这样能笼络一些明朝官员为之效力,并且能得到明朝士子们的好感,稳定自己的统治,同时张强也有一个心思,那就是大明皇帝可以偷懒啊。

    呵呵,暴露了一个穿越者懒惰的本性了哦。

    大家在一起讨论了半天,然后终于无可奈何的接受了,他们不得不接受,因为这是张强钦定的,对于一些想要表示自己是拥立的官员来说,没有比自己的主公钦定,然后自己拍马屁,来的更加友好,对自己的前途更加保险一些。

    反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