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曾以“令人目眩”的美丽和钢铁般的意志征服政坛,她美丽背后的艰辛、风光背后的无奈以及变幻莫测的政治前途吸引着人们对她的关注。
《资本女人》 第一部分 尤莉娅·季莫申科:个人档案
个人档案
尤莉娅·季莫申科,1960年11月27日出生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经济学学士。自幼丧父,家境贫苦。
19岁与出身官宦之家的亚历山大·季莫申科偶然结识并结婚。
1989年下海经商,1991年正式掌管家族生意,成立了“乌克兰汽油公司”。
1994年,她的公司扩大为“乌克兰统一能源公司”。
1996年,她开始控制乌克兰20多家大型企业、航空公司和银行,成为乌克兰最炙手可热的女富豪。
同年开始涉足政坛,1996年、1998年两度当选乌克兰议会议员。
1998年,成为国家预算委员会主席。
1999年至2001年,出任乌克兰政府副总理。
2001年,曾被指控伪造海关文件、从俄罗斯走私天然气等罪名,被捕入狱42天。
2004年,与尤先科一起发动“橙色革命”。
2005年2月,被任命为乌克兰总理,9月在政权内部争斗中被解职。
2006年3月26日,乌克兰举行新的议会大选,4月13日,“我们的乌克兰”联盟、季莫申科联盟和乌克兰社会党领导人签署结盟议定书。“橙派”再度联手形成了议会多数派,有权组建联合政府。根据组阁协议,季莫申科将再度出任乌克兰政府总理。
《资本女人》 第一部分 自己的命运要由自己决定
自己的命运要由自己决定
1960年11月27日,尤莉娅·季莫申科出生在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州罗夫斯克市。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所有的家庭重担全都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尤莉娅此后一直由母亲柳德米拉·尼古拉耶芙娜·捷列金娜抚养教育。她们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由于母亲的收入十分微薄,她们长年累月挣扎在贫困线上。长年累月在贫困中挣扎的经历,使季莫申科比同龄孩子要早熟,她很早就明白“自己的命运要由自己决定”的道理。
艰苦的生活将小尤莉娅锤炼得坚硬倔强,简直就像第聂伯河岸边的一块小礁石。她虽然生得瘦小柔弱,但泼辣劲儿完全像个野小子。她十分争强好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比任何人差!”和一般女孩子不同的是,尤莉娅从不喜欢摆弄洋娃娃,也不喜欢和女孩子们玩,她只喜欢和男孩子们玩游戏,尤其喜欢踢足球,而且是打前锋,她还能时不时地来一个漂亮的射门,动作酷极了!更有意思的是尤莉娅是穿着裙子和一帮男孩踢球的。直到现在,她依然非常喜欢足球运动。除了足球以外,小尤莉娅还很喜欢体操,而且几乎已经练到了专业水平。但是,一次意外的事故使她的锁骨严重骨折,从此她只能告别心爱的体操运动了。
由于从小就与一帮小子在一起,尤莉娅的个性里也有点儿男孩的气质。她后来回忆说:“我很小就有一种想当领袖的欲望。虽然我是个典型的女孩,性格中并不具有男性的特点,但我总能与他们和睦相处……事实上,在学校里,我指挥过所有的男孩。”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第75中学的乌克兰语老师塔米拉·谢缅罗芙娜曾用“鲁莽放肆,大胆泼辣”来形容中学时代的尤莉娅。有一件事,可以印证这位老师的话。有一次,她和男同学“叫板”,男同学躲进学校的厕所不出来,尤莉娅就在厕所放起了火;将躲在里边的男生硬生生给逼了出来。不过,这个“假小子”虽然在课外淘气,但在学校里却是个好学生。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还当上了共青团小组的组长。尤莉娅非常聪明能干,经常负责组织晚会,还能自己编写剧本。
尤莉娅的身世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人说她姓捷列金娜,也有人说她姓格里吉扬,但这些都不是典型的乌克兰姓氏。由于乌克兰人偏爱“纯血统”政治家,她一直对自己的出身讳莫如深。不过,对于自己的不幸童年,她从不回避谈论。她曾坦陈自己幼年时家境贫寒,小时候失去父爱,母亲收入微薄,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活得“非常沉重”。她后来对《俄罗斯星火报》的记者说,正是童年的生活经历,使她很早就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她说:“我很早就懂得,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资本女人》 第一部分 乌克兰的“天然气公主”
乌克兰的“天然气公主”
18岁时,尤莉娅考入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大学经济系。在大学里,尤莉娅继续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并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发挥着她的“领袖”才能。尤莉娅对此也很自豪。她后来说:“读书时,我就是个优秀学生,不管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对我而言,当个出类拔萃的人并不很难,也不觉得有压力。”
就在尤莉娅读大学期间,一个陌生的电话闯入了她的生活,从此上演了一幕真实的“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这是尤莉娅人生的转折点,而正是这一阴差阳错的“电话情缘”决定了她一生的成就与坎坷。
一天,尤莉娅正待在家里,突然电话铃声响了。她拿起听筒,听到的是一个陌生青年男子的声音。说了几句后,她发现是对方打错电话了,那男子要找的并不是她。尤莉娅说了声“你打错电话了”,就准备放下听筒,对方却爽朗地说:“没关系,我们就随便聊几句吧。”不知为何,尤莉娅并没有觉得这男子有什么唐突,就这样和他聊上了。原来这个青年男子叫亚历山大·季莫申科,是当地一位富有官员的儿子。他本来是要约一位朋友的,谁知错把电话打到了尤莉娅这里。也许是尤莉娅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悦耳,也许是尤莉娅的语气文雅得体,反正这位小伙子非常愿意将错就错,和尤莉娅攀谈。
也许这是注定了的宿缘,这对素未谋面的花季男女,在电话里交谈得异常投机。接下来,他们通过电话互诉衷肠整整一个月。在电话里,他们不但聊天,还讨论数学题,亚力山大在数学学校学习,帮尤莉娅解答难题是他的优势。最后亚历山大不失时机地提出要和尤莉娅约会,而尤莉娅也没有拒绝。于是,两个人开始频频见面,并很快坠入了爱河。
两人交往后不久,亚历山大把尤莉娅引见给了自己的父母,并且提出要和尤莉娅结婚。亚历山大的父母也很喜欢这个既漂亮、又聪明伶俐的姑娘,于是很痛快地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1979年,在尤莉娅19岁的时候,她和比她小一岁的亚历山大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对“金童玉女”的结合让当时的许多大学生们羡慕不已。尤其是一些尤莉娅的女友们,她们对尤莉娅又帅又富有的“如意郎君”既羡慕又嫉妒。
尤莉娅结婚时,还是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神奇而浪漫的婚礼是尤莉娅大学生涯最鲜明的记忆,也成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婚后,尤莉娅随夫姓,成为尤莉娅·季莫申科。不久,他们生了一个女儿,起名叫叶夫根尼娅。结婚并没有中断尤莉娅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大学经济系的学业,她一边抚养孩子,一边读书,做起了“大学生母亲”。
1984年,尤莉娅大学毕业,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当时乌克兰还属于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她被分配到当地的列宁机械制造厂,担任厂里的经济师。这一干就是5年。即使是这么一个小职位,季莫申科也干得兢兢业业,但她对这段工作经历并没有多少美好的回忆。
尤莉娅对经济学怀有强烈的兴趣,所以,她一边工作一边又考取了经济学副博士,先后发表了50多篇经济方面的论文以及专著,成为有名的经济控制论专家。而她的丈夫亚历山大则晋升为一位中层干部。也许,尤莉娅从此会成为一名经济学学者,并相夫教女,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平静地度过一生,但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动让她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原苏联各共和国相继独立。在加盟苏联近70年后,乌克兰于1991年8月24日宣布独立,将带有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的红旗,恢复为乌克兰原来的蓝、黄两色旗。这是一个大变动的时代,激进的转型带来的是混乱和无序。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一些人开始抓住机会谋求暴富,社会上经商风潮猛起。
身边的局势在激烈变化中,而季莫申科家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影响,且越做越大。季莫申科就是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进入了商界。1989年,乌克兰开始允许办私人企业,她和丈夫双双辞职,并开办了自己的公司——“终端青年中心”。她的公司搞得红红火火,尤莉娅很快显示出她的经商才能,这让公公根纳季对她刮目相看。
公公根纳季一边从事党务工作,一边做生意。他所控制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电影院和录像带租赁店生意相当不错。上世纪90年代初,根纳季升任为基洛夫区区长后,不便再直接出面经商,这时,尤莉娅便正式走上前台,当起家族生意的掌门人。她不满足于原来的经营范围和规模,于是她迅速决断,联合了当地很有背景的合作伙伴,成立了“乌克兰汽油公司”。正所谓“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尤莉娅凭借精明强干的经商手腕,利用广泛的人脉资源,在短时间内赚到了一桶又一桶金。
1992年,“乌克兰石油公司”成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石油产品的特供商。这期间,尤莉娅结识了时任该州州长的帕维尔·拉扎连科。在拉扎连科的帮助下,尤莉娅的生意一帆风顺。4年后,公司改组为“乌克兰统一能源公司”,借助于时任乌克兰总理拉扎连科的密切关系,尤莉娅的“乌克兰统一能源公司”垄断了全国各地的天然气供应。20世纪90年代,乌克兰的大多数工厂主要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并且偿还乏力。拉扎连科在1996年当上乌克兰总理后,提出了一个旨在解决乌克兰能源危机的计划,这就是组建一个由各地区石油大鳄组成的供应网络,专门向各大公司提供石油和天然气,各公司再以现金、货物或股票等各种形式偿付。这个计划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尤莉娅·季莫申科。1996年,统一能源公司的年交易额达到100亿美元,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进口商和乌克兰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由于公司利润丰厚,尤莉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乌克兰乡间的小姑娘终于成了人人尊敬的“天然气公主”。
妻子如此强势,丈夫亚历山大也甘心退居幕后,全力辅佐。妇唱夫随之下,36岁那年,季莫申科的商业帝国迅速扩张,除了天然气公司外,她还控制了乌克兰20多家大型企业、航空公司和银行,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的20%都掌握在她的手中。季莫申科成为乌克兰最炙手可热的家喻户晓的女富豪。
季莫申科在赚钱的同时不忘为自己树立慈善家的形象。她热心公益事业,资助文艺演出,捐款修缮教堂,还很注意利用媒体的力量,频频在电视上曝光。季莫申科成了乌克兰青年男女崇拜的偶像,一些时装、球队以她的名字命名,各种典礼和宗教仪式上也少不了她;她甚至还灌了一张唱片,销量很不错。她还总是不厌其烦地注意自己的头发、握手这些细节。
一时间,乌克兰掀起了“季莫申科”热,尤莉娅·季莫申科成为了一个商界明星。
《资本女人》 第一部分 从商界迈向政坛
从商界迈向政坛
大部分女性,她们整天围着家庭转,相夫教子,过着相对平静安宁的生活。但对于从小就有着强烈的“领袖欲望”的季莫申科来说,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即使她已为人妻为人母。她并不满足于当个腰缠万贯的女大款,她对政治感兴趣,她要走一条“商而优则仕”的道路。于是,季莫申科开始向政坛进军了。当然,季莫申科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鼎力支持。
季莫申科的政治生涯始于20世纪90十年代中期。1992年,季莫申科的公司成为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农工综合体提供石油产品的特供商后,随着生意上的往来,她结识了时任该州州长的拉扎连科。拉扎连科长期为季莫申科提供生意上的庇护,并将这个美女富豪引进了基辅的上流社会,进而引入乌克兰政坛。不久之后,他成为乌克兰总理,而季莫申科也开始“平步青云”。她当选为乌克兰人民代表,并以这样的身份访问美国。
1996年,36岁的季莫申科开始竞选基辅格勒地区的议会议员。基辅格勒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地区,有90多万选民。由于贫富差距造成的鸿沟,人们一开始对季莫申科这个女“暴发户”心怀疑虑。最初季莫申科与民众的沟通颇为困难,但她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她放下自己的新贵架子,以一个平民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她向选民讲述自己贫困的童年生活,讲述自己白手起家的经商经历,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富裕生活。她信誓旦旦地说:“我有足够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所以只要我进入政界,就会尽我所能使你们过上好日子。”季莫申科终于赢得了选民的信任,最后以高达92。3%的得票率顺利当选。
当时拉扎连科组织了反对党“村社党”,季莫申科也马上加入了该党,与总统库奇马对抗,成为了反对党的中坚力量。1997年夏,拉扎连科因被指控贪污巨款而被解除了总理职务,最后逃离了乌克兰。眼见自己也要受到攻击,聪明的季莫申科暂时收起反对的锋芒,宣布同当局讲和,并设法得到了库奇马总统的接见。之后,季莫申科退出了“村社党”议会党团,成立了名为“祖国”的新党团。此后几年,她凭借迷人的外表、出众的工作能力和游刃有余的交际天赋,获得了大批追随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政界要人的青睐。
季莫申科这一以退为进的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98年,季莫申科再度当选乌克兰议会议员,并出任乌克兰国家预算委员会主席。在国家预算委员会工作的两年中,季莫申科制定了一套全新的预算规则,成功地改变了收支比例,构筑了积极的补助金系统。
1999年底,她迎来了仕途上的一座高峰:被任命为政府副总理,主管能源部门的工作。而政府总理就是她后来最密切的政治搭档维克托·尤先科。季莫申科回忆说:“提议我当副总理的是当时的总理尤先科,他了解我,决定让我当他的副手。我和尤先科有着纯朴的友谊。”
在传统观念看来,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季莫申科这个出生在第聂伯河畔的乡下姑娘,能担当起一国副总理的重任吗?对尤莉娅在政治上的迅速崛起,人们颇有争议,但她的经济管理能力确实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她充分运用了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和多年的经商经验,大胆地管理乌克兰经济。她大刀阔斧地在经济领域推行改革,主张推行市场经济,加快大中企业私有化进程。在她的领导下,乌克兰解决了拖欠俄罗斯数十亿美元的债务问题,恢复了与其他国家在机械制造、管道工业等领域的经济关系,使乌克兰向俄罗斯的工业产品出口几乎翻了两番。季莫申科管理经济的能力不能不让大多数人刮目相看,她也因此获得国际经济学专家评出的“世界最优秀的危机处理经理人”称号。
可以齐心协力地干革命,却不能心平气和地分享权力,这似乎是千百年来人类政治生活里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2005年9月8日,这个规律在乌克兰得到了全新的演绎:
由于在改革等问题上矛盾激化,乌克兰总统尤先科解除了刚刚当了8个月总理的季莫申科的职务,宣布解散以季莫申科为总理的乌克兰政府,从而结束这对“政治情侣”为时7个月的短暂“蜜月”。此次乌克兰的高层权力危机,主要源于季莫申科和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波罗申科两人的争执。他们是尤先科的左膀右臂,是尤先科周围尖锐冲突的两大派别,早在革命胜利之初就为总理宝座进行了激烈争夺,随后又在各种国家事务中矛盾不断,日前愈演愈烈,最终两败俱伤。但根本的原因,在于尤先科与季莫申科的意识形态冲突。尤先科坚持乌克兰走建立在民主与自由基础上的欧洲发展道路,而季莫申科则主张以“家长作风”和“民粹主义”走出一条特殊的道来。因此,她总是擅自行事,不承认总统的绝对领导地位。
他们之间的分歧在能源问题上集中体现出来,从而恶化了双方的矛盾。2005年春开始,乌克兰的能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季莫申科利用常见的行政措施,为能源价格设置重重限制,结果造成乌克兰能源严重短缺。尤先科认为,季莫申科采取的一些措施违背了市场规律,触怒了俄罗斯石油供应商,反而使危机加重。另外,乌克兰还出现了经济危机:工业生产增长率从13%下降到了2。5%,肉类和面包的价格上涨,经济投资急剧减少,资金大量外流。尤先科认为,所有这些都是由季莫申科政府擅作主张、一意孤行造成的。
面对2006年3月乌克兰议会大选,季莫申科表现出来的政治野心更令尤先科不安。季莫申科计划得到议会450个议席中的301个,从而控制议会,修改宪法,拥有解散政府、弹劾总统的权力。所以,在被解职后,季莫申科在首都基辅发表公开演讲:“尤先科与我将在平行路线上走向选举,然而,我不会与如此失信于乌克兰的人联手参选。”
可以肯定的是,对季莫申科这样曾经在贫苦线上挣扎、很早就明白“自己的命运该由自己决定”的女人来说,她的奋斗是不会就此止息的。然而,无论季莫申科未来的政治命运如何,无论乌克兰再爆发多少次革命,乌克兰的政治生态中的一些痼疾——对经济采用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用不光明正大的手段对付反对派;对亲信及支持者采取特殊游戏规则——并不会有任何革命性的改变。
《资本女人》 第一部分 政坛“女斗士”的执著与坚定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