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定国在追忆往昔,借酒浇愁,对南明国的挖墙脚行为无可奈何之机,华夏军却在湖广州和湖北州渐渐取得了成果。
一如以往,华夏军来了以后,先派兵占领各个要地,然后往很多人烟绝迹的乡村塞人,转化的俘虏,俘虏营表现良好到达关押年限,并且不想为兵的俘虏,甚至有一些罪行轻,对华夏军没有什么危害的苦役营的罪犯也被释放出来,打乱秩序,混合了从浙江州,福建州这两个最先稳定下来,并且接受了近十年的华夏军统治下表现良好,并且愿意为华夏军出力的百姓移民,中间掺杂一些退伍的华夏军年老的士兵,基层军官,还有从江西州弄来的民兵组成基层村落。
这些基层村落在无人区安插,在城市安插,在城镇边上安插,然后再把那些罪行轻的李过忠贞营部被俘的愿意落脚为民的士兵,同时还有其他被裹挟的百姓,打乱了组成另外一些基层村落,同华夏军比较忠诚的基层村落间隔起来安插进去。
这些村落中间安插一些流民和难民,以及从广西州弄来的南明百姓,还有本地的湖广州百姓打乱组成一个基层村落,安插在上述的两种村落中间。
还有一种村落是在这些村落的重要位置找荒村,或者人口少的原先就有的村落,把那些从队伍上退伍下来的伤兵,残兵,老年士兵,同时还有专门落户在这里的绝对忠心的要培养的民兵小队家属安置在这里。
这就是一个乡的基本组成,那些退伍的民兵和清兵俘虏,明军俘虏,以及民兵小队被组成一个民兵中队放置在这个乡的镇子里面,担任基层防守任务。
而县城则放上一个守备营,正规守备营,也许守备营的人手不足,编制不足,不过区区一个百户,两百余人,但这震慑力就摆在那里,加上派遣的官员带来的衙役和本地招募的新衙役和捕快,成为县城基本的安全保证。
县城的官员到位以后,守备营开始招募兵源,从这些村落和县城年轻人中招募青壮,组成民兵治安队负责巡视县城,保卫县城,而守备营只是起震慑作用,这样由正规的守备营区区两百来人,加上退伍的民兵和伤残的野战旅士兵,组成了本地的治安军,也许不足以抵御敌人的进攻,也许不足以压制起义的反叛分子,但维持治安,保证这个地区的民政官府正常运转足以。
而且有些县城重点地方还有野战旅的部队巡逻,一些关键的县城还有野战旅士兵和守备团驻守,野战旅的大部队能通过正在修复的道路和河道运兵增援各地,同时整个州四面都有野战旅正规部队大部队驻守,敌人或者想要破坏的人是不会再大兵力包围中的州里面掀起一丝浪花的。
随着湖广州和湖北州的稳定,那些跑到云贵州和河南州,陕甘州的百姓也开始回流,跑到华夏军地盘上的百姓被送回来一大部分,另外一小部分被江西州和广西州吸收了。
没有了战争,商业很快运转了起来,开始还是从华夏军地盘上过来的官府商队运来急需的物资和粮草免费发放或者以工代赈供应百姓,后来是各个商队也从华夏军领地到来,带来各色物品,两个州开始繁荣起来。
后来南明的商队也来了,同时还有走私的忠贞营的商队,云贵的商队,清军的商队和大金国的商队,甚至还有山里的百姓从山里跑出来,交易一些山货。
相比这两个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州,已经摆脱战争很久的江西州就繁荣很多了。
江西州挨着南明的广西州,广东州,同南明的生意使得江西州迅速繁荣起来。
便捷的迅速扩张的道路系统使得江西州成为沟通南北,东西的贸易中枢。
相比而言,还处在对峙前沿的安徽州被华夏军占领的那一半地盘上却有些萧瑟,但也因为他早就摆脱了战争,百姓其实也更加富有,你永远不可能消灭地主和富人,这些地方的地主和富人很快冒了出来,也许比起大明统治之下的时期,这些地主和富人们要安分很多,可他们的财富却一点也不必那个时候少,因为出现了很多小作坊和中型作坊,甚至还有官府控制的工厂。
这里的物资相当丰富,这里的百姓各个红光满面,唯一让他们感到畏惧的就是穿着新的军服巡逻在各处的华夏军民兵,守备营士兵,以及野战旅正规军士兵。
各种防御工事使得人们知道,战争依然存在,而且离得不远,不过几十里的距离,也许哪天清军就会再次打过来。
人们在享受和平的时候,心里依然惴惴不安,同时有能耐的人还是想着往浙江州跑,因为那里绝对没有战争笼罩,甚至比起这里来,还少了一些民兵和村卫队。
而相比这里,重兵驻扎的金陵府更是战争前线,那里相对来说民少点,军队多点,而且大多是精锐部队,沿海更是还能看到穿着海魂衫,外面还套着铠甲,手里拿着滑膛燧发火绳枪的陆战队士兵在城镇巡逻,骑兵更是在沿海海岸巡逻。
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一行人,他们在漆黑的夜里,在骑兵巡逻的一个死角,乘坐小船,悄悄的在悬崖底下的沙滩登陆,在本地人的接应下,潜入了杭州府和金陵府交界地带的一个乡村。
换上本地人给的衣服,乔装打扮一番以后,他们偷偷的深入内陆,随行的人员越来越少,最后不过三人同行,一人为本地一家商铺的伙计,另外两人一个为彪悍大汉,一个为年老的书生模样的人。
“首辅大人,为什么我们要从这里登陆,直接从海上过去不好吗?非要穿行千里,乔装打扮过华夏军地盘呢?”大汉惴惴不安的用手摸摸怀里的匕首,左看右看,有些慌张的问身边年老的书生。
年老的书生不耐烦的挥挥手,“你懂什么,不要多问,保护好老夫就行了,老夫的事情也不用你多管,还有要装的正常一些,把你口音隐藏起来,如果不行,就闭嘴,那个小哥,我们还有多久能到达县城?”
做奴仆打扮的伙计笑道:“大人,还得走个两三日,而且到达县城,你们尽量不用多口,一切由我来处理,要不然华夏军盘查可是很严的,你们怀里伪造的文书和身份可经不起那帮衙役捕快的火眼金睛,他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不瞒你老说,对于奸细的惩罚华夏军可是很严厉的,用大都督的话来说就是让他们“荡秋千”或者“敬畏我主””。
(本章完)
第510章 引起注意()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当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时候,官府推出了三级资格认证,这些人就必须能说会道,并且能算会写了,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伙计,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业领先的人,他们有人被官府直接征用,给个办事员,这些办事员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官府上班的,称为官府的底层办事员。
他们没有升为官府公务员的可能,但能辅助官府办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研发出好的东西,官府一旅高价马下他们的建议和研发的东西,这就是官府的政绩,上面的公务员想要升级为更高级别的科员就得依靠他们。
第四级的往往是那些读过书,并且在行业内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们还有一颗当官的心,他们一般都会先安排为办事员,通过官府考试,成为官府办公吏员,吏员能升官,能升为书吏,文办,书簿等职位,相当于是乡长,镇长的辅助人员。
这些即会读书,又会研究各行业的技巧的人最终会成为副乡长,副镇长,或者研究远,官员方面这就到头了,研究员就能被选入各个行业的官府研究机构,成为更高级的官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进入更高的研究机构。
这是张强为自己手里没有多少聪明的科学人员培养人才。
总不能老让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们需要帮手,靠他们培养一些学徒实在太慢,对华夏军的科技发展不好,所以张强要把华夏的那些民间人才找出来,送入他们的研究院,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对两个人进行帮助和启发,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新式马车,就是在张强的启发下,在老的木匠和铁匠的帮助下,制造了出来。
同时在商人伙计或者掌柜出身的研究员的建议和推广下迅速的进入了华夏军的军队和民间的,获得了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让社会自己推动自己发展,张强只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识结构,以他的见识,以他的历史知识,用一百年也达不到人家别的穿越者的几年的发展水平。
这种制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不用张强主动去推动,发展,石灰,胶泥,加糯米,石子的马路就出现了,后来能载重几吨的两匹驮马拉的马车就出现了,不仅载重马车,运输马车,运客马车,车站,都很快出现了,社会自己发展了起来了。
先前俘虏们的筑路只是开山劈石,拓宽道路,铺上一层石子,拓实地面,让各个县城,主城之间拥有了道路,让河道变宽,变深,现在百姓的智慧,官府的运作,让这些变得更加便利了,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生活更加容易,新的行业的出现,使得百姓有了赚钱的门路,不再拘泥于田地里面了。
俘虏的撤走,让他们有了赚钱的岗位,军队的巡逻,使得他们有了安全感,华夏军尽量约束军队除了战事一般不出军营,使得百姓对军队有了一层神秘感,有了一层隔膜感,有了敬畏,同时官府的宣传使得百姓对华夏军有了正确的认识,正是这些不出军营骚扰他们的华夏军士兵使得他们能安居乐业,百姓对华夏军有了感激和认同。
人心就这么一点一点被华夏军扭转,夺取了。
一般人当然想不到这么多,可身为大明官员,大明资深的读书人,南明内阁大学士,同时还是鲁监国一国内阁首辅,强权阁臣的张煌言就把这些想的通通透透,同时感叹华夏军真是心怀天下,野心勃勃啊。
想想被灭国的鲁国,想想虽然还有很大地盘,但都是割据军阀,虽然反清却一盘散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投降清军,或者投靠南明国的永历大明臣子武将们,还有那个看似强大,其实不过是华夏军傀儡,附属国的南明国,张煌言感到迷茫了,他不知道这次去往西南会不会有是自己走错路了,倒不如投靠了眼前的华夏军,将来也能混一个半路从龙之功,为后人留一个好出身。
(本章完)
第511章 招安忠贞营()
张煌言之所以能在华夏军领地游走,不是说华夏军的情报系统不给力,也不是说华夏军的防线出现了漏洞,实在是这些事情其实都很平常,张煌言已经研究了华夏军的海防线几年了,也研究了华夏军十几年了,作为潜在对手,张煌言还想着那天如果华夏军不服从鲁监国朱以海的王化,就对华夏军动手,这不是新鲜的事情,每一个忧国忧民的团队核心都会把另外一个团队作为潜在对手,潜在敌人进行研究。
华夏军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实力强大,可他们的敌人也越来越多,需要操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一些类似平民事件的小事情,除非是后世坐在情报研究室里面,专门分析此类情报的专家,否则很难把一系列事情串联起来,一些看似毫无关联,很稀疏平常的事情下面,是一场惊天阴谋,或者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战略布局,这事情后世屡见不鲜,有专门的人研究,可在大明,还真的没有什么人去研究,没有那个细致入微的战略眼光。
张煌言带人走小路,还有熟悉这一代的商人伙计带路,讲解,以张煌言的聪明,怎么会一下就被华夏军逮着,华夏军的村卫队已经解散,民兵已经调走,负责巡视乡野的衙役和捕快不可能每天都在每一条路上对行人进行盘查,城里面和镇里面的守备营只有接近城镇才会盘查的严一些,在没有监控探头,没有刷卡的身份证,没有人脸识别系统,联网系统的大明封建王朝时代,想要辨认一个奸细是很难的。
他们靠的是百姓的天然对陌生人的注意,对外人的排外,还有情报人员撞大运似得的巡查,乱走,以及你自己犯错,被查到身份,这个在原先浙商自由的商人网络里面不可能,因为很多浙商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从底层到上层的关系网络,弄个假身份很容易的,甚至报关申请都很容易就通过了各级城镇和县城的审核人员,因为关系再哪里,审查人员稍微粗心一些,就放过了。
这没有办法,即便是美国那样先进发达的国家,犹太人也是游鱼得水,想干什么干什么,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更像一个服务大厅,只能帮助他们,对于商人来说,他们天然有这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优势,他们有钱,钱可以渗透到国家的任何一个地方,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地方。
所以即便华夏军想要防,也不是能防住的,当然如果这日子长一些,你活动的范围长一些,触及了一些重要部门和地点,比如兵工厂和军事禁地,那么你分分秒秒被抓出来,华夏军构造的网络是一张松弛的网络,需要的时候拉起来,缝隙就小很多,凡是都怕认真,认真起来的华夏军不是华夏军,是和谐天朝。
基于此,当张煌言优哉游哉的闯过第三个县城,时间过了六天时候,他终于登上了华夏军民情部奸细名录,被一层层一层传递到高层,坐镇总督府的民情部办公室的黄韬第一次接到了关于张煌言的报告。
他看着这份报告,喃喃自语,“细作吗?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想了一会儿想不通,只能在报告上批了,“派人专门监视,随时汇报。”然后继续处理其他公文了。
不久,身为监察部侍郎的杜歌来了,由于杜歌跟不上华夏军的发展形势,并且太小家子气了,对于安排给他的工作不尽兴,开始变得堕落了,所以他只能从军队职位上退下来,并且被解除了其他职位,放到监察部侍郎这个官位上养老,他的发展已经到头了,一个家丁,又不像魏无忌他们那么出色,上进心强,所以监察部侍郎,这个暂时没有什么事情的侍郎职位就交给他了。
嗯,好吧,这个职位其实也没有什么,做主有尚书,办事有下面的官员,他只是每天端着茶杯,然后看看华夏军自己创办的邸报,就是报纸的意思,还是内部报纸,关于华夏军内阁的一些民政政策,和各地官员的情况,监察部可以从哪里发现那个官员有问题,经过分析以后,展开对那个官员的预查,如果没有问题,就放过,有问题就正式对其展开调查。
这是体现监察部威压的地方。
监察百官,这和大明的御史是不一样的,御史是嘴皮子上的,监察部是行动上的。
看到刚放一边的公文,杜歌再一边坐下,顺手拿过来,“老大,这个事情,让我来吧。”
黄韬抬头看了他一眼,对于这个华夏军元老,他还是很尊敬的,不过杜歌限于身份问题,限于自身的能力问题,还有性格问题,太忠于尤海波,使得他变成现在的闲职高官了,等于是华夏军把他养了起来了。
这样的小事情,杜歌都要找他来抢,说明他真是闲的厉害了。
随口道:“反正我们最后也要交到你们监察部哪里,你就拿去调查吧。”
杜歌高兴的走了,黄韬转身就让一名随员把这个事情用飞鸽传书报告给了张强,他是张强的绝对心腹,这点官员的动向他都会报告给张强。
正在和米林商量对忠贞营和李定国部的事情的张强随手拿起报告,看到这里,轻笑一声,递给米林。
米林仔细审视一番,然后怪异的说了一句,“张煌言还没有找到,会不会潜入咱们华夏军领地了。”
两个人眼神一亮,“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