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克托在这楼梯间里一共呆了4 个多钟头。I 临了,罗伯逊一再叮嘱维克托:
“以后,您将陆续接到我们给您的信。记住,这信须放到水里。”
尽管维克托当时迷迷糊糊的,所幸的是,罗伯逊的这一嘱托他竟记得很清楚。
讲完这事情的原委后,维克托表示愿在今后同FSB 反间谍人员密切合作。
神秘来信
转眼到了7 月。一天,维克托突然收到一封很奇怪的信。信封上用小孩子潦草
的笔迹写着回信地址——古勃金大街,戈尔布诺娃。列娜缄。这地址多半是随手从
一个什么销售广告上抄下来的。信封里装的是一张空白信纸。当把这张空白信纸放
入水中之后,信的内容便立刻赫然在目:“维克托:4 月在N 市见到您,殊感欣幸。
您大驾光临,仅表谢忱……”接下来是cIA 赋予维克托的特殊任务。“请您将贵厂
最近收到的秘密文件开列清单。”
罗伯逊遂切入正题,毫不掩饰地写道,“请注明这些文件的密级、日期、数量、
页数……咱们在使馆见面后,贵厂生产体制方面所发生的任何有关情况,亦务请您
不吝笔墨,详加说明……”
信中直言不讳地说,cIA 对俄罗斯的高精尖武器极感兴趣,他们渴望得到维克
托所在工厂生产的“空空”和“空地”自导式导弹的最新资料。罗伯逊一再叮嘱:
“这些导弹的所有相关文献、复印件和表册均须拍照。为不留证据,用过的纸张务
请一律销毁。”信尾还附有一幅示意图和详细说明。罗伯逊特别提示:维克托应在
何时、何地、怎样去取他们为其事先放置的“密件”,并说。这“密件”实际上是
一个故意弄得很脏、路人不屑一顾的破纸袋。纸袋放在莫斯科市郊索科利尼基镇西
一普通大院的车库旁,装有1 万美元现金和几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柯达胶卷。这种胶
卷只有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内,或者用一种特制显影剂才能使其显影。为此,将特意
在纸袋内放若干显影剂片。
将计就计
不用说,罗伯逊的这封信落到了FSB 反间谍人员的手里。
于是,他们将计就汁,就势给美国人设了个套儿……
首先他们伪造了多幅“空空”和“空地”导弹照片,并编造了维克托所在保密
工厂多份有关该厂尖端武器生产的秘密文件。
然后,他们用罗伯逊提供的柯达胶卷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拍照。
2001年11月,维克托携带这些资料前去独联体某国N 市与罗伯逊接头。
维克托一见罗伯逊,就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卷东西塞给了他。
显然,罗伯逊是担心出什么岔子。所以,这次他什么也没有带,只是提醒说,
维克托近期还将收到一封信。
果不其然,2002年1 月初,维克托就又收到了罗伯逊的来信。信上写道:“亲
爱的朋友!我们高度评价我们在N 市同您的会见。您给我们提供的情报价值极高,
也非常有趣……您提供的文件很有用,其中的两份尤弥足珍贵。我们拟先向您支付
1。5 万美元……我们之所以将为您支付这么多报酬,这是因为您提供的多幅照片的
质量堪称一流(读到这儿,俄反间谍人员忍俊不禁,仰天大笑——原文注)。至于
未来酬金多少,这将完全取决于您给我们提供什么文件……”
公开披露
经过审慎考虑,FSB 反间谍人员认为,维克托再去同罗伯逊接头已无必要。他
们十分清楚,cIA 不是傻瓜,再同他们这样“玩儿下去”已没有什么意义。美国专
家迟早会识破俄联邦安全局上面搞的这一手。
FSB 社会联系中心一位官员说“我们已有足够证据证实,CIA 一直在我国从事
军事和工业间谍活动。现在人证、物证俱在。无须缉获罗伯逊,这一结论也铁定无
疑。美国的间谍活动已对我国家安全造成了损失。”
FSB 反间谍人员同时查明,美国驻莫斯科使馆在这一间谍活动中扮演了不光彩
的角色。该使馆一个叫温珠。肯辛婕的女人在莫斯科负责同维克托保持密切联系。
肯辛婕是cIA 特工。她以外交官合法身份作掩护,一直以来都在从事间谍活动。正
是她奉命为维克托传递信件,在莫斯科市郊勘察并确定情报交接点。事件败露后,
肯辛婕已于2002年3 月23日悄然离俄回国。
4 月10日晚,FSB 向媒体公开披露,俄反间谍机构制止了一起CIA 窃取俄军事
机密的间谍事件,并掌握着CIA 对俄进行间谍活动的确凿证据……
维克托现在仍旧去“茹科夫斯基”工厂上班,因为他一开始就老实交代了他同
美国人会面的实情,随后又与俄反间谍人员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其行为没有给国家
造成什么损失……
“探密”记者遭杀之谜
苏殿远
丹尼。珀尔是美国著名媒体《华尔街日报》 驻中东和南亚地区的“名记”。据
珀尔身边熟悉他的新闻记者介绍:“珀尔不但有几乎是与生俱有的拼搏、开拓精神,
而且是一位精力充沛、神智外溢的美男子。”但是,他却遭到世界上最残酷的杀戮,
杀害他的凶手塞义德被巴基斯坦执法当局处以绞刑。
探密引来杀身之祸
据美国中情局分析,珀尔之死,是与他不断披露巴基斯坦某些间谍争斗的秘密
分不开的。
2001年,阿富汗遭受美国接连轰炸之时,珀尔曾一度设想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
抢新闻、抢镜头,为《华尔街日报》写出爆炸性的头条。但此举受到了妻子的极力
劝阻。因为她怀孕已经7 个月了。她不希望孩子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就看不到爸爸。
因此尽管新闻界友人劝他去阿富汗报道第一线要闻,珀尔还是拒绝2002年1 月,珀
尔踏上了他认为是“安全地带”的巴基斯坦,开始将笔锋探入巴基斯坦一些情报部
门,侦察、探索、寻找伊斯兰激进组织的隐蔽活动。因为这些激进组织的活动很可
能与暗中支持本。拉丹有内在联系。
珀尔当时要撰写的有关巴基斯坦情报部门是否染指恐怖分子大本营的报道,不
仅会震动美国媒体,客观上给美国中情局等情报部门提供资料,也使英、法和其他
欧洲国家受益匪浅。因为这些在当今世界堪称“焦点之作”的新闻报道,对政界要
人判断国际局势,尤其是阿富汗战争局面及其动向和未来发展都是“香汤热肉”。
在珀尔发回美国的报道里,其中有一条介绍一个自称为贾什‘E。穆罕默德的激
进组织,披露该组织竟然不顾巴基斯坦政府的禁令,仍在公开进行支持恐怖分子的
活动。这条短讯引起该组织的极大不满,他们把他当作美国和以色列的间谍。更糟
糕的是,这篇报道不但惹恼了“贾什”,也惹恼了与“贾什”联系密切的其他一些
激进组织,甚至使巴基斯坦的情报机构也感到颜面俱失。
但是,珀尔本人并没有意识到事态如此恶化,也没有意识到他的笔锋已经探进
了“死亡的墨池”。
欧洲一家媒体曾透露:珀尔在密查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和伊斯兰激进组织活动时,
无意中得到一份资料。该资料显示代名为MINT的慈善团体,同本。拉丹以及巴基斯
坦IsI 情报局有勾结——这一未经证实的消息等于给巴基斯坦的好几个激进组织特
别是该国ISI 情报局脸上抹了一层黑。这更给丹尼。珀尔在巴基斯坦的新闻追踪平
添了致命的危险,为他惨遭杀害埋下重重的伏笔。
赛义德钓“鱼”上钩
其实,从2002年初,珀尔抵达卡拉奇的那一刻起,他已经被秘密跟踪了。
据悉,杀手塞义德是钻了珀尔企图采访爆炸性新闻这一心理的空子。他从新闻
界了解到,珀尔正急欲调查被美国称为“鞋子炸弹手”的理查德。雷德的有关背景
和材料(理查德。雷德是在美国民航机上被抓获的一名爆破杀手),探寻该杀手是
否与恐怖组织、激进组织有关,有多大关系……塞义德告诉珀尔,在这个问题上,
他可以帮忙……
1 月23日,当地时间下午7 时许,珀尔打了一辆出租车,从秘密地点出发。按
照他的被采访人——查尔德里… 贝什尔的预约,到达都城大饭店。
苦苦等待中,一辆乳白色小轿车停在他的面前,倏而,从车上跳下一个胡子黑
黑的彪形大汉,用流畅的英语向珀尔自我介绍说j “我叫查尔德里。贝什尔。我要
向你致歉,让你久等了。”
握着贝什尔的手,珀尔感到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诚实的人。
他哪里知道,这个善良的贝什尔就是后来追杀他的凶手!实际上,查尔德里。
贝什尔,不过是塞义德的化名之一。
此刻,珀尔握住了贝什尔——塞义德的手,实际上已经拉住了死神。 骇人的镜头
接踵而来的,是五花八门的恐吓性电子邮件纷纷扬扬地传递到美国,包括《纽
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各大新闻媒体。其中有一个电子邮件,有一幅摄
影照片,紧附在文字的后面,用大号阿富汗字体写着“死亡的造型”字样。画面上
的人物竟是珀尔。他的双手被手铐和铁链束缚着,面部布满阴郁、忧愁的纹影,看
得出,这不是用激光手段的假冒品,而是真实的文本。
2002年2 月,美国驻巴基斯坦卡拉奇领事馆又收到一个神秘的蒙面人送来的录
像带。当领事馆人员将这部神秘的录像带放出时,不由惊得魂飞魄散!
镜头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充满了杀机——在明晃晃的匕首下,珀尔正在被绑架者
审讯。镜头在闪烁。美驻巴基斯坦卡拉奇领事馆人员看到这里,觉得镜头内容基本
正常。但突然之间,一个杀人镜头出现在他们面前!
一个头发散乱、身着休闲装的男子凄然倒在地板上——领事馆有关人员还没有
看清倒地者是不是珀尔的刹那间,只见一只大手猝然从空而降!接着,那人持刀用
力一砍,只见珀尔“身首分离”!……
须臾之间,领事馆人员个个冷汗渗出!
一盘录像不足以证明什么,此时,珀尔的生死仍是未解之谜。
正当人们心头被谜云暗雾浓锁之时,在警方从11日夜即开始的搜捕行动中,有
一“线人”提供了线索。塞义德在“线人”
的揭发下,在巴基斯坦警方和情报部门携手侦缉行动中落入警方之手。另外7
名与塞义德共同谋害珀尔的凶手侥幸逃脱。但“线人”何地何原因被捕,又缘何提
供如此准确、可靠的线索,巴政府尽皆缄口不言,不予解释。
塞义德的落网,使珀尔的真实情况浮出了水面——他的确已遇害了。
从伦敦到巴基斯坦
据西方媒体透露,被捕后塞义德承认,他与ISI 的特工人员是相识的,甚至ISI
的上层人物也和他有所接触。但巴基斯坦官方否认了这一点。
塞义德出生于英国伦敦东区一个富裕的布商家庭。他身体很棒,善于摔跤,在
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统计学时,接受了穆斯林的慈善信念。后随从穆斯林慈善人士到
了波黑。没想到,穆斯林极端分子一眼就看中了他,认为他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干
将,遂委以重任。
1994年初,塞义德被派去充满杀机、谍员密布的印度开发“新区”,孰料,出
师不利,塞义德第一次出马便落入印度警方的陷阱,因涉嫌绑架4 名西方游客遭印
方逮捕,被印方判处有期徒刑5 年。1999年,5 名劫机分子劫持了印度航空公司一
架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飞往新德里的“空中客车”A300型客机。劫机分子提出以
机上155 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换取包括塞义德在内的、关押在印度监狱内的36名极
端分子的要求。经过双方协商,塞义德和另外2 名在押囚犯于同年12月底在阿富汗
南部城市坎大哈被印方释放。
死里逃生后,命运之神再次把他推向激进组织——就在那架被劫持飞向坎大哈
的印度民航飞机上,还有一个与他命运、遭遇几乎相同的“伴侣”,这就是和他一
起创建巴基斯坦激进组织贾什。E。穆罕默德的另一位领导人——阿兹哈尔。二人志
同道合,由于阿兹哈尔熟悉巴基斯坦地理环境,便偕塞义德一起从坎大哈来到巴基
斯坦。
哑谜仍待破解
制造《华尔街日报》名记被杀案的塞义德,虽然落入法网,受到法律制裁,但
在塞义德身后的谜团仍像被浓雾包裹,亟待破解——美国一家媒体曾把塞义德及其
制造的此案比喻为一个“蜘蛛”织就了一张神秘之网。称“该网复杂的线路,很难
让人一一理清”。
巴基斯坦《新闻报》则披露了塞义德事件的“冰山一角”,称塞义德在法庭上
宣布:此次绑架杀害珀尔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始。
自巴基斯坦2002年审判塞义德以来,全世界确实发生了不少与激进分子有关的
爆炸乃至死亡案件,但是,是不是与塞义德有关,是不是所谓其“替代”者圣战小
分队人员所为,这些,都还是留给警方和有关谍报机构的一个令人费解的谜。
美国要判“叛国通伊”间谍死刑
徐冰川
就在美军官兵源源不断开赴海湾,攻伊倒萨战争一触即发之际,美国弗吉尼亚
州亚历山大地方法庭也开庭审判一名试图向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利比亚国家领导人
卡扎菲出卖美国最高军事秘密的美军情报分析家。因为这名情报分析家居然要把情
报卖给美国的头号公敌萨达姆,所以美国联邦法官执意要判其死刑。如果这名“叛
国通伊”的间谍真被处决的话,那么将是近50年来美国首次判间谍死刑!
写信给萨达姆大表忠心
2003年1 月13日,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地方法庭开庭审判一个特殊的嫌犯
——被指控犯有“叛国通伊”间谍罪名的美军资深情报专家布莱恩。里根。
开庭首日,嫌犯没有出庭,因为第一天的当务之急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大陪审
团的成员,这在美国审判史上还是比较罕见的。美国联邦检察官在开庭前吹风会上
透露,如果“叛国通伊”
的罪名成立的话,那么他们将请求法官判布莱恩死刑。如果布莱恩真的被判死
刑的话,那么将是美国50年来首次判一名间谍死刑!因此,对布莱恩的庭审立即吸
引了美国众多媒体的关注,这不仅仅因为本案与眼下的倒萨紧密关联,更因为对布
莱恩的判决结果可能会引起美国上下极大的争议。
虽说布莱恩是两年前被捕的。有关他的间谍案也被美国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
由于他所供职的机构属美国最高国家秘密,而他要出卖的情报以及对象都极其敏感,
所以相关的报道全都语焉不详,甚至连布莱恩准备出售情报的对象也用“I 国”和
“L 国”。
现在,美国政府终于肯说这“I 国”和“L 国”是谁了!“I 国”是伊拉克,
“L 国”是利比亚。为了激起对方的兴趣,布莱恩在写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信中,
他除了谎称自己供职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之外,其他的内容全都是绝对真实的,比
如说他讲自己是美军资深情报分析家,荣获过诸多的勋章,持有能捞到绝密情报的
工作许可证等等。
为表忠心。布莱恩还在信中用诸如“伟大的领袖”,“萨拉丁式的阿拉伯英雄”,
“反美抗英的全球旗帜”等赞辞猛夸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并且表示,他“心甘情愿”
要帮伊拉克反美,当然,这种“心甘情愿”是有价的——1300万美元。当然了,布
莱恩也留了一手——如果伊拉克人对他不感兴趣的话,那么他就扭头直奔利比亚。
因此,他同时也给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写了一封信,价码比伊拉克便宜一丁点——1299
万美元!
出卖的情报能帮伊拉克干掉美军战机
别看布莱恩的军衔只是美国空军的军士长,并且在2000年8 月已经退了役,可
他供职的单位却是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这个名字听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单位是美国
军方绝密的情报机构。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尚蒂伊的国家侦察办公室负责美国军用
间谍卫星网的设计,制造和控制操作,而布莱恩本人的具体工作是间谍卫星的密码
破译。当他准备为伊拉克或者利比亚卖命的时候,虽说已经从空军退役,但在几个
月后又以美国军工巨子TRW 公司雇员的身份重进国家侦察办公室工作。因工作需要,
加上他之前在国家侦察办公室工作过的背景,所以他几个月后便重新获得了绝密工
作许可证。持该证上岗意味着布莱恩有权登录美国军方情报网——INTELINK,任意
浏览美军的绝密情报,比如说在伊拉克上空美军战机飞行的高度、航线、发动攻击
时进入攻进阵地的角度、美军间谍卫星拍下的伊拉克的导弹阵地照片等等。
另外,布莱恩绝对称得上是资深的军事情报专家,知道每份情报的分量,因为
他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曾因情报分析出色而三次荣获“优秀服务勋章”!
如果这些情报落入伊拉克或者利比亚人手里的话,布莱恩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
——极大增加美军战机被击落的危险,伊拉克情报机构可以轻而易举地破译美军间
谍卫星的情报,可以登录美军情报网窃取绝密军事情报。在其中一封信中,布莱恩
甚至知道出卖这些情报对他的影响:“我是提着自己和全家人的脑袋干这事的。如
果我被逮着的话,那么不是被处决就是被判终身监禁!” 鞋后跟里藏着美军绝密文件
2001年8 月,大做发财梦的布莱恩在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准备登机前往瑞士前被
联邦调查局特工当场逮捕。
训练有素的联邦调查局反间谍特工不费吹灰之力就查出了铁证:在布莱恩随身
携带的钱包里发现了一套伊拉克北部地区伊军空对地导弹打击坐标图;一张小纸片
上写满了伊拉克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的多个电话号码;在他鞋后跟里还隐藏着一张写
有伊拉克和利比亚驻瑞士和奥地利大使馆地址的小纸片。
说起布莱思被美国反间谍机构发现的事,只能怪他急于求成。2001年年初,美
国情报机构得知,利比亚从美国获得了三份绝密的情报——关于美国对利比亚化学
武器能力的评估与侦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对
利比亚的化学武器项目非常感兴趣,所以长期以来密切关注着利比亚化学武器的发
展情况,而利比亚一直想隐藏该项目,所以它当然非常想知道美国的间谍卫星到底
都拍到了什么玩意,而这次利比亚居然奇迹般地搞到了这份美国的绝密情报以及美
国间谍卫星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