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碌淖枥梗帕角Р斜氐搅寺∥淠厦骰潮е小�
不久李成栋再次到来,他带着五千残兵。
隆武毕竟是南明现在在大陆上唯一的合法的皇帝,很多官员来投效,很快文武百官就齐备了,隆武南明死而复生。
武将有李成栋,金声桓,王得仁,李有德,等人,文官有苏观生,李光地,还有江西的堵胤锡,经历过战火磨难的巡抚。
由于华夏军的羞辱,由于面对清军的大败,隆武南明再次励精图治,变得更加强大了起来。
随着八月底的一次义军投效潮的到来,隆武南明再次拥有了五万正规军明军,五万由义军部队组成的编成卫所部队,负责守备城池,配合正规军作战的部队。
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
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扫清了广东一省的全部盗匪,收纳了一些逃亡的兵匪,这些人都被编成了俘虏军,学习华夏军,使用他们修造府邸,修葺城墙,开山铺路,一时间,广东一省成了隆武朝廷的地盘。
八月底,隆武南明向全天下发出一份通告,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已经是隆武南明第三次重生了。
看到如此强大的隆武南明,在广西的冯双礼迅速的向隆武南明靠拢,投靠了隆武南明,取得了隆武南明的嘉奖,取得了隆武南明的财力支持,冯双礼站稳了脚跟。
于是隆武南明的地盘又扩大了,将势力深入了广西一地,成为了孔有德和马得功的对手。
当然也成为了永历朝廷的对手。
也成为了华夏军的潜在对手,虽然暂时是华夏军支持他们,给了他们三百万银两的资助,免费给了他们一批武器,甚至还有缴获清军的大炮,火铳等武器。
冯双礼的加入也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强大的士兵和张强卖给冯双礼的武器装备,火炮,火铳。
华夏军内部有人质疑张强的这一个决定,但张强一笑而过,根本据不担心,因为清军是不会放过隆武南明的,他们肯定啃不动张强的华夏军,但对付隆武明军,还是很有信心的,哪怕他们拿了张强的华夏军那么多武器装备,可清军也在进步,也许下一次,隆武南明明军对上的就是装备了火铳和火炮的清军新军部队。
何况旁边就有一个清军火器部队的创立者孔有德的部队。
而就在张强得意的时候,突然郑成功和张煌言向全天下发布通告,郑成功部和鲁监国明军合并成为新的鲁监国明军鲁监国明军放弃了杭州府,鲁王朱以海搬到了宝岛上建立了鲁国。
(本章完)
第347章 隆武也立国()
鲁国准确的来说是鲁监国南明,因为人们传递消息的时候总有人省略一些字眼因此鲁监国南明就成了鲁国。
鲁国朱以海当政,郑成功为摄政王,张煌言为宰相,路振飞为鲁国兵马大将军。
鲁国分为水师军和陆战军,其取名字的缘由是学习自华夏军的水师里面的协助战船进行冷兵器作战和火器作战的海战队和陆战队,加上水师舰队这一军制。
实际上鲁国的军队有三支,水师军分为海战队和水手,海战队相当于华夏军的海战队,平时帮助水手进行海上跳帮作战,战时去抢掠别的海盗上的敌人财产,打击敌人的路上军队。
这些都是郑成功所辖制的,还是他原先的部下。
而陆战队则是路振飞和张煌言的南明军队,不过现在是在宝岛的路上负责防御作战而已。
实际上这只是从一支原先大明的军队变成了一个确立的国家的军队。
他们占据了宝岛大半和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等地盘。
由于张强的华夏军的压迫,由于清军依然强大,所以实力弱小的鲁国只能在立国以后,派人和张强缔结了友好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鲁国和华夏军是友军,鲁国依仗崇明岛这个前沿阵地,进攻清军,依然战斗在牵制清军的第一一线,不过主要的作战方式已经不是路上战斗了,而是防守崇明岛,以海战为主,骚扰清军水师,同清军水师作战。
鲁国和华夏军均在对方国度获得贸易权权利,双方可以互相派遣商队进行贸易,并对对方的商队进行保护,不得挑衅对方,不得杀伤对方商队,抢劫等,双方商队在对方允许的法令下进行贸易。
鲁国的成立彻底让张强的华夏军摆脱了一个大义,法统上的桎梏,不用让他们用大明宗室,这样的大义,法统来压制华夏军了。
而他们立国,也让张强的华夏军不必再对他们进行援助了颠覆了,这样鲁国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要不然张强还是会在他们身上吸血和挑动他们,把他们当炮灰送给清军去厮杀。
也许别人看不出来,但和华夏军交往密切的郑成功几次以后还是看出了张强的用心的,所以他在知道了自己无法对抗华夏军队的时候,主动提议和解,我也不要你的援助,你也别针对我。
这样虽然华夏军少了一个炮灰盟友,但多了一个贸易方面的盟友,少了一份威胁。
而张强也知道鲁监国明军被自己已经坑的差不多了,是该让他们休息一下,缓解一下的时候了,他们现在对清军也没有多大威胁和作用了,因此张强才放过他们一马。
反正现在华夏军已经名震大江南北,已经和清军正面对上了,清军已经视华夏军为最大的对手,甚至把攻击永历南明的主力部队撤回来和张强的华夏军打了一次大的战役,清军大败,按照清军的秉性,肯定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主要针对华夏军作战了。
实际上鲁国还是有一定的陆上的战斗能力的,而且他们和清军打仗还是有一定的主动性的,不像永历南明的何腾蛟等。
被清军一直压着打,虽然何腾蛟其人对大明还是忠诚的,气节也可以。
这个人胆小怕事,打压,坑害自己人,贪财,那是一等一的好手,打仗可没有一点的骨气,把大明朝官员的那种秉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虽然还是在坚持,而且历史上他也没有投降过清军,最后城破自杀,但他的这种无用功,对于大明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好事情。
相比来说郑成功主动作战,朱以海等人也是主动作战,杀伤的清军比他们还多,倒是对清朝的建立起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这些一切的一切却不能挽救南明,南明的败亡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最大的因素是不团结,给了清朝各个击破的机会。
现在东南已经被华夏军占领了,这么小的地盘上,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就不能再容有另外一个政权体制出现了,这也是张强想要驱逐他们的原因,没有了他们,华夏军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形成一个强大的集体,对清朝予以沉重打击,鲁国的一切都已经对张强不重要了。
当然他们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就是去别的地方开拓汉人领土,华夏军可以和他们贸易,把自己生产出来的过多的货物卖给他们,把哪里的物产带到大明这片土地上来,帮助华夏军获得自己现在无法去获得的其他的地方的物资。
华夏军可以专心的去发展和打仗,同清军战斗。
让一个还有杀伤力的势力去自己背后和侧翼,这是危险的,张强也不是没有防范,华夏军水师六个舰队不断有新船下水,不断有经过训练的新兵加入水师,水师无论是海战还是路上作战的兵力都堪堪和鲁国抗衡,让鲁国的摄政王郑成功有所顾忌,这张强的目的就达到了。
解决了郑成功和鲁监国明军,这边就剩下一个隆武南明了。
隆武南明还在发展中,广东一地危险重重,隆武南明还离不开华夏军的支援和保护,虽然他们现在和华夏军的关系并不好。
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从法统正义上,隆武南明现在都看不惯华夏军,也许将来会成为华夏军的潜在对手,一个危险的潜在对手,可能比鲁国还要危险,因为他们和华夏军同样在陆地上,双方又挨得那么近,以后将是个大麻烦,现在有清军的威胁,他们不得不和华夏军抱团取暖。
华夏军也支援他们,让他们分担一直和华夏军没有多大关系,不知道敌友的永历南明的威胁,和清军的正面威胁。
隆武南明只要站稳脚跟了,很快反击就会到来。
冯双礼的加入将给隆武南明增加不少战力,至少能逼迫的马得功部不敢向前,能和孔有德部对峙一段时间,而孔有德部并不是针对他们的,孔有德已经看不上他们了,他怕的是华夏军从背后袭击,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和华夏军打仗。
(本章完)
第348章 剿匪当派鳌拜()
随着时间的流逝,永历南明越来越弱,但不会像历史上太早的被打败,因为很多针对永历南明的清军部队被华夏军和隆武南明吸引了过来。
先前本来应该在1644年就灭亡的隆武南明,又支撑了这么多年,已经消耗了不少清军的精力,兵力,还有财力,同时也给永历南明分担了压力。
近前,华夏军同清军的一战,本来应该已经在历史上平定了广东和广西的永历南明的抵抗,准备追击永历南明朝廷剩余的军队的清军被华夏军吸引到了福建和江西,一举歼灭大部分,使得清军不得不再次从北方调兵来,耗费财力不说,还使得历史上的清军更加虚弱。
永历南明现在已经有了喘息的机会。
历史上李定国被吴三桂这个大汉奸偷袭了以后,只能龟缩在云南喘息,然后被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吴三桂,孙可望三面包抄,步步紧逼,最终于1661年完全消灭,连永历帝都被杀死。
如今,南明势力,包括华夏军已经快和清军隔着长江对峙了,永历南明也有能力反击了,李定国和孙可望再云南大战,势头上孙可望已经没有什么胜利的希望了。
看情况不久的将来,南明已经可以逐步的在西南也有能力反击清军了。
华夏军这面就更不用说了,华夏军已经将清军压过了长江一线,隔江对峙了。
鲁监国朱以海突然和郑成功合流,郑成功甩开一向效忠的唐王效忠朱以海,让隆武朱聿健很是不解,知道了真相以后,隆武南明上下一片哗然。
不到一个星期以后,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突然传遍华夏大地。
隆武南明改称南明国,年号依然是隆武。
定都肇庆府府城,军队改称南明军。
并且派遣使者和华夏军也订立了盟约。
盟约和鲁国同华夏军订立的大致相同,只不过增加了一点,华夏军有支援南明国的义务,华夏军获得在其境内的军事通行权,矿产开采权,设立钱庄,商铺的权利,并且统一使用华夏军的金华元作为货币,南明国的金银都交给华夏军的金融司设立在金华府的钱庄总号代管,华夏军有义务每年支援南明军队一定的武器装备,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下,派遣军队协助南明军作战,或者防守都城的义务。
这等于说是把自己变成了华夏军的附庸国。
当然是有一定年限的,缔结的盟约是五年,五年以后再讨论和协商是不是还要缔结盟约,或者修改盟约。
鲁国的建立,南明国的建立,以及军事条约的缔结,盟约的缔结。
让一向是玩游戏的张强都有种穿越的感觉,好像穿越到了游戏中,有点像他玩过的骑马与砍杀的游戏,也有点像罗马之全面战争的感觉。
或者还有其他类似的游戏的感觉。
使得张强有时候不得不经常问那个时常不灵,不常出现的系统,骑马与砍杀的游戏系统自己是不是还是在游戏中,或者自己死了以后,就是穿越到游戏的世界里面了。
而系统告诉张强,他的确是穿越到平行时空的历史中了,只不过由于他的到来历史被他搅的一塌糊涂了,历史已经不是原来的历史了,而是类似游戏世界的历史了。
两个原先南明的宗室相继建立国家,使得华夏土地上,在17世纪像五代十国一样,出现了不同分支的宗室王国,这是张强无法预料的,也是大明百姓一下无法接受的,清军也纳闷了。
这样的情况导致一时间南方大地上细作遍地走,侦探,传递消息的骑兵交叉穿行,不时还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使得南方的形势变得更为复杂。
这些去不妨碍两个国度的建立,也不妨碍华夏军和南明军的交流。
经过一个月的纷扰以后,情况逐渐明晰,各个势力开始考虑各自的处境和应对。
这两个国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永历南明交战的清军的行进和部署,清军开始停滞不前,然后派人四处打听和汇报,等待上面的决定,消息传达下来,已经是1653年的秋天了。
隆武南明,南明国已经稳定了局势,调整了军队,变得团结了起来,效率了起来。
原先隆武不能掌控局面,现在经过一系列的大战,经过几次损失以后,隆武朱聿健也变得真正的英明了起来。
大明原先的制度已经重新的在广东一地恢复了,官员派下去,地方安定了起来,商业繁荣了起来,有着华夏军的支援,南明国开始强大起来。
有了一定的收入。
军队也增加了两万人,
虽然可战之兵不过增加了六千人,但实力也非比从前了。
马得功部清军飞速的退出了梧州府,南明国军队迅速的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扩大了地盘不说,还增加了收入和人口。
马得功部和孔有德部合并一处,在广西桂林府驻扎,孔有德部实力恢复过来,兵力也增加到了七万人,加上马得功部的两万人,达到了九万人。
面对南明军队的威逼,孔有德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隆武南明军队的威胁上来。
这一面,重新整顿好的贺锦西征部队已经调换了很多部队到广州府同孔有德部,南明国边境增加防守的力量。
而退下来的战斗部队,除了一部分在退后一线的赣州府驻扎休整以外,其他的进入各地帮助民兵和守备部队完整建制,扫荡一些潜藏的清军残部,扫荡滞留的土匪,兵匪,带领补充进来的新兵进行战斗训练。
华夏军已经完全掌控了南方的局势。
张强在华夏军行政中心,金华府召开各军主将战斗总结会议,布置接下来的同清军的战斗方略,同时一应文官开始完善以前没有补充的州官系统的官员。
把米林调回来坐镇金华府,全面协调情报系统,杜歌带着本部军队去饶州府坐镇指挥,协调福建的尤海波和江西的米淳部的民生和军事。
毕竟杜歌是副首相。
可以拿出来独挡一面。
坐镇一方。
广州府有贺锦坐镇,南昌有刘良佐坐镇,后面有尤海波和米淳支援,中间有杜歌总管,西南方向,张强可以放心了。
南方沿海有陈函辉坐镇,泉州府有阮进的部队调回来坐镇,宝岛有唐殿风坐镇,后面张强还是派了朱大有在仙居县总管,居中调度联络。
宁波府有祁三升坐镇,绍兴府,杭州府,有张名振坐镇居中接应,承上启下,前方魏无忌坐镇金陵,面对敌人重兵聚集的扬州府。
几条线上安排的井井有条,可攻可守。
朝中有张强亲自坐镇。
(本章完)
第349章 毫无顾忌()
放羊的孩子
南方的势力变化,犹如一阵风潮,迅速的蔓延到北方。
清顺治皇帝依然没有亲政,因为历史发生了变化,多尔衮应该在三年前就死去了,却因为张强的穿越,把个中华大地的局势搞的纷繁复杂,喜爱游猎的多尔衮没有时间去他的老家去游猎,所以没有被有心人害死。
他还在为满清的未来奋斗,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然而这理想太难了一点,也太多变了一点,入关以后的势如破竹,望风而降的局面在一个叫金华的小城市被一个叫张强的无名小卒拼死挡住了。
这就和曾经不可一世的我大德意志的铁骑被西伯利亚的寒风阻挡在莫斯科城下一样,折戟沉沙,本来是一个意外,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一个意外演变成一场足以葬送清王朝女真族人统一大业的险滩,成为另外的一个明长城,不知道这次又能阻挡他们几百年。
更加令人忧心的是,在万里草原上也不平静,已经沉浮于他们的察哈尔蒙古人变成了他们的心头大患,两年前还不显,但此刻,察哈尔部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强大的辽人,角色互换,他们成了关内的明军,需要安排重兵把守各个关口,防止察哈尔部入关突击他们的西北方领土。
派去草原上的清军和纠集起来的蒙古人呢?
被游动的察哈尔部蒙古人打的大败而归,察哈尔蒙古成了草原上的心腹大患,人口猛增,三十万人,控弦十万,更有万余马匪,小部落依附于察哈尔蒙古人,往日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闹腾的他们不得安宁。
现在大清朝等于是多线作战,西南和西北方向的永历南明尽管有大军压制,并且略次清剿,可尽管永历南明军队战斗力不堪,可无穷无尽的兵力,犹如地鼠一般打下这边,冒出那边,打下那边,这边又冒出来了,烦不胜烦,需要重兵分守各地才能让他们不至于继续坐大。
而西北极西的陕甘等地也是闹腾不已,不说那些回乡的大顺余部,明军残部,就说那些土司和俄国,西域等人也是闹腾不已,清军一直想要抽调吴三桂再次南下也不能,还得继续增派兵力,派遣王公,贝勒督阵才能勉强压服地方。
如果说这些地方还能看到希望,那么打不死的隆武南明却让人更加头疼,每次都快胜利了,南明往华夏军领地一跑,不久以后,又是满血复活,然后再次跑到别的地方落地生根,几个月以后再次和清军打的难解难分,越打越难打,一次次损失增大。
如果说张强不想和清军对战,怕教会清军作战的艺术,那么清军就是确确实实的让隆武南明学会了怎么和清军打仗,怎么安排战略,怎么排兵布阵,隆武也就像张强经常在后世听到过的某节目的名言,“女人就是男人的学校,每一次经历一个女人,男人就成熟一分。”
隆武南明已经不在怯懦的呼喊,悲号,哭喊,深明大义,也不像没有头脑的弘光南明一样,居然蠢的把失去大明江山的责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