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美洲。我约了墨西哥总统明天共进晚餐。”包玉刚答得也很随意。
两人握手道别。
第二天上午,包玉刚如期与沈弼和博伊两位银行家吃早餐。
作为包玉刚老朋友桑达士的继任人,沈弼一直与包玉刚保持良好的关

系。尽管受到世界航运衰退的影响,沈弼对投资航运的兴趣有所减退,但作
为包玉刚的长期合作伙伴,他对包玉刚的处境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需要我怎么帮你?”沈弼问。

“借我15 亿现金。”包玉刚答得干脆。

“OK,没有问题。”沈弼一口应承。

不用摸底,没有兜圈,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沈弼之所以答应包玉刚贷
款15 亿元现金,是因为他清楚两件事:第一,银行是企业的输血机构,企
业则是银行的造血系统,如果失去包玉刚这个长期合作伙伴,对汇丰银行来
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第二,包玉刚做生意信誉极佳,他能向你借钱,
就一定能还钱,绝不会拖三拉四。

基于这两点考虑,沈弼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这个令人咋舌的决定。

包玉刚曾不止一次对人说:“我的信用有良好纪录。”看来包玉刚的话
并非虚言。

有了汇丰银行15 亿港市的支持,包玉刚稳操胜券了。也就是说。两天之
后震动海内外的那宗收购战,其实在包玉刚与汇丰大班吃早餐时就已经见分
晓了。

兵不厌诈

包玉刚在得到汇丰银行的承诺后,坚定了对置地有限公司的挑战进行回
击的信心。随后,他又联系了在伦敦的几家金融机构,他们都表示愿意支持
包玉刚,向其提供贷款,包玉刚心里更有底了。

于是,他打电话回香港,告诉吴光正资金问题已落实,并将于明天返港。
他让吴光正先与律师和财务顾问接触,商量收购方案。接着,他又打电报给
墨西哥总统,对不能如期赴约表示歉意。然后,他向英航订了一张飞瑞士苏
黎世的机票。与此同时,在香港的吴光正则向瑞士航空公司订了两张苏黎世
飞香港的连位头等仓机票。

这一着叫“声东击西”。包玉刚知道,如果从伦敦直飞香港,肯定逃不
过怡和的耳目,所以,先装着按计划去中美洲的样于,到了苏黎世,再转乘
瑞士航空班机,悄然返港,出其不意。

“兵不厌诈!”包玉刚的脑子里突然闪过这四个字,不禁微微一笑,心
想:“英资势力雄霸香港,怡和洋行气焰嚣张,我就不相信不能撼它一撼!”
想到这里,包玉刚的眼神中透出一股坚毅的光芒。

飞机一下拉高,包玉刚的身体不自觉地向后一仰,他突然感到头有点沉,
是啊,已整整20 个小时没合眼了,该躺一躺了。他倒身便睡。

也亏吴光正想得周到,订了两个相连的头等舱位,让包玉刚得以不受干
扰、舒舒服服地睡一觉。

星期日上午9 时,飞机降落在香港启德机场。包玉刚睁开眼睛,满眼阳
光灿烂,顿时精神为之一振。他把手表调回香港时间,便见到二女婿吴光正
来接机,一行悄然返回深水湾寓所。

“爸,您先休息一下。”吴光正对从劳斯莱斯上下来的岳丈说。

包玉刚点点头,径直向寓所内的私家游泳池走去,边走边回过来头说:
“我要游会泳,吃过午饭再商量收购事宜。光正去订一个中区酒店的套房作
为今次行动的总部,不要订文华,那是置地的物业。”

吴光正领命出去,包玉刚独自在游泳池中畅泳。

“已经一天一夜没有游泳了,总觉得不舒服。”包玉刚心里说。每天的
跳绳,是他的必修课,每天的游泳,则是他最大的享受和休息。


在游泳时,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冷静地思索、分析当前形势,考虑
对策。在经营航运时,有几宗大生意还是在泳池中谈成的哩。

包玉刚一个人在泳池中呆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之后,便跳上岸,他看上去
象一台充足了电的机器,精力充沛。

用过午饭,下午3 时,包玉刚与两个女婿准时到达香港的希尔顿酒店。
由于包玉刚特别交待过不能住文华酒店,以避开怡和耳目,吴光正便订了希
尔顿酒店的一个套房,作为反攻的临时总指挥部。

其时,包氏集团的律师与财务顾问俱在等候。这次反收购行动,包玉刚
请来的财务顾问是获多利财务公司,这是汇丰银行属下的一间全资附属机
构,在香港是一个知名度颇高的财务公司。

包玉刚神情坚定地对在场每一个人说:“这次反收购要百分之百成功。”
然后,他径直走到获多利财务公司总经理朗德斯面前,问道:“我们应该出
什么价?”

朗德斯说:“置地提出的所谓100 元收购一股,是用股票和债券作交换,
不能马上见到实惠的。我们出现金,即使报价90 元,也有把握成功。”

“我不想这场战役拖得太久,要速战速决。”包玉刚询问朗德斯,“我
们出一个什么价钱,才能让置地完全没有反收购的机会?”

朗德斯答道:“如果我们出价每股105 元,则对手绝对无法还击。”

105 元与90 无相差15 元,即收购2000 万股,须多付出3 亿港元。在1980
年,3 亿港无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包五刚想也不想,算也不算,就挥
挥手,坚决地说:

“那就出105 元一股好了,就这样定了。”

方案就这样定下来了。晚上7 点,包玉刚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以个人
和家族的名义,动用21 亿元现金,作价每股105 元收购2000 万股九龙仓股
票,把所持股份提高至49%。收购期限只在周一、周二两天,另外,不买
入怡和及置地手上的九龙仓股份。

另外,他又效法怡和的做法,在各大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宣布反收购
行动。

怡和洋行满心以为包玉刚正在墨西哥吃晚饭哩,谁知人家早已步署了反
攻计划!用现金收购?如果真是这样,自己必败无疑。但21 亿元现金,包
玉刚能在两夭之内拿得出这么多钱么?

怡和对包玉刚的公布将信将疑,不太相信,又不敢不信。连忙做好最坏
的打算。

星期一上午开市,由于九龙仓股票已在上周五起被停牌,无法在交易所
内挂牌交易,包氏集团决定通过股票经纪人负责交易。

持有九龙仓股票的散户和小股东们被船王开出来的价钱惊呆了,好一会
才缓过劲来,奔走相告。他们终于等到包玉刚摊牌了,开价又这么高,还是
现金交易,这一本十利的好事上哪儿找呀?赶快抛吧,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
个店啦!

九龙仓小股东们蜂涌至获多利中环办公室,因为不能在交易所交易,只
好通过经纪人,由财务公司出面办理。

小股东们等了好几天了。一方面,是股票专家曾经发出忠告:在包玉刚
作出反应之前,最好的方法是持股静观。另一方面,小股东多是华人,他们
早就对置地管理九龙的方法不满,期望包玉刚能胜出这场较量。


由于有这两个原因,置地虽发起宣传攻势好几天,大部份小股东仍按兵
不动。直至包王刚公布收购方案,小股东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
会!此时不抛,更待何时?

从正式开始收购至收购结束,只用了一个多小时。

上午9 点钟之前,香港有吏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战宣布结束。获多利报
价23 亿港元,吴光正当即给获多利签发了一张23 亿港元的支票。整个收购
过程如此顺利、迅速,故当时有人形容说:“包玉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打了一场漂亮、干净利落的世纪收购战!”

那些未能抛出手中股票的小股东们失望而归,唯有盼置地开更高的价
钱。

但是,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在包玉刚宣布已收购到5000 万股九龙仓股票,掌握了九龙仓股权的49%之后,置地知道大势已去,遂认输败北。

事实上,包玉刚当时收购九龙仓,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也可以说是稳
操胜券的,因为他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当时,除了汇丰银行很爽快地借15
亿元支持外,不少银行还主动提出借钱给包玉刚。就在星期一上午展开收购
时,香港美华银行给包玉刚送来一封信,说银行方面知道包玉刚可能需要资
金,于是决定给包玉刚提供1 亿美金的贷款,毋需担保。但那时整个收购战
行将结束,美华银行的那1 亿美元也根本派不上用场。

包玉刚在商界的影响力和信誉由此也可见一斑。所以,包玉刚打赢这场
世纪收购战,与其说是靠银行的支持,倒不如说是包玉刚以自己在世界和香
港商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商业信誉,令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并轻易
地击败对手。

收购战结束之后,包玉刚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评论道:“置地的那些对
手,显然低估了我的资金来源。”

而事实上,包玉刚在那个周未向汇丰借的钱,在三个月内就还清了。

包玉刚一跃成为第一个非怡和洋行的华人九龙仓主席。

这次的反收购,包玉刚共动用了23 亿元现金,其雷厉风行的作风、果
断坚毅的性格和必胜的气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他还获得了
“作风海派”的评价。

记得当年桑达士曾认为包玉刚没有王者气派,经此一役,有谁能不心服
口服地叫他一声“船王”?又有哪一个企业家有这样的气魄和胆识!


第二十二章负创取胜令对手含笑断腕

不少评论家认为,九龙仓一役,船王是“负创取胜”,置地公司则是
“含笑断腕”,这是怎么回事呢?有趣的是,一对不久前的死对头,转眼
间又成为合作伙伴,在香港商界留下一段佳话。

船王“负创取胜”,置地“含笑断腕”?

包玉刚在九龙仓一役中,两天内动用了21 亿港元现金。以迅雷不及掩
耳之势,压倒怡和洋行和置地公司,取得了九龙仓公司的控股权,其胆略和
气魄令多少人为之折服。但是有不少评论家却认为,在那场战役中,船王包
玉刚是“负创取胜”,置地公司则是“含笑断腕”。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知情者透露,置地公司在挑起事端之前,曾就双方的实力作了一番比
较,认为压倒“船王”的机会甚大;以至包玉刚奋起反击,许诺以105 元现
金收购一股九龙仓,置地将信将疑之余,却也估计到包玉刚能出如此之高价,
必有汇丰银行在后撑腰,于是作了最坏打算。包玉刚宣布反收购的当天,他
们让公司职员连夜加班,把股票分成小数额的许多份,然后透过怡和系的情
富,由大经纪行及代理公司暂存,一俟包玉刚开始用现金收购,即马上接连
不断向获多利公司表示“支持”。

有传闻说,怡和置地暗中把九龙仓股票卖给包玉刚,套现达10 亿港元,
净赚至少也有7 亿元。故有“含笑断腕”之说。

至于包玉刚出105 元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不少专家则认为实在“过
于冲动”,是被置地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的举动所激怒,“火遮眼”了,
为此多付了1 亿元的代价。故有船王“负创取胜”之说。

其实,这两种说法部有一定道理,却有失偏颇,或者说只看见数目上的
多少,而没有看到包玉刚在这场战役中取胜的意义。

首先,包玉刚在整个收购行动中,只有最后部分的股票才是以105 元一
股购入的,而在这之前所购入的股票,都是大大低于这一个价钱的,就所有
股票购入的平均价钱与九龙仓股票所代表的价值(约98 亿元)而论,包玉
刚在这场战役中还是有赚的。再者,对包五刚来说,这场战役对他来说是非
胜不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当年香港有四大英资集团:怕和、会德丰、和记及太古。英资财团一向
财大气粗,不把华人放在眼内。时间到了70 年代未、80 年代初,大陆实行
改革开放的政策,政治清明,眼看香港的回归势在必行。这时,几个华人财
团迅速崛起,英资与华资集团的斗争趋向激烈。不久前,李嘉诚收购和记黄
埔成功,标志着华人财团开始逐渐取代英资财团的势力。谁能够取代英资撤
出后留下的巨大真空,无疑会在强手林立的香港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包玉
刚在此时出资收购九龙仓,正是顺应这个时势而作出的举动。对包玉刚来说,
九龙仓一役是他整个登陆行动的第一场大战役,这场战役如果胜利了,则为
他的整个登陆行动占得了第一个桥头堡,为他把海上资产向陆地转移打下坚
实的基础,也是他能逃过航运业大萧条的关键。如果收购失败,则不但资产
损失惨重,也会极大地打击船王的登陆计划。

包玉刚取得了九龙仓的控制权后,很多人都认为包玉刚借下如此巨额资
金进行收购,会给他后来的经营带来麻烦。这些人显然低估了包玉刚的实力,


包玉刚可是带着巨资“登陆”的。据他的女婿吴光正后来说,在收购九龙仓
后的3 个月内,他们已经还清了所有贷款。包玉刚在后来总结这次战役时也
解释说,对手“严重地低估了我们的财政来源”。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成功,大大地增加了他的知名度,使得人们对他的实
力不得不另眼相看。这一场闪电战中,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包氏集团令人
难以置信地动用了超过20 亿元的现金,把怕和洋行支持的置地公司打得绝
无还手的余地,显示了令人吃惊的战斗力。在闪电战中包玉刚所建立的威信,
对包氏家族以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直到数年后,在包玉刚收购会德丰
的一役中,人们仍可以看到这种威信的震憾力量。

总结说来,在收购九龙仓的整个战役中,包王刚可以说是深思熟虑,智
谋百出,而取胜的关键,则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包
玉刚在挟着巨大的资产登陆前,选择了九龙仓作为进攻对象,是因为他经过
调查,获知其最大的控股公司——置地公司所拥有的股权还下到20%,他
不动声色地在暗处吸入九龙仓股票,后来又从李嘉减手中购入了大量的九龙
仓股票,可以说,在置地公司意识到包玉刚才是最强劲的对手之前,包玉刚
已在不知不觉中占了上风。当上九龙仓的最大股东后,包王刚又不急于求成,
而是稳扎稳打,将手中的九龙仓股票转入环球集团属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
司,继续向置地公司施加压力。在其强大的压力下,置地公司不得不选择时
机,抢先摊牌,同时也将自己完全暴露了出来。在置地公司宣布收购九龙仓
股票的时候,包玉刚正出访巴黎,得到消息后,他作了周密的安排,在取得
金融界的支持后,秘密返港,根据对手的底牌作出了布署,发动了闪电般的
反击,一举奠定了胜局。

有趣的是,在包玉刚成功控制九龙仓的一年后,置地公司和九龙仓公司
又成为了合作伙伴,这两家公司与长江实业等共同建立了一间地产发展公
司,目标是发展位于尖沙咀的新港中心。一对不久前的死对头,转瞬间又成
为了合作伙伴。也算是在香港商界留下了一段佳话。


第二十三章挂蓝灯笼过江龙战地头蛇

市场上传来新消息:会德丰的最大股东张玉良将会同包玉刚,对来自

星洲的邱德拔财团进行反收购!这下子可有好戏看了。很多持有会德丰股

票的人士,对包玉刚四年前那场收购战出价之豪气记忆犹新,于是,这次

便采取了聪明的办法:作壁上观。

1980 年,包玉刚取得了九龙仓闪电战一役的胜利,宣告了船王的“登
陆”行动取得成功,他成为了香港几个为数不多的大不动产拥有者之一。了
解包玉刚的人都知道,包玉刚的目的决不止于此,在适当的时候,他会发动
新的攻势,扩充不动产的拥有量。到了1985 年,包玉刚终于又进行了一次
成功的收购,这次的收购对象则是香港四大英资集团的成员之一——会德
丰。

会德丰在香港可不简单,这是个由英国人乔治·马登1925 年在上海创
立的商行,从1946 年起迁至香港,并得到长足发展,与治和、和记黄埔、
大古等英资洋行平起平坐。

包玉刚与会德丰的创始人乔治·马登早已认识。

50 年代初期,包玉刚与同乡合办联合贸易公司的时候,与马登便有生
意上的来往,为了笼络马登,包玉刚还特意送给他一幅价值不菲的中堂寿轴。

1955 年,包玉刚想买船搞航运,曾专程到伦敦拜会马登,请马登加以
援手。不料精于计算的马登当时并不看好毫无航运经验的包玉刚,在答应借
钱的同时提出许多条件,同样精明的包王刚立即回敬他:“看来不是我向你
借钱,倒象你向我借船。”两人不欢而散。

也许是不打不相识,也许是惺惺惜惺惺,包玉刚和乔治·马登成了莫逆
之交,后来两人还合作搞航运,交往日深。

既然包玉刚与马登既是好朋友,又是生意上的好拍档,按中国人的传统,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财,同样也不可贪,那么,传统观念极重的包玉刚为
何要收购马登一手打下的江山——会德丰呢?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会德丰已非昔日的会德丰,它内外交困,面临被海
外财团吞并的险境。

“蓝灯笼”会德丰

经过乔治·马登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会德丰在香港生根、发芽、茁壮成
长,早已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商业集团之一。在六、七十年代,它红极一
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会德丰主要投资于地产及航运,后来发展到保险、财务、百货、制造业
及贸易,项目繁多。其附属及联营公司分别是:夏利文发展、主福发展、连
卡佛发展、联邦地产、置业信托、会德丰船务以及联合企业等。

根据公布的数字显示,会德丰的经营业绩并不差,但其上市股票却被称
为“蓝灯笼”。

何谓“蓝灯笼”?中国的传统习俗,凡有喜庆之事,必张灯结彩,大红
灯笼高高挂;而只有在办丧事的时候,才挂蓝灯笼。

原来,会德丰的股票,在过去的股市上升浪潮中,永远是上升得最迟的。
当汇丰、太古、和黄一类的蓝筹股上升浪潮接近尾声时,会德丰才慢条斯理


地起动。经验丰富的股民一见到会德丰的股票上升,便知离股市下调的日子
不远了。于是,会德丰的股票成了“蓝灯笼”——股市“玩完”的信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