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曾有生意上的来往。
道格拉斯知道包玉刚想买船后,明确告诉他,汇丰银行对二、三手船没
有兴趣,很难贷款给他,让他去找马登,因为马登同时又是远东船务集团的
首脑,也许他能帮上忙。在道格拉斯的安排下,包玉刚拜访了马登。
那是1955 年,会面的地点在伦敦。时值深秋,伦敦秋高气爽,少了平
日里的雾霭,却多了一份萧索。马登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神情高做而专横,
活脱一个普鲁士人的样子,他在自己豪华的办公室里接待了这个比他矮半个
头的中国人。
包玉刚不卑不亢他讲述了他想搞航运的想法,马登在办公桌的那边盯着
他,仿佛看着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在叙述他的幻想。等包玉刚说完,他
用教训的语气警告包玉刚:“年轻人,船运业是一个危险的行业,弄不好,
你会把最后一件衬衫也输掉。”
包玉刚点点头说:“船运这一行风险的确很大,但做生意并不是赌博,
没有把握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马登把包玉刚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似乎奇怪于包玉刚会如此镇静、如
此胸有成竹地与他展开对话。他反问包玉刚:
“航运业的投入相当大,你有多少资金?”
包玉刚的脸泛起一丝潮红,马登的话正好说中了他的心事,他觉得马登
正用轻蔑的眼光盯着自己,便把头抬起来,直视着马登说:“资金有一些,
但不多。”
马登突然纵声大笑起来,边笑边用讥讽的口吻说:“恐怕不是‘不多’,
而是少得可怜,连一条旧船都买不起吧?”
包玉刚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马登仿佛对他的家底了如指掌,的确,他
所有的积蓄加起来也买不起一条旧船,所以他才要四处奔走,找门路,找关
系,找贷款,今天专程来伦敦,无非也是为了一个目的——借钱,谁想到竟
会遭此奚落和嘲笑。包玉刚只觉得一道怒气直冲上头顶,不自觉地攥紧了拳
头。但很快,他便克制住自己,用平静的语气说:“马登先生,虽然今天我
还买不起一条旧船,但并不等于说将来永远买不起新船。”
马登一愣,没想到这个东方人这么有志气,沉吟一会,说道:“既然你
这么有兴趣、有信心搞航运,我来成全你罢。我有一条船,是二次大战时造
的,叫格兰斯顿勋爵号,价值40 万英镑,如果你要买,我可以给你提供60%至70%的贷款。”马登一边说,一边把船的有关资料交给包玉刚。
包玉刚接过那叠打印出来的材料,发现上面列举了这艘船的三大优点:
一、船身选用优质钢板、采用先进焊接技术制造,与采用铆钉的船相比,
更结实,更轻便。
二、使用涡轮机,更加节能,船速更快。
三、船舱宽敞,容量大于英国制造的同类其他船只。
包玉刚发现材料提供的情况与他了解到的并不相符。因为在见马登前一
个星期,包玉刚就开始了解造船业的行情。他曾听好几个伦敦的船务经理提
及这条格兰斯顿勋爵号,言语间对它极不感兴趣,原因是马登的船多是战时
造的,虽是钢板焊接,但焊接技术极差,经常渗水,经过战火洗礼,船身也
破旧不堪,别说载货,就算是空船开出去,也说不准能开到哪儿。
包玉刚再看看马登递过来的合约,发现上面的条款繁复而且苛刻,分明
是马登欺包玉刚没有航运经验,想从中大赚一笔。
包玉刚本是一个精明的银行家,马登的如意算盘他又怎会不晓得?他忍
住心中怒火,彬彬有礼地对马登说:“马登先生,如果我买你的船,井非你
借钱给我,倒象是我借钱给你了。”
马登愕然,知道自己又一次看走了眼,面前这个不动声色的年轻人原来
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有备而来,无机可乘。一时间,马登找不到合适的话
来回应包玉刚,只好干笑两声,心里老大不高兴。
会谈不欢而散,包玉刚只好回香港再想办法。
第一条船
包玉刚向会德丰总裁马登借钱未遂,两手空空从伦敦回到香港。他思前
想后,决定自己筹钱买船。
他向父亲包兆龙倾吐了自己的愿望和决心。
包玉刚自决定搞船运之后,东奔西走,到处碰壁,做父亲的看在眼里,
疼在心里。包兆龙虽然对船运有些顾虑,但被儿子的干劲所感动,决定支持
儿子。
当年来香港之时,包氏父子变卖了所有家产,共得现金几十万,经过几
年小生意,也赚了些,但倾尽所有,仍然未足以购买一艘船。
包兆龙于是提议,采用集资的方式,发动亲戚、朋友帮忙,经过多番游
说,终于筹得20 万英磅的现金。
包玉刚从船舶经纪公司处得知英国威廉逊公司有一艘旧船想脱手,要价
22 万英镑。
还缺两万英镑!
包玉刚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对呀,22 万英镑的价是经纪公司开的,
难免不从中收点介绍费,如果直接从威廉逊公司买,也许能便宜些?想到这
里,包玉刚决定亲自到伦敦谈这笔买卖。
伦敦依然为潮湿浓重的雾霭笼罩着,街上的景物灰蒙蒙,似乎缺乏了一
种朝气。
包王刚提着一只皮箱匆匆向威廉逊公司走去,皮箱里装着他全家的希望
一20 万英镑现金。他神色凝重——虽然他不会被周围的环境和气候影响情
绪,但毕竟今次来伦敦是任重而道远,把20 万英镑全数带来了,准备孤注
一掷。
威廉逊公司并不算一个很大的公司,因为发展其他业务,故将其属下轮
船变卖。公司的负责人奇怪地看着从香港来的中国人,告诉他公司只跟船舶
经纪公司打交道,所有的船都交由船舶经纪公司处理。
包玉刚并不气馁,他诚恳地对那位负责人说:“我希望能买到贵公司的
那艘船,我很需要它。我想搞船运,但资金有限,我想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
价钱。”
不知是被包玉刚的诚意打动,还是急于把船脱手,威廉逊公司同意了把
船卖给包玉刚,价钱就是20 万英镑。
包玉刚把手提箱往桌上一放,说:“这是20 万,不过,我要求贵公司
把船彻底检修一次再交货。”
包玉刚买下了他的第一条船。
这是一条在格拉斯哥建造的燃煤旧货轮,运力为820 吨,已经有28 年
船龄了,名字叫英谖纳。
包玉刚在威廉逊公司把船俭修好之后,又请人把船的外观改造一新,漆
上醒目的颜色,然后把它开回香港。
到香港的那天是一个早晨,旱就得知消息的包家成员一齐来到码头,翘
首以待,淘气的小女儿陪慧更是嚷嚷着问哪只是爸爸的大轮船。
当轮船驶近码头时,岸上众人齐齐发出欢呼声,他们发现,轮船看起来
很漂亮,一点都不像已经历了28 年的风吹浪打。
包玉刚把大伙带上船参观,他的四个女儿更是像几只快乐的百灵鸟,吱
吱喳喳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甲板上,包兆龙看着踌躇满志的儿子,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仿佛平添
了几分豪情。
“爸爸,”随着一声清脆的重音,小女儿陪慧乳燕般轻盈地跑了过来,
拉着父亲的衣襟,仰着红扑扑的小脸问,“这只大轮船叫什么名字?”
“叫。。”包玉刚本想说,叫英谖纳,但说到嘴边,却发现自己并不喜
欢这个名字,既难念又没什么特别含义。
叫什么好呢?包玉刚转过身来,打量这条船。这时,早晨的阳光照在船
上,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色轻纱。
似乎得到了某种启示,包玉刚突然来了灵感,脱口而出。“金安!对了,
这艘船叫金安号!”站在包玉刚身边的包兆龙点头称善,带着诠释的口气说:
“‘金’字代表财富不断,‘安’字寓意船只航行时人货平安,这个名字好!”
听了父亲的评价,包玉刚愈发高兴,当下决定以后的船都以“金”字命
名。为了在国际上开展业务的方便,包玉刚还为这条船取了一个英文名字—
—Golden A1pha,正如为女儿取名一样,包玉刚喜欢长幼有序,同时也是为
了方便记忆和管理,他决定同样用26 个英文字母按先后顺序排列。到后来,
随着船队的不断壮大,26 个英文字母已不够用,包玉刚才采取其他的命名
方法。
凭着一条老掉牙的旧船进军船运业,在世界航运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
有的。包玉刚正是以这种看来不可恩议的举动,翻开了他事业里程的新篇章,
创造了一个航运史乃至富豪发家史的传奇。
第十三章薄利长租赢得客户来如云
有人打赌:如果包玉刚靠一条破船就能成功,我愿意在香港码头上爬
几个来回。但包玉刚自有其成功之道。他说:“用笨办法取得用户的信任,
在经营管理上超过同行。我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钱,也要尽量少冒险。”
薄利长租的“笨办法”
包玉刚投身航运业的时候,世界上已有不少船王级人马,如美国的卢维
克、希腊的奥纳西斯和尼亚哥斯等等。
即使在香港,包玉刚也不是涉足航运第一人。当时,香港已有好几家颇
具规模的航运公司,其中董云浩更是领袖式人物,被誉为“香港船王”。他
从日本金山轮船公司订造了一艘油轮,取名“海上巨人号”,这艘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油轮下水时,在日本和香港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董云浩一时成为
世界各大报章的新闻人物。
前面有成功的典范,相比之下,包玉刚只有一条旧船的“船队”不免显
得有些黯然失色,甚至寒酸。有人怀疑:包玉刚就凭这么一条;日船就想搞
航运业?是否异想天开?更有人打赌:如果包玉刚靠这条破船能成功,那么
我愿意在香港码头上倒爬几个来回。
这个打赌的人后来有没有食言我们不得而知,但包玉刚确确实实以一条
旧船(或曰烂船)起家,建立了一个闻名世界的“海上王国”,成为名副其
实的“世界船王”。在这过程中,包玉刚靠的是什么?有人说包玉刚运气好。
的确,包玉刚开始他的航运事业之后,倒也真的事事顺利,趋吉避凶,别人
没能躲过的灾难他却能化险为夷。每次厄运过后,旁人不禁为包玉刚叫声:
“好彩!”然而在这“好彩”背后,凝聚了包玉刚多少智慧和谋略!
在谈到经营之道时,包玉刚曾谦虚他说:“用笨办法取得用户的信任,
在经营管理上超过同行,我的座有铭是,宁可少赚钱,也要尽量少冒险。”
什么是包玉刚的“笨办法”?美国一本畅销杂志《新闻周刊》曾经专文
介绍过包玉刚的发迹史,其中一段话可以作为对“笨办法”的较为中肯的注
释。文章写道:“船必须能够赚钱。他(包玉刚)对追求这个目的具有耐心。
他避免冒险的单程包租,却以几达四分之三的船只承接利润较低,但较为安
全的几年期的定期包租。”
包玉刚买了第一艘船以后,马上把它租给了日本山下汽船公司,这次租
约只有几个月,是包玉刚经营航运生涯中不多见的短期合约,然而这几乎是
唯一的一次短期合约却为包玉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运气。
1956 年,也就是包玉刚购买“金安号”半年之后,亚、非两大洲相连
接的地方爆发了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埃及总统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
有,派军队占领了运河的两端,非其友好国家的船只,不得使用运河。
埃及总统的这一决定,使世界上大多数来回欧亚的船只,必须绕道非洲
南端的好望角。随着路途的增远,运费理所当然翻着个儿往上涨,对船只的
需求也忽然紧张起来。
也含该包玉刚发达,适逢此时,他租予日本山下汽轮公司的“金安号”
刚好合同期满,山下公司付出了比原来高几倍的袒金,才为“金安号”续了
约。包玉刚就拿这笔钱,继续购买旧船,并以四到五年的长期租约,租给货
运公司。
当时国际上普遍采用短期结算的办法,按照船只行程计算租金,这样船
主会获得较高的租金。苏伊士运河事件发生后,拥有超级油轮的船主更是纷
纷坐地起价,与租户签定短期合约。但包玉刚却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薄利
长租的策略。
放着高价不租,却用几年的租约把自己捆死,这是什么生意手法?——
“行家们”纷纷对这位新扎同行的经营方针嗤之以鼻,有人笑他是“傻瓜”,
有人则批评他不能算是真正的船家,只是一个“专门做船运生意的银行家”。
然而,正是由于银行家出身的包玉刚以其特有的冷静,预见到国际市场
的变化多端而采取了这个利润不高但保险的经营方式,才使他避过了航运史
上的几次大起大落。
包玉刚认为,长期租约至少有两个好处:
其一是收入稳定、降低风险。包玉刚很清楚,象苏伊士运河这类的事件,
不会经常发生,不能抱丝毫的侥幸心理,如果采用散租的方法,遇上好景时,
固然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如果遇上经济衰退或不利因素时,船只只好停旋荒
弃一旁,连维修保养费也亏蚀掉。
其二是可以取得银行的信用保证,出售船只的所在国银行,愿意以分期
付款的方式,供包玉刚缴付购买船只现金不足所致的余额。
事实证明,包玉刚的看法是正确的,在短短的一年多里,他已拥有7 条
货船,并把公司改名为:“环球航运公司”。这期间,包玉刚的主要经营伙
伴是日本的货运公司和造船公司。
与日本结下不解之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为了尽快恢复国力,遂从工商业入手,向世
界各地的企业家大开方便之门。为了鼓励外商在日本做生意,日本银行提供
给外商的贷款利息要比提供给本国人的低得多,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但能
抓住它的人不多。包玉刚抓住了这个机会。
自包玉刚把他的第一艘船租给了日本的山下汽轮公司起,他便和日本人
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于后来他的事业有三分之一在日本,甚至添了一个日
本女婿。
对于包玉刚与日本人的合作关系,香港一本著名的杂志曾作过这样的描
述——
日本人看中包氏,基于三个原因:
一、包氏经商作风,稳健、信实、保守,值得信赖。
二、日本的货运公司,鉴于政府外汇管制条件严格,不愿意自筹资金购
买旧船或建造新船,反而喜欢租船来用,于手净脚。
三、倘若是悬挂日本国旗的船只,日本海员公会规定,必须雇用日本船
员。当时日本船员的薪金是香港船员的三倍,经营成本太高,不划算。
包氏看中日本人,也基于三个原因:
一、日本是个岛国,经济建设如火如茶,而本身资源并不丰富,要大量
依赖外国原料,所以,租船合约不易背信。
二、日元币值坚挺,租约用日元结算,相对于用美元结算的购船和分期
付款费用,有利可图。
三、日本造船业正在起飞,他们为了与英国、欧洲的轮船公司竞争,船
只售价较廉,而品质己臻世界一流,欧洲船厂旧派作风已无法望其项背。
正是基于这种互惠互利的原因,包玉刚与日本人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
关系。
包玉刚的第一艘船是租给日本人的,而他的第一艘新船是向日本人订造
的。人们发现,日本人与包玉刚似乎不管航运市场情况怎样,总是在做生意。
令人费解的是,70 年代,航运市场一片兴旺,船东们纷纷争取在日本造船,
致使日本的船厂几乎不肯接受订单,包玉刚却每每能在日本订造到新船,当
经济不景气,航运不景气、许多船东因找不到租户而停止订造新船的时候,
包玉刚仍向日本船厂下订单。
有人因此推测:包玉刚很可能与日本政府达成了某种默契。
但无论怎样,包玉刚把他旗下85%的船以最低价格租给了日本人,而
日本人则竭力给予包玉刚方便。这是有目共睹的。
包玉刚的第一条新船是1961 年向日本轮船公司订造的,排水量为7200
万吨,船价100 万美元。
以包玉刚当时的财产,当然远不只100 万美元,但是,他的财产大部分
是属于固定资产。而且以低廉租金租了出去,赚头不大。如果拿100 万美元
流动资金买一条船,一是较困难,二是划不来。
包玉刚不愧是银行家出身,关键时刻,他想到了银行的作用。
第十四章借鸡生蛋巧向银行贷巨款
当时,香港的银行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行中人士称之为“黑书”:
请不要投资于船运业、航空业和电影业。究其原因,就在于这几种行业风
险太大。那么,包玉刚是怎么向银行借得巨款的呢?
“借鸡生蛋”
在资本主义社会,银行的其中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放贷,人人都可以向银
行借钱做生意,借银行的钱发财,不少公司就是靠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相
当数量的大公司都与银行有额度不小的债务关系。但是,向银行借钱必须有
担保人——此人须是信誉好的有钱人。
包玉刚想到的正是“借鸡生蛋”这一招,但是,向银行借钱,找谁当担
保人呢?包玉刚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个财雄势大且能为自己出面担保的
人。忽然,他灵机一动:找担保人的目的,无非就是银行怕你借了钱却没能
力偿还,到时要担保人填这笔数;这里面,银行更多的是看重“钱”,而不
是“人”,如果我能够找到一样东西证明能偿还这笔债务,那么,这样东西
同样可以作为我的担保。
对!找日本银行给我开一张信用状作担保!
主意一定,包玉刚不由得轻轻舒了一口气。但是,问题又来了,找哪家
银行借钱?
当时香港有三家大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有利银行,这三家银行
在香港都实力雄厚,不分上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包玉刚权衡了一下这三家银行,决定找汇丰银行。
为什么包玉刚单单选中汇丰银行呢?原因有两个,一是他的船队7 艘船
中有1 艘是抵押给了汇丰银行的,可算是有业务上的往来;二是他与汇丰信
贷部主管桑达士打过交道,平时在高尔夫球场经常见面,也算得上是有些交
情,找他总比找那些完全陌生的人有把握一些。
1961 年,包玉刚约晤桑达士,两人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晤,这次会
晤中桑达士一句“君无戏言”,竟把两人的事业送上顶峰。
桑达士让包玉刚开信用状
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