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井底之蛙,狂妄自大又难合作。尽管他们在专业方面很优秀,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非常麻烦;第三种人将自己的工作看作一种艺术,他准确地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意义,并将自己的劳动有机地结合到他人的劳动中,实现更为宏大的目标。这样的人是企业最可珍重的人才。刚刚进入职场的人应该学做第三位泥瓦匠,站在部门、企业的高度上思考。事实上,看问题的高度将决定我们的层次。比如,一位产品外形设计师如果只关心产品的外在的颜色、形状,那么他也只能做产品的外形设计。而当他一旦开始考虑这个产品能给厂家带来怎样的价值、能否与厂家其他产品配合从而提高附加价值、对产品的长期开发有什么作用、厂里的设备与工人的生产技能是否配套时,他就已经站在了工厂高层管理人员的高度了。我们是否能打开细致的工作分工,我们是否能从整体角度看工作,从更为广阔的个人角度看问题,将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联系起来,对于刚入职场的新人来说,这将决定他们能否快速地走上领导岗位。
第二条,要学会用领导的思维方式看问题。
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当然,去罗马肯定有一条最近的路,就像做一件事肯定有最优秀的思维方式一样。去罗马的路不止一条,能去罗马的路应该说就是正确的思维方式,但正确的思维方式却不一定是共同的。企业里大多会以上司的思维方式为最终的思维方式,因此如果我们的抉择不符合上司的思维方式,我们就需要调整自己,否则我们将付出更多的劳动,花费更多的心血。所以我们需要观察、学习上司的思维方式,让事情更为通畅。
第三条,要有利润、成本观念。
我们通常以是否符合别人的要求来评判自己的工作。我们每天都在不断观察、记诵评价标准,我们的评价法则每天不停地增加页数,我们战战兢兢地执行这些标准。假使你能从这些标准中跳出来,也许你会发现你们所遵守的标准其实只是很简单的几条。标准归结到最后往往就是几条原则的阐释与延伸:成本、利润的观念必定是这些原则的核心部分。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所有企业的所有行为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只要我们的工作坚持从这个观念出发,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10。死神为抗争者让路问:试想一下,在苍茫而孤寂的大海中,食物和淡水用完了,你在只有你一个人的小岛上能生存多久?
答:太恐怖了,估计没几天我就……
2002年6月的夏天,一位来自美国南加州的帆船爱好者62岁的里查德·范菲姆扬起风帆,独自驾驶小船开始了一次短暂的旅行。他的目的地是只有40公里远的圣塔卡特莱那岛,所以他只带了少量的食物和饮水。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航海途中突起暴风雨,船的桅杆损坏了,动力系统和通讯器材也都损坏了。茫然中,范菲姆既找不到通往塔卡特莱那岛的路,亦没有回头的路,只能在大海中随波漂流。很快,范菲姆就弹尽粮绝,陷入食物和淡水用光的绝境中。幸运的是,范菲姆遇上了一只海龟。范菲姆打死了那只海龟,一半当食物,另一半做诱饵,诱捕其他海龟和海鱼。后来连燃料都用完了,他就以船上不急需用的东西为燃料。
很明显,如果范菲姆不立刻想出谋生的办法,而只是等着营救人员,结局便不可想像了。
第60节:把一件事做透
一天一天,从希望到绝望,又从绝望到再度的希望……三个多月度日如年地熬过去了。而他并没有放弃希望,直到有一天,范菲姆看到了一架飞机,忽然明白自己离陆地并不远了。两个小时后,范菲姆又看见了一艘名叫“麦克拉斯基”的军舰,他终于得救了。而这时,已是秋天的9月17日,范菲姆漂流了4000公里,到达了哥斯达黎加附近海域。
很难想像,一位62岁的老人竟然在苍茫孤寂的海上奇迹般地生存了三个多月。其实,灾难并不可怕,当你拥有顽强的生存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时,你也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即使是死神也要为坚强者让路。
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总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必须坚持熬过最漫长最艰难的时刻。也许这个过程就像小蛇蜕皮一样痛苦,但蜕完皮后,那将是新生。
在音乐家中,贝多芬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不仅是因为他的音乐,更是因为他备受摧残的命运。他的童年几乎是浸在泪水中,而爱情又是屡遭挫折,生活总是贫困、孤独。对于音乐家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听力,而贝多芬耳聋了。然而,贝多芬没有向命运低头。当贝多芬以他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完成了自己听不到的乐曲时,全世界震惊了。人们震惊于他并没有因耳聋而放弃挚爱的音乐,他举世闻名的九大交响曲中的后七部,竟然都是在他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完成的。在与命运苦战的过程中,贝多芬为我们创造了美妙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几分辉煌,也为人类树立了一座坚强的丰碑。
记住,千万别放弃。困难、绝望、艰辛,虽然难以忍受,但千万别轻言放弃,坚持再坚持就有成功的希望。
11。把一件事做透问:一颗铁球和一根针,哪个能把布匹穿透?
答:当然是针了,这还用说。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望无际的非洲拉马河畔,一只非洲豹向一群羚羊扑去,羚羊拼命地四散奔逃。非洲豹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但对这些和它挨得很近的羚羊,它却像未看见一样,一次次放过它们。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中。
豹子如果在追赶途中改变了目标,其他的羚羊一旦起跑,转瞬之间就会把疲累不堪的豹子甩到身后,因此豹子始终不丢开已经被自己追赶累了的羚羊。
一颗铁球,可以砸坏很多东西,却很难穿透布匹。一根针虽不能产生像铁球一样的破坏力,却能轻而易举将布匹穿透。这就是一根针的力量,其奥秘在于针把浑身力量集中到一个小点上。
人生就像是那颗铁球,有足够的重量、力量穿透那扇用华美布匹做成的事业之门,结果是,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未能穿透这块布。根源往往是人忘了把力量集中到一个点上,今朝把力气花在这儿,明日把气力花在那儿;今朝在这挖一个坑,明日在那掘一个洞,到最后却没有一口属于自己的、能源源不断冒出清泉的井。
其实,梦想就是一只羚羊,在追逐它的途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目标的诱惑,如果你为之停留,最终将一无所获。紧追一只羊,那么,你就多了向成功飞速靠拢的机会。
我们小时候听过这样的一个寓言猴子掰包谷。寓言是这么说的:有一只小猴子在包谷地里寻吃的。他刚掰下一个包谷,觉得前面的那个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抓在手里了,又觉得前面那个更诱人,于是又把手里的扔了去掰下一个。就这样,掰一个,扔一个;扔一个,掰一个,不知不觉走到玉米地的尽头了。这时天色已经晚了,小猴子只好慌慌张张地随手掰了一个。回家后一看,却是个没有长好的包谷。
我们总是喜欢以聪明的猴子为例,说明一个人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浮躁上。比如还有猴子捡了芝麻扔了西瓜等等。的确,很多时候,决定不做比决定要做更难,放弃比抓住更需要定力。
人心浮躁,就是因为向往的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也不管是不是能够抓住。就像那掰包谷的猴子,想抓到更多,结果连手上这个也没有抓好。
广泛涉足,难免蜻蜓点水。把一件事做透,才是成功人生的捷径。
这山望着那山高,丢了西瓜捡芝麻是我们很多人最爱犯的通病。人生道路中没有目标是不行的,目标太多更是万万不行的,因为对我们而言,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有很多谚语都是说要抓住重点,把一件事情做透的。中国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西方有“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个世界上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但我们真正能抓住的又有多少呢?人生路上会有很多次机遇,可是能让你抓住的也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因此,好好把握这一两次机遇,好好把一件事情做透,那就够了。
12。对人生持一份幽默问:今天你笑了吗?
答:哦,好像没有啊。生活太无聊了,没什么可笑的。
真正的人生难免平淡。尽管电影、电视里极力渲染那些由枪伤、雪崩、生离死别、冤狱和绑架案等等制造出的戏剧人生,然而,我们能有多大的缘分遇上这些事情呢!我们的生活无非是柴米油盐、生老病死,虽然是庸庸碌碌,但这就是生活,正常的生活。有些事情,大概玩的是心跳,比如漂流、跳伞、飙车、泅渡海峡、极限运动,甚至那些自讨苦吃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第61节:对人生持一份幽默
另一方面,现代人越来越自闭,麻木和冷漠是我们的防卫本能。一颗石子能否激起千层浪呢?也许,大多数时候,一张笑脸、淡淡的笑容早已封锁了内心的千层浪。总有些感情不为人知。情感风暴,丧亲失侣,受遗弃遭背叛,中奖升职,就连天上掉下馅饼这种大喜事也能致人于死地,因为我们总是独自承担着自己的感情。而我们心理的承受力早已到达极限,隐藏着的凶险也许连自己都不知道。
生活的庸常犹如微尘,微尘不断地叠加,最终覆盖了我们。怎样才能穿越这“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宗教传扬一颗平常心,诗人的药方是“保持几分童真”,男人呼吁浪漫,女人渴望情趣。于是,电视上相声、小品、卡拉OK、各种娱乐节目不断搞笑,全民健身运动、旅游、美食等综艺节目也获得了一席之地。
虽然电影、电视偶然让我们笑逐颜开,局部或暂时缓解现代都市生活的紧张和压力,但是要真正维护心理健康,还得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
也许,你应该看一本由美国人托马斯·穆尔写的书《享受每日生活》。你看他是怎样生活的:当我们把简单的用餐变成宴请,摆下饭桌就是请灵魂出席。盘子、杯子和刀叉可能是唤起一个家族记忆的对象,或者仅仅是漂亮的餐桌上的用具。一块桌布、餐巾、蜡烛,甚至一个矮托架,能把普通的用餐变成一次不平常的经历。托马斯·穆尔强调营造环境魅力的至关重要,他说:“在这种心态下,灵魂出现在前台,而对人生的延续和生活中喜忧的实实在在的关注,至少是暂时隐退到了幕后。”
那些看起来似乎唾手可得的幸福场面却由于我们现阶段的浮躁急切、物质利益至上浪费了。人们总是在用快餐盒果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者已占总人数的20%~40%,我们把餐桌当战场商业的、政治的……蜡烛和鲜花只是道具。
我们怎样改变我们不幸的处境呢,首先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对人生持有一份幽默。
阳台上掉下衣架,砸中了脑袋,与其对迭声道歉的邻居生气,不如揶揄一下:早通知我,好戴钢盔呀,要不下次抛个绣球来,或者落根火腿?恋人迟到了:幸亏你终于来了,那只近视的鸟错把我当成一棵树,正打算在我肩上孵蛋呢!对将要大发雷霆的母亲:放心吧,虽然我是最后一个出考场,成绩却没那么差,是倒数第二名。下雨时,自己已经淋得像落汤鸡,仍满怀乐趣地目送胖嫂穿着高跟鞋在雨中奔跑,有趣吧?排长队求职面试,看左右有人念佛有人冒汗有人不断上厕所,心中一乐,忽然看破红尘,也去上厕所。接朋友,火车却晚点:有人频频看表,有人持续拨打手机,还有人守着询问处纠缠,你饶有兴味地研究他们的眼神、手势、衣着和口音,推想他们要接的是亲戚、朋友、上司还是情人。时间不知不觉过去,远方来的朋友笑眯眯地站在你面前。
生活固然是平淡的,但快乐是可以营造的。只要你有营造幽默的心情,我们就能从司空见惯的环境中发现有意思的事物,也给身边的朋友带来笑声。
13。别忽视和放纵小弱点
问:一只马蹄可以使一个国家覆亡,你相信吗?
答:没这么神奇吧?
在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百米短跑决赛中,一位夺冠呼声很高的运动员意外失利。在比赛前,他曾蝉联三年的世界冠军。但这次,他连名次都没有得到。因为刚起跑不久,他就狠狠地摔了一跤,等他爬起来,竞争者都已纷纷冲刺到了终点。他为什么摔跤了呢,是因为他左脚上的鞋带松下来,绊了他的右脚。
一根鞋带,绊倒一个世界冠军。这事听起来很夸张,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一后果完全是因为他粗心大意造成的。
这个毛病,看起来就像一条缝隙,似乎不大。但这条缝隙附着在汹涌澎湃的河堤上,万里河堤也可能一溃千里。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西方童谣,说一个马掌与一个国家存亡的关系。虽然夸张,可是环环相扣,比较生动地说明了一个细节没做好,就很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童谣这样说:
坏了一副马掌,坏了一只马蹄;
坏了一只马蹄,失去一匹战马;
失去一匹战马,死了一位将军;
死了一位将军,丢了一次战役;
丢了一次战役,败了一场战争;
败了一场战争,毁了一个民族;
毁了一个民族,灭了一个国家!
太多的经验教训都是由这些小小的弱点造成的,很多时候,造成我们失败的并不是对手多么强大,而是我们自身的疏忽,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小而忽视它。
阴沟里翻船的事件太多了。在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因为发动机外表的一个金属硬件脱落,造成了一起飞机坠毁的惨案。事情是这样的:由于这架飞机一个发动机的金属外壳的脱落,使得另外一架飞机在起飞的时候压破了轮胎。轮胎的碎片碰巧破坏了飞机左翼的一个油箱密封口,导致了燃油的外泄。更凑巧的是,还有一块轮胎的碎片不偏不倚地击中了起落架控制系统的一根电源线,电源线打出的火花点燃了燃油……
正视起这些小小的过失,因为我们不得不这样。这一连串的小错误,导致了整个悲剧的产生,如此惨痛的代价令人警醒。越是小的弱点越不易被人察觉,而且这些小的弱点也很容易被人轻视,而正是它们成为了很多事情失败的导火线。这样看来,我们要对那些细小的问题加以重视。因为令一个人失败的并不是敌手的强大,而是自己绊倒自己;令事情功亏一篑的不是问题多么复杂,而是一个小小的弱点;令千里马失足的不是崇山峻岭,而是柔软青草结成的环;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第62节:习惯的困惑
在人生的路途中,时常看看我们的鞋带,不要让它成为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
14。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快乐问:你认为你的时间无限,长生不老,所以快乐的事可以明天再说?
答:不,傻瓜才会这样认为。
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活得太累”、“我不快乐”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口头禅。在身无分文的时候不快乐,腰缠万贯后也不快乐;在被人家使唤的时候不快乐,到了使唤人家的时候仍然不快乐;在做学生的时候不快乐,到打工挣钱的时候还是不快乐;在国内不快乐,折腾到国外还是不快乐;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不快乐,得到了也不快乐。一辈子都是在抱怨生活得不如意,总觉得上天对自己多么的不公平,怎么会活得不累呢?
根据美国最近一项各民族快乐指标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22个国家总共2万多人中,只有9%的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个快乐的人。换句话说,10个中国人中有9个认为自己不快乐。而英国为36%,印度为37%,美国为46%。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大家可能会说是因为我们不如美国人那样有钱。但是比中国人更没有钱的印度人,为什么其中自认为快乐的人要4倍于中国人呢?还有那些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收入比美国平均水平都高,为何还不如那些在美国等待救济的墨西哥人、黑人快乐呢?
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佛法也有同样的观点:“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也就是说,一切烦恼,皆由心生;一切痛苦,皆由心受;一切善恶业缘,皆由心起。为什么有些人靠领救济,甚至街头要钱度日却整天乐乐呵呵?为什么有些人事事顺意,却仍然郁郁寡欢?天堂与地狱,其实就在我们自己心中,就看我们自己如何选择。
记得前不久央视的一档节目对杨澜的采访,杨澜意味深长地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么多年的风雨,让我懂得了人应该对命运有所顾忌。”是呀,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操纵的,比如出生时的健康状况、最初面临的教育环境……如果总是跟幸运的人去比,你这一辈子大概难有安宁。因此你要学会立足现实,在低微的物质待遇面前保持快乐的心境,因为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到,惟有快乐只能自己生产。
米兰·昆德拉有一本书叫《生活在别处》,这五个字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我们的生活总是在远方,都在想:如果明天我有钱,我就可以……但是如果你现在因为钱少不快乐,就算你有再多的钱,我保证你也不会快乐;如果你一个人的时候不会自得其乐,即使嫁了人,娶了老婆,别人跟你在一起一样不快乐;如果现在不懂得享受生活,未来也不会享受生活。生活中,可以武断地说没人能一直快乐,而我们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快乐。心情本缘于心,乐观与悲观使相同际遇的人过得不同。或许我们的前辈高人阿Q在有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毕竟,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我相信,99%的人都这么以为。
人生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涌起的浪花朵朵闪耀着快乐的光芒,但这光芒是多么的短暂、凌乱!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有些人用很多时间去了解生活的个中道理,等真的悟出其中的缘由时,也许时间已经过去许多了;有些人用很多时间去计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