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曹操,大声喝问道:“曹操在哪里?”
曹操一听,心定了下来,搞半天这批混蛋竟然不认得我,于是灵机一动,随手一指前面骑着黄马疾奔的将领说:“就是他。”
骑兵放开曹操,追捕骑黄马的人。曹操急忙出城,回到军营。
千钧一发之际,根本没有间思考应对之道,临机应变也没有什么速成法则,无法套用。不过不慌乱、不急躁的功夫,却可训练而得。从容才能应变,镇定才能生智,否则急躁败事,只会忙中有错,乱成一团。
当机立断的功夫,是成功者所必备的修养。
莫丧失时机
《论语》说:圣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后,只等时机的到来。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任何人都会有几次机会,甚至会遇到千载难逢的良机。但任何机会都不会永远不动地等在那里。有些机会存在的时间很短,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必须及时抓住,即刻行动。如果失之交臂,就一定会悔之莫及。
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哪一方能够掌握先机,哪一方就能获胜。掌握先机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在竞争世界中,人应当有一定的风险意识,遇到情况要果断从事,及时采取行动。
建安十六年,马超杀了凉州刺史韦康谋反。韦康旧部赵衢、尹奉、姜叙等人起兵征讨马超,马超逃奔汉中。
姜叙等人兵少,不敢贸然去追,派人找夏侯渊求援。夏侯渊与手下诸将商议此事,诸将都说没有曹操的命令不便行动。
夏侯渊却认为,应当审时度势,怎么有利就怎么干。
他说:“曹操在邺城,从这里去往返一趟就有四千里地,等命令来时,姜叙他们早就被马超打败了,非赶快去救援不可。”
于是,夏侯渊命令部将张合率五千步骑兵,从陈仓一条小路上去追击马超,他自己在后面押运粮草督阵。马超跑了,丢下的大批军用物资,成了张合颌的战利品。夏侯渊赶到时,支持马超谋反的各县,都已献城投降。
和马超一起叛乱的韩遂,此时正在不远处的显亲,夏侯渊想袭击显亲,斩杀韩遂。韩遂得到消息后,连夜逃走。夏侯渊与部将们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有的说应立即攻击韩遂,有的说应去攻打兴国。夏侯渊认为,韩遂有精兵强将,兴国的城池很牢固,攻击哪一个都不可能立即得手,不如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先去攻打长离的诸羌子弟,其中有很多是在韩遂的部队中当兵。如果韩遂舍弃长离,羌人子弟就无家可归;如果韩遂去救长离,就把韩遂诱出了城,可以和他在野外作战,则韩遂必败。众将官认为主帅说得有理,遂按计划行动。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4)
夏侯渊留下督将看守军需物资,亲率轻兵步骑去长离,攻烧羌屯,斩杀和抓获了很多羌人。
在韩遂军中的羌人将士,纷纷奔回自己的部落。韩遂也率兵出城去救长离,被夏侯渊拦在半路。
夏侯渊手下的部将见韩遂的兵马很多,建议挖壕沟打持久战。夏侯渊却说:“我们围战千里,现在挖沟扎营,士兵们会很疲惫的,不能坚持多久。韩遂兵马虽多,我看很容易打败他。”于是夏侯渊下令擂起战鼓,手下将士高喊着冲向韩遂的阵地,韩遂的将士人心已散,毫无斗志,顿时乱了阵脚,四散奔逃。
夏侯渊得胜回图阳,稍事休整,又兵围兴国城。兴国五千人逃奔马超而去,其余的人都投降了夏侯渊。夏侯渊又乘势扫荡了高平等地,缴获很多粮草和牛马。
夏侯渊审时度势,赶马超,追韩遂,破兴国,平高平,连战皆捷。仗都打完了,曹操的命令才来。
由这一战例可见,先发制人有以下几个要素:首先要求对对手有充分的了解。运用这一谋略的情况,往往是对手比较强大,或者占某些方面的优势,如果不了解敌人的意图,而去硬拼只会吃亏。而如果在行动前能掌握对手心理,抓住其弱点,找准攻击要害,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只有这样的攻击,才能够是致命的一击。
战略学家哈特曾经将这种致命的一击,形容为最不可能预见到的战线或战场。;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所选择的地点就是一个布满了岩石的地方,这恰恰是德军认为最不可能登陆的地方。;
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一个其它人认为不可能越过的地方。;希特勒绕过马其诺防线,将其装甲车部队通过了阿登地区,这也是法国指挥官认为坦克不可能通过的地方。;
有时,能够对对手造成致命打击的行为,应该是对手最不能预见的行为。;能够找到一个这样的机会就已经很难了,不断找到这种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把握住时机。
宋朝吕惠卿失势被贬,派到大名府做太守,监察御史常安民担心他借故不走,赖在京城以图东山再起,就对皇上说:“大名府是北方的重镇,让吕惠卿去主持工作,已经是对他的信任了。吕这人老奸巨滑,他能够背叛王安石,又怎么能对皇上忠心呢?但是他一定会花言巧语希望留在皇上身边,据我估计,他一定会到宫中拜见您,并且见了您一定会哭着说先帝如何如何,来打动您,把他留下,希望您能够警惕!”
果然,吕惠卿很快去拜见皇帝,而且一边哭一边诉说先帝的恩德。皇帝因为已经被常安民打了预防针,虽然有些感动,但并不答应他任何请求。
最后,吕只好到大名府去了。
第二,先发制人重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所谓兵贵神速,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有弱点,都有疏忽大意的时候。事实上,越是强大,自恃优越,就越容易疏忽麻痹,如果乘对方还没有防备之时,在对方毫无准备、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对方以毁灭性打击,就能使之一败涂地。
第三,行动前切不能打草惊蛇,否则结果会如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可以制造假像,施放烟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样就为抓住时机争取时间。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5)
抓住时机先发制人而获胜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多举几个未能先发制人而失败的例子,引起大家的警惕。
汉灵帝中平二年,董卓做并州太守。朝廷下诏命令他从属皇甫嵩指挥,董卓拒不奉诏。
当时,皇甫嵩的儿子皇甫郧也在军中,他说:“当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悬之苦,而董卓却上书请求独自带兵,这是违抗圣命。并以京师混乱为由,迟迟不向前进军,这是他内心奸诈。况且他性情残暴凶狠,六亲不认,将士不服。大人您身为元帅,应马上讨伐他,上对朝廷表明忠义,下为百姓大凶,这是一件大事业呀。如果等他羽翼已成,再想杀他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皇甫嵩说:“董卓独断专行,不服从诏令,虽然有罪,我不请求朝廷就去诛杀他,也不对的。不如把这件事上报朝廷,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理。”
于是把董卓不服诏令的情形上报给朝廷知道。灵帝为此下诏责备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嵩,等到后来董卓专权,皇甫嵩终于未能幸免于难。
第二个例子是明建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之初,其叔父燕王朱棣从北平来到京师南京朝见他。
户部侍郎卓敬向建文帝秘密禀奏道:“燕王智虑超人,非常象先帝太祖。况且北平极容易聚粮屯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等强悍的民族都是由此地兴起的。所以,应该将燕王迁移来南昌,以杜绝祸根。”
建文帝见奏后大惊,第二天,对卓敬说道:“燕王和我是骨肉至亲,您为何要如此离间我们?”
卓敬回答说:“隋朝的文帝和杨广不是父子吗?”
后来燕王终于发展壮大起来,发动“扫碑之战”,夺取了皇位。
上面两面个例子都是历史上一些平庸者的作为,其失败不足为奇,但即使是聪明如诸葛亮,居然也会在这上面栽跟头。决断生于见识,见识生于才智。但是一味地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反而可能在应当下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候,诸葛孔明十分了解魏延的才能,但又知道他依仗才能必不肯屈居他人之下,因此对魏延顾虑重重,处处提防,宁可不让他把全部能力都充分发挥出来。
魏国让夏侯懋镇守长安。诸葛亮要讨伐魏国,魏延出主意说:“夏侯懋这个人胆子小又没有谋略,现在您给我精兵五千名,我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往东去,到子午谷就向北进军,超不过十天就可以到长安。夏侯懋听到我突然到来,一定会抛弃城池逃走,等到他与东方的魏军会合,还需要二十来天,而您从斜谷来长安,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到达。要是这样做,那么一下子就可以平定咸阳以西的土地了。”
诸葛亮认为这是一条冒险的计策,没有听从,错过了一次出奇制胜的良机,就是因为他的胆量被他的见识所掩盖了,未能果断地下定决心。
无毒不丈夫
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一个废败的城郭,正感慨之际,遇到了位农夫。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6)
孔夫子向来不耻下问,就向这农夫请教――
“请问老丈,这是什么所在?”
农夫回答:“这是古代的一个国家,叫智人国。”
“那为什么灭亡了呢?是不是国王昏庸残暴呢?”
“不是,国王礼贤下士,爱民如子。”
“那为什么灭亡了呢?”
“因为国王只任用好人。”
孔夫子一听,莫名其妙,吃惊地问:
“只任用好人应该是兴盛之兆,怎么会导致亡国呢?”
农夫摇摇头说,叹了一口气说:
“好人面慈心软,坏人心狠手辣,所以坏人害得了好人,好人却没有办法管得了坏人,因此亡国了。”
以姜太公在齐国斩杀狂矞、华士两兄弟为例。这两兄弟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诸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似乎是鼾睡在自己榻上,与他人并不牵连,然而姜太公此时正想以爵禄驱使国内豪杰效力,偏偏两人不受爵禄在这儿作反面教员,姜太公怎么能不毒手呢?
再以项梁为例,当年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后,会稽太守也想起兵反秦,于是找到当地的豪强项梁说:“先则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我们不如也起事吧。”
项梁答应下来,然后找来项羽装作与太守商议此事,让项羽一剑斩了会稽太守的头,拿来号召乡里豪杰,自任会稽太守,然后举兵响应陈胜。
这是行动上的先发制人胜过口头上的理论。
张咏在崇阳时,有一个小吏从官府的仓库中出来,张咏看到他的鬓发下藏着一个铜钱,追问他以后,才知道是府库中的钱。张咏命令对他用杖刑,那小吏勃然大怒说:“一个小钱哪里值得一提,竟然要对我用刑吗?你也只能对我施杖刑,总不能砍了我的脑袋吧。”
张咏提笔判决说,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写完后,亲自提着剑走下台阶斩了那小吏的脑袋,同时向州府禀报了此事,弹劾自己。崇阳人久久传诵着这件事。
张咏任益州知州时,有个小吏得罪了张咏,张咏在他的脖子上戴上了木枷。小吏不服,生气地说:“这木枷你戴上容易,摘下就难了。”张咏说:“要摘下又有什么困难呢?”说完就斩了小吏的头,木枷也就随之落下来了。其它小吏都吓得心惊胆战,再也不也为非作歹。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7)
如果没有这样的胆量和决断,强横的小吏怎么能不为所欲为呢?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宋代对州县一级官员赋予的权限很大,他们办事常常都不按一定的规矩,在法律规定之外杀人。所以,不好的官吏有时就可以肆意作坏事,但才智出众的杰出人物,也往往能凭借这一点实现他们的治国的志向。
李抱贞作潞州镇守,当时军中物资匾乏,想不出什么办法。于是去找郡中一位深受百姓信服的老僧求助。
他对老僧说:“借您佛道来救军队,行吗?”
老僧答:“既然对大家有好处,也没什么不可。”
李抱贞全盘托出自己的方案:“您只要选择一个日子在鞠场焚身劝世,让大家布施,我就在附近民宅凿一地道通连,等到火起来,您就钻地道走出来。”
老僧高兴地答应了。抱贞命人在鞠场积柴贮油。并连开七日道场,昼夜香火不断,念经声到处可闻。抱贞引老僧亲自视查地道,使他不怀疑。每天老僧都升坛执炉,对众人说法。
李抱贞率领监军僚属和将吏一起在坛下顶礼膜拜,把俸禄全捐进坛内,坛装不下,就堆在其旁。于是男女老少一个接一个跟着他们捐献,所献财物以亿来计算。
七日过后,李抱贞悄悄派人将地道堵上,然后聚柴点火,钟声大作,念佛声一片。李抱贞当时就将所收得的所有钱财纳入了军资库。另外找得所谓的舍利子,建造了一座塔将它贮存起来。
有时候,无毒不丈夫也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在权衡利弊之后,必须牺牲一些无辜的人,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种“毒”往往同时需要见识和胆略,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曾国藩练兵时,每天午饭后总是邀幕僚们下围棋。一天,忽然有一个人向他告密,说某统领要叛变了。告密人就是这个统领的部下。
曾国藩大怒,立即命令手下将告密者杀了示众。一会儿,被告密要叛变的统领前来给曾国藩谢恩。曾国藩脸色一变,沉下脸,命令左右马上将统领抓起来。
幕僚们都不知为什么,曾国藩笑着说:“这就不是你们所能明白的了。”说罢,命令把统领斩首了。
他又对幕僚们说:“告密者说的是真实的,我如果不杀他,这位统领知道自已被告发了,势必立刻叛变,由于我杀了告密的人,就把统领骗来了。”
如果曾国藩怀有常人之仁,不从大处着眼,从全局着眼,酿成兵变,牺牲的就不止是告密者一个人了。
先下手为强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秦朝时,赵高杀了二世之后,便立二世的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秦王,把二世以平民的身份草草埋葬。同时,赵高要求子婴先行斋戒,以便入太庙祭祖,接掌传国玉玺。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8)
当斋戒进入第五天时,子婴与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说:“赵高杀了二世,怕臣子杀他,就假装道义来拥立我登基。我听说赵高竟然与楚国相约要灭秦朝皇室,然后在关中称王,现在要我斋戒,以便入太庙,就是希望借此在庙中杀我,我想届时装病不去,那丞相一定会自己找我,等他一来就杀了他。”
到了要入太庙的时候,赵高派人去请子婴等人,子婴不去。赵高果然自己来到斋宫中,说道:“宗庙之事,非常重要,大王为何不去呢?”
话音未落,子婴就一剑杀了赵高,并灭了赵高三族。
大多数情况下猫玩老鼠,但不时也会有老鼠玩猫的一幕上演。赵高先是伙同二世及丞相李斯,逼死该继位的王子扶苏,后又把李斯玩弄于股掌之上,将他逼死,再后干脆杀了二世。
而子婴轻而易举杀掉他,根本原因就在于子婴在预知自己的角色和未来命运后,充分利用赵高轻视他和自命为恩人的心理,出其不意,先下手为强,令赵高防不胜防。
先下手为强讲究快攻,是一种偷袭,一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的闪电战。因此,贵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东汉时大将军窦固率军打匈奴,任命班超(后封定远侯)为代理司马,让班超带领军队从另一个方向攻打伊吾,在蒲类海交战,凯旋而归。
窦固认为班超很有能力,于公元前73年,派遣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意在切断匈奴与鄯善的来往,巩固邻邦关系。
班超到了鄯善国,鄯善王广对待班超十分礼貌恭敬;可是后来忽然对他又疏远、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部下们说,“你们难道没有发现鄯善王广对我们的态度已由礼貌恭敬变得冷淡怠慢了吗?这一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了,鄯善国王对于自己究竟归附汉,还是归附匈奴这一点还犹豫不决。聪明的人应当能够在事情的眉目还未显露出来的时候,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更何况实情已显露得很清楚了呢?”
于是就召见鄯善国派来侍候他们的人,诈他说:“匈奴的使者来了好几天了,现在住在哪?”这一问,那人惊惶失措,十分害怕,
把匈奴使者来后的种种情况都如实说了。之后,班超马上把这位侍从关起来。
接着就召集自己的三十六名部下,同他们一起喝酒,在大家喝得尽兴时,班超就激励鼓舞大家说:“你们这班兄弟和我一起到西域,就是想建立大功,求得富贵。现在匈奴的使者才到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礼敬之意就减退了,如果坐等鄯善国把我们抓起来交给匈奴,那么我们的尸骨就会被遗弃在匈奴喂豺狼了。对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9)
他的部下们都说:“现在我们已经陷进了危难的境地,不论是死是活,我们都跟从您。”班超说:“不入虎穴,就不能得到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乘着夜深用火攻匈奴人,使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他们一定会惊恐万状,这样就可以把他们消灭殆尽。消灭了这股敌人,那么鄯善就会吓破胆,这样就可以功成名就了。”
众人说:“这件事应当和从事郭恂商量一下。”
班超生气他说:“是吉是凶就取决于今天,郭恂只是个见解一般的文职官员,如果让他事先听到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