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是与非 得与失-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爬到山顶上去摘月亮,永远是痴心妄想。    
    我们不比任何人高贵,也不比任何人低贱;不比任何人多什么,也不比任何人少什么,我们就是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惟一。别人有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如果强求自己与别人一致,那么我们葬送的    
    就不仅仅是自我了,而是连生存的能力也会失去了。    
    有一只狐狸,遇到一只蜈蚣。狐狸用怀疑的眼睛对蜈蚣说:“我用四只脚走路都会绊倒;你用一百只脚,怎么可能走路呢?”蜈蚣本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在听过狐狸的问题后,它失眠了,它的脑袋一直在不停地思索:“对,狐狸    
    也许说得对,奇怪,我怎么能够用一百只脚走路呢?如果我只用其中四只脚走路,是不是会走得像狐狸一样快呢?”    
    第二天早上醒来,蜈蚣就不会走路了。    
    人类更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有他适合的生活方式,有人是狐狸,有人是蜈蚣。    
    现在媒体总在不厌其烦地对大众进行呼吁:追求成功,紧跟时尚,拥有财富是光荣的,穷人都是因为无能而遭淘汰的一族。在这种氛围中,消费的目的不再是因为需要,而是为了炫耀或是用来证明自己,生活的形式与内容严重脱节。    
    许多人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社会公认”的幸福标准,把幸福量化为“住房、汽车、漂亮老婆、富豪老公”等等,一天到晚汲汲于此,幸福没有找到,时间却飞速流逝了。其实,要追求幸福,就不能按别人的的标准追求,要仔细倾听自    
    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    
    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了脑性麻痹症,四肢和身体都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中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在常人看来,像黄美廉这样的人已经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    
    幸福了。但黄美廉硬是靠她顽强的意志,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个中学生竟然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在场的人    
    都责怪这个学生不敬,但黄美廉却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定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六……”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这是一种多么乐观的人生态度啊!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勇敢面对现实;肯定自己才能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缺陷,并非只有你是最不幸的。知道了这一点,就无须再抱怨命运的乖蹇和不济,多看看自己拥有的,多找找自己适合的,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    
    


心态篇15、错过了也不必遗憾

    人生中一些极美极珍贵的东西,常常与我们失之交臂,而这些逝去的美好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刀子,一刀一刀地在我们心上剜出血来!所以有人说:但凡世间的好的事物其中都暗藏了一些遗憾,生活中有一种痛苦叫错过,这是最深刻的    
    痛苦。    
    其实有缘无分固然使人惆怅不已,却也使人在回首时看到的是满地繁花,而不是荒原寂寂!岁月会把拥有变为失去,也会把失去变为拥有。你当年所拥有的,可能今天正在失去,当年的未得到,可能远不如今天你正拥有的。有时候错过正是今后拥有的起点,而有时拥有恰恰是今后失去的理由。    
    美国的哈佛大学要在中国招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的所有费用由美国政府全额提供。初试结束了,有30名学生成为候选人。    
    考试结束后的第10天,是面试的日子。30名学生及其家长云集锦江饭店等待面试。当主考官劳伦斯·金出现在饭店的大厅时,一下子被大家围了起来,他们用流利的英语向他问候,有的甚至还迫不及待地向他作自我介绍。这时,只有一名学生,由于起身晚了一步,没来得及围上去,等他想接近主考官时,主考官的周围已经是水泄不通了,根本没有插空而入的可能。    
    于是他错过了接近主考官的大好机会,他觉得自己也许已经错过了机会,于是有些懊丧起来。正在这时,他看见一个异国女人有些落寞地站在大厅一角,目光茫然地望着窗外,他想:身在异国的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不知自己能    
    不能帮上忙,于是他走过去,彬彬有礼地和她打招呼,然后向她做了自我介绍,最后他问到:“夫人,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接下来两个人聊得非常投机。    
    后来这名学生被劳伦斯·金选中了,在30名候选人中,他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而且面试之前他错过了跟主考官套近乎、加深自己在主考官心目中印象的最佳机会,但是他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那位异国女子正是劳伦斯·金的夫人,这件事曾经引起很多人的震动:原来错过了美丽,收获的并不一定是遗憾,有时甚至可能是圆满。    
    人生要留一份从容给自己,这样就可以对不顺心的事,处之泰然;对名利得失,顺其自然。要知道世上所有的机遇并不都是为你而设的,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生命之舟本来就是在得失之间浮沉!美丽的机会人人珍惜,然而却并非我们都能抓住,错过了的美丽不一定就值得遗憾。    
    战争时期,有一个人居住的地方遭遇了一次敌机的空袭。当时,他匆匆跑向一个拥挤不堪的防空洞,但是却发现洞内人满为患,无奈之中,他只能怀着遗憾朝远处的另一个防空洞跑去,还没等他跑出多远,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巨响,敌    
    机扔下的炸弹落地爆炸,刚才他去过的那个防空洞不幸被命中,洞中人无一生还。    
    有些美丽是不该错过的,而有些美丽则需要你去错过。从前,一位旅行者听说有一个地方景色绝佳,于是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那个地方,一饱秀色。可是经历了数年的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后,他已相当疲惫,但目的地依然遥遥无期。这时,有位老者给他指了一条岔路,告诉他美丽的地方很多很多,没必要沿着一条路走到底。他按老者的话去做了,不久他就看到了许多异常美丽的景色,他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庆幸自己没有一味地去找寻梦中那个美丽的地方。    
    生活就是如此,跋涉于生命之旅,我们的视野有限,如果不肯错过眼前的一些景色,那么可能错过的就是前方更迷人的景色,只有那些善于舍弃的人,才会欣赏到真正的美景。    
    有些错过会诞生美丽,只要你的眼睛和心灵始终在寻找,幸福和快乐很快就会来到。只是有的时候,错过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有一个痴情的女孩,当相恋了三年的男朋友因一次意外的车祸离开人世后,她就把情感世界封闭了起来,日夜所思所想都是已故的男友。她经常穿的是男友送的鹅黄色套装,就好像他还没有离开过一样。尤其特别的是这套套装的上衣    
    上有5粒水晶心形纽扣,象征着她和他的爱情。    
    可是有一天,她不小心把5颗纽扣中的一颗弄丢了,尽管她几乎跑遍了她所居住的那座城市中大大小小所有的商店,但还是没有买到一颗相同的纽扣。女孩伤心极了,她舍不得放弃这件衣服,可是缺了一粒扣子怎么能穿呢?她的母亲见她苦恼至极,就劝她说,不如舍了剩下的那4粒,另外买5粒扣子。她听了母亲的话,真的找到了5粒造型更加独特、也配得上这件衣裳的扣子。那套套装在这五粒新扣子的点缀下,显得更加端庄和高贵。丢弃一点残缺,反而能换回更多的美丽。女孩醒悟了,很快她走进了属于她的新的情感世界。    
    其实,人生中诸多的际遇何尝不是如此。面对失败,面对不如意,我们何必抱残守缺,假如舍弃,像换纽扣那样去寻找另一条路,我们就能够把人生的风景翻到更美的一页。     
    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非要得到它。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至走向极端。也许他在拼命追逐之后得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在追逐的过程中,他失去的东西也无法    
    计算,他付出的代价应该是很沉重的,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    
    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况且有些东西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原本想像中的好。如果你再发现你失去的比得到的东西更珍贵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会懊恼不已。俗话说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也许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而错过它却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心态篇16、不要患得患失

    有的人在得与失之间,不停地徘徊,一生都处于苦恼之中。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不管阴天还是晴天都要痛哭流涕,人们见了都很纳闷,就问她原因,她说:“我儿子是卖雪糕的,所以一到阴天我就担心儿子的雪糕卖不出去,就伤心得哭个不停;而我女儿是卖伞的,所以一到晴天我就害怕没人买我女儿的伞,也会悲伤地大哭起来。”人们听了,哭笑不得,就对她说:“以后,晴天的时候,你就想人们都去买你儿子的雪糕了,阴天的时候就想人们都去你女儿那里买伞了,不就可以了吗!”    
    生活中,像这个老太太这样患得患失的人很多,他们对取舍犹豫不决,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东西,却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如让它失去好    
    了,换来了心情轻松和愉快,不是更好吗?    
    每天的同一时间,一辆豪华轿车总会穿过纽约市的中心公园。车里除了司机,还有一位无人不晓的百万富翁。百万富翁注意到:每天上午都有位衣着破烂的人坐在公园的椅子上死死地盯着他住的旅馆。    
    一天,百万富翁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要求司机停下车并径直走到那人的面前说:“请原谅,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旅馆看。”    
    “先生,”这人答道,“我没钱,没家,没住宅,只得睡在这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住进了那所旅馆。”    
    百万富翁听了以后,对他说:“今晚你一定能如梦以偿。我将为你在旅馆租一间最好的房间,并付一月房费。”    
    几天后,百万富翁路过这个人的房间,想打听一下他是否对此感到满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人已搬出旅馆,重新回到了公园的凳子上。    
    当百万富翁问这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睡在那所豪华的旅馆里,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旅馆里,我就梦见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这梦真是可怕极了,以至于完全影响了我的睡眠!”    
    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得与失,正如俗话所说:“醒着有得有失,睡下,有失有得。”所以我们应该正视人生的得失,要知道世间之物本来就是来去无常,所以得到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必无所适从。月亮即使有缺,也依    
    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只要这样一想,你就会有一种释然顿悟的感觉。    
    人在大的得意中常会遭遇小的失意,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却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    
    其实得到固然令人欣喜,失去却也使人着迷。得到的时候,渴望就不再是渴望了,于是得到了满足,却失去了期盼;失去的时候,拥有就不再是拥有了,于是失去了所有,却得到了怀念。连上帝都会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一扇窗    
    ,得与失本身就是无法分离:得中有失,失中又有得。    
    《孔子家语》里记载:有一天楚王出游,遗失了他的弓,下面的人要找,楚王说:“不必了,我掉的弓,我的人民会捡到,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啊!为什么    
    不讲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捡得,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 就常情而言,人们在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大都喜不自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而在失去一些利益的时候,自然会沮丧懊恼,心中愤愤不平,失意之色流露于外。但是对于那些志趣    
    高雅的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能“不以物喜,不能己悲”,并不把个人的得失记在心上。他们面对得失心平气和、冷静以待。如晋代的陶渊明在官场摸爬滚打十多年之后,认为官场是污浊的、肮脏的,他置身其中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    
    感觉。于是,他毅然决然辞官还乡,他失去了功名利禄,失去了工作,没有了养家糊口的凭借,但是却毫无遗憾和留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精神上的这种得意和轻松,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难以取代的,陶渊明不被世俗所    
    束缚,舍弃物质利益,放飞心灵的伟大壮举,千百年来,令多少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当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时候,只要还有抉择的权利,那么,我们就应当以自己的心灵是否能得到安宁为原则。只要我们能在得失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被世俗所淹没。    
    我们不要做患得患失之人,不要在生活中计较太多,不要做锱铢必较、追名逐利之徒。面对得失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把得看得太重,在得的后面,可能潜藏着失,只有那些短视的人,才只顾眼前利益,看不见利益背后的隐患;而失的后面也有可能潜藏着得,只不过有的人因为目光短浅对此不作深入分析,只看到是一种失,便避之惟恐不及,从而与“失中之得”擦肩而过。    
    


心态篇17、放下架子,获得尊重

    在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个冬天,在某兵营的工地上,一位班长正指挥几个士兵安装一根大梁:“加油,孩子们,大梁已经移动了,再使把劲,加油!”一个衣着朴素的军官路过这里,见状问班长为何不动手干。“先生,我是班长。    
    ”班长骄傲地回答说:“噢,您是班长。”军官重复了一遍,随后下马和士兵们一起干了起来。    
    大梁装好后,军官对班长说:“班长先生,如果您还有什么同样的任务,并且还需要更多的人手,您就尽管吩咐总司令好了,他会再来帮助您的士兵的。”班长愣住了。原来这位军官就是南美大陆的“解放者”、独立战争的著名领袖    
    和统帅西蒙·玻利瓦尔。    
    一个人能够取得权力和荣誉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荣耀里,傲视众生,却无所作为,到最后必定会连本带息一起失个精光。    
    《金刚经》里有一段记载,说那时,佛祖的影响已经遍及恒河流域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了,可是他依然过着平民一样的生活。每天,他都像普通的印度人一样,光着脚走在街上。该吃饭时,也要像他的门徒一样,挨门挨户去化缘,然后把饭端回居处吃。吃完饭,收拾好衣服和钵具,就去打水洗脚。因为光脚走路会沾有不少泥巴,所以洗完脚,还要整理一下自己打坐的地方,做这一切的时候,都是他自己。真是很平淡,很具体,很普通。然而,就是在这种最平凡的现实里,他却拥有着最不平凡的境界。由此可见,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最平凡,最普通。    
    法国著名画家米勒,当年主要以画女人裸体画而小有名气,并且以此来赚钱维持生活。一天黄昏,米勒路过一个陈列橱窗,忽然听到正站在橱窗前观看橱窗里陈列的绘画作品的两个青年的对话,一个说:“这幅画画得太糟糕了,叫人    
    厌恶极了。”另一个说:“可不是,这个米勒除了会画裸体女人之外,什么也不会画。”米勒听了这些话,如同五雷轰顶,他感到头晕目眩,羞愧难抑。回家之后,他心情激动地对妻子说:“我决定以后不再画裸体画了,即使我们的    
    生活会因此过得很苦,也必须坚持做到这一点。”    
    因为当时的巴黎,画女人裸体画还可以赚一些钱维持生活,如果画其他的画往往一幅也卖不出去的。米勒选择了宁肯挨饿,也不画裸体画的道路。不久,他又用商量的口气对妻子说:“我已经厌恶巴黎了,我想回到农村去,住到农民    
    中间去。”妻子同意了,于是他们一家离开了巴黎,移居到巴比松定居下来。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一个朋友去米勒家看他,只见米勒蜷缩在暖炉旁,原来他有两天没吃东西了,只有几个孩子在吃面包屑。那位朋友心酸地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留给了米勒,让他赶快去买面包。米勒一家在巴比松大森林一间风雨飘    
    摇的小屋里一住就是27年,米勒一面在园子里种地,一面坚持画画,维持着最低的生活标准。他熟悉附近的农民,和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画中画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苦,农民生活的辛酸。多年来,米勒的作品一幅幅寄到巴黎去,    
    却总是一次次被退回来,因为他的画根本不符合贵族们的胃口,上流社会对这个整天与泥土打交道的人不屑一顾,他们嘲笑米勒是一个生活在森林中的野人。但米勒坚定地说:“我不会向他们屈服,我不会把巴黎的沙龙艺术强加在自己身上。我生来是个农民,到死也要做个农民。”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揭示艰辛劳动与凄惨苦役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