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弟子把这件容器拿在手里,问孔子:“请问这是什么器皿呢?”
孔子说:“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用来伴坐的器皿。”
孔子回过头来对子路说:“你往里面倒水看吧!”子路听后,把欹器摆在一个果盘里,然后从厨房里端来一杯水,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在那里。不一会,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倾斜了,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孔子地说:“唉!世界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原来他是教导我们谦虚谨慎。
笔者认为,敬器在没有装水或少装水时会歪倒,还说明了另外一个道理。它和人一样,过于空虚是站不住脚的,而装满水就倾覆翻倒,说明过满往往会向空虚转化。只有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才会端正,其实也是说明在管理中对人激励要适度的问题啊。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林提出倒U形假说: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作得最好。
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
所以,激励不足,下属就没有努力的激情,潜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可是激励过度,下属的激情就会把理智烧光,在遇到问题时会失去思考。只有热情中的冷静让人清醒,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着。
世界网坛名将贝克尔之所以被称为“常胜将军”,其秘诀之一即是在比赛中自始至终防止过度兴奋,而保持半兴奋状态。所以有人亦将“倒U形假说”称为“贝克尔境界”。
第三部分 谋之于阴 成之于阳第十二章 驭人术:拴人的桩子不在高
用一堆棉花来迎接一块巨石,巨石自然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而束手就擒。;
1 心太软的致命伤
在所有的鸟类中,老鹰可以说是最强壮的种族之一。;据动物学家所做的研究,这可能与老鹰的喂食习惯有关。;
老鹰每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它们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而老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谁吃,在此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一族愈来愈强壮。;
这既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故事,也是一个能启示有关个人定位的故事。;任何一个组织或者社会,为了自身的机体健康,必然会有淘汰制度。;我们在这种制度中只有两种角色可以扮演:淘汰者和被淘汰者。;如果一味地以小仁小义来处事,最终只能成为社会和组织进化中的被淘汰者,在竞争中遭到自然淘汰。;
有一首歌中唱:“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缠绵绯侧,沉迷了无数少男少女,但这只能是一首爱情歌曲,因为在生活中,心太软是一种十分不利的致命伤。;
三国交战的时候,广陵太守张超把地方政务委托给臧洪,自己出兵征战。;
后来,曹操在雍丘包围了张超。;臧洪闻讯后,光着脚哭着到处替张超求救兵。;因与袁绍是朋友,而且力量最强大,因此他先向袁绍求援,可是袁绍没答应。;他没有办法,就自己出兵去救张超。;
雍丘被曹操攻破后,张超全家被杀。;臧洪因此恨透了袁绍,就和他绝交了。;朋友反目成仇后,袁绍举兵围攻臧洪,城破之后,臧洪也被袁绍杀了。;
三国交战的那个时代,正象春秋战国纵横错节的时代一样,是个没有道理好讲的时代,说不上哪一方是仁义之师。;臧洪昏头昏脑,对时代环境看不清,身家性命都保不住,还妄想象在和平安居时那样讲道义,讲友情,岂不可笑!所以说,身处乱世还想象臧洪那样感情用事,不仅不能立功立业,救苦救难,只能自取灭亡。;
也许有人会问:“臧洪虽然不明智,但他为救朋友张超而死,总还够得上讲义气吧?”
曹操兵围雍丘,张超处境危急,臧洪为救朋友到处求救,当时就臧洪个人感情之悲愤、;慷慨来说,是一种壮烈的情操。;看他那副光着脚奔走呼号、;带兵赴难的样子,确实值得同情。;可是话说回来,英雄豪杰在某种特定的情势下,对于是非善恶的取舍,与普通人的信守节义,在心态上是否不一样呢?‘大行不辞小让’,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是顾不到那么多枝节琐事的,甚至挨骂都在所不惜。;
至于象三国时期,袁绍、;曹操、;张超这一帮人,和一切乱世中拥兵割据的草头王一样,有时候结盟订约,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实际上都在打自己的算盘,联合有利就联合,开战有利就开战,没有什么信义可讲,唯一的出发点是形势的需要,利害的衡量。;在这种局势下,看不透这一点,而去和人讲道义,只有送命了。;
在三国时,在军阀割剧的战乱局面下,雍丘是个非常危险的偏城,臧洪出于一时愤慨,只知道自己的朋友被曹操包围了,心想袁绍也是朋友,就去请袁出兵,却不知曹操和袁绍当时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刚刚结盟。;
臧洪昏昏然想借袁绍的兵打败曹操,来解救朋友的危难,即便成功了也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的做法,是很危险的。;
而且,逞一时义愤也犯了兵家大忌。;臧洪光着脚哭着去求救兵,和楚国的申包胥在秦庭哭了七天七夜一样地,在个人的情感上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对解决问题一点用也没有。;申包胥之所以能够把兵求到,是因为秦王考虑了自己的战略利益,而不是被眼泪所打动。;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心太软”,同情心太强,很容易产生负疚感,也许他要求别人做了一件对自己有利的事,事后却后悔不已,认为自己不该那样要求别人。;即使别人把事情搞砸,他也会很容易原谅他们,觉得自己也要承担很大责任,应该替别人收拾烂摊子。;
有人在受到指责时很容易心软让步,认为自己确实犯了很大的错误而产生负疚感。;这种良心的谴责比外界的攻击更具有威力,人会受到自我怀疑的折磨,无法相信自己地去干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有时候他也会坚持自己的权利,但事后却后悔不已,觉得自己不应该不体谅别人的困难,觉得欠了别人什么。;
阿忠的工作负担很重,有一次,上司安排他和另外一位同事加班完成一项策划。;
他去找那位女同事,但女同事很为难地说自己的事情也很多,而且小孩又病了,希望早点下班去照顾他。;
阿忠听完很内疚,觉得自己不应该剥夺一个母亲照顾孩子的权利,于是答应全部由自己来做。;可是这件工作一个人实在无法完成,他拼命干到夜里三点钟,也没能在第二天把方案交给上司。;上司大为不满。;
铁板烧博士指出,阿忠之所以最后落得一个两头不是人的结果,就是因为心太软,成了没有原则,也分不清轻重缓急的老好人。;结果最后不仅没有做成好人,反而因没有完成任务成了罪人。;
我们翻开历史书,总结历代英雄成功的经验,可以发现他们都不心慈手松的善良之辈,而是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英雄本色。;具体来说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认清形势,顺应历史潮流而发展,而不是逆潮流而动,并且能够不断地顺应各种变化,有了好的想法马上就抓住,而不是好谋有余决断不足,事后诸葛亮。;
其二,在管理方法上,不讲繁文缛节,而是体任自然。;宽猛相济,用刚猛来纠正宽缓,从而使上下都懂得规矩,从而具有威慑力。;
其三,因才施用,选拔有远见而又有实际才能的人,实实在在做事,拒绝奉承,以朴素的作风带兵,赏赐功臣一点都不吝啬,赏给别人的东西,超过他们的期望。;而不是依仗自己的资本,故意拿出架式沽名钓誉,只任用阿谀奉承之徒。;
其四,用人不疑,对部下充分放权,让他们去执行自己的职责,而不是事必躬亲。;任人不管远近亲疏唯才是用。;而不是表面宽缓内怀猜忌,任用了某人马上又怀疑,或者只重用亲信。;
其五,在仁义上,可以忽视眼前的小事,对大事能想到很远,即使看不见,也都考虑到。;而不是心怀“妇人之仁”,看见别人挨饿受冻,怜悯之情马上就表现出来,看不见的时候,想也不去想。;
第三部分 谋之于阴 成之于阳真英雄大仁不仁
有一条小河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
蝎子想过河,可是不会游泳,于是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我过河吗?”
青蛙回答:“我当然能。;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可不敢答应你,因为你可能蜇死我。;”
蝎子反问:“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蜇了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
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小河。;就在它们游到小河中央时,蝎子突然弯起尾巴,狠狠地蜇了青蛙一下。;
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有什么好处呢?难道你能自己游过小河吗?”
正在和青蛙一起下沉的蝎子说:“我知道没有好处,但我是蝎子,这是我的天性。;”
善良的青蛙牺牲了,因为它不相信天性,也不懂得如何避免蝎子的毒针。;可是因为善良和无知而牺牲的,只有青蛙吗?
世界上每个人都像蝎子一样本性难移,各有自己的动机,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交往风格。;不要为这些差异而悲哀,也不要试图消除它们,而要加以了解和利用。;
中国俗语说:慈不掌兵,仁不聚财。;意思是说,过分慈悲的人不能带兵打仗,因为他会被部下所欺,过分仁义的人不能发财致富,因为他会对别人施舍过度而散去钱财,就如《三略》中说的:“无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恩施而附于下。;”(不要让仁义人的掌管钱财,因为他会对部下过分施恩赏赐。;)
人的品德过分善良纯正,是不能做大事的,很容易被人所欺。;尽管传统的教育告诉我们:巧诈不如拙诚。;但是更多的历史事实则说明了这句教导的苍白。;
晋惠帝被立为太子时,中书令和峤向晋武帝进谏说:“皇太子虽然仁信纯朴,但现在世道险恶,他不具备君王的素质,恐怕将来无法应付险恶的局面,继承不了陛下的基业。;”晋武帝不听,后来晋惠帝果然使国家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手有五指参差,人有良莠不齐。;正视别人,学会辨别人,知道对付敌人的方法,就相当于修补好我们的盔甲,等下次他们再来时,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胸无城府,以一片赤子心待人接物,固然可以不用思考,但却只能被看作愚不可及。;社会生存环境很恶劣,一个人胸中如果没有只兵片甲,一定会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我们对人极为尊敬,别人却不尊敬我们,拿我们当作玩物与傻瓜,我们若是还没有一丝锋芒,忍下去傻下去,那只有落得“马善叫人骑,人善让人欺”的结局了。;对付那样的人,我们不能心慈手软,不能让他放纵下去,否则,他会越来越猖狂,认为那是理所当然,一旦形成这种境况,那想再扭转就会变得极为困难了。;
有人说,我自己不会溜须拍马,也不想升官发财,不想成就什么大业,只想平平安安地过一生,要胸带甲兵干什么?本本分分地生活不是很好吗?
这句话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大谬不然。;
生活的残酷竞争没有任何人躲过去,我们不与别人竞争,别人也会找上门来。;蚊子从来不想成就什么大事业,永远躲在角落里。;
但是既然有以为小角落就比较安全的蚊子,就绝对必然有专门在小角落下网的蜘蛛。;如果对方发现了我们,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怎么能不好好享受呢?
所以,任何问题都不是消极躲避能绕得过去的,必须正视它,解决它。;
大家知道,在大自然中,很多动植物都有保护色。;只有这样,它们才可以更好地生存。;这是物竞天择的大自然的淘汰法所致,也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毫无疑问的,我们欣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佩服朱自清〃誓死不吃卖国粮〃的勇气,那些涉及原则上的问题,寸土不让方显英雄本色。;
其二,动物尚且知道用伪装来保护自己,那么我们在某些时候通权达变一次又如何?通权达变并不是夹着尾巴做人。;每个人都是有人格的。;但是,在某些场合,如果我们过于老实,不会动点心眼儿,一定不会成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我们开动脑筋,而且还要通权达变得与众不同。;
孔子去郯国时路遇程子,一见如故,两个人就在路上停车交盖谈了一整天。;说话间,孔子让子路拿一束帛送给程子。;子路不理会。;过了一会以,孔子又让他拿一束帛送给程子。;
子路再也忍不住,很不屑地对孔子说:“我听说君子不能不经人介绍而相见,就象女子不能没有媒人就嫁掉一样。;先生您这样做不是违背了做人的准则吗?”
孔子说:“程先生是天下少有的贤人,我们现在不表示一下敬意,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大的道德我们必须遵守,不能马虎,这些小的准则,有些出入也是可以的。;”
这就是孔子关于大行不顾细谨的思想,其中也包涵了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大仁不仁。;
我们通过秦末的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的对比来说明这个道理。;对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韩信有一个一针见血的评论:项王平时对人恭敬慈爱,言语和善,如果士卒有疾病,就会哭着喂药喂水,并把自己的吃喝全让给他。;可是当有人立了战功,应当封官时,他却把印抓在手中,都玩出了缺口,也不舍得交出去。;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是很难成就大事业的。;
如果只看项羽待人的恭敬慈爱的态度、;给士卒喂药喂水的关怀,的确有仁爱之心。;可是到了后面,把印拿在手里舍不得给别人,却暴露了其本质:小家子气。;
与项羽的妇人之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残暴。;项羽攻齐,杀田荣,立田假为王,坑降兵,掳妇女,毁城郭房屋无数,齐民纷纷起来反抗;在新安城南骗秦兵放下武器,然后坑杀降兵二十余万人;进入咸阳后,杀降王子婴,并下令屠城,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灭。;
妇人之仁的爱是短浅的,没有宏大胸怀的,因为这种爱的范围,只局限于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而不是从普天下的所有人出发,因此没有兼爱天下的气魄和勇气,因此是成不了大事的。;
与此相反,刘邦为人却是大仁不仁,也就是用博大的胸怀来对待天下人,而不是一时一地的表演。;他处处表现出小处随便:以酒色为娱,嘻戏为乐,还曾经干过一些偷鸡摸狗的坏事,被当地百姓批评为不仁不义的无赖。;
然而,当刘邦以沛县亭长的身份,押送一批犯人到骊山去的时候,犯人沿途多有逃亡,刘邦不是追杀逃亡的人保全自己,而是把所有人带到丰西泽中,让大家停下来一起喝酒,夜里就解开犯人的锁链让他们逃走。;犯人中有十几个人愿意跟从刘邦起事,于是刘邦就带着他们逃往邙砀山中。;
按大秦律例,误了押送犯人的日期都要斩首,更何况故意放走犯人?在秦朝最强盛、;管理最严密也是最严酷的时候,刘邦放走了那些无辜的平民,却把杀头抄家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何等的大仁!
后来,刘邦在攻向咸阳的过程中攻心为上,不以攻城为意,因而吸引天下英雄,收彭越于昌邑,张良引兵跟从刘邦,到了南阳,秦南阳太守投降,再向西进,沿路诸城均降,三秦父老以沛公为仁厚长者,望风而归。;
刘邦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天下无数生灵得以保全。;比起项羽为士卒喂药,这又是何等的大仁!
曹操与袁绍决战前,曾经对郭嘉说:“袁绍地广兵强,我想讨伐他,但力量不足,怎么办?”
郭嘉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通过对比袁绍和曹操,提出了十败和十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在“仁”上的胜败。;郭嘉说袁绍“见人饥寒,恤念之情形子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所谓妇人之仁耳。;”
曹操听完以后说:“我知道了,袁绍为人,志大才疏,表面严厉,胆子却很小,猜忌苛刻却又没有威严,兵力虽强但布署混乱,将帅骄横,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然丰富,但那都是给我准备的。;”袁绍和项羽一样,是“妇人之仁”,而不懂得大仁不仁,结果都失败了。;
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就应当“大仁不仁”,有博爱天下的胸怀,而且也应该有容纳天下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