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否希望学习
SQL、Java和
Perl语言,并建立世界一流的数据库驱动网站?(学习)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请打电话
……
你也许还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经验水平,但是,如果用黑体字把这四个问题印在版面的中心
位置,你就能吸引读者注意力,并且挑战他,看他是否具备这些素质。当然,有些不具备这些
素质的读者也会提出申请,但多数人不会。如此,申请人不仅人数较少,而且素质较高,而这
是衡量招聘广告效能的最佳尺度。
建立选拔体系的第四步是:建立全公司的集体主题目录。这一主题目录有两个突出的功效。
第一,它向你提供了一张公司风格的
”快照
”。从一个层面看,这类信息有其附加值。也许你的
公司文化重竟争而轻服务(
“竟争
”主题强,
“信仰
’”主题弱)。也许你的公司文化重服务,但缺乏
开拓和创新(
“信仰
”主题强,
“理念
”和“战略
”主题弱)。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看,这张公司的
“快照
”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有助于你调整人力资源
战略,为经营战略服务。假设你的公司是一家银行,并且意识到,如要实施交叉销售的经营战
略,各个支行的出纳员就必须更加重视销售。过去,你可能尝试对支行的出纳员实施再培训,
以期使他们成为销售人员,结果往往一团糟:许多出纳员为自己对顾客有求必应而自豪,但把
销售看作是一项糟糕透顶的工作。
如今,你可以采取一种更高明的做法。你可以观察全部出纳员,确认哪些人具备体现销售
心态的才干,如
“行动
”、”‘统率
”和“取悦
”。然后,你就能下大功夫培训这些出纳员,让他们掌
握交叉销售的技能和知识,并重组你的支行队伍,让经过再培训的出纳员放手销售,而让其他
出纳员继续做他们最擅长做的事
——提供优良的客户服务。
上述例子假定,你在用现有的兵力打仗。有时情况的确如此。但是,一家公司往往有条件
利用全公司的主题目录来组建一支全新的队伍。例如,假设你的主题目录表明,你的一线经理
队伍整体.上具有
“成就
”、“公平
”和“专注
”的才干(顺便说一句,实际情况往往如此。这三项
才干都非常突出的人有干劲,善于提出明确的要求,不会对周围的人蛮不讲理。这些素质恰恰
是提升经理的前提条件)。不过,我们进一步假设,这支经理队伍缺乏
“个别
”、“完美
”和“交往
”
的才干。鉴子才干是贯穿始终的,任何再培训都无法帮助现有的经理队伍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
充分了解员工的优势,并为员工的成功创造条件。如果不改变这样一支队伍,你的公司要保留
和培养有才干的员工总会力不从心。
你不必为这一发现而沮丧。如今,你可以避免投巨资对这些经理进行一再培训,转而花钱
挑选具备这些才干的新队伍。我们并不是建议你用一支新队伍整体取代现有队伍。这不可能,
也不可取。相反,我们的意思是,当你把每个新人提拔到管理层时,你务必仔细了解他/她的
基本情况,看看此人是否具备大多数人不具备的才干.如此,你就能逐步而有意识地一一改变
公司的风格。
主题目录的另一个作用是,在每个员工上岗后,长期引导他的职业发展。如你所知,公司
是一个流动的组织,随着员工和公司的不断发展,不同职位上的员工会频频变动。为了保持生
机和活力,公司必须考虑每个员工的才
T…,继而确保对每个员工作出适合于他的决定。这种情
况是很少发生的。大多数公司密切关注员工的技能、知识和工作经验,却忽视他们的才干。即
使在招聘时搜集了某些主题信息,也被很快束之高阁。
你的选拔体系必须避免这一根本性的错误。利用主题目录来获取和保存有关每个员工才干
构成的信息。建立一个系统(内部网、互联网或实体),以便在考虑对一个员工进行内部调动时,
相关决策人能够参阅该员工的主题构成。这种主题构成不仅不会限制当事人的职业选择,而且
会鼓励你对他进行大跨度的调动,即使他暂不具备必要的技能、知识或工作经验。正如第五章
所述,无论如何调动,当事人都会随身携带其个人才干,而其余的东西你都能随时教会他。
建立基于优势的选拔体系的最后一步是,分析所测才干与后续业绩之间的联系。许多人力
资源部门都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怀着最美好的意愿,全力强调人的重要,但是,当他们坐在会
议室里时,总感到自己没有受到与财务、市场或经营部门相同的尊重。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是
对的。但不幸的是,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不配获得他们期望的待遇。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任
何数据。
大多数老总都知道,他们的员工素质会影响他们的经营业绩。但是,他们理所当然地期望
听到更详细的解释。以下就是精明的老总期望得到回答的一些问题:
我们的招聘工作到底效果如何?我们到哪里去找最有才千的候选人
——大学、对手公司、
军队、本地报纸、互联网?我们怎么知道哪招灵?
什么样的人像流星,出道时业绩极佳,而后却黯然失色并离开公司?我们怎么知道?
我们每提拔一个人,是不是相应地提高了经理人员的才干水准?我们怎么知道?
什么样的人具备成为未来领导人的才干?我们手中有多少这样的人?我们是否在刻意多雇
这样的人?我们怎么知道?
我们是不是把培训预算用在最有才干的员工身上?我们怎么知道?
什么样的人获得经理的好评,却受到客户的抱怨?我们怎么知道?
如果缺少客观测量的才干数据,甚至最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主管也会被这些问题难倒。但是,
如果掌握了数据,他就可以详述被测才干与后续业绩之间的联系。以最后一个问题为例:什么
样的人获得经理的好评,却受到客户的抱怨?
盖洛普在为一家大型电信公司服务时,有机会看到了经理人员对
5000多名面对顾客的一线
员工的评估,员工的个人主题构成,以及客户给他们的表现评分(针对每个员工,公司每个
月要联系
15位顾客,请他们就所接受服务的质量打分。调查持续了
10个月,每个员工得到了
150位顾客的评分)。我们把所有这些数据汇集在一起,试图寻找其中的联系。
我们的第一个发现是:
“责任
”和“和谐
”主题突出的员工得到了经理的最高评分。仔细想想,
你会觉得这很有道理。如果一个员工总是按时上班,不惹麻烦,那么老板就会对他青睐有加。
了解这一情况后,人力资源主管就可能对他的老总说:
“如果我们想提高经理评分,就应该多雇
具备
‘责任
’和‘和谐
’才干的人。
”不幸的是,如果接受和落实这样的建议,公司就会误人歧
途;因为我们的第二个发现是:经理评估和顾客评分之间毫无联系。用数字来说,这两套数据
之间的统计关联度为零。经理评估的所有行为都与顾客无关。即使经理们评估的是员工的鞋码,
顾客也不会在意的。
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发现才把我们引上正路。我们发现,与每个员工的顾客评分相关的
主题不是
‘责任
”和“和谐
”,而是
“成就
”、“积极
”、“学习
”、“统率
”和“排难
”。这样的员工有干劲、
精力充沛、积极乐观、乐于学习,有充分的自信来掌控并解决顾客遇到的问题(并且敢于在与
经理发生分歧时据理力争。这也许是经理对他们评分较低的原因)。根据这个发现,公司可以采
取两项措施:它可以根据这五个关键主题调整招聘和选拔方案;它也可以摒弃复杂的经理评估
程序,代之以比较客观的业绩评估:顾客满意度评分。
顶级的人力资源部必须学会商务语言。他们必须能用数学方法解释人性对经营业绩的微妙
而重要的影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证明自己像其他部门一样重要,并得到他们应得的尊重。
基于优势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旦你发现了每个人最突出的才干,下一个显而易见的目标就是引导和增强这些才干,使
之转化为可洲量的业绩。所有的组织都会赞同这一点。更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组织还会同意,
应关注三个关键的业绩领域。
1.当事人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如一名销售员完成的销售量,一个生产小组每生产
100万件
产品的废品率,一家商店经理的商品损耗率,或一个餐馆经理的利润增长率,等等。
2.当事人对内外客户的影响。一家公司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此调查
——神秘顾客暗访、
电话调查、室内调查、顾客来电监听等
——但是,关注点是相同的:顾客所受服务的质量。
3.最后,当事人对周围员工的影响。同样,一家公司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此调查
——评
估每个员工各种表现的
360度调查、员工民意调查、经理的定性评估等
——但无论选择什么体
系,关键在于要求每个人对自己给公司文化带来的影响负责。
然而,组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进一个人在这些领域的表现呢?在这个问题上,共识消
失了。从概念上讲,所谓
“绩效管理
”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派别。两派都认为,员工不仅至
关重要,而且充满潜力。但是,只有一派能够营造有利于发掘员工潜力的环境,并创造以每个
员工的优势为基础的工作场所。不幸的是,基于优势的一派目前属于极少数。
比较强大的主流派是那些硬性规定业绩程序的组织。如果业绩是一个人通往某种结果的旅
程,那么这些组织所关注的就是旅程的步骤。他们创造性地规定旅程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
试图教每个员工沿着同一条路径前进。
这些要求员工亦步亦趋的组织有许多共同特征,如要求员工严格照章办事,过分依赖于程
序再造等。但是,他们当前最鲜明的标记也许是对管理
“达标能力
”的痴迷。为了改进每个经理
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这些组织确立了一系列的理想行为或
“达标能力
”(如:
“恰当施展幽默
”、“接
受变革
”或“进行战略思维
”),然后花大量时间和经费教每个经理获得这些能力。在这些组织中,
由于风格培训是重点,而实际业绩评估只是附带进行,所以最受关注的问题是:
“既然我们下大
力培养
‘达标能力
’,我们如何评估人们是否在增强这些能力呢?
〃
对基于优势的少数派而言,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这类组织所关注的不是旅程的步骤,
而是它的终点
——也就是说,用正确方法来评估每个人在这三个关键领域的绩效。因此,这些
组织的培训工作旨在帮助员工寻找各自实现既定目标的途径。他们不会绞尽脑汁去评估这种培
训的效能,而是首先确定正确的结果指标,然后组织培训来推动这些指标。如果指标上升,培
训就是有效的,否则,培训就无效。
关注步骤的主流派也会对某些业绩结果进行评估(尤其是经营业绩);同样,基于优势的少
数派会确定和教授某些程序(每个服装设计师必须知道如何裁剪,每个贷款员必须知道如何评
定银行客户的资信)。尽管如此,两派之间的区别的确存在。关注步骤的组织力图抹煞每个员工
固有的个性,而基于优势的组织则力图把这种个性转化为效益。
那么,你的组织应采取哪些行动,才能加人基于优势的派别呢?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四个步
骤:
第一步是确定评侧目标绩效(旅程终点)的正确方式。在经营业绩领域,这是相当简单的。
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如
“公司雇这个职位上的员工来做什么
”,你就能理清思路,寻找正确的
尺度来对这个职位进行评侧。不过,即使在这方而,也有一些发明创造的余地。考克斯通信公
司的客户服务中心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的郊外。该中心的数百名技术支持人员所接受的
评测不仅包括通话时间(打电话的平均长度)和工作记录时间(在一个工作日里,每个人与客
户打电话的时间所占平均百分比)等一般尺度,而且包括一种颇为奇特的尺度:
“上门服务
”。
如果支持人员无法通过电话解决客户问题,而必须派一辆修理车前往客户家,就算一次
“上门服
务”。鉴于这经常会给客户造成不便,所以公司鼓励支持人员尽量少派修理车上门。
当你努力为每个关键职位确定经营业绩的评测尺度时,有些员工会断言:
“我的职位无法测
量,因为它太无形,变化太快,主观性太强。
”对此,你不必气馁。他们也许是对的。他们的职
位可能具备所有这些特点,但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所有职位都具有这些特点。不
言而喻,有些职位比其他职位更容易受到变革的影响,但实际情况是,所有职位,无论多么变
化多端,都有一个目的:产生某种结果。你应该能够对其中一些,甚至是大部分的结果进行清
点、评枯或测定。只要大胆分析,你就会发现,每个职位其实都存在多余的
“上门服务
”的问题。
测量每个员工对顾客的影响则稍难一些。考克斯通信公司支持人员的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与
银行出纳员的顾客对服务的期望迥然不同。同样,一个部门的外部顾客的要求与同一个部门的
内部顾客的要求迥然不同。面对这种多样性,许多组织设计了针对特定职位的调查问卷,以便
分析员工与顾客互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不幸的是,这些洋洋洒洒的问卷把事情搞得过于复杂
了。作为诊断工具,它们有时是有用的
——”我们的雇员到底如何与顾客互动?
”一一但是,由
于它们过于复杂,是无法用作业绩评估的尺度的。
一种更有效的做法是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测量你希望在内外顾客身上创造的情感结果。
然后,你就可以要求每个员工使用各自的天生优势,来创造这些情感。根据盖洛普公司对顾客
忠实度的广泛调查,我们挑选了以下三个问题,作为一个既简单又准确的尺度,来测量员工对
内外客户的影响:
1.总体上,你接受的服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你的期望?是远远高于期望,还是远远低于
期望?
2.你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把这种产品/服务推荐给别人?很可能,还是很不可能?
3.你在多大程度上可能继续使用这种产品/服务?很可能,还是很不可能?
就现有技术而言,把一个员工与一个顾客联系起来并不难。通过直接向你的内外顾客问这
三个问题,你就能避免潜在的偏见,或上述的经理评测失效的问题,继而准确评侧每个员工对
顾客的实际影响。
评测每个员工对其同事的影响同样不易。鉴于每个经理与其员工的关系,以及每个员工与
其同事的关系所涉及的方面广泛而复杂,不少组织企图根据某些预先确定的
“达标能力
”来对
这种关系加以硬性规定,我们就很难指责它们。然而,如前所述,我们建议采取一种更有效的
做法,即测量一种高效率的文化所产生的结果,然后要求每个经理使用最合适于他的方式,来
创造这些结果。以下
12个问题界定了一种高效率文化所产生的结果。我们建议向每个经理的员
工问这
12问题;回答采用
5分制
(5表示
“非常同意
”;1表示
“非常不同意
”)。
1.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吗?
2.我有一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吗?
3.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吗?
4.在过去的
7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吗?
5.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吗?
6.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吗?
7.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吗?
8.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吗?
9.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吗?
10.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吗?
11.在过去的
6个月内,工作单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吗
?
12.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吗?
如果你读过《首先,打破一切常规》,你就会知道,这些问题是从数百个间题中挑选出来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果严格使用这种措辞(加上诸如
“每天
”、“在过去的
7天里
”和“最要好
的朋友
”这样的限定语),这些问题能够预测员工流动、生产效率、利润率和顾客忠实度。如果
每年问两次,这些问题就能最有效和最有的放矢地测量一名经理对员工的影响。但是,它们并
不强求每个经理用同样的方式实施管理。以第一个问题
“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吗
”为例,只要
过了
6个月,员工知道对自己的要求,公司就不必在意经理讲明要求的具体方式,无论是一对
一的详谈,还是每周一次的小组会。再说一遍,界定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那么每个员工对同事的影响呢?上面的
12个问题并没有涵盖这项内容,因为它们主要关注
经理与员工的关系,而不是员工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建议使用以下四个问题。这也是我们
对高效率的工作场所进行研究后得出的:
此人工作时:
1.是否准时?
2.是否准确?
3.是否积极相助?
4.是否尊重你的意见?
通过公司的内部网,你可以每年进行两次这样的简短调查,让每个员工指出过去
6个月中
与自己有过重要接触的个人,并按照五分制匿名对这些人进行评估。
在掌握了这二种结果的评测尺度
——经营业绩、对顾客的影响和对文化的影响之后,你就
可以采取剩下的三个步骤来建立基于优势的绩效管理系统。
第二步是为每个员工建立绩效记分卡。大型组织需要使用一种均衡记分卡来测量其整体绩
效,这一点近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