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给你夹了没办法不吃,这还算好的,还有更可恶的,拿自己筷子给你夹,还把筷子处理一下,等于给你派送一口唾沫,你说恶心不恶心。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的讲究的,但是,熟人、自己人就不讲这个,比如我们小青年,两个少男少女,青年男女在谈恋爱呢,人约黄昏后,两人在属于他们的二人世界里跑一块说悄悄话,吃悄悄饭去了,那女孩子夹了一筷子菜,含情脉脉,给男朋友递过来了,那位帅哥什么感觉,恐怕恨不得把筷子都吃了!此刻绝对不会要求对方出示乙肝免疫证书之类的,那是没道理的。所以这里就要加以说明,礼仪它有适用范围、适用对象,你不能弄错了。
究竟什么时候需要我们讲究礼仪?大体上是以下三种情况下要讲礼仪。
第一,初次交往。第一次打交道你要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你初次跟别人打交道,他不知道你姓甚名谁,比如我现在跟各位在一块交往,我们假定要在这儿交往十天八天,您知道我是一位礼仪专家,是一位大学教授,有的时候我随便点,这叫不见外。比如你是我家孩子,或者我晚辈给你夹一筷子菜,说实话我是看得起你,这个你挺高兴的。但是如果是不认识呢,不认识的话,上来给你夹菜,是不是有点不合适,所以初次交往要讲礼仪。
第二,因公交往。两国交兵各为其主,公事公办,有助于拉开距离,所以跟外单位外行业的人打交道,即便是熟人也要讲礼仪,那样做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公务交往。
第三,涉外交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和外国客人打交道,有的时候你要不讲国际礼仪那就麻烦了,比如,北京的市花是月季和菊两种花,逢年过节尤其国庆前后都要用菊花妆点国庆的北京,到处是菊花和摆放菊花,但是有国际交往经验的人都知道,不少外国客人是比较忌讳菊花的,尤其是西方客人。在西方文化中,菊花往往是死人专用的,他们把它叫做妖花,叫葬礼之花。如果来了外国客人,你给他送了一盆菊花,就等于是为他送葬。菊花在墓地摆放,你给他送一盆菊花放他家里去了。所以,在涉外交往一定要讲国际礼仪。国际礼仪,其实就是人们在国际社会中有关交际往来的“交通规则”。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讲礼仪?
学习礼仪,简而言之,通常具有以下三种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内强素质。作为现代人,你要跟别人打交道也好,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言谈话语举止行为,其实是素养问题。荀子曾说:“礼者,养也”,就是此意。比如,有个别些国人,在国际交往中和正式场合有点不修边幅,那么有的时候就影响形象,有的同志在你对面一坐,顺手把裤腿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这个顶多说明你发育正常。还有同志按着鼻孔一下就把鼻涕之类发射出去了。我还见过最高境界,他不发射,自己消化,就咽下去了。这样的人不多,但是说实话,如果你要遇到一位,您说他素质如何?
那么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同志,有时候影响国家形象,影响民族形象,也影响我们地方形象。因为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是某个省、某个市、某个区、某个县、某个单位的,你到外国去了,你在公众场合擤了一下鼻子,别人可能就说你中国人擤鼻涕,说你北京人擤鼻子,甚至说你某单位、某部门的人擤鼻子!所以我们个人形象其实代表组织形象,个人形象代表国家形象,产品形象和服务形象。
第二个作用,就是外塑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个人形象就是代表组织形象,就是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有鉴于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形象。
那天,我说一个男同志:“你也不照照镜子。”
他问:“我照镜子干什么?”
我说:“你照鼻孔,检查一下自己的鼻毛吧。它已超出你的鼻孔之外。走近之后,我们都可发现你的鼻毛正在鼻孔之外随风飘摇。”
这实际上是一个形象问题,在国内交往中,国际交往中,形象是比较重要的。
第三个作用,是增进交往。现代人都有这样的欲望,要多交朋友,广结善缘,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然要跟别人打交道,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不和别人打交道,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做农民也好,做工人也好,做企业家也好,做官员也好,做学者也好,做学生、教师也好,你肯定要和别人交往。既然要跟别人交往,你就要有交往的艺术,所以学习礼仪有助于交往。说话时你得会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
《礼仪金说》 礼仪就在你身边(4)
总而言之,上面提到的学习交际礼仪的三个作用就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交往。我可以把它概括为一句话:问题最小化。实际上就是学习并运用礼仪能使你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说白了就是少丢人,少得罪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问题最小化,实际上就是效益最大化。打个比方,我们搞外事工作,能为国民生产总值直接做个贡献吗?能够多炼钢,多种粮吗?不可能的,但是,外事工作做好了,不出问题,就有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的改善,有助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因此,问题最小化,是学习礼仪的基本作用。
下边我再简单介绍一下,交际礼仪它有哪些基本内容?从总体上讲,其实是两大内容。
内容之一,叫做形象设计。形象设计其实就是一个穿着打扮、言谈话语、举止行为。比如说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你和外人打交道时,你不能够随便去置疑别人、训斥别人、诽谤别人,这就是教养,这是你的形象。另外,你对穿着打扮得具有基本的常识。那天我跟一个女孩子讲,戴首饰一般不能乱戴。戴贵金属首饰,戴珠宝首饰以少为佳,协调为美。你戴八个戒指,你戴三串手镯手链,胳膊一晃,跟呼啦圈似的,好看吗?实际上你有经验的话你会知道协调比较好看,少而精比较好看。比如现在我要戴一个黄金的胸针,我戒指和项链如果戴我就带黄金的,现在流行戴白金戒指,我要戴项链我就戴白金项链,礼仪上游戏规则把它叫做同质同色的规则。其具体含义是:质地色彩要相同。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宴会,对面一个女孩把我看晕了,戴了四枚戒指,一枚是绿色的翡翠的,一枚玳瑁的黑色的,一枚玛瑙的咖啡色的,一枚玫瑰金的彩色的。由于穿着高领衫,项链看不见。耳环则有两组:一紫一蓝。人家很大方地问我:“好看吗?”
我说:“你听真话还是假话?”
她说:“啥意思?”
我说:“那就跟你简单说吧,反正你这东西就是好东西。”
她说:“那什么意思?”
我说:“放一块不好看。”
她说:“为什么呀?”
我说:“远看像棵圣诞树,近看像座杂货铺。你戴得饰物质杂色乱,串了味了。”
这里要说的,其实是形象的问题。
内容之二,叫做沟通技巧。你跟任何人打交道,其实都有个沟通,沟通之事你不注意有时候比较麻烦。比如举个例子,说话,你跟别人说话的话你得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该说的就不能说,该说就要说。国际交往也好,社交场合也好,个人隐私的问题就最好不要说,不问收入、不问年龄是最基本的忌谈问题。遗憾的是,有的人就是不注意此点。
那天,一个同志问我:“金教授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我跟他开玩笑,我说:“挣的跟别的教授差不多。”
所答非所问,就是不想跟你深入探讨。
没想到他很认真地追问:“那别的教授一般挣多少?”
我说:“国家给多少就是多少。”
他又再接再厉:“国家到底给你多少?”
他其实是在有效沟通环节上出了问题。
最后一个点,就是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如何操作。毛主席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礼仪当然也不例外。
礼仪有很多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规范性。它强调标准,不可肆意妄为。
第二个特点是对象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不同对象有不同说法。
第三个特点是技巧性。它告诉我们:礼仪是讲究技巧、重视操作的。在实践中,对此三点均应加以注意。
比如,名人、企业家,到公众场合去穿着打扮有个游戏规则叫“男人看表,女人看包”,当然那是大人物、要人,讲究的男人的表是比较有档次的。当然,有的男人也不讲究,为什么他不戴表,你问他“几点”,不用看表一看手机就知道了,“两点了。”“女人看包”,比较讲究的女性她包里放着什么东西,包是什么色彩的,她都有讲究。当然我也见过不讲究的。
那天我跟一个女同志换名片,我说:“认识你很高兴,我们换一下名片吧?”包拿过来了,挺高档一个包,包一打开首先拿出一包瓜子,我装没看见,其实看见了洽洽的。然后翻出包话梅,接着冒出一只袜子,最后告诉我名片忘带了。该带的没带,不该带的带了。
在公共场合,人们打量一般人时,讲究“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头是看什么?首先看发型,其次看化妆。注重个人形象的女性对发型都比较介意,有社交经验的女人知道,在重要场合是要化妆,这是基本礼貌,化妆是对交往对象和对别人的尊重。男人看什么?男人看腰,我给男同志留一个小问题,请你扪腰自问:“男人看腰是看什么?”
男人看腰其实不是看我们的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带威风不威风。当企业家的人系的高档腰带还说得过去,我一个大学生,我花爹妈钱,我系一个登喜路的腰带,两千多,别人肯定认为是假冒伪劣的,这不合适吧?嚣张了,不合适。不是看你衬衫下摆有没有掖到裤腰里去,也不是看你弯腰时会不会露出一截秋裤!看什么呢,看这样一个细节,重要的场合有地位和有身份的男人比较讲游戏规则的男人,腰带上面挂不挂别的东西?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有老兄往我们对面一站,我们就发现他有点问题,腰上别手机一只,呼机一把,打火机一枚,瑞士军刀一柄,另外还有一把钥匙,说不好听的话,就是像是全副武装的远征军,不正规。
综上而言,礼仪的操作实际上就是七个字:有所不为,有所为。什么叫有所不为?有所不为的意思就是在重要场合在待人接物中,不能出什么洋相,不能犯什么错误。
比如,招待客人喝饮料,你要是训练有素的公关人员、接待人员,你就会知道,绝对不能乱问。我经常遇到有人乱问,好心好意乱问。
那天,我到一个单位去了,负责人没赶回来,女秘书刚赶回来,这女秘书大概是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经验少,气喘吁吁跑来了,说:“金教授我们头还在后面呢,我先回来了,头交代了,让我伺候好你,要什么就给什么。”
我说:“你夸张了,你这不是牺牲吗?你不能这么说。你也别跟我说别的,咱们搞一点喝的吧。”因为当时在一个酒店大堂里呢,两人傻站着,不合适。
她很实在的问我:“金教授喝点什么呀?”
有经验的人是不问这个问题的,喝点什么?吃点什么?你想去什么地方玩?这叫开放式问题,你会给客人无限大的选择空间!
如果你是当爸爸的,你宠你家孩子,你问他:“孩子,今儿礼拜六,到哪儿玩?”美国迪斯尼!你飞得过去吗?当时那女孩那么问我,我就说:“不客气了,来杯路易十三吧。”
她当时眼都直了:“你还真要?”
我说:“为什么?”
她说:“一瓶一万多,没带那么多钱,我口袋里一共三千多。”
我说:“我告诉你吧,有经验的人,此时一定要问封闭式问题。”
什么叫封闭式问题?给出所有选择,让对方从中挑选。比如你招待金教授喝水,你要这么说:“金教授喝茶,还是喝矿泉水?”等于告诉老金,不喝茶就只能喝矿泉水,不要想路易十三了。因此,“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操作性是很强的。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都是有讲究的。
比如穿西装,穿西装最不能出的洋相就是袖子上的商标没有拆了。当然我们现在一般城市里的同志大部分都不至于出这个问题了,刚开始流行西装的时候,有的同志的确不行。西装左边袖子上那个商标按照游戏规则,一交钱一刷卡的话,服务生就该给你拆了,现在有的高档西装干脆就没有它了。一开始有的同志不知道,认为袖子有一个商标是名牌的标志,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曲臂挺进状,要露一手,不太好,有所不为。
当然有时候还有一个有所为,就是怎么把这个事给弄好点,怎么样展示自己的良好教养和训练有素,比如你用手跟别人做指示,手最好不要指着别人身体——你、你、你,此举有教训之嫌,有指责之意。万不得已要指,手指要并着,掌心向上这样翻起来比较好看,掌心向上走,要跟人决斗。因此,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是有讲究的。
如上所言,运用礼仪主要有两个要点:
第一,有所不为。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不能犯的错误别出。
第二,有所为。怎样去把它做好一点,像我刚才说的穿西装三色原则,三一定律,都是有所为。
最后,就是学习礼仪它需要注重以下三个基本的理念。
第一个理念,尊重为本。“礼者,敬人也。”礼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我们强调礼仪、学习礼仪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当然,我们强调的尊重不仅是针对外人的,它同时也包括自尊。
第二个理念,善于表达。你和外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恰到好处地把你的尊重和友善表达出来,你不去表达,像我们刚才讲的打电话你不注意,穿衣服你不注意,和别人说话你不注意,你很可能会自找麻烦,影响有效沟通,你对别人的尊重和自尊会被别人误会,所以要善于表达自己的律己与敬人之意。
第三个理念,则是形式规范。运用礼仪之时,就是你不能乱来,讲不讲规范,是你的个人素质问题;懂不懂得规范,则是你的教养和修养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礼仪所做的一个宏观概述,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观察,通过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在礼仪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品位,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
《礼仪金说》 交往法则(1)(图)
第1篇交往法则(上)
1987年,美国学者亚历山大德拉博士和奥康纳博士发表论文,阐述了白金法则。它主要是这样一句话:“在人际交往中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做到交往对象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在合法的条件下满足对方什么。”
在我眼里,这一条亚历山大德拉博士和奥康纳博士所讲的白金法则其实是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现代交往行为一定要合法。现代意识是什么?最重要的一个现代意识就是法的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法治国家,市场经济要求法治。所以,行为要合法。
第二个要点,交往必须以对方为中心。你如果没有这种意识的话,有的时候是非常麻烦的。
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单位去,朋友是我的中学同学,现在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那中学同学见了我很亲切,都20多年没见了,非要请我吃饭。说实话,我一般不太爱吃别人的请,肠胃不太好,但是那个同学请很高兴,中国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是同学关系嘛。吃吧,不客气。他是董事长,与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三个人陪着我去,进了一家高档渔村,跟我讲:“金教授,跟你不客气,知道你时间比较紧,咱们来了就吃,菜已经点过了。”
说实话,那桌菜很丰盛,上千元。
我这个人还是善于沟通的,我就跟他讲,我说:“董事长,你太客气了,这桌饭得上千,破费了。谢谢。”
他很实在:“金教授,跟你不客气,是自己办公司,也不是别的部门,不存在大吃大喝的问题,这是我自己的钱,我愿意。再跟你说实话吧,这个渔村是我大舅哥的产业。要什么,咱们都可以吃,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不敢吃,咱们都敢吃。”
我说:“董事长,一方面要感谢你,另一方面你是我同学,一块儿长大的,我也不跟你客气了。古人讲,来而不往非礼也,你这么隆重接待我,我吃你上千块钱的东西,不给你点回报对不起你,我跟你老兄提个建议,你其实不太会请客。”
《礼仪金说》 交往法则(2)(图)
我接着问他:“你请谁啊?”
他说:“金教授,我当然请你啊。”
我说:“你既然是请我,你为什么不问我:‘金教授,您不吃什么?您想吃什么?您想吃海鲜还是想吃农家菜?’假定吃海鲜,也需要问我:‘到海边吃,到农家小院吃,到渔村吃,到渔船上吃,还是到五星酒店吃?’你问一下,交往以对方为中心。你问都不问就把我拉这儿来了,说好听点你敷衍了事;说难听点,你打发讨饭的呢。”
我这话一说,他脸上挂不住了,但是他很聪明,他不跟我碰撞,他恶狠狠地瞪着办公室主任,他转嫁矛盾,暗示是那家伙干的。办公室主任当时也委曲求全,没吭气。
过了一会儿,董事长、总经理出去打电话,那位办公室主任就悄悄地跟我说:“金教授,这桌菜都是好吃的。”
我说:“我再说个实话吧,可能都是你爱吃的,你又不是我老婆,你怎么知道我爱不爱吃?”
他们的问题,是没有那个在交往中以对方为中心的意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和别人打交道,观念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际交往中,白金法则是非常重要的。
白金法则涉及的主要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两个问题:有效的沟通和良性的互动。我们上一讲中讲了,礼仪实质上是一种交往的艺术。说实话,我们怎么和别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呢?那么在人际交往中,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恐怕有两个要点是你不可以忘却的。
第一个要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