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成功问道:“如何做到一个星期之内就能调阅的?”
冯信道:“人家华夏军从起家的时候就对领地内的道路,水路系统进行了维修,拓宽,改造,有专门的驿道,任何人不得走驿道,只有驿马,驿船才能走,从三百里加急到八百里加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个星期之内足以把文件送到,而且听说还开发了信鸽系统,天空上飞的全是信鸽,交流一下消息,只用两三天就可以了。”
真是捉摸不透华夏军啊,郑成功发现对华夏军了解的越多,就越是看不明白华夏军。
冯信继续打击他道:“郡王还有一件事情,”郑成功已经很无奈了,闻言也只是麻木的问道:“何事?”
冯信转身对堂外自己的亲兵道:“来人,迅速派人去我府上把我书房的那个锦盒拿来,派人重兵护卫,不得和其他人说起原因,违者由其他人立刻处斩。”
郑成功看他神神秘秘的样子,不由的疑惑了起来,还有什么华夏军比较厉害的东西吗?
(本章完)
第537章 李定国和南明国初战()
(唉,又把章节数字给弄错了,大家将就一下吧,这章接着如此,下章就正常了。)
看到冯信神神秘秘的拿着一个长长的锦盒,郑成功郁闷的问道:“又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神神秘秘的?”
冯信小心的打开,对郑成功道:“郡王请看,这是华夏军最新的线膛燧发枪,小的曾经在荷兰人哪里看到过一把,但那把比起这把来有着天然的区别,那种需要用火绳点燃,还是极为差劲的,比不得这把枪,这把枪可以在雨天发射,而不用担心大雨湿了浇灭火绳,湿了火药仓的火药。”
郑成功疑惑的拿起那把枪,入手极为沉重,冰冷,可以他多年的军事经验来看这把枪,感觉是很好,极为好,枪身制造精巧,极为华丽,散发着一股枪油味道,枪身不长,差不多有一米二长,这比原先的葡萄牙火绳枪动不动就一米八,两米一,可以当矛使用的枪来说很是短小精干。
可郑成功还是喜欢那种可以当长矛使用的火绳枪,不喜欢这种短小的火枪。
可以当长矛使用啊,敌人跳上船来,戳一下就死了,这种枪,如果没有了弹药,想要当榔头砸人都有些短,打不过斧头,打不过长剑大刀。
“这是什么?”谈耐着性子问冯信。
“这是华夏军最新式的火枪啊,这种火枪射程远,射速高,不需要多少训练,一个新兵就能拿起来打中敌人,不像火绳枪,你需要集结最起码五个人,对着一个人开枪,才能让子弹极大可能打中敌人,这简直就是神器啊,指哪打哪,绝对没有错。”
郑成功听了冯信的话,有些动容了,指哪打哪,新兵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就能会用,形成战斗力,那么如果自己的部队换装这种枪会怎么样?
现在他的部队依然装备着华夏军卖给他的第一代的金改1火绳枪,还是那种最简便的火绳枪,大多数部队装备的是泰西人仿造华夏军的这种火绳枪,这种火绳枪当然比清军和明军仿造的质量要好,比起泰西人自用的火绳枪质量要次一些,毕竟谁都不可能把好货卖给别人,自己用和别人一样的好东西。
其实他已经多次了解到华夏军的武器装备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和这种火绳枪相差不止十代的地步,可他不是无动于衷,而是仅仅获得了差不多比金改1火绳枪好那么两三代的金改2火绳枪,这还是和华夏军关系好的时候,华夏军卖给他的一批,仅仅有两三千支,装备了他的卫队,手下的那些亲信大将不过人手十来只金改2火绳枪,现在华夏军又造出了这种武器,他心里痒痒,却无法和华夏军开口,因为和华夏军的关系是几次反复,华夏军是防着他了。
多少次要买都没有买到,华夏军不像以前那样好说话了,无论关系多好,都不会把好东西卖给他们了,要是想买,大都是一些缴获清军和泰西人的武器装备,要不就是以前华夏军自用的金改1火绳枪,其他的都不会卖给他们。
这也是郑成功和华夏军翻脸的原因之一。
“这种枪是怎么得到的?”郑成功知道新式武器华夏军总会藏着掖着,不会轻易让别人得到。
冯信悄悄的说道:“这是我们干掉了华夏军驻扎在这里的一个出营的军官得到的,现在华夏军还在满世界寻找凶手,但他们不可能知道是我们做的,我们把凶手都干掉了,并且留下痕迹,将华夏军的目光引导到了马尼拉来和我们交易做买卖的西班牙人身上了。”
“华夏军不是一直很严格的吗?你们怎么会得到机会?”郑成功不信的问道。
冯信笑嘻嘻的说道:“他们在大明陆地上如此,可在宝中府就不能那么严格了,这里是咱们的地盘啊,随便找个地方就渗透进去了,虽然这里也实行了同华夏军哪里一样的制度,但毕竟要执行起来还是很麻烦的,我们这里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比如从内陆过来的远古时代的宝岛人,以及藏在高山峻岭之间的野人,不开花的蛮族,他们遇到这些人难道也要调查吗?调查的清楚吗?”
“这倒是,也就是说,咱们是有办法对付这里的华夏军的,宝岛是个四面环海的地方,渗透的地方太多,华夏军无力控制那么多地方。”郑成功点点头,自我解释道。
“嗯,是的,以前咱们得不到是因为那些驻扎在这里的部队使用的是和咱们差不多的金改1火绳枪,后来不是人家换了部队吗?
听说华夏军排名越靠前的部队越是精锐,装备的武器越是厉害,新式,这次调来的第六野战旅和第三野战旅,那可是真正的精锐部队,刚从前线下来,也进行过华夏军的无数次换装,他们现在手里主要的武器是经过十来次换装的新式的金改2火绳枪,一些精锐团甚至拿是和这款枪差不多的滑膛燧发枪,军官亲卫拿的就是咱们现在手里拿着的线膛燧发枪。”
说实在的这种情况,张强也没有想到,他忘记了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调到宝岛会发生这种事情,这种事情即便是在后世都无法避免,克格勃和所谓的老美的情报局经常玩的就是这种弄死精锐部队军官,套取情报或者截获重要武器装备,自己弄懂敌人的先进武器或者军事部署的。
日防夜防,张强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如此的疏忽大意的时候,现在他还不知道。
现在他在干嘛?
当然是日夜办公,日夜造人了,每天干完公事,干私事,为手下那群活宝官员们创造所谓的华夏军的太子或者公主们了,以安定他们的心,王朝后继有人这对于效忠于他的那些官员们是最大的幸福,当然张强也是觉得很幸福了,因为打工仔那有钱,有房子,有名望能获得后世女人们的欢心呢?
现在自己不仅有房子,这么大一个总督府,名义上都是属于他的,占地啊,差不多后世一个镇大小,这样大的房子,在后世都可以娶十个八个姿色不错的女明星了。
当然没有所谓的一夫一妻财产减半的这样的蛋疼的法律就更好了,因为后世是个令人迷惑的世界,女人们总是想着结婚然后离婚,然后合法的分割你的财产,这是最令男人们不舒服的法律。
辛苦半生总以为能找一个疼自己爱自己白头偕老的老伴,却最终弄来一个狐狸精,一个只喜欢你财产的老婆,别人的妻子。
后世的男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而现在大明的男人是最幸福的了,不要说白头偕老,神话一般的夫妻都有,都不是只是书里传说的那种幸福。
一个小书生,一个穷小子都能有老婆,而且是一生相伴的老婆。
跑远了,这里还是争霸大明的张强,不是后世那个苦逼的打工仔了。
张强终于在一边看着南明同李定国的争端,战争一步步升级以后,不断的往李定国身上加注,至于以后李定国发展起来如何处理,张强想好了,让他往东南亚发展,反正他要为永历皇帝报仇的,灭掉那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白莽以后,哪里就是汉人的天下了。
(本章完)
第538章 李定国和南明国初战2()
李定国望着远处南明军整齐的队列,看看自己这边的队形歪歪扭扭,你挤我推,混乱不堪,敌人的火炮发出一声声轰隆声,将自己前列的队伍炸的四散奔逃,连军官们都收拢不住,他没有坐任何调整,这只是战前的开胃菜,他知道自己这一方的人马缺乏对火器作战的训练,缺乏经验,以前大明同大清打的那种火器战斗纯粹是玩玩,即便是自己同孔有德在桂林府的战斗也是自己一方凭着性命赚回来的,不是和敌人进行火器部队对火器部队的战斗。
这一次他要同敌人进行如此的战斗了。
这是一场野外遭遇战,收拾了自己那些叛乱的部下以后,李定国就纠集大军十万,其中三个新军旅,两个骑兵旅,一个炮兵旅,三万五千兵马;还有自己的南方长矛兵,都是些新招募的青壮兵,大约一万二千兵马;八千先前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精锐兵马,三千弓箭手,一千弓弩手,两千朴刀兵,两千骑兵。
附属于自己的土司兵马,十来个土司的兵马总共三万多人。
以及依附在自己这边的将领们,其实是比较独立的兵马,两万三千多人,这些人中有新近投降的去清军的将领带领的兵马,有以前属于自己的部将但反叛,被自己打怕以后,重新归附的将领的兵马,以及新投靠自己的南明军的兵马。
自己的八千直属精锐部队身上穿的都是华夏军卖给他的轻便结实的全身铠甲,拿着是精钢打造的长矛,大刀,华夏军制式弓弩,射程远,无声,并且锐利,战马都是华夏军这些年来杂交培养的蒙古战马和西域战马,或者从国外泰西人哪里引进的西方战马,这三种战马配在一起,经过这些年的培育,终于培育出一种耐力不错,无论是短途冲锋,还是长途跋涉,战阵上冲锋,都非常优秀的战马,他叫他们华夏军马。
这些武器和铠甲都只装备自己的直属部队,连军服都是该为墨绿色的华夏军那种笔挺好看的样式差不多的军服,军服上绣着他李定国的李字,表明这是他李定国的直属部队,是他李定国的部队。
几个新军火器部队由杜歌带领,他的部将们当下手,指挥作战。
他们所用的武器装备一水的金改1最新式的火绳枪,是金改1火绳枪最终定型后的版本,要比对面的南明军拿到的最初定型的版本要先进一些,射程远一些,质量好一些,一个新兵不用特殊训练能操作,能打响,能打到东西,和南明军同等的新兵相比,他们要更快快一些,这是杜歌告诉他的结果。
火炮是华夏军金改1以后金改2火绳枪时代的火炮,这和南明国自己仿造的火炮以及华夏军卖给他们的火炮要好一些,当然后来华夏军还是卖给了南明国好一些的火炮和火绳枪,比如金改2火绳枪。
所有这些武器都是华夏军卖给他的,华夏军也卖了一些金改2最新式的定型的火绳枪,也是最后定型的火绳枪,华夏军不再改进那种火绳枪了,因为没有挖掘的潜力了,华夏军现在已经全面列装了金改2火绳枪最后定型的型号的火绳枪,这种火绳枪是有一条粗略的膛线的,和卖给外面的金改2最后定型版本有出入,外卖型的没有膛线,使用的子弹也不是米尼弹。
大约五分之一的部队列装了滑膛燧发枪,十分之一的部队列装了线膛燧发枪,大约二十分之一的部队列装了最先进的后膛线膛燧发枪。
相比华夏军,这支部队的武器装备差远了,但相比南明军,背叛华夏军的南明军的火器装备,李定国的部队还是要高上那么两个档次的。
但武器先进不一定就能打赢战争,双方的战斗还是需要进行冷兵器部队的最后决战。
对于那些背叛自己的人,李定国给他们一个机会,就是当面做整支部队的攻击先锋,去攻打敌人,如今被敌人炮火炸的东倒西歪,四散逃跑的就是那些人的部队。
那些人的部队兵器是李定国搜罗了库房给他们换上的,服装是以前大明军的服装,甚至有一些是清军的服装,或者山里土司的服装,五花八门,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胳膊上都有李定国发的一条墨绿色的袖章,表明他们属于自己的部队。
在他们后面列阵的是李定国自己的三千弓箭手,两边是招募的民壮,青年长矛兵,那些人手里人手一杆南方山地的竹子,这种竹子不要小看他,长达五米,对付敌人的骑兵是肯定行,对付敌人的混乱的军队,绝对厉害,一捅一个血洞。
他们身上没有铠甲,只是穿着一套李定国发的身后身前绣着李字的套装背心,其他的衣服都是他们自己的,招募的青壮吗,用不着给他们发一套衣服,而且这些人拿着如此低劣的武器,明显就是来战场上拿经验的炮灰。
现在这个时代打战就是这个样,大部分都是炮灰,精锐的都是家丁,家将,有八千精锐这已经是李定国在重新复起以后能拿得出手最多的兵力了。
他所有的资源都用来打造那支火器部队了,那是他的希望。
为了置办这支部队的武器装备,为了让他们成军,他几乎掏空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所有的积蓄,同时卖了云南州几个大型的矿产,好几千亩土地,还答应华夏军在这里驻军,虽然不过区区的两千华夏军部队,可也是面子问题啊,谁的地盘让别人的,别国的军队在自己地盘上随意驻扎的。
前面那些炮灰部队是用来拖住敌人的,敌人显然是在这里驻扎了一晚上,所以以逸待劳,而自己的斥候居然没有发现敌人有这么一大股的部队在这里,所以李定国就派那些新归降的背叛的下属带着他们的部署去冲一冲,试探一下敌人。
这一试探就试探出来了,敌人军营后面居然有火炮,各个山头上也居然有火炮,后面林子里面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出大队的骑兵,远远看去,他看到一个熟悉的人的旗号,冯双礼的旗号,老朋友了。
冯双礼和他的恩怨有些多,先前他们本来一起都是大西的将领,他要更加得到张献忠垂青一些,收为义子,而冯双礼作为和张献忠一起的老将,可是一个老狐狸,当初把他们的后背卖给清军,率先逃跑,让清军击溃了他十几万大军,最后他和孙可望翻脸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可看在大家都是大西将领的份上,他饶恕了他,后来他投奔了南明国,两个人的关系也好了起来,都是为了光复汉人江山,推翻满清吗,现在南明国乘机对他落井下石,两个人就是敌非友了。
(本章完)
第539章 初战敌人先来()
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随着一声深沉的号角声,敌人从前方山谷里面涌出近万士兵。
依然是大明的那种红色战袍,红色缨盔,这是明军强军正规军,刀枪剑戟,弓角车马,一应俱全,很熟悉的明军战阵,他以前曾经跟着张献忠南征北战,见识多了明军的这种战阵,兵马,以前遇到这种兵马,他们只有逃的份,万人的部队足可以把他们裹挟来的百姓的炮灰冲的七零八落,然后他们的老营装备低劣的部队根本无法抵抗这种明军正规军兵马。
如今吗,他敢说再来一倍的这种明军兵马,他也能打赢,就凭他手中的这八千精锐,武装到牙齿的八千直属部队,全身装备着铠甲,武器上面都闪着寒光,再也不是以前那种拿着卷了刃子,锈迹斑斑的大刀片子,残破的弓角,裂开的长矛的那支流寇部队了。
三声炮响,他扭头,前面两条山道之间涌出更多的明军,不过这些明军显然是一些杂牌部队,武器都不全,很多人当着棍棒,刀叉,人数近万人,看来是要拦截向两边逃跑的自己被敌人火炮击溃的溃兵。
这时候双方已经厮杀开了,兵器撞击声,惨叫声,哭喊声,双方进行了歇斯底里的,红了眼的肉搏战。
李定国把令旗一挥,另外两支部队冲出去,一支是投降的明军部队,一支是投靠的清军部队,两支部队各自冲向一边,去帮助那些逃跑的几方的溃兵,同敌人绞杀在一起。
看到正面战场空出来了,敌人的万人明军部队拍着整齐的队列缓缓逼近自己这一边。
李定国想了想,转头,对亲兵道:“让土司的部队上,先上那些杂兵,让他们同敌人拼消耗,让一万两千青壮长矛兵在他们身后列队,但要让开两翼的侧角。”
亲兵把令旗一挥,同时身边传令的斥候骑兵马上拿着一杆旗帜跑了出去给对方的将领传令,这些土司兵是看不懂旗号的,不能和李定国训练良久的精锐士兵相比。
看到土司的军队动了,一窝蜂的冲向明军,身后青壮的部队在李定国的部将的指挥下,缓缓在他们身后列阵,靠近敌人。
李定国扫了一眼远处的树林,心里嘀咕着,冯双礼倒地要何时出动他的骑兵部队?
他对身边的亲兵喊道:“出动斥候骑兵,侦查战场方圆十里范围内的动向,尤其是敌人两翼,以及我方后方,同时传令杜歌,让他带着部队尽快赶过来,再不来,敌人那该死的炮火就要把我的军队都消灭了。”
大军行军当然不可能走在一起,十万大军摆开了走,方圆十几里地都不能摆开,要是衔头接尾的走,要走十几公里远,大军肯定不能一支部队贴着一支部队走,肯定要有空隙,而李定国的部队总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他带领,是他原先带领的部队,另一部分是杜歌带领的火器部队,跟在他的身后,他们这次的目标是广西州的梧州府,而梧州府是冯双礼的老巢,冯双礼当然要守了。
其他明军也不答应,这么庞大的部队直冲过来,明军早就知道了,于是各个地方的部队纷纷汇聚过来,冯双礼带着的先头部队就和李定国的先头部队碰头了。
双方先是斥候骑兵互相厮杀,遮蔽战场,然后是互相靠近,最终经过三天的对行,碰到了一起,尽管有斥候部队的侦查,双方也不是很了解对方到底有多少部队,李定国很着急。
如果不能尽快击溃或者歼灭当头之敌,那么敌人汇聚越多,他的阻力就越大,尽管已经考虑过这种情况,但他还是不想让太多的敌人聚集起来,他要一股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