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威胁要上法庭捍卫自己的名誉和尊严。
1980年5 月,加拿大司法部正式声明中止此案的调查,声明中说:“官方不掌
握海姆布尔通博士的任何违法证据,也许海姆布尔通并未在加拿大国土上进行过任
何反政府的活动。”许多年后人们分析,这可能是海姆布尔通接受了加拿大反间谍
机构的建议,秘密供认了自己与克格勃合作的详细活动情况以此作为停止对他进行
司法追踪的条件。虽然加拿大反间谍机构不再对海姆布尔通进行调查,但还是明确
告知,他的人身自由仅限于加拿大。
此后的两年里,海姆布尔通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国家,他的名字不时出现在报刊
上,海姆布尔通似乎很满意自己的知名度,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他在任何
场合都不承认自己是间谍,他说:“间谍是指那些定期获取材料,在转交材料时接
受任务并领取相应酬金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候给过我酬金”。
海姆布尔通并非狡辩,他为苏联工作只是出于信仰,虽然1975~1977年他领到
过18000 美元,但那是对他在欧美及以色列多次往返的路费补贴。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1982年夏季海姆布尔通决定去趟伦敦,结果一下飞机就被
英国安全机关逮捕了。对他这次冒险行为的原因人们争论了很久,美国专门研究克
格勃历史的权威专家忠‘保曼在他的书中写遭:“很难说清楚海姆布尔通为什么要
这么做,可能是他认为自己已经从北约总部辞职多年,英国安全机关应该忘记他了。
或者是他还想再次感受冒险的刺激。或可能是他想向英国反间谍机构自首以求心灵
安宁。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不甘寂寞,仍然想在间谍世界里找回自己昔日的位
置。”
但还有一个假设似乎更为真实,那就是英国安全机关对自己的加拿大同行很不
满意,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诱使海姆布尔通离开了加拿大。临行前海姆布尔通可能被
承诺人身安全将得到保障,但一抵达伦敦即遭逮捕,并很快被英国依据危害国家安
全的法律送上了法庭。
1982年11月,法庭讯问在伦敦奥尔伯伊利中心法庭进行。
海姆布尔通就自己向苏联提供绝密情报的行为进行了辩护,但最终在铁证面前
不得不承认了自己从事间谍活动的事实,被判i0年监禁,在英国服刑。几年后,命
运再次对海姆布尔通露出了微笑,1986年他被转到加拿大监狱服刑,1989年3 月获
释,由加拿大警方监视居住。许多年过去了,人们早已忘记了海姆布尔通,因此,
他的释放没有引起外界的任何反响。
克格勃超一流间谍亚库什金
李逍编写
苏联解体两年后的1993年,在莫斯科举行了一个隆重而简朴的公开授勋仪式。
一位精神矍铄、衣冠楚楚的老人在归隐数年后重新出现在新闻界和公众的视线之内,
在当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亲自批准下,这位老人获得了俄情报机关最著名的“情
报工作特别奖”,成为克格勃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间谍。他,
就是前苏联克格勃著名的超一流间谍季米特里‘伊万诺维奇。亚库什金。
将亚库什金称作克格勃的超一流间谍,是因为他手下有一批“享誉世界”的
“精英”间谍,如前美国海军通讯官约翰‘沃克及其4 人间谍小组、前美国国会工
作人员兰迪。杰弗里以及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高级官员奥尔德里奇。埃姆斯等,这些
人向克格勃泄露了大量美国军方和情报机关的秘密情报,造成了“无法弥补”
的损失,而作为这些间谍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亚库什金自然是名噪一时,被美
国《华盛顿邮报》称为苏联“最有威望的克格勃间谍”。
亚库什金1923年出生于苏联一个名门望族家庭,据前苏联媒体报道说,亚库什
金的祖辈们在沙皇时期就嗜好政治颠覆活动。并乐此不疲,这也许使得亚库什金自
小在血液里就有了从事间谍颠覆活动的基因。1941年,不到20岁的亚库什金参加了
苏联军队,成了一名坦克兵并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7年。
亚库什金从部队退役,并考入莫斯科国立大学经济系学习。在校学习期间,年
轻的亚库什金偏偏对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的亚库
什金在苏联农业部找到了一份工作,因表现优异很快脱颖而出被提拔为农业部长的
特别助理。
1960年,亚库什金作为苏联代表团成员曾到日内瓦出席了一个联合国农业会议,
当时他的护照上标明的身份是苏联外交部国际经济组织司的顾问。据一直对苏联各
外交使团官员严密监视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后来报告说,他们认为此时的亚库什
金可能已经被克格勃招募成为一名正式特工。
1962年9 月15日,亚库什金第一次来到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第17次会议,
时间仅短短的3 个月,旅行文件上表明他是苏联政治和安全委员会的顾问组成员。
就在这次短暂逗留期间,亚库什金被联邦调查局正式列为监视对象。
1963年7 月3 日,亚库什金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联合国会议、语言与文件局苏
联代表团的负责人。这愈发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怀疑。将其列为重点监视对象。实
际上,此时的亚库什金已经被克格勃任命为驻联合国使团情报站的站长,成为克格
勃在美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纽约期间,以外交身份作掩护的亚库什金言谈举止
颇有外交家风度,受过高等教育、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喜欢穿剪裁合体的灰色
西装、上浆衬衣和打素色领带,很有魅力。
1969年,亚库什金返回莫斯科。
几年后,亚库什金再次踏上美国领土,这次的目的地是华盛顿。1975年3 月28
日,他在豪华的苏联驻美大使馆安家落户,并开始行使自己克格勃驻美国情报站站
长的职责。他的权力之大令人咋舌,克格勃所有在北美地区进行秘密活动的间谍都
归他管。由于他工作表现非常出色,两年后被晋升为上将军衔,成为驻外级别最高
的克格勃官员。 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的官员说,亚库什金在华盛顿这段时期里手下的特工
也许多达500 名。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世界上最棒的上司,联邦调查局
特工蒂姆。卡鲁索说:“一些人认为他虽然出自名门,但谄上欺下,许多年轻人都
不喜欢他。”
但联邦调查局也不得不承认,尽管如此,仍然有许许多多的人乐于为他卖命,
心甘情愿地让他拿着他们辛辛苦苦搜集来的情报向上级去请功。
亚库什金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以至于联邦调查局决定看看是否能够把他拉拢
过来。亚库什金喜欢向漂亮女人大献殷勤,与纽约市的一名女子“交情不错”。联
邦调查局派人说服这名女子配合他们引亚库什金上钩。在联邦调查局的安排下,这
个女人约亚库什金在华盛顿“五月花”饭店的豪华酒吧里见面。亚库什金如约而至,
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也暗地里跟了进来。亚库什金对女友说,他“真心仰慕”美国,
为其“形形色色、勃勃生机和强大力量”而深深着迷,但他对自己的国家忠心不二。
当这名女子试图说服他为联邦调查局服务时,亚库什金表示,他在克格勃的地位使
他腰缠万贯,位高权重,联邦调查局没什么可给他的。这时,一直躲在旁边的联邦
调查局特工向亚库什金亮明身份,并表明希望他能够“加盟”联邦调查局的来意,
亚库什金毫不紧张,反问道:“如果我投身美国,你们打算怎么办?让我当福特汽
车公司总裁吗?”说完后,亚库什金平静地离开这家饭店,徒步走回几步之遥的办
公室。
当然,亚库什金也有“失误”的时候。一天,有人向苏联驻美大使馆里偷偷投
放了一个纸包,里面有一些秘密文件及写信人的姓名、地址和要求合作的纸条。但
是,亚库什金却认定这是美国情报机关的圈套,下令将纸包交给了华盛顿警察局。
结果可想而知,投寄人被联邦调查局逮捕。后经证实,此人是真心投靠,所附的秘
密文件内容也是真实的。一个送上门的间谍被亚库什金的刚愎自用给葬送了。尽管
出了这么个大“漏洞”,丝毫没有阻挡亚库什金高升的步伐。1982年初,亚库什金
被召回莫斯科,并且荣升为克格勃第一总局一处处长。
实际上,亚库什金这次被召回还有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1982年元月份,
当时的克格勃最高领导人尤里。安德罗波夫在莫斯科秘密会见了亚库什金。原来,
深知苏联现状的安德罗波夫感到苏联正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大厦将倾,只有靠奇
迹才能力挽狂澜。安德罗波夫对亚库什金说,已经担任了18年苏共总书记的勃列日
涅夫身体状况极度衰弱,时日无多。而安德罗波夫很有可能接替勃列日涅夫,成为
新一任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很希望自己上台后可以有一番作为,能够彻
底扭转苏联的颓势,使其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而要想如此,首先必然将苏联从与
美国之间日益激烈的军备竞赛泥沼中拔出来。如果能够利用间谍情报活动把华盛顿
的注意力分散开来,或者楔入一个“钉子”,能够全面掌握美国政府的一举一动,
那对于安德罗波夫的振兴计划无疑是大有帮助。
两人经过密商,安德罗波夫授意亚库什金成立一个高度机密的克格勃行动小组,
命名为“北方组织”,目标直接对准美国政府、军队和情报机关。根据安德罗波夫
的安排,从此以后,克格勃安插在华盛顿和美国其他城市的所有秘密间谍都将由亚
库什金通过“北方组织”小组统一调度和指挥,每一名间谍的情报搜集计划都要在
亚库什金的命令下进行。为了保证“北方组织”小组能够在华盛顿兴风作浪,为安
德罗波夫赢得宝贵的时间,安德罗波夫批准拨给亚库什金400 万美元的巨额经费供
其自由支配。用亚库什金的话说。与挽救一个帝国相比,区区几百万美元对安德罗
波夫来讲根本算不上什么。
当然,靠一个所谓的“北方组织”计划,就能够阻止苏联的灭亡。历史已经证
实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返回到华盛顿后,业厍什金确实是不遗余力地执行了安德罗
波夫的命令。曾在亚库什金麾下效命的一名克格勃间谍说:“亚库什金对我们说,
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离间美国白宫与国会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弄到白宫、中
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重要情报,搞有关五角大楼的计划、密码、频率、蓝图以
及所有高级武器系统样本的情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亚库什金还发展了几名对苏联来说非常难得的
间谍,其中就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东欧处处长奥尔德里奇。埃姆斯。
1985年4 月16日晚上,埃姆斯如约在“五月花”饭店的蒙华酒吧里等候亚库什
金的到来,但亚库什金并没有来,他在试探埃姆斯的诚意。随后,埃姆斯趁着夜色
来到苏联驻美国大使馆,并递给门卫一封信。信里附有一张中央情报局的内部指南
和一张字条。字条上列了中情局潜藏在苏联的两个秘密间谍的名字,埃姆斯要求克
格勃为这些支付5 万美元。亚库什金依条找人,很快便确定埃姆斯提供的情报真实
准确。一个多月后,1985年6 月13日。亚库什金再次如约与埃姆斯在“五月花”饭
店的酒吧里见面。这回他准时到场,并当即给了埃姆斯5 万美元的现金,而埃姆斯
也带来了重达7 磅重的中情局秘密文件。通过这次会面,亚库什金与埃姆斯建立了
“秘密而稳定”的情报供求渠道。
此后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埃姆斯与亚库什金共进午餐14次,向克格勃提供了大
量的秘密情报。为保险起见,他们采取了别出心裁的传递情报方式,两人不是在吃
饭时直接交接情报和酬金,而是由埃姆斯事先把情报材料放在亚库什金上班必经之
路的某个邮件箱里,然后用粉笔划上记号,让亚库什金自己去拿。拿到情报后,亚
库什金再把酬金汇入埃姆斯指定的银行户头上。在埃姆斯向苏联提供情报的近十年
时间里,埃姆斯向克格勃至少出卖了30个美国最有价值的秘密情报关系,造成其中
至少10个人被处死。同时,埃姆斯还向亚库什金与其他克格勃官员提供了诸如中情
局在海外的55项秘密行动计划、中情局对俄反间谍机构人员名单及其对外公开身份
以及中情局在前苏联东欧国家布建的情报网等绝密情报,给中情局造成了巨大的损
失。而向来以吝啬著称的克格勃也对埃姆斯慷慨有加,总共支付了约250 万美元的
巨额酬金,是前苏联身价最高的海外间谍。
1986年底,亚库什金奉调回国,不久后被任命为克格勃的第二把手,主管海外
情报工作。他利用在美国时发展的数量庞大的间谍队伍,继续疯狂搜集美国和西方
国家政治、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情报,真正做到了为克格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即便如此,也没能延缓苏联分崩离析的脚步,眼见苏联已经积重难返,亚库
什金明智地选择了从克格勃退休,在莫斯科过起r 隐居生活。据前苏联媒体报道,
隐居后的亚库什金拥有一个藏书量惊人的私人图书馆,并不断收集各种珍稀图书,
平日与妻子安安静静地呆在家中享受图书之趣,拒绝了一切社会活动的邀请。
1991年,苏联解体后,亚库什金曾一度在俄罗斯著名的通讯社塔斯社担任国际
事务顾问一职,密切关注着时局变化,但行事极为低调。当然,俄罗斯情报机关并
没有忘记这位立下了赫赫功勋的超一流间谍。1993年,在俄情报机关的极力争取下,
在克里姆林宫的批准下,他被授予“情报工作特别奖”章,成为前苏联惟一获得此
项殊荣的克格勃间谍。
1994年,亚库什金与世长辞,享年71岁。
谍海枭雄勒鲁瓦
黄颜
在当世的情报大国中,美、俄两国的地位毋庸置疑,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俄联邦
对外情报局(克格勃的最大继承者)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法
国在这方面一样不容忽视——拥有全球监听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而法国就是其中
之一。本文所追述的,是冷战年代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的一段历史,其主角是
该局第七处处长勒鲁瓦,作为上世纪60年代西方情报界公认的谍报大师,勒鲁瓦在
媒体的十大间谍排行榜上往往名列前茅。回顾自己30年的特工生涯,勒鲁瓦说:
“我全身心投入特工事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哪里料到,等待我的最终
却是一场悲剧。”
特工生涯序曲
勒鲁瓦的特工生涯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他利用公开身份作掩护,建立了一个
卓有成效的地下抵抗组织。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他日后的活动很有裨益。二战结束后,
勒鲁瓦进入新成立的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工作,并任组织处副处长一职。
1951年元旦,新局长皮埃尔。布尔西科走马上任,甫一见面,勒鲁瓦就认出了
这位曾与他一起从事抵抗运动的老相识。在新局长的支持下,使用现代技术和秘密
手段获取情报的第七处成立,勒鲁瓦任处长。他用两年的功夫建立起一个遍及全国
的秘密情报网,这个网络的触角遍及巴黎、柏林、莫斯科乃至整个欧洲地区。
勒鲁瓦心思细密而行事却往往出人意料。他说:“我是搞情报的,惟有搞到的
情报真实可靠,最终能成为法国当局所能依据的确切资料,我才具有价值。”为了
达到目的,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四处搜寻。一次在西柏林出差期间,勒鲁瓦了解到
由于生活用品短缺,东德的部长和将军们喜欢拿正式报告和文件的副本当手纸使用。
副本纸轻薄适度、略带光泽,用过之后即被水冲进便池坑内。因此,勒鲁瓦交给手
下人的任务,就是要确定粪便最终排往何处,然后,派特工小组在那里捞取这成千
上万张污纸团。
把它们装进一个特制的小口袋,再按照严格的规定时间,通过一套当时不为人
知的运输方式运往西方。当时,任何其他盟国的谍报组织都无法打入极其封闭的东
德政府机关,而勒鲁瓦不用进入戒备森严的地方就可以“开发”这一意想不到的
“宝库”,令他的西方同行惊叹不已。
窃取外交邮件
接下来,勒鲁瓦直接对苏联外交邮件开刀了。在世界各国中,苏联的邮件是防
范最严的。苏联人为把他们的信件和报告安全送回国内,设想了一套极其简单然而
非常有效的办法。
每天都有两名苏联信使乘东方快车离开巴黎驶往巴尔干地区,作为信使,他们
都是久经锻炼、身手非凡的特工,能够应付公开或隐蔽的各种形式的进攻。 在巴黎东站一上车,两名俄国人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随身带着的公文包活像
古代囚犯脚镣上拖带的大铁球。他们饿了就吃鸡蛋和三明治,从不离开房间。列车
在沿途各站停靠时,别的苏联人登上这节舒适的车厢,按照规定的暗号敲门。信使
把门打开一会儿,收下信件后,又立即把自己紧锁在里面。这种收取信件的办法一
直实行到布加勒斯特,然后从那儿再把全部信件装上飞机运往莫斯科。
怎样使这两个护送信件的彪形大汉失去抵抗能力,从而得到他们携带的文件呢?
勒鲁瓦为此颇费思量。渐渐地,一项颇具迷惑力的简单计划在他的头脑里形成:首
先,要订下东方快车上与苏联信使紧邻的包房,然后趁列车通过巴伐利亚州与奥地
利之间一条长长的隧道时,用一架小型钻孔机在隔板上钻一个小孔。小钻孔机的响
声将被火车的巨大声响淹没。接着,把一个注射器插进钻好的小孔里,向苏联信使
的房间里喷射麻醉剂。一旦两位彪形大汉陷入沉睡之中,他们就可以行动了……
但是,勒鲁瓦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因为对一个细节的估计不足而在实战检
验中失败了,虽然苏联人没有发现法国人的企图,但勒鲁瓦没有心思继续这种不祥
的尝试。
“我不能为一时的失败所羁绊,而必须另有作为,从别的方面去下手。”勒鲁
瓦发现,苏联人的信件并非全部由身强力壮的信使带回,有一部分是通过邮局寄出
的,由巴黎——莫斯科的夜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