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微笑,遇见幸福:给简单女人的美力能量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妻子知道他很爱她,怕打电话会打搅妻子上班,所以就用短信的形式联络。手机的按键特别小,为了能够学会发短信,他的残臂磨烂了,流脓,上药,结痂,脱落,长出新的皮肤,再继续锻炼,然后,又磨烂了,流脓,结痂……到最后,残臂的末端结出厚厚的一层茧。

【《微笑,遇见幸福》第二部分】    那些温暖我心的“好人故事”(6)

    当妻子照顾王俊景的残臂时,眼中满满的都是疼惜和爱恋,她每天都会帮丈夫按摩手臂,帮他放松。王俊景的一条腿是无法弯曲的,于是妻子每天也会细心地帮他按摩。在吴新芬的心中,虽然丈夫的胳膊并不健全,但依旧充满男性的力量,仍然能向她传达满满的爱,能为她撑起一片幸福的天地。王俊景时常也会用自己的残肢逗妻子开心,为妻子按摩头部。这些生活中的小情趣,使得这对看似不幸的夫妻享受着最真实的幸福。

    这就是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爱情,也是一种坚定不移的爱情。没有手臂,就用嘴去写情书,只为将这份情留下来,永远留在记忆里;无法拥抱,可彼此的眼神中从不缺少温存和爱恋。

    经历了波折之后,人会对幸福有不一样的理解,当我问他们什么是幸福的时候,吴新芬说:“我想要多幸福就有多幸福,幸福对于我来说很简单,就是我为了他做了许多事情,他愿意接受,他为我也做了许多事情,我也愿意接受,我们很享受为彼此付出的过程。”

    节目录到最后,我看到了人生中最美的一个画面:他们一家三口往前走,丈夫穿着军大衣,妻子用手挽着丈夫的一只残臂,女儿的个子小,就用手抓着爸爸的空衣袖,一家三口走到幸福之处,还有一种互相配合的跳跃,那是一种幸福的节奏!

    拥有美好的爱情,是每个女人的梦想,也是每个女人都应该收获的幸福。但是在寻找真爱的旅途中,有一些女孩子迷失了方向,或许忘记了最初的梦,或许多了一些不必要的牵绊,虽然外表光鲜了,朋友更多了,见识也广了,爱情却成奢侈品。在拼命追赶时代潮流担心OUT的时候,却把爱情甩下了,这是为什么呢?当真是我们的脚步太快,爱情追不上我们吗?还是你踏上这辆车的时候,就与和爱情不同路了呢?

    我们真的应该慢下来,简单一些。有句话说得好,爱情是个数学白痴,只懂得一加一等于二。是的,想吸引爱情,做到“一”就好。这个“一”既是指非常简单,做个简单女人,也是指专一,一心一意,一门心思。

    就像吴新芬说的那样,幸福本就是一个过程,心平气和,甘心付出,这就足以使我们获得一个丰满充实的灵魂。笑对生活,你会发现,阳光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其实,幸福就在我们心里。

【《微笑,遇见幸福》第二部分】    那些温暖我心的“好人故事”(7)

    有一种信念叫坚守,有一种承担叫责任

    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繁华都市中,看着身边的孩子们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和教育,是否会想过,在交通闭塞的大山中,还有一些孩子,他们虽然生活清贫,但是渴望知识,一旦得到好的教育,就相当于为他们插上一对飞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翅膀。而有些人,做的正是这种平凡又伟大的事。

    谭定才就是其中感动了全中国的一位,他是一位拄着双拐,坚守在湖北一个小山村任教30年的老师,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拐杖教师”。他的普通话说得不是很标准,他的身躯也没那么高大,但他把知识传递给山村中的每一个孩子,简陋的双拐不但支撑着他身体的重量,还撑起了山里孩子的未来和希望。

    每个清晨,莽莽武陵山脉从沉睡中醒来。大山深处的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准时响起上课的钟声。50岁的代课老师谭定才拄着双拐,沿着窄窄的石板长廊,走上三尺讲台。一块旧黑板,几张破课桌,18个山里的孩子,就是他全部的人生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掌声、鲜花和簇拥,只有清贫、单调与孤寂。

    清脆的铃声在山间回荡,穿越30年的沧桑岁月,伴随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放飞希望和梦想。

    从20岁到现在,谭定才一直当着代课教师,一过就是30年。现在,谭定才独自坚守在这个教学点,照顾着18个孩子,负责他们的所有课程,包括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和音乐。行动不便的他,还要看护几个学前班的孩子。教学楼的2楼,第一间房子的墙上有一个张贴栏,上面有24名老师的名字。他们都曾在这里工作过。现在,24个名字却只剩下一张照片,就是谭定才。

    2005年,谭定才意外摔伤双腿瘫痪的他暂时告别讲台,但是在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谭定才又四度回到姜家湾,继续当一名“编外老师”。

    每天早上8点整,他拄着拐杖,捡起一个扳手,敲响办公室的钟。孩子们奔入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教学楼很破旧,室内昏暗,没有电灯,教室窗户上糊着的报纸都烂掉了,屋外的天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孩子们书本上的字就清晰了。

【《微笑,遇见幸福》第二部分】    那些温暖我心的“好人故事”(8)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谭定才就是那个鄂西大山深处坚守巢的人。30年来,他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支撑一家的开销。目前,他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一年需要费用万余元,上高中的儿子只能由亲戚供养。谭定才反复说,他真的很愧疚,对家人特别抱歉。又因这份特殊的职业,他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家人的理解。

    有一种信念叫坚守,有一种承担叫责任。姜家湾山高坡陡,如果到山下的白沙小学和附近野三关镇的小学读书,几岁大的孩子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家长陪读无形中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一般的家庭也无法承担。正因为有了谭定才的坚守,这个教学点才得以保留。

    山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是谭定才永远的牵挂,不管是在病床上还是在家里。

    一副拐杖,,残疾身躯,破旧的教学点,撑起了谭定才的无悔人生。

    除了生活不便、失去劳动能力外,拄着拐杖的他,给孩子们上课也要克服难以忍受的剧痛。每到上课,谭定才总是拄着双拐,一只顶在胳膊下支撑身体,另一只手握着拐杖,手里还要拿一本书,身体在黑板与讲台跟前来回移动。因为腿部和臀部伤口发炎,一不小心就有血水顺着腿流下来,甚至滴到地上。

    谭老师的付出,让孩子们更有机会走出山沟沟,到外面开拓更美好的人生。从教以来,他带的学生中很多考上了大学,还出了好几个硕士和博士。说这话时,谭定才的语气中掩饰不住自豪。

    我经常会想,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持着一个半身不遂的人坚守在三尺讲台上,风雨无阻地讲课,带着学生们升国旗、玩游戏、歌唱。支持谭定才的不只有那副拐,更有力的是那些孩子们,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是孩子们对他的需要。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孩子们多认得一个字,走出大山,他都觉得欣慰。”我们很难判断,他究竟是在奉献人生,还是在收获人生,我想在他奉献的那一刻,也收获了更多内心的富足吧。

    尊重生命,不留遗憾

    我有一个很温暖的大家庭,每当疲惫或失意的时候,总有家人守在我身边,给我温暖和力量,我特别贪恋这种温暖,也正是因此,我的性格比较感性,会因电视剧的跌宕情节而落泪,会因小说的悲剧结局而伤感,在录《好人故事》的节目时我也多次热泪盈眶,其中有一次是因为这样一位坚强的女人。她有着世界上最柔软的心,却也有着最坚强的肩膀。她每天和死亡打交道,呵护最脆弱的生命,平均每天就要陪伴一个生命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给予他们生命最后一刻的温暖,她就是北京松仁关怀医院的袁捷护士长。

【《微笑,遇见幸福》第二部分】    那些温暖我心的“好人故事”(9)

    生死离别,对于护士来说并不特殊,但是在这所特殊的医院里,生命显得特别脆弱,几乎可以用分秒来计算。来到这里的,除了一些孤寡老人,大部分是被各大医院宣告死刑或濒临死亡的人,他们中有暮年的老人,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

    在这里,治疗已不是首要任务,身心的呵护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些身患绝症的患者来说,足可怕的不是病情,而是心理上接受不了现实的状况,甚至丧失了生存的勇气。如何唤起这些患者生存的希望,是作为护士长的她首要的任务。一些患者住进关怀医院后,会拒绝治疗,甚至想尽一切办法结束生命。曾有一位校长,在被大医院宣布无法医治后,送到了袁护士长那里,他的心情特别激动和烦躁,他对袁护士长说:“我今天要去了,我预感到了。”袁护士长却非常肯定地说:“不会的,我相信您,您明天一定能按时吃早餐。您现在什么也别想,就想想明天早上想吃点什么,豆汁、油饼、豆腐脑等等,您好好想想。”老人想了一会儿,说:“那来碗豆腐脑吧。”袁护士长接着说:“老爷子,如果您明天早上吃到了豆腐脑,那就是我赢了,您就别瞎想了,好好养病吧。”就这样,她给了老人一个希望。老人真的坚持到第二天,喝上了豆腐脑,等到家人的到来,交代了他没有交代完的事,并向各位亲人一一叮嘱。到老人最终离开时,比他被宣布不治的时间整整延长了6天。就这样,袁护士长给予的浓浓的爱,让很多患者的生命一再延长,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的她,见证了太多生离死别,开始的时候,每送走一个患者,她就哭得不成样子,妈妈甚至为此不让她继续去医院上班。她后来劝慰自己:患者活着时我给他们最大的关爱,让他们体体面面地走完最后的岁月,这样等他们真的走了,我也就不会惋惜流泪了。

    袁护士长有很多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患者各种各样的要求,并第一时间满足他们。曾经有一位老奶奶想吃六必居的咸菜,袁护士长答应之后,因为太过忙碌忘记了,晚上九点多想起来后立即出门去买,第二天一大早就给这位患者送去,第三天晚上,患者就走了。当时袁护士长特别受触动,万一自己忘记了而没有及时给这位老奶奶买去咸菜,岂不是让她带着这么小又是这么大的一个遗憾离开了吗?生命真的太宝贵了。我们都要珍惜现在每一天,生命只有一次,一旦结束,就再也没有了。

【《微笑,遇见幸福》第二部分】    那些温暖我心的“好人故事”(10)
    所以,袁护士长现在每天都带着一个小本,及时记录每一个患者提出的要求,而且要在第一时间想办法尽快完成。因为在她看来,有很多事情是等不了的。她不愿看到这些脆弱的生命留下遗憾,也不愿让自己留下遗憾。她说:“我既然办,就要让他们满意。”

    袁护士长真的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一位患者最后的生命感受更多的美好和温暖,你能想象52岁的她将手指甲染上鲜艳漂亮的颜色,而且每三天就换一种颜色吗?她的答案很简答,“我不接触治疗,我只是想给患者们带去更多的颜色。”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女性,她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的震撼。她不仅自己将医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给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一些温暖,还劝一些不懂事的年轻人多尽一点孝。其实老人们要的很少,拉一下他们的手,坐在床边陪陪他们,就能让他们露出最满足的微笑。

    有一次,一个小伙子买了最便宜的蛋糕来看他的父亲,把蛋糕递到看护手上后转身就走。袁捷护士长快步追出病房,喊住小伙子,她说:“对不起,请留步,请回头看看您的父亲,他是那么无助和绝望,他不需要您给他多么昂贵的东西,只要您陪陪他,喊他几声爸,他就心满意足了。”小伙子明显一震,然后脸红了,于是自己拿着蛋糕喂给父亲吃,还在老人床前陪了半天。老人已经做不出太多的表情,但眼角明显湿润了。

    听到这里,我的心也猛地震了一下,是啊,袁护士长的话也是给我们很多做儿女的提了个醒,我们经常说自己工作太忙了,没时间陪在父母身边,但是如果有一天,那生我们养我们给了我们生命的父母真的离去了,当我们痛哭流涕时,当我们感慨没有好好孝顺父母时,我们该有多后悔,我们该有多遗憾啊。所以,不要给生命留下遗憾,也不要给我们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珍贵的诚信,可贵的靠谱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话。记得仿佛是从某一年的高考以“诚信”二字开始,一夜之间,举国上下都进入了“诚信时代”,干什么都要讲诚信,信贷诚信,考试诚信,服务诚信,商品诚信,一瞬间,诚信变成了一张品质优秀的标签。这么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呢?

【《微笑,遇见幸福》第二部分】    那些温暖我心的“好人故事”(11)
    我想先说一下2010年3月2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那场特殊的葬礼,几千人从全国各地自发赶来,悲痛欲绝地给一个叫孙水林的人送行。孙水林,生前是一个建筑工程队的老板,为什么他的离去会让这么多人如此哀痛呢?前来送行的人,有的是和他一起干活的好兄弟,还有很多根本就是素不相识的人。在他们眼里,孙水林就是“诚信”二字的化身。他的弟弟孙东林,用一场生死接力,诠释了“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人生准则。孙水林和孙东林兄弟俩是湖北人,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行业。从最初在北京创业,到如今,已有二十多年了。按照他们一直的习惯,每年春节前,一定会把所有工人的工资结清。然而,2010年的年关非常难过,当时天降大雪,为了赶在腊月二十九之前给工人结工资,孙水林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从天津开车返回湖北老家。没想到,这一去竟成了永别。途中孙水林的车遭遇了重大车祸,除了当时在上大学的二女儿,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接到噩耗后,弟弟孙东林一下子倒在雪地里,半天爬不起来。但是,来不及处理哥哥的后事,孙东林忍着巨大的悲痛,与哥哥进行了生死接力,立即赶回老家,把工资如数发到工人们手上,完成了哥哥的遗愿。接受采访时,孙东林泪流满面,“不能让人家工人骂咱们哥们儿不地道,人家辛辛苦苦一年,不能让人家过不好年。再说不能让我哥哥还来生债,我哥哥冒雪赶回来就是为了给工人发工资,我必须替他完成这个心愿。”

    在这个呼唤诚信的年代,孙水林孙东林这对兄弟的生死接力,感动了无数人。在2011年2月,孙东林与他已故的哥哥孙水林,被评为“2010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我们听过太多农民工拿不到工资的事,孙水林孙东林在打工的时候,也没少品尝讨薪的艰辛。当时他们搞不懂,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流下那么多汗水,该得到的还是得不到。从小妈妈就教育这兄弟俩,做人要讲道义,要做好人,走在路上腰直,晚上睡觉踏实。在兄弟俩看来,诚信不是人最基本的德行吗?做到它怎么就这么难呢?

【《微笑,遇见幸福》第二部分】    那些温暖我心的“好人故事”(12)
    拿不到工资的经历,时刻提醒着兄弟俩,如果有一天,自己当上了老板,绝不能昧着良心拖欠工人的工资,哪怕是一分一角,那都是工人们凭自己的劳力和本事换来的血汗钱。1989年,兄弟俩终于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善良,如愿以偿承包了一个建筑工程,自己当上了老板,带着几个工人开始了创业。“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二十多年来,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就算甲方无限期拖欠工程款,兄弟俩贷款也要履行这份承诺,从未失信于工人们。

    采访弟弟孙东林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他提起哥哥时内心的悲伤和惋惜,但当他向我们诉说兄弟俩创业的艰难时,眼中分明绽放出坚定不移的骄傲光芒。他重复着哥哥的每一句话,我能体会到东林对哥哥的那份敬仰和崇拜,因为他们兄弟俩的存在,很多农民工都愿意相信,干了活就会有钱拿,每个人都能带着血汗钱回家过年。真的,也许我并没有资格,但我还是想代表那些孙水林兄弟帮助过的人们,对孙水林真诚地的说一声:谢谢你,水林,一路走好。

    诚信做人,是我们这个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诚信未必体现在很大的事情上,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需要它,比如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约定的时间不要拖,能做几分就说几分,不忽悠,不夸张,诚恳踏实。

    其实诚信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靠谱,相信每一个人都喜欢跟靠谱的人打交道,这种人答应你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肯定会如期完成。我也一直要求自己做个靠谱的人,许下的承诺一定兑现,把守时当成习惯,做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靠谱青年,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有爱就有家,格桑花不哭

    格桑花,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当看到来自玉树的孩子们在台上欢快地歌唱,我脑海中就浮现出这个词语。一个个面带笑容的孩子们,如同一朵朵绽放的格桑花,幸福快乐的情绪一下子感染了我。当孩子们结束最后一个音符,全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看得出来,有些孩子特别紧张,小脸儿绷得紧紧的。

    青海玉树的地震,多少孩子成了孤儿,多少家庭遭受灭顶之灾。在这群遭遇巨大变故的孩子眼里,有一位崇高的母亲,一位102个玉树孤儿的妈妈——何江萍。何老师的默默付出换来了102名孤儿的爱,孩子们都称这个与自己生死相依的人为“何老妈”。

【《微笑,遇见幸福》第二部分】    那些温暖我心的“好人故事”(13)

    2006年,何江萍患上了乳腺癌,战胜病魔之后,本就是教师的何江萍决定投入到帮助玉树孤儿的义举之中。其实早在2008年,何老师就有意领养一名玉树孤儿,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