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国安谍战纪实:北斗之魂-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拖就有一个多月,当时考虑如果这个时候上报部里和市保密委时间过晚,责任也更大,也没办法向委托单位交代。所以,我们就重新组织专家对已经定下的第二阶段的科研成果做了部分更改,但是核心技术已成型,怎好说改就改呀。这里面嘛,中心也考虑到那位专家的学识、声望都是我们中心不可缺少的,你知道现在机关里面很难留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的。我们思前思后,觉得那个优盘应该是遗失在当时的集成机房里,搬家时乱中可能被当作垃圾一块倾入海中了,因此就在登记本上做了已销毁的注明。

    胡处长很不安地说:“我们承认违反了国家保密规定,虽然为此已经内部处分了那位专家,更加强了保密规章制度。你们找上我们的时候,大家自然都不敢讲,但今天下午,我们领导还是指示我向你们坦陈一切问题,而且我们已经正式报告上级,愿意接受任何处分。你说得对,我们都应该对得起自己的使命,一时的蒙混过关,终究经不得历史的考验。”

    王处长问:“那名专家有没有什么反常的地方?”

    胡处长说:“他应该没有问题。”

    王处长又问:“集成机房里平时有外人进去吧?”

    胡处长肯定地说:“没有,只有主要课题组的五名专家,他们有电子门禁的特殊密码和门卡,别人进不得。又哎了一声说,除了五名专家外,倒是还有两名助理,他们有时会跟着专家一起在里面做研究,但是专家们反映他两人都没有单独在场过。”

    王处长说:“都过去那么久了,专家们那么敢肯定吗?”

    胡处长说:“因为只有进行集中测试的时候,助理才可以进机房,那时一般大家都在场。”

    王处长问道:“两个人都是什么情况?”

    胡处长说:“一个是中心信息技术处的王成,一个是科技实验办的张文勇。张文勇就是刚才我说的那位专家的学生,他今年年初从我们这里辞职走了。”

    王处长听后,皱起眉说:“辞职了?”

    胡处长很无奈地回答:“我刚才还说了,在机关里很难留住科研人才的,现在稍年轻点的高科技人才都愿到一些大公司集团的科研机构去,毕竟人家那里机会和薪水都比呆在机关里强啊。所以,这几年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技术人员辞职的不少,这个张文勇辞职也不足为奇。”

    王处长问道:“那……张文勇辞职后干什么了。”

    胡处长说:“他说要开一家信息技术公司,上次他回来时还说办得挺好。”

    王处长又问:“他辞职后还经常回来吗?”

    胡处长说:“是啊,还常请我们中心熟识的专家一块聚聚,我想可能是公司运营中有些技术难题,来向老专家们请教吧。”

    两人谈到很晚。临走,胡处长一再向王处长表示歉意,很诚恳地说以后有什么事,我们一定全力协助。

    路上,王处长给林建打了个电话,吩咐说明天你调一下张文勇的资料,要最全面的。

    “靖海行动”专案组例会。

    马局长在听取各组汇报,林建匆匆赶回来,手里还拿着一叠材料,马局长示意他赶紧坐下,问查得怎么样了。

    林建把材料递给王处长,汇报说已经查到张文勇一些情况,他原籍西安,88年从西北一所科技大学毕业,此后到XX部驻海港市海洋管制中心科技实验办工作,当时科技实验办办公地址是在胶源市,张在当地结婚定居。95年在海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攻读硕士,那位丢失优盘的专家是他的导师,这位专家当时已是控制中心海洋集成控制子系统信息链接课题组的核心成员,1998年后张文勇担任了这位专家的研究助理。据反映,张文勇刚到科技实验办的时候非常不满,因为胶源市当时未经开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后来一直表现一般,经常请假旷工,还在外面做兼职。做了专家的研究助理后,工作热情才调动起来。科技实验办搬家时,他曾主动要求留在胶源的监测站,领导没有批准。谁知今年年初他接跟着辞职了。

    林建继续说了下去,后来调阅了工商登记资料,却发现他并没有开办什么信息技术公司。

    王处长追问,张文勇在科技办上班时,做什么兼职呢?没开公司,那他辞职后做什么?

    林建回答说:“我们请胡处长帮忙了解张的朋友,他朋友本来一劲掩饰,后来告诉胡处长原来张文勇几年前还在科技实验办工作时,就在讯达公司兼职做信息技术开发工作。辞职后具体做什么,还不掌握。”

    讯达公司?

    马局长和王处长不禁心下一沉,相对而视。

    林建又说:“我们还掌握一个情况,张文勇在去年初,自费把女儿送到G国读中学,担保人情况我们都查过了,没有什么可疑。但是,仅凭张文勇的正常收入似乎不足以支付这笔巨额花销。”

    马局长说:“这个张文勇不简单啊,既然原先对留在胶源不满,为什么等要搬到海港市时又主动要求留下?抓紧查一下!”

    很快,发现张文勇曾在中国银行开设一个帐户,自1999年以来先后收到十几笔大额转帐和现金汇款,共计一百多万元人民币,汇款帐户为宁夏银川杨明,张文勇分多次陆续提取,存入其妻子以及妻子近亲属的名下。

    于是,海港局请省厅通报给宁夏自治区国家安全厅,请求协查杨明的情况。

    外勤监控组发现,张文勇没在任何单位上班,大多时间是呆在胶源市家中,偶尔会到控制中心留在当地的监测站逛悠,找以前的同事吃饭、喝酒、闲聊。还发现张文勇几次搭乘大巴汽车到海港市,去之后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到几个家具市场、购物商城购买一些家具、日用品等,然后约出控制中心科技实验办公室的老同事喝喝咖啡或是吃饭聊天,出手却很阔绰。另外,还发现他处理完事后,还喜欢一个人在长途车站附近花园广场转转,然后才乘车返回胶源家中。

    很快,省厅将宁夏自治区国家安全厅的协查结果反馈过来,杨明是当地的一家中药保健品经销公司的经理,1995年到1998年曾在G国一个城市留过学。银川局通过特殊渠道查到,杨明在语言预科班学习期间结识一位华侨青年学生叫做韦江,生活上非常照顾杨明,并常请杨明吃饭,渐渐两人关系密切,后来杨明回国从事中药保健品出口贸易。在韦江的帮助下将生意扩展到G国,有一天韦江告诉杨明自己有个叔父在海港市,因为从G国没办法直接进行个人汇款,就委托杨明公司的进口商,将要寄的钱随货款,通过国际信用证方式支付给杨明,然后请杨明通过国内汇款汇给张文勇。

    马局长说看来这个杨明是被利用了。这个叫做韦江的年轻华侨有可能就是一名G国间谍人员,他们给张文勇汇入这么巨额的汇款,可以间接证实张文勇确实为他们做了一些事情,可能正是他盗窃了那个优盘,只是目前还不掌握他直接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

    马局长命令对张文勇开展全方位侦控,掌握一切活动动向,并注意获取证据。

    夜幕降临,霓虹冉起。

    已经是十一月底了,天气一天冷过一天,但是晚间的淮化路上反而更热闹鼎沸,灯火辉煌,这是一个高档饭店、酒楼云集的路段,此刻正是客人们光临的高峰时期,街两侧停满了各式轿车。

    大街尽头就是XX部驻海港市海洋管制中心的办公大楼。

    一辆黑色凌志轿车缓缓驶近大楼,一位面色白净,脸颊瘦削,戴一副金丝眼镜的中年人坐在驾驶座上,张文勇坐在副驾驶座,此时正焦虑地看表,好象在等人。

    一会儿,从大楼正门走出两位年龄五十岁开外的男子,向凌志车走来。张文勇和中年人打开车门,迎上去,四人握手寒暄,随即上车离去,驶向不远处一家酒店。

    黄晓川和一名侦查员在后面一辆雪佛兰轿车里,静静注视着渐渐离开的凌志,然后尾随而去。

    海港市安全局监控室里,王处长和林建专注地盯着实时监控画面,画面里是正行驶的凌志车。凌志停在一家很气派的酒店门口,泊车男侍快步赶来,为四人打开车门。张文勇殷勤地在前引路,后面控制中心的二人跟上,开车的中年人缓步走在最后。

    林建的眼神随他而去。

    忽然,好象是不经意里,中年人回过头向后望了一眼!

    林建陡然一惊,下意识地把自己的脸偏向一旁,接着才想起来,与自己对视的不过只是屏幕上的人。但就这一刹那的目光对接,林建看清那人的脸很白,而且棱角分明,眼镜背后的那双眼睛就像两把锋利的刀,让人不寒而栗。

    林建有些意外,潜意识里感觉这人好像见过的,却又迷迷糊糊的想不分明。

    过了一会,一旁正紧张操作电脑的侦查员喊,查到从控制中心大楼出来的二人的身份,是科技实验办公室的两名专家。其中一人正是张文勇的导师,也就是曾丢过优盘的主要课题组专家,而另一人也是主要课题组的成员。

    林建问:“查查开车的那个瘦高个是谁?”

    这时,坐在旁边的老刘接口说:“不用查,我认识他!”

    林建不由回过头,惊讶地望着老刘。

 第26节

    老刘告诉王处长,这人叫林晚愈,台湾人,博士学历,约莫十年前就来大陆发展,在讯达公司担任信息技术开发部负责人。大概五、六年前,讯达公司到咱局来报案,说是公司的某个科研部门被人进去过,有什么商业秘密被偷,好象也是与中国政府部门合作的项目。当时新《刑事诉讼法》刚修改,他们不太懂这方面法律,就到咱这里报案了,我当时还在法制处,就告诉他们找公安处理。公安局经侦处说这方面没大有经验,讯达公司国际知名度又高,就请安全局帮忙,我曾到过讯达公司,那时他就在信息技术开发部,所以打过交道,样子文质彬彬的。

    王处长皱皱眉头,问后来怎么样了。

    老刘笑说,查了一年多,好象知道是某个外国大公司派商业间谍干的,讯达公司总部还在国外法庭告他们侵犯知识产权,打起了跨国官司,到这个地步,咱这边公安局也就办不了啦。

    王处长步出监控中心,转头对林建说,这个讯达公司真是千头万绪,疑云密布呀。

    林建嘟囔了句,可不是吗,但省厅却干吗就不许对讯达展开彻查。

    王处长横了一眼,数落他:“你看你,总是不冷静,整天牢骚满腹的。”

    “林晚愈今晚宴请两位专家,不排除只是同行交流,但是既有这个张文勇牵线搭桥,看来未必寻常。省厅虽有令在先,不过,我们倒可以查张文勇为名,顺势把林晚愈纳入视线嘛!”王处长又补充一句。

    林建展颜一笑,说还是处长技高一筹啊。

    却又皱眉说道:“我有个感觉,这林晚愈好象有一种很反常的警觉,进酒店大门时他突然转头向后瞅了一眼!”

    王处长笑说:“也别疑神疑鬼了,我看他倒像个很斯文的知识分子嘛。”

    林建摇了摇头,心中也暗笑自己肯定是紧张过度了。

    以后的几天,一切似乎很平静。

    李武宇杳无音迹,医院里也再无人发射卫星信号,王处长分析可能是抓捕马二保时受了惊动,因此这段时间火种还在试探中。张文勇仍像以往一样要么在胶源和海港市两地穿梭,要么一个人留在家里。除了曾支取过那高达一百多万的巨款外,其他可以证明他从事间谍活动的就只有他频繁地与原来的同事保持联络,从吃饭、聊天中套问一些技术研究情报,但这些都只是零碎的,无法证实他就是冲着集成控制子系统而来。

    专案组把林晚愈也纳入视线,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了,并没发现有任何异常,每天就是开车上班、下班,晚上要么在办公室加班,要么就呆在自己那套哥特式别墅里面,甚至还很少与公司的同事交往,是一个很本分的台湾技术专家。后来,马局长同意对他撤控。

    林建和黄晓川等几个年轻人有时沉不住气,请示王处长干脆把张文勇抓来审查算了,一审讯不就什么都有了。

    王处长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现在还不掌握他从事间谍活动的直接证据,即便通过审查能把他拿下来,但由于不掌握全盘情况,他肯定会隐瞒一些重大细节,可能误导我们下步的侦查工作。况且监控他可不仅仅是为了他一个人,他背后有另一张更大的网,间谍机关既然肯给他那么多金钱,总有他们的企图,他们迟早会与张文勇联系的。

    王处长又对林建等人说,在一个法治国家,搞侦查工作,不能把希望老寄托在口供这类言词证据上面,要学会用更完整的实物证据来证实犯罪,要在获取证据上多下功夫。

    街角公用电话亭。

    一个身穿深色风衣的男子立在里面,衣领高高竖起,遮住了大半个脸庞。街上的行人匆匆而过,谁也没有在意,不远处参差不齐的楼群中显出滨海购物大厦的尖顶轮廓。他悄无声息地站着,透过蒙着一层灰尘的透明硬塑门,只能模糊看到一个被风衣裹起的背影和那只持话筒的手。

    还在胶源家中的张文勇接到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沙哑的声音,内容简短得离奇。

    “傍晚,长途车站的花园广场,正对车站大门的石凳下,”随即挂断!

    王处长要求干警火速锁定对方电话的位置,对语音进行技术分析,存贮备查。又转头对林建说,马上去花园广场,看到底有什么东西。

    很快,查到对方是一部公用磁卡电话,位置是离滨海购物大厦所在街道不远的平阴路口。

    王处长派人赶去,询问附近群众里是否有目击者。

    林建、苏可佳很快就找到了电话中所指的石凳,黄晓川和另一名干警远远站开,警惕地查看周围行人。

    花园广场不大,四周是一圈低矮却修剪很整齐的冬青,广场上铺着各种颜色的凸纹地砖,间或有一块块方形的泥地,里面栽着月季花树,正午的阳光照耀下显得很有生气,绽放着姹紫嫣红的花朵,迎风舒展,虽是萧索的初冬时分,依然呈现出生命的火热。

    石凳很普通,至少表面看是这样,一片打磨的很平滑的长方形石板架在两块略显粗糙的石块上面,听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凸显这广场的自然之美。苏可佳屈下膝,两手按地,趴在地上,朝石凳的底下看去。由于石凳后是茂密的冬青丛,被遮住光线的石凳下黑洞洞一片,仔细摸索,才发现在石板和支撑石块之间有一个不明显的缝隙,苏可佳摸索好一阵,才从中掏出一个用黑色塑料袋包起来的牛皮纸信封。

    林建顾不上笑话苏可佳裤子、袖子上的蛛网泥尘,赶紧把遮阳伞打开,凭借茂密的冬青和伞的包围,遮住路人的视线。

    苏可佳一层层打开塑料袋和信封,林建迅速用相机拍照。信封里一摞美金,用一张微微发黑的窄纸带包扎,共2000元。林建一看表,急对苏可佳说,你们留这里,我带回去化验!匆匆把整个塑料袋揣到怀里,驱车离去。

    技术部门通过显影技术,显出纸带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张兄,需要胶源监测站的海底光缆数据转换机组的数据、参数,请尽快拿到。技术部门除了笔迹鉴定外,还同时做指纹提取,但是对方显然极为狡猾,在书写和投放的时候都采取了掩饰手法,无法提取到任何完整的指纹。

    返回路上,苏可佳传来消息:“张文勇出现了,赶紧回来!”

    林建及时赶到,迅速把黑色塑料袋塞回石凳下的原处。好险,张文勇正急急走了过来!

    张文勇好象漫不经心地蹲下身,从石凳下摸出那个黑色塑料袋,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色塑料袋套在石凳后冬青枝上。很明显,这是向对方表示已经收到东西,任何从车站门前或大街上行过的人只要有心,都可看到这醒目的标志,而且晚上总不会有清洁工来打扫,可以说又安全又简便。

    马局长笑说,看来张文勇的上线间谍终于出现了,下一步他就要对监测站下手了,我们以静制动,等他搞到数据后,肯定会通知上线来取,我们来个顺藤摸瓜,将他们一网打尽!

    又严肃地命令对张文勇的侦控必须严密周全,做到万无一失,各就各位吧。

    胶源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改革开放之后,凭借着沿海和临近东北亚各国的地缘优势,再依托海港市充沛的科研实力,加上当地领导群众的开拓进取,大量的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早已跨入国家百强县行列,如今县城里高楼起伏,街道纵横,厂房连绵,店铺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再不复往年的偏远贫瘠。

    张文勇家坐落在绿竹小区的一栋红瓦粉墙的两层小楼里,这是很典型的当地建筑风格,屋内的装潢摆设却是很多普通居民无法企及的。实木地板上铺的羊毛地毯、巨大的欧式烛台吊灯、红漆的实木家具、雕花镂空的木板包墙和暖气罩等都显示出主人在小县城里的富贵奢华。

    张文勇斜靠在舒适的躺椅里,睁大两眼瞪着对面墙上的白梅花壁灯,一语不发。妻子推门进来喊了一声,他不耐烦地闭上眼,没有搭理。

    晚上,王处长和林建匆匆走进局技术处理中心,偌大的房间里面陈设着各种仪器、设备,几位身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在各自隔段里面紧张工作。

    “王处长,根据你的要求,我们对今天的可疑通话进行了技术处理和分析”。

    技术员将一副耳机递给王处长,然后扭开仪器上一个绿色按扭,“但是,对方的嗓音并非是通过技术手段变音的,所以我们没法矫正复原。”

    王处长戴起耳机,里面传来还是沙哑的录音,他皱起眉头。

    第二天,张文勇呆在家里没有出门,妻子是名中学教师,仍像往常一样去学校上课,晚上挺晚才能回家。

    侦查员们耐心地等待着。

    直到第三天晚上,张文勇才提着一个装满食品的购物袋,独自走出家门,叫了辆出租车,来到他以前曾经工作过的监测站。这个监测站当时是由科技实验办公室负责管理,科技实验办原办公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