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这就是他发现了美洲大陆。;
第一部分 大道如青天做个弹力不倒翁
一生中,最光辉的并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失败的悲叹与绝望中,并不因此放弃对人生挑战的勇敢意志的那一个过程。;
“不倒翁”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玩具,无论我们怎样推它,只要一松手,它就会马上弹起来。;日本人把“不倒翁”称为“永远向上的小法师”。;
在日本政界,有这样一个习俗,参加竞选的时候,把不倒翁拿来当作竞选总部的装饰品,还有人把它的一只眼涂黑;如果竞选胜利,就把“不倒翁”的下半身涂黑,表示庆祝。;
失败是人生的一味苦药,但却对人生不无补益,如果我们把吃苦当作吃补,失败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和阶梯。;“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一句老话,但能真正悟透这句话的人却不多。;
人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还要多。;“不倒翁”因为重心在下面,所以从来不会倒地不起。;而失败所教给我们的东西沉淀起来,就可以让我们的重心越来越低,从来成为一个失败后再爬起来的“不倒翁”。;
改变自己,要从改变思维、;改变内心开始。;而改变思维,必须先自我沟通,只要告诉自己,我能,我可以这么做,就会充满希望地把全部力量投注下去。;
有一本讲述成功者经验的书叫《索尼法则》,第五条描述的是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书中写道:“未能成功的原因是能够成功的证据。;最好找出失败的原因,并设法解决。;”
有人把失败者分成四类。;
第一种人不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是犯相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不可救药;
第二类人虽然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犯相同的错误,但由于不能从失败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总是犯不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也难以救药;
第三类人能够总结自身失败的教训和规律,算得上是聪明人。;但由于只能从自身的失败中进行总结,所以虽然不犯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但总是重蹈别人的覆辙。;这类人比第二类人又高出一筹,但还远远不够。;
第四类人既不再犯自己犯过的错误,又会在别人摔倒的地方跌跟头。;凡是别人的经验,也成为他的经验;凡是别人的教训,也成为他的教训。;只有第四类人才是最善于利用失败价值的人。;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灯丝的过程中,曾经试验了几千种材料。;有人说他失败了几千次,他说:不,起码我知道几千种材料不能用作灯丝。;
对于这样伟大的发明家来说,同样一项试验,站在一种角度可能是失败,站在另一角度则可能是成功。;甚至还可以说,失败正是在为成功铺路。;
可口可乐的发明就是源于一次配方失败,X光的发现也是源于一次试验失败,但这些失败的人最终从失败中受益无穷,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失败进行寻根溯底的追问。;知道为什么失败,就是成功。;
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得没有价值。;
一个人虽然犯了点小错误,但如果他能总结失败的教训,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并不再犯更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则错误对他来说是无价之宝,比成功的经验还重要。;
如果一个人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却不善于总结成功的规律,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功,就不可能保证永续成功,则这种成功比失败更可怕。;
有些成功,偶然的因素很大,比如“守株待兔”、;“瞎猫碰见死耗子”等等。;对于那些靠偶然的机遇而成功的人来说,往日成功的经验可能正是今日失败的教训。;
当环境发生变化或机遇不再降临时,则难再现往日的成功,正如“守株待兔”的故事不可能重复二次一样。;
靠偶然因素成功的人,如果不能善待自己的成功,则成功就是失败。;
能否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并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表明一个人的智商高低;能否从心态上勇敢地面对失败,不被失败摧垮,并从失败中站起来,表明一个人的情商高低。;
偶然的成功可能养成狂妄自大,偶然的失败也可能摧垮自信。;这类人即使取得一时的成功,也不可能赢得终身成就。;
在日本有“八起会”。;这是那些因不走运而倒闭的经营者们的集会。;他们的领导人曾以“失败是开路的手杖”为题,为“八起会”的成员们做了讲演。;
有外国公司招聘高级职员,很注重该人是否失败过,以及失败后的心态和总结的教训。;
我们在遇到失败与挫折的时候,时刻要记得提醒自己留意所想要的,而不要只看见问题却不见解决的办法。即使我们正在被无数问题所困扰,它们也绝不会一辈子缠着我而不去。
无论现在我们在金钱上或心情上有多么不顺遂,都绝不能让生命泥足深陷。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成金,我们的命运绝不是真那么糟,只是属于我们的时机尚未到来。
只有不断辛勤灌溉所种下的种子,持续去做对的事情,那么,在春天里看不到成效的努力,终有一天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应立志如山,行道如水,凭毅力与弹性去追求所企望的目标,不断另辟新径,直到找着自己所想要的答案。而不应那么死心眼,重复做相同的事,却希望会会有更好的结果。
第一部分 大道如青天第四章 曲伸道:百变金刚 进退自如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骨头具有强大的韧性与足够的弹性的人。;
1 出口不在光明处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那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而5只苍蝇早就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路。;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
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全部力量,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他们,他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的方法。;
那些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这个实验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在《组织的社会心理学》中转述的。他总结说:“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成功总是跟实验、应变联系在一起的。打破僵化,无拘无束,保持宽松开放、生气勃勃的环境,这是所有出色的成功的真谛。
日本野村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森谷说:创造力来于需求。;只有具备了需要,才会有动力,没有这种需求,则任何地方也不会出现改变的契机。;
IDEO公司被称作“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设计公司” 。
其创始人托马斯·凯利直言:“IDEO是一个活生生的工作实验室,永远处在实验状态中。在我们的项目、我们的工作环境甚至我们的文化中,公司不断尝试新的想法。”
他进一步说:“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已有不止一家大企业到IDEO取经。它们迫切想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富活力、更有创造性?
科学家们实验的目的是发现蜜蜂和苍蝇方向感的差别,但是实验的结果却告诉了我们一些生存和发展的真理:我们一生有许多问题,往往并不是外界的环境真的把困住了,让我们无路可走,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思想与灵魂都国上了一把锁,人为地制造了一堵一堵的门,一层一层把心锁上了,这样我们永远无法从困境中突围出去。;
从蜜蜂与苍蝇的差别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第一,困境中的出路,往往不一定在光亮的地方,而且多数情况下在暗处;
第二,遇到阻力和障碍的时候,不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撞任何东西,特别是看上去似乎没有危险的东西;
第三,如果已经有人失败了,就要吸取教训,转一个方向,甚至向后转。;
第四,不要做教条主义,要做探索实践者。;
第五,保存革命的力量是最主要的,不要轻易当烈士。;面对障碍,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铲平它,而应该是如何逾越它或绕过它。;
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是“蜜蜂型”。;
如果说蜜蜂是教条型、;理论型,而苍蝇则是探索型、;实践型。;它们的智慧中,就从来不会认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他们撞的时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被碰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他们能从同伴身上获得灵感,合作与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共同获救。;所以,最终他们是胜利者。;
如果先摒弃原先的对于这两种动物的道德附加和好恶感, 我们会发现他们活脱脱地验证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教师爷打不过冒失爷。;
不论是个人也好,企业也好,都应该意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
遇到挫折时,有人能伸不能曲,结果被压折;遇到发挥的机会时,有人却能曲不能伸,胆子已经被吓破,白白地丧失机会。;他们都是因为一种惯性把自己的生活姿态变得很僵化,因而不能适应环境。;
铁板烧博士指出――
能曲能伸是在时机不到时伺机待时,不贸然行动,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才把握时机猛然出击,一战而胜。;能曲能伸是判断形势和力量,以便能找到弃弱取强的关键。;如果非得弃弱逞强,到时非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而会输个一塌糊涂。;
水能因物赋形,没有一种固定的僵化的流动方式,因此也是能曲能伸的典型。;
但是我们要避免把能曲能伸理解为圆滑世故。;街头的一堆西瓜,无论它有多少,对买者而言,只有三种:生的,熟的,熟过的。;我们只挑熟的买。;
社会上的人就其心理年龄而言,也只三种:幼稚的,成熟的,世故的。;幼稚的属于生瓜,成熟的属于熟瓜,世故的属于熟过的瓜。;放下生瓜不谈,天下有谁喜欢熟过的西瓜?
人们都不喜欢熟过的西瓜,因为它内里已变得干枯;世人也不喜欢世故的人,因为他们已枯燥无味。;哪一个世故的人拥有过一个真正的朋友?哪一个世故的人有过甜蜜的恋情?哪一个世故的人有一个幸福的家?
第一部分 大道如青天装死法逃离绝境
有一次,大文学家苏轼正躺在床上读书,忽然听到一阵老鼠啃东西的声音。;他侧耳听了一下,估计这声音是从床下传出来的,于是用手在床上使劲地拍打了几下,想借此把老鼠吓跑。;
然而这种办法收效并不大,仅仅安静了一会,老鼠又不停地啃起来。;苏轼听着这种声音,越来越心烦意乱。;他十分恼火地坐起身来,吩咐书童去捉老鼠。;
书童端着烛台往床下一照,发现咯吱咯吱的声音是从一个被绳子系住了口的严实袋子里发出的。;
书童高兴地说道:“哈哈,老鼠被关在袋子里面了,它还能往哪儿跑呢?”他心翼翼地解开系紧袋口的绳子,只让袋口露出一条狭窄的缝隙,试图等老鼠刚一露头就捉住它。;
可是书童等呀等呀,不仅没有等到老鼠出来,而且连一点响声也听不到了。;他感到非常奇怪。;为了弄个水落石出,书童打开袋口,端起蜡烛把袋子里面照了个通亮,发现袋中一动不动地躺着一只死老鼠。;
书童惊讶地说道:“这真是怪事!刚才这袋子里分明有一只啃东西的活老鼠,它怎么会突然间死去呢?如果这只老鼠刚才就是一只死老鼠,啃东西的声音难道是鬼发出来的吗?”
书童两手抓着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后用力抖了几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个结果。;可是书童发现袋子里面除了老鼠没有别的东西。;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鼠“嘭”地一声落在地,还没等书童来得及去捡,它就突然一翻身跳起来,然后一溜烟就逃走了。;
这只老鼠的确是够狡猾的,它可能是无意中被闷在口袋里,没办法咬破坚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咬东西的声音引人来解开袋口;当书童守候在袋口伺机去捉它的时候,它却在里面装死,蒙骗书童放松警惕,最后一溜烟地逃走了。;
铁板烧博士说,一只小小的老鼠,无论是体能还是智力都远不是人的对手,应该说是处于极端㚇;的弱势中。;处在这样一个不利的情况下,老鼠再怎么冲撞,也免不了要被书童捉住。;可是它利用装死的狡猾花招,却成功地捉弄了书童,最终逃跑。;
装死虽然只是一个小花招,对于处于劣势中的人很有启发意义。;实际上,在我国历史还确实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曾经用装死的办法逃离绝境,最终功成名就。;
这个人就是战国时的范睢。;
范睢是魏国人,年轻的时候游说诸侯,想要求见魏昭王,可是家里太穷,没有人引见,只好先投靠魏国大夫须贾。;
有一次,他做为随员,跟从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
齐襄王听说范睢有才,秘密请他出任齐王国的官职,范睢不愿背叛祖国。;齐王就派人赠送给他黄金十斤和一桌好酒好菜。;范睢拒绝了黄金,只接受了酒菜。;
须贾知道了这件事,既妒且怒,认为范睢一定是将魏国的重要机密告诉了齐国,才得到这些馈赠。;
回国后,须贾把此事报告给魏相魏齐。;魏齐正在举行宴会,听说后怒不可遏,不分青红皂白,立刻命人抓来范睢狠狠拷打。;
范睢的牙齿被打掉了,肋骨也被打断了,范睢假装气绝身死,魏齐才命人把他用席子卷起来,拖到厕所里,让喝醉酒的宾客向范睢撒尿,用以表示对国王的忠贞和对卖国贼的痛恨。;
酒席散了以后,范睢等凌辱他的官员散去之后,在席子里悄悄对看守的人说:“你能放走我,一定厚谢你。;”看守向酒醉的魏齐请示把卷在席里死人扔了出去,悄悄送范睢回家休养。;范睢的朋友郑安平把他藏了起来,改名张禄。;
秦昭襄王的使者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把范睢推荐给王稽,王稽带范睢入秦。;不久,秦昭襄王听从范睢意见,废掉太后,免掉穰侯相位,把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逐出关中。;
同时,秦王任用范睢为丞相,并封为应侯。;他采用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亡了六国。;范睢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第一部分 大道如青天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洞庭湖里,生活着很多鱼类,其中有一种叫泥鱼。;
每当旱季来临时,洞庭湖就会干涸,大部份的鱼虾都会拼命寻找赖以活命的水,可惜到最后都无法战胜天道循环,不是被人们捞走,就是干渴而死,变成干鱼。;
可是泥鱼却不会,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它全身滚进湿泥里,然后口衔泥水,象死了一样静止不动。;捞鱼的人即使看见了,也会误以为泥巴,让它侥幸逃过。;等水渐渐干了以后,泥鱼就躲在泥里一动不动,依靠自身保存的水分和能量来维持生命,一直能维持半年之久。;
等到旱季过去,河水滚滚汇聚到洞庭湖的时候,泥鱼就会从泥里钻出来,洗掉身上的泥巴,在水底自由自在地畅游。;而此前其它的鱼虾早就所剩无向,因此泥鱼就可以享受充足的空间与养料,迅速地繁殖成长。;
人生的道理也无非如是。;大丈夫生于世间,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俊杰,是因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生存与发展方式。;就象《鬼谷子》中所说的: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据说三国时期,关羽就曾经用泥鱼的故事来劝刘备说,告诉他人生总要有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