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孙通投靠汉王的时候,跟随他的弟子有一百多人,但他谁也没有推举,只捡那些出身群盗的强壮之徒加以推荐,弟子们偷偷骂他:“服侍先生几年,却不推荐我们,一味举荐那些大强盗,这是什么道理嘛?”叔孙通听到后对他们说:“汉王现在冒死打天下,你们能打仗吗?现在还用不着我们读书人。;你们耐性些,我不会忘记大家的。;”
刘邦建立汉朝后,大臣们议事时没有秩序,没有规矩,乱七八糟,喝醉了酒就乱喊乱叫,有的甚至拔出剑来砍柱子。;刘邦为此很担忧。;
叔孙通知道时机到了,就去见刘邦,建议他制定礼法。;汉高祖斥责他:“我的天下是马上得来的,你们读书人算什么?去你的!”
叔孙通委婉地说:“陛下天下可以马上得之,但不可以马上治之。;”
刘邦一听这话有道理,就问他该怎么办?叔孙通于是向他提出制定上朝礼仪的计划。;叔孙通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他所规划的“朝班”礼制都演习好后,请汉高祖出来坐朝。;
天还没有大亮,朝拜皇帝的仪式就正式开始了。;准备上朝的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在宫门外排队等候。;宫门外悬排着五彩缤纷的旗帜。;雄壮威武的卫士手执刀枪斧钺排列两边。;传令官发出号今后,大臣们肃穆恭敬地顺序快步上殿,然后跪拜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汉高祖见了这等气派,这等威严,十分高兴,情不自禁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也才知道了读书人的用处。;高兴之下,他当即任命叔孙通为太常,赏赐黄金五百两。;追随叔孙通的那些儒生们也都一一受到了赏赐和提拔。;
叔孙通为汉高祖建立的“朝班”制度,虽经历代沿革,但一直到清朝末年,实行了近两千年,因此,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思想一直受他的影响。;象叔孙通这类知识分子的艰辛经历和非凡贡献,也只有遭遇比他更不幸的司马迁才能理解。;
有人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或许会说:“叔孙通顺着秦二世的心事拍马屁,这难道不是厚颜无耻的小人吗?”
这种话问得十分愚蠢,因为忽略了外部的环境。;
朱云和张禹都是汉成帝的老师,当时正是王莽家族用权的时候,民间怨恨到了极点,各地的奏章报到中央,都被张禹压下来不给皇帝看。;
朱云当着皇帝的面诘问张禹:“下面那么多奏章你不让圣上看,象死人一样占着一块地方,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什么都不干,使上下的意见、;消息无法勾通,该杀!”
读书人处世真是太难了,跟着社会大潮流走吧,就违背了自身的兼济天下的信仰,如果超凡脱俗,逆潮流而行,马上就会举步维艰,危机四伏,至少这辈子没有饭吃,可能把自己给饿死。;
如果我们一天到晚地讲求道德理想,可能连谋生的办法都没有了,也连饭也吃不上;如果不顾一切地求功名,为了当官发财连命都不要,那么理想道德也根本谈不上了。;
在生存和理想发生冲突时,并不能一味地贪生怕死,舍生取义有时也是一种选择。;但是如果相信自己生存下还可以扭转局面,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即使是苟且偷生也没有什么可耻,因为这比死更有价值
因此古代有些饱学之士,当道者给官也不做。;为什么不愿做官?并不是仅仅因为清高,而是他自知一旦出来做官,就必然想对社会有所贡献。;可是如果当时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自己出仕后不仅可能一无所为,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又何必强出头呢?保存革命的本钱不是更重要吗?
叔孙通在观察到秦二世是个昏愦无能的家伙之后,决定明哲保身,退而求全,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期待着能够大太平盛世好好做一番事业,因此才韬光养晦。;在秦始皇时代,他没有办法,只好迁就环境。;到了汉朝建立,他也能最强的应变能力达到目的,最终成了一代儒学宗师,开创了几千年的儒家礼仪制度。;
有些志士仁人,品格高洁,象挺拔的大树,当所有的树都被弯曲折断的时候,只有它还直立着,但是太挺拔了却容易折断。;
铁板烧博士说――
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有时挺拔如树,但挺拔中却带有柔韧,在受到重压时能够曲而不折。;他们不完全同流合污,心中始终坚持一贯的理想。;但是同时,在那样的乱世生存,不学一点随波逐流,就会显得与众不同。;为了不吃亏,只好迁就世俗。;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得大直若诎,看上去好象不会说话,畏畏缩缩的,曲里拐弯的,但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由此看来,如果面临生死抉择,首先要审时度势,斟酌利害,能曲则曲,能伸则伸,而不是盲目地随波逐流或舍生取义。;
第一部分 大道如青天藏头掖尾不树敌
曲伸之道还要讲一个“忍”字,是要培养自己刚强的毅力和坚韧的耐力。;能忍得旁人所难以忍受的东西,才能使自己能曲能伸,不断地积蓄力量,增强忍耐力和判断力,这样才能为将来事业的成功积累资本。;
在社会上,我们经常发现有两种人:一种人锋芒毕露,处处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第二种人则是处处藏头掖尾,对人忍让,给人面子。;
从表现上看去,第一种人似乎经常春风得意,呼风唤雨,第二种人默默无闻,是吃了亏。;但实际上,聪明人知道吃亏受损实际上是有好处的,所以有一份功劳却可以得到二份的美誉;见识浅薄的小人,不知道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是一种损失,所以自夸其功,结果功劳和名誉一起损失了。;
由此看来,处处给人面子,不自夸的人,实际上是真正的夸功;不争名夺利的,实际上是名利双收;对对手有所让步的,其实是战胜了对方。;
正是由于这个道理,春秋时的郄至善于抬举别人,实际上压倒了别人,名望显得更高;王叔爱争高低,结果被迫出逃他国;蔺相如用引车回避的办法战胜了廉颇;寇恂因为不和贾复争斗,得到了比贾复贤明的美誉。;物极必反,这就是古人所提倡的“大道”。;
阿乔在广州当了很多年律师,在70年代末来到了香港。;但他人生地不熟,当务之急就是要找一份工作。;
因为他能说一口流利的白话,英语也能对付一气,所以希望能够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一份秘书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处于经济复苏初期,他们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而不需要用秘书……等等。;
这天,他接到了一封信,读完以后就气坏了。;因为那信上这样写道:“你对香港的形势理解完全错误。;既笨又傻,我怎么可能用你呢?况且我根本不需要任何秘书。;即使需要,我也不会请你这个从内地来的家伙,因为你甚至连英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阿乔看完信,气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想要把这封信撕掉。;
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又坐下来,敲着自己的脑袋说:“等一等。;这个人说我对形势理解一无是处,那他一定是个行家了。;?我学过英文,可是我确实学得并不精通,也许会有很多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再努力学习。;这个人可能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种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对我没有帮助,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感谢他一番。;”
阿乔拿出信纸,又写了一封信。;这第二封信改变了他的命运。;信中是这样写的:“您并不需要秘书,却这样不厌其烦地回信,把您对于形势的理解告诉我,对我的帮助实在太大了。;那封信的目的,是因为别人告诉我,说您是出版领域的龙头老大。;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学习英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
不到几天,阿乔意外地就又收到那人的信,请他到公司去一下。;他得到了一份行政助理的工作。;
铁板烧博士说,如果发觉有人跟我们唱反调,不必为此而耿耿于怀,这可能是人微言轻的关系,对方狂妄地指导我们,认为我们年轻或者经验不足,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获得他的理解。;
宽容的人格魅力能消除一切的怒气。;在美国历史上,恐怕再没有谁比林肯受到更多的责难、;怨恨和陷害了,也没有人比他的对手更多,但他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因为林肯从来不会直接批评别人,在做事或执行任务时,他总是想到别人可以做得一样好。;如果有人适合某个位置,即使那人曾经羞辱过他,林肯也会让他去。;
政府里有很多高官,都曾经批评或是羞辱过林肯。;但是林肯相信宽容地认为,所有的人都受条件、;情况、;环境、;教育、;生活习惯和遗传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将来也永远是这个样子。;因此没有必要因为这个样子疏远他们。;
第二部分 内圣而外王第五章 自强心:打铁先要自身硬
成功寓言之茶博士比剑
一个茶博士虽然什么武功也不会,平时却喜欢穿侠客的衣服,带着长剑出行。;
这天,他清晨起来,又穿戴着这一身到茶馆里上工。;突然被一个侠客拦住了去路。;那侠客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揶揄地笑了:“我听说你的武功很高强,我们比试一下如何?”
茶博士吓了一大跳,他既不认识这位侠客,也不懂一丁点武功。;他竭力解释,可是对方坚持要比武,并约定明天清晨在这个地方见面。;
茶博士脸色刷白,也没心思去工作,跑到了山上的一个寺庙里。;因为他听说那庙里有个老和尚,能够为人指点迷津,排忧解难。;
见到老和尚,他把早上的经历说了一遍,然后请老和尚救命。;老和尚听完以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手指了指旁边的一把茶壶:“麻烦您给我砌杯茶好吗?”
茶博士虽然心急如焚,可是因为有求于老和尚,就用尽平生学到的泡茶的功夫,尽心尽力地泡了一壶有生以来最精致的茶。;
等他泡完茶,抬头看老和尚的时候。;老和尚说:“明天比武的时候,你就保持住刚才给我泡茶的心态,我用人格保证,他是不敢伤害你的。;”
第二天,茶博士和侠客在老地方见面了。;茶博士谨记住在山上得到的教诲,一平如水地站在侠客面前。;
侠客大吃了一惊,因为在他的眼里,对方浑身没有一处不紧张,却又没有一处不放松,没有一处不是攻击的空档,却又似乎没有一处有空档,一举一动还是那么从容自如。;侠客的脑子里一下子跳出了师父曾经告诉他的一个境界:渊停岳峙。
他不知道如何出剑,头上的汗慢慢流了下来。;最后,他只好一抱拳,匆匆忙忙地转身离开了。;
铁板烧博士说:成功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即人格的完善与事业的双重成功。;两者结合,既得到内心的圆满成熟,又达成事业的成功。;这就为我们指出了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心的道路。;
第五章 自强心:打铁先要自身硬
自问枝无叶,莫怨太阳偏。有时不是因为事情难办,我们失去自信,而是我们失去了自信,事情才难以办成。;
1 自信不是天生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博士曾经主持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三群学生与三群老鼠。他对第一群学生说:“你们很幸运,你们将和天才小白鼠在一起。这些小白鼠相当聪明,它们会到达迷宫的终点,并且吃许多干酪,所以要多买一些喂它们。”
他告诉第二群学生说:“你们的小白鼠只是普通的小白鼠,不太聪明。它们最后还是会到达迷宫的终点,并且吃一些干酪,但是不要对它们预期太大,它们的能力与智能只是普通而已。”
他又告诉第三群学生说:“这些小白鼠是真正的笨蛋。如果它们能找到迷宫的终点,那真是意外。他们的表现自然很差,我想你们甚至不必买干酪,只要在迷宫终点画上干酪就很行了。”
往后六个星期,学生都在精确的科学情况下从事实验。天才小白鼠就象天才人物一样地行事。它们在短时间内很快就到达迷宫的终点。你期望从一群普通的小白鼠那里得到什么结果呢?它们也会到达终点,但是在这种过程中并没有写下任何速度记录。至于那些愚蠢的老鼠呢?那更多不用说了。它们都有真正的困难,只有一只最后找到迷宫的终点,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意外。
在这个试验中,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小白鼠和愚蠢小白鼠之分,都是从同一窝小白鼠中来的普通小白鼠。这些小白鼠的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参加实验的学生不同而产生的直接结果。简而言之,学生们因为看到小白鼠不同才对它们不同,而不同的处理导致不同的结果。学生们并不知道小白鼠的语言,但是小白鼠懂得态度。
实际上,这个实验所验证的,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效应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首先发现的,罗森塔尔等人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中,每个年级各抽出三个班级进行测验。;他们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测验结果,然后告诉各任课教师哪些学生将会表现出明显进步,(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实验者们随机抽样的,任课教师不知道)。;八个月后,再进行测验,发现被指为可能进步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在关于学生品行的评定中也给了这些学生以好意的评定。;除任课教师外,这些学生的名单并未向任何其他人泄露,所以他们认为这个结果是从任课教师的期待中产生的。;
还有这么一件事:心理学家从一班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陪送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的打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怎样呢?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很漂亮,连她的举止也跟以前判若俩人。;她自豪地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我们有时也象这些小白鼠、小学生以及那个姑娘一样,对外界的肯定充满渴望,如果得不到,我们就对自己失去信心。
许多人以为,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童年时代招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善良、;聪明的,因此才获得别人的喜爱。;于是他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造就自己成为他相信的那样的人。;
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窝囊废、;懒鬼,是个游手好闲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真的养成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因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决于信心的。;
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树立信心,我们需要的不是外界的鼓励,而是自发的激励。要放弃只盯住缺点叹气的坏习惯,而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来到这个世上,一定有别人所不及的优势和特长,也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各自为人的标准,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个标准进行对照,并据此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自己信心的提升,只能影响其内心世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这是人类心理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成功的一条必由之路
第二部分 内圣而外王天生我材必有用
1887年,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起令人拍案称奇的案子。
一位顾客来到一家小小的杂货店,他要购买一些水仙花。他取出一张二十元的纸钞票,等着找钱。店员接下钱后,就放在现金柜中准备找钱。然而她的手因整理水仙花而弄得湿湿的,她注意到纸钞上的颜色居然染到了她的手上。
这个店员感到十分惊讶,内心里犹豫了一会儿,最后决定找钱让他离开了。因为他认得这位顾客是宁格先生,他是小店的老朋友、邻居和顾客。
但是在当时,20美元并不是一个可以一笑置之的数字。她就把钱拿去给警方鉴定。很多警察传看这张钞票,都肯定这并非伪钞,但他们都对它为什么会掉色感到疑惑不解。
于是,他们申请了搜查令,前往宁格先生的家。在宁格的阁楼里,他们发现了一张只有一半图像的20元美钞,还发现了宁格先生画的三张肖像画。
宁格先生是一位很优秀的画家。他的造诣颇深,能用手绘制那些20元钞。他一笔一划,鬼斧神工地画出这种能蒙过每个人的伪钞画,但是他运气不好,才被那位杂货店员的湿手所识破。
被捕后,他的那三张画公开拍卖时得款一万六千美元。值得讽刺的是,宁格先生用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