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幅画面:一个伫立于原野之上的自然之子在广阔天空下的沉思。这种沉思是别样的宁静,也怀着一种人性的深邃。这种心态影响了我的人生,同时也使我乐于将构思小说的方式运用到我后来的所有经历之中。这种漫无目的的思绪不禁勾起了我心中很久以来的愿望,我一直想着我该在什么时候再写起我的小说,我想应该在这几封信件之后吧。这之后我将把我走过的城市以及经历的故事和想象中的情绪都写出来——这是一个不坏的计划。我冲了一个热水澡,著一身轻装,开始在窗边的几台上继续写这封信。
IP值,人类知性与观念的能量值,也就是由类物质世界中所获取的力量,我相信是可以如同万有引力一样被证明并求证出来。我知道这是对传统观念以及科学的一个挑战,这种挑战有些疯狂,同时也存在着一个令人类普遍感兴趣的地方,这个兴趣点就在于:你居然可以将思想的力量计算出来?
而现在,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从事这一工作的趣味性并无什么荒谬之外,因为人类拥有知性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在所有的行为活动中接受着它的驱导,因此知性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对于自然物质世界和自身行为所具有的能量已经作出了种种的测量和确定,并将它们分别以重量、力、马力等等予以数值的确认。甚至,一些介乎于行为和客观事件之间的某些社会组织行为的能量也被列入了测量的范畴,它们是购买力、股票指数以及企业组织和国家组织的核心能力与竞争发展指标等等。事实上,这一系列对人类社会行为产生的边际性能量所进行的种种科学测量与研究已经表明,人类开始接近到了类物质世界能量统筹计算的领域。
类物质能量的值(3)
我在这里所要做的,仅仅只是将这种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任何一个对于人类精神与知性世界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来尝试这一努力。
面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中的能量,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确不知道应该使用何种方法,来对这一类物质世界存在的能量予以事实性的测量。我相信这是一个巨大的人类困惑与知性的悬疑——我们知道并感受到知性所拥有的能量却不能科学地测量到它。
随着人类科学界理论物理学向基本粒子领域的深入(它一直在朝着一个GUT物理理论大统一的方向努力——然而它仍旧局限在一个由可见物质世界向一个更为微观物质世界的延伸)。我相信不久之后这些科学家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神奇事实:当他们将求证的目光不断投向无限细分的基本粒子与更小的夸克的世界时,所有可见物质世界原来是一种虚空的存在,而且就在这种虚空之中拥有着构建物质世界的全部能量和极高智慧!这一结论将和我在类物质理论上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契合。
展开来看,中国气功学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一领域所存在的能量提出了一个关于“气场”的概念,这是一个对于虚空所存在能量的概念描述。然而它所描述的仅仅只是概念而已,目前还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一个“气场”作出定量的解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也就难以使人类自己对它的存在产生必然的信赖。另一方面,宗教神学界干脆将这种力量留给了上帝和冥灵的世界,这使人类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只能以一种妄测的态度来面对主宰自己命运的力量。我们看到,自然宇宙的精神力量一直在主导着人类的心灵,然而人类却无法获得这种力量来源的真正的解!看到这里,你将相信这场挑战的所在以及人类挑战这一知性极限的趣味所在:由一个物质世界进入到类物质世界并去获得它的能量和作出对这种能量的测量,这会像你看《星战前传》一样够足剌激!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都早已不约而同地深入过这个充满刺激的领域了。
美国的伟大诗人惠特曼就在他的《草叶集》里这样描述并歌颂过这种力量:每一事物的存在,都不可能是因为它自己,我说整个地球,以及天上的星星,都是由于信仰的缘故。
我自己是一切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的聚合体,是河川向往的神秘的海洋,物质的先知的精神,它的光芒将我环抱,生命,一致,现在确切地在我们所不知道的空中依偎在我们身旁。
我相信人类每一个优异的分子都在心灵深处感知到了这一来自于知性的力量,同时将它归结为事物之外的另一伟大力量。惠特曼将这一力量喻为“信仰”,而我更乐意将它称作宇宙精神。
将这一宇宙精神的力量通过人类已有的知识计算出来,只能说是一种虚妄之念,然而尽管如此,我仍将作出对这一虚妄之想的努力。我在检查一切我所知的计算方法时发现,我无法使用现有的物理定律与公式来做这场试验。同时,我也相信人类在心灵探索的历史中所留下的诸多宝藏,以及人类在客观物质世界中的诸多发现,将有助于我们去探索类物质世界,比如数学的深奥与哲学的精美。而另外,我有一种强烈的直感,即这个诞生我们人类的类物质世界早就在等候着我的进入——因为它宽怀而且智慧,因为它诲人不倦并时时启发着我们的心灵和知性。从更广层面上来说,那种认为宇宙精神的不可侵犯性,实际上是人类在认知类物质能量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倾向性的某种意识资产的保护,而非自然宇宙法则的真谛。我相信即便是上帝,也会将它的爱播洒所有的人类万物,而非宗教人士们所描述的耶和华。宗教在相当程度上告诫人类必须敬畏神而不是真正了解神并能动地创造与它的和谐——神学的真正弊端也就在这里。《礼记》之中那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话,我认为它所揭示的恰是宇宙精神的根本义理,一个无私并包容和催生万物的智慧力量。
类物质能量的值(4)
这种直感与其说是我自己的臆想不如说是类物质世界所给予我的启发,我在遨游这样一个无垠世界时,没有发现任何障碍而只有我自己的闭塞。这就如同庄子所称的知性无涯而人生有涯一样,人类相对于自然宇宙的恢宏实在是太过玄虚与渺小,我们却不能因为自身的无知而作出宇宙世界亦无知的判断。这会是人类对于自身知性的亵渎。
另外,我还从人类在物质世界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种种规则发现,事实上它们并没有获得任何完全的终极解决。在数学概念上的无穷大和无穷小,以及模糊数学理论等等,都代表着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而有意无意地获得了向类物质世界所延伸而去的索求轨迹。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可以说是人类由物质世界观测与探索到类物质的一个重大发现,同时也表明出这种不确定性所蕴含的宇宙精神的存在和发展变化规则,我相信这一规律目前还不在人类知性可涉及的范围内。事实上,不确定性原理的发现打破了人类对于所有常规经验的依赖并激起了一场巨大的社会观念的变迁!这一发现成果对于人类现实的伟大影响在于:我以为存钱就行(经验保值),结果看来还会有变化(经验贬值)!
这样的一种观念变迁令我十分愉悦!因为在很早之前我就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不确定性,在我的工作中经常会表现出决策思路的多变以致让许多同事都心存看法。然而,变与善变成为了主动适应发展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在这一规则面前,人们会看到所有的固有思想都被完全打破了。对于变化,这些年的体会尤深:那些对于变化规则拥有认知和理解并不断加深获得这种知性的人们,他们几乎获得了完全的命运改观!
不确定性原理也为我探索类物质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与帮助。由于不确定性原理的发现是在基本粒子的微观物质领域,即量子力学的领域中,因此可以将这一原理理解为物质世界和类物质世界所共有的基本规则之一。这一原理表明: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判断,自然宇宙世界是处在一种虚无的活性态也就是生命状态之中。
对于自然宇宙的这一虚无的生命状态,我们可以由宇宙大爆炸理论来解释亦可以由变化与发展这一概念来解释,同时还可以“成长”这一词语来描述。而能量守恒定律则对自然宇宙的整体能量作出了统一,这似平是宇宙均衡法则的科学证明,它表明自然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系统,而耗散理论和熵理论,则是对于宇宙变化活动的某一局部现象所进行的论证。延伸来看,在自然宇宙的系统生命中,A事物的耗散同时也表明B事物的聚合与变化形成,而熵的湮灭则从另一角度告知了我们宇宙中所存在的每一事件的生命周期、以及物质与类物质相互转化运动的规律。在这里,熵的结果,便是物质返回并转化为类物质的过程。
这是一段重要的假设,然而我更愿意相信它在自然宇宙中的真实性。
我相信,发现类物质世界,是人类对于自然宇宙更为深切与真实的一个认识进步,同时也是人类获得知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关键,它将解决人类在自我存在与宇宙问题上所郁积已久的心结。
在不确定性原则发现之前,人类对于这种模糊与不可测定的虚无宇宙的的特性已经有所感知。我相信祖冲之在他的时代,就在对圆周率的计算中发现并感悟了这一规律。迄至今天,派作为圆周率的数码仍然处在不断延伸并变化的序列之中。对此,我有一个重大的假想,即这一不断变化并处在无限延伸的数码条中所包含的便是宇宙的生命密秘,也是自然宇宙生命基因的所在。因此我将它称之为自然宇宙生命的密码——它代表了类物质世界的所有不为人类所知的种种规则和无限的可伸展性。
派告诉我们,没有规则就是最大的规则=宇宙法则。当所有构成自然宇宙的因子都介入到这个生命系统中时,自然宇宙的无规则系统即起到了自然调节和均衡的作用,我相信这一系统是一种宇宙大智慧与自足和自序的完美运作。这一宇宙生命的系统运作可以通过以下的一种情形来描述:由于溪水的不规则流动而形成了大海——我们无法分解出那些来自不同方向以及不同山脉和雪峰冰川的水份了。当它们所有汇聚在一起成为大海时居然还转变成为了另外的一种咸水——我们在看到海洋系统统一的同时也看到了这种与溪流对比所形成的巨大的现实区隔甚至是一种概念隔绝,然而我们无法将它们之间作出任何割断。它们之间是如此的相依紧密。我相信混沌理论的诞生亦是基于对不确定性原理的领悟。在这里,我更愿意相信混沌是自然宇宙的根本法则,清晰则是混沌中的相对均衡的阶段体现。这就如同派所呈现给我们的某种启发一样:任何一个数码都不能代替派,它同时也必是在派所无限延伸中的一个数码。也就是说,派包容了一切,并呈现出一个无限延伸与发展的变化的本质规律——这就是宇宙规则的经典意义。派也告知我们这一宇宙的经典(天择)的组成恰恰毫无经典(人择)可言。这是一个极为有趣且意义深远的法则。人类所倡导的天赋人权、以及人人生来平等和王候将相的不确定性,事实上都有意无意地应和着宇宙的这一法则,体现出这一法则在人类世界中的普适性。
类物质能量的值(5)
我所做的一个重要决定便是将派的值作为计算宇宙生命,也就是类物质能量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数,并将它纳入到IP值的计算体系中。在这里,派成为了这个宇宙类物质能量的常数,这个常数的值是3。14。
IP值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思想意识与观念领域的具体能量,获得有关这些能量的大小,以及如何成为个人、乃至人类社会与组织变迁驱动力的具体解释。人类的历史与现实实践中,观念意识形态一直都是驱动人类自身变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分解到人类个体,这种因为精神与观念而产生的巨大创造力量亦使人类自己惊奇。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许多伟大人物本质上都是一个时代的观念产物。研究这种来自观念以及心灵的力量自然有其深远的意义。同样,这一观念能量的研究应用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则将体显出更具文化前瞻与竞争发展的战略意义。我相信,正如GDP和恩格尔系数以及金融汇率和国家资产负债率一样,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IP值的研讨与计算将远远超越这些数据而具备更加深远的意义。在现代商品经济市场,一个企业组织通过观念改善、以及在市场行为中运用它的经营观念而实施的观念经营与传播将发挥出更为强大的竞争发展力。这一课题,正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和营销理论家们所共同关注并倾力研究的核心课题。我相信,IP值的研究将给予他们以现实的应用研究启发和思想营养。
现在,我尝试在这一观念能量的领域中使用我们已获得的数值来审视和解析一些现实的案例,这一尝试将使观念能量同样也具备与其它物质世界计量公式相似的一个统一的公式与计量值。基于我在前几封信中对于人类类物质世界构成中的个性、心灵力量和意识形态所作的特质分析,观念能量的取值将基于意识形态世界的一些标准。经过一定的考虑和筛选,同时也参照目前人类行为力要素与现代社会价值交换中的普适标准,这些筛选出来的IP值标准可以描述为以下的几项:1、社会意识的取值——指个人或组织对人类公众价值取向的关系指数2、自我的意识愿景——个人或组织的未来发展模型的架构力,同时是个人或组织的战略目标的精准度3、观念的活力程度——个人或组织自身观念意识的公众影响力与认可度,即公众对于个人与组织的观念认同值4、哲学的理性能量——这是最为深层次的指标,即个人或组织自身意识形态中的哲学理论的建设高度,它代表个人或组织的观念理念和可持续获得的能量与影响我对以上四项指标各取1分而获得总体指标数为4分。这四项指标同时还可以作为象限来予以描绘:第一指标作为向上的象限而第四指标与它相对而作为向下的象限,即社会价值与哲学理性有关系,它代表着人类在个体与组织的哲学理性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第三指标作为水平向右的象限而第二指标则与之相对而作为向左的象限,它代表个体与组织观念活跃度与愿景之间的关系。这样以四条象限的出发点来构成一个圆周,在立体透视的俯视图像中,圆心的高度则体现出四条象限的综合数所表现的IP值,这一数值便是计算观念能量所得出的值:将四项指标的得分总分除以派的常数3。14即可以得出这一IP值。
这是一项看似简单的观念能量的计算公式。然而就是这一简单公式,使我们可以由此而获得一个对于人类个人或组织以及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各个不同的IP值指标。以此来描述人类在类物质世界拓展与探索的轨迹——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类已知的文明阶段的IP能量均可以通过这一计算方法而得出它的指数。如果将它们连接起来,就会有一条清晰的曲线呈现出来,它代表着人类所拥有的精神与文明创造发展的完全轨迹、以及人类类物质世界的能力总量。这就如同我们对于人类在物质世界各地区与各阶段的财富所进行的数值计算一样。
类物质能量的值(6)
按照这一计算模型,以最为理想的满分指标
来计算,可以得出人类IP值最高分为1。27分。这是一个关乎人类个体与组织在观念能量上的理想的值,在此我将之称为“IP饱和值”。事实上,在人类尚在探索类物质世界的现实征途上要得到这一指数几乎不可能。鉴于哲学能量的永恒无极以及我们能够无限接近这一饱和值的设定,这一饱和值似乎可以再次印证宇宙与人的关系:人类在无限接近宇宙真理的同时,每前进的一步同时又反映出宇宙无限可分的构成特征——这与派留给我们的启示完全一致。
依据人类观念及其驱导下的现实行为力,我们必须对人类观念能量在各阶段与状况下的指标作出现实考察,并取得与阶段状况特性相适应的评测结果,这一评测结果将表明:在一般情况下IP值更多是处在接近饱和值半数的数值上波动,这个波动的区间在IP0。60…IP0。80两个数值之间,其中以IP0。63为基本标准的合格线。这一波动区间表现出大多数人类个体与组织在观念与知性上的共性与同质化的倾向特征,在这里我将之称为“IP波动值”。
通过观察,我注意到在波动值之上,存在着一个较为理想的数值区间,即“IP升跃值”,它的范围在IP0。80…IP1。00之间。处在这个IP数值段的个体与组织可以鉴定为拥有优良的IP素质即观念能量,更为现实的评价则是具备理想和价值观并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在今天,许多知性者和拥有潜质的个体和组织体几乎都是这一数值段中的常客。
另外, IP1。00…IP1。20之间还存在一个高值区间,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IP值段,它表现为强健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影响力。我将它命名为“IP主导值”。这一IP值的区间容纳了几乎人类所有成就者的代表,它表明处在这一区间的成员将拥有非凡的观念领导与影响社会的力量。
这里顺便要提到的是,在IP1。20…IP1。27的微妙数值之间,是一个出现人类奇迹、伟大哲人和教宗的区间。他们往往作为个体而存在,他们近乎完美并具备超凡的理念与智慧,无限接近宇宙精神甚至成为这一精神的代表者。基督、佛陀、老子等都出现在这一IP值的区间中。
从另一方面看,IP值在IP0。63以下,则表明人类个体与组织在意识观念上的匮乏,我将之称为“IP匮乏值”。这一区间内的人类个体与组织会表现思想的迷惑与行为的失措。当IP值低于IP0。38时,人类个体或组织将呈现出意识的静止状态。实际上,由于IP值活力度的制约,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IP寂灭值”。它直接表明个体或组织在观念意识形态世界中的衰亡;另一方面,这一IP值亦是人类个体或组织在类物质世界中初始起步时的状态描述。因此,它也可以同时称之为“IP萌芽值”。我相信人类在知性的世界中将获得一种由寂灭到升华的循环,它类似于佛教中对于生命轮回的描述。
下面我将以这一公式对人类历史上的一些人
物个体、以及现代社会一些组织体进行IP值的实验性计算,以获得对这一理论公式的实用求证。我亦需要在此说明一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