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惜牲畜玉帛,郑国有了火灾,是寡君的忧虑。可是,执事您却大发武器登
上城楼,究竟打算拿谁治罪?边境上的人都为此害怕,不敢不向您报告。”

子产听后回答说:“正像您说的那样,敝邑的火灾是君王的忧虑。敝邑
的政事不正常,上天已降下火灾。我们更害怕邪恶的人乘机打敝邑的主意,
再次对敝邑不利,更加重君王的忧虑。如果将来有幸不被灭掉,那还可以解
释;如果将来不幸被灭亡了,那么,君王即使为敝邑忧虑也来不及了。郑国
如果遭到别国的攻击,只有希望取胜或投奔晋国。现在我们已经臣服了晋国,
岂敢有三心二意?”

郑国的举措,纯属内政,别国原本无可非议。可是当时晋强郑弱,得罪
不起。所以,子产在回答时充分注意避免激化矛盾;而且,为了巩固双方的
“和平共处”,他巧妙地把颁发武器以防备“乘机打敝邑主意之人”的正当
理由与对方的话挂上了钩。

经过解释,不但字字在理,而且处处为对方所言的君王忧虑着想,实属
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再在结语进一步说明郑国对晋国的依赖关系和忠心不
二,从而有效地打消了对方的疑虑。


5。假戏真做借醉吐言
——醉言诡辩术

醉言诡辩术,是指诡辩者在特定的场合中,“借醉”而言,达到传递信
息,抒发胸臆的目的。

醉言诡辩术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有三个特点。

·它是人际关系处于复杂尖锐状态时的产物。
迫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或客观环境不允许直言时,要达到既把心里话吐
出来,又不至把关系搞僵而使自己受到危害的目的,“醉说”正是在这种情
况下才出现的。

·它是“假戏真做”,曲折迂回的表达方式。
也就是说,它逢场作戏,意在以醉态作掩护,“吐真言”是目的。
·“醉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相当的刺激性。
因醉言是受压抑心情在醉态时的渲泄,所以感情浓烈,无所顾及。
正因为醉言诡辩术有以上特点,所以它在交际过程中,能起到正常表达
方式所难以起到的作用。

1936 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蒋介石派他的侍从晏道纲到驻扎在陕西
的东北军任参谋长,实际上是去西北当监军,督促“剿共”的。

晏道纲俨然以蒋的化身自居,趾高气杨。对此,东北军将领深为不满,
但又敢怒而不敢言。

在一次晏出席的宴会上,正当大家尽情酬酢,举杯畅饮之际,忽见东北
军的一位军长王以哲,连吐两口酒,把酒杯往身后一掷,前仰后合,一副醉
态。

他推开搀他的人,醉醺醺地说:“不要拉我,让我讲几句话。。我们的
老家在东北,被日本鬼子占了!我们以为委员长能领导我们打回老家去。我
们从东北到华北、华中,这次又到了西北,辗转数千里,无非是想实现打回
老家去的愿望!谁想,到陕西打仗,损失得不到补充,牺牲的官兵和家属得
不到抚恤,阵亡的遗族,流落西安,一点救济都没有。张副总司令(张学良)
的处境更让人伤心,他每月的特支费才10 万元,还赶不上胡宗南一个师长,
真令人悲伤啊!”

王以哲说着嚎啕大哭,满面泪流。在座的东北军将领无不感到悲痛和义
愤,而晏道纲坐在席位上十分尴尬,不知所措。

在回家的路上,王以哲突然问随从:“你看我这出戏,做得怎样?”

随从始而吃惊,继而恍然大悟,说:“好,好得很,不但代表我们东北

军慷慨陈词,也代表张副总司令倾吐出无法说出的话,好!”
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王以哲并没喝醉,只是借酒撒疯,说话给晏
道纲听的。
他把长期积在东北军宫兵心中的郁闷,对蒋不抗日反而借“剿共”消灭
异己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前途的担忧,一古脑儿地发泄了出来。
这些话,在国民党法西斯统治下,是“犯禁”的,在其他公开场合绝对
不敢说。
然而,王以哲利用酒席这个特殊的场合,不但说了,而且把对手置于有
口难辩的境地。
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在那些人际关系不够正常,或民主生活不能正常


开展的地方,这种醉言诡辩术仍能派上用场,如果运用得当,定会收到一定
的效果。


6。直言相激激中有导
——激言诡辩术

激言诡辩术,就是一种有意识运用刺激性语言,激发对方自尊以使之振
奋的诡辩技巧。

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激言诡辩术用得适当,能激起对方同情、
反感、尊敬、蔑视、悲愤、欢乐等肯定或否定的感情,从而使对方形成与自
己相同的观点,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激言诡辩术的用法很多,下面略举几种。

·直激法。
就是面对面直出直入地贬低对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达到使
他“跳起来”的目的。
某造纸厂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在厂内张榜招贤。
榜贴出后,大家都看着有能力、有技术的技术员小黄。然而由于某种原

因,他正在犹豫不决。

一位老工人走了过去,直言相激:“小黄啊,厂里花那么多钱送你去上
大学,你不是个优等生吗?大家巴望着你出息呢,没想到,你连个车间主任
的位子都不敢接,你真是个窝囊废!”

“我是窝囊废!”话音未落小黄就跳了起来,说:“我非干出个样儿来
不可!”他当场揭榜出任了车间主任。

·偏激法。
就是有意识地褒扬第三者,以暗示的方式贬低对方,从而激发对方奋起
向上,超越第三者的决心。三国时,诸葛亮说服孙权共同抗曹,就运用了这
种方法。

实际上,夸耀旁人,在客观上就等于贬低了对方,使其自尊心受到刺激。
为恢复失去的心理平衡,被刺激者必然奋起直上,压倒自己的对立面,这样
就使说者的目的得以圆满实现。

·暗激法。
就是有意识地褒扬对方光荣的过去,从而激起他改变现状的决心。
某化工厂食堂办得不好,工人有意见。
一天,刘书记叫来转业干部、行政科高科长到食堂来,见工人们又敲筷
子又敲碗,骂骂咧咧的情景,然后说:“老高,你的老部队在新疆吧?”
“是的。”
“你在部队是优秀炊事员、优秀司务长?”
“是的。”
“你当军需股长时立过二等功?”
“是的。”
“那,现在呢?”
老高低下了头。
刘书记说:“咱不说别的,就说为转业干部的声誉,你也不能把工作放

松到这一步啊!难道你连个伙房都搞不好?!”
第二天,老高就像变了个人,下伙房亲自抓。半个月后,食堂大变样。
由此可见,这种暗激式的激言,对那些在思想上、工作上曾经有过光辉

一页的人是十分有效的。


·导激法。
激言有时不是简单的否定、贬低,而是“激中有导”,用明确或诱导性
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起来,引到你希望的方面上来。
总之,激言诡辩术就是这样一种利用人的自尊心强的特点,用明的或暗
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语言刺激,诱导对方努力维护自己尊严,奋发向上的方
法。当然,激言诡辩术的成功也是有条件的。

·要看对象。
运用激言诡辩术时,必须首先对对方的思想和性格有大致的了解。“激
将,激将”,对方必须是一员“将”。换言之,对方必须是那种自尊心、荣
誉心极强的人。

应看时机,要恰到其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注意分寸。
激励之言在用词上要讲究,既不能没有锋芒,不疼不痒;又不能太刻薄,
使对方反感,产生对抗心理。
总之,激将之言要辩证地把褒与贬、抑与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
诡辩者的预期目的。


7。谐音双关妙趣横生
——谐音诡辩术

谐音诡辩术是把这些在意义上毫不相干的词语捏合在一起,造成同一语

音形式的词相互干涉、相互抵触,达到论辩的致胜。
有个人十分贪杯,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朋友都很痛心,一再劝他不要滥饮,无奈他就是听不进去。大家商量来

商量去,决定设一条妙计,吓唬他一下,也许能吓住他。

一天,当他大醉大吐之后,朋友们弄来一块猪肝,沾些污物,给他看过,
说:“人有五脏才能活命,现在你喝酒无度,吐出一脏,只有四脏了,生命
已经十分危险,今后不要再喝了。”

哪知这人人醉心不糊涂,他故意撒酒疯:“唐三奘都能上西天取经,何
况我还有四脏呢?”
酒鬼运用谐言,把“奘”与“脏”牵扯到一起,令朋友们无可奈何,充
分显示了这酒鬼机智的辩才。
三个朋友到一家小酒店喝酒,店里只剩下一个空位子,三个人各不相让,

争吵不休,最后商定:谁吹的牛大,谁就坐这个位子。
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瞎子。他抢先说:“我目中无人,该我坐第一位。”
另一个是矮子。他说:“且慢,我不比常(长)人,应该由我坐。”
第三个人是驼背。他不慌不忙地说:“你们都别争,其实,你们都是(直)

侄辈的,这个位子,理所当然让我来坐。”
三个人,皆用谐音诡辩术,真是各有千秋,难分上下。
运用谐音诡辩术,还可以起到讽喻的作用。
有个女婿,善辩,一次同媳妇一块儿到老丈人家去串门。
丈人是个吝啬鬼,在午餐席上只摆盘生柿子和几样素菜。
女婿伸手拿过生柿子连皮一块儿吃,媳妇在屋里看见了,连连叫苦。女

婿一边吃,一边回答说:“苦倒不苦,只有些儿涩(啬)。”
苦涩的“涩”与吝啬的“啬”同音,女婿借此讥讽老丈人的吝啬。他吃
柿子连皮一起吞,逗引她媳妇发问,以讥讽他的丈人。

在词语的选择上,女婿也挺会斟酌的,不说柿子苦,而说涩,旨在运用
谐音双关。虽然嘴受了点罪,却达到了讥讽别人的目的,还不显得鲁莽无礼,
足显其机智了。

纪晓岚与和伲拖叭问汤桑瞳|任尚书。
有一次,两人同饮,和缸乓恢还肺剩骸笆抢鞘枪罚俊�
纪晓岚非常机敏,意识到和窃谌杪钭约海透杌够鳌K┤蛔匀�

地回答道:
“垂尾是狼,上竖是狗。”
这里“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和眯骋�

攻击纪晓岚,自以为聪明卓绝,没想到纪晓岚用同样的诡辩术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狡猾的和疾坏桨氲惚阋恕�
运用谐音诡辩术,还可以使你在诡辩中灵活地驾驭语言,显出智慧。
一个富人,有几亩闲田,租给张三耕种,每亩要鸡一只。
张三将鸡藏在身后,地主就作吟哦之声道:
“此田不给张三种。”


张三忙将鸡献出来。地主又吟哦道:
“不给张三却给谁?”
张三问其故,田主道:
“开头是无稽(鸡)之谈,后来是见机(鸡)行事啊!”
地主巧用谐音,使他在事情发生突然变化——张三献出鸡后,能够迅速


应变,圆满解决了双方关系的短暂失衡,又挽回了自己的面子。


8。正话反说寓意深刻
——反语诡辩术

反语诡辩术,指诡辩者故意正话反说,违反逻辑规律或规则,以达到自
己诡辩目的的诡辩技巧。

反语诡辩术是用反话来揭示其正言的似反己,实反他人的内涵,其实,
反语是反自反性的偷换概念(即反语就是偷换概念的过渡或是铺垫)。其合
理性就是利用自然语言中自身包含的歧义,使其过渡成为合理化而达到其目
的。

这种反语诡辩技巧,常使一些不明确的性质随主观的意思而改变。
《晏子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景公喜欢打猎,王宫的后花园里养着很多鸟。
有一天,齐景公走进后花园,发现几只珍贵的鸟不见了。便赶忙去问管

鸟人烛邹。
烛邹不知道鸟飞走的原因,显得非常惶恐。
齐景公很恼火,便令官吏斩烛邹。被抓走时,烛邹苦苦哀求免死。
站在一旁的国相晏子于心不忍,说:
“且慢!烛邹有三大罪状,请允许我当面逐条斥责他,然后再处死。否

则太便宜他了。”

征得景公同意后,晏子指着跪在地上的烛邹说:“你为国君管鸟,却让
鸟飞走了,这是第一条罪状。我们的国君是个仁慈的人,现在被迫叫他杀人,
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这事传出去,给诸侯各国的人听到了,他们一定会批
评我们的国君看重鸟而轻视人,这名声多难听,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斥责完毕,晏子侧过身来对景公和卫士说:“现在可以把他押下去斩了。”
“慢!”齐景公说,“先生的话我领会了,我听你的,放了他吧。”
晏子实际说的是反话,表面上似乎在斥责烛邹的罪状,实际上是在批评

齐景公“重鸟轻人”,毫无仁慈之心。这种反语诡辩术的运用,既照顾了景
公的面子,又把是非说得很清楚,致使景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巧妙地运用反语,不仅可以救人,还可以讽谏,劝导别人,表达自己的
正确主张。
秦朝宫廷里有个乐使名叫优旃,他滑稽多谋,常用幽默讽刺的语言批评
朝政。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他一上台便打算把整个咸阳的城墙油漆一新。

这实在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
有一天,优旃乘机问:“听说皇上准备油漆城墙,有这件事吗?”
“有。”胡亥说。
“好得很!”优旃说,“即使皇上下说,我也要请求这样做了。漆城墙

虽然辛苦了百姓而且要多派税捐,但城墙漆得油光光、滑溜溜的,敌人进攻
时怎么也爬不上来,多好啊!要把城墙漆一下不难,难的是找不到一间大房
子让漆过的城墙阴干。”

优旃的一席反话,使二世打消了漆城墙的念头。
巧为反语,还常常可以起到讥讪和激励的作用。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

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


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镇压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
缕皿痕抹杀了。”
文中巧为反语,正反杂陈,含义明显,“文明人”、“伟大”、“伟绩”、

“武功”均为反语,这种讥讪是富有辣味的。
读过《三国志·诸葛亮传》的人大多不会忘记这样一段文字:
“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

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这段话中,诸葛亮叫孙权投降曹操,当然不是真话。诸葛亮故意用反语
相激,旨在使孙权痛下决断。

说话论辩的艺术值得研究,韩非子《说难》的那个“说”字大有学问。
以韩非子之才智,尚感到要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之难。可是却竟有人,
如本文提到的晏子、优旃、诸葛亮、鲁迅等,偏能举重若轻,易如反掌地达
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表达自己所要表述的愤懑和不平。可见,巧妙地运
用反语颇有几许耐人寻味的道理了。


9。有意曲解巧设圈套
——歧义诡辩术

歧义诡辩术是指论辩中利用自然语言的歧义性,巧妙地构成语言的圈
套,以诱敌入彀、克敌制胜的诡辩技巧。

唐朝有个人名叫汪伦,家住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万村小镇。他十分仰慕
当朝的大诗人李白,又恨无缘相识,一直想寻个机会亲睹一下这个“诗仙”
的不凡风采并交个朋友。

有一次,碰巧李白遨游名山大川到了皖南。汪伦寻思:有什么妙法可以
结识李白呢?
他忽然想起李白一爱桃花,二爱喝酒,便灵机一动,给李白写了封邀请

信。信上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此信,欣然赶往桃花潭来见汪伦。
两人寒暄后,李白说:“我是特地来观十里桃花、尝万家酒店的。”
汪伦这才告诉李白:“十里桃花说的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渡,万家酒店是

指万家潭西一个姓万人家开的酒店。”
李白听罢,才悟自己“上当”,大笑不已。
李白在汪伦家盘桓数日,临别时,李白感激汪伦的一片盛情,特作了《赠

汪伦》绝句一首相赠。

“十里桃花”可以表达出遍地桃花的含义,也可以表示某一潭水的名称;
“万家酒店”可以表示酒店无数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店主人姓的酒店。汪伦
正是利用这种歧义现象达到热情邀请李白的目的。

当威尔逊(美国第二十八届总统)任新泽西州的州长时,接到来自华盛
顿的电话,说新泽西州的一位参议员,即他的一位好朋友刚刚去世了。
威尔孙深为震惊和悲痛,立即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几分钟后,他接
到本州一位政治家打来的电话:
“州长先生”,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能代替那位参议员的
位置。”
“好吧。”威尔逊对那人迫不及待的态度感到恶心,慢吞吞地回答说:
“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威尔逊利用对方活中“参议员的位置”一词的歧义性,有意曲解对方的
意思,把“在参议院里的位置”巧换成“在殡仪馆里的位置。”既使自己摆
脱对方的令人厌恶的要求,又揭露了那个人急不可待的权力欲。

运用歧义诡辩术时。语言的迷惑性及灵活性特别重要。
三伏天气,烈日当空,大树下有个小商贩在高声叫卖:“冰镇汽水儿俩

五毛,喝来吧,您哪!”
有一个外地的过路人听到了叫卖声,来到摊儿前说:“你给我拿俩瓶。”
小商贩立即打开两瓶递了过去。过路人喝完汽水,递给商贩伍角钱就要

走。
小商贩说:“哎!别走,钱不够!”
过路人说:“怎么不够?你刚才不是吆喝‘冰镇汽水儿俩伍毛’吗?”
小商贩说:“对呀!一瓶汽水儿‘俩五毛’,你喝了两瓶,应是四个伍

毛,还差三伍毛哪?”


过路人一听,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又掏出一元伍角,狠狠地甩给小
商贩。
“冰镇汽水儿俩伍毛”可以做出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两瓶汽
水共五毛”,另一种解释是“一瓶汽水两个伍毛”。
这样,小商贩利用前一种解释吸引了顾客,利用后一种解释敲诈了顾客。


10。偷梁换柱别有新意
——巧改词语术

巧改词语诡辩术,即把对方的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