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自控力-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摆在第一位的,我们逐渐认到,要满足自

己的需求就必须要等待,不仅要等待,而且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 东西,还必须要工作、努力地工作。从需求立即被满足到需要等 待、需要努力付出才能得到满足,这段旅程是艰难的,是每个人 在成熟前必须要走的一段旅程,可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没有成功 走完这段旅程,他们认为生活不可太艰难,若太艰难就不如逃避 算了,他们无法为了长远的幸福而忍受一时之苦。于是当愿望不 能立即得到实现时,他们就会抱怨老天不公或开始逃避、拖延。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作为市场部的经理,王先生感觉到压力很大,因为老板要求 他必须在下周一的公司例会上提交一份非常重要的市场分析报 告。王先生很清楚这份报告对公司和对他自己的重要性;这份报 告将关系到他个人年底的绩效考核。可是;他觉得完成这份报告 是项既繁又重的任务;他必须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这足以让他忙 得焦头烂额。他的老毛病——拖延又犯了,不过;像以前每次拖 延一样,他依然找了一个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借口——
一我需要好
好考虑;好好规划一下。直到周日,也就是最后一天的时候,他连 续工作了 10多个小时,才将报告完成。可是;就连他自己都对报 告的质量不满意,结果可想而知。到了周一,当他把报告提交给 老板时,他已经能从老板那不满的表情中知道了自己今年的绩 效考核分数。就这样;他再一次呑下了自己拖延的苦果。
如果站在王经理的立场上来考虑,你会体会到他有这样的 想法:“如果我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做一大堆繁琐的工作,而
且还要准时交给老板,如果可以不做那该有多好啊! ”他有这样 的想法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可是,造成他拖延的是他潜意识 中的另外三个想法。
“这个工作简直就是太难了!我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加班。而 且就算交给老板了,也未必能得到他的认同。”
“我无法为了长远的快乐而忍受现在的痛苦。”
“因为我喜欢快乐,不喜欢痛苦,所以这个世界就必须要按 照我的要求去做,否则我无法忍受。”
关于第一个想法,我想你是会认同的。可是关于第二个和第 三个想法呢?每当我在培训中指出这两个想法时,有的学员就觉 得自己并没有这种想法,你是否也这样认为呢?仔细想想,难道 你真的没有吗?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你认为“我可以为 了长远的快乐而忍受现在的痛苦”的话,那么你还会拖延吗?当 你仔细考虑后,你会发现第二和第三个想法是非理性的,现在, 我们来看第二个想法——“我无法为了长远的快乐而忍受现在 的痛苦”其实,说你不能忍受某些事情是没道理的,你不是说自 己不能忍受,而是不愿意忍受。当你能认识并消除这些非理性想 法时,就能克服拖延了。至于第三个想法,你根本没有权力和能 力来命令世界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现在你应该了解到,逃避痛苦的等待,倾向于追求立即的满 足,这是我们原始的需求,也是人的本性,可是在现实世界中,要 追求长远的快乐,有时就必须要忍受一定的不适和痛苦。正是这
二者间的矛盾,使我们在潜意识中有了这样的想法——生活不 应该太艰难,太艰难不如逃避算了,我无法为了长远的快乐而忍 受暂时的痛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才使 我们在增强自控力的路上走得格外辛苦。其实,仔细分析一下, 你就会发现,这个想法是非常不理性的。首先,生活中本来就有 诸多不如意,这是正常现象,正所谓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当你 能接纳生活本来就充满艰辛的道理后,生活就会变得不再困难。 正如斯科特?派克在《荒芜人烟的道路》中说。?“生活是困难的;这 是一个伟大的真理,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 真理,是因为一旦我们看到这个真理,我们就会跨越这个真理。 一旦我们知道生活是困难的一~那么就会变得不再困难,一旦 承认这一点,生活是困难的事就变得无关紧要了。”同样的,当你 能接受生活是困难的现实的话,你就能够理解、接纳、宽容,你也 就不会烦躁、逃避、拖延。
》    停止批评自己
当我们做了自己明明知道不该做的事,或没做自己认为应 该做的事情时,往往会有很深的自责,会不断批评自己。但我们 有所不知,正是这份自责,给恢复并增强自控力造成了巨大障 碍。因为它严重打击了你的自信与自尊。
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下两个场景:
一个天真活泼的三岁的小孩;在房间里无拘无束地玩要,好奇
地探索外在世界。这时你我都开始取笑这个孩子;说他是多么笨, 批评他做不好任何事情;急促地催他去做这些事情;大声地禁止他 不应该做哪些事情,每当他不听话时,就大声地呵斥他,在经过多 次的打击之后,也许我们就会看到他心怀恐惧顺从地蹲在角落里, 或者可怜地在那里流泪。
同样是那个孩子,我们给他爱,给他温暖的拥抱,告诉他我 们是多么爱他,多么喜欢他;微笑着赞美他的聪明,我们赞同他 做事的方式,当他犯错时我们也能够给予宽容,并且告诉他不 管你做了什么,我们都会无条件地爱你,给你帮助。”
你觉得这两个孩子,哪一个可能会更有自信呢?是前者还是 后者呢?几乎每个人都会回答是后者。没错,当我们去批评一个 孩子时,会严重打击他的自信心,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非常浅显 的道理,我们知道不能这样对待孩子,但是我们却在不断地用这 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可能你在小时候经常被别人批评,感到特 别悲哀。然而,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果你现在用同样的方式 来对待自己的话,那么悲哀仍将继续。自信与自尊是人生的根 本,一个失去自信和自尊的人将失去一切,它也是自控力的根 本,想想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怎么可能有超强的自控力呢?他 必会受控于外部环境、受控于别人。
或许你会问,我本来就做得不对,为什么不该批评自己呢? 那是因为你不明白一点——不要将行为、思想、情绪、身体与自 我等同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自我?

你知道“自我”是什么意思吗?尽管我们常常说“我”或“我自 己” 0但当被问及他们真正的意思时,很多人都难以回答。
为了对自我有更清楚的了解,管理专家杰克?帕瑞克给我 们假设了如下的对话——如果我问你,“你穿的衣服是谁 的? ”你会说:“我自己的”。说明你是衣服的主人、使用者和体 验者,也表明你不是这件衣服。毋庸质疑,“你的”不等同于 你,主体不能同时又是客体。如果我继续问你穿着这件衣 服的身体是谁的? ”你会很自然的回答:“是我的。”说明你有 一个身体(就象你有一件衣服),但你并不是这个身体。现在, 你可能会对我的意图有些想法,如果我现在问你你的这个 想法是谁的? ”你还是会回答我的。”
所以,你不能等同于你的身体、思想、心灵、行为。我想说的 是,身体、思想、心灵和行为,它们仅是“你”的某个部分,你不能 将局部等同于整体。这点非常重要,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 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接纳自我也是因为不 知道这一点。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某个错误行为而批评自己,因为 自己的某个想法而批评自己,因为自己没有达成某个目标而批 评自己,因为自己没钱的处境而批评自己,因为自己偶尔没有控 制好的坏脾气而批评自己,这些都是错误的,你不能因为某个行 为、某个思想或某种情绪而批评自己,它们并不能代表你自己。 它们只是你的一部分,你不能因为局部而否认整体。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让我们做个比喻:假设你有一个篮 子,篮子里有各种水果,其中有梨,梨很好看,光滑的表面,汁多,
吃起来也很可口。还有苹果,苹果不好看也不好吃。还有一些水 果,已经烂得不能吃了。好了,到现在为止,我想请问你,你能不能 因为篮子里装了一些好吃又好看的梨就说这是个好篮子,你又能 不能因为篮子里有一些烂水果而认为这是一个坏篮子呢?聪明的 你一定不会这样认为,你知道;我们不能按所装的水果的好坏来判 定篮子的好坏,因为篮子只是篮子,水果只是水果。同样的道理,你 也不能因自己曾经做过一些错事就认为自己一文不值,就像你不 会因为自己曾有过的一次良好表现,就认为自己是伟人一样。
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的行为和表现只是我们的其中一面, 它并不代表我们的全部。身为“人”是一个不断在变化的动态的 过程。在一生中,我们的行为有很多很多种,其中肯定有好的,也 有不好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人”是包含了无数行为的整 体,我们怎么能将自己和行为简单地划等号呢?如果我们将它们 之间划了等号;因为一次不好的表现就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这等 于是在说:因为我这次把事情搞砸了,所以,不管以后我怎么努 力都不可能做好了。这显然是不客观的。所以,请一定要记住,你 和你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同样的,你和你的思想、感觉、成就等 等同样也不是一回事。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人们将自我与自己的行为、思 想等同起来造成的。举例来说,人们往往会因自己的某个行为而 批评或赞美自己,当自己的某个行为贏得了那些我们心目中重 要人物的肯定、赞许或尊敬时,我们便会很开心,觉得自己是十 分有价值的。而当自己的所做所为没有得到那些重要人物的认
同时就会批评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无用之人。想贏得心目中重要 人物的认同与赞许,这是很正常的想法,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但是,有的人不仅仅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将这些欲望变成了 一定 要、非得到不可的地步。他们认为:“我想要的东西,应该并且一 定要得到的。”我们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世界有自己 运行的规律,人是无法主宰世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向这个世 界发号施令说:“我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当我们有了这个 非理性的想法后,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例如:如果你绝对坚 持自己所写的报告一定要得到老板的充分肯定,可是很不幸,你 却失败了,于是在你的潜意识里就会这样认为“由于我没有得到 充分的肯定,我便是一个无用之人”。一旦有了这种观念,每当你 再要写一篇报告时,你就会感受到焦躁,你担心自己不能写出一 份完美的报告,而这种恐惧就会让你采取逃避或拖延策略,你会 尽可能拖着不写。在最后关头,你实在不能拖延下去了,于是便 匆匆了事。往往报告的质量也会因时间紧迫而大受影响。而由于 报告的质量不高,也就没有得到那些重要人物的认可,于是你再 一次证明了 “你是一个无用之人”,当然为了逃避责任,你可能会 找借口,如时间不够或别人不配合等等。所以;当你日后拖延时, 请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我一定要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一定要得 到别人的赞美、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在今天做完这件事或我 不得不做这件事情”等等非理性的想法。记住;你没有权利和能 力来控制这个世界以及别人。通过研究发现,那些常常拖延的人 在脑子里往往有诸如以上的那些“一定要”的想法,而当他们把
这些想法改为“我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我希望能成功、 我选择或我愿意在今天做完这件事”时,他们就没有了那种无辜 的受害者心态和被强迫所带来的压力感,他们反而会感到非常 轻松、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这就是观念改变后的威力o
不要把行为、思想、情感与自我等同起来,这非常重要。认知 心理学创始人艾伯特?埃利斯说:“接受犯错误的人而不是这些 人所犯的错误,你可以去憎恨自己和别人的那些‘错误’的思想、 感觉和行为,但是,你不要憎恨做这些‘错误’事情的人。”
?苦乐原则切行为的终极推动力量
?用“苦乐原则”来增强自控力
用“苦乐原则”来增强自控力
?苦乐原则——切行为的终极推动力量
你是否考虑过究竟是什么因素,造就出一位见义勇为者或 一个罪犯、一位勇士或一位懦夫?是什么决定了每个人有不同的 行为?对于这些问题我一直很感兴趣,也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的 答案。我相信,虽然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原因,但是在每 个人行为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共同的推动力量,这个力量影响着 生活的整个层面。你知道这个影响你终生的力量是什么吗?这股 力量就是〃痛苦与快乐〃——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人 们做任何事情,不是为了追求快乐,便是为了避开痛苦。难道不 是吗?世界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在他的《唤起心中的巨人》一书 中也曾详尽且精辟地论述过“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这股力量是如 何影响每个人的D
关于什么使我们快乐,什么使我们痛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 答案,也因此有了不同的行为。有的人认为此生最大的快乐就是 要有巨额的财富,最大的痛苦便是贫穷。于是他会把大部分时间 用来赚钱,会为买下最漂亮的车、最豪华的房子、最雄伟的办公 大楼而奋斗,当他达到自己的财富目标后,便会获得极大的满 足。而有的人认为最大的快乐就是去帮助别人,就像众所周知的 世界著名修女——特丽莎,她的最大痛苦就是看到有那么多的 百姓饱受饥饿和疾病的肆虐。为了得到快乐,特丽莎趟过过膝的 烂泥和臭水,进入低矮简陋的房屋去照顾那些老弱病残,照料那 些濒临死亡、饥饿难耐、衣不遮体以及无家可归的人。她终生都
在为贫苦人民服务,其行为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尊敬。想想 看,一个将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最大快乐的人和一个将帮助 别人作为人生最大快乐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能一样吗?
懂得应用痛苦和快乐这股力量,你就能迅速且持久地i变 自己。要想使用这股力量来改变我们的行为,还必须知道这样一 个事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逃避痛苦的推动力量远远大于追求 快乐的力量。尽力防止100万元被盗与努力赚取100万元之间, 你会如何选择呢?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大多数人宁愿努力保住 巳经拥有的,也不愿意去冒险。也许你会说,既然痛苦比快乐更 有影响力,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巳经尝到了痛苦但仍不改变呢?原 因是他们的痛苦还不够,还没有达到促使他们行动的程度。如果 痛苦已经大到让他们难以忍受,他们必将做出改变。举例来说, 如果你吃了一样东西引起严重的腹痛,你就不会再继续吃下去 了,不是吗?因为你已经尝到了极大的痛苦。如果你被烧红的火 炉烫伤了手指;你就不会再去碰火炉了;不是吗?因为你已经尝 到了极大的痛苦。有一个曾经尝试过数次戒烟但均告失败的人, 假如医生告诉他说如果你再敢抽一支烟的话,你一定会得肺 癌。”你猜他会不会马上把烟戒掉呢?或者,假设有人用枪顶着他 的脑袋说:“如果你再抽烟的话,我就毙了你。”你猜他会不会马 上把烟戒掉呢?答案是一定会。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抽烟所带 来的痛苦已经大到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以减肥为例,很多人通过节食来减肥却往往失败,那是因为 得到美好身材的快乐远不如忍受着不吃眼前食物带来的痛苦。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巳经胖得坐不进车里的座位;穿不下以
前的衣服,稍稍活动就气喘不停;周围的人都投来极其鄙视的眼 光,这让他痛苦之极。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减肥。这是为什么呢?这 难道不是因为他不想再忍受这样的痛苦,而想去追求美好身材 带来的快乐所致吗?
你知道拖延是什么意思吗?简而言之,拖延就是你明明知道 应该去做,可就是迟迟没有行动。那是因为你觉得现在做要比以 后做痛苦,所以就拖了下去。然而,当你一再拖延下去时,突然发 现,如果再不去做,就会更加痛苦,于是你就马上去做了。为什么 会这样呢?那是因为痛苦和快乐在心中相互转化的缘故。拖延到 最后的时候,你觉得再不去行动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他们明明知道应该去做那些对 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然而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时间浪费在那 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我一般会建议他们在做那些无关紧要的 事情时;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在浪费时间。”当他们这样一遍 又一遍地提醒自己时;慢慢的他们就不会再逃避那些重要任务。 这是因为当他们不断在内心提醒自己浪费时间时,内心会非常 内疚,当他们难以承受自责之苦时便会起而行动。有时,我也会 建议那些正在拖延的人,让他们坐在椅子上,什么都不要做,任 何事都不要做,不读书,不看报纸,不看电视,我会一再地嘱咐他 们,一定要不做任何事情;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你猜会怎 样?他们开始感觉到不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们本可以用 这些时间做些事情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现在他们只能坐着, 什么都不能做,他们会倍感无聊与惋惜。所以,往往用不了十几 分钟,他们就实在坐不住了,会立即站起来,开始工作。这同样是
因为他们受不了自责与无聊之苦而使他们立即行动。
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痛苦一快乐”这股力量,那么要如 何利用它来改变我们的行为呢?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行为,就 必须要把我们的旧行为和痛苦连在一起,而把所希望的新行为 和快乐连在一起。否则任何改变都不会持久。只要把痛苦和快乐 这股力量与任何事物相连,就可以立即改变我们的想法、行为和 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难以改变,是因为他们将焦点集中 于改变会带来的痛苦;而忽略了改变所带来的快乐。很多人尝试 戒烟但难有成效,因为他长期把快乐与抽烟连接在一起,于是一 想到要戒烟就觉得痛苦,以致戒烟失败。所以,如果你要戒烟,就 必须把抽烟与痛苦相连;戒烟与快乐相连;使抽烟成为一种痛苦 而非快乐,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