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典型事例和重要例题的参考要点。对典型案例的记录,有助于加深对重要内容、定理、公式、概念的理解,便于课后的对照复习。记下参考答案要点,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查找,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5。 没听懂的问题。因为老师讲课时面对的是全体同学,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完全接受。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当遇到自己听不懂的问题时,应该及时地把它记下来,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6。 听课时随时产生的疑问、想法或体会。听课时,孩子也经常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现在脑海里。对于这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要让孩子随时记录下来,留待课后展开进一步深入地探讨。
7。 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这些内容往往是经过老师筛选、浓缩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果能够准确而有条理地记下来,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方法二:家长要引导孩子在记笔记时务求实用
许多中等生虽然笔记写了不少,但成绩并没有什么提升。其实,即使是同样一个班里同学来记笔记,内容和质量也会参差不齐,学习效果自然高低不同。
比如:有的同学不讲究统一的格式,记得密密麻麻,看不清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非重点;有的同学笔记内容繁杂,泥沙俱下;有的同学记得的时候只求速度,内容残缺不全,字迹潦草;还有的几门课程的笔记写在同一个笔记本上,所标的符号、层次不清。这样的笔记不仅无助于中等生的学习,还可能为他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六章 方法指导: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方…
笔记应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记忆、理解、消化、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要提醒孩子,在做笔记时应该随时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多想一想自己记的东西、记的方式,是否更有利于日后的记忆与复习。
此外,一般情况下一门课应让孩子单独准备一个笔记本。笔记字迹要工整清晰,这样才能保证复习时知识点的正确无误。
方法三:告诉孩子,以“听”为主,以“记”为辅
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不少学生整节课的时间都在忙着记笔记,这样做容易错过老师讲的一些重要内容,无益于提高听课的质量。告诉孩子,在做课堂笔记时,要正确处理好听课与做笔记的关系。
事实上,掌握知识最重要的还是课上认真观察,专心听讲。家长要引导孩子将重点放在课堂听讲上,千万不要死记硬背笔记上的内容和结论,否则就是舍本逐末。换句话说,记笔记只是帮助中等生提高听课质量的一种手段,但绝不是学习的目的。
因此,中等生在上课时一定要以听讲、思考、理解为主,以记为辅。因为只要是自己真正理解的知识,在以后翻阅笔记时,看到几行字就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所以,中等生应尽可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笔记,使三者保持高度地协调一致。
方法四:让孩子课后及时检查笔记
下课后回到家中,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头至尾浏览一遍自己当天写的笔记。这样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将遗漏之处随时补全,将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以免产生歧义。
在每次复习时,中等生还可以将自己随时想到的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收获和感想,记录在笔记本右侧的空白处。长此以往,笔记就会变得越来越充实、完善。
细节33 课堂提问比回答问题更重要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是复旦大学的校训。在这两句话中,每句话的第二个字正好是“学”和“问”。学问,就是要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要远比回答老师的问题更重要,对中等生而言尤其如此。因为回答一个问题只需要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则必须打开思维,找到更新的角度。
然而,我们家长在这方面却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据说,当读小学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的家长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今天提问你了吗?”而西方国家的家长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向老师提问题了吗?”看似简简单单的两句话,代表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罢了。”美国的氢弹之父泰勒进入实验室都要问问题,每天至少提10个问题。但是往往有八九个问题是错的,而他的伟大创造往往始于剩下的那一两个问题上。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激发中等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孩子能提出疑问,说明他们对某些知识产生了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孩子会努力探索答案,而不是停留在现成的知识上。当孩子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后,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进而激发其更强的学习动力。
研究发现,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比教师提出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孩子在提问时,必须要把自己的问题清楚地表述出来,这就需要整理思路,努力搜索自己已经学过的词汇和知识,从而提出问题,探询答案,这个过程也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六章 方法指导: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方…
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提出问题。因为只有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最好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这比单纯回答老师的问题更能激发其思维的潜力。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课堂提问要破除“三怕”
中等生之所以不敢在课堂上提问,大多都是因为没有提问的经验,或者说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因而在心理上出现“三怕”:一是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老师的授课计划,因而挨老师的批评;二是怕提出的问题过于滑稽而变成了同学们的笑料;三是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被别的同学瞧不起。
因此,家长要使中等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就要努力帮助其消除“三怕”心理障碍,使其大胆质疑,放心提问。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老师都非常欢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问,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影响他讲课的进度。因此,中等生只管大胆提问,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提问会给老师带来不便。
对于其他同学的取笑,家长要告诉孩子不必放在心上。因为能够提出疑问,说明他自己已经在思维上远远地走在了其他同学前边。只要自己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成绩,别人的取笑又算得了什么呢?况且这也只是暂时的。
当然,有的中等生在课堂上提问时由于情绪紧张而常常说不清楚,有的口头表达能力本来就差,还有的个性内向不敢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提问,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也不必强求,可以让其把问题先写在纸上,课下的时候再单独找老师探讨。
为了培养中等生的课堂提问习惯,家长还要鼓励其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的提问做好准备。最后,要告诉孩子:学习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老师也都欢迎爱提问的学生。
方法二:教孩子在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养成课堂提问的习惯,家长就必须从生活中做起,随时随地引导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让提问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一天,读小学三年级的小峰发现家里的窗户上有许多水珠。他非常奇怪,谁也没有往上面洒水,怎么会有水珠出现呢?而且他还发现,水珠在夜里出现的数量多,而在白天则少些,于是他就问爸爸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外边天气较冷,温度太低,而屋里的温度较高造成的。”爸爸解释道。
“那是为什么呢?”小峰还是不明白。
“你们在《科学》课上是不是学过?当水的温度在0~100摄氏度时,水以液体状态存在。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就会结冰。屋外的温度远远地低于零摄氏度,因此在靠近玻璃的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变成水珠凝结在玻璃表面。”
“原来是这样。”小峰点了点头,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玄机啊。
为了养成中等生的提问习惯,家长也可以随机就眼前的事物向孩子多多提问,以启发中等生的思维。
比如,当在路上看到消防车时,我们可以问孩子:“你知道消防队员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灭火的吗?”当乘坐汽车出行时,我们可以问孩子:“你知道汽车是如何驱动的吗?它的原理是什么?”当夜里仰望星空,我们可以问孩子:“银河系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否真的有外星人存在?”等,这些问题都很有启发性,可以迅速地引起孩子的注意,引导其去思考、去钻研。
总之,只要在生活中养成了质疑提问的习惯,孩子的学习过程将会成为一个乐趣无穷的探索之旅。在提出和解答一个个“为什么”的过程中,孩子的视野得以扩展,知识得以积累,思维越发灵活,心灵也日益丰富。
                  第六章 方法指导: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方…
方法三:有问题自己先思考
让孩子养成提问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家长要在孩子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孩子主动思考,有问题自己先思考。
父母虽然比孩子的阅历相对要多,但并不是孩子解决问题的依靠,而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当然要诚恳地做出回答,但也要注意引导孩子独立地去思考问题,以免使其产生惯性的依赖。
聪明的父母总是适时地给孩子一把梯子,而不只是给他一个果子。因此,当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我们不妨温和地反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呢?”如此一来,一场精彩的家庭讨论就开始了。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求之中,问题的答案一步步露出“庐山真面目”。在这个过程中,中等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提出问题的思考、分析问题的乐趣,还有战胜问题的自信。
细节34 课后作业要独立、认真完成
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都很有帮助。然而在现实中,中等生的作业却做得差强人意,存在着诸多不足。
在北京某所初中,有教育研究者随机对其中的166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做了调查。结果显示,能自觉完成作业的75人,占;因为学习习惯不好,而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68人,占;因为原有的学习基础较弱,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27人,占。其中学习成绩在70分以下的学生,90%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由这一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中等生在课后作业方面的真实情况。
事实上,即使是那些有完成作业习惯的中等生,在做作业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有的是偷工减料,有的是大量抄袭,有的速度太慢,有的必须家长来监督,有的干脆不会做等。
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看,中等生的作业也不尽如人意:书写马虎、字迹潦草、错别字多、涂改频繁、页面不整齐、不能按时交作业、作业本随意撕页、乱写乱画……诸如此类的问题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试想一下:平时的作业都写成如此模样,我们又怎能奢望他们在考试时有一个好的成绩?
因此,家长要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课后作业是必须抓好的一个环节。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让中等生把做作业当做练兵,而不要当做老师交给的任务
一位家长曾经这样讲述过她的教子经验: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当时,我们坐在一个房间里聊天,他家的孩子正和几个同学在另一个房间做作业。开始时,我并没有注意他们。到后来,我竟无意中发现,这几个孩子正在分工合作完成老师的作业。他们每个同学分别做几道不同的题目,然后再合到一起大家相互抄写。
显而易见,这样并不能起到练习的作用。而且,如果其中一位同学做错一道题的话,那么,大家也就全错了。
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说为了节省时间快一点给老师“交差”,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多点时间出去玩耍。
“交差”——这就是这些同学最真实的想法。他们把做作业看成了老师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是自己学习的需要。在他们眼里,他们需要的是“玩耍”,而不是作业,也难怪他们会开动脑筋,想出如此“分工合作”的妙招来。我不知道这些学生的成绩到底如何,但我可以断定如果总是这样做作业,他们的成绩好不到哪儿去。
                  第六章 方法指导: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方…
因此,家长必须要让中等生明白,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我们对所学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对所学的方法是否能灵活应用,并不是做给老师看的。
正如一位同学所说的:“我每次做作业都像是在练兵。做作业就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这种做法是可取的,至少说明他对作业的重要性是深有体会的。
做作业时,谁都难免出现错误。错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我们在学习上的缺点和漏洞。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最后也就登不上正确结果的宝座。”
因此,我们不能害怕出错,恰恰相反,应该紧紧抓住作业出现的问题和差错,彻底查个水落石出,从中找出我们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知识漏洞,从而使我们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此外,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每个环节中的独立思考,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作业也是如此。考试是“实战”,而做作业则是平时的一次次“练兵”,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方法二:引导中等生找到破解难题的窍门
做作业时,不会做题是中等生经常遇到的情况。这时候,家长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而应该帮助其破解难题。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一时糊涂找不到思路,对此,家长要让其尽量放松心态。实在想不出来的问题,可以记在小纸片上,带在身边。闲暇时可以拿出来看一眼,有时候就会一下子找到全新的思路。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把实在解不出来的难题放在那里,过一段时间再看一下,也许孩子就会有一种新的感觉,从而理出头绪。
有的题型非常生疏,孩子初次做的时候会感觉很难,但几十个题做下来,就形成了一种具体的解题方法,自然就简单多了。
对于那些创意型的作业,比如写作文,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必急着动笔,可以先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阅读材料、查资料、规划提纲、写出分段主题等。写作文时,最难的是开头的时候。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可以让孩子先随便写,把自己想说的话随意写出来的。之后,再通过规划慢慢地找到灵感。
方法三:让孩子尽量减少拖拉
不少中等生做作业存在拖拉的毛病,放学很长时间了仍然没有开始写作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如在小学时,孩子作业少,稍迟一些还无所谓,晚点儿写也没关系。然而,如果家长任其发展,就容易养成拖拉的坏习惯。等到上初中和高中以后,作业越来越多,这时家长要想让孩子迅速行动就难做到了。
为了防止孩子在写作业时养成拖拉的毛病,家长可以帮他制定一份详细的作业时间计划表,以保证作业的及时完成。
小鹏以前一直有写作业拖拉的毛病,但后来他彻底改变了。而让他发生改变的正是贴在他写字台前的一张时间表。
在这张时间表上,规定了他每天7:30必须开始写作业,8:00开始预习,然后8:30~9:00可以阅读课外书。开始时,小鹏很不习惯,但还是坚持下来。如今他已经适应了这种秩序,每天一到时间,他就自觉地离开电视去写作业。
这个学期,小鹏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从班里的第15名一下就跳到了第9名。现在小鹏再也不反感写作业了。
                  第六章 方法指导: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方…
作为家长,孩子每天大约几点到家,几点吃饭,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我们都非常清楚。因此,孩子每天从几点到几点写什么作业、写多少、中间休息多长时间……所有这些,我们不妨通过一个计划表明确地表现出来,给孩子一个直观的约束。
不仅如此,家长要监督孩子严格执行这些计划。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拘束,但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且他会慢慢地发现,经过这样的安排,他不仅学习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而且可以还省出来许多自由安排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呢!
细节35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一个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是很困难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是因为课堂上老师只是把应该学习的东西讲了出来,但究竟学生能够接受多少、理解多少、掌握多少,这就要看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了。
此外,再聪明的人也会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通过实验,他找到了一个遗忘曲线。根据这个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学习一结束,遗忘马上就开始了。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之后遗忘率逐渐下降。为了防止遗忘,保持学习的效果,学生就必须学会复习。
有一位中等生在谈到自己的学习感受时这样说道:
“原来上小学的时候,我觉得只要上课专心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平时考试也觉得挺顺利的。
可如今上了初中,学习起来比以前费劲儿多了。有时,我在做作业时看到一个题目不知道从哪儿入手,还得翻翻课本上的例题,或者仔细想想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才能做出来。
做作业是这样,到了考试时更是难上加难了。一做到后面的思考题,我就傻眼了,题目都好像没见过一样,做起来可麻烦了。”
这个学生遇到的情况,在中等生中间非常普遍。究其原因,最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养成复习的习惯,没有做好复习工作。尤其是进入中学以后,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那么学生很难取得一个稳定的好成绩。
如果家长能够引导中等生孩子在做作业之前先对相关知识进行一次复习,熟悉一下当天讲的定义、概念和要点,想想老师在课堂上做例题时的解题思路,那么做起作业就会顺利得多。事实上,课后的及时复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